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 內篇 人間世》(4)安之若命,處世之道

是以夫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擇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人間世》第一個故事是顏回自己想去衛國出仕,闖一番事業,臨行前問老師孔子意見,結果被孔子澆冷水澆個透心涼,最後孔子告訴顏回,王道之法,心齋也。那麽接著就是第二個故事,是葉公子高(姓沈名諸梁,字子高,「葉」是他的治所之地,故稱葉公,也就是「葉公好龍」的那位葉公)要被楚王派去出使齊國,臨行前又來問孔子(為什麽說「又」呢……),因為他有為難之處。原來齊國自恃強盛,對待使者表面恭敬,但實際上一點都不重視。葉公怕完不成任務,責任就大了;就算能完成,也未必會圓滿,所以他很害怕,故而就來求孔子給他想想辦法。孔子(也是莊子)說了,天下有兩條大戒。什麽是大戒?就是不能違反的原則。一個是「命」,另一個是「義」。所謂「命」,就是天命。例如你出生在哪裡,父母是誰,這些都是天命,你違抗不了;人壽命到了,就必定要死亡,這個也是天命。這種先天就定下了的,我姑且叫作為「命」,那麽後天的際遇得失,我姑且叫作「運」。所謂「天命不可違」,但「運」卻是自己造作的,大家要注意這個區別。因此,「命」是天定的,你改不了;但「運」卻是你自己可以把握的,因此若你想「行運」(廣東話,意思就是要有好運氣的意思),還是那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謂「義」,就是義理,或者說真理。這個你也是無法違背的。比如,你替老闆幹活,老闆要發你工資,這個就是「義」;又或者說太陽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這個也可以說是「義」。所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就是說「義」的不可違。在這個故事裡,葉公是楚昭王的臣子,受了楚王的封地俸祿,去為楚國效命,出使齊國,這個也是「義」。既然「命」與「義」是大戒,無法逃避,那就乾脆點,別逃了。就像葉公現在的情況,雖然任務很艱難,也沒有什麽兩全的辦法,所以還不如「安之若命」。這個就是莊子在《人間世》的主要思想,大家注意。具體怎麽說呢?孝敬父母,不要分處所場合。意思就是不要管外部條件如何,都要儘力去孝順父母,讓父母「安」(安心、安定),這樣就是「至孝」。不是看你給多少錢,不是看你給父母多好的物質條件,而是看你是否儘力,是否能讓父母「安」。放大到國家層面,無論條件有多艱難,事情有多難辦,也要儘力讓國家「安」,這樣對國君來講,就是最大的「忠」。最後回歸內心,不管內心是高興還是悲傷,不管心情如何,應該去做的事,就要去做,不要受心情的影響;就算是艱難到根本無法做到的,甚至可能會丟掉性命的,也要安下自己的心,努力去做,就像泰然接受自己的「命」一樣。這樣,就是最極致的「德」。還記得《養生主》我跟大家解讀過的「薪盡火傳」的故事嗎?人就該像一根柴火一樣,就算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都依然如故的發光發熱,這種德行,就是「安之若命」。如此「安之若命」地去處理家事、國事、自事,就沒有所謂的自己得失的衡量,也沒有了顧慮和煩惱,這就是「行事之情而忘其身」。生死已經置之度外了,不考慮了,其實就是釋家所說的「看破生死」的境界。最大的生死都看破了,自然就放下了執著,再沒有任何外在或內在的情況可以干擾你、阻礙你、動搖你。那你就厲害了,因為這樣的你,已經「明心見性」了,開悟了。


推薦閱讀:

孔子說:牢記這三個法則,你的為人處世會有質的飛躍
成功男人社交處世的智慧
處世箴言——智慧的人懂得委婉說話,給對方台階下
【處世之道】清心寡欲的句子 人生中的十個不要等
平庸與隨性的堅持,便是處世泰然的靜逸

TAG:處世 | 處世之道 | 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