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傷寒論》關於少陰寒化證的施治

少陰,即陰氣較少之意,故少陰有陰中之「小陰」之說。少陰包括手少陰心經和足少陰腎經,並與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為表裡。足少陰腎經起於小趾之下,循內踝之後,以上踹內,貫脊,屬腎,絡膀胱;手少陰心經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隔,絡小腸。由於經絡的相互絡屬,使少陰病之病證呈多樣,本文擬從病因病機、證候、辨證、用藥4個方面總結《傷寒論》少陰寒化證的辨治特點及其臨床應用,以期對各界同仁在臨床上更好地運用經方有所裨益。

1病因病機

少陰寒化證的發生,一是心腎陽氣素虛,復感寒邪,邪氣直中少陰,內外合邪而發病;二是病在他經失治、誤治,損傷腎陽而轉屬少陰。其中太陽與少陰互為表裡,故太陽病最易轉入少陰;三是長期喜食寒涼之品,脾胃虛寒,陰寒內結;四是環境因素及久居潮濕陰冷之地,冒濕等因,以致陽氣被扼,外無以溫煦,日久損及腎陽。由此可見,少陰寒化證的基本病機即陽氣虛衰,陰寒內盛。

2證候分析

少陰寒化證可見手足厥冷、下利、脈沉微甚或脈微欲絕。《傷寒論》281條提出「脈微細,但欲寐也」。282條強調「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病及少陰,則心腎虛衰,陰陽氣血俱不足,故出現脈微細。「但欲寐」是寒化證的典型癥狀。《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云:「陽氣者,精則養神」,說明陽氣能化生精微,奉養心神。今陽氣虛衰,精微不化,無所奉養,故有「但欲寐」之徵象。小便利而清白如水,必是腎中真陽不足,統攝無權,不能制約水液之故,是下焦虛寒無疑。

2.1四逆湯

四逆湯證中323條「少陰病,脈沉者」,324條「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前面總綱提出少陰病脈微細,此處脈沉,可見寒邪深入其里,將入臟。因痰實阻於胸膈、胃脘,正氣向上驅邪,氣機上逆,飲食入口即吐,或未進飲食者,亦感心中煩憒不適而泛泛欲吐,然終因痰實之邪膠著不去,故雖欲吐而復不能吐。

2.2真武湯

真武湯證中317條「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此為少陰虛寒下利的特有表現。手足厥冷,系少陰陽氣大衰,已是危重徵象,陽衰至甚,故脈微欲絕。若見「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是陰盛格陽於外之表現。尤在涇云:「此寒中少陰,陰盛格陽之證,亦為真寒假熱之象。」

2.3白通湯

白通湯證中315條「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主之」。下利者,乃脾腎陽虛,陰寒邪甚,水谷不化所致。利不止,自甚於下利,為真陽衰微,不能固攝所致,不惟亡陽,且有液竭之慮,血脈既不能充盈,復無所鼓動所致。乾嘔心煩,乃陰寒極盛,虛陽上越所致。

2.4白通加豬膽汁湯

白通加豬膽汁湯證中316條「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邪氣漸深,腎陽日虧,陽虛水氣不化,濫溢肢體,則四肢沉重疼痛;水飲浸漬胃腸,則腹痛下利;腎與膀胱相表裡,膀胱為水腑,今陽虛氣不化行,故小便不利;水氣變動不居,可隨氣機升降,上逆犯肺則為咳;逆沖犯胃則胃失和降而嘔。

2.5附子湯

附子湯證中305條「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304條「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少陰陽虛,陰寒氣盛,寒濕不化,浸漬於肌肉骨節,故身體疼痛。高學山在《傷寒尚論辨似·少陰經》中言:「大凡寒極則濕聚,陽光不布,而妖水為災,上奔則嘔,下迫則利,勢所必至」說明了寒濕困於機體導致的諸多癥狀。少陰病得之一二日,病邪尚淺,口中和,是少陰陽虛寒濕內阻的本質反映,因內無邪熱,且陽虛寒濕內阻,故口不苦不燥不渴,又督脈行於背部,統督諸陽,寒濕不化,故惡寒以背部尤甚。

附子湯證中306條「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證中307條「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下利膿血多屬熱證,此為脾腎陽虛、寒濕內阻、脈絡不固、統攝無權所致。病至四五日,邪氣漸入,而寒濕阻滯,腹痛。脾陽虛衰,固攝失司,滑脫不禁,即下利不止,便膿血。下利多,津液傷,化源不足,則小便不利。

2.6桃花湯

桃花湯證中309條「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少陰寒證多以下利為主,若見嘔,多屬少陰陽衰,病情較重。陰寒之邪逆亂於中焦,致使中焦寒盛,四肢無以溫煦,手足逆冷。病者吐利頻作,故煩躁欲死,而非凶象。

3辨證施治

少陰寒化證,多屬腎陽虛衰,陰寒內實,323條「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溫里,可以使陽氣復生,氣化得行,脈復且化膈上之寒飲,吐即止。陳修園云:「此言少陰之氣不能由下而上也。脈沉而四逆吐利煩躁等症已伏其機。脈沉即宜急溫,所謂「見微知著者,消患於未形也」。少陰病危象之陰盛格陽,急當通脈四逆湯救其已衰之陽氣,此方證應與四逆湯證相鑒別,兩方病機雖同為陽衰陰盛,但通脈四逆湯證陽衰陰盛外,虛陽外越,陰陽格拒,且通脈四逆湯證主症有明顯的身反不惡寒、面赤、咽痛、脈微欲絕等假熱現象。白通及白通加豬膽汁湯證,用熱性葯溫通陽脈,重在止利,利止則諸證漸愈。白通加豬膽汁湯證,在316條中體現少陰病邪深入,損傷腎陽,水飲泛濫之證,遣方用藥在利其小便,溫其腎陽,使陽復而水有所主。附子湯證,重在溫經散寒鎮痛,除濕止痛,和血除痹,該方在現代亦多應用於風濕性關節炎、強制性脊柱炎、風濕性心臟病、腎病綜合征等多種病證。桃花湯證,溫里散寒,補其虛,安其中。正如汪苓友曰:「少陰里寒便膿血,所下之物,其色必黯而不鮮,乃腎受寒濕之邪,水谷之津液為其凝泣,醞釀於腸胃之中,而為膿血。非若火性急速而色鮮明。」注意區別實熱痢與虛寒痢,兩證在病機、癥候上有諸多不同,在此為虛寒痢,是脾腎陽虛,寒濕中阻,脈絡損傷,統攝無權所致,下利膿血顏色暗淡而不似實熱痢之顏色鮮明,無里急後重,腹痛綿綿、喜溫喜按、無熱不渴、苔白脈弱,多屬久病,桃花湯用於此,可溫澀固脫止利。

4遣葯特點

四逆湯證及通脈四逆湯證重用附子、乾薑。附子為少陰寒化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主要藥物,生用力猛用以急救回陽,認為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乾薑辛溫守中,有助附子回陽破陰之功,炙甘草甘溫,既能降低附子毒性,又能加強姜附的溫陽作用。對於虛陽外越之重症,加大附子用量,增強破陰回陽之力,以期速破陰寒,除陰陽格拒之勢,挽救欲脫之元陽。桃花湯是唯一未用附子的少陰寒化證主治方,乾薑亦僅用一兩,可知本方是急則治標,以澀腸止痢、止血為主,溫陽散寒為輔。蔥白在白通湯中之應用,意在宣通上下,以解陰陽格拒。王晉三曰:「白通者,姜、附性燥,腎之所苦,須借蔥白之潤,以通於腎,故名。若夫《金匱要略》云:「面赤者加蔥白,則是蔥白通上焦之陽,下交於腎;附子啟下焦之陽,上承於心;乾薑溫中土之陽,以通上下。上下交,水火濟,利自止矣」。白通加入豬膽汁,意在益陰和陽,引陽葯入陰,使熱葯不至為陰寒所格,從而可以交通上下,解除陰陽格拒。柯韻伯曰:「如乾嘔而煩,是陽欲通而不得通也……法當取豬膽汁之苦寒為反佐,加入白通湯中,從陰引陽,則陰盛格陽者,當成水火既濟矣。」成無己云:「少陰病二三日,則邪氣尤淺,至四五日,邪氣已深。腎主水,腎病不能制水,水飲停為水氣。」故真武湯中多以溫煦燥濕之品,茯苓淡滲水濕,佐以白朮健脾,利水燥濕並用,於制水中有利水之用。芍藥斂陰,制約附子之燥,又在眾多溫陽利水劑中起到顧護陰液的作用,免傷陰太過;芍藥又能和營血、通血痹、止疼痛,在附子湯中又與附子、白朮為伍,共奏溫陽散寒除濕止痛之功。吳茱萸溫里降逆作用強,從用吳茱萸湯治療可見吳茱萸湯證以嘔吐為主,當以人蔘、大棗益虛安中。桃花湯重用赤石脂,取其質重性溫,酸澀收斂,以澀腸固脫;乾薑溫中散寒;粳米補益脾胃,合用則有溫澀固脫之功。方中赤石脂一半粗末全用,與諸葯同煎,溫里澀腸,另一半細末,葯汁沖服,使其直接留置腸胃,以增強止瀉之力,實為妙用。

5小結

仲景《傷寒論》所謂少陰寒化證之辨證論治皆從基本病機入手,從遣葯組方體現其對少陰寒化證用溫法以扶陽抑陰的基本治則,但用藥宜遵從個人體質以及進行藥性分析,少陰寒化證亦是六經辨證中的一部分,不能因此凡見寒證皆用大劑溫熱葯,應根據具體病情斟酌。此外,溫熱藥物的運用也要遵從法度,選葯有法,用量有度,不可過用、濫用。《傷寒論》中的辨證、治法、經方始終是我們所應遵循的基本治療大法,值得進一步研究。

【本文來源:李媛.《傷寒論》關於少陰寒化證的施治[J].西部中醫藥.2011,24(10):33-35.】


推薦閱讀:

關於改運
關於暖心的句子
關於007,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關於土耳其,你所不知道的那些歷史
關於出離心、信心的開示

TAG:傷寒論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