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佛學問答501~600問

凈空法師佛學問答501~600問

501. 請問經論研討班是否應先從《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開始討論之後,再研討《無量壽經》?

這是印光大師為我們現前眾生做出的順序,現前社會四眾同修最重要的是深信因果,我們在佛法里才能得到真實利益。如果對於因果的問題半信半疑,無論修學什麼法門,只是種善根而已,現前很難得到利益。現前要得利益,一定要深信因果、斷惡修善。不能改正自己的毛病習氣,這一生該怎麼墮落,還是怎麼墮落,念佛也不能往生。李炳南老居士常講:「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的只有二、三個。」

念佛往生一定要具足「凈業三福」的基本條件,修學凈土之人忽略了這樁事情,所以一生念佛還是繼續輪迴。印祖看得很清楚,希望我們在一生當中能得真實的利益,這才為我們示現,教導我們用《了凡四訓》、《感應篇》和《安士全書》來落實「凈業三福」。這三部書就是「凈業三福」十一句的詳細註解,亦是三世諸佛凈業正因。我們要知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去作佛,作佛的凈業正因是「三福」。如果我們沒有認真修行,沒有真正落實,怎能成就?

502. 佛法與世間法之間,請問應如何取捨?

古大德告訴我們,凈土宗最殊勝,為什麼?凈宗修學不礙世間法,所謂是不離世法而完成佛法,完成佛法也不礙世間法。無論你從事何種工作,功夫真正上軌道之後,二六時中這句佛號依舊可以不間斷,關鍵在於你對凈宗修學的理論、方法、境界都要清楚。

由此可知,經教不能不深入。世尊教導我們要「深解義趣」,如果我們對於學習的經典解得淺,在日常生活中就會產生許多煩惱疑惑。解得透,解得深,在日常生活中,你就沒有疑惑,你可以運用得很自在,知道如何使功夫得力。所以,經不能不聽,不但要聽而且要多聽,不間斷的聽。念佛可以採取「十念法」,一天九次絕無中斷,一次只需要一分鐘,一天九分鐘的念佛,這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每天聽經不能少過半小時,天天不間斷,一定要把經典道理聽清楚。在日常生活中鍛煉,要放下煩惱習氣,隨順佛陀教誨。如果沒有時間讀經,《凈宗同學修行守則》里將經典中最重要的開示記錄下來,總共選了一百多條,要常常看、天天看,發心認真努力做到,這樣就好。

503. 在工作環境中不得不聽一些邪知邪見,因而難免落入印象,為此而生煩惱,請問應該如何處理?

這個問題向新加坡許哲居士學習就很好。她說:「我見到不善的事,聽到不善的言語,就像在馬路上看到陌生人聽他們說話一樣,沒有放在心上。」由此可知,不把它放在心上就不會生煩惱。怎樣才不落印象?陌生人從馬路走過來,有沒有看到?看到,但是完全不記得。有沒有聽到他們講話?聽到,但講什麼完全不知道。這就是沒有落印象,這是個好方法。

504. 家人信神道教,弟子為恆順眾生而入神廟,請問學佛人的禮儀應如何?是否也拿香跪拜?

如果是在家居士,可以跪拜;出家人則不能跪拜,只能上香、問訊。在家人對神的尊敬可以禮拜,普賢菩薩教導我們「禮敬諸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都應當禮敬。

505. 請問書寫的經文應如何處理才如法?

這要看它的價值,如果是書法寫得很好、很工整,經書可以做為藝術品供養,家裡珍藏也可以,送給寺院或圖書館都很好。假如寫得不是很工整或是用鉛筆、鋼筆書寫,就自己收藏作紀念。

506. 最近台海關係緊張,請問佛教徒應以何種心態來看待這件事情?

把心定下來老實念佛,求佛菩薩保佑,求佛力加持,希望能夠化險為夷,我們能盡到這一點就很好。

507. 第一次到念佛堂念佛,自己的眼淚一直流不盡,請問這是什麼原因?

《無量壽經》說:「這是過去生中善根的發現。」換言之,過去生中曾經修學過這個法門,但沒有成就,這一生當中有緣又遇到,心裡不知不覺起了感觸。這個現象明白就好,不要放在心上,時間長了就會恢復正常。

508. 老法師說:「一句佛號裡面要三心(直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具足,三心是菩提心。」古德說:「佛號一起,念念求佛接引。」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請問應如何持名念佛?

念佛的方法很多,境界也相當複雜,而如何念佛功夫得力,這才是自己現前最重要的課題。每一個人根性不相同,過去生中修學的經驗也不一樣,因此別人用功得力的方法,我們可以參考,因為自己的根性與他未必相同。他用那個方法能得利益,我用他的方法未必得利益,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佛教化眾生沒有定法,佛的方法真的是因人而異,如同大夫為人治病一樣,一定是診斷之後再處方。現在佛不在世,我們找不到這樣的好老師,所以自己修學可以多做一些試探。試試看這個方法,對自己有沒有效果,多試幾次,覺得哪個方法對自己很得力,不妨採用這個方法,這樣比較可靠。

「三心具足」是「發菩提心念佛」,這是總綱領。我們這個心發不起來,如果這個心一發,就是菩薩,不是凡夫。凡夫要學菩薩,必須要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習氣裡面最嚴重的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為自己的利益著想,這就難了!菩薩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所以為一切眾生不想自己。我們應該要學習,盡量把自私自利的念頭減輕,想自己同時也想別人,而後慢慢養成只想別人不想自己,就能契入佛的境界。

念佛加上觀想佛來接引或觀想西方極樂世界,可以幫助斷妄想,不至於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妄想夾雜在佛號裡面,佛號的功德全都破壞了。而觀想也是念佛,《觀經》有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所以這是如法的。

大勢至菩薩講「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兩句話是念佛法門的總綱領。「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眼睛喜歡看外面境界,耳朵喜歡聽音聲,我們的心總是從六根往外跑。「都攝」就是將六根收攝回來,稱作「都攝六根」。這樣我們的心就清凈,清凈心念佛稱為「凈念」。「凈念」裡面決定不懷疑、不夾雜;「相繼」是不間斷。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的念佛就是「凈念相繼」。用這個原則來念佛,沒有不成就的。

509. 自己在道場修學,父母不信佛起煩惱。請問應繼續留在道場,還是回家滿父母的願?

這樁事情要看實際上的狀況,要細心觀察你家人的根性,你要善巧方便幫助家人學佛。學佛是好事情,為何家人不相信而起煩惱?大概是你學得不如法。假若你學得很如法,家人應當歡喜才對。可能你很執著,智慧沒開,學佛又未必完全通達,看到家人不學佛,看得不習慣,常常說:「你們天天造業,將來要墮落」,家裡人聽到當然難過。你吃長素,家人還吃肉,你就說:「你們吃眾生肉將來要還債的」,這不是得罪人嗎?這就沒有智慧。真正學佛明白道理,跟家人相處要處得更好,真正懂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讓家人看到你很可愛,你比從前還要好,他們就不反對了。

學佛的人決定沒有煩惱,生活愉快、安詳、莊重、又活潑,誰看到不歡喜?你的心地清凈、慈悲、真誠,我相信你的家親眷屬、朋友、鄰里鄉黨都會被你感動,你是大眾當中的榜樣。佛法要注重形象,經上說:「菩薩成佛要用一百劫的時間修相好,修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不信佛的人看到你的外表非常好,他會羨慕。所以,用外表接引眾生,即現在人講的「包裝」,很重要!學佛人的包裝就是這個身體,你身體不健康,人家一看:「佛不能學!」看到你面黃肌瘦,人家會說:「不能吃素,吃素沒有營養。」如果你吃得肥肥胖胖,身體很健康,人家會覺得「吃素還不錯!」所以,我們要注重外表,外表是接引眾生的工具。菩薩成佛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相好,他不是為自己,是為了接引眾生。相好從何而來?從清凈心、福報來的。因此,要接引眾生不能不修福,而修福絕對不是為自己享受,是為了接引眾生。

510. 用《朝暮課誦本》做打佛七的儀規,請問可否?

打佛七有一定的儀規,規矩都是祖師大德們指定的,效果非常殊勝,所以打佛七要按照佛七的儀規。若不是打佛七,只是與自己的同參好友在一起念幾天佛,可以用《朝暮課誦本》的儀規。

511. 我是運輸汽車司機,夜晚開車時,公路兩邊的青蛙常擁向公路,往往被賓士的汽車活活輾死,數量之多慘不忍睹。迫於生計無可奈何,我也造了這種殺生之業,心中非常難過,也為它們念佛迴向,請問不知如何避免或補償?

這確實是一種嚴重的殺業。這些青蛙夜晚在公路上,而且數量這麼多,佛法講這是共業。若是學佛的司機,可以把車停住,下來把它們趕到馬路兩旁再走,做的次數多了,可能將來它們就會自動讓開了。它有靈性,千萬不要以為它愚痴沒有靈性,動物也能通人情。

早年澳洲人開車只要看到前面有動物,就將車停下來,讓這些動物走過去之後再開車。若要砍樹,看到樹上有鳥窩,窩中有鳥蛋,樹就不能砍,一定等小鳥出生可以飛走再砍樹,這是真正知道愛惜動物。

馬來西亞婆羅洲的李金友居士,在山上種菜,決定不殺生,愛護動物,六年收到很好的效果。他們堅持不用農藥、化肥,到第六年,病蟲害少了,收成幾乎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幾。你不殺它,它也不擾亂你。殺生是愈殺愈多,殺不盡。平常我們居家廚房裡面有螞蟻、蟑螂,這些小蟲總是不能避免的。學佛的人會把它趕走,其實連趕都不要趕,要以慈悲心、愛心與它們共同生活,時間久了之後,它就不來了,何必要趕它?趕它表示我們討厭它,不趕它表示我們愛它;我們愛它,它也會愛我們。我們真的去做,真的得到效應,這些都可以做參考。

512. 我們是發心放生的人,有人說:「你們放生的人愈買,他們捕捉也就愈多,這不是幫助他們增長貪心、幫助他們造業嗎?」我們也很困惑,不去放生實在於心不忍,請問應如何是好?

放生是好事情,但慈悲要有智慧,不能用感情。佛教導我們放生,是我們平時到市場偶然看到活潑的動物,仔細觀察判斷,它決定能活得下來就買,若不能活就不要買。遇到捕捉動物的人,我們常常買去放生,他就常常去抓。你不理會,以後他沒有銷路就不會去抓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513. 弟子近來有病,懷疑體內有癌細胞,醫生要我做切片檢查。法師曾說:「有些病是過去累劫以來的業障,藥物是無法治好的。」所以,開始天天迴向和懺悔。但最近舊病複發,請問要如何做才對?

我們只要發心把業力轉變成願力,這個事情就解決了。新加坡李木源居士十二年前得了癌症,醫生為他診斷只能活三個月。他自己很清楚,萬緣放下,把家裡的事情、生意統統交代清楚,到居士林念佛等往生。他不看醫生也不吃藥,以後漸漸覺得好了,再檢查時,癌細胞沒有了。這就是不把病放在心上,每天一心念佛,發願全心全力為佛教、為眾生,所以病好了。

我常講,癌症沒有什麼了不起,癌症不會死人,癌症死的都是被癌症嚇死的。你要是不怕它,不在乎它,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西醫治療癌病很困難,但中醫沒有問題。我覺得若有這類的病,經過西醫檢查診斷之後,最好請中醫治療。我上一次在北京遇到一位劉老先生,也是很有名的中醫,他治好很多癌症。但是他有一個原則,癌症不能開刀,不能化療,如果經過化療、開刀,就很難治好。

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心理健康,生理一定就健康;心理不健康,身體健康的也會生病。怎麼生病?從心想生。人身體本來很健康,天天想病,病就真的出現;真的有病,心裡完全不想它,完全不在意,病很容易就好了。再者,病人對醫生的信心也非常重要,你相信醫生,相信他的處方、藥物,你的病就會好。醫生再高明,病人沒有信心,懷疑他的用藥,病就決定治不好,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

514. 佛家說相隨心轉,法師說我們可以依自己的相貌來對照修行功夫,請問是否相貌較差的修行人,修行功夫也比較差?

不一定這個說法,因為人的相貌與前生所修的福報有關。四十歲之前,相貌好壞是前生註定的,是過去生中的福報,四十歲以後相貌好壞要自己負責任。這話是何道理?你從出生這四十年,心行的善惡決定影響你的相貌,所以年輕時相貌很好,晚年之後相貌未必就好。相貌會變,變好還是變壞,與自己的心行、起心動念、生活行為,有決定的因果關係。

佛說:「菩薩要修行作佛,特別用一百劫的時間專門修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善因得的善果。佛為何用這麼長的時間來修相好?這是一種示現,表演給我們看的。眾生都希望自己相貌好、身體好,佛就做這些示現。什麼樣的相貌,是由什麼樣的業因修成的,你能修這個因,就一定得好果報。

515. 請問相貌較差的修行人,應如何克服自卑的心理?

要把自卑的煩惱消除,要一心念佛,不要想相貌好壞。我們念佛修因證果,果報是究竟圓滿,現在相貌醜陋一點沒有關係,到極樂世界就是最殊勝的相好。十八羅漢、五百羅漢的造像,相貌各個不相同,有很多希奇古怪的相貌,但他有慈悲智慧,所以並不難看。明白這個道理,不要在相貌上生分別、執著,只要一心念佛,不知不覺我們的身體、相貌都會轉變。

《無量壽經》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相貌就相同。」為什麼要相貌相同?因為他方世界相貌好的人傲慢,相貌不好的人自卑,而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在極樂世界把這樁事情消除了,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每個人的相好都與阿彌陀佛相同,決定沒有差別。大家相貌都一樣,是否會混淆?到極樂世界,每個人都有智慧,具足六種神通,所以絕對不會混淆。

516. 請問重婚的人,修行很有成就能往生嗎?到道場禮懺、幫助亡人助念是否不被許可?有一位法師說不能,這樣對嗎?

學佛一定要記住一個大原則,「依法不依人」。重婚之人修行很有成就能往生嗎?凈土五經一論是凈宗的主修,五經一論沒有說不能往生。我們也沒有在佛經上看到重婚之人不許可去道場禮佛、聽經、修懺悔,或者是幫助亡人助念。由此可知,佛菩薩都准許。這位法師不淮許,這個道場不能去,也許還有別的法師准許,還有別的道場可以去。

517. 過去為了事業,將孩子寶貴的成長期浪費了。現在他已經是中三學生,整天都在打殺魔鬼恐怖的電視、電腦里,回想起來真叫人後悔莫及、傷心欲絕。請問有沒有辦法補救?

電視、電腦是今天世間的大魔王,把這兩大魔王請在家裡,家想要太平可不容易。真正有智慧的人不買電視、電腦,當然這樣做也過分,最好是電視、電腦要監視,小朋友看的時候跟著他看,為他選擇比較適宜的節目,並教導他。

這件事情在現代社會非常普遍,也能給作父母的人帶來警覺心,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家庭問題。一個家庭能否興旺,要看他有沒有後繼的人才,如果後繼無人,這個家庭就衰亡了。你這一代能夠飛黃騰達,你底下一代完了,這是失敗。真正成功興旺的家庭,氣象一代比一代興旺,這是世間人所讚歎的。所以,一代不如一代,問題就產生了,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因此,整個社會的安危、世界的和平、眾生的幸福,都是系在家庭教育上。

我們也常常很感嘆的說,現代家庭與古聖先賢的教學脫節了,而且脫節的時間很長。現代人處事待人接物,連自己日常生活規矩、禮節都不懂,表現出來的叫人家看了討厭,你想在社會上立足難矣!儒家、佛法都重視威儀(即現在人講的風度),一舉一動如理如法,這都是從小養成的習慣。古時候從開始認字、讀書,就教《弟子規》,使小朋友懂得生活、待人接物的基本規矩。現代人不學了。佛在《無量壽經》說:「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先人無知,不知道聖賢教誨,沒有教導我們。所以,我們現在一舉一動是面目可憎,無論做什麼事情,得到別人的幫助很困難,人家看到你遠遠就離開了。由此可知,這些小禮節不能不重視。若將來想弘法利生接引大眾,這些基本的規矩要在自己日常生活習慣中養成,這一點相當重要。

518. 《了凡四訓》、《陰騭文》以及世出世間法,我都盡一切最大的努力在教導下一代,請問還有什麼方法能救這些孩子?

在這種環境之下,只能潛移默化,自己做一個最好的榜樣給兒女看。兒女現在雖然不懂、叛逆,等他年長時會覺悟,所以恐怕要用二、三十年的功夫,才能幫助他回頭。

古聖先賢教導我們教育小孩,從何時教起?「教孩嬰兒」,剛出生就要教他。所謂是「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到他已經養成這種壞習慣,你再叫他改,他會反抗、嗔恨,就相當不容易!

519. 兩年來,我利用他睡眠時,在他耳邊念佛、誦經給他聽。但每一次他的手或身體都會像觸電似的,有一日還忽然叫了一聲,並講了一些類似印度話,我還感覺看到動物一條尾巴,清清楚楚。請問這是什麼原因?

這些現象不要放在心上,佛教導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個人到世間來,前生不一定是在哪一道,偶爾在特別因緣之下,會有奇異的狀態讓我們接觸到。如果這個現象是確實的,就可以斷定這個小孩過去生中是從畜生道來的。這也不足以為怪,我們無量劫中,哪一個人沒有當過畜生、餓鬼、地獄形形類類的眾生?所以不希奇!從這些境界,我們肯定人有過去、未來,肯定有六道輪迴。

520. 很多人勸我念大悲咒給他,請問這是否違反老法師教導我們的「一向專念」?

實際上不算是違反,問題是你要有信心。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你覺得佛號不太可靠,覺得大悲咒很好,不妨就念大悲咒。你的心相信那個法門,那個法門就靈;不相信那個法門,那個法門再好對你也不靈。

古德說:「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因為經太長,「誠」難做到。「誠」是什麼?清凈心,沒有一個雜念。一部經那麼長,從頭念到尾不起雜念太難了!咒比較短一點,時間短不起雜念比較容易。我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可以不雜一個妄念,念大悲咒就不保險,這就說明何以念咒不如念佛。真正要產生效果,一定是清凈心。有沒有感應,在於「一心」,而要達到「一心」,決定是佛號比較容易。

蓮池大師講:「六字不如四字」,四字是「阿彌陀佛」。《竹窗隨筆》說明蓮池大師一生念四字,教導別人念六字。他說:我自己求的是這一生決定往生,佛在彌陀經教導人執持名號,名號只有四字,所以我依教奉行。然而別人未必下定決心求生凈土,加「南無」二字是尊敬。不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稱一句「尊敬的阿彌陀佛」,與阿彌陀佛結法緣。

521. 請問睡覺的房間,是否可以供阿彌陀佛嗎?

可以,床頭都可以供。真正求生極樂世界,什麼忌諱都沒有了。我就是要往生極樂世界,我一睜開眼睛就想看到阿彌陀佛。如果你不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房間里供阿彌陀佛是不恭敬;阿彌陀佛一定要供在佛堂、客廳。你才曉得佛是真慈悲,教我們一切時、一切處不離開佛的形象。

522. 我這一生決心要往生西方,然而我沒有發願要我的丈夫、孩子共同護持讓正法久住不滅,請問這樣對嗎?

這是你自己的心愿,不能勉強家親眷屬。家人相不相信還不知道,所以只有自己發願。我們只有勸勉,不寄託任何希望,這與諸佛菩薩教化眾生一樣。因為希望太多,失望就多,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523. 孩子在生死邊緣恐怖狀況之下誕生,也許會造成他日後喜歡恐怖魔鬼打殺的畫面。請問這樣的業,我能否轉得過來?

轉業完全靠自己,先把自己的業報轉過來,然後才能幫助家親眷屬。佛幫助眾生,不限於一生一世,是生生世世。這一世他的業力太強,自己沒有能力轉過來,我們也幫助他。但知道他這一生不能成就,還有來生、還有後世,所以要慢慢來。我們總是盡心儘力去幫助他,我們本分的責任就盡到了。但是不可以對他有任何期望,有期望你會很悲傷、很失望。這要學佛菩薩,佛菩薩的心永遠是清凈的,真的是觀察入微。

524. 有冒牌的出家眾出現在熱鬧場所化緣,請問我們是要學習高僧道安法師甘願受騙而如如不動,或者是遙送一句「阿彌陀佛」與他結緣?

兩者都好。你布施供養與他結個善緣,你知道他是假的,你並沒有受騙。或念幾句阿彌陀佛與他結緣也很好。

525. 請問在家居士供養法師時,應用何種方式,彼此才不犯過失?

供養法師要有智慧方便,要細心觀察,不能讓法師增長貪嗔痴。如果讓法師增長貪嗔痴,你的供養就有罪過。佛當年在世,要求在家同修對出家人的供養,僅限於四事:飲食、衣服、卧具、湯藥。也就是說,出家人物質基本生活都能照顧到,決不讓他有多餘,多餘就起貪心、生煩惱,這樣供養的人有罪過。

如何供養才如法?供養常住,供養如法的道場。每天有講經有念佛,能幫助你破迷開悟,有解有行的道場,這樣供養就如法。

526. 在台灣很多地方有燒金紙,上面印有往生咒,有人告訴我不可以燒,請問該燒不該燒?

好像經上也沒有說該燒不該燒,既然印這個金紙就是供給人燒的。若你認為不該燒,你就不要去買,這樣就可以迴避了。佛經裡面沒有給亡者燒紙錢的,給亡者燒紙錢是中國民間的習俗。印光大師對這樁事情,他是既不贊成也不反對,這個態度很圓滿。不贊成是因為佛經裡面沒有說這件事情,不反對是因為民間世俗有。燒紙錢,亡者能否得到?亡者在餓鬼道能得到。所以,阻止人燒紙錢,不是斷人財路嗎?若亡者投生到別道,燒紙錢是完全沒有用處。

以佛法而言,是誦經、念佛迴向給亡者,或替他布施修積功德。印光大師教導我們印經,用亡者的名字來印經,或做錄像帶、錄音帶、VCD,替他做功德,這個利益是真實的。若有能力,也可用亡者遺產辦講經法會,請法師講經,往生牌位供在旁邊,這是真正為亡者修福。請佛住世,請轉法輪,這個功德更殊勝。所以,我們能做的真實功德很多,拿燒紙錢的錢來替他布施做好事,這是永恆的功德。

527. 請問業障頻頻現前,是表示念佛有功夫嗎?

不一定。大多數人業障現前會障礙用功。功夫得力時,業障現前可能是來考驗你的。誰來考驗?過去生中的冤親債主。你功夫得力,快要到極樂世界,他慌了,趕緊找你麻煩,希望把你阻礙住。一般修行在功夫得力的時候,往往會發生這種現象。遇到這些事情,我們要跟冤親債主談條件,希望他不要來障礙,我們修行有成就往生到極樂世界,再回過頭來度他,一般都能接受。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有能力普度眾生。

528. 曾經兩次隔夜共修,半夜累了,到圖書館休息,卻有細樹枝在頭上輕敲的清脆聲音。而另一次,就在推門進去時,有一陣非常刺耳的廝殺聲響起,可是同修們都照睡不誤。看似增上緣,但因害怕又回去念佛,卻打瞌睡。往後若再參加,請問該如何處理這些現象?

你有這種感觸,大概是提醒你不應該去休息,叫你回念佛堂念佛。在念佛堂,有許多我們見不到的鬼神跟我們一起共修,人數比我們看見的不知道要多多少倍。聽到廝殺的聲音,也許是他們過去世曾經過戰爭,那一種境界偶爾會現前。這都不要放在心上,《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一定要更認真努力念佛,念到清凈心現前。這些境界也不必跟別人提起,若無其事就好。

529. 請問繞佛時腳痛,是業障嗎?如何應付?

這是小事情,不是嚴重的障礙。繞佛時腳痛,可能是平常走路太少,所以感覺得不適。這個沒有關係,忍痛也要繞佛,只要把這個關口突破,你的身體就會愈來愈健康。年歲大一點的修行人,一定要多運動,而繞佛是最好的運動,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

在念佛堂念佛決定是多經行。經行念佛的方法,就是《華嚴經》吉祥雲比丘教善財童子的「般舟三昧」:經行只可以站,只可以走,不能坐,不能睡。但是我們的業障深重,整天經行會累,所以採用諦閑法師的方法,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這個方法對我們來講非常適用,沒有絲毫壓力。

530. 為了保持念佛不間斷,在聽經和談話時,手不斷撥念珠,請問如此能「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嗎?

這要功夫,功夫到家了,行!功夫不到家也可以,你時時刻刻沒有忘記念佛。這都是好的,但未必達到「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531. 請問念《地藏經》是否為夾雜?

專修凈土者,念《地藏經》是夾雜;不是專修凈土,專念《地藏經》則非夾雜,這要看他修哪一個法門。

532. 已受菩薩戒的在家居士,請問可否搭衣?

已經受菩薩戒的在家居士,可以搭衣。在佛門儀規里,菩薩戒弟子都應當搭衣,甚至於聽經,按規矩都應當要搭衣。

533. 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談到:「圓頂方袍,則知三衣僧服也。發其首而僧其衣,非制矣。古人謂反有罪愆,而著為成訓。世人不察,僧亦不言,可嘆也。」請問應如何理解?

蓮池大師說的可能是受菩薩戒搭福田衣,這個不可以。比方說搭五衣、搭七衣,這是不可以。在家菩薩只能搭縵衣,衣的樣式跟出家人相同,但沒有一格一格的。出家沒有受過大戒的沙彌、沙彌尼,也都是搭縵衣。蓮池大師說的是這些事情。

534. 法師以前講經的舊影碟,已經不能再播放了,請問應如何處理?

舊的錄像帶、光碟已經不能再用,可以拿到凈宗學會來處理。凈宗學會處理很多這些廢棄物,交由他們處理,這是最好的辦法。

535. 請問炒股票是善業還是惡業?

我不懂股票,如果是屬於賭博性質,學佛人不應該做;如果是屬於儲蓄,這是可以的。儲蓄,沒有過失;賭博,決定有過失,增長貪心。真正學佛人不要存錢,存錢是錯誤的。世間許多苦難人缺錢,你有多餘把它存起來,不去幫助他們,這個不應該。佛教導我們,肯幫助別人才能真正得到財富。

財富從哪裡來?從財布施得來,愈施愈多。股票賺得有限,拿去布施,賺得就更多了。可是賺得再多,都不要去享受,一享受容易墮落。佛教導我們要「捨得」,你所得到的再布施,你的福報永遠享受不盡。有智慧的人在物質生活的享受,只達到一個普通水平就知足,把多餘的布施給苦難眾生,這是行菩薩道。所以,最好不要儲蓄財富,應當散財。

536. 我有一尊僅僅是佛頭的佛像,現在知道這是不如法,所以把這尊不完整的佛像放在儲藏室,但又感到不安。請問應如何處理才如法?

最如法的作法,就是把這尊佛再塑個身像,把這個頭安上去,這樣供養最如法。如果自己實在沒有這個能力,也感覺到不方便,最好送到寺院,請寺院幫助把佛的身像塑出來,放置在寺院里供養。

這一類事情,我們也覺得很痛心。中國許多石窟里的佛像、菩薩像,頭、手都被人偷走,當作藝術品賣到外國去,殊不知這個罪業是墮阿鼻地獄。這是出佛身血、裨販如來,兩重罪!如果有人教導他,知道這些因果報應的事實,我相信他決定不敢做這件事情。

537. 弟子對蛇類動物非常懼怕,只要有人提到或看見,或見字樣、圖像,便非常恐懼,需要讀經念佛多日才會平靜下來。學佛以來,念佛讀經或拜佛時,會常出現這類動物的影像或字樣,使弟子常生恐懼,不能專心念佛。弟子非常希望能儘快、有效地克服這個障礙。請師父慈悲開示。

有效的解決方法,是誦經、念佛迴向給它。遇到機會決定要放生,要愛護它,幫助它脫離苦難。這樣它不但不會害你,還會感激你。

你與這類動物過去生中有過節,你怕它報復,才會有形象現前。形象如何現前的?宿業。宿業是因,常生恐懼感是緣,有業因再加上業緣,這類動物就起現行。人與人不要結冤讎,人與一切動物也不可結冤讎,一定要以慈悲心、愛心感化它們,這很有效果。

馬來西亞古晉李金友居士的山莊,山上完全吃素。六年來他提倡愛護動物,對於動植物都儘可能保護,決定不傷害。山上自己種菜,他堅持不用化肥、農藥。現在是第六年,菜園能保存百分之九十五,蟲吃的不過是百分之五而已,這就是感應。你愛護它,它也愛護你;你不傷害它,它也不會傷害你。人與動植物,都有感應道交。他在花園、菜園放音樂,供養這些小蟲、植物。我建議他最好放佛號,用念佛機日夜放佛號供養它們,效果更好。有一個普度眾生的心,一個跟天地萬物和睦相處的心,會有感應。

一般家裡廚房有螞蟻、蟑螂,我們會將它清除到外面,這就不好了。為什麼?不喜歡跟它共處,將它趕走;雖不殺它,將它趕走也不近人情。它來找東西吃,就讓它來,跟它共同生活,跟它交朋友,多好!我們要把念頭轉過來,看到這些小動物絕不趕它走,我們做朋友,共同生活,絲毫不要妨礙它。能與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共存共榮,決定有感應。

538. 我兒子有轉男為女的念頭,有人教我念《地藏經》,有人教我念觀世音菩薩,有人教我念消業障的咒語,有人教我做水懺。我念了幾個月的《地藏經》、大悲咒,及做凈宗早晚課,可是兒子並沒有回心轉意。請問法師,我應該怎麼辦?

這是你們家裡的事情,外人很難了解整個狀況,你必須要多多了解他。他要動手術,你要請教醫生,多方面觀察,並與兒子共同商量,然後再做決定。

誦經念佛確實會有感應,但是你做得太多、太雜了,感應就沒有了。所謂「誠則靈」,真誠就是清凈心,心愈清凈,念佛、念經、念咒都靈。你念的大概都不靈,因為念經時想到要念咒,念咒時又想到要念經,夾雜就不靈。任何一種經咒效果都一樣,不能搞得太多、太雜。所以,真正功夫得力,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就有效果。

539. 我每天幫助大家丟垃圾,垃圾袋裡都有螞蟻在裡面,我把它們和垃圾一起丟棄,請問這些螞蟻送命是否為我所殺,應如何處理?

螞蟻的生命力強,它在垃圾堆里也會爬出來,它也會在底下挖洞做窩,所以當垃圾處理,它並沒有死,它是活的。假如垃圾是裝在密封的塑膠袋,螞蟻在裡面就有生命危險。當你處理的時候,可以用小剪刀把塑膠袋剪兩個洞(空氣可以流通),讓它能爬出來,有生路可以出去,這樣就好。只要有仁慈的心愛護小動物就很好,決定不能有心去殺害它。

540. 法師說:只要參透「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的原理,不必求什麼。何以故?

因為你所希求的都在其中。了解這個道理,你就知道種善因必定得善果,造惡業定得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這是事實真相。

541. 請問念佛可以消罪嗎?

念佛決定可以滅罪,只是滅罪效果大小每個人不一定,其原因在於念佛的心態與方法。若能如理如法,滅罪的效果就非常顯著。

542.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請問世間的一切還有求不到的嗎?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是世出世間最不可思議的成就,這都能得到,世間一切法當然能求得到。可是你求只求生活必需品,不能求奢侈品,這個沒有罪過,決定不能幫助自己增長貪嗔痴慢。

釋迦牟尼佛一生「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真的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們在生活上做不到,要常生慚愧心,努力向他學習。我們有多餘的,決定要幫助一切眾生。特別是出家同修,生活都是大眾所供養,尤其要惜福。古德常警惕我們:「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所以,出家人接受供養應該趕緊輾轉布施。

543. 我們過去無知所造的種種罪業,經過真心懺悔可以消業,那何以釋迦牟尼佛還有三個月的馬麥之報,請問這是否有矛盾?

釋迦牟尼佛有三個月的「馬麥之報」,孔老夫子也曾經有「在陳絕糧」,這都是大聖大賢示現,告訴我們「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即使成佛,過去生中造作的惡業還要受報,不能說成佛就沒有果報。不過他們受報跟我們受報不同,他們受報清楚,知道是何種原因受報,而我們受許多苦報,不知道自己是何種原因受報,所以怨天尤人,又造罪業。

544. 弟子在念佛堂半夜兩點半敲引罄繞佛,當繞佛經行時,有一同修加入繞佛。在此時,我與他碰面忽然感覺全身毛孔豎立。請問是何因緣?

這種事情在一般念佛堂都有,而且是很正常的事情。這種情形,多半是念佛堂裡面有鬼神與我們一起共修。雖然我們看不到,但不小心跟他碰頭、撞擊了,會有這種感覺。這個沒有關係,遇到不要害怕,不要放在心上,這對自他都沒有什麼傷害,繼續念佛就好。

545. 弟子在修學中常聽到一個聲音與自己談話,請問此種現象是否正常?

這是不正常的現象。這種情形要把自己的意志集中在佛號上,能夠加上觀想最好,或者是想佛像。有這種現象現前不要理會,所謂「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放在心上容易著魔,不理會就好。

546. 有一位七十歲的老居士,皈依時間不長,之前病重,吃喝都需要人幫忙。我為她把佛像、念佛機都安排好,她很歡喜。過了一段時間,病情穩定了,反而聽到念佛就心煩,不愛聽佛號,也不念佛了,請問如何是好?

這是屬於業障現前。所以,「消業障」平素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做,否則臨終時業障現前,真的是連神仙都幫不上忙。而業障的根就是「自私自利、是非人我、五欲六塵、貪嗔痴慢」,這個根不能斷除,念佛不能往生。縱然臨命終時沒有這些魔障現前,也只能生三善道,要想脫離三界、往生凈土非常困難。所以,真正想念佛求生凈土,要「放下身心世界,老實念去!」這句話要牢牢記住。

從前,台灣圓山臨濟寺念佛會的副會長林道奇居士,當維那領眾念佛,臨命終時與這位老太太一樣,聽到佛號就厭煩,不準人為他念佛,這是業障現前。我們聽到、看到這種現象,要當作是佛菩薩示現給我們的警惕。

547. 若今生互為父母子女,是因為子女要向父母報怨和討債,則該子女將來必定會因大逆不道而遭受極重的惡報。如遇此情形,請問應該如何教導該子女,使之不造此極重惡業,並能反過來報答父母今生今世養育之恩?而父母若遇此子女時應如何?

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是過去生中的業因,過去生中雖然有業因,今生缺乏緣,也不會起現行,所以今生後天的教育非常重要。佛家講「緣生」不講「因生」,善因遇到善緣必定結善果,善因遇到不善緣,善果也不會現前,雖然不是善果,也不至於太惡。但惡因遇到惡緣,果報就很恐怖;惡因遇到善緣,惡因也會抵銷。

由此可知,前生的業因關係不大,是可以轉變的,只要你覺悟就能轉。這在佛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了凡四訓》。過去生中所造的一切業因,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造的,自己造當然自己可以轉。只要斷惡修善,把自己的惡緣統統斷除,阿賴耶識的惡業習種子就永遠不會現行。而善種子拚命的加善的增上緣,於是善的果報就會很殊勝。懂得這個道理,你就能夠改造命運。

兒女是冤親債主來投胎,這個事情難免,但是也可以避免。如何避免法?我們讀《安士全書》,學習周安士就行了。周安士一生持齋念佛、斷惡修善,他在佛菩薩面前許願,希望報怨、討債的小孩不要到他家來,報恩的小孩都來。他能夠如願以償,就是在緣上做功夫。所以,只要把善緣增加,惡緣遠離,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548. 若今生互為父母子女的因緣,是父母向子女報怨和討債,譬如現今社會上有很多父母把子女賣掉或虐待子女的。若遇此情況,請問應如何教導該子女?教其多讀經或念佛迴向給父母,可以化解前世所結下的冤讎和債務嗎?或者只是逆來順受?遇到此種父母,應如何教導子女孝順,不可怨恨父母?

今天社會上這種情形愈來愈多,要化解這個問題,不但要教子女,還要教導父母。如果父母真正明了因果報應,自然就回心轉意。如何幫助他們?印光法師提倡的《了凡四訓》、《感應篇》和《陰騭文》,就是挽救現代社會最好的方法。

過去我時常教導人,學佛從《了凡四訓》下手,先將《了凡四訓》念三百遍,每天念一遍念一年,如此學佛就有基礎。基礎是什麼?深信因果。不相信因果報應,無論修學哪個宗派、法門都不會有成就。果然深信因果,縱然不學佛,將來也不會墮三惡道,決定能夠獲得人天福報。從這個地方,我們體會到印祖的智慧與慈悲,確實應機說法,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得真實利益。所以,《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是我們真正學佛的基礎。

549. 請問何以鬼道眾生有五通,而人道沒有?人法界不是比鬼法界心清凈嗎?

鬼道得的五通是報得,不是修得。天人也有五通,也是屬於報得。人道、畜生道這兩道沒有五通,要靠修得。修得跟報得不同,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及《聊齋志異》裡面有很多這類的公案。譬如狐狸是畜生道,狐狸要修成人身,要五百年的時間,才能修成五通。畜生道的五通是修得的,能夠化身也是屬於修得,不是報得。

550. 請問佛經說人的壽命每隔一百年減一歲,但為何近年來醫學進步而人的壽命增加?佛說法是否另有意思?

我們對於佛的教誨不能懷疑。人的壽命若是因為醫藥能夠幫助延長,因果定律就被推翻了。佛講人壽每一百年減一歲,這是平均壽命,不是對某個人講的。每個人過去生中所造的善惡業不相同,因此業報的壽命也不一樣。

佛說健康長壽是過去生中修無畏布施的果報,所以他得健康長壽是這個道理,決不是醫藥的關係。醫藥只是助緣而已,它不是因,若命裡頭沒有那麼長的壽命,再好的醫護治療也沒有辦法。

中國歷史著名的秦始皇、漢武帝都想長壽,到處求不死葯,命終了還是要死,所以長壽與這些醫藥、保健是沒有關係的。新加坡的許哲居士今年一百零一歲,她沒有保健,沒有吃任何補品,一天吃一餐,只吃一些生菜。一般人看這沒有營養,但她長壽,她的壽命是過去生中修無畏布施。這個問題,只有佛法才能講的圓滿。

因此,醫藥進步只可以說人的疾病會少一點,這是外緣。是不是真的能減少?不見得,現在世界上許多地區都發現了不知名的瘟疫,醫學界找不到原因。所以,若將整個世界人口壽命做一個調查、平均,確實如古人所講的「人生七十古來希」。壽命一平均,就跟佛說的很接近了。

551. 法師講《阿彌陀經》時,提到凡夫往生極樂世界在四劫或五劫之內就能成佛,為何世尊在《觀經》說,下下品在蓮花里要滿十二大劫才花開?請問這兩部經的時間觀念有什麼分別?

這兩部經時間觀念沒有分別。西方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才要十二大劫。十二大劫「花開見佛悟無生」,要是與一般法門來比較,時間縮短太多了,其他的法門要「三大阿僧祇劫」。若是下中品、下上品,時間就更縮短了。而凡聖同居土中品、上品往生,我們都能做得到,所以若是中、上品往生,我的計算大概只要四劫到五劫就成佛了。

我們認清了凈宗法門的殊勝,才會死心塌地修學這個法門。為何在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成就?因為這一生這個機會失去了,來世想再遇到這個法門就很難了,「一失人身,萬劫難復」。所以,決定要把這個機會抓住,我這一生就要去,這才是真正聰明人。真的想去,是決定可以滿願的。如何能肯定這一生往生?理論、方法都在經典上,一定要如理如法的修學。凈土宗的五經一論都說得很清楚,而任何一部經典都能幫助你成就。我們現在選擇《無量壽經》,它對西方極樂世界介紹得非常詳盡。

修行從哪裡下手?《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往生正因」將方法講得很詳細,而其總綱領就是從「善護三業」下手。三業能清凈,念佛就決定生凡聖同居土。若能再提升自己做到「觀法如化,三昧常寂」,就會生實報莊嚴土。生實報莊嚴土,成佛不會超過一劫,一生就成佛了。這是佛在經論里教導我們的根本法,若不能依教奉行,往生凈土必有障礙。因此,經不能不讀,理不能不清楚,方法不能不明了,如理如法的修行決定能成就。

552. 過去、現在、未來是同時存在,請問「當處出生,當處滅盡」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該如何與三世同時存在解說?

佛經告訴我們:這些現象的產生,過去、現在、未來是時間上的現象,十方、十法界是形式上的現象,這些現象全是虛妄的,是從自己妄想、分別、執著產生的,如果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個現象就不存在。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境界稱作「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沒有十方也沒有十法界,這個問題就解決了。為什麼現在同時存在?佛的一真法界存在,而我們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我們三世、十方這個虛妄境界也存在,與佛菩薩同時存在。譬如,我們是清醒的,旁邊有人在睡覺,睡覺在作大夢,他作大夢跟我們清醒同時存在,就是這個道理。他幾時夢醒了,他就曉得夢裡的現象都是虛妄的。

553. 請問何以禪宗祖師參禪開悟後,都會回過頭來念佛求生凈土?

禪宗祖師開悟之後,是真正明白求生凈土是最快速的道路。禪宗真的開悟,明心見性,那是圓教初住菩薩。若不求生凈土,從開悟之後修行成佛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不是對我們凡夫說的。三大阿僧祇劫是從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一天算起,也就是從圓教初住,再經過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假若他們往生到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不需要一劫,當生就成就了。把三大阿僧祇劫縮短成不到一劫,他為何不去?當然去!道理在此地。

554. 有一位講經的居士有男女、金錢上的是非,他自己說是為了度眾生才用特殊手段。請問如是之人可以講經說法嗎?要繼續護持嗎?師父常云:百分之九十九跟佛說的一樣,但有百分之一的過錯,就斷眾生法身慧命。

現場的狀況我沒有看到,你們若有疑惑,就將《楞嚴經》多念幾遍,仔細去對照,若他講的不違背經義可以聽,若有違背最好能夠遠離。至於說有男女、金錢上的是非是度眾生的特殊手段,這是菩薩再來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普通人說是菩薩再來,說出來後,他就要往生;說了還不走,這不是真的。這些佛學常識我們要懂,才不至於被人欺騙。我的話只能說到此地,點到為止,後面你們自己去參,自己去悟。

過去李老師常告訴我們,魔也會示現佛菩薩的樣子來說法,冒充佛菩薩來度眾生,結果把眾生都度到魔道。他講的法百分之九十九與佛說的沒有兩樣,只有一分與佛說的不一樣,我們凡夫如何能辨別?《大佛頂首楞嚴經》講得最詳細。「一切法從心想生」,是我們自己的念頭不正,沒有離開名聞利養、是非人我、貪嗔痴慢,才會著魔。如果真正遇到善知識,如理如法的修行,決定得煩惱輕、智慧長,輕安自在。如果修學之後,煩惱增長,或者帶來一些病痛、恐懼,時常感到外面無形力量的威脅、壓迫,這決定不是佛法。

在凈土念佛法門,功夫真正契入軌道,得到功夫成片(念佛三昧裡面最淺的),就身心自在。有這樣的功夫,就能往生凡聖同居土,不會有生死的恐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有把握。如果念到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念到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你與諸佛菩薩有感應道交,妖魔鬼怪進不了你的身邊。心正、行正就能遠離一切魔障,這是基本的原則。

沒有善知識講經說法,要真正求解也不難,古大德教導我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只要恭恭敬敬的讀念上一千遍,就得感應。一千遍念下來,心定了,心定就能起感應,心浮動不可能有感應。心不清凈,貪嗔痴慢沒有放下,五欲六塵還有貪愛,就與魔感應。唯有清凈心、真誠心,才能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

555. 我與一位喜歡辱罵、盛氣凌人的上司工作六年,我常受冤枉,自知業障深重,一向都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其他的同事也把責任及做錯的事情都推給我,因而身心不能平衡百病纏身。我不能抑制自己的起心動念,這些不如意事不斷重演,致使我起嗔恨,我感覺得非常悲傷,又被人視為避事遁世的時代落伍者。請問這是不是業障?

你有這麼多的挫折困難,在佛法講也是業障。為什麼這麼多同事折磨你,不折磨別人,自己要好好的想想。環境能夠待得下去就繼續工作,實在不能待可以換個環境,這不算是什麼過失。

在業報裡面受了很多冤枉氣,引起自己的嗔恨,將來的果報是愈來愈往下墮落,這決定不能改變命運。一定要斷惡修善、逆來順受。斷惡修善要從心地上下功夫,你可以從《了凡四訓》來建立信心,用《太上感應篇》的方法來積功累德,我相信你的運三、五年之後就能轉好。

佛講每個眾生到這個世間來投胎,都是業力在支配,所謂「人生酬業」。過去造的業因遇到緣,所以到這個世間來接受果報。然而過去生中所造的業因不同,果報也各個不相同。果報能否改變?肯定能改,因為因是自己造的,自己就可以改變果報。《了凡四訓》是改造命運最好的榜樣,你真能看懂,念誦兩、三百遍並依教奉行,你的命運決定轉好。不可以消極,消極決定是隨業流轉。

556. 我常帶領大眾念佛,三皈依是遵照老法師的開示:「自皈依佛,皈依大悲慈父阿彌陀佛;自皈依法,皈依《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皈依僧,皈依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我們在家裡做早晚課也這樣念法,請問如法嗎?

亦如法,亦不如法。如法,是你這麼做並沒有過失;不如法,是你做的跟大家不同。你自己單獨做沒有問題,跟大眾一起共修一定要從眾,依照大眾所依據的儀規來做,不可以標新立異。而這種說法是我講解三皈、傳授三皈時跟大眾介紹的,這個意思明了就好。皈依三寶要落實在事相上,若單講皈依佛法僧,沒有一個實質的形相,皈依會感覺得不踏實。這樣介紹也是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的,不算錯誤。

557. 學凈土的同修往生,念佛十二小時以後,靈柩停在家裡兩天或三天再火化安葬,請問念佛會的同修還要不要繼續為他念佛?

要念佛。停兩天就念兩天,停三天就念三天,一直送他到安葬或者是火化,念佛不要停止,這是自利利他。

558. 《無量壽經》第四品經文:「佛告阿難,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有佛出世,名世間自在王如來,……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有大國主名世饒王,……號曰法藏。」第五品:「結得大願。……修習功德,滿足五劫。」第九品:「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非過現未來,……現在西方,法藏成佛,於今十劫。」請問第四品「無央數劫」與第九品「於今十劫」,其時劫不同,可有表法上的意思?

「無央數劫」是講阿彌陀佛的因地,這個時間太久遠了。「十劫」是講他現在示現作佛,如同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降生在這個世間為我們做的示現意思一樣。要知道阿彌陀佛久遠劫就成佛了,這是實在的,在經論上佛講得很多。他現在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作佛,這個時間不長,才十劫。我們這個世間眾生業障深重,福報很淺,壽命很短,諸佛如來示現,一定示現跟這個地區人福德、因緣都相同,所以釋迦牟尼佛住世八十歲就入般涅槃。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福報大壽命長,阿彌陀佛在那裡示現成佛到現在才十劫,他還沒有入般涅槃。

我們今天往生到極樂世界,將來在極樂世界都是老前輩了,因為我們十劫就去了,這給我們很大的鼓舞。如果我們錯過了這一生的機緣,將來到極樂世界,就不知道要等多少劫之後。人家十劫就到極樂世界了,我們要搞個幾千劫、幾萬劫之後,才能去得了,真正用意在此地。諸佛如來多半都是久遠劫修成的,在世間種種應化都是善巧方便接引眾生。

559. 導師曾提出可拜古人為師,依經典依教奉行,可謂師承。如今弟子唯依導師開示之錄音卡帶學習,可謂師承否?

這也算是有師承。「師承」的定義,就是跟隨一家之學,在一家奠定修學的根基。世法、佛法都一樣,都要等到自己開悟之後才能廣學多聞。但是根本的老師不能忘記,這是「孝親尊師」,做榜樣給後人學習。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如此教化眾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亦同。我們仔細去觀察,世間聖人孔夫子、孟夫子亦復如是,其他的宗教也沒有例外的。由此可知,古今中外這些大德教導人完全相同,這是真理。

560. 有一位居士年約五十,顯密均通,還通梵文,並已弘法多年。後期聽聞老法師闡述凈土後,發心行專凈土,理研群經,對老法師十分尊崇讚歎。為幫助人更理解您應化之妙行,以為學習指南,請老法師慈悲教化十方學人。

我也不知如何教,學習群經是好事情,但要冷靜觀察現前眾生根機,一門都學不好,學太多就雜了,學雜了就不可能有成就。佛講無量法門,不是叫我們統統學,只為適應不同根性而說。佛是應機說法,眾生根性千差萬別,所以佛才說許多法門。會學的人要懂得,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法門,一門深入,很快就會有成就。

一門成就,一切門都成就;一經通,一切經都通。通是明心見性,見性之後就圓通;一個法門通達,所有法門就全通達。你沒有見性就沒有通達,你的知見只局限在一門、一部經。一個法門、一部經,是佛菩薩教化眾生的善巧方便,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便門。而真實門是說不出來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真實門雖然連跡象都沒有,方便門能通真實門。你要是會修,從方便就通真實。

我們要幫助廣大的同修,要知道絕大部分的人都是中下根性,所以我們勸導自己要「一門深入」,而有能力的同學也要一門深入才會有進步。佛家講「精進」,就是一門深入的意思,但與自己主修有關的經論可以看,能幫助自己開悟。雖然開悟是看根性、緣分而定,但有不變的原則:「勇猛精進,鍥而不捨」,如此才有開悟的可能。而《華嚴經》是佛家的根本法輪,是一大藏教的總綱領,研究這一部經,等於是研究全部的佛法。

561. 念佛用心聽、心念,有時用意識心、回光觀心一處念佛,但有時念多了,心會累,請問如何突破?

我們是凡夫,當念佛覺得累的時候,或者拜佛用功累的時候,要求三寶加持,這是屬於業障。我們在念佛堂里二十四小時念佛,到了晚上兩、三點鐘會很難過,可是熬過之後,會愈來愈有精神。第一天能熬過,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精神就愈來愈好,不會感覺得疲厭。只要瓶頸突破,就會一帆風順,才能排除一切障礙,這要祈求三寶加持。

《華嚴經》五十三尊佛示現在人間的身份是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哪一個人說累了?我們沒有聽說也沒有見過。為何菩薩示現不累而我們會累?因為我們有「我」,我今天做好多工作,我累了。佛菩薩沒有「我」,他做再多的工作都不累。《金剛經》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我們只要有四相一定會累,念佛也會累,讀經也會累,做什麼都會累,若沒有四相絕對不會累。佛又說:「境隨心轉」,我們的心不健康,心裡有妄想、分別、執著,我們身就會累。心離開了妄想、分別、執著,這個身日夜工作都不會累。

但是,需不需要休息?需要。為什麼需要?諸佛菩薩示現要跟人完全一樣,他雖然不累,不累也要休息,也做休息的樣子,這才能教化眾生。要是表現得很特異,別人看到了,信心就沒有了。因此,幫助一切眾生建立信心,必須要與眾生一樣,這也顯示佛菩薩的大慈大悲。

562. 心也念佛,心也聽,身也念佛、身也聽,有時觀心帶動全身在念也在聽。請問這樣念佛對嗎?

我知道「心念心聽」,但沒聽過「心念身聽」,這是否講「心念耳聽」?祖師說的心念耳聽,是佛號從心裏面起來,口裡念出去,耳朵再聽進去,這種念佛容易攝心,能把我們的妄想雜念打掉,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攝心的方法有很多種,能夠幫助我們減少妄想使功夫得力的,這個方法就很適合於自己修學。

「念佛法門」是最契眾生的根機,它不是普通法門而是特別法門,因為任何根機的眾生都適合。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念佛的方法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如何「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如何「凈念相繼」?都攝六根。《西方確指》講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是凈念相繼。你有疑惑,你的念就不清凈;有夾雜,你的念也不清凈。「相繼」是不間斷。你能真正把功夫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六根就都攝了。這是念佛最高的指導原則,往後歷代祖師大德教給我們方法都出不了這個範圍。不但是修凈土,修任何法門,你能夠掌握到這個綱領,沒有不成就的,真的是法門平等。

過去諦閑老和尚的鍋漏匠徒弟,沒有念過書也不認識字,也沒有聽過經,什麼都不懂。老和尚只教他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相信,不懷疑,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三、四年就站著往生。由此可知,「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的重要。真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符合大勢至菩薩所說的原則,六字就能成功,這是我們的好榜樣。

563. 有時用心聽,會聽到虛空每個地方都在念佛,並同時也會帶動身心都念佛,有時身體內外有明亮的感覺,請問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

這都是好境界,念佛功夫得力都有這個境界。但是境界現前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有麻煩,會變成魔障。這是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教導我們的,無論什麼境界現前都不要理會,這樣就是好境界。

564. 護法義工非常辛苦,甚至無暇自修,請老和尚慈悲開示,堅定他們求生西方之信念。

大慈菩薩說:「能幫助兩個人往生,就比自己精進(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作佛,你能幫助兩個人去作佛,功德確實很大)。你能幫助十幾個人往生,福德就無量無邊。你能幫助幾百個人往生,你是真正行菩薩道。你能幫助萬人或萬人以上往生,你是阿彌陀佛化身再來。」大慈菩薩這首偈正是對護法義工講的。我們全心全力照顧這些人,讓他們在此地用功修行,使他們身心清凈,他們所修積的功德,自己都有一份。我們常常都在迴向:「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而護法義工的恩也包含在「四重恩」裡面。所以,有這麼多人在迴向,我們所得的這一分功德,實在不比修行人差,要在此地建立信心。又何況作義工時,心想阿彌陀佛,口念阿彌陀佛,功夫也從未間斷。所以,道場的護法義工功德是無比殊勝,必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

565.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否有咒語?

沒有咒語,但是在密宗大勢至菩薩里有咒語。實在講,「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就是大勢至菩薩真正的咒語,他老人家是最初倡導一句佛號念到底。

566. 我們常搞不清楚主導與輔導,往往勸人為善,勸到後來無形中演變成命令,而去主導他人,請問如何才不會落入主導他人?

輔導幫助別人到最後是主宰別人,原因是主觀太強,另外一種原因是習氣煩惱,就是想控制別人的念頭。學佛人一定要放棄控制別人的行為與意念,這才能行菩薩道。若處處有此強烈的意願,對自己修行會造成重大的障礙,並且不易得人和。這個意念、行為都不好,應當修正過來。

儒家教人「謙虛」,唯有謙虛才能為眾生服務,才能修布施供養。不懂得謙虛,就會貢高傲慢,處處指揮別人,命令式對待別人,自己往往不知不覺,但在別人心裡會產生很大的反感,這是障礙自己的修行。

567. 請問如何能加速往生?這樣算不算違反常規?

加速往生是違反常規。真的想往生,不是做不到,我們在《凈土聖賢錄》、《往生傳》里,看到許多人大概念佛三年就往生。何以念佛三年能往生?已經具備了往生的條件,能來去自如;或者覺得這個世間太苦,活著沒意思,不如早一點往生,雖然還有壽命,但不要了,這能講得通。

因此,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若是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如理如法的修行,三年時間足夠了,決定有成。彌陀經講的「若一日至若七日」,這是指利根之人,而我們凡夫業障深重,三年也能做到。若三年還無法往生,是你功夫不得力,念佛不如法。念到功夫成就,生死自在了,若還有法緣,可以多住幾天,多度化幾個人到極樂世界,這是「知恩報恩」。若無法緣,講經勸大眾沒有人相信,也沒有人認真修行,這種情況下自己可以提早走。

在此要特別提醒諸位,不可以自殺往生,這是有罪過的。這是破壞佛的形象,讓社會的人不敢學佛,這是斷人法身慧命,決不可如此做。自己真有功夫,站著走,坐著走,預知時至,這行!這是好榜樣。

568. 拜佛時總覺「佛」、「我」有很大的分別,佛高高在上,自性卻是佛,請問如何使自己體會「佛我無二」的境界?

我們要做到「佛我無二」,先要做到「人我無二」。我常提醒同修:我們的身會死,我們的靈性不會死。楞嚴會上釋迦牟尼佛問波斯匿王現今顏貌何如往昔,王曰:「我今年六十二歲,想起過去,比五十歲時老了許多,皺紋也多,眼也老花,耳也不靈光了。」這說明身體的變化,有變化就有生滅。佛又問:「你三歲見恆河,現在你六十二歲再見恆河,你的見有沒有兩樣?」王曰:「三歲見恆河是這個樣子,現在六十二歲見恆河還是這個樣子。」這個見不變,不變就是沒有生滅。從這個地方可以證明,六根的根性是不生不滅,六根的根身是有生有滅。六根根性是真性,心性不生不滅,肉體有生有滅。

佛告訴我們,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都是自性變現的。佛常用作夢比喻,我們夢境里有自己、別人、山河大地、虛空,當你夢醒時,夢裡的境界還很清楚,這夢中境界從何而來?自己心想變現的。夢裡自己是自己,夢中別人還是自己,山河大地、虛空沒有一樣不是自己。夢是個妄境,全部的妄境是真心變現的,就是「全妄即真」。我們全部的心性化成外面虛幻的境界,就是「全真即妄」。性相不二,性相一如。我們不見性,就是把真妄分做兩邊,不曉得真妄是一不是二。你真正契入這個境界,我們對一切眾生就跟對自己一樣,自他不二,生佛不二。

佛從何而來?佛是我們自性變現的。我們的身體也是自性變現的,一切眾生、山河大地、桌椅道具,也全是自性變現之物。從這個地方,你才能契入「佛我無二」,我跟佛的關係很近,沒有距離。我們因為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佛跟我們距離很遠,佛高高在上。其實不然,沒有高下,沒有遠近,沒有去來。

569. 在修行過程中,為何過錯反反覆復不能了斷,請問是何原因?如何得究竟?

在修行過程當中反反覆復犯過錯,就是夾雜太多,而真正用功要「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凡夫無法做到不夾雜,所以自己必須認真努力去克服,這就是古大德教導我們「一門深入」的原因。如果修行過程當中不犯過失,你成佛就很快,不要三大阿僧祇劫,一生就圓滿成佛了。

印祖的關房乾乾淨淨,一尊阿彌陀佛聖像,佛像後面寫了一個「死」字,一個香爐,一卷彌陀經,其他什麼都沒有,這樣才做到不夾雜。我們書擺得太多,夾雜了。不能做到專一,這很難成就。這是什麼原因?對於一個法門、一部經沒有信心。我們凡夫總認為一部經、一個法門太少了,這怎能修得成功,所以總想多學一點。這是我們凡夫的觀念,牢不可破的執著。大陸上一位通宗通教的老法師,辯才無礙,大家稱他「活字典」。幾年前聽到《無量壽經》的錄像帶後,萬緣放下,一部《無量壽經》,老實念佛,什麼都不要了,這是我們的好榜樣。專一,妄想、雜念自然就少。如果不能專一,妄想、雜念很難避免,這是我們修行的障礙,不能不知道。

570. 請問如何福慧雙修?現在字紙十分普遍,每年我們做功課也製造了不少字紙,拿字紙來包東西更是普遍,這會受報折福嗎?

現在的字紙較古代不值錢,更何況現在的報紙都教人殺盜淫妄,真正正面教誨的很少,所以折福也就很少了。古時候字紙大都是讀聖賢書人文以載道,所以對這樣的字紙要尊重,不能隨便丟棄,或拿來擦桌子、包東西。惜字紙就是積福德。

我們決定不可以用印佛經、佛像的字紙去作踐,那就折福了。佛像、經書損毀了,一般的作法是將之火化。最好是送寺院的火化爐單獨火化,或在野外其他乾淨地方火化之後,把灰埋在地下,這是恭敬。但是現在一般都市,隨便燒東西是犯法的,所以最好是在寺院的火化爐火化。若是線裝書就不能火化,線裝書大概總有幾十年、幾百年的歷史。破舊了可以修補,拿去裱褙,然後再將之裝訂起來。這是佛教歷史文物,我們要懂得珍惜,不能火化。現在普通一般印刷品,不是藝術品,火化沒有關係。佛像也是如此,如果是印的,用舊了可以火化,如果是畫的則不可以,一定要裱褙,因為那是佛教的藝術。另外,必須要曉得,字紙最好不要包吃的東西,因為油墨有毒,包一般不是吃的東西可以。

571. 有兩種念佛人,一人明白自性之理,於日常生活中力圖不起念、不著相,時刻覺照,雖圓滿而力行之,目前尚不能自在往生。另一種是不求通達,只是一句佛號念下去,生活世緣只求過得去,力求功夫儘快成就。請問如何評價這兩種修行方式?

在生活里不起念、不著相很難,因為你有「不著相」的念頭,就已經著相了;你有「不起念」的念頭,就已經起念了。所以,古德常教人「學愚」,那是真正有智慧。

佛家常說最容易得度的人是上根與下愚。上根之人一切通達明了,不懷疑也不夾雜,功夫綿密不間斷,容易成就。下愚之人雖然什麼都不懂,但老實念佛,老師怎麼教他就怎麼受持,也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譬如諦閑法師的徒弟鍋漏匠,他是下下愚人,他肯老實念佛。老法師教他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這樣念了三年成功了,站著往生。而這兩種方式都有其好處,都能成就。

572. 因工作環境沒有素食,故吃肉邊菜。請問每天吃肉邊菜是否破戒?

你若沒有受戒,當然是沒有破戒。若受戒,戒本哪一條說「戒肉食」?戒律只說不殺生並沒有說不吃肉,所以你不要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在工作上不方便,一切要隨緣。過去禪宗惠能大師在獵人隊里也吃肉邊菜十五年。佛家講「三凈肉」,沒有看到殺生,沒有聽到殺生的聲音,不是為我而殺,這個許可,都是長養慈悲心。但是,飲食能夠選擇素食是最健康的。

573. 有人說:用象牙念珠念佛,經過一段時日後,象牙眾會來討命。因此,我不敢用也不敢送給人,請問我應如何處置這串念珠?

你把這串念珠供養老和尚,我們沒有能力度它,讓一位真正有修有德的修行人去度它,這就可以,這是慈悲心。

學佛之人不但不吃肉,也不穿皮製衣物,因為傷害動物之性命,取其皮做衣服、鞋子,這與吃肉一樣。但《百丈清規》里記載,七十歲以上身體衰弱者,沒有皮袍無法保暖的,可以白眾跟大家說明:「我必須要穿一件皮袍保暖。」這就可以,這是開緣。

574. 未出家前欠人幾千塊人民幣,現在出家了,每個月只有六十塊錢的掛單錢,請問欠了不還,能用念佛迴向給他嗎?

你可以與他談條件,你欠他的幾千塊錢,由你為他念幾十部經或念一百部經,他若同意也行,這個合情合理。

575. 請問念佛是口出佛號聲音,心是誠心的,這樣對嗎?

心地真誠,佛號從心裡生起來,口裡念出去,從耳朵再聽進去,這是古大德傳給我們的念佛方法。這個方法容易攝心,能幫助我們消除妄想、雜念。

576. 我生長的地方是以補魚為業,殺業很重,請問如何結緣能讓這地方人學佛?

這必需讓他們認識佛教,以及懂得佛法的道理,並且為他們講解佛法。若無人為他們講解,道場流通的《了凡四訓》連續劇光碟,可以帶回漁村讓他們看電視劇學佛,這片光碟接引初機很理想,就從這裡下手。

577. 請問已婚和準備結婚之人,學佛應注意哪些方面?

已婚或準備結婚之人,應該多向年長者請教,長輩會把以往的經驗、教訓教導你。結婚,首先要了解事實狀況,不但是男女雙方彼此了解,雙方的家庭狀況也必需了解。若家庭三代以上都修善積德,其兒女必定有福,祖宗積德,後代必能發達。再者,夫妻要有共同努力的目標,決不能感情用事。感情是非常脆弱的,禁不起考驗,現在的社會離婚率這麼高,就是沒有考慮這麼多的因素。

學佛之人,找對象一定也是學佛人,譬如我們的道場是修凈土,目標就是修清凈心,兩人都修清凈心,法門相同、目標也相同,志同道合這樣最好。學佛人必須懂得時常保持心地清凈、身體輕鬆,身心清凈才有智慧,方能解決問題。

夫妻要創造美滿的前途,一定是同心同德、志趣相投。這種結合是道義不是感情,感情是媒介,後面一定要有道義才能美滿;疏忽了道義,只是曇花一現,婚姻不能長久。

578. 請問對於整天忙碌的初學者應如何修學?

初學者的修學,應先從《認識佛教》入門,然後再讀《了凡四訓》,真正明了因果報應的道理與事實真相之後,再讀佛經,古人雖然已用最淺顯的文字來譯經,但我們看了還是覺得很深,所以要聽聞經典的講解或看註解,這樣對讀經就有幫助。所以,接引初機最好先從《認識佛教》、《了凡四訓》修起。

學佛不是迷信,佛的教導是什麼、學佛有何好處、是否該學習;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何意思、為何要念、有何益處,我們總得要搞清楚。佛之體是「智慧」,佛之用是「覺悟」。智慧裡面講到「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換言之,佛的智慧是圓滿、究竟、廣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佛不是神亦不是仙人,佛是對於宇宙人生理事因果徹底通達明了之人。「佛學」是智慧的學問、是智慧的教學。「佛法」是一切萬事萬物的一個代名詞,佛是能覺,法是所覺。我們學佛目的為何?學佛學真實智慧。我們清楚明白了,這樣事情才好辦。

579. 請問如何幫助學法輪功的人回頭學佛?

最好的方法,首先是從《認識佛教》下手,之後介紹《了凡四訓》給他,最後觀察他的機緣,再介紹經典給他讀,用這個方法幫助他比較妥當。

學法輪功之人,裡面有不少是善根福德之人,只是沒有機緣遇到佛法,學了法輪功就先入為主。若讓他們接觸佛法,他們就會比較了,諺語云:「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拿佛法跟法輪功做個比較,他們就懂得選擇了。

580. 我們有小病時,在寮房裡互相按摩、刮痧等,請問這種幫助可以嗎?

可以!佛法是通達人情事理、活活潑潑的。有小病立刻就治,決定不能把時間拖長,否則小病就難治了。不要疏忽小病,小病是大病的根源,有小病立刻就制止、就防禦,這是最好的方法。

581. 某人得業障病,我幫他按摩,請問我會不會因此承擔他的業障?

你幫助他減少痛苦,他的業障不會加臨你的身上。如果加臨於你,你可以行菩薩道代眾生苦——「眾生所有的業障由我一人承擔,讓眾生都沒有業障」,這樣你就是大菩薩再來。諸佛菩薩大慈大悲,何嘗不想把眾生的業障都讓自己來受,但各人造業各人當,任何人都不能代替。

楞嚴會上,阿難尊者遭摩登伽女之難,業障現前,釋迦牟尼佛再慈悲也不能代替。修行就如父子上山,各自努力,誰都不能代替。我們幫助別人要全心全力,有些人怕承擔了別人的業障,嚇得自己不敢做。仔細想想,他還是自私自利,還是不肯幫助別人,這是沒有菩薩精神。「代眾生受苦」是一個願望,事實上做不到,但是菩薩有這個悲願,願代一切眾生受苦。

582. 請問海青可以拿進去洗手間嗎?

海青是我們的禮服,上洗手間最好脫下來,不要帶到洗手間,表示我們的恭敬心。若在某種特殊情況下不方便脫,也可以不脫。佛像、念珠也都不帶到洗手間,但有一種情況,我們在機場剛要上飛機,卻急著上洗手間,由於脫衣服、拿東西不方便,則可以不脫海青。佛法是融通的,不是一成不變,只要我們真誠恭敬,怎麼做都如法。

583. 我是大陸出家的佛子,雖然出家,但常為男女之事困擾。夏天時寺里的年輕女信眾衣服穿得單薄,年輕人心理、生理當然會有很大的反應。請問出家眾應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事情難!國內難,國外就更難,因為國外比國內更開放。這是對你的考驗,你能通過這一關就會有成就。不能通過這一關,最好還俗結婚,作在家佛弟子也很好。這個時代,在家學佛成就的人很多,國內外念佛往生種種瑞相都非常希有,往生的人確實在家比出家多,而且女眾比男眾多。

年輕人一定要懂得迴避,要少接觸,但事實上有困難,原因是現在的道場沒有經濟來源,完全靠在家信徒的供養,所以不得不巴結、不能不接待信徒。因此,真正出家一定要找寂靜的環境修學,就是世尊講的「阿蘭若」。

從前寺院建立在人跡罕至的深山,交通非常不方便,修學的環境很清凈。但現在交通方便,寺院叢林雖建在高山,為怕上山的人麻煩,馬路也開闢到山上,纜車也通到山上,這如何能修行?所以,要選擇與外界隔絕的清凈環境修學,這種地方好養道。

年輕人學佛成就都在「緣」字,自己要好好的處理自己的修學因緣。緣最重要的是親近善知識、道場、同參,這三個緣具足就能成就。

584. 請問被人誤會是否要解釋清楚?如何判定在何種狀況下需要解釋?

視情形而定,有些誤會必須要解釋,有些誤會可以不必解釋。是否該解釋,判斷的原則就是在利益對方,有些解釋於對方有益,有些不解釋於對方有益,只要「不為自己,專為對方」,依此標準而定,就不會有錯誤。

585. 師父常說:「供養道場、供養出家眾要有智慧,若道場不辦道,出家人失去道心,供養者也需要負責任。」但師父又常讚歎談禪法師供養道場,是以「因果各自負責」的態度。又說:「做好事不要怕流弊。」我們若以尊重恭敬三寶之心,不見道場及僧眾過失來供養,即使他們不如法,耽於逸樂,我們是否仍能修積圓滿功德?

若真做到不見世間過,曉得因果各自負責,你的功德是圓滿的,不過這要真正有智慧。若其作惡不如法,破壞佛教形象,造的罪業極重,你的功德雖圓滿可生凈土,但對方造罪極重必墮三途,為顧及對方,我們也得要有一點慈悲心。

各人立場不同,談禪法師是出家人,供養道場多半是其出家寺廟、受戒道場,這是「祖庭」,這是一份愛心、一份報恩心。而談禪法師供養之道場並不在附近,無法照顧周全,所以說「因果各自負責」。若道場較近,能常去參學並照顧,情況就不是如此,因此凡事不能一概而論。

供養道場最好的方法,就是將道場借給出家、在家人使用。譬如我建造一個講堂,講堂產權是我的,出家人或者在家居士在此辦道,我可以租借給他,象徵性地租,一年一塊錢租金,辦得如法就永遠辦下去,辦得不如法就收回。這個作法好,將來不會有爭道場的問題。

586. 有兄妹四人,父親已經過世,生前留下十萬元給母親養老。現今母親患尿毒病症,必須靠洗腎活命。老二、老三是學佛之人,發心當義工併到處捐款做慈善功德。母親患病後,兩人勸母親一心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並希望母親將錢捐出做功德。此舉引起未學佛的小弟強烈反對,責罵兄長沒有良心,置母親生死不顧。請問此事誰對?

兩者都對。學佛人懂得佛法道理,人在生病時把醫藥費捐出幫助其他病苦之人,自己一心念佛求生凈土,業障確實可以消除,若患者還有壽命,病會痊癒,若壽命已到可提前往生。這是學佛這一方對了。不學佛人說:「自己病這麼重,卻將醫藥費捐掉了!」此是世俗人情看法,也不能說錯。

疾病的根源有三類:第一種是生理疾病。這是飲食起居不懂得調理,這種病痛醫療可以幫助。第二種是冤親債主附身,所謂是無形的東西附身,這種病醫藥無法治療,像《慈悲三昧水懺》悟達國師所得之病就屬於此類。這種病可用佛法超度、調解之法,債主若接受,病就會好。第三類是業障病,自己所造罪業深重,既不是生理病,又不是冤親債主附身。這種業障病,超度無用,醫藥也無效,但還是可以治好,佛教導我們要「至心懺悔,斷惡修善,改過自新」,如此方可治癒。所以,首先要省察病是屬於哪一類型,該用何種方法治療。

587. 楞嚴咒不能念,因為咒的原音已失傳。請問是否可佩帶楞嚴咒?進入洗手間或沖涼時是否要除下?

可以佩帶楞嚴咒,這是佛經說的。雖然不會念楞嚴咒,但佩帶在身上,鬼神也會尊敬。入洗手間或沖涼,一定要取下,這是對經咒的恭敬。

588. 若只看或聽一部經,並老實念佛,又依老法師的方法修行,請問是否能生凈土?

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老實念佛決定得生凈土。

589. 家中有昆蟲窩、蜘蛛網,請問應如何處置?

你要請它搬家,最好在前三天通知它:「三天之後,我來清除。」我們也念經、念咒為它迴向,請它趕快搬離。我們有禮貌的預先通知它,請它先做準備,再將它清除。清除只是把它清出去,不能殺害它。

590. 讀經時若有人來,經讀了一半,請問是否繼續讀或重讀?若續讀,是否下一半經就白讀了,既無功德亦無福德?

你對功德與福德的執著太重了,不必想福德與功德之事。你讀經目的何在?若是為修戒定慧,讀經時則要預防,讀完一部經估計需要兩小時,這兩小時把房門關起來、把電鈴拿掉、把電話拔掉,這樣就可不受打擾。若當中有人打閑岔,確實會破壞修學功夫,這可事先預防。若讀經是為求明理,這就沒有關係,客人來了就接待客人,客人走了就繼續再讀,功夫依舊不會間斷。

591. 讀經時總有妄想,且是一邊讀經一邊打妄想,請問應如何對治?

最好的方法是已讀的部分不算,重頭再讀,若還打妄想,再不算數,重頭再讀,必須如此要求自己,克服自己的妄想雜念。古大德教導我們,世出世間的事業成功在於精進,失敗在於因循放逸。所謂「克己作聖」,凡聖只在一念之差,凡夫無法克服自己煩惱習氣,聖人有能力克服自己煩惱習氣,就僅一念之差,所以要學習克服自己煩惱習氣。

592. 學習世間學問時,想到這是浪費時間,應該把時間用在佛學上。但學佛時又不放心世間學問,因為它可以賺錢活命。因此世間學問沒有學好,佛法亦無功夫,請問應如何是好?

你應該先把世間學問學好,有一技之長能幫助自己生活無有牽掛。但生活不必太富裕,日子能過就好,這樣就能全心全力來學佛。佛法言:「法輪未轉食輪先」,我們最低的生活若有問題,還有何心思學佛?所以,在家同修一定是過自己最低的生活沒有問題,一家人歡歡喜喜、快快樂樂,這樣學佛才能得力。

古時候出家人道業成就多,現在出家人道業成就少,道理都在此。古時候居士供養出家人是用田地、山林,所以寺院庵堂都有產業。寺院將田地租給農夫,寺院的經濟就有固定收入,所以他不求信徒,沒有經懺佛事與應酬。因為經濟沒有問題,所以心安,修道容易成就。現在困難了,寺廟沒有恆產、沒有收入,收入完全靠經懺佛事與法會,所以出家人修行道業很難成就。我們仔細觀察,在家信徒為什麼有成就?在家人有事業,每個月有固定收入,因而他的心比出家人定、比出家人清凈。

出家人即使在現今環境,要如理如法修行,還是可以做到的。但出家人缺乏信心,「這要靠什麼生活?」「泥塑木雕的佛菩薩能靠得住嗎?」自己沒有信心,這就難了。果然對佛菩薩有堅定的信心,一點疑慮都沒有,餓死也情願。佛菩薩一定會照顧你,真有苦難時會有人來幫助你,會有意想不到的緣分,這是三寶加持。

我們對經濟來源沒有把握,因為我們不知道何人會來供養,但我們只有一個信念:念佛只為求往生凈土。真正沒有經濟來源,我們的心更加堅定,老實念佛。一天沒得吃,念一天佛;兩天沒得吃,念兩天佛,三、四天就往生了,我們要有如此的信念,不要貪生怕死。《凈土聖賢錄》的宋朝瑩珂法師,三天不吃飯、不睡覺,一心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帶他往生了。有這個例子,我們怕什麼!彌陀經云:「若一日到若七日」,我們相信,所以心永遠保持真誠、清凈,決定不向外攀緣。若有人送錢來供養,錢的數目太大,我們要問:「你錢從何而來?家人曉不曉得?」供佛的財是凈財,若家人不知,會破壞家庭和睦,或者來源不正、借貸,我們可以不接受供養。

593. 成佛是業障已經全部消除,請問何以釋迦牟尼佛還要受果報?

諸佛菩薩、法身大士到世間來是表演唱戲給我們看,不能當真。我們凡夫是真有業障,佛菩薩是遊戲神通,不是真有業障。釋迦牟尼佛是摩耶夫人懷孕十個月才投胎,從小慢慢長大,示現八相成道,那是演戲,不是真的。

《梵網經》說:「世尊到我們這個地球來,表演八相成道、表演成佛,這一次是第八千次。」不但是他來表演,他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位弟子也是來表演的,都不是凡夫。不僅這些出家弟子是佛與大菩薩示現的,許多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也是菩薩再來。《觀無量壽佛經》的韋提希夫人,也是佛陀再來示現的。我們在《華嚴經》看到的菩薩、聲聞、緣覺、天神、雜神,統統是諸佛如來化現,沒有一個是凡夫。他們的業障全部消除了,是來表演給我們看,幫助我們覺悟,要是當真就錯了。

594. 請問為何西方極樂世界一直強調壽命無量?如果壽命終了,神識又往何處去?

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強調壽命無量,它是事實,確實佛的壽命無量,西方世界所有眾生也都是無量壽。佛滅度後到何處去?到他方去作佛,哪個地方有緣就到哪裡去,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壽命到了,成佛了,那是應化身,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示現八十歲入般涅槃。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應化身,應化身的壽命無量壽,不可思議!

說「強調壽命無量」也不無道理,我們這個世間壽命太短,學東西時間不夠用,所以學不成功。譬如,一般修學成就要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我們沒這個壽命決定不能成功,而西方極樂世界人是無量壽,對他們來講這就不難。他方世界固然也有比我們這個世間壽命長的,但是沒有到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壽命,所以無論在哪個世界修學都不是一生能成就,生生世世都是進進退退。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生成就,只有進步快慢不同,決定沒有退轉,這是修學的環境好。

「無量壽」是有量的無量,但這有量的無量沒有人能算得清楚。《無量壽經》比喻說,佛弟子中目犍連是神通第一,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眾生神通智力都像目犍連一樣,共同來計算西方極樂世界人的壽命,億劫都算不出來。「有量的無量」是真的無量,這才曉得他們統統成佛了。

595. 請問居家風水及祖先墳墓是否會影響在世的子孫?

「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不被境轉,能轉境界,你決定不會受風水、墳墓的影響。譬如我讚歎你,你歡喜;我罵你,你生氣,你的心會被境界轉,就會影響,你就有命運、有風水。我罵你,你不生氣;讚歎你,你不歡喜,你的心清凈不被外面境界動搖,風水對你就沒有影響。

596. 老法師畢生提倡佛教是教育,經過多年的弘揚,似乎佛教已回歸到教育的本位。近年來,老法師提倡宗教融合,請問這是否將佛教又回歸到宗教的地位?

你仔細地觀察,不是的。我們的目標是要將世間所有的宗教都帶回到多元文化社會教育。我跟許多宗教接觸,特彆強調「宗教教育」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它的內涵就是古聖先賢教育,這種教育著重在倫理道德、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我們是提倡這種神聖教育。

提倡宗教融合,這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教義。《華嚴經》是講融合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國土、不同的宗教,我的作法完全是《華嚴經》的落實。我們近程的目標,是一切眾生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就是極樂世界、華藏世界。遠程的目標是自己契入華藏的一真法界,這不但超越六道,也超越十法界,我們學佛的目的才算達到。諸位細細去體會,不僅佛陀教育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所有宗教也全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

597. 老法師常說:「一切宗教都是第一,沒有第二。」可是在這麼多宗教裡面,能夠了生死出三界的只有佛教。請問若一切宗教都是第一,又何必一定要學佛?這是否會破壞眾生成佛的機緣?

這決定不會破壞眾生成佛機緣,若會破壞,清凈法身就不會變現別的宗教。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包括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國土、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星球,全是法身變現的,共同一法身。不論如何輪轉,這一世他是個基督徒,可能來世就變成佛教徒。這一世是佛教徒,可能來世變成印度教徒。六道輪迴不知道輪轉到何處去,但最後還是回歸共同一法身。

外國人講的《前世今生》,裡面說的都是事實。但無論是哪一種宗教、族群,現在都知道有佛教,都知道有阿彌陀佛,那就行了。佛家言:「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他的阿賴耶識中有佛的種子,將來遇到緣也會成佛。所以,我看所有一切宗教都是佛教,所有一切宗教供的神明都是菩薩化身,他用種種身份教化眾生,幫助眾生覺悟,你念《華嚴經》就能明白。佛家言:「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這是真正的慈悲。

今日社會動亂,我們如何將動亂的局面安定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宗教團結、種族和睦,首先要求社會安定,這個道理要明了。

598. 商場奸詐,困惑我的靈魂。窮人欠我債務無心追討,向富人舉債要全力償還,苦海無邊,回頭無岸。在家與出家雖一步之遙,卻是那般遙遠,我不能自拔,請開示。

你這種情形,最好讀誦《了凡四訓》,把《了凡四訓》多看幾遍,相信對你一定有很大的啟示。在世間無論從事哪個行業,回頭要從心上回,在沒有接受佛法之前,我們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現在學佛了,明白道理了,回過頭來不再為自己,起心動念為社會、為眾生。

別人欠你錢,若無能力償還,就布施修積功德,這也很好!自己欠別人錢一定要償還,這一生不能償還,來生還是要負債。世間償來生債的,我們冷靜觀察,有些人的小孩養得很可愛,沒養幾歲就死了,這是欠債少的。有的是小孩長大成人後,整個家產都給他,而他對父母的生活漠不關心,這是欠債多的。所以,一定要相信因果,欠債一定要償債。

出家與在家不在形式。佛說:「煩惱是家、生死是家、三界是家」,你要出這個家就對了。能出這個家,出家、在家的身份無所謂。在家身份能出三界家、生死家、煩惱家,就不是凡人是在家佛。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兩尊佛,釋迦牟尼佛是示現出家身份佛,維摩長者是示現在家身份佛。我們在《維摩詰經》裡面看到,世尊的弟子舍利弗、目犍連,這些大弟子見到維摩居士還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跟見佛禮節沒有兩樣。我們能比得上舍利弗、目犍連嗎?決不是說出家是第一大,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民國初年,佛學界歐陽竟無大德說:「佛法是師道」、「佛教不是宗教,不是哲學」。佛教是師道,師道中老師是第一大,所以要尊師重道。出家人對在家老師也要尊敬、要頂禮,我們觀察「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去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善知識是老師,老師中出家身份只有五個人,其餘全是在家身份,在家身份的還有在家女眾、在家童女。善財童子見他們,哪一個不是頂禮三拜、右繞三匝?我們一生不能成佛,是煩惱在作祟、傲慢的習氣太重,總覺得高人一等,所以把自己的道業障住了。

現代人對於作學生的規矩,懂得的人少了。古時候從小就讀誦《弟子規》,教導你作學生的規矩與道理。我們作學生要懂得作學生的道理,這樣才能師資道合,老師肯真正教導你,你才能真正學到東西。我們這一生是否成就,關鍵在此。若你能將《弟子規》讀明白了,將來有緣才能參訪善知識,才能得到善友慈悲的教導。

599. 一生造惡多端,但臨終真心懺悔念佛,仍可帶業往生凈土。而極樂凈土無有眾苦但有諸樂,此一現象,請問是否與因果理論有矛盾之處?

凈土的理太深了,古大德講:「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都不能完全明白,何況我們凡夫!我們憑什麼相信它?憑十方諸佛的讚歎,如果不是真正好的法門,十方一切諸佛不會讚歎。憑釋迦牟尼佛真誠的介紹,我們不懂,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為我們介紹。

希望你多讀凈土經論,從經論裡面還不能夠悟入,就看歷代祖師大德的著作,可以從《印光大師文鈔》入門,將《文鈔》從頭到尾念十遍,你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600. 弟子已到適婚的年齡,父母時常會去問神、算命來問卜婚姻,請問應如何處理?

普賢菩薩教導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個問題,不能問別人要問你自己,你自己要拿定主意。人在一生中不能沒有工作,工作繁多,你選擇哪個行業、哪種身份?出家是許多行業裡面的一種行業,許多不同身份中的一種身份,你要認真去考慮,哪一種身份適合你。不選擇出家身份,結婚是可以的。結婚對於自己修行沒有妨礙,因為在家修行證果的人很多,關鍵是在你修行如法不如法、功夫得力不得力,這些我們都可以從近代往生錄裡面得到證明。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講: 了解諸法實相,得大自在
凈空法師《金剛經》講記 (十九)下
凈空法師:把所有的緣統統斷掉,集中加強念佛這個緣
凈空法師:學佛該如何用功?
凈空法師:現在就得練順不起貪念、逆無有嗔恚的忍辱功夫

TAG:佛學 | 學問 | 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 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