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王健林的市場宣示但願西方媒體聽得懂|王健林|社評

原標題:社評:王健林的市場宣示但願西媒聽得懂

萬達董事長王健林近日接受《新京報》採訪,圍繞公眾關心的問題做了長篇回答。由於今年以來王健林先後摘得「中國首富」和「亞洲首富」頭銜,輿論對他本人和其家人,以及對萬達公司的關注不斷攀升。個別有影響力的外媒以咄咄逼人的姿態解讀王和萬達的崛起,暗示是「與中國高層的關係起了決定性作用」。

王健林沒有在最新專訪中回應西媒的解讀。他長期以來一直公開申明萬達「親近政府,遠離政治」的信條,他在專訪中強調,「這句話的核心就是要走市場,搞自己的商業模式」。他表示,自己的人生夢想就是「在世界上創造一個樣子,成為讓世界敬佩的企業」。

萬達的標誌性產業是遍布中國各地的萬達廣場,到目前共有109座,今明兩年還將分別開業26座和50座。它們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推進,從單獨門店發展成綜合商業地產,並繼續向「萬達城」升級。中國的商業地產模式近年發展迅速,但萬達的規模和人氣似乎最突出。萬達借了中國城鎮化的勢,同時反過來成為促進城鎮化的一股動力。

除此之外,萬達同中國的「全國化」(對應「全球化」)也形成了推動和被推動的關係。這或許是萬達獲超級成功的真正秘訣。

萬達廣場不斷向二三四線城市推進,把新的消費理念帶向全國,也把青年人和中產階層非常看重的文化和時尚元素推廣開來。萬達在中國經濟快速起飛的時代起到消費升級和文化引領的作用,打破了地域之間的隔閡,這為公司的主導性產業在全國遍地開花創造了條件。

中國有很多城市在人口數量上達到幾十萬級甚至上百萬級,在世界上算得上是大城市了,但是它們卻處在時尚文化的邊緣地帶。這對青年一代是很深刻的缺陷。對年輕人來說,這些城市「有點土」,生活在那裡有「落伍感」,這種差距也是他們對社會「不平等感」的來源之一。

萬達帶著一線城市的時尚文化標準進入三四線城市,不僅形成了消費的號召力,而且帶來了更多的滿足感。它樹立了很多城市的標誌性建築群,而且做了雖然隱約、但很重要的填補。對很多二三四線城市的人來說,走進萬達既是物質消費,也隱含了融入中國主流的精神感受。

中國最成功的公司不僅要有能力釋放社會已有的商業活力,還需誘導釋放基層社會嚮往美好未來的更多願望,參與社會建設。阿里巴巴如此,萬達又何嘗不是這樣。一些人以為萬達只是蓋房子多一些,電影屏幕多一些,這就像有人認為阿里只是聚攏的商家多一些一樣,都是把事情看得過於簡單了。

王健林在接受採訪時坦言,搞房地產「不理政府未免太假了」。而實際上,在哪個國家、哪個行業做到首富的規模能「不理政府」呢?我們知道,美國總統出訪,也總要帶上全美最有影響的那些商業領袖。政府和企業不能搞政商勾結來為企業圖利,但兩者可以實現良性互動、共同促進社會提升,這是全世界的通例。

中國公眾應當支持本國有社會責任的民營企業,鼓勵它們樹立更大的雄心,參與全球競爭。華為、阿里、萬達、騰訊等等都已成為中國的名片,它們如能走向全球商業之巔,將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曾有美國人說:「對通用公司有利,就是對美國有利」。這種話或許有些絕對,但它所展示的思維方式很值得我們思考和玩味。


推薦閱讀:

謊言下的美國:制裁俄羅斯西方實乃愚蠢之舉
三百年西方百將傳:第七十八集
西方極樂世界遊記1
西方國家的男權主義者是怎麼樣的觀點?
為什麼在中國和西方的遠古智慧中,不約而同地出現了「一」和「多」的概念?

TAG:市場 | 媒體 | 王健林 | 西方 | 西方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