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第八冊)全冊教案
第一課 手挽手
教 學 內 容
學唱《拍手拍手》;《陽光牽著我的手》;聆聽《祝你快樂》。《彩橋架到台灣島》。重音記號「>」
教 學 目 標
1.「陽光牽著我的手」,大家「拍手拍手」,我們衷心祝賀「祝你快樂」,向「海峽兩岸小朋友」問聲好。人們的友情傳遞、表達,莫過於音樂。本課四首作品都是集中反映了這一主題,讓我們在音樂的熏陶下歌唱團結、友誼,發揚文明新風。
2.在聆聽《祝你快樂》樂曲及《彩橋架到台灣島》歌曲的感悟中,分別編創集體舞與現代舞進行表演。
3.在表演《陽光牽著我的手》、《拍手拍手》實踐中,學習二聲部唱與奏,使音樂表現更為和諧豐滿。
4.掌握重音記號「>」,使其在音樂表現中強化感染力。
教 學 建 議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拍手拍手》;
音樂知識:重音記號「>」及練習。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 《拍手拍手》。
1.設問:什麼場合會出現掌聲?掌聲能表達什麼情感?
2.聆聽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設問:歌曲有什麼特徵?(以拍手掌聲穿插在歌曲中間。)
3.再聽一次范唱。聽一聽歌曲有幾部分組成?(二部分:齊唱部分與合唱部分。)
4.學唱第一部分:
(1)聽第一部分曲調范唱。
設問:這部分曲調有什麼規律?有沒有基本相同的曲調?(每句的開始都是附點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學唱第一部分曲調: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與糾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準。
(3)齊唱第一部分曲調,在間奏處加入拍手(××)。
5.學唱第二部分:
(1)奏一奏、聽一聽、唱一唱:(豎笛)
(2)聽第二部分曲調范唱。
(3)在教師指導下學唱第二聲部曲調。(把全班學生分為二個聲部學唱。學唱時開始可以放慢速度,當音準、節奏有把握時逐步恢復速度。)
(4)這句有困難時,可以改為以降低難度。
(5)加入重音記號,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調。
6.完整地、歡快熱情地唱好全歌曲調(注意二聲部和諧)。
7.填入歌調,有感情地演唱。
8.設問:歌曲間奏處除按曲譜上節奏拍手外還可作怎樣的節奏變化?
9.加入打擊樂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氣氛更為熱烈。
10.小結:我們大家手挽手,發揚文明新風。
三、音樂知識:重音記號
1.認識重音記號「>」:標記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該音要唱得加強、加重。
2.結合歌曲《拍手拍手》的實踐,掌握重音記號。
(1)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記號。
(2)對比實踐:用重音記號與沒有重音記號進行試唱實踐對比。從實踐中掌握重音記號的唱法及其作用。
四.小結。
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祝你快樂》;《彩橋架到台灣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三、 欣賞《祝你快樂》
1.聆聽樂曲。
設問:這首歌曲給你什麼感受?
2.再細聽樂曲。
請你合著樂曲輕輕拍手或敲擊打擊樂。
當你聽到音樂(情緒)變化時,就變換另一種形式或停止拍擊;在聽到相同的音樂再現時,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擊,以示樂曲的分段及結構。
3.討論演奏該曲的形式及樂器。
合奏、銅管樂合奏,指導學生觀看教材中的演奏圖。
4.邊看教材中的圖形譜及其歌詞,邊跟音樂哼唱(如有條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譜)。
5.再深入討論樂曲的情緒(包括樂曲分段的情緒),並根據三段不同的情緒,設計集體舞動作。
6.合著樂曲聲,試跳集體舞,並群策群力進行修改。
7.完整地合著樂曲邊跳邊唱。
8.小結:我們互相祝賀快樂,裝點江山,獻給祖國。
四、聆聽《彩橋架到台灣島》
1.聆聽歌曲:聽讀歌曲所表達的內容。
設問:「彩橋」是什麼橋,是不是真正的橋?彩橋為什麼要架到台灣島?
2.細聽歌曲,討論上述問題。
3.看著歌詞合著歌曲錄音哼唱。
4.師生討論這首歌曲的主題思想是什麼?(海峽兩岸小朋友盼祖國統一,……) 5.學唱 「海峽兩岸小朋友,站在橋上問聲好」。
6.設問:用相隔一小節輪唱形式演唱,表達什麼樣的情緒(兩岸小朋友爭先恐後地問好,急切地盼望祖國統一,象徵全國小朋友的團結與友誼……)
7.用熱烈的情緒,表演這一片段。
8.合著音樂,自由地即興地用現代舞動作表現,把熱烈的氣氛推向高潮。
9.小結:海峽兩岸小朋友手拉手,為爭取祖國早日統一共同奮鬥。
五、結束,下課。
課後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陽光牽著我的手》。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陽光牽著我的手》
1.欣賞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內容與情緒。
2.再聽范唱。
設問:「陽光」的含義是什麼?
3.看譜聽教師範唱第一樂段曲調。
設問: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學生自學第一樂段曲調。教師巡視、個別指導讀譜能力較差的學生。
(1)重點指導唱好一句。
(2)同座學生相互唱曲調,交流自學成果,相互糾正。
(3)全班齊唱第一樂段。
5.學唱第二樂段。全班分成兩部分,各唱一個聲部。教師分別范唱二聲部的曲調。
(1)各聲部學生自學自己聲部的曲調,教師巡視指導,重點指導第二聲部。
(2)唱平行三度的二聲部音列:
(3)重點練習兩個樂句:
(4)唱好第二樂段二聲部曲調,注意音準與和諧。
6.以稍快的速度、熱烈的情緒唱好全曲。
7.填入歌詞(合唱部分學生分聲部唱一次)。
(1)學生唱第一聲部,教師唱第二聲部,要求相互都能傾聽。
(2)聽伴奏帶或教師伴奏(教師的伴奏必需是不帶旋律的伴奏)學生學唱第二聲部。 (3)教師唱第一聲部,學生唱第二聲部。
(4)學生二聲部曲調合唱。
(5)豎笛基礎較好的班級,二聲部各用一、二支豎笛輔之。
(6)班級基礎較差的,可以降低難度。第一樂句單聲部,第二、三樂句二聲部。 8.設問:「陽光」、「太陽」的含義是什麼?
如何理解「陽光牽著我的手」?師生討論。
9.充滿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結:大家手挽手,團結友誼朝前走。
課後反思:
第二課 跳起來
教 學 目 標
1.音樂與舞蹈原本是一家。感受三首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舞蹈音樂,體驗其不同的風格特徵,拓展我們的視野。
2.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風格。在學唱《我和提琴》過程中掌握3/8拍的特點及學習找出曲調中的重複樂句,為今後進一步學習曲式打下基礎。
3.在學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後,即興編創舞蹈使歌舞一體。
4.繼續學吹豎笛。
教 學 建 議
本課內容擬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聆聽《馬刀舞》、《小步舞曲》;學唱《我和提琴》(一)。
第二課時:學唱《我和提琴》(二);豎笛吹奏練習。
第三課時:聆聽《新疆舞曲》(第二號);學唱《跳吧,跳吧》;本地區舞曲交流。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馬刀舞》、《小步舞曲》;學唱《我和提琴》(一)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 新課
聆聽《馬刀舞》
1.設問:誰見過騎著馬揮舞大刀打仗的場景?
(電視劇、電影……)
2.欣賞管弦樂《馬刀舞》,這是前蘇聯作曲家哈恰圖良創作的一首樂曲。
設問:樂曲描繪了怎樣的場景?
3.師生討論:自己根據樂曲所想像的場面發表各自的見解。(粗略的)
4.細細聆聽:能否把各段音樂所描繪的場景,再敘述得細緻些?如引子部分有什麼特點,第一部分是怎樣的場面?中間一段又是怎樣?……
5.把你們想像的場景,用動作跟隨音樂表演出來。
聆聽《小步舞曲》
1.談話:《馬刀舞》表現的是戰爭的場面;現在你聽聽又表現怎樣的情景——初聽樂曲。
2.師生交流所聽樂曲的印象。
3.再欣賞樂曲,教師作簡要介紹:
(1)介紹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與作曲家巴赫。
(2)典雅的宮廷小步舞曲。
4.如能放一段錄像(宮廷小步舞曲場面),配合樂曲,效果一定更佳(再次聆聽)。
5.「舞曲」體裁說明。
6.小結:這兩首舞蹈音樂,描繪兩個時代背景,兩種風格特徵。請回家收集本地區的舞曲,我們將在下節課交流。
表演《我和提琴》 教學基本要求
1.音樂知識導入:我們已經唱過很多3/4拍的歌曲,你們願意唱哪一首?3/4拍的含義是什麼?它的指揮圖式是怎樣的?
2.介紹挪威民歌《我和提琴》:
(1)出示歐洲地圖,找出挪威的地理位置:北歐。
(2)欣賞《我和提琴》演唱。
設問:從歌曲內容中,你了解到挪威人的風土人情嗎?歌曲是幾拍子的?
三、小結
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我和提琴》(二)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 新課
1.學唱歌曲《我和提琴》曲調。
(1)看譜聽教師範唱曲調,找出基本重複的樂句。
(2)根據3/4拍的含義,啟發學生講3/8拍的含義。
設問:3/4拍與3/8拍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在哪裡?從分析對比中理解3/8拍。
(3)學習3/8指揮圖式,並用指揮圖式自學曲調的第一、三、五樂句。教師指導的重點是學習起拍及第三樂句的附點八分音符節奏。
(4)流暢地唱好曲調(強弱弱節奏要鮮明,分句要清楚),用色塊表示樂句的基本重複。
2.學唱歌曲:
(1)再聽范唱→第二次時學生輕聲跟唱。
(2)填上歌詞。
3.表演歌曲。
有感情地歌唱。請少數學生自選打擊樂器伴奏,有舞蹈特長的學生即興伴舞。
4.將《平安夜》3/4拍改寫成3/8拍。
音樂知識:3/8拍
1.拍號的含義:每小節幾拍/以幾分音符為一拍。
2.複習2/4、4/4、3/4拍的強弱規律及其指揮圖式。
3.從3/4引入3/8拍。
同樣是三拍子,但由於單位時值(以幾分音符為一拍)不同,產生不同拍號的三拍子。
4.結合《我和提琴》的演唱,學習3/8拍。
5.通過把3/4拍《平安夜》改寫成3/8拍,鞏固這一音樂知識。
課後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新疆舞曲》(第二號);學唱《跳吧,跳吧》;本地區舞曲交流。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 新課
聆聽《新疆舞曲(第二號)》
1.談話導入: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們大家來唱唱《娃哈哈》,邊唱邊跳。
2.我們來聽一首鋼琴獨奏曲,聽聽樂曲的風格是哪一個地區的少數民族風格音樂?為什麼?——欣賞樂曲。
3.學生討論——新疆風格的音樂——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節奏的風格。
4.再欣賞一遍。
設問:鋼琴中的伴奏音型節奏是模仿新疆少數民族中哪件民族樂器?
5.學生討論——手鼓。
6.全體學生輕輕地模仿手鼓的節奏:,為鋼琴獨奏伴奏。
7.小結: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載歌載舞的歡樂場面音樂。
表演《跳吧,跳吧》
1.圖片導入:出示新疆兒童歌舞的圖片。
設問:圖中兒童是哪個少數民族的?他們在做什麼?
2.介紹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塔塔爾族民歌,僅僅兩句,但非常歡快,聽兩遍就能唱,一唱就能記住,唱了還想跳。不信你試試——欣賞歌曲范唱。
3.大家說說歌曲的內容與情緒?
4.范唱曲調,大家看著歌譜。
設問:這個短曲中有哪兩個主要音?這兩個主要音是怎樣行進的?
5.師生討論。
答案:一個「2」(re)一個「5」(sol)。
教師提示:我們學過上行、下行,那麼re與sol行進的方向是怎樣的呢?——平行。
6.放慢速度,劃著2/4拍指揮圖式,每人自選一句即第1-4小節或第5-8小節,有困難舉手,老師過來教。唱會了就停止劃拍指揮動作,說明你會了。
7.請自學第1-4小節的同學站起來,我們進行二句接唱。
8.交換自學另一句→交換接唱→齊唱(按原速要求)。
9.填入歌詞歌唱(教師分別用四種節奏型手鼓伴奏),請同學們在練唱中選擇伴奏型。
10.表演《跳吧,跳吧》,請學生自由選擇打擊樂器,有舞蹈特長的學生合著歌聲即興舞蹈。(根據學生的興趣及時間的可能,可以表演數次,讓更多學生參與,體驗新疆地區載歌載舞的風格。)
11.小結:音樂與舞蹈一體給人們帶來美好的享受。
12.結合本地區舞曲跳一跳、唱一唱,進行相互交流。
課後反思:
第三課 家鄉美
教 學 目 標
1.從聆聽《故鄉是北京》(北京)、《東方明珠》(上海)、《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 海南 ),演唱《大雁湖》(內蒙古)、《楊柳青》(江蘇)五首作品中,感受祖國大地從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個省市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進一步激發我們對家鄉的讚美和熱愛。
2.從聆聽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獨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現力。
3.從演唱上述兩首民歌中,了解北南兩地民歌音調的風格,以及改編其拍號後所創造的另一種情趣,從而激發對民族民間音樂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讚美自己家鄉的歌並進行抄寫記錄。
教 學 建 議
本課內容擬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學唱《楊柳青》、《大雁湖》。
第二課時:聆聽《故鄉是北京》、《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
第三課時:聆聽《東方明珠》;「唱唱自己家鄉美小小音樂會」。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楊柳青》、《大雁湖》。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 新課
表演《楊柳青》
1.民歌往往用當地的地方語言來演唱更為親切動聽,因為民歌就是當地人民的口頭音樂創作。《楊柳青》是江蘇一帶流傳很廣的民間小調,它裡面的襯詞就是當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達了江蘇人民對家鄉的熱愛。
2.欣賞《楊柳青》的演唱。
設問:我們班上是否有江蘇人。你聽到過這首民歌嗎?你能哼唱嗎?
3.輕輕地跟著錄音哼唱一次。
先把詞單獨練習念幾遍,然後再跟錄音哼唱。
4.學唱曲調:
(1)可以分句學唱,但要注意樂句的完整性。
(2)設問:曲調由哪幾個音構成?(1 2 3 4 5 6)
(3)第二樂句、第三樂句的附點八分音符要唱好。
(4)設問:曲調中出現幾次「」?在出現「」時,可以按節奏輕輕拍手。
(5)完整地、歡快地唱全曲。
5.學唱歌詞:
(1)朗讀歌詞。按節奏讀歌詞,尤其是襯詞要讀得流暢。
(2)把歌詞填入曲調後歌唱,注意情緒與速度。
(3)如班上有江蘇的學生,請他教大家方言,然後用方言演唱。
6.表演歌曲:
(1)在「」處,兩人用豎笛輕輕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質的打擊樂器打擊三下。
(2)選擇打擊樂器,編創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7.小結:江蘇風格的民歌,江蘇人民唱自己家鄉的歌。
表演《大雁湖》 教學基本要求
1.直接切入:《楊柳青》是江南地區的民歌。現在我們要學北方內蒙古地區的民歌《大雁湖》,由於南北地區的不同,民歌風格也完全相同,
2.欣賞《大雁湖》范唱。
設問:你能聽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風格嗎?
(南方曲調較平穩,北方曲調多大跳,……)
3.朗讀歌詞,熟悉歌曲內容,激發學生對大西北的熱愛。
4.跟隨錄音哼唱歌曲數次,個別句子練唱。要注意樂句的完整性(4小節一句)。 5.在歌曲基本會唱的基礎上學唱曲調(因為該歌的大量的切分節奏,學生不易掌握)。在學曲調時,擬用點譜法,學生跟著教師的指揮棒(教棒)點譜學唱。能唱准即可(為以後學習切分節奏作感性鋪墊)。
6.把2/4拍改編成3/4拍:
(1)各組討論自編,也可自由結合自編。
(2)交流自己的改編創作,選出一、二首改編較流暢的曲調,把歌詞填入。
(3)按順序唱歌。
7.小結:把民歌作改編創作,又是另一種樂趣
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故鄉是北京》、《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 新課
聆聽《故鄉是北京》
1.歌曲的體裁導入:歌曲的種類很多,有藝術歌曲、群眾歌曲、少兒歌曲……現在請你聽這首是屬哪一類?——欣賞《故鄉是北京》——戲歌。
它是以戲曲的素材寫成的歌,聽起來別有風味。
2.再聽一遍:作品與本課主題的聯繫。
設問:為什麼主人翁到過許多名城,「靜靜地想一想,我還是最愛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樣表達對家鄉的愛?
(從演唱的體裁「戲歌」及其歌詞內容上對家鄉的讚美,來表達對故鄉的情。)
3.復聽歌曲:請大家從演唱的形式來品味作品的意境。
設問:歌曲演唱的形式?為什麼採用這樣的演唱形式?( 獨唱——女高音獨唱;女高音獨唱更顯得親切,在歌曲中有許多拖腔,用獨唱形式能很細膩地表達出來。更好地表達主人翁對家鄉的情誼)。
4.小結:在外鄉的遊子,最愛的還是自己的故鄉。請在課後,學唱一首讚美自己家鄉的歌,並把它抄下來,下次我們大家來交流,也是各地音樂文化的大匯展。
選擇恰當的音,作為結束音練習
1.這是繼上兩節課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對樂段的結束音感(調式)。
2.反覆詠唱曲調,嘗試結束音填入最有結束停頓感的就是這個音。
3.教師切忌從理解上去講解。
4.第一譜例的結束音以「 5 」為宜。
第二譜例的結束音以「 1 1 」為宜。
聆聽《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
1.演唱形式導入:同樣是獨唱,不同性別有不同聲部的獨唱,表現人民戰士愛家鄉愛哨所,男聲的陽剛之氣更為有勁,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顯英雄氣概。
2.欣賞歌曲《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感受男高音陽剛之聲所表現的戰士風貌。
3.復聽歌曲,細緻品味:
(1)歌曲的內容。
設問:為什麼愛五指山,愛萬泉河?
(2)歌曲的表現力。
設問:各段速度、力度、情緒上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4.師生討論,邊討論邊聽有關片段或教師範唱片段。
5.聆聽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賞歌曲,激發學生學習革命戰士的豪情壯志,愛家鄉保江山。
6.小結:獨唱的表現形式及其表現力。
課後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東方明珠》;「唱唱自己家鄉美小小音樂會」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 新課
聆聽《東方明珠》
1.地方標誌性建築導入:上海在改革開放的90年代,位於浦東陸家咀建造了一標誌性建築--電視塔叫什麼名字?它有什麼特徵?(由11個大小不等的球體組成,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2.大家看著教材上的歌調,欣賞一遍錄音。
設問:歌曲的情緒怎樣?(深情、浪漫)
3.再聆聽一次。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樣處理的?
(可以用筆在教材的歌詞上標出,獨、合……)
4.請大家談談:哪句是獨唱( 哪個聲部 )?哪句是合唱?合唱有沒有區別?
師生討論。(先是合唱、然後是女聲獨唱,中間還有女聲伴唱。合唱形式有一種是女聲合唱,另一種是男女聲的混聲合唱。)
5.再聆聽一次,進一步體驗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變化與歌曲的情緒表達有什麼關係?這需要靜靜地聽、深深地思考。
6.請大家發表見解。
7.合著歌聲即興表演。
8.小結:對東方明珠的讚頌,不僅是一個人、一群人,是全國人民、男女老少對家鄉、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聲樂演唱形式
1.獨唱
童聲:童高音、童低音。
女聲: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男聲: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2.合唱
同聲:童聲合唱、女聲合唱、男聲合唱。
混聲:四聲部混聲合唱、八聲部混聲合唱。
3.圖解,男女臉部,同時唱不同曲調(二個圖形譜)。
小小音樂會:唱唱自己的家鄉美
各人自薦,並把好歌介紹給大家,把抄下來的歌匯總,選精彩的、大家喜歡的歌,彙編成冊,每人一本。
課後反思:
第四課 水上的歌
教 學 目 標
1.聆聽《船歌》、《水上音樂》、《劃龍船》,表演《小螺號》、《讓我們盪起雙槳》等五首作品,感受音樂對「水上的歌」主題的描繪,體驗音樂與自然的交融關係。
2.欣賞《劃龍船》,了解齊唱形式,並有感而發創作反映其他勞動的表演形式;欣賞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調波浪形進行的走向知識。
3.唱好少兒歌曲《讓我們盪起雙槳》。學慣用上滑音、波音裝飾演唱的《小螺號》、使歌聲更具有活力更動聽。
4.作曲調填空創作練習,並自編歌名與歌詞。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學唱《小螺號》;聆聽《划船歌》。
第二課時:聆聽《水上音樂》;豎笛吹奏練習。
第三課時:聆聽《船歌》;學唱《讓我們當起雙槳》。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小螺號》;聆聽《划船歌》。
教學過程
一、 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 新課
表演《小螺號》
1.情景導入:也許大家沒有海邊打漁人家的生活經歷,但是我們可以從影視的畫面中,書本的描述中想像漁村的孩子們就地取材,吹奏小螺號的情景。
2.欣賞范唱。
設問:歌曲的「景」是怎樣描繪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樣表達的?
3.學唱歌曲:
(1)曲調的學習可分為兩部分,先學唱第一部分四句,關鍵是第一樂句4小節,因此這4小節一定要準確無誤,在四句都能流暢地唱好後,再加上滑音記號,講解上滑音唱法。
(2)在第二部分曲調中,由於長音的時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辦法是用指揮劃拍,因一個完整的二拍指揮是1小節,這樣既控制三拍半的時值,又有樂感。同樣在四句12小節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礎後,再加上波音記號,講解波音記號的唱法。
(3)填上歌詞唱歌。注意前後兩個樂段的對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風格、特色。
4.學習伴奏。此項可能有一定難度,但是已經學習了一個學期豎笛,也有過去學習口風琴的實踐,可以視班級實際水平情況靈活處理。
(1)豎琴記號說明:這一記號表示這行樂譜用樂器演奏,但不規定樂器,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學什麼樂器用什麼樂器。
(2)先熟悉節奏型,尤其是後半拍起拍可能有困難,教師多示範、多指導。在弄清節奏的基礎上再奏樂,先慢速,先與鋼琴配,然後再過渡到與人聲配。
(3)配伴奏可以採用小組與小組結對,這樣有別於大面積質量提高,在訓練時切忌找少數幾個人,這樣大部分還是沒有實踐的機會,要鼓勵人人都參與奏樂。
5.表演歌曲。
表演可採用多種形式,集體(齊唱、領唱)要顯示群體合作,個人(獨唱、領唱)要發揮個性特長。總之要表現漁家兒童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音樂知識:上滑音、波音記號
1.上滑音記號記於音符右方(如3)表示從該音起音調向上滑,沒有固定落音。
2.波音記號記於音符上方如唱作。
3.以上兩音樂知識結合歌曲《小螺號》教學中穿插進行,不單獨進行理論講解。聆聽《劃龍船》
1.民間風格導入。
設問: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端午節)
在這一節日許多地方有賽龍船的民間風俗,你見過嗎?這一節日是為了紀念哪一位愛國詩人?(屈原)
2.討論:賽龍船時,船上這麼多人怎樣才能劃得動作一致、整齊?我們來實踐兩種形式比較一下,哪種更有利於調劑勞動者的精神和情緒,使動作劃一?A.口令;B.演唱號子(教師範唱《劃龍船》)
3.初聽《劃龍船》。
設問: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麼特徵?
講解:上節課講了獨唱與合唱。這首歌是領唱與齊唱。什麼叫齊唱?(許多人唱同一曲調)請看教材上的圖解。《劃龍船》是一首勞動號子,這種體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領眾合」,能統一節奏、齊心協力參與勞動,提高勞動效益。
4.復聽《劃龍船》。合著歌曲做划船動作,在齊唱襯詞處合著音樂用打擊樂器加強其氣氛。注意動作的統一、整齊。
5.分組討論設計表演,每組要選出一位「指揮」擔任「領唱」。
6.表演展示。各組出一位評委委員組成評委會。
合著音樂,各組同時表演,評委打分。
(評分標準:氣氛緊張熱烈,精神面貌奮發向上,動作整齊。)
7.評委點評,宣布評比結果。
8.分組設計自選(自定)勞動項目,編創節奏及號子。
9.展示表演,評委點評亮分。
10.小結:中國民間「水上的歌」。
聲樂演唱形式介紹——齊唱
1.圖解:
(1)幾個臉部。表示有兩個以上的人都在同時唱歌。
(2)圖形譜。表示同一曲調。
2.問題研究:比較研究。
(1)齊唱與獨唱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
(2)齊唱與合唱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
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水上音樂》
教學過程
一、 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 新課
聆聽《水上音樂》
1.作品創作背景介紹導入。
(1)設問:18世紀早期大致年份是哪一段?
(2)創作背景簡介:當時英王喬治一世舉行慶典,大型遊艇在倫敦泰晤士河上遊覽,宮廷樂隊船為其奏樂助興。亨德爾為其寫的《水上音樂》。
2.初聽主題音樂,感受樂曲的富麗豪華情景。
設問:這段音樂給你什麼感受?請聯繫樂曲的創作背景,想像是怎樣的一種場面?
3.板書主題音樂曲調(將3/2改為3/4)跟琴哼唱譜例。
(放慢速度其效果是一樣的。)
4.欣賞樂曲第一部分的音樂。
設問:這一主題曲調出現了幾次。它的主奏樂器是什麼名稱?用樂器演奏的姿勢來表示。
(教師可用教材中的樂器圖作提示:弦樂,圓號,小號。)
5.聆聽全曲。
設問:當第一部分的音樂再次出現時請舉手,請分析樂曲分為幾部分?
課後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船歌》;學唱《讓我們當起雙槳》。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 新課
聆聽《船歌》
1.音樂形象導入:聽樂曲引子部分。
設問:這音樂片段給你什麼感受,你想像這是怎樣的形象?
2.揭題:介紹《船歌》是歌劇主題歌。在音樂會上聽到是經改編的管弦樂曲,順帶介紹體裁(詳見教材分析)。
3.欣賞管弦樂《船歌》。
設問:你有沒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覺?為什麼?
4.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題①,並畫出圖形譜後半部分。講解波浪形進行。
設問:從圖形譜旋律線條的行進,我們給它取個名。我們學習上行、下行……
5.從主題①旋律波浪形進行分析,現在我們就回答上一個問題的「為什麼」,即為什麼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覺。
6.復聽管弦樂《船歌》,身體可隨音樂的起伏大小作搖晃,猶如人在船上的情景。
7.這首作品的原作是女聲二重唱,聽聽二重唱的演唱形式——欣賞二重唱《船歌》。(由於該歌主要是描繪愛情的情節,在教學時不必講內容,主要是介紹一下二重唱的演唱形式。)
8.二重唱演唱形式圖解:兩個男生臉部代表兩個人,兩個圖形譜表示兩個曲調同時行進,結合為一體。
9.小結:這兩部作品是外國音樂家表現的「水上的歌」。
表演《讓我們盪起雙槳》
1.時代歌聲導入:今天要學唱的是一首唱了半個世紀的經典少兒歌曲,這首歌你們的爸爸、媽媽都唱過,也許都會唱,學會後可以去與他們一起合唱。
2.聆聽《讓我們盪起雙槳》范唱。
設問:你聽過這首歌嗎?你能哼唱嗎?
簡單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電影插曲,曾獲少兒歌曲一等獎等。
3.再次聆聽歌曲。
要求學生跟錄音,看著歌曲哼唱。對歌曲整體有一個較深刻的印象。
4.學唱曲調:
往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準確性較差,所以為了學好這首經典的少兒歌曲要認真學好曲調。
(1)用2/4拍的指揮劃拍法來唱准曲調的節奏,重點是弱起節奏、後半拍起唱等。開始時應放慢速度,在準確、穩速的基礎上再提速。要注意樂句的完整性及分句處的換氣。
(2)學唱可分兩個部分,分開學習,先齊唱部分,後合唱。必需在一部分準確、流暢的前提下,才能進入下一部分。可分小組學習,以自學為主,指導為輔。
(3)注意曲調進行的走向與聲音的力度強弱成正比例,使聲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達「盪」的情景。
(4)二聲部合唱,要告訴學生做到唱自己聲部聽另一聲部曲調,要取得聲音的協調和諧。在曲調和諧的基礎上用「呣」音的發聲唱,進一步取得和諧的效果。
5.學唱歌曲:
(1)在曲調準確、流暢的基礎上,填入歌詞歌唱。
(2)課堂上重點唱好第一段歌詞。
(3)邊學唱、邊聽錄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詞。
(4)深入其境,有想像、聯想的,有感情的演唱、處理歌曲。
6.自編伴奏表演歌曲。
創作歌曲的練習
1.完成二首短曲的曲調填充創作。
2.從現有的素材來分析應該是大調式或宮調式,但在教學中教師不是先給以限制,而是應該讓其發揮,適時指點,指導也從感性、曲調通順出發,而不從理性的調式上去分析。
3.根據曲調的意境及分句長短創作相應歌詞,試唱——修改——試唱。
4.學生以個人創作為主,相互交流為輔。教師以鼓勵學生的熱情為主,適當點撥為輔。重在參與,強化過程,淡化結果。
5.全班交流展示,教師點評。
課後反思:
第五課 童年的回憶
教 學 目 標
1.從外國音樂作品《彼得與狼》、《白樺林好地方》、《紅蜻蜓》中感受外國兒童的童年生活與風土人情。以擴大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知識,並回憶自己童年唱過的歌,進行相互交流。
2.聆聽《彼得與狼》,能聽辨出各件樂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講出故事情節並進行表演。
3.表演《白樺林好地方》(包括伴奏),並編創讚美自己家鄉的歌詞唱一唱,用和諧的二聲部合唱演唱《紅蜻蜓》。
4.初步(非理性)選擇結束音填入句尾,感受樂段的終止式。再次做好曲調接龍的創作活動。
《彼得與狼》的故事:
我親愛的孩子們,現在我給你們講一個少先隊員彼得和狼的故事。這個故事裡的每個人物和動物,都是用管弦樂隊里不同的樂器演奏不同的音樂主題來表現的。長笛代表小鳥,雙簧管代表鴨子,單簧管低音區的頓音是貓,大管代表爺爺,三支圓號代表狼,弦樂四重奏是彼得,獵人開槍則是用定音鼓和大鼓來表現的。現在就讓你們聽這個有趣的故事吧!
有一天清晨,少先隊員彼得打開大門,到草地上去,這一段彼得的音樂主題是用弦樂四重奏演奏的:樹枝上的小鳥見彼得走來,它高興地叫道:「這裡一切多麼安靜呵!」這一段是用長笛演奏的:接下去,又是描寫靜謐清晨的旋律。彼得的主題和小鳥的動機再次出現了一下。
一隻鴨子搖搖擺擺地走過來了。它很高興,因為彼得出門時忘記了關大門,她說:「這一回我可以到池溏里洗個澡了。」小鳥見到鴨子,便從樹枝上飛了下來,它對鴨子說:「你不會飛,還算什麼鳥呢!」鴨子回答道:「那你會游水嗎?」剛說完,鴨子就「撲通」一聲跳進池塘里,鴨子、小鳥一個在水裡,一個在空中,互不相讓地爭論著
。突然,一隻貓慢慢地走來,它是用單簧管的低音來表現的:貓在想:「這隻小鳥,還吵架呢!讓我把它捉住。」於是它向小鳥撲去。彼得發現了,他急忙喊道:「呵……當心,」小鳥聽到聲音,立即飛到樹上去了。鴨子生氣了,「嘎嘎」地叫著:貓繞著樹轉圈,他想:樹這麼高,就是我爬上去,小鳥也會飛走了。
就在這個時候,老爺爺出來了,他對彼得沒打招呼就獨自來到草地感到很生氣。因為那是很危險的,萬一遇到狼怎麼辦呢?彼得不同意爺爺的看法,他說,少先隊員是不怕狼的。但是,爺爺還是固執地把他拉回家去,並且把門給鎖上了。彼得剛回到家裡,一隻大灰狼就出現在草地上。
在弦樂震音的背景上,三支圓號突然響起了狼的主題:這陰森的旋律,不協和的和弦塑造了一個兇狠詭詐的狼的形象。貓立即竄到一棵樹上。鴨子還沒發現,待它剛一上岸,就被大灰狼追上,一口吞進肚子里去了。這裡,是用三支圓號來表現狼的兇殘,大提琴演奏悲傷的音調,是表現鴨子慘遭不幸。貓仍舊蹲在樹上,小鳥在另一個樹枝上,狼在樹下轉來轉去,用貪婪的眼光望著它們。
彼得發現了,他取來一根繩子,做成一個套,趁狼沒注意,偷偷地爬到樹上。他輕輕地對小鳥說:「你飛下去,圍著狼轉,但要小心別讓它抓住你。」於是,小鳥在狼眼前飛呀,飛呀!惹得狼很生氣,卻對它毫無辦法。彼得偷偷放下了繩套,一下子把狼的尾巴給套住了,狼拚命掙扎,那繩扣卻越來越緊。
正在這個時候,獵人來了:彼得在樹上喊道:「別開槍!狼已經被我和小鳥捉住了。請幫助我們把它送到動物園去吧!」這時候,出現了彼得的主題。接著是勝利的進行曲。彼得走在隊伍的最前面。這一次是由圓號演奏的。後面跟著獵人、爺爺和貓。爺爺雖然高興,可他還在嘟囔:「現在一切都好。但是,如果彼得沒能捉住狼……那又會怎樣呢?」小鳥在人們頭上飛來飛去,高興地叫道:「我和彼得是好朋友,請你們看看,我幫他捉到了什麼。我們能不神氣嗎?」
請你們再仔細地聽聽,那鴨子還在狼肚子里「嘎嘎」亂叫呢!原來,狼剛才吞食得太急了。它沒有咀嚼,就把它整個地吞進去了。所以,那鴨子還活著呢!弱奏表示人們抬著狼遠去。最後,用急速而有力的音樂結束全曲。
教 學 建 議
第一課時:學唱《白樺林好地方》;歌詞創作。
第二課時:聆聽《彼得與狼》。
第三課時:學唱《紅蜻蜓》;選擇結束音;曲調接龍。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白樺林好地方》;歌詞創作。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新課
表演《白樺林好地方》
1.回憶導入
設問:你能回憶你童年最有印象的某一地方的景色嗎?例如我曾去過上海外灘,對那裡的黃浦江景色留下深刻的印象。
2.師生討論。(為最後讚美自己家鄉的歌詞創作作鋪墊)
3.欣賞加拿大民歌《白樺林好地方》范唱。這是作者對自己家鄉「白樺林」的讚美。設問:歌中唱出哪些讚美的調句?
4.學唱曲調:
(a)關於拍號。歌譜的拍號為2/2拍,在教學時,原則上不必講解該拍號,教師可簡單一筆帶過,要求學生按4/4拍號來學唱歌譜即可,並用4/4拍指揮圖式來學唱。
(b)教師範唱曲調。要求學生找出曲調中相同或相似樂句(或樂節)。
(c)學生自學曲調。用4/4拍指揮圖式。
5.學唱歌曲。重點唱好第一段歌詞。
6.表演歌曲:
(1)用力度記號表演歌曲的意境,即開始用「f」,表達對家鄉的歌頌和自豪感。在最後7小節的尾聲襯詞處力度漸弱,表現漸漸遠去的腳步聲。
(2)配器伴奏烘托情緒。首先是用旋律樂句演奏伴奏聲部(該旋律樂器根據班級實際,可以用口風琴,也可以用豎笛或其他旋律樂器),這需要單獨練習。其次是打擊樂器四個聲部。每一聲部基本為固定節奏型。但要注意四個聲部的配合協作。
(3)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歌與奏樂。唱歌的人數要大於伴奏人數,其比例是4∶1左右。可交換進行,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鍛煉,體驗整體表演的效果。
7.創作歌詞。
每人(或小組)創作讚美自己家鄉的歌詞,填入並進行試唱。如上海的學生可創作「黃浦江好地方」:黃浦江好地方,上海人的家鄉。那裡有大輪船自由遊盪,兩岸的大好風光我將要再回還。
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彼得與狼》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新課
聆聽《彼得與狼》
1.該作品採用朗誦和音樂交替進行的方式,並以富有童話色彩的故事性節展開,所以吸引學生聆聽是不成問題的。但該作品演奏的時間較長。達20多分鐘,因此復聽一次,在一節課內是有困難的,所以在一節課內只能聽一遍。
2.開門見山揭示課題內容,要求大家仔細聽音樂,並提出以下要求:
(1)看著教材上的圖,仔細聽,什麼樂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線連接起來。
(2)每人準備一張紙,邊聽音樂邊畫出童話音樂的過程圖。這樣以便聽完後自己講故事、做表演。
(3)在聽的過程中,允許學生用動作相互交談,但不能發出聲音,以免影響他人聆聽。同樣也要求教師不要插話,也只能用動作與學生交流。
3.聽完後,組成七人一組(宜學生自由組合),並各自擔任其中一角色,聽音樂片段做即興表演。
4.插放其中一片段,如最後彼得用繩套把狼套住→結束,學生根據音樂的情節發展,七人一組作即興表演(或講故事)。
5.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含時間及學生情緒),可適當調控次數及形式。
6.小結:了解蘇聯兒童的童話故事及各類西洋樂器的音色。
課後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紅蜻蜓》;選擇結束音;曲調接龍。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新課
表演《紅蜻蜓》
1.成語導入。
設問:「觸景生情」這句成語怎樣解釋?
2.聆聽歌曲《紅蜻蜓》范唱。
設問:歌曲表達了什麼內容?(童年的回憶)
3.再聽一遍。要求用指揮圖式劃拍,判斷歌曲是幾拍子?有幾個聲部?
4.把全班分為二個聲部,學唱二聲部曲調:
(1)教師分別范唱、范奏二聲部曲調。學生用指揮圖式邊劃邊輕輕哼唱各自曲調。 (2)二聲部學生各自自學曲調(堅持用指揮圖式)。教師重點輔導低聲部唱穩、唱准。
(3)各聲部自學成果反饋,教師適時指導、糾正。
(4)用「呣」唱二聲部合唱,相互傾聽效果。
5.學唱歌曲:
(1)在「呣」的基礎上唱歌詞。為了打好二聲部的基礎,可以是一個聲部唱歌詞、另一個聲部唱「呣」,這樣交換一、二次,既能使該聲部唱得很流暢熟練,又能從中獲得二聲部的效果。
(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詞,二聲部注意和諧。
6.表演歌曲:
(1)複習力度記號。
(2)按歌曲標的力度記號來演唱。
(3)討論:為什麼要這樣處理。還有沒有其他處理方法?
(4)有感情地回憶當年的童年情景,觸景生情地表演。
7.拓展:回憶起童年時唱過的歌曲,填上歌名並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憶童年的好時光。
選擇結束音的練習
1.樂曲的結束音表示該樂曲的終止,因此,結束音一般地講是穩定音,即主音。 2.教材中的二首短曲選擇「」還是「1」,兩取一。為此我們可以在流暢的唱好曲調的基礎上,試用「」或「1」,哪一個音有結束感就是該音。也就是從實踐中試唱來選擇,是非理性的。對四年級的學生不必講調式的理論。這樣試的結果,第一首的結束音是「1」,第二音的結束音「」。
曲調接龍練習
1.像以前做的接龍遊戲那樣,頭尾的音相接。節奏可以按自已的創作變化。
2.注意按速度有序地進行,不要中間斷裂脫檔。凡接不上、接錯音、斷裂脫檔者為敗,看最後勝者是誰?
課後反思:
第六課 風景如畫
教 學 目 標
1.音樂對大自然的描繪可謂美不勝收,它把人們引入豐富的想像之中。我們能從《森林的歌聲》、《蔭中鳥》的樂曲聲中聽辨各種小動物、各種鳥鳴叫聲等,以體驗這種描繪功能,從中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並嘗試一下用各種表現方法與手段,描繪以郊遊為內容的自由命題音樂編創活動。
2.在欣賞《森林的歌聲》過程中,記憶各段主題曲調的順序,提高音樂記憶力。 3.在演唱《小溪流水響叮咚》、《茨黎花》時盡情抒發對大自然的讚美,及其借景抒情表達對祖國、對黨的熱愛。在學唱《茨黎花》的過程中,掌握附點二分音符時值。
4.繼續進行選擇結束音的練習和豎笛吹奏練習。
教 學 建 議
本課內容擬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聆聽《森林的歌聲》;學唱《小溪流水響叮咚》。
第二課時:聆聽《蔭中鳥》;豎笛吹奏練習。
第三課時:學唱《茨黎花》;命題創作活動。
教 學 過 程
聆聽《森林的歌聲》
1.標題導入。
設問:森林的歌聲來自哪裡?
是孩子們的歌聲?還是什麼歌聲?
請你想像一下?
2.要知道答案,請聽器樂合奏《森林的歌聲》。
3.討論:有多少動物在歌唱?有幾種主奏樂器?試試你的耳朵靈敏度。
4.復聽《森林的歌聲》。
要求:看著教材中的三段譜例,①、②、③把樂曲的結構按順序排列記錄下來。
5.交流聽後的感受。
教師要引導學生加強環保意識,保護森林資源。
6.試試我們也來創作自己的「森林音樂」,可以自由結合製作音響,表現風景如畫的大森林。
聆聽《蔭中鳥》 教學基本要求
1.音響直接導入。
欣賞《蔭中鳥》中間部分的片斷(各種鳥鳴聲的片斷),以激發聽全曲的慾望。
設問:你聽到什麼動物鳴叫聲?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
2.揭題:笛子獨奏《蔭中鳥》。
這是抒發作者對大自然的歌頌,對生活熱愛之情。
3.聆聽《蔭中鳥》。要求聽完後,說說你的想像及樂曲所描繪的畫面。你聽到多少種鳥在鳴叫?你能模仿嗎?
4.設問:你回憶一下,還聽過哪首樂曲中出現過鳥鳴的形象?
[三年級(上)《空山鳥語》,三年級(下)《森林中的杜鵑》……]
小結:森林是大自然的資源,有森林就有各種動物。我們要保護森林保護大自然的生態。愛護大自然就是愛護地球,也是為了人類生存、愛護自己。
表演《小溪流水響叮咚》 教學基本要求
1.聯想導入:我們每年春遊、秋遊,或假期隨父母去旅遊,在田野、山谷一定見到小溪流水,尤其是山谷中的小溪流水。你聯想一下他們的歌聲,請你模仿一下: 2.朗讀《小溪流水響叮咚》歌詞,要有感情、有詩意。以擬人化的第一人稱角色來朗誦。
3.根據歌詞詞意,畫一幅簡筆圖,幾筆勾畫,這幅圖要有意境。有興趣的下課再加工。(學生在作畫時,教師播放歌曲錄音二~三次,並巡視學生的作畫,挑選優秀的作品。)
4.展示一、二幅優秀的畫,並由作者(學生)自己講解作品,尤其是借景抒情對人民對祖國的一片愛心。
5.歌曲范唱(學生在作畫時聽過幾次,已基本熟悉)。
6.學唱歌曲:
(1)用2/4拍指揮圖式學唱曲調。學唱時在教師指導下,可分為兩部分學唱,先學唱第一樂段,其中第11小節可以改為「」,這樣就避開切分奏(切分節奏在五年級學,因此在這裡不必講)。第二樂段的學唱,注意弱起,用指揮圖式學唱,就能迎刃而解。在學唱曲調時,教師要隨時提示學生結合自己的畫面構圖有意境地、有想像地唱曲調,句段分明,形象鮮明。
(2)在曲調熟練、有感情唱好的基礎上,填上歌詞。要求吐字清楚帶有表情,是發自內心的歌唱。
7.表演歌曲。
有層次地為歌曲選擇打擊樂器並編配伴奏型。以烘托優美抒情的情緒,描繪風景如畫的意境及借景抒發對祖國、對人民的愛戴之情。
選擇結束音填入曲調
1.分別先將兩曲調識譜,唱連貫流暢,並自然地分別將「」或「1」作為結束音填入試唱。從感覺上你認為哪音更通順有結束感。適時教師可示範啟發。
2.第一曲是《三套車》片段,結束為「」
第二曲是《雪絨花》片段,結束音為「1」。
表演《茨黎花》 教學基本要求
1.民歌音調導入:
這一曲調從風格上聽是少數民族的民歌音調。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布依族的民歌音調。
2.欣賞歌曲《茨黎花》范唱。
設問:「茨黎花』的紅色象徵什麼?
3.學唱曲調:
(1)范唱曲調:要求學生聽教師範唱,每人邊聽邊用3/4指揮圖式打拍。
(2)講解附點二分音符。
設問:二分音符的形狀?附點在音符中的作用?附點四分音符的形狀與時值?從以上三個問題複習中引入講解附點二分音符。附點二分音符的形狀X-?,在簡譜中習慣都用X--來表示。
(3)教師範唱歌曲前8小節,學生看譜並劃3/4指揮圖式,找出附點二分音符。
(4)學生用指揮圖式劃拍,在教師指導下學唱前8小節,注意樂句的完整性。
(5)教師範唱歌曲後8小節並要求學生自學。
(6)完整地流暢地唱全曲。
4.學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的連貫流暢。
5.借景抒情,深情地演唱《茨黎花》表達布依人對黨的一片赤誠之心。
自由命題創作活動 教學基本要求
1.以本單元四首作品為例,或作為素材進行創作。
(可截取其中的某一部分作為創作中的片斷。)
2.效游中有許多活動可以作為題目命題。命題不宜太大。教材中的例子有鳥叫聲、哨子聲、腳步聲、口令聲組成。命題為《效游路上》或《出發》等。
3.可以運用打擊樂器、中西樂器及自製的非正規樂器以及錄音設備,計算機軟體,下載網路中的音響等進行創作。
4.可以以小組形式,也可以幾個同學自由組合進行設計創作。
總之不論形式,手段,放開你的想像進行創作,去表現你的意圖與設想。
5.空白的方框供你在創作中畫圖譜,不夠自己添紙。
6.教師主動積极參与學生的活動,積極鼓勵並給予指導。
7.交流展示,集體評價。
豎笛吹奏訓練
1.複習《蒙古小夜曲》、《春遊去》。
2.學習「Ⅰ」的吹奏指法。
3.學吹練習曲(二)(見教材二),熟悉「5 4 3 2 1」五音。
4.吹奏音階「」。
5.吹奏二聲部練習曲:吹長音。注意平穩持續、二聲部和諧。
6.吹奏《康定情歌》:
(1)教師示範吹奏《康定情歌》。
(2)吹奏「2 4 5 6 」六音。
(3)在教師指導下先學吹十小節(注意「」不必講切分節奏,僅從音符的時值長短吹准即可)。
(4)學生自學全曲。
(5)有感情地吹奏《康定情歌》。
7.吹奏《牧羊女》:
(1)教師示範吹奏《牧羊女》二個聲部。
(2)學生自願結合為二組(教師適當調整人員),分別自學Ⅰ或Ⅱ。
(3)Ⅰ、Ⅱ聲部各自展示自學成果,教師給予鼓勵並指出問題加以糾正。
(4)表演《牧羊女》一部分唱,一部分吹奏,一部分表演。三合一表演並進行交換。
課後反思:
第七課 校園裡
教 學 目 標
1.本單元彙編了一組校園音樂文化的故事:有師生情的《冬夜靜悄悄》;有教室里的《打字機》聲聲;有操場上的《運動員進行曲》;有描繪校園美景的《校園多美好》。這些音樂能激發我們聯想起可愛的校園生活,熱愛我們的校園。
2.在欣賞《運動員進行曲》過程中,邊聽邊作隊列隊形變化,以表現運動員們朝氣蓬勃的形象;在欣賞《打字機》時,能準確同步與打字機聲配音響,以鍛煉對聲音的敏銳反應。
3.唱好《冬夜靜悄悄》的二聲部合唱,以表達學生們對老師的一片深情。嘗試為《校園多美好》編配伴奏,使其氣氛更為熱烈。
4.試唱各樂句的練習,並把它們排列成通順的樂段,非理性感受樂段旋法。
教 學 建 議
本課內容擬用二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聆聽《運動員進行曲》;學唱《校園多美好》。
第二課時:聆聽《打字機》;學唱《冬夜靜悄悄》;練習。
教 學 過 程
聆聽《運動員進行曲》 教學基本要求
1.設問:在開運動會時,運動員入場式播放哪一首樂曲?我們每天做廣播操在排隊進入操場時播放什麼樂曲?
2.欣賞一首合唱曲,請聽聽這首合唱曲,你熟悉嗎?——初聽《運動員進行曲》(合唱)。
3.討論:
(1)在運動場上聽到的樂曲是什麼演奏形式?
(2)合唱與銅管樂各有什麼特徵?同一曲調兩種表現形式你的感受是一樣的嗎?
4.聆聽《運動員進行曲》。
要求細緻地聽各聲部是怎樣表現的?旋律部分與伴奏部分各有哪些聲部承擔?(如果記不住可以邊聽邊用紙與筆作些圖形記錄。)
5.討論合唱曲的結構。
6.根據音樂的結構,各組討論設計隊列隊形的變化。
7.在音樂聲中各組隊列隊形展示。
8.完成課本上的作業。用線連線、體裁與情緒「進行曲→雄壯有力」,初步了解三種體裁的基本風格特徵。
看圖,聯想其他表現校園活動的音樂
1.教材插圖中有四幅畫,這四幅畫都有相關音樂:
(1)升旗——《國歌》,
(2)廣播操——《廣播體操音樂》
(3)眼保健操——《眼保健操音樂》
(4)課間——歌曲《哦!十分鐘》
設問:誰能哼唱幾句?
2.還有哪些音樂能使你聯想起校園生活?
例:《隊歌》、《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乒乓變奏曲》、《盪鞦韆》……
3.小結:校園的生活是多麼豐富多彩。
聆聽《打字機》 教學基本要求
1.實物導入:教師準備一台打字機出示(學校里外語教師一般都有外文打字機),介紹給學生:這是一台外文打字機。讓學生試打一行到發出「叮」聲。
2.欣賞《打字機》(管弦樂)。
設問:
(1)在樂曲的伴奏聲部中,你聽到什麼音響聲?(打字機擊鍵聲、鈴聲、倒機聲。) (2)樂曲分幾部分組成?教材中的圖形譜是第幾段的曲調?
請你看圖形譜跟著音樂唱一唱,樂曲給你什麼感受?(ABA三部分組成)
3.議論問題(可以復聽其中片段)。
4.介紹作品創作的背景(請見教材分析)。
5.復聽樂曲。要求學生用2/4拍指揮圖式劃拍,找出鈴聲「叮」出現的規律,並用拍手或其他音響與音樂中的「叮」同步打出,要準確而整齊。
表演《校園多美好》 教學基本要求
1.談話導入:在眾多的校園歌曲中,已故作曲家施光南創作的《校園多美好》頗受師生歡迎,它營造了當今校園的朝氣蓬勃的氣氛是校園流行歌曲中的上品,非常切合本課課題。
2.欣賞歌曲范唱。
設問:歌曲的情緒怎樣?歌曲表達了什麼內容?
3.學唱前8小節:
(1)提示:曲調的節奏較密集,十六分音符頻頻出現,時而在前半拍,時而在後半拍,在讀譜時要認真細緻。
(2)教師放慢速度范唱前8小節曲調,要求學生隨教師速度用4/4拍指揮圖式看譜劃拍。(波音與倚音暫時不唱,在較流暢地唱好曲調時再加入。)
(3)全班分為四小組,每組自學2小節曲調,在學好應該自學的2小節前提下,鼓勵超額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4)四個小組按曲調順序接唱。超額學好的可隨其他組一起唱。教師及時糾正不準確處。
(5)按原速流暢地輕快地唱好前8小節曲調。
4.在教師指導下,用點譜法學唱後8小節曲調。注意樂句的完整性。
5.完整地、流暢地、輕快地唱好全曲並填入歌詞。注意一字一音,吐字清楚,口腔不要開得太大。
6.討論歌曲處理。
設問:
(1) 歌詞是否僅僅是描繪校園的美景?
(2)歌曲的高潮在哪裡?
(3)最後一句「待到明朝百花吐艷,風光更妖嬈。」的含義是什麼?
7.有感情地、朝氣蓬勃地,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
8.表演歌曲。配上打擊樂(按教材要求),嘗試在何處加入鈴鼓,使歌曲的氣氛更為熱烈。如學生中有跳舞特長的,可編集體舞,跳唱結合,邊唱、邊跳、邊奏,把校圖生活表演得淋漓盡致,把課堂氣氛也推向高潮。
表演《冬夜靜悄悄》
1.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師生情也是其中之一。
山村學校的老師夜裡家訪,給我們留下了一段難忘的師生情。——請聽《冬夜靜悄悄》。
2.設問:歌曲講述了什麼?你想像當時是怎樣的情景?
3.再欣賞一次范唱。請大家看著歌譜,注意每句的開始有什麼規律?(第一樂段是弱起,第二樂段是強起。)
4.學唱第一樂段:
(1)教師範唱曲調。
設問:這一樂段由四句組成,在節奏上有什麼規律:
(2)拍打節奏。
(3)輕輕地邊拍打節奏、邊哼唱曲調(或一組學生哼唱,一組學生拍打節奏,然後交換進行)。
(4)連貫地、深情地唱第一樂段曲調,並填上歌詞。
5.學唱第二樂段:
(1)該段曲調從單一聲部來看並不難,很多小節均呈模進或重複,難是難在平行三度的二聲部合唱。
(2)採用前幾課的二聲部訓練方法:
a.平行三度的音階訓練
b.分二個聲
部自學各自的聲部曲調。
c.合成時,要求輕聲能相互傾聽,把自己的聲音融合在其中。
d.用「呣」過渡,在和諧的前提下填入歌詞。
6.深情地朗誦歌詞。
7.有意境地、深情地表演歌曲,表達師生之間的友情。
把樂句排列成通順的樂段練習
1.流暢的、準確地將四句樂譜唱熟。
2.第一句是已規定的起句。
3.通過試唱,判斷有結束感的尾句。
4.中間的二句通過分別排列試唱,判斷通順的樂段。
課後反思:
第八課 理想
教 學 目 標
1.長大後希望成為怎樣的人?是我們四年級學生大家都應思考的問題——理想。本單元的四首音樂作品為你提供了幾個側面:有科技類《種太陽》;有航運類《小紙船的夢》,有教師類《長大後我就成了你》以及各行各業的英雄《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他們為祖國,為「四化」流汗,是我們的榜樣!你的理想是什麼?
2.演唱《種太陽》,並進行編創表演,從該曲調學唱過程中,學習曲調的重複與相似部分,為進一步學習重複與模進手法作鋪墊。
3.在學唱《小紙船的夢》中,順帶學習變音記號——降記號,並在唱結尾句「」曲調實踐中把它唱准,以加強音樂的色彩變化,營造夢境的氛圍。
4.從聆聽的二首歌曲中,進一步鞏固演唱形式分類的知識;聽辨「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樂句重複次數,並畫圖形譜。
教 學 建 議
本課內容擬用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學唱《種太陽》;聆聽《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第二課時:學唱《小紙船的夢》;聆聽《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教學過程
聆聽《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1.教師的職業對學生來講,既神氣又神秘,因此有很多學生把當一名教師作為自己的理想。女聲獨唱《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就是讚美人民教師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和托起了一代新人的社會責任感。
2.欣賞女聲獨唱《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設問:歌曲表達了什麼內容與情感?歌曲表現為什麼採用女聲獨唱?(細膩、親切) 3.復聽:要求能記住歌曲標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的曲調,並能模唱。用圖形譜把它記錄下來。
4.講解:歌曲的音調富有民族風格,採用山東琴書的音調為素材,創作而成,旋律鄉土氣息濃郁。
5.用投影機打出歌譜,學生隨著錄音輕聲跟唱。
聆聽《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教學基本要求
1.我們即將完成四年級的學習,如果再過二十年我們重相會將是怎樣的你和我? 2.欣賞《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用投影機打出歌譜。
設問:歌曲的內容與情緒是怎樣的?
3.復聽歌曲,跟錄音輕聲哼唱。
歌曲提出了三個問題,美妙的春光屬於誰?創造這奇蹟要*誰?舉杯讚美誰,光榮屬於誰?
4.師生討論。
5.長大後,你希望成為怎樣的人?
用詩、歌、畫、舞來表達。
6.小結:美好理想必需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進,才能實現。
表演《種太陽》
1.自然知識導人。
設問:在宇宙的星球中,有幾個地球、太陽、月亮?回答是肯定的只有一個。為什麼有白天、黑夜;有冬天、夏天?地球的兩端北極與南極終年冰雪不化?如果按生物自然的規律,種什麼收什麼,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那麼能否設想播種一顆太陽,能結出許多太陽來呢?
2.欣賞《種太陽》范唱。
設問:種出來的太陽,派什麼用處?
「種太陽」是孩子們的什麼想法?歌曲的含義是什麼?
3.師生初步討論歌曲的內容,適時還可以聽范唱片段,以初步理解詞義。
4.學唱曲調:
(1)聽辨曲調中相同部分。
教師範唱第一樂段(第17小節)曲調,要求學生聽出哪一部分(樂節)是相同的,出現幾次,並唱出這一部分。
(2)學唱第一樂句。師生共同用4/4拍指揮圖式劃拍。板書該樂句,師生接唱,學生唱前2小節,教師接後2小節。
交換接唱(後2小節切分節奏不必講解,讓學生在聽教師接唱中模仿)。
(3)學唱第二樂句。
在第一樂句的下方,對齊板書第二樂句:
畫出前2小節的圖形:
引導學生了解相似模仿,並進行視譜唱准。
(4)在唱好第一、二樂句的基礎上,自學第三、四樂句。
(5)在教師指導下學唱第二樂段曲調。
(6)完整地、流暢地、富有天真童心地演唱曲調。
5.學唱歌曲:
(1)朗誦歌詞,並進行初步學唱歌曲。
(2)分析討論歌詞的大膽理想,以及這種積極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設問:種太陽的目標在第二樂段中已闡明,你是怎樣理解「世界每一個角落都會變得溫暖又明亮」。
(3)以純樸地情感演唱歌曲《種太陽》。
6.表演歌曲:
(1)根據對歌曲理解,分組設計、編排表演唱。形式不拘,各組可充分發揮各組學生的想像及特長,如獨唱與伴舞;小組表演唱,小品表演等等。
(2)各組展示交流,集體點評。
7.小結:有理想是「四有」人才的一個重要方面。
表演《小紙船的夢》
1.基本訓練:
以上兩條練習均用慢速或中速,要求二聲部和諧、均衡。注意 XX X0 0X 節奏。 2.理想談話導入:長大後當一名船長,走遍全世界,這也許是很多人的理想;我們班上有那麼一位小朋友,為了長大當上一名船長,他折小紙船,希望小紙船變成大船……請聽范唱《小紙船的夢》。
設問: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由幾部分組成?是幾拍子的歌曲?速度怎樣?
3.先學合唱部分:
(1)教師分別范唱二個聲部的曲調。
(2)學生分聲部自學。用3/4拍指揮圖比劃拍視唱。
(3)分聲部交流自學成果,教師點評、指導。
(4)二聲部合成,並填上歌詞。注意聲音的和諧。
4.再學唱第一樂段。教師重點指導第四樂句的曲調:
這四句的節奏與音準都較難,尤其是七度大跳音程,教師可適當用琴帶一下,幫助學生唱准,其他三樂句可讓學生自學。
5.全曲合成,並填上第一段歌詞。
6.講解變化音降記號:
(1)複習升記號:演唱上學期第六課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複習音名與變音記號(詳見第七冊第六課)。
(2)出示降記號:聽辨《小紙船的夢》前奏:
板書「」,並在鍵盤圖上指出這三個音的位置。如有口風琴,可利用口風琴的鍵盤找到1=F(調)中的「」,並吹奏感受其音高。
(3)完成課本上的聽辨練習。
(4)唱好歌曲中的結束句。
感受和聲音程的變化效果。
7.完整地唱全歌。要充滿嚮往的神情演唱。
8.表演歌曲:
(1)伴奏練習。重點是在教師指導下,根據班級實際情況,使用有固定音高的旋律樂器按譜練習。
(2)演出形式上可採用領唱與合唱。要注意伴奏聲部的音量不能太大,要突出歌唱的聲部,處理好唱與伴奏的關係。
(3)完整地、有感情地表演歌曲,抒發第一人稱「我」的理想。
課後反思:
推薦閱讀:
※歌聲飄過60年第三場節目內容是什麼?
※如何練習混聲?
※音樂中的通感
※用音樂作戰的勇士
※醉情歌 DSD 320K/MP3不一樣的嗓音 不一樣的經典情歌 - 音樂地帶 - 華聲論壇
TAG: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