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遼代佛塔(二)
16、遼代佛塔(二)
1、實心密檐式遼塔
吉林農安遼塔(上世紀八十年代長春旅遊局出版的明信片)
農安遼塔是農安的標誌性建築,建於遼聖宗太平三年至十年(1023—1030年)。塔為八角十三層實心密檐式磚塔,通高44米。此塔造型比例諧調,建築構件或塑以獸類,或飾以花草,或刻以文字,凸凹起伏,很有變化。在塔身十三層的八個角上,掛有104個風鐸。農安塔在悠悠歲月中歷經滄桑,到1949年,此塔已剝落成兩頭尖中間粗的棒槌形了,塔身岌岌欲墜。新中國成立後,曾於20世紀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先後兩次對此塔進行修繕。
山西靈丘覺山寺塔(1983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覺山寺塔在靈丘縣西北10公里的覺山中,建於遼大安五年(1089年)。塔原在寺西部的塔院中。塔下有方形及八角形兩層基座,上置須彌座兩層,第二層須彌座上有斗拱及平坐。須彌座的束腰部分在壺門內雕刻佛像,壺門之間及角上雕刻力士,平坐欄板飾以幾何紋及蓮花。平坐以上用蓮瓣三層承托塔身,塔身八角形,腳上都有圓倚柱,正向四面有門,但東西二門為假門,餘四面為假窗。十三層密檐的出檐長度逐層遞減,其遞減率越上越多,從而塔檐輪廓具有和緩的卷殺。頂部用高剎結束,給人以安定優美的感覺。
天津薊縣天成寺舍利塔(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出版的明信片)
天成寺舍利塔位於薊縣盤山蓮花嶺北的翠屏山下,天成寺大殿西側。始建於唐,重建於遼天慶元年至十年(1111—1120年),明崇禎年間重修,1942年為日本侵略軍焚毀,1980年修葺添配銅鐸和塔剎。塔八角密檐13層,通高22.63米。塔基以花崗石須彌座和三層磚雕仰覆蓮花構成。塔身南面開矩形門,內置佛龕;東、西、北三面設磚雕假門;四側面浮雕假窗。其上置斗拱,轉角柱頭單抄單昂五鋪作、柱間補間斗拱出斜拱,均為仿木磚雕。上承高大的13層密檐,磚疊砌法,出檐逐層遞收。塔通體飾淡黃色,與天成寺、翠屏峰交相輝映。
河北昌黎源影寺塔(清末日本出版的明信片)
重修一新的源影寺塔(網路照片)
源影寺塔建於遼代,平面八角形密檐實心磚塔,13層,高約40米。各層檐椽和飛椽使用木材。塔的最下部是須彌座式基座,其上端是用鋪作斗拱承托著的平座,平座上有欄板勾欄和望柱。雖然是磚塔,各部做法都模仿木結構建築。磚欄杆上再做仰蓮瓣。在蓮座上建立第一層塔身,塔身八面。在每個正面雕出城樓,轉角部位雕出角樓,角樓和城樓之間用飛廊連接,使整個塔身周圍成為一組天宮樓閣的半圓雕塑面。這座塔用這組天宮樓閣建築圖樣來代替遼塔常使用的飛天、佛像、獅子等雕刻形象,顯出一種獨特的風格。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大地震時,塔頂全部被震壞,原塔剎已經不在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塔身嚴重傾斜,頂部坍塌,後於20世紀80年代方將這座千年古塔重修一新。
北京天寧寺塔(清末法國出版的明信片)
北京天寧寺塔(1960年中國郵政出版的明信片)
天寧寺塔在北京宣武區廣安門外天寧寺內。塔始建於公元1100—1200年,為遼金時期建築。八角十三層密檐式實心磚塔,通高57.8米。塔基為方形平台。底部為須彌座。在須彌座束腰部位的壺門內雕有獅獸頭,間柱上浮雕纏枝蓮紋,轉角處雕金剛力士像。須彌座上又加一道束腰,其壺門內雕刻坐佛像,間柱及轉角處均雕有金剛力士像。基座上部是平座,勾欄、斗拱均仿木結構,再上施三層仰蓮座承托塔身,塔身四正面辟拱門,門側磚雕天王像。餘之四面為直欞窗,窗側磚雕菩薩像。塔檐為飛檐疊栱十三層,逐層收迭,使塔的外輪廓形成緩和弧線。每層塔檐下施仿木結構的雙抄磚雕斗拱。塔剎用兩層八角仰蓮上托小須彌座承寶珠。
北京門頭溝戒台寺雙塔(2000年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戒台寺位於北京門頭溝區的馬鞍山麓,因寺內建有全國最大的佛教戒壇,民間通稱戒台寺。所謂戒台,就是佛教徒受戒的地方。寺院名聲始震是在遼咸雍五年(1069年),高僧「法鈞」在寺內修建戒台,於是受戒者紛至沓來。
在戒台寺戒壇院的山門外有兩座墓塔,型制基本相同。一座為八角七級密檐式實心磚塔,為遼戒台寺僧人法均和尚墓塔,該塔曾經於明正統年間進行維修。另一座為法均和尚衣缽塔,為八角五級密檐式實心磚塔。法均和尚於遼道宗咸雍五年(1069年)在戒台寺肇建戒壇,遼大康元年(1075年)圓寂,遂建塔葬其骨灰。
推薦閱讀:
※《荀子》6、8、16、23篇
※4月15、16、17 號,3大生肖有3天橫財,萬貫家財賺到手!
TAG: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