明朝二十四衙門
明朝二十四衙門十二監司禮監:官署名。明置,明朝內廷管理宦官與宮內事務的「十二監」之一,有提督、掌印、秉筆、隨堂等太監。提督太監掌督理皇城內一切禮儀。刑名及管理當差、聽事各役。內官監:明二十四衙門中十二監地位較高,掌印者為太監,正四品銜,余次為少監、監丞等。各個監在太監之下,管轄多名宦官。且各個監的掌印太監同為正四品,根據職責分工不同,十二監的地位差遣也各有不同,且隨時代變化有所升降,而在明初時,負責管理宮人的內官監則是其中最為重要者。例如明處的三保太監鄭和,就乃明初內官之首。太監是一個監的主管宦官,所以,太監必定是宦官,他們都是閹人。但在明朝宦官不等同於太監,宦官中的頭才是太監。只是到了清代,人們把太監等同於宦官,太監成了宦官同義詞。內官監負責哪些事務呢?根據《明史·職官志》的記載:內官監"掌木、石、瓦、土、搭材、東行、西行、油漆、婚禮、火藥十作,及米鹽庫、營造庫、皇壇庫,凡國家營造宮室、陵墓,並銅錫妝奩、器用暨冰窨諸事。" 由此看來內官監相當於外庭的工部。御用監:明宦官官署名。十二監之一,有掌印太監,下設里外監把總、典簿、掌司、寫字、監工等員。掌造辦宮遷所用圍屏、床榻諸木器,以及紫檀、象牙、烏木、螺甸等玩器。又有仁智殿監工一員。掌武英殿承旨所寫書籍畫冊等。清順治時十三衙門亦有御用監,康熙即位後裁撤,改設廣儲司,屬內務府。司設監:司設監,明朝十二監之一。專責管理鹵簿、儀仗、雨具、大傘等,設掌印太監一員。司設監事繁且雜,又無實權。清初廢司設監。御馬監:明宦官官署名。十二監之一。有掌印太監、監督太監、提督太監各一員,下有監官、掌司、典簿、寫字等員。掌騰驤四衛營馬匹及象房等事。清順治時十三衙門亦有御馬監,康熙即位後裁撤。神官監尚膳監:明宦官官署名。十二監之一,有掌印及提督光祿太監、總理,下設管理、僉書、掌司、寫字、監工及各牛羊房等廠監工等員。掌皇帝及宮廷膳食及筵宴等事。清順治時十三衙門亦有尚膳監,康熙即位後裁撤,改設采捕衙門,屬內務府,後又改為都膳司。尚寶監:明宦官官署名。十二監之一,有掌印監主管,下設僉書、掌司等員。掌寶璽、敕符、將軍印信。清順治時十三衙門亦有尚寶監,旋改司,康熙即位後裁撤。印綬監:明宦官官署名。十二監之一,有掌印太監主管,下設僉書、掌司等員。掌古今通集庫及鐵券、誥敕、貼黃、印信、勘合、符驗、信符等。直殿監:明宦官官署名。十二監之一,有掌印太監主客,下設僉書、掌司等員。掌各殿及廊廡掃除。尚衣監:明宦官官署名。十二監之一,有掌印太監主管,下設管理、僉書、掌司、監工等員。掌皇帝所用冠冕、袍服及履舄、靴襪。清順治時十三衙門亦有尚衣監,康熙即位後裁撤。都知監:明宦官官署名。十二監之一,有掌印太監主官,下設僉書、掌司、長隨、奉御等員。原掌宮廷各監行移、關知、勘合,後僅隨皇帝前導警蹕。四司惜薪司:明四司(惜薪司,鐘鼓司,寶鈔司,混堂司)之一,掌宮內所用薪炭。清順治時十三衙門有惜薪司。康熙即位後裁撤十三衙門,改惜薪司為內工部,屬內務府,後再改稱營造司。正德年間,司禮監太監劉瑾權傾一時,賦予惜薪司特務職務,即內廠,權力更盛於東廠、西廠。寶鈔司: 明宦官機構。四司(惜薪司,鐘鼓司,寶鈔司,混堂司)之一,掌製造粗細草紙。設掌印太監一員,管理、僉書、掌司、監工無定員。主造粗細草紙。皇帝所用的草紙由內官監製作,呈淡黃色,細密綿軟,由伺候皇帝大、小便的管凈近侍保管。寶鈔司所造草紙,一般豎不過二尺,寬不過三尺,以獨輪車運送平地晒乾,然後入庫。明朝皇宮中專門負責後勤的機構,名叫「四司」,據《明史》志第五十職官三記載:「惜薪司掌所用薪炭之事;鐘鼓司掌管出朝鐘鼓,及內樂、傳奇、過錦、打稻諸雜戲;寶鈔司掌造粗細草紙;混堂司掌沐浴之事」。其中寶鈔司就是管手紙的部門了。鐘鼓司:宦官機構。明四司(惜薪司,鐘鼓司,寶鈔司,混堂司)之一,掌出朝鐘鼓及宮內雜戲。鐘鼓司設掌印太監一員。鐘鼓司的首要職責是出朝鐘鼓。另外鐘鼓司還負責宮內樂舞、演戲、雜耍等事。凡聖駕朝聖母回宮以及萬壽節、冬至節和年節升殿回宮之時,也在皇帝前演奏樂曲,迎導宮中升座承應。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列朝·禁中演戲》:「內廷諸戲劇俱隸鐘鼓司,皆習相傳院本,沿金元之舊,以故其事多與教坊相通。」清順治時十三衙門有鐘鼓司,後改禮儀監,又改禮儀院。康熙即位後,裁十三衙門,禮儀院改屬內務府,後改稱掌儀司。清昭槤《嘯亭雜錄·鑾儀衛》:「鐘鼓司司譙樓。城北鐘鼓樓,每夕委官及校尉直更。」清順治時十三衙門有鐘鼓司,後改禮儀監,又改禮儀院。康熙即位後,裁十三衙門,禮儀院改屬內務府,後改稱掌儀司。混堂司:明宦官機構,四司之一,掌宮內沐浴事務。八局兵仗局:宦官官署名。明八局(兵仗局,銀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針工局,內織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之一,有掌印太監及兵仗局設掌印太監一員,提督軍器庫太監一員,管理、僉書、掌司、監工無定員。兵仗局掌造刀、槍、劍、戟、鞭、斧、盔、甲、弓、矢等軍用器械和宮中零用的鐵鎖、針剪及法事所用鐘鼓等。掌製造軍器。所屬有火藥司,清順治時十三衙門,武備院由兼管大臣、卿管轄,遂與宦官無涉。巾帽局:明宦官官署名。八局之一,有掌印太監主管,下設管理、金書、掌司、監工等員。掌造宮內使帽靴,駙馬冠靴及藩王諸旗尉帽靴。針工局:明宦官官署名。八局之一,有掌印太監主管,下設管理、僉書、掌司、監工等員。掌造宮中衣服。內織染局:明宦官官署。八局之一,有掌印太監主管,下設管理、僉書、掌司、監工等員。掌染造皇帝及宮廷所用緞匹。附屬機構有在城西的藍靛廠。酒醋面局:明宦官官署名。八局之一,有掌印太監主官,下設管理、僉書、掌司、監工等員。掌宮廷食用酒醋、糧醬、面豆等物。與另一宦官機構御酒房不相統轄。 司苑局:明宦官官署名。八局之一,有掌印太監主管,下設管理、僉書、掌司、監工等員。掌宮中所需蔬菜、瓜果。在田義擔任的這些要職中,司禮監隨堂辦事、提督教習、督禮儀房、司禮監掌印、總提督禮儀房等都屬司禮監系統中至為關鍵的職務。禮儀房也屬司禮監,一般由掌印或秉筆兼攝,掌管「一應選婚、選駙馬、誕皇太子女、選擇乳婦諸吉禮。」至於田義兼掌的司苑局、巾帽局、酒醋面局又分別是「八局」中比較實惠的職務,司苑局掌蔬菜瓜果,巾帽局掌宮中內使帽靴、駙馬冠靴,酒醋面局掌宮內食用酒醋糖醬面豆諸物。浣衣局:浣衣局,俗稱漿家房,明宦官官署名,為宮廷服務的八局之一,後來成為犯罪宮女服役洗衣處。浣衣局位於德勝門以西,是二十四衙門中唯一不在皇宮中的宦官機構,由有罪退廢的宮人充任,《明史·職官志三》載「浣衣局,掌印太監一員,僉書、監工無定員。凡官人年老及罷退廢者,發此局居住。惟此局不在皇城內。」,明劉若愚《酌中志.客魏始末紀略》:「逆媼客氏......至奉旨籍沒,步赴浣衣局,於十一月內欽差乾清宮管事趙本政臨局笞死,發凈樂堂焚屍揚灰。」明熹宗乳母客氏於熹宗死後奉旨前往浣衣局受杖,被活活打死。銀作局:明宦官官署名。八局之一。《明史·職官三》記載:銀作局,掌印太監一員,管理、僉書、寫字、監工無定員,掌打造金銀器飾。洪武三十年置,設大使一人,正五品,副使一人,從五品。
推薦閱讀:
※如果你是明嘉靖帝,會不會重用海瑞?
※讓明朝最終滅亡的一役
※古代人的旅遊攻略——岱遊記(4)
※假如當年永曆帝不逃緬甸,走海路逃菲律賓會怎麼樣?
※明朝最痛恨的一種動物, 正是它造成了大明朝的滅亡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