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五十集)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五十集) 2014/6/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2-0050
老法師:大家上午好!
主持人:學習心得報告,上官老師,主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大乘佛法今正是時」。
一、天時、地利、人和,因緣具足。《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佛經流通亦復如此。密宗大師談佛經證信序時曰,信、聞、時、主、處、眾,六緣不具,教則不興;必須具六,故云成就。中華傳統文化和大乘佛法的傳承今正是時,正是天時、地利、人和具足,六緣具足。在湯恩比博士看來,二十一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中國的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教,引領人類走出迷誤和苦難,走向和平安定的康庄大道。尊敬的習主席在出訪法國講話時說,在儒釋道三教當中,佛教的發展相對較好,逐漸成為中國文化復興的最重要載體。而新世紀以來的中國佛教,也日益建立起這一文化自覺,主動投身於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歷史洪流之中。多年來,蒙師父上人在全世界各地推動傳統文化紮根教育,推動各宗教的和諧團結,蒙一千多年後重回東土的《群書治要》,這本習老先生(習主席父親)生前高度關心和支持,並為之題字「古鏡今鑒」的治國寶典流通現瑞,同蒙凈土大經塵封千載得以放光,恩師專弘大經,賢公百年住世為此作證……時節相應,君主英明,恩師慈悲,後輩發心,《大經》、《治要》為教典,文化復興,太平盛世,指日可待。慚愧弟子引用《無量壽經》世尊所言寫一句話:當來一切含靈皆因《大經科注》與《群書治要》而得度脫。
二、觀歷代帝王廟德文化展。一切法由心想生,心念現境緣。慚愧弟子當日下午本去拜佛,結束行程後,見北京歷代帝王廟路牌,便尋跡而至。感嘆身居首都多年都不曾至聖地,今又喜逢帝王廟舉辦歷代帝王德文化展,真是莫名的喜悅和歸屬感。慚愧弟子將此行見聞恭敬彙報如下:
(一)北京歷代帝王廟的性質和簡介。這座始建於明嘉靖九年(即一五三0年),明清兩朝祭祀三皇五帝、歷代帝王和文武臣將的皇家廟宇,是現存全國唯一祭祀歷代帝王功臣的建築。到乾隆時期,入祀的帝王一百八十八位,名臣七十九位,佔地二萬一千五百平米,氣勢恢宏,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稱其為「歷史的界標」。對皇帝而言,除本家本族外,先前的歷代帝王也視為祖先。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祖宗,都應享受後人的祭祀。祭祖是祭祀活動的一種。古人云,「祖,始也,言為道德之初始,故云祖也。宗,尊也,以有德可尊,故云宗」。對先祖表達敬仰和懷念是一種美德,是回歸道德、慎終追遠,忘記祖宗就是缺德。
廟門前有兩通下馬碑,用六種文字鐫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表示對歷代帝王和先賢的尊崇。看到這裡,首先就確立了正確的態度,一切人,不論身分、地位,在先祖面前都應當懷著無比的尊崇。正如《無量壽經》:「尊者阿難,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以及很多佛經中「稽首佛足,右繞三匝」的禮節,都是表示禮敬。學生對老師,後人對先祖,沒有尊崇和禮敬不得入門,這就是下馬碑表法的意義。從廟門步行進入景德門,門上兩幅巨大的秦瓊和尉遲恭的門神貼畫,讓人在尊崇的態度上又增加了一分肅穆。祭祀者若不居安思危、兢兢業業,何以回報祖宗聖德?
過了這道門後就是帝王廟的主體建築,景德崇聖殿,整座建築莊嚴無比。景德崇聖殿之名,寓意為景仰德政,崇尚聖賢。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崇聖」二字是乾隆帝以後加上去的,意為不忘祖業,尊崇聖德。僅從這一點來看,乾隆盛世不是沒有緣由,孝敬的根基深厚,家運、國運才得以昌盛。殿內主祀三皇五帝和歷代帝王共一百八十八位,稱為神牌。進入殿宇,頓覺凝重威儀,不覺屏息凝神。歷代帝王神牌赤底金書,身臨此境,如同祖先一一在此凝視自己,百般造作在先祖面前無從隱藏。《華嚴》十玄,「十世隔法異成門」,表時間無有障礙,祭祖也當作此想,以祖德衡量己德,視祖先親臨祭典而盡禮盡孝。一百八十八位先王的神牌安放在須彌座神龕內,寓意既含有佛的崇高和偉大,又表根基穩固。這個表法再妙不過,將祖宗和佛陀的聖德合二為一,深層意義不正是同體大悲嗎?古代盛世帝王幾乎都是儒釋道的通家,這種同出一源的認知完全具備。今人祭祖,一體的認知沒有,抑或有懷疑,所以念佛、誦經、祭祀、超度不得利益,不如前人祭祖的冥陽兩利,多因失去正信的入門條件,如同持名念佛法門,也是以信為最基礎,無信也就無願無行。
正殿內上懸「報功觀德」的匾,乾隆帝還為正殿題寫楹聯,上聯「治統溯欽承法戒兼資洵哉古可為鑒」,下聯「政經崇秩祀實枚式煥穆矣神其孔安」,對聯意味深長,看得出深厚的尊崇先祖和古鏡今鑒的寓意。乾隆帝在殿外碑文中一開端,謙稱自己為小子,主張歷代帝王系開天闢地以來所有君王的通稱,沒有高低區別,這正是《無量壽經》宣導的平等心、無分別心。並說,「歷代帝王胥祀於景德之殿」,那些可以做為榜樣,那些可以引為訓誡,死後要入廟而祀的帝王,有誰不因憧憬而深思,不因警惕而害怕?這樣一來,即使不明示區分高低、彰善憎惡,而已寓有區分高低、彰善憎惡於無窮。這段話令人想到城隍廟十殿閻羅的表法,讓人看果畏因,不敢造作。這些歷代帝王神牌的表法:其一,提醒後人不忘祖恩,尊崇聖德;其二,深信因果,居安思危。
乾隆帝一生遵循聖祖康熙帝的法令,提倡歷代帝王「若南若北,曰中曰外,是一家非一家」,只要不毀掉祖宗功業,不曾亡國的帝王均入祀,中華美德海納百川,包容寬仁的遠見和胸懷錶露無遺。此舉三重意義:第一、契合十玄「同時具足相應門」,也是勸拓開心量,一切法門無盡海,同會一法道場中,彌陀慈父也是有此心量,方成就集一切諸佛剎土美好大成為一體的極樂世界。第二、證明「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帝王贊帝王,祖業之興;人民贊人民,國運之興;學佛人贊學佛人,佛法之興;一切人互贊,天下太平。都是大海一滴水,本無彼此之分。第三、如六祖所言,人有南北之分,佛性無南北,肯定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看人看本性,不看習氣,乃德遵普賢矣。乾隆帝即便年逾古稀,依舊親祭,直到不能親祭還賦詩,「敢以古稀謝躬祭,曰欽曰鑒並殷予」,表達即便不能親祭歷代帝王,但欽佩歷代帝王的心會更加殷勤。《弟子規》:「喪三年,常悲咽」,三年不是確數,萬代祖先無始無終,一脈相承,永遠不能忘本,孝敬是萬事萬物的根本法則。
(二)歷代帝王廟德文化展。在走去東配殿參觀的路上,牆壁上是大幅的道德宣傳畫:晏殊誠信之風,孔明先生敬業之風,孟夫子明禮之風,白居易仁愛之風,蘇軾勤儉之風,孔夫子和諧之風,隨著這些古風聖德,一路進入東配殿德文化展。展出開端介紹「德」字來歷,最早出現在甲骨文,左邊雙立人,代表大腿、小腿和足,右邊是一隻長著睫毛的眼睛,後來金文中在右邊眼睛下方加上一顆心,成了今天的德字。觀字知意,這個有腿、有足、有眼、有心的德字,不正是告訴我們,缺德就是個無腿、無足、無眼、無心的廢人,不能立足於天地間。展廳順時針依次陳列圖文並茂的書畫,首先介紹孔子論德、仁,孟子論生死、捨生取義,孔明先生《誡子書》,范仲淹先生的《岳陽樓記》,這些先賢名著引人漸入佳境。展出前言介紹,秦漢以前道德二字通常是分開的,唐宋才正式把兩個字合二為一,變成一個詞。古人認為,德包括德性和德行,這也和佛陀教育的自性德,和回歸自性的修德、修行相應。
這次展出選取了入祀先王、大臣的典範,闡述德的具體內涵:「勤政愛民」。孔子曰,「德者,政之始也」,孟子進一步提出仁政。先王中有愛民如子的堯,堯之所以被敬仰為堯帝,因為他時時刻刻把民間疾苦放在心上,大乘佛法的「眾生無邊誓願度」,堯帝做到了。堯去世時,百姓像死去父母一般悲痛。堯成為中華民族理想人格的化身。另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不懼眾苦,不戀兒女私情,吃苦耐勞,經過十三年努力,終於使河川流向大海,消除水患,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水患象徵貪心,大禹治水的過程為我表法,菩提路上斷除貪慾,恆久堅持,老實念佛,積累善根,百折不撓,最終才能回歸蓮池海會。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踐行諾言,不貪享樂,為民疾苦,孔子把周公的人格做為最高典範,把周公的仁政做為最高理想,甚至發出「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的追思。我們學習《無量壽經》,仰慕阿彌陀佛,欣求極樂世界,是否也是念佛憶佛,嚮往極樂,猶如夫子憶念周公、效仿周公那般誠懇?果能如此,人人必是極樂國里人。更有以德化民的漢文帝,與其子在位時期,被稱為文景之治。《漢書》評價為,「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殷富,興於禮義,斷獄數百,幾致刑措(指不用刑罰)。嗚呼,仁哉!」可見教化的力量不可思議。身體力行,以德服人,平天下不用兵戈,而以德性德行,人人本具之德因被感化而自然流露,大同之治也。
「恪盡職守」。德不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立國之基,官德更是政權興衰的關鍵。入祀的文臣武將中,有一批德才兼備的典範,構成了民族優秀官德的主體。譬如帝王之師伊尹,是歷史上第一位有名的賢相,輔佐湯王及其孫子。更值得一提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先生,主張安撫百姓,開誠心、布公道,親賢臣、遠小人,更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做到了為人臣的最高境界。這種捨身、舍我的思想,也是入佛門最先應該做到的。斷我執,為眾生,學習賢公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蠟炬成灰淚始干,直到彌陀接引回歸極樂,方才完成住世表法。還有一代名相房玄齡,廢隋朝酷刑厲法,主編《晉書》,追隨唐太宗平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先生,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激勵了一代代中國人。這些恪盡職守的名臣,令人想到印祖的「敦倫盡分」,學佛,敦盡恪守不離本分,根本之根本,絕對不可不知。
「愛國主義」。兩千年前,《漢紀.惠帝紀》中就有「愛民如子,愛國如家」。愛國主義始終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的堅實基礎。近代梁啟超先生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學佛人應當具有天下興亡吾之責的認知,從自己做起,有使命感、責任感。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死置之度外。生死只是輪迴的假象,這一顆丹心就是自性本具不動搖,無論任何考驗都堅定不移,自性本具之德使然。「廉潔自律」。廉指不貪財物,潔指自身清白。賢公不戴信眾供養的戒指,就是廉潔的戒德。《無量壽經》曰,「不起貪瞋痴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君子比德於玉,無瑕潔凈玉之德,廉潔是自性美德。
「秉公執法」。《尚書.周官》相傳是周成王所作,提出「以公滅私,民其允懷」。西漢賈誼談到,「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義所在」。又有清朝《從政遺規》,「是非毀譽,皆所不恤」。這種是非毀譽都不理它,只求光明正大,就是《無量壽經》所講的清凈心,只留下一句阿彌陀佛,做任何事以義為準,然後心中不留痕迹。「任人唯賢」。《尚書.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說選官員要選賢才,選左右要選忠良,周文王請姜子牙就是任人唯賢的典範故事。
「孝儉持家」。展覽最後的部分是孝儉持家。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本,放在最後的含義,好似周而復始,萬法源於孝道,最終成就在孝道。又有「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儉是國人的另一種美德。諸葛亮先生告誡兒子,「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他去世後,劉禪派人到他家中慰問,發現正如孔明先生自己所言,家裡少有財產。歷代帝王廟入祀的王臣將相,很多都是克己奉公、節儉清貧的。孝感天地的舜,不記恨父親和繼母,仍然恭敬孝順,感動天地,使大象為其耕地,鳥兒代他鋤草,列為二十四孝故事當中。這不正是佛菩薩化身,百忍成金,不論眾生如何顛倒,都為眾生作不請之友,每一寸土地都有佛陀拋灑熱血,供養眾生的故事。一代明君宋仁宗,拒吃螃蟹的節約,被盛讚為小堯舜的金世宗,貴為天子,能自節約,格物致知,和自己的貪慾打一場聖戰,以聖德戰勝貪慾,以自性收服習氣,古代聖王賢臣做到了。
結束語中有一段話寫道,「中華傳統美德是幾千年來古聖先賢用血肉之軀塑就的,在歷史長河中積澱而成,它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是中華民族的靈魂,而那些堅守傳統美德的人,則是民族的脊樑」。讀到此處潸然淚下,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就像極樂世界一樣,集合全世界文化的瑰寶於一體,是真正全人類的靈魂和歸屬,身為中華兒女,能不為之自豪嗎?能不為之繼續甘灑熱血,擔當民族的脊樑嗎?
三、民族文化和如來家業的傳承人。帝王廟還設有三皇五帝與百家姓尋根問祖展廳,並設立廟中廟,專門祭祀關羽的關帝廟。點點滴滴,濃縮文化的精華,令人回歸先祖懷抱,是文化的寫實展。
一次德文化的參觀,彷佛徹底的精神洗禮。廟宇里有限的先賢聖德故事,只是歷史長河中的微小部分,但已經相當有代表性。如果不能就此發心繼續傳承,那將成為歷史的罪人。到底什麼樣的人能夠真正傳承?孔子看來,玉有十一種特性,分別是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後人總結,仁、義、禮、智、信。溫潤而光澤為智,堅硬而不傷人為仁,受打擊不屈不撓為義,自身有瑕而不掩飾為信,沉重而下墜為禮。對照自己,具備這五德即為合格的傳承人;不具備者,以此為準,努力而為之。師父上人常說的老實、聽話、真干,也是傳承人的標準。一定具足玉之五德,是無我的人、不自私的人。捫心自問,果真沒有名聞利養的欲求就真干,發心傳承大業。
四、孝敬根本,信力成就。弟子結束參觀後,剛剛進家門,北京就颳起了七級大風,瞬間最高風力十級,很多樹木被刮斷。這是自然在表法,風災是愚痴感應的,不學傳統文化,不認祖歸宗,就是愚痴。那些千年古樹、古塔,何能經歷無數風霜雪雨而屹立不倒?那是象徵古人栽樹鑄塔用的是孝敬心,因此古樹古塔的根基深厚、牢固。今人用的是自私的心,所以隨便一下就倒塌了。沒有孝敬的根基,傲慢之樹禁不起考驗。螢火蟲之光怎能堪比麗日之光?信己、信佛、信祖先、信國家、信領導人,面對五千年文化的浩然之氣,生起足夠信心,找回根本所在,找回自性本來面目。記得展廳結束語後面有一幅畫,「愛蓮說」,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彷佛指引我們不忘世間本,修積一切善法,最終統歸一處,極樂世界。
最後引用習主席在講話中說,「中華文化崇尚和諧,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這些都是描述自性能生萬法。依聖德、依自性,中國夢的偉大構想,在不遠的將來一定能夠實現,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與大乘佛法今正是時。
以上是大慚愧弟子上官的報告,肯定有很多不妥和遺漏之處,懇請師父上人和諸位大德同修慈悲予以指正。
老法師:我們大家聽到了,也看到了,上官今天的心得報告,我相信同學們很多人都會受到感動,上官確實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與大乘佛法的精髓。我們應當有這種認知,應當要發心繼承這個道統,把它發揚光大,造福社會,造福國家,造福這個地球。要學古聖先賢的度量,中國古人確確實實很少說國家,開口都是天下,這個心量有多大,在其他國家民族裡頭很少看到。比中國人講得更徹底、更偉大的是佛法,佛法開口不是說天下,遍法界虛空界,用現在的話來說全宇宙。佛鼓勵人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以普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苦難眾生,諸佛剎土都有六道、都有十法界,肯定全宇宙跟自己的關係是一體。學佛讀過《壇經》的人很多,六祖惠能大師在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說明宇宙不是神造的,宇宙不是大爆炸出現的,宇宙從哪裡來的?從自性生的,自性能生能現。至於這個大宇宙裡頭,不止千變萬化,變化無量無邊無數無盡,這些變化是從分別心變現的,是從執著心變現的。佛告訴我們,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變現出十法界依正莊嚴,這句話代表所有的變化。真心,能現能生是真心,自性是真心;所變,能變所變是妄心,不是真心。這個事實真相,大乘經裡面講得非常透徹。
湯恩比的談話裡頭也說過,說得很明白。我第一次不是看他的東西,第一次是聽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他明白的告訴我,佛教是無神論,我當時聽了都非常驚訝。而且佛教是真正的共產,佛教沒有黨,佛教實行的是共產主義,佛教沒有私財,十方供養是所有出家人都有分。所以《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千萬不能夠盜三寶物。為什麼?盜三寶物你還不清,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的出家人都是你的債主,你只盜他一分錢,盜他一根針,都會結這麼大的罪。你盜一個人的,你還債還一個人,好還,如果要盜國家的財物,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有十三億人口,你盜公物盜一塊錢、盜二塊錢,這十三億人都是你的債主,你什麼時候能還得清?
這些事實真相,確實只有佛能說得出來,別人沒想到,你怎麼會說得出來?所以佛經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智慧寶典,真實智慧在經典裡頭。《無量壽經》上講三個真實,「真實之際」,那個之際就是自性,自性是真實的,能生萬法。「真實智慧」,你對於一切萬法真實明了,為什麼?你有智慧。真正明了就叫大徹大悟,就叫明心見性,見性就叫成佛。什麼是佛?佛是見性的人,對於整個宇宙的真相徹底搞清楚、搞明白了。有很多人,這不可能,誰能做得到?佛說佛能做得到,而且又告訴你,「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可以做到,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不是只有他專利,只有他一個人,不是的。自性能生萬法,誰的自性?是每一個人的自性。每一個人有差別,不一樣,但是自性是一樣,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是一樣。妄心不一樣,為什麼?真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那叫真心,整個還源了;有分別執著、有起心動念就是妄心,妄心是生滅心,是假的,不是真的。見真心就成佛,用妄心是凡夫,凡聖的分別在此地。都是你自己,你一念覺你就成佛,你一念迷你就是凡夫,都在自己一念之間。
我們同學這麼多,上官這篇心得報告我們要把它放在網上,非常難得。為什麼她能見到我沒見到?她的心比我們的心清凈,她的心比我的心量要大。因為我們平常想自己,她想到一切眾生,她想到大乘佛法,她想到極樂世界,正確。我們學佛,學佛真正的使命,就是要把我們的地球造成極樂世界,這個學佛就有意義了。造成極樂世界會不會耽誤我們往生?不耽誤。為什麼不耽誤?你用真心,真心本來就是極樂世界,真心所現的是極樂世界,所以它不耽誤。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了榜樣,他的工作是農耕,往生極樂世界沒有妨礙農耕,每天農耕認真的去工作,沒有妨礙念佛求生凈土,沒有妨礙。換句話說,這個世間無論哪個行業,都不妨礙你往生凈土。不但不妨礙,它可以幫助你,幫助你用真心去工作。真心就是沒有妄心、沒有自己、沒有名聞利養,心裡頭只有一切眾生。我們為地球,念念心裡頭所有地球上,生長在地球上、生存在地球上這些萬物,這萬物就是自己,不是別人。愛心,愛是愛天地萬物、愛一切眾生,古人比喻,愛一切眾生就像愛自己的獨生兒女一樣,全心全意去愛他,為他服務,幫助他成長,幫助他成聖成賢,幫助他作佛作菩薩,就對了。
北京我去過幾次,北京這個帝王廟我沒聽說過,今天在這聽了報告,是值得去看看。從這個地方你看歷代帝王心胸多廣,沒有嫉妒心,古聖先賢有好的把他表彰出來,給後人做榜樣。奪取政權的時候互相殘殺,政權得到之後,前一個帝王是個好帝王,不是壞帝王,還要給他立牌位,還要尊敬他,這就是心量能夠包容,這心量之大,這是立國的精神,這是中國人,沒有敵人。在佛法裡頭不但大善要敬仰,大惡也要把他保留到,為什麼?叫後人見到他不能學他。岳飛墳墓前面,有秦檜的銅像在那裡,岳飛精忠報國,沒有人不尊敬,到岳王墳你也看到秦檜。全是教材,岳王墳教精忠報國,秦檜夫妻兩個跪在那邊教人不能做壞事,不能陷害忠良,陷害忠良是這個下場,全是教育。秦檜跟岳王教誨那個功德是平等的,一個是正面,一個是負面,功德平等。有人問我秦檜在哪裡?我說秦檜在天上,你看他教多少人,教多少人回頭,不敢做奸佞,這功德多大。所以論人、論事不能有成見,不能有私心,不能有我,你才能看到真實,真實就是大乘裡面所說的諸法實相。
讀《無量壽經》,觀察極樂世界,天親菩薩說得好,二十九種無比的殊勝莊嚴,環境十七種,領導八種,阿彌陀佛是領導、老師;學生,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居民,四種,超過一切諸佛剎土。它怎麼成就的?阿彌陀佛在因地求學的時代,老師自在王如來,叫他到一切諸佛剎土去考察、去參觀、去學習,取人之長,舍人之短,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所以造成的極樂世界殊勝莊嚴超過一切諸佛剎土。告訴我們一樁什麼事情?我們要把這個地球建築得像極樂世界,要怎麼做?全世界每一個國家民族、每一種不同的宗教,千萬年留下來的這些文化典籍,我們要認真學習,那就是參訪,取長舍短,吸取精華。人類祖宗歷代到現在,最精華的、最殊勝的我們得到了,我們依照這個來改造地球的社會,來建立世界,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大同盛世。
這就是湯恩比博士常常想著的,這個世界如果要避免核武的毀滅,世界必須要統和,用什麼統和?文化統和。讓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戰爭,不但沒有戰爭,永遠沒有鬥爭;要想永遠沒有鬥爭,必須要做到永遠沒有競爭。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人與人當中的交流,要把戰爭這兩個字抹掉,我們不說這個話,要把鬥爭抹掉,要把競爭抹掉,世界才會有和平。不要讓人有負面的思想,負面的思想在每個人心地裡頭根深蒂固,要把它拔除,與倫理道德負面的念頭,我們都要把它清除掉,讓起心動念純凈純善,極樂世界不難實現。現在量子力學家為我們證明,一切法從心想生。地球上的居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純凈純善,境隨心轉,地球物質環境跟著我們心轉,統統變成純凈純善。誰來帶頭,誰有這個智慧,誰有這種情懷,有這麼大的心量?湯恩比博士就肯定了,這是中國人。中國人能做到?能做到,中國人口佔全世界四分之一,中國人能夠兌現,肯定影響全世界。
認知是第一樁大事。非常可惜的,我們把自己紮根的教育疏忽了。中國老祖宗這些好東西,湯恩比心目當中是人類祖宗留下來的瑰寶,沒有任何能超過中國文化所保存的。特別是智慧,中國人有智慧,為什麼?中國人的教育辦得好,培養出來的人妄念少、雜念少,因為中國人講靜,清凈,清凈心能生智慧。中國人講慢,一切都緩慢一點,不要太快,你看近代的,曾國藩的家書、家訓,教導他兒女動作、言語,無論幹什麼都要慢,不要急躁。全世界都要競爭,競爭就是要快速,我一定要趕在你前面。是的,那是求知識,中國人求智慧,智慧在後面,那個慢吞吞的人有智慧。智慧能解決問題,沒有後遺症,知識是局限性的,不是全面性的,智慧是全面性的。所以知識解決問題有局限,而且有後遺症,為什麼?它是從妄心裡生出來的,也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里生出來的。智慧是從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裡頭出來的,它真的。
起心動念、不起心動念怎麼講法?譬如眼見,我張開眼能看外面,看得清清楚楚,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用真心。真心像鏡子,照得清清楚楚,痕迹都不著,這是真心。妄心,妄心像照相機一樣,照一個畫面落個影子,落個影子它被染污了。真心沒有染污,妄心有染污;真心是不動的,妄心是動的。所以中國人一切講緩慢、講定,它有道理,為什麼?它跟真心愈來愈近,跟真心愈來愈近就愈來愈有智慧,它跟智慧靠近。求快、求速度、競爭,這都是妄心,浮動的,這不是真心。妄心不能成就戒定慧,戒定慧是功德,能成就一切善法。所以中國古時候教學你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現在人教學,十幾門,從小就這樣學法,什麼都學,學得愈多愈好,多才多藝,結果樣樣都懂得一點皮毛,沒有一樣深入,他什麼成就都沒有,他的精力、精神、時間分散了,不能集中。中國教學是集中,集中在這一點,你心定下來,定能開智慧。讀古書都知道,古人教學都懂得,學佛的人知道。
可是我們這個丟了兩百年,向西方學,用西方治學的方法來學中國的古籍,全都學偏了、都學邪了,於是乎產生反效果,對中國古典東西產生懷疑。從懷疑的方向出發,到後來是遺棄,不要它了,否定了,這就可惜。自己東西丟掉了,西方東西也沒學好。學好了,帶給這個地球是帶來的危機,人有能力摧毀地球,有能力把地球上的物種全部消滅,他有這個能力,這科學帶來的,這對人類最大的傷害,人類的安全感沒有了。二次大戰之前原子彈沒有發明,人有安全感;這個東西發明之後,全世界的人沒有安全感了,多少人腦子裡頭在想著,哪一天核武戰爭爆發,核武戰爭爆發就是整個地球的毀滅。所以湯恩比博士唯一一個大願望,就是不希望有核武戰爭。這個戰爭不是普通戰爭,是人類文化絕滅的戰爭,這能做嗎?文化絕滅了,人的前途是一片黑暗,這不堪設想。所以晚年把整個希望都落在中國人的身上,中國雖然也是動亂,也是有問題,但是他有信心,他相信中國畢竟有五千年的歷史,它走到絕路上可能會回頭,一回頭,中國有救、世界有救,這個認知是非常正確的。
我們在今天看到一線的希望、一線的光明,那就是習主席主政,從他執政,從他的言論,他已經回歸了,向中國傳統文化是愈來愈靠近,帶給全世界的希望。確確實實,《群書治要》能救急,把這個社會安定下來,《國學治要》那就治本。《國學治要》是什麼?《四庫全書》的鑰匙。所以將來,最好國家能有一個以《四庫全書》為教材的學府,這個學府稱之為文化大學,冠上「中國文化大學」或者「漢學文化大學」。這個裡頭培養什麼人?聖賢君子,希望這些人將來都能從政,成為國家領導人、各個階層的領導人。聖賢君子多了,天下太平。其他各個專業的大學培養人的能力、科學技術,可以同時並進。掌舵的一定要有智慧,划船的要有技術,合作,才能達到目的地,才能一路平安。
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能救佛教。佛教要走哪一條路?佛教比中國傳統文化還要高一等,你一定要知道,中國文化它培養的目標是聖賢君子,佛法培養的是佛、菩薩、阿羅漢。宗門教下都肯定,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只要見性,樣樣都通了,沒有一樣不通。見性的方法一定要循著老路,不能走新路,老路就是老方法,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佛教的行從哪裡下手?從戒律下手,沒有戒就沒有定,沒有定就沒有慧,戒律多麼重要!
上官報告裡頭說,儒家德行的基本是五常,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做到了,做到圓滿,聖人;能做到八、九成,賢人;能做到六、七成,君子。這五個字在佛門裡頭就是五戒,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是佛法的根本戒。還是從戒到定,從定開悟,開悟之後廣學多聞,沒有開悟之前是修定。一門深入是用一門來修定,主要是這個,那一門很熟能背誦,那是副作用,教學真正的目標是叫你心地清凈,清凈心就生智慧,目的在此地。智慧現前之後再博覽群書,你全都通了。這個事很多人不相信,不學怎麼會通?不學能通。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榜樣,這個千萬要記住,他四十九年教學講經,這經典都是他的教科書,他跟誰學的?《華嚴》誰教他的?《法華》誰教他的?沒有人。他怎麼會知道的?開悟知道的,菩提樹下他修定,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通了,你想學什麼他都能教你,都能滿你的願。
所以經典這個緣起,很多不是凡夫,凡夫問不出來。佛菩薩來表演,來表法,跟佛一問一答,答的人是佛陀,問的還是佛陀,用這種方式,說出這麼多的法門,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解決一切困境,活學活用。要記住,經典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每天對著佛像念經是表我們自己的恭敬心,見到佛像像真佛在面前,恭敬心生起來,真誠心生起來,你才念得懂。你沒有真誠、沒有恭敬,念儘管去念,不懂;如果有真誠、有恭敬,愈念愈明白,愈念愈歡喜,每天都有悟處,歡喜,從小悟到大悟、到徹悟,佛教給我們這條路。
在中國歷代,古印度亦如是,那些菩薩、緣覺、聲聞都是走這個路。在中國,大家所知道的,這代表人,唐朝六祖惠能大師,不認識字,一堂經沒聽過,一部經沒念過,開悟了什麼都知道,你拿著經典向他請教,你念給他聽,不必念完,他全明白了。《壇經》裡頭記載的,無盡藏比丘尼學《大涅盤經》,法達禪師學《法華經》,他只聽你一段,全經通達,講給你聽,你開悟了。你為什麼能開悟?因為你有定。法達禪師讀《法華經》三千遍,我們曉得《法華經》的分量很大,念得很熟,一天念一遍,三千遍十年,這心定了,所以聽六祖講《法華》他開悟了。聽眾當中除他之外還有很多人,那些人沒有開悟,只有他開悟,為什麼?《法華》契他的機,他得法華三昧,所以能開悟。古人這些榜樣我們要特別留意,為什麼?我們對於古人教學的理念跟方法才能生起信心,才能不會懷疑,才真得受用。
這個歷代帝王的寺廟確實值得一看,這是上官第一次去參觀,我希望她多去幾次,她的體會會更深刻,做出報告給大家學習。我看這篇東西最大的啟示,我們佛門弟子要幫助人間帝王,把這個世界打造成極樂世界,應該這樣做,這才叫真正發菩提心。從哪裡做起?從自己做起,一切法都要從自己做起,自己沒有做到不行。佛門弟子一定要持戒、修定、開悟。無論學哪個法門,無論學哪個宗派,不要有嫉妒障礙,個個都第一,沒有第二的。你學這一部經,一門深入,你決定能開悟;開悟,煩惱斷了,智慧現前了。現在問題在哪裡?煩惱一大堆,不是智慧增長,是煩惱增長,知識增長、煩惱增長,這個沒用處的,要定力增上,三昧現前,那個時候智慧增長。
人智慧增長,他心是平等的,他心是慈悲的,他只想著為眾生服務,他沒有想到個人,這個人入佛門了;身見、邊見沒有破,在佛門外。身見是自私自利,邊見是對立,跟人對立、跟事對立、跟一切物對立,對立才會產生競爭,才會有鬥爭。我們一生不跟任何人對立,他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就對不起來了。永遠不跟人對立,要修忍辱,要和天下。中國人講和,佛法里講六和,每一個佛道場都是六和家風,釋迦牟尼佛傳的,見和同解。怎麼同解?放下自己的對立,放下自己的成見,就和了,不是向外,是向內。決定不跟人爭,他爭我就讓。我們一輩子讓,生活過得很好,非常快樂,法喜充滿,不跟人爭,你跟人爭多累、多操心,造多少罪業,不跟人爭。放下財色名利活得很好,不是一切放下這日子不能過了,過得更好、更自在、更美滿,何樂而不為之?一切佛菩薩安排,一心向著佛,有緣為眾生服務,沒有緣不要勉強。人有想爭的地方,爭名奪利的地方我們迴避,我們最好離開,為什麼?你不爭,你要在那個裡頭,人家會認為你要爭。我遠遠躲開,躲開是告訴你我不爭,你們去爭,我不爭。清白,人不知道天知道、佛菩薩知道,我們不需要人知道,這樣就好。所以上官這個報告,記住掛在網上。
主持人:彌陀大願淺述,釋開吉學習心得報告之九。慚愧弟子開吉,今日恭敬報告的主題是「彌陀大願淺述」。
自古人皆有志,而彌陀之志乃行超普賢,卓絕古今之超世志,亦即阿彌陀佛之四十八大願。彌陀之大願是如何成就的?世尊於《無量壽經》中為我們介紹,法藏比丘於世間自在王如來會下,遵照老師之指示,參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此數字代表大圓滿,即遍法界虛空界所有諸佛剎土,法藏比丘都去考察與參訪。他取長補短,用五劫時間,攝取一切諸佛剎土之真善美慧,而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因此,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集諸佛剎土美好之大成。於是法藏菩薩遵佛之明訓,於大眾之中,宣說其所發妙德難思之殊勝大願,此悲願如同大虛空,諸妙功德深廣無邊。此大願之經文流傳後世,由於諸譯之差異甚大,或二十四、或四十八,是以蓮公會集諸譯,廣擷眾長,而成今日之會本。念公贊此會本「文約義豐,諸譯所具之彌陀勝願備顯無遺」。
凈宗祖師善導大師,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中,提出其中有五願是最為重要的,第十二願「定成正覺」、第十三願「光明無量」、第十五願「壽命無量」、第十七願「諸佛稱嘆」、第十八願「十念必生」,善導大師說,此乃彌陀真實之願,應當看作是四十八願之心要。第十二願「定成正覺願」,是指往生之人決定成佛。此乃彌陀之本心,念念希望廣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往生極樂,一生成佛,而且所成的是究竟圓滿的佛,與阿彌陀佛無二無別,足見彌陀心量及悲願之廣大。善導大師於此願立四名:一、必至滅度願;二、證大涅盤願;三、無上涅盤願;四、住相證果願。由善導大師所立之四名,亦可顯示此願之奧旨。念老言,此願是「彌陀宏誓之心髓」,正是因為諸佛的本懷就是希望一切眾生決定成佛,為實現這個願望,才有十念必生之殊勝大願。定成正覺願中說,往生極樂世界者,「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舍除分別的妄惑,了達宇宙人生之真相,遠離煩惱,六根同歸寂靜,深明涅盤之理體,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由此可知,極樂世界不能不去。海賢老和尚、劉素青老菩薩都是念佛自在往生極樂世界,當生成佛。能夠信受奉行念佛法門之人,乃世間最具善根、福德、因緣者。
第十三願「光明無量願」,此願與第十五願「壽命無量願」,凈影法師稱為「攝法身願」,《甄解》以此二願為真報身之德。無量壽是豎窮三際,由於壽命無量,所以諸佛常住,眾生有所依靠;無量光是橫遍十方,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現,度化無量無邊的苦難眾生。因此,此乃彌陀大悲方便之本,是報身之實德。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是彌陀光壽無量法身之流現。法藏正是發願在他成佛之時,光明無量無邊,普照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國土。而阿彌陀佛之光明善好,更是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可見彌陀之光明是絕勝於諸佛的,推究其原因,就在於彌陀的願力超絕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因此本經雲,「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正此之謂也。
第十五願「壽命無量願」。首先是極樂世界的教主(即阿彌陀佛)壽命無量,此壽命無量是真實的無量,非有量的無量。如果教主住世時間短暫,教化的時間就很有限,很多眾生就無由得度,因此壽命是第一德,若能住世長久,則利益眾生無量無邊。我們之所以殷殷懇求師父上人長久住世,度化我等凡愚眾生,就是這個道理。其次,此願又明極樂世界國中人民之壽命亦皆無量。澄憲法師說,這是凈土第一德,因為對修行人而言壽命至關重要,如果修行未有成就而死魔降臨,壽命終了,在輪迴中再度投胎轉世,必然耽誤數十年之工夫,如此下去,到何年何月方能修成正果!因此,生死間隔,這是退緣的根本。極樂世界之所以能夠長享極樂之根本原因,就在於壽命無量這一願,有此前提條件,凡夫往生者才能夠一生決定成佛。
第十七願「諸佛稱嘆願」,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稱讚彌陀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諸佛都讚歎極樂世界國土的依正莊嚴,都勸導自己的學生往生極樂世界,還有很多很難教的學生,諸佛也都把他們送到極樂世界去,請萬德萬能的阿彌陀佛親自教導。世尊也不例外,於此娑婆穢土之中,稱揚讚歎阿彌陀佛,以及極樂世界不可思議的功德莊嚴。我們今日能夠聞到凈土法門,學習《無量壽經》,都要感恩阿彌陀佛此願的加持。因此這一願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有這一願,下面十念必生就形同虛設,因為聞名才能夠持名。黃念祖老居士總結《會疏》註解說,諸佛稱嘆之義有三:一、諸佛讚歎阿彌陀佛聖號。二、諸佛讚歎一切稱念彌陀名號的人。三、諸佛自己本身也稱念彌陀聖號,依念佛三昧圓成佛果。此總結道破諸佛稱嘆願之真實義,特別是第三條,道破好大天機,讓我們凈業學人堅定信心。想必此亦為諸佛之身行言教,勸化我等凡愚眾生,原來諸佛都是稱念阿彌陀佛成佛的。
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黃念祖老居士對於此願之註解著墨甚多,於《科注》中長達八頁。念老於一開頭就說,「日凈宗古德較量諸經,余經中《華嚴》獨真實;若與此經相較,則此經為真。又本經諸大願與此願相較,則此願最為真實,蓋表此願乃真實中之真實也」。這就是師父上人在講經中常常講的,此願乃彌陀大願之核心,是本願中之王,是真實中的真實,四十八願悉歸第十八願。願文曰,「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迴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十方眾生聞彌陀名號,能夠以至誠之心,信順所聞之凈土妙法,真信切願求生凈土,所有善根心心迴向,普願一切眾生共見彌陀如來,同生極樂世界。乃至十念,念老指出,指稱念彌陀名號,「下至僅得十念者,亦得往生」,此念是口念佛名之念,也就是指的持名念佛。善導大師於此願之真實義不同於古來大德之說,提出深有見地的看法。一、十念是指口稱,且通於三輩,攝於九品,上者盡形壽念佛,下者僅念一聲,皆可往生。二、唯除五逆,毀謗正法,善導大師不同於古德提出的造作謗佛之罪就等於宣判死刑之說法,而指出五逆謗法不得往生者乃佛止惡之意,方便之說,因此還是有救。《觀經四帖疏》曰,「但如來恐其造斯二過,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攝也……若造還攝得生」。因此佛在此是止惡的意思,此惡太嚴重,希望眾生不要造作此惡業。
黃念祖老居士在註解中也特彆強調念佛之方法,所謂平常心是道,念佛之人只要老老實實、綿綿密密稱念這句彌陀名號,自然暗合道妙,念念離念。念佛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大的功德,就是因為念念暗合實相的緣故,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夠輕視這句阿彌陀佛名號,其功德真實不可思議。
以上是慚愧弟子開吉習講彌陀大願之學習心得報告,不妥之處,敬請師父上人、諸位法師大德慈悲惠予指正,無盡感恩,阿彌陀佛!
老法師:開吉法師的報告。開吉在我這裡也住了很久,我們對他也很了解,他也很難得。但是他有缺點,這個缺點就是說到的沒做到,如果說到能做到,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一定要說到做到。至於為什麼說到做不到?也就是說還放不下,這是煩惱習氣太重。第二、對於諸法實相沒見到,如果真正見到諸法實相,他就放下了。諸法實相是什麼他曉得,不是不曉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的還能爭嗎?虛妄的還能執著嗎?我們對於虛妄的還要爭、還要執著,這就是沒放下,所以天天生煩惱不生智慧。果然搞清楚了,它真的是虛幻的。我們每天面對屏幕的時間很長,大家都用電腦,屏幕上所顯的相就是幻相,就是彌勒菩薩教給我們的,唯識所現的。這個幻相,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我們講現象包括這三種。這三種現象從哪裡來的?都是從阿賴耶高頻率所產生的幻相,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我們現實的環境,六根所接觸的這個世界,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它的相似相續相,它不是真的,是相似相續相,全是假的。這個相你看得清楚、聽得清楚,決定不能執著,決定不能分別,決定不可以在相上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無始無明破了;不分別,塵沙煩惱破了;不執著,見思煩惱破了。無明、塵沙、見思統統破了,恭喜你,你成佛了,你是什麼地位?法身菩薩,你無需要阿彌陀佛加持,你就能生實報莊嚴土。
所以要認真想想,放下的利益大還是不放下的利益大。不放下,繼續搞六道輪迴,這一生當中善業多、惡業少,來生人天福報,干這個去了。這也不能一定,為什麼?來生到哪一道決定在最後一念,最後一念是貪,餓鬼道去了;最後一念是瞋恨,地獄道去了;最後一念是愚痴,畜生道去了,在最後一念。最後一念,經上講的是佛號,那恭喜你,你非常幸運,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是講最後一念。我們天天念佛念成習慣,希望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不是別的念頭。但是你要想到,你把你最喜歡的、最心愛的那一念要拋下,臨終還想到就完了,你這一生修行全功盡棄了。這也就是我們常常提醒自己好事要做,利益眾生的事情,這是什麼?這是大悲心。幫助眾生一定要干,決定不能放在心上,決定不能有我這個善事有善果,不要想這個。果想什麼?果都想極樂世界,我不要世間果報,我不要十法界果報,我專求極樂世界果報。所以一切善心、善念、善言、善行,總都迴向給求生凈土,沒有其他的念頭,我們往生才有把握,有其他念頭沒把握。做什麼樣的好事、善事都迴向給眾生,幫助他們遠離煩惱、業障,這樣好,幫助他們信願持名,求生凈土。不許有人間天上福報這些念頭,不能有,這個東西要看淡。
如何能達到這個目的?經論教給我們,海賢教給我們,能持戒、能吃苦就能遠離;不能持戒、不能吃苦,這個習氣斷不了。這習氣一定要知道很重,無量劫來養成的。所以時時刻刻要提得起觀照功夫,把這個世界,一定要常常想到這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產生的幻相。你能常作如是觀心就淡了,知道什麼?這是錯誤,我不再走這條錯路了,這就好。生活一切隨緣,絕無攀緣,攀緣是我心裡想怎樣怎樣,不想,隨緣,隨緣度日,心裡頭什麼都不放,只放阿彌陀佛。
要相信往生不難。你們看到悟弘的報告,他給我們講彤彤往生的故事,十三歲的小女孩,沒有宗教信仰,最後往生前兩個月,她從聞佛法到往生六十天就圓滿成就。不難,難在放下。她病重,想壽命不要了,跟阿彌陀佛說壽命不要了,我就求往生,家裡人支持她,也把親情放下,她成就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只要肯放下就能往生。放下最重要的,放下我執,末那講的四大煩惱常相隨,放下我愛、放下我慢、放下我痴,這個世出世間一切法我都不愛。我們有能力幫助別人,我買了一百一十二套《四庫全書》,買了二百七十套《四庫薈要》,我看嗎?我不看。我念阿彌陀佛、我念《無量壽經》,其他的我都不看。這什麼?保存中國傳統文化,分散到各個大學,全世界的大學,國家圖書館收藏,不會失傳了,我們目的在此地。縱然有災難,不可能全部毀掉,總會有幾套留傳下去,用心在此地。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推薦】孩子在學習舞蹈中到底能得到什麼?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三八集)
※學習芭蕾的重要性
※有什麼方式可以鍛煉語言的邏輯性?
※如何看待女孩智商130成績差的問題?
TAG: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