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新詩之偏見

現代新詩之偏見現代新詩經歷了八十年,在這期間新詩取得了多大成就呢?如果從文學及其價值來看幾乎沒有成就,缺乏流傳百世的作品。難道永遠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反覆李、杜等古人的那幾首詩嗎?那豈不是具有悠久、燦爛文化歷史的中華民族的悲哀。毛澤東在五、六十年代說過,新詩要過五十年才能摸索出一條途徑來。現在該是到了對新詩進行正確引導的時候了,不能再任其泛濫,以免成災。 押韻是詩的第一要素,不能朗朗上口就缺乏詩味。現代新詩多半缺乏詩韻,寫詩的人根本不把韻律當回事,甚至連標點符號都捨棄不用了,讓人怎麼讀,更無法朗頌,也就沒有了感情色彩。新詩不講究押韻的原因可從《新詩的起源》(我的另一篇文章)中作以下概述。 新詩起源於「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隨著白話文的興起,新詩也應運而生。白話文廢除了之乎者也,新詩拋棄了韻律。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翻譯外文詩的介入而引起的誤導。一些留洋或懂洋文的人為了推進中國的新文化運動,將一些外文詩譯成中文。嚴格地說,詩是不能譯成別國文字的,一經譯出,原味盡失,譯者只好勉為其難地將意思譯出,捨棄詩韻。翻譯作品講究信、達、雅,不能求全時只好避輕就重。一些不懂外文而又好詩的人一看外國人寫的詩,甚至著名外國詩人寫的詩也不過如此,自己也就如法炮製,大作特作。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在作這種徒勞的事。 語言精鍊是詩的第二要素。從古人作詩「推敲」詩句的佳話可見一斑。 形象思維是詩的第三要素。毛澤東在與陳毅談詩時說:「詩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所以比、興兩法是不能不用的」。一些現代詩就象散架的散文。 標點符號也是不可缺少的。詩的語氣、層次是靠標點符號來體現的。沒有標點符號的詩,就如同缺臂少腿的人。 無韻的詩是沒有生命力的;有韻但無形象思維的詩是缺乏生命力的;無標點符號的詩是殘缺不全的。

二000年二月十八日


推薦閱讀:

8大偏見讓女人「被失戀」
偏見與反偏見
整體與偏見】(2)
這是一本打破宿命論偏見的學佛入門書
夏志清的「偏見」之功

TAG:偏見 | 現代 | 新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