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學家柳宗元:憂患鑄就的詩文

柳宗元說,開明君主當政時,智者被提拔任用,小人讒佞者蟄伏不被起用。昏君當政,把小人留身邊,賢臣不受重用被貶放到遠地。柳宗元以愚假託,諷喻當今小人得勢,智者遭貶;順勢推說,當政的憲宗皇帝自然也不是什麼明君。

柳宗元衣冠冢

作者:郭新慶

  從永貞元年(公元805年)永貞革新失敗至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病逝,他一生最好的時光都是在荒蠻貶境里度過的。這是一場人生的煉獄。柳宗元用血淚凝成了他的詩文,從而成就了他思想和文學的輝煌。柳宗元仿楚辭寫哀憤,贊抗藩英雄,用寓言諷時事,用遊記寫山水,書人物傳記,都是空前絕後的。柳宗元的詩文貼近社會現實,他記事論人,寫景抒情,指斥時弊。其用筆犀利,深邃、幽婉。他諷刺嘲弄,文如匕首、刺槍。這我們在上次講座時都詳細論說過。俗話說:文如其人。人的性情和經歷不同,為文的外在表現也大相徑庭。有豪放大氣的,有深沉婉約的,有華美綺麗的,有閑適曠達的,還有虛徒其表,華而不實的。

  柳宗元文章雖然帶著貶境的烙印,但他繼承和開創了別人沒有的文學樣式,概括為三個字就是明、憤和娛。明是文以明道,即用文辭褒貶時政,興利除弊,這在柳文里隨處可見。憤是憤世之作。它不是歷代有人說的貶文,那是不公正的說辭。清代林紓說:「發其無盡之牢騷,泄其一腔之悲憤,楚聲滿紙,讀之肅然。」這是正義的憤怒、不滿和抗爭。

  古時有大智若愚之說。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說:大勇者表面像膽小、害怕的樣子;才智很高的人往往不露鋒芒,外表裝得好象很愚笨似的。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柳宗元是智者、仁者,他愛永州山水,卻故意把身邊八景以愚相稱,曾作《八愚詩》,刻記在溪石上。這顯然是偱儒道自慰,以發泄胸中的鬱悶。柳宗元這樣做,也是為「不露一跡」,免受傷害。 《愚溪對》與《愚溪詩序》是姊妹篇。柳宗元借改溪名為題,諷喻和抨擊當時社會愚智不辨﹑善惡顛倒。文章以託夢﹑與溪水神對話等寓言形式來辨說「愚溪」之事,形象生動﹑自然流暢,不覺中讓讀者走入夢境,和主人一起興嘆起伏。文中述說的惡溪﹑溺水﹑濁水﹑黑水﹑貪泉,明顯是影射兇惡﹑腐朽﹑污濁﹑貪婪﹑黑暗的社會現實;而坎井﹑榛棘﹑毒蛇是暗喻讒佞小人和朝廷守舊派勢力。

  柳宗元說,開明君主當政時,智者被提拔任用,小人讒佞者蟄伏不被起用。昏君當政,把小人留身邊,賢臣不受重用被貶放到遠地。柳宗元以愚假託,諷喻當今小人得勢,智者遭貶;順勢推說,當政的憲宗皇帝自然也不是什麼明君。如此巧手設喻,讓對手如刺哽喉。柳宗元說:他就是腳踏陷阱,頭頂木石,身處荊棘和毒蛇險境,也不懼怕。丟掉什麼,得到什麼,都不在意;受進用不自滿,遭貶退不自餒;孤寂昏暗,他也不會克制自己激憤的心情。這就是他說的愚。其勢如火山爆發,要燒毀那些昏暗之物。

  有話不能直說,反要自愚諷世,柳宗元內心的情感是很痛苦的。《對賀者》記載了這樣一件事,說有個從京城來的人,見到柳宗元說:我聽說你獲罪被貶在這,本來是想來弔唁你的。可看你面貌,曠遠無牽掛的樣子,挺瀟洒啊!看來我弔唁你是多此一舉,我應反過來稱賀你啊!古時吊生為唁,弔死為吊。此人以弔唁為名,是想看柳宗元笑話,明顯不懷什麼好意。柳宗元回對他說:我蒙恥遭貶,「以待不測之誅」,整日流汗而戰慄,已是接近墳墓的人了,能「苟生倖存」也就萬幸了。你卻以什麼「浩浩然」之貌來賀我,這讓我怎麼承受啊?「嘻笑之怒,甚乎裂眥(zì眼角);長歌之哀,過乎慟哭。」柳宗元斥責他,你哪裡知道我這曠遠無牽掛樣子的內里是一種什麼樣的憂懼啊?你閉上嘴吧!一生儒雅的柳宗元,近乎用粗話呵斥他,可見憂懼痛苦的心情壓抑地柳宗元喘不過氣來。

  柳宗元死後沒有三年,有僧人游零陵,他回去告訴劉禹錫說,愚溪已荒漠了;愚溪泉邊的怪石,也幾乎都被洛陽大族和有勢力的人取走了。破敗的草堂還有燕子飛來,荒草滿屋,山榴樹依舊開放。草叢中殘牆壞壁,周圍的樹木都歸鄰家。「殘陽寂寞出樵車。」「縱有鄰人解吹笛,山陽舊侶更誰過?」劉禹錫一聞僧言,悲不能自勝。宋新安汪藻《永州柳先生祠堂記》說:「紹興十四年,予來零陵,去先生三百餘年,求先生遺迹,如愚溪﹑鈷鉧潭﹑南澗﹑朝陽岩之類皆在,獨龍興寺並先生故居愚堂﹑愚亭者,已凐蕪不可識。」現今這些已都蕩然無存了,唯愚溪還依稀留存點影子。站在柳子廟山門旁的石橋上望著溪水,久久地,久久地,怎麼也回不到柳子的夢境里去了。

  下面我們說說娛,也就是娛樂的娛。柳宗元的娛是在山水間舒緩心志。他遊記是中國文學史上空前絕後的華章和美文,這是在痛苦逆境里崩發出來的美。游山水賞玩,古已有之。帝王出遊稱游幸。《遼史》有《游幸表》。而隨季節出遊打獵稱遊獵。漢代文章大家司馬相如有《子虛賦》誇耀齊楚帝王花園之大,遊獵之盛。其文深受世人稱道,司馬相如也由此揚名。可這都是些御用文人的諂媚之作。《詩經·周南·漢廣》說:「漢有游女,不可求思。」這裡的游女顯然不是單純的遊樂之女。春秋戰國時的游士,周遊列國,靠嘴皮子取悅君王,仗俠為權勢謀事,記述他們的文字都是辯說之辭。古時有遊學之風,有人周遊講學,有人外出求學。專門用文字記述出遊的應始之《水經注》,這是北魏人酈道元為三國時《水經》一書所作的注。可惜《水經注》對山水的描寫都是一些片段,並沒有形成獨立的篇章。

  遊記本是賞山水娛心之作,而柳宗元的遊記透出的卻是一種帶著苦澀的娛。高潔、深幽、凄清是柳宗元遊記的主調,這與他為人和心境相關。與一般賞景而記山水不一樣,柳宗元所寫的山水裡面寄託著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悲憤感情,這和他在其他文章里的心緒和情感是一致的。柳宗元把山水作為知己,借景寫人,借物寫心,景物里充滿了感情色彩,字裡行間或隱或顯著作者的影子,他把山水人格化感情化了。柳宗元的文章,如雲彩波瀾起伏,有官止神行之象。這是說你眼睛離開了,文章的神韻還在人的腦海里遊盪。讀柳宗元的文章就是這樣。柳文記山水最奇崛,千姿百態,變化莫測。他寫山石,說如牛馬下山飲水,如熊羆爭奔登山;寫游魚,說像在透明的空氣中游弋;說山泉景色靈動,人被如詩如畫般的情景陶醉了。說風吹草木,韻聲在崖谷中振蕩。被吹動的草木靜下來了,可它發出的聲音還在遠處迴響。有聲有色,意趣無窮,人的情感也情不自禁地隨著在空中飄蕩。出神入化,寫得太美了。這在他之前和之後都沒有人能做到。柳宗元是中國山水遊記的奠基者。

  《零陵三亭記》是柳宗元在永州為同鄉薛存義修三亭等遊覽景觀所作的記文,很值得一讀,所記之事震人耳廓,開啟千載大眾旅遊之先河。柳宗元對薛存義在轄縣開闢景觀大加讚賞,說他建立衣食住行各種設施,「賓以燕好(宴席),旅以賓舍」,是古之首創,認為這是「以玩替政,以荒去理」,有助於政事,造福於民的好事。柳宗元說:認為觀賞遊覽場所與政事無關,是少見識,沒道理的。人氣不順會使心慮焦躁煩亂,眼目堵塞則心志停滯,不流通。君子必有遊玩休閑之物,有高尚明達的設施和去處。而「嘉木美卉,垂水叢峰」 、「魚樂廣閑,鳥慕靜深」,這會使人心舒志寧。旅遊是恆久有益的事。這也是我們今人旅遊之理。千載之前,敢昌此舉,敢發此聲,只有柳宗元。

  除永州八記外,柳宗元其他記景的文章也寫得非常精美。這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大奇事。《馬退山茅亭記》,鍾靈毓秀話茅亭,是柳文記景最出彩的一篇。鍾靈毓(yù)秀是一句古語,一般人不會深解其意,也很少使用,只是偶爾在文化色彩較濃的場合用到它。因毓字有「生育、養育」的意思,《現代漢語詞典》注釋為:「美好的自然環境產生優秀的人物」,這是古語的引申意。查《辭海》對該詞的解註:「謂天地間靈秀之氣所聚,亦省稱『鍾秀』。」這有點費解,天地間靈秀之氣匯聚所形成的氣象和氛圍是什麼樣,人們只能按個人的靈性和感悟去理解了。這裡有點宗教神秘的色彩。今人讀古文象看天書,其實文字因生存環境的變化和異樣,隔時空地域就不認識了。所以,《辭海》引用柳宗元使用該詞的例句來幫人理解詞意。柳宗元《馬退山茅亭記》說:「蓋天鍾秀於是,不限於遐裔也。」這句話的意思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天地間的鐘靈毓秀的景象不限於象馬退山這樣偏遠的地方。句中有「鍾秀」字樣,但這是詞語使用的例證,並不涉及該詞的解讀,因此對詞意還是不甚明了。

  柳宗元是我國有唐以來,善書古文第一人,他玩賞山水和和寫遊記的水平,是後人望塵莫及的。柳宗元善記,這篇記述茅亭的文章,連標題在內只有二百六十三字,可是卻把茅亭、山勢、游者對鍾秀之感,書寫的酣暢淋漓。茅亭是用隨手可拾的山草樹枝搭就的,沒有雕樑畫棟的廊柱,不用砍削架亭的椽子,茅草亭蓋也不用剪裁修飾,也不砌壘護牆,「以白云為藩籬,碧山為屏風」。茅亭所在的大山,「崒(zù)然起於莽蒼之中,馳奔雲矗(chù),亘數十百里,尾蟠(pán)荒陬(zōu),首注大溪。諸山來朝,勢若星拱。蒼翠詭狀,綺綰綉錯。」這段對茅亭周圍山勢的描繪,大氣驚世。其突起莽蒼,如馳龍卧雲。首銜大溪,尾接荒谷。四周群山,形朝拱之勢。由於「壤接荒服」,在九州之外,蠻夷之邊,駕八駿之乘,肆意遠遊的周穆王也難游到這裡,著木屐善登山的謝靈運也攀不到此處。「岩徑蕭條,登探者以為嘆。」茅亭建成後,一群華服雅士,手揮桐木做的絲弦琴,放眼環雲,爽氣繞袖。對酒當歌,狂呼大叫。一時間把天地萬物之靈秀,盡收掌間。何等豪爽,何等快意啊。清代順治年間的丁煒說:唐人說柳子厚諸記,以馬退山茅亭為第一,謂其發穠纖(大小粗細)於簡約,存至味於平淡,茲篇實爾神似。說這是子厚第一遊記好象有點言過其實,但能把天地山川之靈秀,萬類之極至收於百字之間不能說不簡約;敘物界之大氣,把游者之豪放在僅有區區幾重茅草的荒野小亭之間,稱其手法平淡精妙當不為過。

  翻檢史書,很難找出一篇象柳文這樣耀人眼目的華章來。柳宗元文尾有一句點睛之語:「美不自美,因人而彰。」這在其他文章里,柳宗元也說到過。一千多年前就對審美關係有這樣精到的認識,實在讓人折服。何為美,到今天也沒能說清楚。美是對人而言的,因人的喜愛和欣賞才有美;美因人而顯,因人而彰,這應該不無道理。柳宗元說:「蘭亭也,不遭右軍(指王羲之),則清湍修竹,蕪沒於空山矣。」柳宗元為茅亭作記,是想讓這一「盛跡」不被荒野淹沒。可滄海桑田,歲月流逝,當年茅亭的遺迹怕早就蕩然無存了。而柳宗元的茅亭記卻不會,它將伴著文字的生命在時光中流動著。

  文如其人,詩歌更是如此。以情感為生命的詩,張揚的是為人和氣質。對詩人來說,內在精神里的東西才是詩風詩貌形成的根本原因。荊軻、項羽、劉邦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詩人,他們都有一首詩傳世於今。那時詩歌並不發達,他們的詩都是使用極盡白話的口語加語助詞「兮」字隨情脫口吟就的,可其詩里透出的氣勢和精神幾千年的時空都沒能罩住它們,把為義就死的俠客、四面楚歌絕境無奈的楚王、衣錦還鄉志滿意得的帝王活脫脫地凸現在世人面前。詩里的用語只有詩者本人才能吟唱出那樣的話來。柳宗元是個文人,他遭難處貶境,所以為人格外內斂,而為文作詩,表達情感的方式,自然與人不一樣。柳詩峻潔,情致深沉委宛,詩里總是隱約透著一種孤傲的情趣,詩意也更加幽遠。他的代表作《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茫茫的江雪,群山中的鳥都飛走了,山間路徑也不見人的蹤跡。空寂寥寥,整幅畫面突現一個寒江獨釣的老翁。表面看是寫江雪﹑孤舟﹑老翁,可冷峻﹑幽寂﹑深邃里透出的卻是孤獨和高傲的幽情。柳宗元這是「托此自高」。短短二十字的五言詩,絕妙地展示出詩人的人格風貌,成了傳詠千古的絕唱。柳文的特點有兩點:一是奧古,一是簡潔。所謂奧古,不是溺古,鑽故紙堆,;也不是偱規蹈矩,食古不化;而是博古,博大精深;短短的數百字,通曉古今。柳宗元的文章是博採眾家之長以寓其理。唐時有志於古文運動的人不少,可都是有心力不足,沒這個文學功底,唯有柳宗元用他輝煌的文學成就踐行了這一運動。說到簡潔,清代徐經說:對三代以下的文章典籍, 後世史官,有數百卷不能盡者,而柳宗元僅用幾句話就概括出來了。柳宗元有一句著名的話:「引筆行墨,快意累累,意盡言止。」短短數語,道出了為文的重要法門,成了後世讀書人寫文章遵奉的法典。柳宗元的文學名篇大都數百字,字字珠玉,如詩如畫,有如神來之筆。不像我們有的今人,洋洋洒洒,沒有幾句有用的話,往往看了半天,也不知到底要說些什麼。柳宗元還有一至理名言應刻石警世。柳宗元說:「君子之學,將有以異也,必先究窮其書,究窮而不得焉,乃可以立而正也。」這是說,作學問的人要想創立新的說法,必要讀盡天下書,不能隨便沒來由地標新立異。柳宗元這好像是在說我們今人的事,現在一些所謂學者,淺嘗輒止,只讀了些皮毛,連古人的原著都沒看,就東抄西拼,胡亂髮議論立言,害人害己,遺害無窮。這是應該引起世人警覺和討罰的
推薦閱讀:

任何一個傑出的文學家和劇作家都有這個特點
天文學家們發現了首顆「小型地球」(圖)
天文學家在一系外行星上發現水蒸氣
天文學家發現超級星系團
歷史上思想最深邃的文學家排名 作者:落熵

TAG:文學 | 文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