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名師之路聽課有感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名師之路聽課有感

陽春三月,有幸在家門口——西安文理學院聆聽了於永正、李衛東、武瓊、孫雙金、周益民、蔣軍晶、張祖慶等全國名師的示範課,與大師近距離接觸,收穫頗豐。記錄一些自己的粗淺感悟,向名師們致敬!名師的課總有與眾不同之處,讓聽者耳目一新,讚不絕口。這是為什麼呢?用一句俗話來回答:「名師們是用教材來教,而不是教教材。」我們也經常這樣說,但做起來卻畏首畏尾。總怕有些字詞沒強調到位,總怕有些問題沒講清楚,總怕有些考點沒有提到......現實所迫,可以理解。個人覺得,我們的語文課堂可以再大氣一些,靈動一些,開放一些。張祖慶老師有一個非常好玩的比喻:現在的課文就如同一頭豬,我們到底要給孩子吃哪些有營養的東西,需要老師來抉擇。到底怎樣來用好手裡的教材呢?一、有大語文關,不能只關心所帶的年級。 第一天聽李衛東老師執教的《生命 生命》,台灣作家杏林子寫了三個關於生命的小例子:飛蛾撲火 香瓜子生長 心跳有力 李老師沒有一個一個事例講,而是引導學生把飛蛾撲火和心跳有力這兩段放在一起對比學習。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把兩端內容結合起來,聯繫文意去思考。李老師在說課時提到: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字詞,中年級側重段的的教學,高年級側重篇的教學。四年級下冊是一個轉折,不能僅僅只讓學生單獨理解某一段話,應該把兩三個自然段聯繫在一起思考,結合上下文理解課文的能力要一點點培養。於永正老師在報告中強調:低年級的寫話重點是句子,一年級鼓勵學生每天寫一兩句話,二年級寫幾句話,甚至一段話。三、四年級作文要過六大片段關:動物 植物 外貌 景物 對話 一件小事。五、六年級要過篇章關:文章結構順序安排 首尾呼應 片尾點題等,重在學習寫法。 如果我們語文老師心中沒有這樣的觀念,只關心自己手中的「一畝三分田」,不重視知識之前的銜接,忽略學生的年段特點,結果只有兩個:一是誤人子弟,該教的沒教。二是拔苗助長,不該教的教早了。避免錯誤的最佳辦法就是好好學習01版新課標。應該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二、眼中有學生,不能忽略學生的心理特點。 每個年級的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於永正老師執教《學寫人物對話》時,抓住了低年級的孩子天真幼稚,樂於表演,善於表現的特點。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一組對話: 小猴子:媽媽,我想吃桃子。 猴媽媽:一天吃三個,夠不夠? 小猴子:不夠,不夠!太少,太少!猴媽媽:三天吃九個,夠不夠? 小猴子:夠了,夠了,謝謝媽媽!於老師請班裡同學推薦兩個朗讀好,還會表演的孩子上台。先讓每個孩子朗讀一遍,熟悉對話人內容。接著讓兩個孩子試著表演猴子的經典動作——抓耳撓腮、活蹦亂跳,男孩子太害羞,回座位了。於老師和女孩子表演,徵求孩子想演什麼?女孩子說她演小猴子,於老師反其道而行之,說我來演小猴子,你演媽媽。於老師馬上變成抓耳撓撒的小猴子,蹦蹬跳跳來到媽媽跟前說自己要吃桃子......聽課的老師全都聚精會神地看著台上的表演,聽講的學生估計也已經忘了這是課堂了,七十三歲高齡的於老師把猴子演得惟妙惟肖,這一刻,他不光是老師,更是一個出色的演員。他的演技在50多年的課堂中歷練得十分精湛,這可能也和他喜歡唱京劇有關吧。然後師生互換角色再演一遍。演完後,提出要求,全班寫這件事情。孩子們寫出了不同的提示語,對話馬上變得生動。如果於老師沒有和學生一起表演,苦口婆心地讓學生說,你覺得這裡還可以用什麼詞語修飾,猴媽媽還可能做什麼動作?估計有一半的孩子都懶得聽了。三、認真鑽研文本,不要過多依賴網路資源。現在一到上公開課,大部分老師不是認真讀課本,而是先百度,我也不例外。聽張祖慶老師執教《窮人》,這是一篇老課文,很多人也上過。不外乎理解「窮人很窮」「窮人不窮」,學習作者如何進行環境、心理、細節描寫。張老師也這樣做了,他的課堂還關注了平時老師們容易忽略的人——西蒙。他不光關注到當時的屋外環境,還引導學生找出了桑娜家裡的環境描寫,對比學習。關注了幾處細節描寫:1、睡覺還早。張老師追問你從這句想到了什麼?2、一隻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麼似的。西蒙想抓住什麼? 這些細節如果沒有認真研讀教材,根本發現不了。他在報告中傳授了支玉恆老師的備課寶典:每次上課前大聲讀一遍課文,書放下,最獨一無二的地方在哪裡,上課就教哪裡。讀什麼決定教什麼,可以試一試。如果上課沒有自己的思想,課堂將無法打動自己,更別說孩子們了。現在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照搬別人的教案,我做不到。四、資料補充恰到好處,不要做無效勞動。 我們平時上課前也喜歡讓孩子查閱資料,孩子們在收集過程中會了解不少事情。課堂上老師應該補充哪些資料呢?如果孩子們都知道了,似乎沒必要畫蛇添足了。蔣軍晶老師執教《維也納生活圓舞曲》,開課便問圓舞曲是什麼?很多孩子不知道。老師馬上播放一段圓舞曲,並告訴孩子圓舞曲就是華爾茲。這樣的資料真是雪中送炭啊。張祖慶老師執教《窮人》不光介紹了創作者 維克多.雨果 還介紹了改寫者 列夫.托爾斯泰 甚至翻譯家 曹嬰 孩子學完這一課,不光學習了小說《窮人》,還認識了這些用心創造財富的人,以後的生活中也會用心發現財富。五、選好片段練習,不要空談學習寫法。 讀寫結合是語文老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但不是每個人都用得得心應手。這次聽課,張祖慶老師先引導學生體會第九自然段描寫桑難心理活動的文字,想像每個省略號省略了什麼,選擇一處補寫。接著引導孩子體會作者為什麼不把想像的內容寫完整,而是用了省略號?學生體會到標點符號也有表情達意的作用。最後引導學生根據第九自然段仿寫西蒙的心理,並用上標點。竇明琦老師執教《「精彩極了」和「槽糕透了」》,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父母的對話,並練習續寫對話:1、每個人的話獨立成段。2、提示語的位置符合爭吵的情景。現學現用,效果真不錯。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了數學課。每次聽數學課都覺得數學老師思路特別清楚,先把例題講清楚,再讓孩子練習,大部分孩子都掌握了。語文老師現在最需要做得就是在繁多的文字中尋找合適的例子,教會孩子寫作的方法。而不是泛泛而談:這個寫作方法我們以後可以用。不實踐學生很難掌握。六、一課一得,不要貪多求全。 蔣軍晶老師在報告中提到他執教《月光曲》抓住一個主要問題:貝多芬心裡怎麼想的?執教《草船借箭》抓住:諸葛亮如何神機妙算?這次現場執教《維也納生活圓舞曲》提問:馮驥才寫維也納的音樂故事和音樂家了嗎?李衛東老師執教《狼牙山五壯士》,抓住「壯」字,讀好「走」字...... 這次聽課,收穫的遠遠不止這些,如何「用教材教」這個問題還需要深入思考,解讀文本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正如蔣軍晶老師所說:生活經歷、閱讀經歷多了,細讀文本也會變得豐富。生活依然如此,我只能讓自己的閱讀經歷便多。用這一句話來總結全文:讀書的厚度決定自己在講台上的高度。
推薦閱讀:

叢中老師《精神分析治療》聽課筆記
【原創】小初高《柳宗元:江雪》同課異構聽課隨感
《再別康橋》聽課記錄(餘映潮主講)
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並行不悖

TAG:教材 | 名師 | 聽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