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美國大量產品比中國便宜 人均GDP至少高16倍

點擊圖片查看詳細數據

如何看待中美實力的真正差距

向松祚

在胡錦濤主席訪問美國之際,「中國經濟總量究竟有多大?中國經濟總量相當於美國的多少」再次成為全球媒體報道和辯論的焦點。有大膽者提出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論點: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超越美國!

發布此論點的是華盛頓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該所高級研究員蘇布拉馬尼揚(Arvind Subramanian)稱,據賓夕法尼亞大學最新搜集的經濟數據,2010年中國經濟規模已超過美國。蘇布拉馬尼揚的計算方法是所謂的購買力平價法。他的計算結果是:2010年中國經濟規模為14.8萬億美元,而美國只有14.6萬億美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估算,也同樣超出許多人的預料。IMF最新一期的《世界經濟展望》宣稱:以購買力平價計算,2010年中國的GDP達到10.1萬億美元,美國則為14.6萬億美元,意味著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達到美國的70%。

最離奇的是,最新皮尤民調結果顯示,竟然有47%的美國人相信中國已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只有31%的人認為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民眾是因為讀了那些研究機構的報告產生了錯覺,是因為失業壓力和痛苦產生了幻覺,還是因為美國商店充斥著「中國製造」感到了迷惑?這是非常有趣的問題,答案我卻不知道。

購買力平價不靠譜

然而,有一點倒是非常清楚,像彼得森研究所這樣的高級智庫,如此大幅高估中國經濟規模,當有所指。比如,依照它所使用的購買力平價法,中國GDP已達14.8萬億美元,那麼人民幣對美元均衡匯率就應該是2.67:1。如果認為這一水平是均衡匯率,那麼人民幣升值就遠遠沒有到位,快速大幅度升值也就順理成章。在關於人民幣匯率的辯論中,美國有些政客「理直氣壯」地要求人民幣升值,部分理由就是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出來的均衡匯率。

問題在於,所謂的購買力平價法,究竟有沒有道理呢?據筆者研究,以所謂購買力平價來評估和比較各國經濟規模,基本是武斷和誤導,可以借鑒的真理成分少得可憐。

說中國經濟規模已經超越美國,或是達到了美國的70%,我想沒有多少中國老百姓會贊同。假若中國GDP真的已經達到14.8萬億美元,那麼人均GDP就已經突破10000美元了。即使考慮到GDP和可支配收入有很大差距,即使考慮到收入分配失衡,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應該有好幾千美元了。然而,日常觀察和各種官方統計數據,都難以證明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3000美元,絕大多數農村地區一個家庭的全年收入也不過1000美元左右。

貨幣化的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數值,絕對無法準確度量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享受。比較好的指標是「扣除物價水平後的單位時間真實工資水平」。最佳指標當然還要包括生活環境之優美、安全和自由;個人發展機會之均等;社會福利、教育醫療保障、文化藝術享受之豐富等許多層面。

以扣除物價因素的單位時間真實工資指標,中國與美國的差距非常大。中國數以億計打工者的工作時間至少是美國單個勞動者的1.5倍,如果折算為單位時間人均GDP,美國至少是中國的16倍。

而物價水平,凡是有中美兩國生活經驗的人或者做過一些調查的人都會發現,美國大量產品的價格比中國便宜。美國最繁華中心地段的公寓,無論是絕對價格還是相對價格,都比中國要便宜得多。不要忘記,美國公寓和別墅的周邊環境,是中國那許多所謂豪華別墅完全無法比擬的。舉凡汽車、服裝、食品、教育、醫療,絕大多數相對價格甚至連絕對價格都比中國低。譬如最好的耐克運動鞋,美國市場新品最多賣60~70美元,中國則至少需要900~1000元人民幣(150美元);最好的寶馬和賓士汽車,美國市場賣10萬~12萬美元,中國則至少需要150萬元人民幣(22萬美元);頂級服裝和奢侈品的價格,中國價格至少是美國的2~4倍;美國五星級酒店住宿價格,一般城市不過200美元,繁華地區也不過500~600美元,只不過是人均月收入的十幾分之一而已,中國五星級酒店全國均價也至少是600~700元人民幣,起碼是普通百姓人均月收入的三分之一。難怪那些經常往返中美兩國的人士,大部分物品都在美國選購。

因此,若是把物價因素考慮進去,美國的人均真實收入和生活享受水平,是中國人的數十倍,如此,怎能侈談中國經濟規模已經超越美國?

點擊圖片查看詳細數據

什麼是真正的國民財富

最重要的是,GDP只是一國當年的最終產出規模,與該國國民擁有的真正財富不是一個概念。一個國家的真正財富,是該國人民在漫長歷史過程中,所創造和積累的有形財富和無形財富之總和。有形財富包括天賦土地、礦產、自然環境、人為創造的基礎設施(道路交通和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工廠企業、教育醫療設施、醫療衛生設施、文化藝術設施等等。

需要詳細編寫中美兩國的資產負債表,我們才能知道兩國財富差距究竟有多大。此處,筆者只想指出一些最基本的事實: 第一,中美兩國國土總面積差距不大。然而,美國的可居住國土面積和可耕地面積至少是我國的3~4倍,人均可居住面積和可耕地面積則是我國的15~20倍。美國可耕地面積不僅龐大,而且土地肥沃,畝產量非常高。所以美國是全球最主要的農產品[15.94 0.63%]生產國和出口國,對農產品價格具有最高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胡錦濤主席此次造訪的芝加哥所在的伊利諾伊地區,就以盛產玉米和大豆著稱。

第二,石油、有色金屬、天然氣、水資源等許多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戰略資源,美國的儲量皆位居全球前三名,有些則高居世界第一。相反,中國許多資源都相當貧乏。2010年,當全球熱炒中國GDP成為世界第二,並大膽預測何時超越美國之時,一些冷靜客觀的美國學者就撰文指出:中國超越美國的可能性極小,原因是中國嚴重缺乏戰略性資源,尤其是石油和水資源。

第三,美國不僅國內擁有豐富的資源,而且憑藉強大的全球軍事實力,掌控了全球絕大多數戰略性資源。據國外戰略思想庫的分析,美國直接和間接掌握了全球石油資源的70%。相反,中國則幾乎沒有對國際資源[0.56 -1.75%]的控制權。即使向國際上尋求能源合作的努力,也多方受到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掣肘和刁難。

第四,美國的自然環境沒有受到大規模破壞。美國絕大多數國土依然保留著原生狀態。筆者多次去參觀美國建國之父華盛頓和傑斐遜的故居,其自然環境之美麗,在給筆者留下無限美好回憶的同時,也引發無限惆悵。反觀我國國土,為追求GDP增長所導致的環境破壞,何時才能夠復原呢?或許,毀滅掉的「自然」財富並不少於因此創造的「人為」財富。

第五,美國的城市基礎設施均比我國完善得多。現在我國以高鐵技術自豪,應該自豪。然而,客觀地說,我國所有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地鐵和公共交通系統),與美國差距甚遠。只要離開北京市區幾十公里,就能夠深刻感受到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之巨大落差!

第六,企業資產的差距更大。美國在軍事科技、軍事工業、航天航空、互聯網、晶元設計、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幾乎所有前沿科技領域,都佔據著絕對領先的地位。《財富》世界500強里,美國至少有160家。科技創新能力方面,美國依然擁有絕對優勢。以研發投入為例,美國、歐洲、日本企業的研發開支平均占企業銷售收入4%~6%,是中國的2~3倍。客觀地說,中國今天似乎還沒有一家真正能夠引領全球科技方向的跨國企業。

第八,教育和基礎科學研究投入的差距更大。過去30年里,中國教育支出始終沒有超過GDP的2.0%~2.5%,即使按GDP為40萬億人民幣計算,也只有800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1212億美元。相反,美國教育支出始終佔GDP的6%以上。以目前14.6萬億美元的GDP計算,教育投入超過8500億美元,是中國的7.1倍,人均教育投入則是中國的30倍。全球20所最好大學裡,美國有17所,前50名大學裡,美國佔39所。中國最好的3所大學(北大、清華、復旦)最高的排名也在50名之後。過去半個世紀,美國大學造就了全球90%的諾貝爾獎得主。

第九,憑藉數百年的金融創新和強大的實體經濟,美國創造出一個真正的全球貨幣體系——美元本位制。國人其實至今也沒有深刻認識「美元本位制」或「美元霸權體系」的本質,沒有真正認識到美元霸權體系給美國帶來了怎樣巨大的利益。事實上,美元本位制給美國帶來近乎無限的利益。恰如法國戴高樂將軍1965年對美元霸權的批評那樣:「美國享受著美元所創造的超級特權和不流眼淚的赤字。它用一錢不值的廢紙去掠奪其他民族的資源和工廠。」

恰如英國《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所說:作為一個國家,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最大的風險投資公司和最大的私募基金,而且它不需要任何資本金。它具有近乎無限的融資或創造信用的能力。簡而言之,美國掌控著全球的一般購買力,這就是美國可以肆無忌憚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基本制度基礎。

結論非常簡單:無論是有形財富,還是無形財富,中國與美國差距可謂是霄壤之別,趕超之路依然漫長。儘管從最基本的哲理上,筆者堅信任何國家都逃不出「盛衰循環」。然而,在可見的未來里,輕言美國衰落或中國取代美國,確是為時太早。相反,我們必須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客觀冷靜去研究美國的強國之路,去虛心借鑒值得我們借鑒的一切。

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前不久在前往中國訪問的飛機上高聲宣告:歷史的垃圾箱里,堆滿了許許多多稀奇古怪美國衰敗的預言——讓我們記住這句話。(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副所長)

推薦閱讀:

驅蚊手環靠譜嗎?植物驅蚊成分真的安全嗎? 幫你選了這些真正高效又安全的產品
承包了全球40%的電子產品,年收入曾是華為2倍,現卻不行了?
產品推廣規劃【職場教育產品訓練其五】
如何用數據看用戶行為,驅動產品設計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KANO 模型

TAG:中國 | 產品 | 美國 | 專家 | 量產 | 人均GD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