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小知識
【一號郵品】
某一國家(地區)首次發行的郵票,某種系列郵票首次發行的第一枚及某種有系列編號的封、片、卡等編號第一號,均屬一號郵品。如1840年英國的「黑便士」郵票,1878年中國的「大龍」郵票,1862年香港的第一次維多利亞女王郵票,中國1980年開始發行的第一輪生肖系列郵票第一枚「庚申年」,1984年首次發行的系列紀念郵資明信片「JP.1」,均為郵品中的一號郵品。一號郵品能反映出一定的郵史史實,並具有一定的收集難度,故受到集郵者的重視。
【配對票】
同一面值用不同刷色印製的兩枚同圖郵票,稱配對票,又稱鴛鴦對。如英1840年發行的刷色為黑色的1便士票(黑便士票),1841年改用紅色印製(紅便士票),這兩枚郵票除刷色不同外,圖案和文字完全相同,這種「黑便士」票和「紅便士」票,可組成配對票。
【五大票種】
「票種」即郵票的種類,是根據發行目的、用途、使用範圍及發售方式所劃分。當前世界最常用的普通、紀念、特種(專題)、航空、附捐被合稱為五大票種,也有將欠資郵票列入而稱為六大票種。
【普通郵票】
簡稱普票,郵票的主要票種,是郵政部門發行供日常交寄各類郵件貼用的一般性郵票。普通郵票發售期長,發售量大,面值種類齊全,一般每套枚數較多,票幅較小,圖案基本固定,色彩較單調,常多次製版印製,故常出現不同版式、版別。世界第一枚普通郵票是英國1840年5月發行的「黑便士」郵票,我國第一套普通郵票是1878年(光緒四年)清代海關郵政發行的「大龍」郵票,新中國第一套普通郵票是1950年2月10日發行的普1「天安門圖案(第一版)普通郵票」。
【紀念郵票】
簡稱紀票,郵票的主要票種之一。為慶祝、紀念重要節日、重大事件、著名人物或其他值得紀念的事件而發行的郵票,圖案、文字均表現所紀念的特定主題和內容,規定有發行量和出售期。1871年秘魯發行的利馬至卡拉俄鐵路通車20周年紀念郵票,根據《斯坦利·吉本斯郵票目錄》記載,被稱為是世界第一枚紀念郵票;1894年發行的「萬壽」票,是我國最早發行的紀念郵票。
【特種郵票】
簡稱特票,郵票的主要票種之一。為宣傳某些具有重要意義的事物或展現某一特定題材而特別設計發行的郵票。題材極為廣泛,票幅、面值、設計、印刷及發行情況與紀念郵票相仿,但無具體紀念對象和目的,也無嚴格的時間性。特種郵票問世較晚,故在國際集郵界中尚無統一名稱,有些國家和地區稱之為宣傳郵票、專題郵票、主題郵票、特別郵票,我國首次為特種郵票單列票種和定名,第一套單列特種郵票是1951年10月1日發行的特1「國徽」特種郵票。
【新年郵票】
又稱賀年郵票。是發行於新年期間,供公眾貼用於互致祝賀的新年信件上的郵票。早在1932年,巴拉圭即發行了一套加蓋「FELIZ ANO NUEVO 1932」(新年吉利1932)字樣的新年郵票,日本於1935年12月開始發行賀年系列郵票,我國亦於1980年(庚申年)開始發行生肖賀年郵票。
【賀年郵票】
即新年郵票,世界最早賀年郵票由巴拉圭於1932年發行,在一種菱形郵票上加蓋「FELIZ ANO NUEVO 1932」(新年吉利1932)字樣,日本於1935年首次正式發行賀年系列郵票。
【農曆賀年郵票】
即生肖郵票。這種郵票都為祝賀農曆新年而發行,採用傳統的十二生肖動物為圖案。香港即稱生肖郵票為農曆賀年郵票,台灣則稱新年郵票。
【生肖系列郵票】
以十二生肖動物為圖案,按年循環發行的系列性賀年郵票。
【一輪生肖郵票】
生肖郵票是一種以系列形式發行,用當年生肖動物為圖案的賀年郵票。它按年循環發行,12年為一輪,第一個循環系列為第一輪生肖郵票,第二個循環系列為第二輪生肖郵票,其餘類推。我國於1980年(猴年)開始發行第一輪生肖郵票,台灣省於1968年(雞年)至1979年(猴年)發行第一輪生肖郵票。
【香港郵票】
香港地區發行各類郵票的統稱。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英國侵佔香港後,在香港設立了郵政機構。1860年5月,由英國直接管轄的香港郵政事務,正式移交給香港政務管理,1862年12月8日開始發行郵票,至1988年,已發行普通、紀念、特種、欠資等各類郵票近100套。
【澳門郵票】
澳門地區發行各類郵票的統稱。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曝晒水漬貨物,強行上岸租佔澳門半島以南地區,鴉片戰爭後又不斷擴大範圍,1845年佔據整個澳門半島,隨後又佔領凼子、路環島。1884年3月1日由葡萄牙人蘇沙領導3名郵差,正式成立澳門郵政局,並於當日開始發行郵票,至1988年,已發行普通、紀念、航空、欠資等各類郵票140多套。
【特殊材料郵票】
即異質郵票,簡稱特材郵票。
【絲綢郵票】
以絲綢為材料印製的郵票。波蘭為紀念「波蘭創辦郵政400周年」,於1958年12月12日發行了世界第一枚絲綢郵票(小型張),圖案為賓士在原野上的古代驛車,面值50茲羅提。
【自粘型不幹膠郵票】
近年來出現於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一種新型郵票。印製此種郵票的紙張,是表面塗有一層半光亮,粘著力極強,不用濕水即可牢粘於信件上的專用郵票紙,膠面附有特製的玻璃襯紙,使用時將襯紙揭下,即可把郵票貼在信件上。
【自動櫃員機郵票】
美國於1990年5月18日首次發行的一種新型郵票,由各大銀行附設的「自動櫃員機」出售。購用者不需付現金,金額直接從顧客銀行賬戶內扣除。郵票採用厚薄如紙的高分子材料(塑料質料)印製,背膠為自動粘貼型的不幹膠,面值25美分,圖案為美國星條旗的一角。這種自粘型塑料郵票,實用性強,由於質地堅硬,克服了紙質郵票通過售票機時易於折曲的缺點,可提高售票自動化的作業效率。
【磷光郵票】
以人工合成的磷光粉製劑印刷在郵票表面上或採用摻有合成磷光物質的磷光紙、磷光油墨印製的郵票,稱磷光郵票。磷光郵票是供自動電子信函分揀機和銷票機使用,以便於識別各種類型的信函。磷光郵票的發光物質,肉眼不易察覺,在暗室里用紫外線燈照射時即顯示出帶顏色的光亮,燈光熄滅時,郵票上的光亮顏色慢慢消失,餘暉時間一般在10-8秒以上。目前世界上使用磷光郵票的國家較多,英國於1959年12月發行的伊麗莎白二世頭像普通郵票,是世界第一套磷光郵票,1980年3月20日發行的T·49「郵政運輸」特種郵票,是中國發行的第一套磷光郵票。
【熒光郵票】
以人工合成的熒光粉製劑印刷在郵票表面上或採用摻有合成熒光物質的熒光紙、熒光油墨印製的郵票,稱熒光郵票。熒光郵票是供自動電子信函分揀機和銷票機使用,以便於識別各種類型的信函。熒光郵票在暗室里用紫外線燈照射時即顯示出帶顏色的光亮,燈光熄滅時,郵票上的光亮顏色立即消失,餘暉時間一般在10-8秒以下。目前世界上使用磷光郵票的國家較多。
【全息郵品】
採用全息圖像攝影技術製作的各類集郵品,統稱全息郵品,包括全息郵票、全息信封、全息郵折等。我國於1987年就開始將全息圖像攝影技術應用於集郵品的製作,該年1月5日中國集郵總公司發行的PZ-3「丁卯年」郵折的「玉兔圖」,即為模壓全息圖片,世界第一枚全息郵票1988年10月18日由奧地利發行,全息郵資信封1989年首次出現於美國。
【小型張】
國外統稱小全張、小型張為「Miniature Sheet」,又稱「Sou-venir Sheet」,後者意為「紀念張」,小型張與小全張兩者沒有嚴格界限。我國則專指從全套紀念或特種郵票中取1枚或數枚印在一張尺寸不大的單張紙上的小單張,如紀33M「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一組)」(小型張);同題異圖另定面值的小單張,如T·54M「荷花」(小型張);專門設計並無同題套票的小單張,如J·133M「孫中山誕生一百二十周年」(小型張)等為小型張。有些小型張和郵票四周張面邊紙印有相關圖案和文字。世界最早的小型張是盧森堡為紀念伊麗莎白公主誕生,於1923年1月3日發行,圖案是盧森堡風光,張幅為78×59毫米到79×61毫米幾種規格,我國首次發行的小型張,是1956年1月1日發行的紀33「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一組)」(小型張)。
【小全張】
又稱集郵小全張,別稱紀念小全張。將某種全套紀念郵票、特種郵票或普通郵票(包括多枚套票和單枚套票),印在一張尺寸不大的單張紙上,為突出該票的宣傳效果和藝術效果,有些小全張還在郵票四周的張邊上印上美術圖案和相關文字。小全張一般是隨郵票同時發行,也有單獨發行的,售價有按面值價,也有高於面值出售,可全張貼用,也可分撕成單枚貼用(極個別小全張有不能分撕貼用的規定)。在郵政領域為郵資憑證,貼用於郵件,進入集郵領域則是一種重要的集郵收藏品,被集郵者視為郵票中的「驕子」。世界最早的小全張是盧森堡為紀念威廉四世大公登極,於1906年發行,郵票圖案為威廉四世大公頭像,中國第一枚小全張是1941年發行的年「節約建國」郵票,新中國第一枚小全張是1958年5月30日發行的紀47M「人民英雄紀念碑」(小全張)。
【小本票】
又稱郵票小冊、郵票冊,簡稱本票。為了便於使用者保存、使用、攜帶而特印的一種冊式連印票。世界最早的小本票1895年由盧森堡發行,1917年10月10日,中華郵政發行的北京老版帆船票「中華郵局郵票冊」,是我國第一次發行的小本票,1946年東北郵電管理總局發行的第一版毛澤東像小本票,是解放區最早發行的小本票,新中國第一本小本票是1980年6月1日發行的「童話-咕咚」小本票。
【系列小本票】
同類題材的小本票,分次發行形成系列,稱系列小本票。如中國自1981年T·58「辛酉年」(雞年)起至1991年T·159「辛未年」(羊年),連續十一年發行的系列性生肖郵票小本票11種即為系列小本票。
【票面文字】
指有票票面上除圖案以外所印的文字。郵票的票面文字一般為國名(地區名)、郵政標記、面值、票名等,包括加蓋、加印文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