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李煜(六)錯上加錯 講稿
標籤:百家講壇李煜千古詞帝文化雜談 | 分類:傾聽大師 |
趙曉嵐:李煜(六)錯上加錯趙曉嵐講李煜 百家講壇 分類:百家講壇-李煜
在上期節目中,趙曉嵐教授介紹了南唐後主李煜,醉心於燒香拜佛中,國庫空虛,戰備鬆懈,國家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對於這一點,李煜心裡不可能不知道,只是他不願意承認或者說不敢承認罷了。而在現實中,他又根本無法找到挽救南唐的具體辦法,因此只能是求助於虛幻的佛國世界。此時,南唐的大臣們會做些什麼?難道偌大一個國家,就沒有人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挺身而出,擔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嗎?湖南師範大學趙曉嵐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精彩解讀南唐後主李煜的悲情人生。系列節目《李煜》第六集《錯上加錯》,敬請關注。
趙曉嵐: 前一講我們說到李煜中了趙匡胤的招,被趙匡胤派來的「小長老」哄得團團轉,把大量的財力和精力都投到了燒香拜佛中去了,就造成了南唐的國庫空虛、國防鬆懈,南唐小朝廷到了一個危機存亡的關頭。在這麼一個關鍵的時刻,南唐的大臣們有的就乾脆閉著眼睛做鴕鳥,一頭埋進香灰里,跟著領導燒香拜佛;有的雖然對於南唐這個國家的危急形勢心知肚明,但是他又不願意學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就乾脆來個獨善其身,有一搭沒一搭地混日子。但是在中國歷史上每一個將要滅亡的朝代都不會缺少真正的忠臣,南唐同樣也不例外。那麼有哪些人在這個關鍵時刻站了出來?他們的結局又是怎樣呢?
當國家面臨外敵的威脅的時候,感受最強烈的當然首先是那些擔負著保衛祖國疆土的戰士。在南唐的軍隊中有不少這樣頭腦清醒、作戰勇敢,為國家的安危不怕犧牲生命的熱血男兒。這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鎮守武昌的南唐名將林仁肇。
據史書記載,林仁肇性格剛毅,身材又高又壯,力大無比,還學原始人的搞法,在身上紋了一頭兇猛的老虎。所以又有人稱他為林虎子或者林虎兒,威風凜凜,很有點猛張飛的氣勢。在和後周的許多戰鬥中,他都是打了勝仗的。而他著名的戰例也和張飛有點相似。張飛在劉備兵敗長坂坡的時候,單槍匹馬守在一座橋頭斷後,幾嗓子吼吼,就把曹操的追兵嚇得聞風而逃。林仁肇他帶領一千敢死隊員去燒後周專門運送補給的浮橋,結果風向突變,橋沒有燒得成,他在帶領這些人退兵的時候,他也是單槍匹馬在後面斷後。北宋來追趕的將領中,有一個是箭無虛發的神箭手。但是這一回,他栽了跟頭,他向林仁肇發了很多箭,但是都被林仁肇給撥掉了,嚇得他膽戰心驚。於是就對部下說,南唐那邊有個大高手,咱們還是不要追了吧。於是林仁肇雖然這一次是打了敗仗,但是他在北方人的心目中卻樹立了一個大高手的形象。
林仁肇不僅是作戰勇敢,而且還很有頭腦。在北宋軍隊去攻打南漢沒有回來的時候,他曾經向李煜提了一個秘密的建議,他說北方的部隊長期千里行軍,十分疲憊,而南唐原來在江北的淮南地區,它的防備又十分薄弱,如果趁這個機會,給他幾萬精兵,打過長江去,利用南唐原來在淮南的群眾基礎,一定會很快就站穩腳跟,收服失地。而且他還建議,在他起兵打過長江的時候,李煜可以把他的全家老小都抓起來,而且對外宣稱攻打淮南的行動跟南唐朝廷無關,是林仁肇自己在搞叛亂。這樣的話,如果攻打淮南的這個軍事行動成功了,那麼國家得利;如果失敗了,可以把罪責全部推倒林仁肇的身上。
這麼樣一個建議真是夠得上是赤膽忠心了。借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來說,那是「我以我血薦軒轅」,用自己的生命,甚至全家老小的生命來保衛國家的利益。可是李煜卻被這番話嚇破了膽,他說,你不要胡言亂語,你再這麼一攪和,我的江山就完了。光批評一下林仁肇,他還覺得不放心,他生怕這個林仁肇是不聽招呼,擅自行動,於是乾脆把他調離了防衛宋朝的前線武昌,把他派到江西南昌去當南都留守兼南昌尹。那就相當於今天的江西軍區的司令員兼南昌市市長。
畫外音: 林仁肇對於李煜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員虎將,但是一心求和的李煜此時反把他當成了一個不安定因素,因此他將這個有勇有謀的忠誠將領從前線調到了後方,免得破壞他靠委曲求全才勉強維持下來的,與北宋之間的和平局面。
可是讓李煜和林仁肇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場更大的陰謀正在等待著他們。那麼,這會是一場怎樣的陰謀呢?這個陰謀的背後又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趙曉嵐: 我們說過,北方是親身領教過林仁肇打仗的厲害的,現在他雖然他被調到後方去了,但是這頭老虎還在呀,那是江南南下的時候的一個大障礙。所以趙匡胤就親自出馬,又當導演,又當演員,玩了一把反間計。這回他所利用的是李煜的兄弟之情。
上一講我們提到,在南漢滅亡之後,李煜曾經多次派代表到北宋去進貢,有一次,他派的就是他的弟弟從善。這個從善說起來,他本來也是有點野心的,當李煜還是皇太子的時候,從善就聯絡了一些大臣到李?Z那裡去吹風,勸李?Z改立他為太子,李?Z沒有聽進去。後來李?Z就遷都南昌,但沒多久就死在那裡了,當時皇子中間,就只有從善守在身邊,所以從善就趁機就向接受了李?Z臨終遺言的大臣徐游,要那個遺詔。大概他是想來一點什麼修改遺詔之類的小動作。但是,徐游一口回絕了,而且在回到金陵之後,向李煜報告了這個事情。根據皇帝上台的一般的規律,新皇帝上台以後,他肯定會要對以前曾經阻礙他上台的人,或者有心要搶他位置的人來一個殘酷鎮壓,無情打擊的。可是李煜他卻是個例外,因為我們知道這個李煜本來,他就不想當皇帝,只是論資排輩到了他的頭上,他不想當也得當。加上李煜的性情是特別地仁厚,又是一個天生的情種,所以對親人、對友人,他都是一往情深。因此,他上台以後,反而對從善是更加地關照和信任。
史書上說,從善出使宋朝是從善自己攬的任務,從這一點看,從善對於李煜的寬大,他也是感激在心的,所以,他就想在南唐很危急的時候,幫自己的老兄一把。但是沒想到,他到北方以後就被這個趙匡胤強行留住了,不讓回來。名義上是讓他,給了他一個地方領導的職務,在山東做了個泰寧軍的節度使,但實際上,是在首都汴京,就是今天的開封給他安排了一處大宅院,就讓他住在裡面,做了個金絲籠里的金絲雀。李煜對這個為自己去辦事,但是一不小心就成了人質的兄弟他是非常地想念。每次登高望遠,他一想起從善,他就哭得一塌糊塗,甚至連自己最喜歡的聚會、宴會他都沒有什麼心思了,都提不起興趣了。
李煜在南方思念從善,而從善在北方也非常挂念著江南。正因為如此,他鑽進了趙匡胤的圈套,幫趙匡胤完成了這個反間計。有一天,趙匡胤就把從善喊去和他聊天,一路扯談,就一路圍著皇宮東轉西轉,然後就轉進了一個掛滿了畫像的屋子。趙匡胤就好像是漫不經心地指著一副畫像說,哎,這個人你認識嗎?從善一瞅,怎麼有點像我們江南的林仁肇將軍啊。趙匡胤就哈哈大笑說,正是這個人,我告訴你吧,他已經投降了,先送這幅像來給我做個信物的,我連他的住房都安排好了。那從善聽了這番話,心裡自然是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的。因為這個林仁肇,他對於江南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於是他回到住處以後,馬上就派人吧這個情報報告給李煜。
李煜其實他並不糊塗,儘管這個消息是來自於自己日夜思念的兄弟,但是你要他相信那個曾經用全家人的性命做抵押,來維護國家利益的林仁肇,他會去投降趙匡胤嗎?你要他相信這個那是有些難度的。不過,這個消息的傳送者又是自己的親弟弟呀,所以,他在潛意識中間,他實際上是結下了一個疙瘩的。恰好在這個關鍵時刻,南唐軍隊內部的派系鬥爭幫助他把這個疙瘩就越結越緊。因為這個林仁肇,他是從閩國,就是福建,閩國投降過來的將領,他是一個外來戶,因為他作戰勇敢,所以他的威望就越來越高,越來越高。最後就威脅到了誰呢?威脅到了南唐原來的嫡系將領皇甫繼勛、朱令?S(yun)這些人的領導地位。所以這些人就趁機去中傷林仁肇,就向李煜報告說林仁肇他是準備謀反了,他要在江西劃地為王。
這下子,李煜他不得不相信。他想,那個趙匡胤的話即使不信的話,難道自己這些親信將領的話也不信嗎,不管他是要投降也好,就是不管這個林仁肇是要投降也好,還是要謀反也好,總而言之,這個有兵權的人是不能夠再留了。於是,這個平時對大臣們的錯誤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寬大得沒有邊的李煜,這一回下了一回狠心,玩兒了一回陰的,他派人把林仁肇悄悄地毒死了。就這樣,再南唐最需要軍隊保衛的時候,他卻自毀長城,損失了一員最勇敢、最善戰的虎將。
畫外音: 宋太祖趙匡胤巧施反間計,借李煜之手殺掉了南唐名將林仁肇,為後來北宋攻取江南排除了一大障礙。北宋對南唐的進攻已經是箭在弦上、蓄勢待發了。兒李煜面對即將亡國的命運卻得過且過、聽之任之,繼續縱情聲色,醉心佛事。那麼朝中的文臣們就都明哲保身、退避三舍了嗎?難道就沒有正直的大臣來一個「文死諫」的悲壯勸阻嗎?
趙曉嵐: 古人有一句話,叫「武死戰,文死諫」,武將死於戰爭,文官死於給皇帝提意見,這都是各自最光榮的死法。林仁肇這個武將死了,可他死得很冤枉,很窩囊。李煜沒有讓他到戰場上去死,卻在內部的內鬥中,在反間計中,稀里糊塗地要了性命。
那麼,在南唐的朝廷內,有沒有被李煜給予「死諫」待遇的文臣呢?應該說,文臣要獲得死諫的「光榮待遇」,在南唐,特別是在李煜的手中是有相當的難度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南唐的幾任皇帝都很喜歡文藝,而且一代勝過一代,所以他們對於南唐朝廷的那些知識分子都是特別地喜愛和尊重的;再加上李煜這個人,性格特別地仁慈寬厚;而且他很信佛,這個大好人很信佛,好生戒殺是他的堅定信條,所以他是絕不會去輕易地拿自己的大臣去開刀的。
對於敢於提意見的大臣,李煜的處理意見,一般就是我們前面介紹過的獎勵法。不管意見接受不接受,一般都會給提意見的人以精神鼓勵,或者說物質獎勵。哪怕這個提意見的人,有時候方式比較極端,甚至比較粗暴,很傷皇帝的面子,他也能忍得住。比如,李煜剛當皇帝的時候,他有一段對下棋特有熱情,有時甚至是邊辦公就邊下棋。有一回,李煜正在下棋,有一個叫蕭儼的大臣就進來報告事情。他見李煜聽得心不在焉,就走上前去一把掀起棋盤,「咣」的一聲把它扔在地上。李煜猝不及防,一下子來了火氣,就吼了一嗓子,你是不是要學魏徵啊?這個蕭儼呢,他就不慌不忙地說,我不是魏徵,可陛下您也不是唐太宗啊。李煜被這口吐沫星子一噴,他居然冷靜下來了,默不做聲地收了場。從這點來看,李煜即使是對臣下的意見,他不一定聽得,但是呢,他基本能夠忍得。像這樣一個好脾氣的皇帝,他手下的大臣要獲得「文死諫」的待遇,那當然是有相當的難度了。
不過,國之將亡,總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發生。這個「文死諫」的事情,終於在南唐的朝廷中發生了。而且死諫的就正是李煜曾經非常信任、非常倚重的人,他的貼身秘書--潘佑。
前面我們曾經提到過,李煜手下的筆杆子眾多,這潘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潘佑的年齡比李煜要小一歲。他是在李煜還在當太子的時候就跟隨在他左右的老部下了,所以李煜和他的關係特別好,經常親親熱熱地叫他潘卿。不過,潘佑的文采雖然很得李煜的賞識,但是他的脾氣和信仰卻跟領導不大對路。李煜是信佛,潘佑他信道。他的脾氣大概也受了道家思想的影響,把功名富貴不當回事,喜歡無拘無束地耍耍性子。所以雖然官越做越大,但是他常常說話做事不留餘地,他根本就不管各種各樣的潛規則,所以在朝廷中也樹敵不少。只是因為潘佑和李煜的關係夠鐵,有李煜罩著嘛。別人拿他也沒有什麼辦法。
但是,對於這麼一個非常關照自己的領導,潘佑有時候也不是很給面子的。比方說,李煜娶了這個小周后以後,他就在後宮中修紅羅亭、種紅梅花、寫一寫動聽的歌曲來歌唱他們的浪漫生活,並且叫手下的筆杆子也來那麼幾首給助助興。這潘佑一開口,就是什麼呢?
樓上春寒山四面,桃李不須誇爛漫,已輸了春風一半。
這首詞的表面意思就是說春寒料峭,盛開的桃花、李花,你不要再誇耀自己的開得爛漫了吧,這春天意見過去了一半。其實,這個桃李,它的重點是落在「李」字上,就是暗指這位姓李的皇帝。「已輸了春風一半」就是指南唐在淮北的,江北的那半江山已經拱手送給別人了。
潘佑的這幾句詞實際上就等於用現實主義的鞭子,給了李煜的浪漫主義狠狠地一下,叫他你別吹啦,醒醒吧,南唐已經亡了一半了。你像領導這麼一點雅興,他都要給上到政治的高度來進行嚴肅的批評。所以這潘卿也真是夠膽,也夠會說的了。
畫外音: 潘佑飽讀詩書,與後後主李煜是文學密友,這也使李煜在政治上對他信任有加。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用親密無間、有恩有義這樣的詞語,來概括這對君臣的特殊關係。而面對李煜萎靡不振,貽誤朝政的做法,潘佑會冒死上疏,直言相諫嗎?
趙曉嵐: 對於這個敢說能說的潘卿,在南唐的危急存亡的關頭,在南唐的那些掌權的大臣們都無所作為的時候,他當然不會閑著。史書上(陸遊《南唐書》)說他:
憤切上疏,極論時政,歷詆大臣將相,詞甚激訐。
就是情緒非常激動,給李煜打報告,分析天下形勢,把朝廷中的大臣將相罵了一個遍。那個措辭非常地激烈。
李煜最初的應付辦法,就是我們大家已經相當熟悉了的「常規武器」,一方面親筆批示,高度地讚揚;一方面又把這個熱烈的意見給放進冰庫,冷藏起來。可是,這回潘佑好像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他一定要李煜接受他的意見才罷手,所以他一連打了七個報告。並且還威脅說,如果領導不接受我的意見,那我就回老家當農民去。李煜對這個老部下的感情也的確算是夠深的了,他已經寫了好幾封表揚信來撫慰他那顆沸騰的心了。眼見著潘佑還是這麼激情澎湃,所以他就只好退了一步。他說,那好吧,潘卿你就把手頭的工作暫時放一放下吧,你就到我們的江南圖書館去做一點歷史研究吧。可他哪裡知道,這個潘佑他要撂挑子不幹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呢?他是以退為進,他是賭李煜會捨不得他,所以就會接受他的意見,可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個李煜,他真的就給了他這麼一個看上去很榮譽,但實際上沒有任何實權的這麼一個閑差給他。
怎麼辦呢?他乾脆豁出去了,我再寫一封報告,連領導一起罵。所以在這第八封報告裡面,他是怎麼說的呢?他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要說的話,要講的道理,我都跟你說盡了;誰是忠臣,誰是奸臣,你也應該很清楚了,可是陛下你卻偏偏儘力地袒護這些姦邪小人,任他們在那裡胡言亂語,把國家搞得一團糟,就想太陽要下山一樣;古代桀、紂、孫皓這些昏君,他們是自己亂搞,把個國家搞得要敗亡的境地,但是還是讓千古的人來笑話,而陛下你呢?你是聽信了底下人的那些胡言亂語,把國家搞得這種模樣。我看哪,你是連桀、紂、孫皓這些昏君都不如。我是絕不會和這些奸臣們混在一起,給你這個亡國之君來幹活的。你如果認為我有罪的話,那你就殺掉我好了,給天下人一個說法。
這一番話,我們把它稱做狗血淋頭,那時一點都不過分。李煜的脾氣再好,他也會要忍不住生氣了。我們說過,他是一頭溫柔的華南虎。可是這頭華南虎如今受了這麼強烈的刺激,他也終於要站了起來,開始吹鬍子瞪眼睛,要發威了。
畫外音: 潘佑的上疏針砭時弊,切中要害,措辭尖刻,態度極其不遜,難怪一向寬厚仁慈的李煜要震怒了。當然,要讓李煜直接去殺曾經那麼親密的老部下,他實在還是下不了手。可是,就在李煜處於猶豫之中的時候,事情突然發生了不利於潘佑的變化,並且把另外一個人給牽連了進來。那麼此時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呢?這被牽連進來的人又是誰?潘佑和這個人的結局究竟會是怎樣的呢?
趙曉嵐: 我們曾經講過,潘佑在朝廷里是有不少敵人的,不管因為有李煜罩著,他們拿潘佑也沒有辦法,現在眼見得李煜生氣了,對潘佑沒有什麼好臉色了,這些敵人知道機會來了。
他們一方面從正面攻擊,抓住潘佑報告中的那些過激的言辭,說潘佑是如何辱罵英明的領導;一方面就從側面迂迴,就分析潘佑這些反動的、狂妄的、惡毒的言論,它究竟是怎麼來的,最後就把矛頭指向了潘佑的好朋友李平。
這李平在朝廷中的地位也和被毒死的林仁肇一樣,他是個外來戶,不過他是在李?Z的時代就投奔過來的,一直很受重用。他曾經是個道士,平時喜歡賣弄一些修仙修道的法術來吸引別人的眼球。甚至他揚言,他可以和仙人交往。我們知道潘佑,他是信奉道家思想的。這道家和道教雖然不少一回事,但兩者之間關係十分密切,所以潘佑和李平兩個人一拍即合,很快就成了鐵杆朋友。
雖然李平的言行看起來有些荒誕,但是他對現實民生非常地關注,而且很富於改革精神。他為了解決南唐貧富兩極分化的問題,曾經向李煜提建議,要恢復古代的井田制,勒令富人退出奪占窮人的土地。李煜對古書上描述的農業社會,他是心嚮往之,所以就真的讓李平做了農業部的部長,去督促實施這一系列復古的措施。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在南唐既得利益集團的堅決反對下,李煜很快就改變了主意,所以改革失敗了,李平也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釘。
但是,潘佑對於這位用於試驗,敢於改革的知心朋友卻是大力地支持。在他的報告中,他一方面是大罵朝廷中的大臣將相,一方面又力捧他這位知心朋友。這樣一來,潘佑和李平的敵人就有話說了,他們說陛下您看哪,潘佑的這個報告肯定和李平有關係呀,李平這個傢伙搞的改革禍國殃民,把大家折騰得夠嗆,他現在肯定是利用您對潘佑得好的印象,唆使他來寫這番話,好捲土重來呀,這問題可是相當地嚴重,陛下,你絕不能輕饒啊。為了坐實兩個人中間那種密切的、不可告人的關係,這些人還向李煜報告了一些小道消息,說陛下呀,聽說潘佑和李平他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家裡專門開闢了一個房間,掛上一些神魔歪道的畫像,然後披頭散髮,裸著身子在裡面搞祭拜。他們把那個門關得嚴嚴實實的,神神秘秘的,不知道在幹什麼。您看,放著您崇拜的佛祖不去拜,專門去拜這些邪魔外道,這不少明擺著要和您唱對台戲嗎?
中國有句成語叫做「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就是說輿論的力量足以使金屬熔化,眾人的誹謗足以致人於死地。換句大白話說,就是唾沫星子能夠淹死人,謊話說了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
何況李煜呢,本來就從李?Z那裡繼承了一個什麼呢?耳根軟的毛病。現在面對著這樣聲勢浩大一撥強似一撥的輿論攻勢,很快就招架不住了,所以,他就先派人去抓了李平,把他投到大牢里,然後又派人去抓潘佑。潘佑大約是自由慣了,不願意去過大牢這種受拘束的生活,何況在道家的思想裡面,這個生和死本來就是一回事,沒有什麼區別的,所以不等抓他的人到來,這個道家的信徒他就自殺了。不僅之後,改革家李平也在獄中上吊自殺了。
在這出悲劇中,李煜很不幸地當了一回反面角色,讓他的一位大臣獲得了「文死諫」的待遇。也讓後來趙匡胤在討伐他的詔書中,加上了一條「殺忠臣」的罪狀。更可嘆的是,李煜不僅之後就發現了他的錯誤。《釣磯立談》是這麼記載的:
後主即已誅佑,而察其無他腸,意甚悔之。是以厚撫其家,語及佑事,則往往投饋,至為作感傷之文。
意思是他發現錯殺了潘佑之後,非常地後悔,給潘佑家發了很優厚的撫恤金,而且一提到這件事情,就連飯也吃不下去,甚至到了專門為潘佑寫文章來紀念。
李平的家屬也得到了很好的待遇。可是,李煜殺忠臣的這個影響卻是難以挽回了。南唐的一些正直的大臣很清楚地知道,勸諫已經是沒有什麼作用了。這個國家也就到了馬上就要敗亡的時刻了。於是,他們都以各自的言行來表達了對這個國家的絕望。有一個叫廖居素的大臣,他在給李煜寫了意見書以後,沒有反應,於是就關起門來絕食。有一天,他的家人發現他整整齊齊地穿著官袍,站著死在一口井裡。他留下的遺書是說,吾之死,不忍見國破,而主辱也。另一個叫徐鍇的大臣在臨終前也說,吾今得免為俘虜矣。
總之,南唐的內部情況就像葛優在《天下無賊》的裡面的那句話,「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那麼南唐的喪鐘究竟會在什麼時候敲響?李煜他又將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欲知後事,請聽下集介紹。
推薦閱讀:
※飽受爭議的亡國之主,南唐後主李煜
※南唐後主李煜
※如何評價李煜的詞?
※有哪些恬淡又不失綺麗的詩詞古文?
※李煜的的詩詞全集、詩集(69首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