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對陳微明先生傳楊氏太極拳慢拳之單鞭至十字手式筆談之二
標籤: 雜談 | 分類: 拳藝雜談 |
由單鞭起,往右轉動之際,右臂竭力往外撐圓,不得往裡收回,右臂收回則易為人所乘。 單鞭至斜飛式的轉動過渡,身子不得貓下,須立身中正。右臂從左臂下斜著斜上列去,左臂往下帶采意,以趁其勢,雙臂一前一後往斜向對撐,若練的僅有右臂在斜上,左臂沒動,顯然有失偏頗。 白鶴晾翅轉動式,身子往斜向靠去,復右臂向斜上作反珠掌,如果僅僅是手臂下垂從身後舉起,顯然是少了楊家十三掌法中最重要的反珠掌的掌法。白鶴晾翅的前腿,應該是膝蓋微微前弓的,此所謂襠下有三圓,若無三圓,則不為行步樁功,僅僅是太極廣播操而已。襠下有三圓,久久練之,則可練出襠勁之轉換,若坐轎然。 摟膝拗步,應該是先摟膝,挨身子轉正中正安舒了,才是拗步按掌,左臂在右掌前按的同時往左弓步之膝蓋處摟回。摟膝,膝蓋以下稱之為摟膝,左臂竭力往身前膝蓋下往外劃一大圓弧,不得在膝蓋前稍許位置作一小圓弧,如此小圓弧,則假設敵踢腿,我必被其踢中。若能左臂竭力往身前膝蓋下往外劃一大圓弧,則敵踢來,必為我手臂摟之。陳微明先生傳摟膝拗步換步之際,身子隨腰胯向身後側轉去,同時右臂隨腰胯轉動,或可將敵來力撥斜,是謂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同時,左臂由前式之動,將敵之踢腿摟撥至身側。又假設我之左手摟接住敵之手臂,這麼一擰,右手臂隨腰胯轉動,制拿敵手臂之肘尖處,這麼一撅,敵必被我采列從我之身左後側飛跌出去。左右摟膝拗步皆同,不復贅言。 古詩云手揮琵琶送飛鴻。手揮琵琶轉換搬攔捶之間有個的類似楊家太極長拳的穿心錘,是簡化大架所沒有的。手揮琵琶轉搬攔捶之間的穿心錘,師傳左臂往上穿去,同時右拳往前打去。穿心錘式的二臂,不得參差,須得同步完成這個招式動作。若穿心錘二手臂先後參差了,謬矣。無論是太極拳的實戰散手,還是其他拳種的技擊實戰散手,打人只一,沒有二,更沒有三,練拳之招式,不能練成二三了,須得練至一,方是直追乃祖大家風範。 搬攔捶之右錘,由搬而轉換收至右腰胯處,但切忌往後收得太多,若往後收多了再打出去,勢必造成你打出去的路線和時間過度浪費了。師傳搬攔捶之右錘收回之際,左手往前攔去,前後二手好比是將敵之手臂作握一長槍杆子,二手臂這麼前後一合,是為攔。攔,不是和敵作頂狀,而是雙臂這麼一合,那才是師傳的攔。太極拳要做到不丟不頂,如果你練發到搬攔捶這個攔是頂對方的來力,那你肯定是練錯了。我們假設我和和你面對面這麼站著,你把你的拳頭在你的身後往對方打去,而我則將拳頭在我的腰胯的肚臍處向你打去,假如是同等的力度和速度,我一定是比你快的。搬攔捶的錘,亦復如是。前後手這麼一合勁往下采列,乘敵被采列沒站穩的當即,我的錘便在身前打將出去,這便是太極拳論上講的得機得勢了。 如封似閉,目的是效仿李冰治水,將敵之來力分而化之,當敵來力打我之際,我之身法應保持立身中正安舒,面敵對伺,不得自己隨意往身側轉動破壞自我重心。若故意將自己的身子往右側轉動,無疑是找打。 十字手,陳微明祖師雲如捋長桿然。微明先生之意,是假設敵在我右後側擊打我之首部,我則先眼觀之回身,以吾之右臂棚接下采之,左臂以趁其勢。若依樣畫一個大弧度,在身前上方擺個架子,沒有回顧右臂棚接之意,則失去太極技擊之內涵矣,是謂行屍走肉,也即是楊家所謂「肉架子」是也。要緊的是一定要松透,才能收斂入骨。
推薦閱讀:
※陽剛之美就是青銅之美 | 馮毅先生的收藏與收藏心得
※李宗仁先生史料館
※風水先生:這幾種陽台的房子不能買,易使財運下降
※劉仕鋒先生與龍珊女士婚禮慶典儀式
※侯先生 風水第一秘術 種生基改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