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陳獨秀紀念館
參觀陳獨秀紀念館
離開黃山太平湖,我們便向池州「齊山—秋浦仙境」前進。不到一個小時,下了高速到了池州齊山。見小山腳下有座牌坊,前去看時,上書「池陽勝境」,山不高,景色很一般。問當地人,齊山—秋浦仙境在哪裡?答:這座小山就叫齊山。「秋浦」是池州的古稱,池州市範圍都是秋浦仙境。喔,原來是這樣!我們沒有時間耽擱,不上山了。時近中午,便在旁邊小餐館裡用飯。餐館雖小,菜肴倒不錯,價格也公道。美景未見,品嘗到了美食,也一枉到池州來一趟。
離開池州,我們就再上高速向安慶前進。去安慶主要是看一看陳獨秀紀念館。陳獨秀紀念館在安慶市區東北的228省道旁邊。出了城,過收費站,左側路邊見一座高大的「獨秀園」門樓,進門樓大約二公里,就是陳獨秀紀念館及其墓園。我們在紀念館裡,沒有看到其他的參觀者,看來陳獨秀在人們的心目中還沒有佔有應有的地位。
走進紀念館陳列室大門,迎面就是一幅毛澤東評價陳獨秀的文字:關於陳獨秀這個人,我們今天可以講一講,他是有過功勞的。他是「五四」運動時期的總司令,整個運動實際上是他領導的。他與周圍的一群人,如李大釗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們是他們那一代人的學生。「五四」運動替中國共產黨準備了幹部。那個時候的《新青年》雜誌,是陳獨秀主編的。被這個雜誌和「五四」運動警醒起來的人,後來有一部分進了共產黨,這些人受陳獨秀和他周圍一些人的影響最大。可以說,是由他集合起來,這才成立了黨。進紀念館之前我還想,陳獨秀是黨內最大的「右傾機會主義」者,是被開除出黨的。他這個紀念館這麼弄啊?說不定又是地方政府為了招攬遊客發展旅遊事業搞出來的名堂。看了毛澤東這段話,一切擔心都沒有必要了。
再進去是一幅陳獨秀的半身照,兩邊有幅對聯「身處艱難氣若虹,行無愧色心常
坦」。更點明了陳獨秀的人格特徵。旁邊一塊花崗岩石碑上刻有陳獨秀生平介紹:陳獨秀(1879—1942),字仲甫,號實庵。陳獨秀涉世,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民族危難之際。為尋求救國之路,陳獨秀放棄科舉仕途,參加拒俄運動,反清反帝,追求民主共和。他創辦《安徽俗話報》啟迪民智,組織安徽愛國會、岳王會,積極投身辛亥革命。創辦《新青年》雜誌,高舉民主、科學旗幟,發動「五四」運動,
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大解放,創建並領導中國共產黨,開闢中國新民主主義運動的新紀元,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五四」運動的總司令。中國共產黨第一至五屆中央最高領導人。大革命失敗後,雖被開除黨籍,但始終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著相想。抗戰時期,積極投身全民抗戰行列,直至生命終止。他一生為革命,四次流亡,五次被捕,險遭殺害。他一生為救國救民,執著追求民主、科學和社會主義,始終如一,至死不渝。看了這樣的評價,心中油而生起對這位中共早期領導人的敬意。
陳列室里還陳列陳獨秀兩個兒子陳延年和陳喬年為革命犧牲的資料。陳獨秀長子陳延年與其弟陳喬年於1920年同赴法勤工儉學。1922年,兩人都加入法國共產黨。1923年,兩人同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陳延年於1923年回國後歷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江浙區委書、江蘇省委書記。「五大」被選為中央委員和政治局候補委員。1927年2月26日在上海被捕,7月4日犧牲。陳喬年於1925年初回國,歷任北京地委組織部長,北方區委組織部長,湖北、江蘇省委組織部長。「五大」被選為中央委員,之後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1928年6月在上海犧牲。時被稱為「父子三委員,兄弟兩英傑」。現兩人都葬在上海龍華烈士陵園。1954年,毛澤東主席曾為陳延
年、陳喬年家屬頒發過「光榮紀念證」。
陳獨秀早年留學日本,接受過西方教育,學識淵博,精通日文、法文、英文,懂得德文、拉丁文。他工宋詞,善隸書,文學造詣尤深。晚年窮困潦倒,仍恢諧地稱
自己「常有艱難能煉骨,依然白髮老書生。」陳列室里還展出了一些陳獨秀與朋友
往來的信札和詩詞作品手跡。字如其人,筆力雄渾,揮灑自如。
陳列室還展出一些偉人對陳獨秀的評介。毛澤東1917年發表在《新青年》上的文章稱「前有譚嗣同,今之陳獨秀,其人魅力雄大,誠非今日俗學可比。」1919年在《湘江評論》上發表文章,稱陳獨秀「為思想界的明星,我視陳君萬歲!我視陳君至堅至高的精神萬歲!」鄧小平曾說:「陳獨秀,還有瞿秋白同志,李立三同志,這三個人是不搞陰謀詭計的。」胡適曾說陳獨秀是「終身的反對派。」「他的歷史癖太深,故不配作革命的事業。文學革命的進行,最重要的急先鋒是我的朋友陳獨秀。」
在陳列室里還看到了王兆國、吳儀、尉建行、吳官正、孫家正等中央領導前來參觀的照片。說明現在的黨中央是實事求是的,也是充滿自信的。
看過紀念館,我們再去參拜陳獨秀墓園。墓園建得既簡樸又莊嚴,規模也不算
小。墓園前是一座圓弧形的石雕牆,內容為陳獨發動和領導「五四」運動的場面。
墓道口是一座青石牌坊。正中刻有「獨秀園」三字,兩側是「民主」和「科學」兩句「五四」新文化運動時的口號。走過長長的墓道是一座陳獨秀先生的青銅立像。
銅像後面是一本巨大的用花崗岩雕刻而成的《新青年》雜誌。「雜誌」背面刻有
1925年9月15日陳獨秀《敬告青年》六言:「一、自主的而非奴隸的;二、進步的而非保守的;三、進取的而非退隱的;四、世界的而非鎖國的;五、實利的而非虛文的;六、科學的而非想像的。」這幾句話放到現在來看,也還是有指導意義的。
再向後是一個不太高的花崗岩台階,上面是一座用漢白玉砌築的陳獨秀墓,黑色墓
碑,漢白玉攔桿,顯得簡潔大方,莊嚴肅穆。到了墓前,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朝著陳獨秀的墓三鞠躬!
推薦閱讀:
※曾國荃攻佔太平天國安慶城,對投降1萬太平軍,手段令人膽戰心驚
※安慶銅礦的櫻花開了
※安慶仁:弗州衝突昭示著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空前危機
※安慶的老照片,你收藏了幾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