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對漢語文字辭彙的影響(一),佛教網

佛教對漢語文字辭彙的影響深遠。一、刺激產生了一些新字。有的字雖然漢語古已有之,但他們後來只用於與佛教有關的事情。成了現代漢語中的佛教專用字。二、突兀了漢語文一字多音一詞異讀的現象。有的漢字因佛教有了新的讀音。三、促使凝聚成許多新成語。四、推動出現形成了許多新辭彙。這些詞中有形容詞、動詞,最多的是名詞。它們中的許多已融入漢語辭彙庫。

發祥於印度的佛教於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後,歷經魏晉南北朝隋唐的大發展,在於中國原有的儒家,幾乎同時興起的道教碰撞、吸納、磨合、協調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正宗之一,併名列儒釋道三家的第二。佛教的傳入和發展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都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其中許多還凝聚積澱為中國的傳統世俗文化。

一、刺激產生了一些新字

東漢後期許慎編《說文解字》,收字9353個。佛教傳入後,為了翻譯佛教經典,闡明佛教教義,反映佛家生活,佛學家翻譯家們根據漢字六書原理,創造了一些新字以適應新情況。其中至今仍常見的有:梵,《說文》說:「出自西域釋書,未詳意義」。它譯自梵語brahnki,原字義為清靜。佛教中有梵、梵唄、梵怛、梵富樓、梵摩尼等辭彙用語。在現代,除譯音(如梵蒂岡,用梵也有暗示其是某宗教的首都首要聖地之意)外,梵也只用於:1、表佛教,如梵宮(佛寺);2、表佛教的發祥地古印度的梵語。域,《說文》曰「西域浮屠也」。《魏書·釋老志》:「塔亦胡言」。譯自梵語,音譯為窣堵波。塔本有五層到十二層,下大上小,頂尖。塔後來一度繁化為墖,由重形聲轉為重象形。現泛指各種較高的塔形建築物,如水塔、金字塔等。懺,《說文》無。《集韻》釋為「悔也」。梵語懺摩的省稱。佛教指脫罪祈福、請人寬恕容忍的一種宗教行為,也稱懺悔。又指和尚為為拜禱懺悔的一種活動,如拜懺。還能拜懺時所念的經。今簡化為懺,已進入一般詞語,常連用為懺悔。袈裟,此二字古今一般連用。《說文》無。《廣韻》釋為:「袈裟,胡衣也」。譯自梵語,指佛教僧尼穿的一種暗紅或紅中帶黃的法衣。它由許多長方形小塊布片拼綴製成。也指不正色,雜色,即暗紅色。佛教規定不能用五正色(緋、紅、紫、綠、碧)製作僧衣。僧,《說文》曰「浮屠道人也」,佛教僧伽(源自梵語)之省,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如僧人、僧衣、唐僧、僧尼等。僧侶一詞有時也被借用來稱某些別的宗教的修道人。儭,異體又作嚫。《說文》均無。佛教傳入併流行後出現此字,指布施僧尼。《南齊書·張融傳》:「孝武起新安寺,僚佐多儭錢幣,,融獨儭百錢」。隋煬帝《與釋智顗書》:「弟子一日恭嚫」。《玉篇》釋為「施也」。《現代漢語詞典》及其1997年修訂本均收有儭,並舉例「儭錢」。現代已不常用的更多,茲舉幾例。賧,《玉篇》釋為「蠻夷以財贖罪也」。此處沒說明向誰施財,竊以為應是向佛施財為己贖罪。常用作賧佛,指向佛寺捐獻財物,做佛事,求佛消災賜福。傣族就一直有一些賧佛的節日。搋,用作扇搋,指佛教教義中五種不男之一,即男性生殖器生來便發育不全,又稱生不男。今又用作揣的異體字:用力揉,如搋麵,搋衣服。毱,《集韻》釋為「皮毛丸也」。用作禪毱。指用毛做的球,僧眾坐禪時用以擲打昏睡者,令其警醒。鐼,《說文》只釋為「鐵屬」。用作鐼子、指佛教用具缽中的小缽。跏趺,一般連用,結跏趺坐的稱。指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即雙足交迭而坐。趺也用作趺坐,乃跏趺坐的略稱。此外,趺在古代還有其他一些義項和用法。閦,《玉篇》:「釋典有阿閦」。專用於阿閦佛,即無瞋恚佛。此外,還有一些佛教用於譯音的字,一般是在已有的漢字上加偏旁部首,如嚩、@1等。

有些字雖然漢語古已有之,但後來它們只用於佛教或與佛教有關的事情。所以這些字也似可看成現代漢語中的佛教專用字(以《現代漢語詞典》及其修訂本為限),即只有佛教新義項的字。常見的有菩(源自梵語),組成菩薩,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僅次於佛的人;泛指佛和某些神;比喻心腸慈善的人如菩薩心腸。組成菩提,指覺悟的境界。組成菩提樹,即佛祖釋迦牟尼在其下覺悟得道之樹。據傳南朝梁時僧人自天竺移植中國。南方佛教國家常焚香散花,繞樹作禮。盤,組成涅盤(源自梵語),佛教指所幻想的超脫生死的境界,也用作佛和僧人「死」的代稱。吽,組成唵嘛呢叭咪吽,即六字真言。吽表示金剛部心,祝願成就的意思。意謂必須依賴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覺,成就一切,普渡眾生,最後達到成佛的願望。一說六字真言願意分別為白青黃綠肥紅黑。偈,梵語的意譯和省稱,意為句、頌。指佛教的唱詞。有每句八音節、六音節、二十六音節、三十二音節的首盧偈。竺,《廣雅》「竺也,其表曰笢」。今只用於天竺的省稱,指佛教的發祥地古印度。天竺僧初來中國,傳教譯經,多用竺字冠其名,如竺法蘭。這很快影響促使中國僧人也取竺字頭的法名,如竺佛念。我想,可能以後有的和尚由於種種原因還俗,仍以竺為姓,於是竺又能成了姓氏之一。不過姓竺的很少。衲,《廣韻》「補衲,紩也。」現一般組成百衲衣、老衲使用。剪老拂佛教僧服名。按戒律規定僧經衣服應當用人們遺棄的破碎衣片縫衲而成,故稱。後者是老年和尚的自稱(由百衲衣而起)。百衲本一詞從百衲衣引伸演化而來,現一般用於古籍整理。吒,《說文》「噴也,吒怒也」。後用於那吒,是那吒俱伐羅的簡稱,原指佛教護法神,相傳是毗沙門天王第三子,三頭六臂。後演化為中國神話故事中國的哪吒,如哪吒鬧海。

字型檔外字注釋: @1:口加路。


推薦閱讀:

漢語新詩格律概論(孫逐明)
古代漢語常用字1086(5)
現代漢語
漢語知識5. 合體字
漢語及漢字系統在語意學和語用學上的優越性

TAG:漢語 | 辭彙 | 佛教 | 語文 | 文字 | 影響 | 佛教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