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語文 | 用詩詞主題貫穿全年課程,她帶給孩子的不止是傳統文化素養


這,是一個奇妙的課程。

老師帶著學生,以24節氣為線索誦讀古詩詞。從冬至開始,跨越春夏秋冬四季,到下一個冬至結束。在這一年四季的詩詞之旅中,師生家長吟誦學習了近150首詩詞。從此孩子們真真切切地愛上了詩詞,愛上了誦讀,愛上了中國文化。他們認識了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他們體會了對自然的敏感,對生命的敬畏和驚喜,他們懂得了責任,懂得了擔當,懂得了感恩……

這樣的課程被認為是「最有中國味的誦讀課程」,而率先實踐這門課程的老師就是常麗華。

今天我們就一起聽聽,常老師的詩詞誦讀課程故事。

1

十幾年前的9月,我帶一年級。

在每天的黎明,我帶著孩子們讀兒歌、童謠、兒童詩——在童年的浪漫期,這是屬於這個年齡的最佳營養。

三年級下學期,浪漫期開始向精確期過渡——到了接觸古典詩詞的時候了。可是,在我帶著孩子們背了一段唐詩宋詞後,卻發現我們一直在詩詞之外。似乎,就是為了背誦而背誦。

那時我發現,古典詩詞離我們的生命貌似很遠,還沒能喚醒我們的靈魂。所以在干國祥老師的指導下,我嘗試從自己課堂做起,親近自然,親近詩歌。因為,詩詞本就是我們心靈的生活方式,是我們內在的生命表達。

2

於是,四年級冬至那天,我們開始了「在農曆的天空下」的詩詞學習之旅。

這是一個以詩詞為主的綜合課程,以農曆時間為線索,從冬至開始,跨越四、五兩個年級,直到下一個冬至結束。在這段旅程中,以二十四節氣為線索,根據四季變化學習詩歌,同時配合國畫、月亮與星辰、民間故事、漢字、書法、考古、對聯、民俗……

從第一天起,孩子們專門用一個本子記錄「農曆遊記」,爭取做到圖文並茂。

「曾為梅花醉似泥」,是冬至之後「梅花詩詞之旅」的名字。在這段旅程中,我們教室里種了一盆臘梅,在梅花的香氣中,我們誦讀了11首梅花詩詞。梅花的精神和品格,永遠地留在了那個冬天,鐫刻在孩子們的生命里。

立春,我們吟誦王維的《春園即事》;雨水那天,我們吟誦韋應物的《觀田家》和龔自珍的《乙亥雜詩》;春分到了,我們就吟誦歐陽修的《阮郎歸》……在那個美好的春天裡,我們開始了「花之詠」的詩詞課程。

驚蟄之後,桃花就開了。我們桃花之旅的名字是——「桃花流水杳然去」。

在誦讀了六首桃花的詩詞之後,周末,我們就走進桃花林,去欣賞那滿山的桃花。孩子們驚喜地對我說:「常老師,你看啊,這滿山的桃花,真的是「桃之夭夭」啊!」歸來之後的一周,在每天的晨誦的時間,我們重溫了整個桃花詩詞之旅:

第一站,是《桃夭》(《詩經·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我們變換著不同的方式讀,男孩子讀給所有的女孩子聽,女孩子讀給自己最好的朋友聽,我讀給所有的男孩子聽,告訴他們什麼樣的女子才是最美麗的。

那滿山的桃花,絢爛的讓人睜不開眼睛。和桃花一樣美麗的女子啊,今天,我們一直在為她傳唱——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不要埋怨看不到春天,只要你的內心足夠寧靜,就可以擁有整個世界。於是,我們接著來吟誦——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何謂「長恨」?何謂「不知」?這兩個詞語,也讓我大為震驚。似乎看到自己年少輕狂的那些日子。只是孩子不懂得,也不需要懂得。

他們需要懂得的,是對世間萬物的欣賞和珍愛,無論是絢爛還是不起眼。那麼,接下來就吟誦這首詩吧——

江畔獨步尋花(【唐】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

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

可愛深紅愛淺紅?

那天的晨誦,我笑著說,可愛深紅愛淺紅?你們36個同學,我更愛誰一些?我愛你們每一個。無論深紅還是淺紅,我愛著整個春天。

然而,春天總會過去啊,明年的春天再來時,你們還會記得我們此時吟誦過的詩嗎?還會記得你們此刻美麗如花嗎?

題都城南庄(【唐】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桃花依舊笑春風——一個「依舊」,一個「笑」,卻是無盡的思念。不知道思念為何物的孩子們,畢竟還不能完全讀懂這首詩。不過,又有什麼關係呢?春天裡播下種子,秋天才能收穫果實。

花落了,落在水裡,自在而瀟洒。真是喜歡極了李白的《山中問答》——

山中問答(【唐】李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真是曠達!讀這樣的詩,只是覺得一種無法言說的滿足。桃花流水窅然去,外界的一切與我何干?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別有天地非人間啊。

於是,那天的晨誦,我一遍一遍地問著孩子們——

崔淦維啊,問余何意著文章?

崔淦維笑盈盈地看著我,不答。孩子們於是一起朗誦——

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真是有趣啊!幾遍下來,一切都在問答之中了。

可是,桃花隨著流水到哪裡去了呢?就來讀張旭的這首詩吧——

桃花溪([唐]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

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

洞在清溪何處邊。

班裡也有一個叫張旭的孩子,同樣瘋狂地熱愛寫作。上個周末的日記,開始寫校園小說,竟然一次寫了十七頁紙,還意猶未盡。我說,千年後,也會有人讀著我們班張旭的文章嗎?小小的男孩子,還是很不好意思地臉紅了。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於是,我們就來到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里了。接下來,我們用了兩個晨誦和一節語文課的時間,沉醉在桃花源里——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怡然自樂。

兩千年來,「桃源」已經成為一個象徵,它成為中國文人一個永恆的精神家園。從《桃夭》開始,到《桃花源記》結束,我們走完了「桃花詩詞之旅」。中國人獨有的文化,就這樣留在孩子們的心裡。

桃花之後,海棠、杜鵑、薔薇、蘭花、牡丹次第開放,我們又吟誦了有關的詩詞。

野外,大片大片的金雞菊開的最燦爛的時候,我送給了孩子們這樣一份特殊的禮物:在金雞菊的簇擁中,我們留下了一張全班的合影。我們就用這燦爛的笑容,紀念我們讀過的那些花的詩詞,紀念我們走過的這一段美麗的春天的路程。

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現在,我們終於可以欣慰地對春天說一聲再見了。

3

春天過去,夏天就到了。

因為有兩個月的暑假,夏天有些匆忙。但是,總有些東西留了下來:「隴畝日長蒸翠麥」的立夏慶祝活動,「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中傳達的農人的喜悅,也有「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的悲哀,還有屈原那一顆不屈服的心靈,更重要的,是我們「如果我能使一顆心免於哀傷,我就不虛此生」的誓言,永遠地留在了這個夏季,留在了我們走過的這些日子裡。

在我看來,詩詞是屬於秋天的。秋天的明凈,秋天的傷感,秋天的涼意,都有詩詞的味道。當我們穿過雪天,穿過春花,穿過炎暑,返回校園時,也就返回秋天,返回詩歌的深處。

比如中秋節,我們會在詩歌里探訪嫦娥,相約一起賞月,對月高歌。

節日來臨之前,我已經帶孩子們討論過中秋的傳說,也溫習了兩首以前學過的詩——《嫦娥》《秋夕》。

接下來,我用了三個晨誦的時間,學習了三首關於中秋的詩詞。第一首是是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第二首,我們學的是蘇東坡的《水調歌頭》——王菲的歌,很多孩子已經很熟悉了。這首詞,了解了大體意思後,我也就沒多說什麼,只是讀,只是在音樂課上唱——婉轉的歌聲,動聽的旋律,聽的人,唱的人,心裡都輾轉不已。

中秋節放假前一天,我告訴孩子們,中秋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明天放假,晚上,在家長委員會媽媽的組織下,我們將一起到馬蓮台賞月,那麼,我們就來讀讀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吧。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我簡單地把意思說了一下: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那樣白。在這樣美好的月夜裡,樹枝的鴉鵲也停止了吵鬧,安靜地睡著了——鴉鵲都睡了,人呢?夜深了,詩人無法入睡,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無聲」兩個字用的真是好,細緻地表現出露水之冷和桂花的浸潤之久。而被露水打濕的,僅僅是桂花樹嗎?那樹下的白兔呢,那揮斧的吳剛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這一切,你都可以自由想像。

明月當空,難道只有詩人獨自在那裡望月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有誰不在望月懷遠呢?只是不知道,那秋天的思念之情會落到誰家。

「落到誰家了呢?千年前,落到了王建家,落到了蘇軾家,落到了張九齡家,請讀——」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今天晚上,月亮也將落到冀振岳家,」說到這裡,我拉著冀振岳的手,讓他站起來,「冀振岳啊,你也會看到那被露水打濕的桂花嗎?請你讀一遍吧——」

……

一遍又一遍,秋思就這樣落到了我們教室里。

而周五晚上,我們60多個家長和同學,如約一起去郊外的馬蓮台賞月。因為這樣的詩詞,這樣的歌聲,今年的中秋節,就變的很不一樣了。

還有學生回來寫道: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王文曉

……大餐開始時,我們已經餓的飢腸轆轆了。在那顆古老的大楊樹下,我們六十多個人圍坐在一起,天高地闊地吃著、談著、笑著……一年之後的中秋,我們已經成為中學生了,那時的我們,看到這一輪明月,一定會想起這個美好的夜晚,會吟誦這些美好的詩篇,會在心裡念一聲: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個秋天,對我們來說,充實而豐盈。生命向前走來,向後走去,詩詞,是生命最深處的存在見證。是的,我們走進秋天的深處,走進了詩詞的深處,也走進了一顆顆偉大靈魂的深處。

這樣,立冬到來時,我們以飽滿的熱情再次迎接冬天。

一年之後,我會有這樣的思考:如果我們背過的詩詞和學生當下的生活沒有任何關聯,我們能有詩的情緒,能感動於花開花落嗎?

最美好的教育是直抵心靈的教育,是如詩如畫的教育。當我們總是急匆匆往前走的時候,心靈總會越來越枯竭,所以,就讓我們回到我們的生命深處,傾聽先人們流下的千古迴音,讓古典詩詞進入到兒童的生命里,讓詩詞成為我們心靈的生活方式吧。


推薦閱讀:

【中國傳統節日之32·②泰山老母誕辰】
守傳統精義賦筆墨詞章——中國花鳥畫法
端午節的八種文化傳統
古典詩歌與傳統文化
一起來學做傳統酒麯

TAG:孩子 | 文化 | 詩詞 | 傳統文化 | 傳統 | 語文 | 素養 | 課程 | 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