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易經最好的切入口原來在這裡

了解了這10問,你可以開始學易經了。已經是易經界人士了,也可以回頭來參考一下,這十個問題你考慮過沒有。

學易經——入門3難

很多人問我:「周易書看不懂啊!周易有什麼入門書么?」

甚至一些高級知識分子也問:「易經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那些字都識不全的人可以是行業中人,而很多知識分子卻入門都難。易經到底是什麼?竟會如此的難以捉摸?

讓人感慨,周易想要入門卻是一書難求啊。市面上的《白話周易》,《易經新解》,《易經入門》之類的書,都以「周易六十四卦」及孔子十翼為入口,就易論易,讓你根本抓不到易經的核心。寫這些書的人,可能是古漢語專家,卻不是易學專家。

《周易》是易經的局部,後世很多易學方法,並不直接繼承自《周易》。我們江湖上各門各派的易經師傅、算命大師、風水大師,80%實際上沒看過《周易》這本書,或者看過,對裡面的字也認不全,所以《周易》不是易學的入門書籍,而是一本教參。

所以拿一本參考書當教科書,你是入不了門的。

而且,學易,目前沒有一本入門級教科書。

所以入門是很難的一件事。

尤其對於知識分子來說,他們已經有了西方科學系統的運演算法則,而易學的運演算法則和科學運演算法則又是完全不同,這是知識分子難入易學門的第二個重要原因。

反過來易學界人士(數術派分支)科學層次確實比較低,他們的大腦沒有被科學運算方法固化,學易學反而比較容易。

正規出版社只談易理,諱談數術,也就是預測術。中國對文化的管制一直嚴格。因為我們曾經有過「破除封建迷信」的時期,而易經的核心就是預測,是曾經被歸入迷信的範疇。就好比一條眼鏡蛇,它的核心是它的蛇毒。不讓它用它的毒液,它就不是眼鏡蛇了。所以,去除了預測的易經,也就不是易經了。通過它們出的易經書,你怎麼能讀懂易經?這是難點之三。

哪些人可以稱為「易人士」

了解這個問題,你可以自我對照,當我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的時候,我可以自稱為以為易學界人士了。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有高端、有低端。大家都認為自己從事的事是高端的事,評判標準也各不相同。但是總體上還是有一個大致的標準,文化層次高的,相對高端一點,畢竟眼界更寬廣。用易經研究的格局大的,相對高端一點,就像諸葛亮研究易經,研究的兩軍對陣,三分天下,不是「街頭術士論一命之短長」之輩可以相比的。

所以學易經,一方面鑽研專業技術,同時還要提高文化素養,把眼界和格局放的更大一些。

江湖易

——風水算命,代表人物,各種街頭術士,風水先生。

江湖易之中不乏有高手輩出。有預測非常準確的老師傅、大師。但是如果不將手頭的工具提升一個層面,為倫理、文化、人類命運、國家命運來服務,始終脫離不了江湖易的範疇。有些是本身很有天賦,無奈所處環境沒有給他更高更寬廣的眼界。

另一個方面,真正好的師傅,必須經過江湖的磨練,上來就談易理深邃的人,不會預測,是領會不了易理深邃的。

數理易

——正宗預測,高端人士,上可安邦定國,下可論命短長。代表人物:諸葛亮,三分隆中定八卦;李淳風,推背圖預測後世2000年;劉伯溫,燒餅歌說盡明朝事,現代的人到底有幾個歸入正宗預測的殿堂,要後人才可以判定

易理易

——延伸社會倫理及管理學等各門學科的人士,代表人物:曾仕強。這類人如果沒從事過易經預測研究,建議他們去補一下這門課。他們的易經都是老子、荀子、孔孟、朱熹、二程,以及其他諸子百家所註解的易經,內容雖然很豐富,但是畢竟是「拔掉毒牙的眼鏡蛇」,研究沒有易學核心的易經,你無法體會易經真正的深邃之處。

文化易

——各種社會倫理、傳統文化、道德經、四書五經、經典史籍的研究宣講人士,或者講大國學的研究者都是此範疇。事實上諸子百家都出自「易」,而各家各派的文化各成體系,所以大國學體系都脫不了其和易經的關係。

雜易

——其他運用易理的人士,代表人物:修行人士中醫界人士。這個範疇也很廣。凡是在其理論體系中含有陰陽五行的元素,都是來自於易經。

一陰一陽謂之道……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系詞傳》孔子,易理派其實就是仁者,數理派其實就是智者,皆歸於易,歸於道。

易學如何入門

學易,至少做兩件事:

1、了解易學的核心是什麼

2、把易學拿來實踐

易理從易變之中而來。你不了解「易之變」,何談「易之理」。先用易經去了解世界的變化規律,然後才去談易學對人類社會有什麼啟示。

易經的預測方法大概有以下幾種方法:太乙、六壬、奇門、梅花易數、六爻納甲、風水、四柱命理、紫微斗數,挑一門入手學起來,一邊學一邊用,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易有三個意思「簡易」「不易」「變易」,這是市面上大多數書籍的說法。

把宇宙變化規律由複雜而簡化,並描述和預測它,是易經的宗旨。

至於易理中的社會學、人文倫理體系,是順應天地的變化的道理和方法。

有人講學易,要做到「察天道,立人道」,就是這個道理

易vs周易

有時候稱之為易經,有時候稱之為周易,這令大家有點困擾。

易,始於伏羲氏,觀遠近、查天地而畫卦,奠定了易學的基礎,後又發展了5000多年到周文王手裡,才被文王畫64卦,編了卦辭,才是我們講的《周易》。所以《周易》是易經的一個階段的著作。

在周易之前,有伏羲氏的先天八卦,有《連山易》《歸藏易》,有軒轅黃帝的《干支曆法》又稱為《軒轅曆法》,干支配八卦是很多預測方法的基礎,這所有的易經元素,都誕生在《周易》之前。

而老莊、孔孟所處的春秋戰國時代,是周朝晚期,所以他們所研究繼承的《易》,就是周易。

所以說《周易》,是《易》文化的一個集大成或者劃時代的著作,但不是全部。

易經是中國文化總根

易經是中國所有文化的根,由於它成型與文字和語言之前,甚至數字都是易經之後才被使用。也就是說,現有「易」,而後有數字、語言、文字,所以我們的語言、文字都對易經有繼承關係,所有的中國的文化元素都有它的痕迹,易經是易經是中國文化總根。

下面舉幾個例子:

「文」這個字,同「爻」字是一個出處,而爻就是易經的卦的基本元素;

中醫五行臓像理論,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

仁義禮智信,被稱作五常,被配以五行;「義」五行屬「金」,而講不講義氣,看酒品,酒,從水,從酉,酉是地支第十位,屬「金」,及克木,所以酒喝多了傷肝,是符合五行生剋的;

奇數屬陽、偶數屬陰,是中國特有的數字觀點;

為了讓後人能簡單的領會並運用好易經帶給我們的智慧,孔子將易經概括成兩個字:不偏不倚——中;知天道而順其變化——庸

所以,儒家理論實際上是易理在應用層面上的論述。

其他文化元素,比如:

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

早睡早起、春耕秋收、冬令進補;

三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

都在易學的文化架構之下,誕生和繁衍。

說白一點,就是我們天天在同易經打交道,但是我們卻不知道,正如:

孔子所著《周易系詞上》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易經的核心到底是什麼?

前面講過易經是用來描述宇宙變化並對其進行預測的學科。

描述,預測,一定是有一些參數和公式、模型的,也就是描述宇宙的數理模型。

這個模型里的要素,包括:用陰陽、五行、八卦、天干地支,並且用這些符號進行演算,這就是易經的核心。

它解決了以下問題:我們的宇宙是怎麼組成和運轉的,各個部分是如何相互發生作用,我們怎麼是適應它?

所以學易必須了解以上數理要素。

所以,易經就是《世界觀》+《方法論》。就是,用宇宙的數理模型來解釋宇宙,預測宇宙。

所以有人講易經是哲學,沒錯!

有人講易經是樸素哲學,沒錯!

左腦科學、右腦玄學——易經與科學的關係

易學系統裡面有一部分與科學相呼應的成分,比如陰陽與男女、正負極、奇偶數等科學概念相對應,但是並不能證明易學就是科學的。所以中醫也不是科學範疇的學問。針灸、五行臓像、中藥的君臣五行陰陽的配伍關係,都無法用科學手段加以論證。

一個接受西方科學教育的知識分子,一旦有了西方科學系統的運算模型,就發現很難接受易經的運算方法。也證明了科學和易學本來就是兩套系統。

科學300年,易學8000年,易學學者,沒必要像遭冷落的怨婦一樣,非要對科學委身相許,又得不到科學的寵幸。

好在,科學解決不了所有問題,而是能解決的問題很少,不能解決的問題很多。科學還產生了科學自身無法解決的很多問題。

任何對宇宙的描述(包括科學在內),都只是暫時的真理,而非真理。「易經」可能比「科學」離真理更近。

名正才能言順,易學,其核心就是玄學。

所以,科學能解決的,我們依靠科學,科學無法解決的,我們請教玄學。

科學VS玄學,像左腦和右腦的關係,各司其職,不要互相貶低。

易經的方法:描述與推演

所以,易與天地准,描述天地的數理模型是易經的核心。

易經的運算公式,或者叫預測方法大概有以下幾種方法:太乙、六壬、奇門、梅花易數、六爻納甲、風水、四柱命理、紫微斗數,以上都是流傳最廣比較主流的方法,還有很多小眾的預測法,就不一一列舉了。

易經的方法,有點像科學領域裡面的公式。我們所要預測的內容,時空信息,人物信息輸入這個公式以後,進行以下的解讀和推演:

1、時空狀況

2、被測人(物)狀況

3、時間、空間與被測者之間的作用關係

4、被測人(物)會怎樣

5、被測人(物)該怎麼辦

易經對人和宇宙的看法是全息,即我即是小宇宙,所以萬事萬物都是按照同一個法則運轉。

大到地球、宇宙,小到個人,都可以用卦來衡量。

周易64卦里到底有多少信息

易經的信息,可繁,可簡。繁則細,可以觀其微;簡而大,可以啟智慧。

微觀的看:

64卦,每卦6個爻,共384爻,加上64卦本身,共448條信息。這些信息顯然是不夠描述我們這麼複雜的宇宙的。

漢代的易學大師京房,講地支與易卦相結合,形成了新的體系,叫做六爻納甲,極大的豐富了卦的內容信息。

孔子說:加五十年以學易,可以無咎矣。孔子讀易,韋編三絕,就是把牛皮串號的易經竹簡,讀壞了三套。

宏觀的看:

為了讓後人能簡單的領會並運用好易經帶給我們的智慧,他將易經概括成兩個字:

追求平衡——中

知而順變——庸

中庸就是來自易經的智慧,是追求平衡,順天地之法的智慧,而不是我們今天「不做出頭鳥」的「偽中庸」。

中庸是大智慧,我們口口聲聲講「中庸」,卻遠離了它的本意,愧對祖先呀。

怎樣算懂《易》

知其原委

你說你是易家的人,那麼易家的祖祖輩輩、七大姑八大姨都該認識吧,誰是誰的爹,誰是誰的娃。從伏羲到文王、到各種理論的創始人,各種要素的來龍去脈,都至少要有一定的了解。

通其變化

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八卦之間的屬性和相互作用關係必須了解。雖然易經有很多的預測模型,但是這些要素的運算方式基本不變的。看到一個預測案例,即使那一門技術不是你所精通的,但是透過陰陽五行的變化,大致能了解其主要內容。

曉其人倫

易學也存在光明派與黑暗派兩種勢力。光明派平衡陰陽,或者以陽為主,提倡幫助眾人。而黑暗派則以損害別人為目的,或者借用陰暗的力量為其所用。所以,研究一門學問,還要領悟其中的社會道路、人文倫理的道理。比如中庸,比如仁義禮智信等等。

身體力行

當你拿起這門學問,一定會驚嘆天地造化之威力,而心生敬畏。進而懂得從善如流,正確運用易學這門學問的力量。同時了解其中為人處事的道理,不斷提高自己的個人修為,為社會多做貢獻,這才是真正對易經的身體力行。


推薦閱讀:

轉:兒童學習能力發展的五個階段
斯坦福大學公開課 :機器學習課程
中國古代服飾制度的變遷(研究性學習)
超級學習法——學習方法
學習《南懷瑾選集》的點滴淺思——用人之道

TAG:學習 | 易經 | 這裡 | 在這裡 | 在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