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續唐詩鑒賞未完篇
4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塞下曲
戎昱
北風凋白草,胡馬日駸駸①。
夜後戍樓月,秋來邊將心。
鐵衣霜露重,戰馬歲年深。
自有盧龍塞②,煙塵飛至今。
【注】①駸駸(qīnqīn):馬跑得很快。 ②盧龍塞:古地名。
1.請賞析首聯「北風凋白草,胡馬日駸駸」的作用。 (5分)
2.這首詩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請簡要概括。(5分)
參考答案
1.內容:首聯描寫邊塞的白草為北風所凋,戰馬賓士,外族軍隊步步逼近,正在加緊寇邊的景象,營造了衰敗/肅殺、寒冷的氛圍,渲染了邊塞緊張的戰爭氣氛。②手法:借景抒情/以哀景寫哀情,表達了將士戍守邊關的壓抑、苦痛。③結構:為邊將出場作鋪墊(能答出「引出下文」「以景起興」也可) 。
2.①塑造了一個久戍邊塞/飽受環境惡劣之苦/厭惡戰爭的思鄉的邊將形象。②情感:表達了對邊塞將士的同情,和對從古至今延綿不斷的戰爭的厭倦。(答「寄寓了詩人渴望和平的美好願望」也可)。
4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詠風
王勃
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
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1.全詩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2.詩歌圍繞詩眼「有情」描繪了「風」的形象,結合全詩試作賞析。(5分)
參考答案
1.托物言志,詩人以風喻人,著意讚美風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風不舍晝夜,努力做到對人有益。詩人少有才華,而壯志難酬,在此詩人借風詠懷,寄託他的「青雲之志」。
2.上面從「有情」寫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復由「有情」贊其「為君起松聲」。通過這種擬人化的藝術手法,把風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首句寫風的生起,以「肅肅」狀風勢之速。風勢之緩急,本來是並無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個「加」字,就使之化為有意的行動,彷彿風疾馳而來,正是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繼而寫風的活動,也是抓住「驅煙」、「卷霧」、「起松聲」等風中的動態景象進行擬人化的描寫。
4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韋莊①
滿耳笙歌滿眼花,滿樓珠翠勝吳娃②。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間富貴家。
繡戶夜攢紅燭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卻愁宴罷青娥③散,揚子江頭月半斜。
【注】①韋莊(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五代前蜀詩人。韋莊曾經家陷黃巢兵亂,身困重圍,又為病困,寫作此詩時正值黃巢兵亂。②吳娃:吳俗謂好女為娃。③青娥:指年輕貌美的女子。
1.全詩主要採用了什麼手法,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3分)
2.試分析尾聯的「愁」的具體內容?(4分)
參考答案
1.全詩主要採用了對比手法,整首詩作者用四分之三的篇幅重筆濃墨極寫閥閱之家窮奢極欲、歌舞夜宴的富貴氣象,而主旨卻在尾聯,詩眼又濃重地點在一個「愁」字上。一「愁」三「滿」,首尾相應,產生強烈的對比作用。三「滿」正是為了襯托出深「愁」。
2.一愁黃巢兵亂國勢預頹;(為國家的安危而愁)二愁家人離散,自己身陷病痛無力自保;三愁當權者紙醉金迷,不顧時局動蕩;四愁百姓飽受戰亂,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傷時,懷鄉,憂國,憂民,盡在一個「愁」字中含蘊了。
4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
九華山①路雲遮寺,清弋江②村柳拂橋。
君意如鴻高的的③,我心懸旆④正搖搖。
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
【注】①九華山: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經之處。②清弋江:在宣州城西。③的的:鮮明的樣子。④旆(pèi):旗子。
此詩作於開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將離任,回京任職。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進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潛山)。
1.這首詩的頷聯展示了兩幅形象而鮮明的畫面,請分析這兩句詩的藝術表達技巧。(5分)
2.這首詩後兩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與前兩聯的抒情方式有什麼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這兩句詩一幅是想像中的雲霧繚繞的九華山路旁,寺宇時隱時現,是虛寫;一幅是眼前綠水環抱青弋江村邊,春風楊柳,輕拂橋面,是實寫。虛實相生。前一幅是遠景、靜景,後一幅是近景、動景,動靜結合,畫面形象鮮明。
2.這首詩的後四句抒發了詩人的空虛無著、悵然若失的滿腹愁情。詩歌的前四句寫江南的早春,清新的空氣,明亮的陽光,鮮美的芳草,倜儻自信的友人,借景物的襯托抒發惜別之情;後四句直抒胸臆,五六句用對比的手法寫與友人的不同心境,悵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七八句寫「同來不得同歸」的感慨,表現詩人的寂寞惆悵。前四句寫景是反襯後面的抒情。
4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漢陰驛與宇文十相遇,旋歸西川,困以贈別
竇鞏
吳蜀何年別,相逢漢水頭。
望多心共醉,握手淚先流。
宿霧千山曉,春霖一夜愁。
離情方浩蕩,莫說去刀州。
1.從全詩看,詩人的「淚」因何而流?(6分)
2.第三聯描寫了怎樣的環境?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
1①與朋友久別重逢,感慨萬千。②與朋友同為遊子,思鄉情濃。③與朋友剛剛相逢,旋即別離。(6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2.(1)描寫了春天早晨霧繞千山、春雨綿綿的環境。(2)作用:①點出了離別的時間、季節和離別的環境氣氛。②供託了離別雙方內心的綿綿愁情。〈5分.「環境」 1分,「作用」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4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子規
吳融①
舉國②繁華委③逝川,羽毛飄蕩一年年。
他山叫處花成血,舊苑春來草似煙。
雨暗不離濃綠樹,月斜長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聲凄切,愁殺行人歸去船。
【注】①吳融: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唐昭宗時在朝任職,一度受牽累罷官,流寓荊南(湖南一帶),本篇大約就寫在這個時候。②國:指故國。③委:捨棄,丟棄。
1.頷聯在刻畫子規形象的時候主要運用了哪種藝術手法?有何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5分)
2.詩人通過對子規的描繪表達了內心怎樣複雜的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對比(1分)。在「他山」(指異鄉)啼血.飄蕩的杜鵑與「舊苑」(故國)春來,依然是一片草木榮生,鬱鬱蔥蔥,含煙吐霧,絲毫也不因子規的傷心而減損其生機的場景構成對比(2分);鮮明的表現了杜鵑孤身飄蕩.哀告無門的悲慘命運(2分)。
或:反襯。用春草作反襯,用它們欣欣自如的神態進一步反襯.凸顯杜鵑的孤苦無告。
如果答「誇張」(杜鵑啼血誇張地形容染紅了鮮花)和「比喻」 ccooco.Net.Cn^
(草似煙)的修辭,或答聯想.想像(將杜鵑啼血聯想成染紅了紅花),可酌情給分,最高不超過3分。答對偶不給分。
2.既表達了作者由於受累罷官,流寓荊南時的仕途失意的痛苦之情(2分),又表達了遠離故土對故鄉的思念之情(2分)。全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分),作者用漂泊孤苦、痛苦悲啼.居無定所的杜鵑自況,來表達情感(1分)。
5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九日
杜甫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葉①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注】①竹葉:竹葉青酒。
1.頸聯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景象?運用了什麼手法?(4分)
2.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歌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他鄉日落時分,黑猿聲聲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來的凄涼景象。渲染的手法,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鄉南飛的白雁繪聲繪色地渲染凄清之境。(亦可答:對比的手法,異鄉之景與舊國之物的對比,黑猿與白雁的色彩對比。)(4分)
2.思親懷鄉、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傷、遭逢戰亂傷時憂國的情懷。(4分)
5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感遇
陳子昂①
蘭若②生春夏,芊蔚③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注】①陳子昂(公元661—702)梓州射洪(四川射洪縣)人,二十四歲中進士,官至右拾遺,直言敢諫;三十六七歲隨建安王東征契丹,建議不被採納,反受降職處分,三十八歲辭官還鄉,被射洪縣令陷害,死於獄中。②蘭若:均為香草名。③芊蔚:花葉茂盛狀。
1.整體感知這首詩,簡要概括這首詩的思想內容。(4分)
2.這首詩最主要的藝術手法是什麼?請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詩描寫空絕春夏之間的蘭若在秋風起時便枯萎調零的命運(2分),藉以抒發自己才華出眾卻報國無門,年華流逝而芳意無成的苦悶(2分)。
2.托物言志(2分)。前四句從形、色兩方面贊蘭若風采的秀美,突出其幽雅獨特,後四句寫蘭若搖落,芳意無成,感嘆其芳華零落,從而抒發自己對年華流逝,理想破滅的感慨(2分)。或答比興(2分)。前四句著力讚美壓倒群芳的風姿,實則是以其「幽獨空林色」比喻自己出眾的才華;後四句以「白日晚」「秋風生」寫芳華逝去,寒光威迫,充滿美人遲暮之感,「歲華」「芳意」用語雙關,借蘭若凋零寫自己年華流逝、理想破滅(2分)。
5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和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落花
【唐】李商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落花
【宋】宋祁
墜素翻紅各自傷,青樓煙雨忍相忘。 將飛更作迴風舞,已落猶成半面妝①。
滄海客歸珠迸淚,章台②人去骨遺香。可能無意傳雙蝶,盡付芳心與蜜房。
【注】①半面妝:《南史·后妃傳》載梁元帝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②章台:漢長安章台下街名。舊時用為妓院等地的代稱。
1.兩首《落花》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異同?請作簡要分析。(5 分)
2.詠物詩講究人物交融,兩首詩的頷聯都突出表現了這一特徵,請加以賞析。(5 分)
參考答案1.相同點:兩首皆有惜花傷春之情。李詩寫滿園繽紛落花,讓人斷腸不忍掃去,直接抒發了惜花之情;宋詩首聯寫花之自傷飄零,綢繆於青樓煙雨,一片凄苦迷離的景象,別有惜花傷春之意。
不同點:李詩有慨嘆身世之意,寫花朵用生命裝點春天,無私奉獻自己的一片芳心,卻落得個凋零殘破、沾人衣裾的凄涼結局,也寄寓了自己素懷壯志,屢遭挫折,報效無門的際遇之苦;宋詩三四聯以滄海客歸,珠猶迸淚,章台人去,骨尚遺香,喻落花的精誠專一,表現詩人忠厚悱惻之情(或九死猶未悔的精神)。
2.李詩:「參差」句空間著眼,「迢遞」句從時間著眼,寫落花紛飛,連接曲陌,連綿不斷,無止無休,斜暉的點染又增添了整個畫面的凄迷色彩。這種暗淡的色調,透出了詩人心靈的傷感和悲傷。
宋詩:兩句從時空角度深入描繪了落花的全過程,出句描寫落花飛動的舞姿,對句寫花落地不甘香消玉殞,仍不失紅粉佳人的美容,融入了詩人深沉的感受,「更作」「猶成」加強了感情色彩,倍增了執著之意。
7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驄馬 萬楚
金絡青驄白玉鞍,長鞭紫陌野遊盤。朝驅東道塵恆滅,暮到沙源日未闌。
汗血每隨邊地苦,蹄傷不憚隴陰寒。君能一飲長城窟,為盡天山行路難。
詩人簡介
萬楚,唐代詩人。開元(713-741)年間進士。生平事迹不詳。存詩八首。
1.詩中的馬有怎樣的特點?
2.詩中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結尾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1.高貴、敏捷、矯健、氣度不凡的良馬。(答相關意思相同的詞也可)
2.詩歌採用象徵的手法。意思是只要能有建功立業、為國獻身的機會,哪怕是奔赴長城內外和歷盡艱難險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辭,表現了驄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圖的雄心壯志,同時也表現了詩人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和立功邊陲的宏偉抱負。
7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晚登江樓有懷
李嘉祐
獨坐南樓佳興新,青山綠水共為鄰。
爽氣遙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
心閑鷗鳥時相近,事簡魚竿私自親。
只憶帝京不可到,秋琴一弄欲沾巾。
詩人簡介
李嘉祐,字從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趙州(今河北省趙縣)人。天寶七年(748)進士,授秘書正字。以罪謫鄱陽,量移江陰令。上元中,出為台州刺史。大曆中,又為袁州刺史。與李白、劉長卿、錢起、皇甫曾和皎然相識。善為詩,綺麗婉靡。高仲武在《中興間氣集》卷上評曰:與錢、郎別為一體,往往涉於齊梁,綺靡婉麗,蓋吳均、何遜之敵也。如「野渡花爭發,春塘水亂流」,又「朝霞晴作雨,濕氣晚生寒」,以為「文章之冠冕也」。又「禪心超忍辱,梵語問多羅」,役使許詢更出,孫綽復生,窮極筆力,未到此境。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李嘉祐詩》一卷,《全唐詩》編為三卷(卷二〇六——二〇八)。
【注】李嘉祐,天寶年間進士,授秘書正字。以罪謫鄱陽,貶為江陰令。
1.詩歌前兩聯寫了哪些景色?這些景色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5分)
2.你怎樣理解詩中的「心閑」與「欲沾巾」?請加以賞析。(6分)
參考答案
1.(1)碧水邊青山矗立,夕陽下有人渡江。(3分)(2)喜悅之情。(2分)
2.(1)「心閑」,表層是悠閑,深層則是苦悶、失意。(或答:初始尚有悠閑心境,但想起際遇,則苦悶、無奈。)(2)「欲沾巾」,表現出眷戀京城、渴望再得任用的心理。(3)「心閑」與「欲沾巾」並不矛盾,心閑更襯內心的苦悶。(每點2分)
7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春日閑居
徐通
草閣春方暮,檉①陰日未斜。
蝸涎分斷壁,鶯語並鄰家。
曲塢藏修竹,輕雲覆落花。
卑棲②有至性,長此卧煙霞③。
【注】①檉(chēng):即柳樹。②卑棲:居於低下的地位。③煙霞:山水勝境。
1.第二聯寫了一幅怎樣的圖景?詩人是如何寫的?(4分)
2.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蝸牛爬過的斷壁上,留下銀白色的蝸涎,深黑的牆壁被劃分為二。院內院外,一片鶯啼之聲。這是一幅美妙靜謐的山村暮春圖景。(2分)此聯使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先寫「蝸涎」之靜,後寫「鶯語」之動,以靜顯動,以動襯靜。(2分)
2.尾聯用「卑棲」「至性」「長此」「卧煙霞」等表達自己甘於淡泊、出塵拔俗的志趣和願意永遠過悠閑自在的隱居生活的情感。(4分)
8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別離
陸龜蒙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杖劍對尊酒,恥為遊子顏。
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詩人簡介
陸龜蒙(?~公元881年),唐代農學家、文學家,字魯望,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蘇吳縣人。曾任湖州、蘇州刺史幕僚,後隱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鎮),編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澤叢書》中,現實針對性強,議論也頗精切,如《野廟碑》、《記稻鼠》等。陸龜蒙與皮日休交友,世稱「皮陸」,詩以寫景詠物為多。
1.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改變了送別詩纏綿難捨的老調,顯得別具一格。
B.「杖劍對尊酒,恥為遊子顏」通過對比寫出了充滿豪情的離別者形象。
C.「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總束前文,點明離別不值得感嘆的原因。
D.此詩通篇抒情,格調高昂,境界雄奇。「帶情韻以行」,給讀者以壯美的感受。
2.簡析:頸聯「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在詩歌中的作用。(4分)
參考答案:
1.D(3分)
2.共4分。承上啟下(2分)。「蝮蛇螫手,壯士解腕」,本意是說,毒蛇咬手後,為了不讓蛇毒攻心而致死,壯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斬斷,以去患除毒,保全生命(1分)。這一聯,緊扣「離別」,更為尾聯題旨升華蓄勢(鋪墊)(1分)。
8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書邊事①
張喬
調角斷清秋,徵人倚戍樓。
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②。
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長願向南流。
【注】①唐朝自肅宗以後,河西、隴右一帶長期為吐蕃所佔。此後,因民眾起義及吐蕃將領降唐,其地又全歸唐朝所有。本詩大約寫於此時。②「梁州」,當指「涼州」。地處今甘肅省內,曾一度被吐蕃所佔。王昭君的墓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與涼州一東一西遙遙相對。
1.對詩句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斷」字,將「調角」與「清秋」融而為一,渲染了聲色並茂、深廣清幽的意境。
B.頷聯中作者的視線從青冢又移到涼州,此時夕陽西下,餘輝一片,一派日麗平和的景象。
C.頸聯「窮邊」二字,寫出了西北邊塞因長期戰亂而造成生產廢弛、民生凋敝的凄涼景象。
D.本詩運用了虛實結合、對比映襯等多種藝術手法,抒寫詩人於邊關的所聞、所見、所感。
2.請結合詩句,分析「倚」字的妙處。(4分)
3.請從藝術手法的角度,對尾聯進行賞析。(4分)
4.結合全詩,請簡要分析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5.這首詩首聯描繪了一幅怎樣圖景?請結合詩句簡要敘述。(4分)
6.這酋詩尾聯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達作者怎樣的心愿?(4分)
7.首聯兩句中各有一字用得傳神,請找出來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4分)
參考答案
1.C
2.用「倚」字,寫出徵人倚樓的安閑姿態,像是在傾聽那悅耳的角聲和欣賞那迷人的秋色,微妙地傳達出邊關安寧、徵人無事的主旨。
3.尾聯兩句「蕃情似此水,長願向南流」,運用生動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寫出了作者的心愿:蕃情能像這大河一樣,長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該多好啊!詩的意境由此更深化一步,表現出詩人渴望民族團結的願望。
4.久無戰事,一派安寧和平的氣氛(2分)。前三聯烘托渲染了邊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發了作者暢遊邊塞的喜悅心情(2分)。尾聯以比喻作結,表現了當時民族之間的良好關係,表達了渴望民族團結的美好願望(2分)。
5.這兩句描寫了清秋季節,萬里長空,角聲回蕩,悅耳動聽,看那徵人倚樓的安閑姿態,多像是在傾聽那悅耳的角聲和欣賞那迷人的秋色啊!(2分)所有這些呈獻在讀者面前的就是一幅邊塞軍旅生活的安寧圖景。(2分)
6.尾聯運用生動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愿,使詩的意境更深化一步。(2分)作者的心愿是:詩人望著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緒聯翩,蕃情能像這大河一樣,長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該多好啊!這表現了詩人渴望民族團結的願望。(2分)
7.上句:斷,佔盡(劃斷、斷續)。動態地表現了角聲充滿(回蕩)於清秋天地的深廣意境。
(2分)下句:倚,憑倚(倚靠、斜倚)。細膩地表現了徵人悠閑登樓、邊關一時安寧的意趣。
參考譯文
清秋的邊地號角劃斷寧靜,徵人悠閑地倚著哨樓遠望。
陣陣和風吹拂著昭君墳墓,邊城梁州普照著和煦陽光。
浩瀚沙漠看不見軍兵阻擾,邊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賞。
蕃人的情意好像這條流水,願永久歸附中原流向南方。
8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秋庭夜月有懷
李澄之
遊客三江外,單棲百慮違。
山川憶處近,形影夢中歸。
夜月明虛帳,秋風入搗衣。
從來不慣別,況屬雁南飛。
1.詩歌抒發了詩人 和 的情感。(2分)
2.簡析本詩後兩聯的表現手法。(5分)
參考答案:
1.(2 分)孤獨思歸(意思相近即可)
2.(5 分)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和襯托(答出其中兩種"表現手法"給2 分)。
情景交融:月光照耀,虛掩帳門,因為渴望和月光交流;
直抒胸臆:"從來不慣別";
襯托:"雁南飛",人卻未歸。(結合詩句解析3 分)
8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得行簡書,聞欲下峽,先以此寄
白居易
朝來又得東川信,欲取春初發梓州。
書報九江聞暫喜,路經三峽想還愁。
瀟湘瘴霧加餐飯,灧預驚波穩泊舟。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
【注】本詩為作者元和十二年冬在江州所作,當時作者的弟弟白行簡將於次年春天從梓州赴江州,先以信告知作者,這是白居易接到信後答覆他的一首詩。
1.請簡要分析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5分)
2.請鑒賞尾聯運用的藝術手法。(6分)
參考答案
1.作者乍喜還愁。(1分)乍喜是因為有得來信,得知弟弟將要在初春時來江州與自己相會;(2分)但轉念想到弟弟途中要經過瀟湘瘴癘之地和三峽驚波,因而又不禁為弟弟沿途要經歷的環境過於惡劣而擔心和憂愁;想要托江水寄去自己的兩行淚水而不得,更是平添一絲愁緒。(2分)
2.尾聯作者主要運用了反襯(對比)、擬人、想像的手法。(答對兩種即可得2分)作者以江水之無情襯托自己之有情,將江水擬人化,寫自己欲托江水寄去自己思念弟弟的眼淚,想像江水不肯為自己而回頭西流(具體分析,2分);新穎而又奇特,突出自己對弟弟的思念與牽掛之情。(分析效果,2分)
84.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
題鶴林寺①僧舍
李涉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春晚游鶴林寺寄使府諸公
李端
野寺尋花春已遲,背岩唯有兩三枝。
明朝攜酒猶堪賞,為報春風且莫吹。
【注】①鶴林寺:今江蘇省鎮南郊著名古寺,湯文宗時李涉貶官南方曾游。
1.請指出兩首詩運用的手法有什麼不同,並作簡要分析。(4分)
2.兩首詩表現的感情有什麼異同?請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4分)①李涉詩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寫自己終日醉生夢死、帶著勉強情緒登山賞春是抑,寫自己偶過鶴林寺與僧談話、偷來平生難得的閑暇是揚。②李端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寫春末意興盎然地尋得山寺旁兩三枝難得的野花、央求春風切莫吹落這野花是實寫,想像明天攜酒重賞這野花是虛寫。(每點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
2.(4分)相同:兩首詩都表現了春末游寺的快樂。李涉詩表現的是逢僧談話、難得清閑的快樂,李端詩表現的是尋得佳花、愛惜難捨的快樂。(2分,觀點1分,分析1分)不同:李涉詩還表現了惜春與懷才不遇的惆悵。終日醉夢、勉強登山、慨嘆清閑難得透露著惆悵情緒。(2分,觀點1分,分析1分)
8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霜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聽曉角
李益
邊霜昨夜墮關榆,吹角當城漢月孤。
無限塞鴻飛不度,秋風捲入《小單于》。
【注】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簡稱。②《小單于》:樂曲名。
1.下列對這兩首濤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D
A.這兩首詩都是邊塞詩,都通過寫邊關「聽」樂含蓄地表達了戍邊戰士內心的情感。
B.《梅花落》為曲調名,高詩將「何處」二字嵌入其中,意謂「何處吹奏《梅花落》」。
C.高詩尾旬運用了誇張的手法,一個「滿」字表面是寫曲滿關山,實則表現情滿關山。
D.李詩三四兩句寫秋風中傳來了《小單于》的曲調,就連塞鴻也為之陶醉,盤旋不度。
2.這兩首詩起筆一句有什麼共同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3.「月」是中國古詩詞中的傳統意象,有著豐富的內涵。請結合這兩首詩中的一首,並聯繫其它你熟悉的某一詩句,談談你對「月」這一意象的內涵的認識。
參考答案:
1.D。
2.這兩首詩起筆一句都寫了邊塞秋景(或都寫了邊關寒霜滿地的情景),都和第二句的邊關明月共同構成了聽樂的氛圍(或都渲染了聽樂的氣氛),為全詩奠定悲涼的感情基調,含蓄地表達了徵人身處邊關的孤寂之情(1分)。
示例一:都用「霜」字點明了描寫的時節和環境,秋意寒霜,營造了悲涼之感,也都寫出了寫作的地點和背景,寫出了戍邊戰士的心情。用意象含蓄表達了愁緒,意味無窮。
示例二:都以「霜」字開頭。這樣寫能夠介紹當時所處的時節,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情感。借著「霜天」的景象,更有助於作者抒發內心的感情,表現詩歌的主旨。(意對即可)
3.月是清冷、孤寂的。《聽曉角》一詩中「吹角當城漢月孤」一句,描繪出孤月高懸、獨照人間的景象,表達了作者遠離家鄉、戍守邊疆的孤獨。遼闊長空中竟無一顆星辰與素月分輝,月亮是多麼寂寞啊,以此自比的人又是多麼孤單。「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孤單的詩仙與孤獨的月亮在某個晚上互相陪伴,聊以慰藉。一人一月還是太少,再加上影子吧,孤獨之情溢於言表。一個無與爭輝,一個才華無人能及,一個天上一個地上,兩個孤單的存在聚在一起,可以消除點寂寞吧。千年萬載,悠悠長夜,一月照世,月亮當為孤獨的代表。
86.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
聽角思歸
顧況
故園黃葉滿青苔,夢破城頭曉角哀。
此夜斷腸人不見,起行殘月影徘徊。
【注】①故園:故鄉。②夢破:夢醒。③曉角:拂曉的號角聲。
1.從題目看,這首詩抒寫了思歸之情,然而全詩沒有出現一個「思歸」的字眼。詩人是怎樣曲折、生動地表現思歸之情的呢?請作簡要分析。
2.就詩中作者怎樣運用記夢來表達鄉思之情做簡要的分析。
參考答案
1.詩人先寫夢見故園情景,用夢境寄寓思歸之情。接著寫早晨哀怨的角聲更引發了思歸之情,於是愁腸欲斷,而又無人知曉。最後寫起床獨自徘徊,唯有殘月相照,用寂寞冷清的環境氣氛來烘托思歸之情。
2.詩人描寫夢中的故園已經荒廢,說明離家已久,思情更切,長夜漫漫,夢魂顛倒,夢醒時分更覺斷腸,繼續入夢已不可能,起看殘月,顧影徘徊,復聽曉角,更是悲從中來。
8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耒陽溪夜行
戎昱
乘夕棹歸舟,緣源路轉幽。
月明看嶺樹,風靜聽溪流。
嵐氣船間入,霜華衣上浮。
猿聲雖此夜,不是別家愁。
1.試分析本詩前六句,體味作者在詩中寄寓了一種什麼樣的感情,並說明作者是怎樣抒發這種感情的。
2.本詩最後兩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作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1.作者在詩中寄寓了一種歸家的喜悅之情。作者把這種喜悅之情融入一幅清幽獨絕的月夜旅行圖裡。作者在夕陽中登上歸家的船,心裡自然充滿了喜悅。路轉船行,來到幽深的溪谷。此時萬籟俱寂,只有溪水在船下流淌;明月已升起,掛在高高的山嶺上的樹梢上,望著那輪明月,詩人心中溢滿了回家的喜悅。即使嵐氣飄入船間,霜華沾濕了衣服,詩人也沒察覺,或者說沒有去理會,完全沉浸在回家的喜悅中。
2.第一句中的「歸」字是本詩的感情基礎,飄泊在外的遊子,回家時的心情是無比喜悅的,李白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喜悅,杜甫有「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興奮另外,詩歌寫景是為了抒情,要通過聯想和想像,仔細品味出其中的感情
最後兩句詩運用了襯托(反襯或以哀寫樂)手法猿聲凄慘,但在這歸家的晚上,聽到它,喚起的不再是離愁別緒,從而襯托出心中的喜悅之情。
8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秋宿湘江遇雨
譚用之
江上陰雲鎖夢魂,江邊深夜舞劉琨。
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
鄉思不堪悲橘柚,旅遊誰背重王孫①。
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一聲歸島門。
【注】①王孫:指遊子。
1.詩的頷聯和頸聯中,景和情是如何有機地聯繫起來的?請做簡要分析。
2.詩的尾聯以景結情,請結合詩句分析其言外之意是什麼。
參考答案
1.頷聯寫萬里江天,極其闊大,側重寫景;境界的闊大壯美,觸動了詩人的身世之感和故國之思,從而情因景生,景與情合。
頸聯寫鄉思難遣,仕途不遇,側重抒情。
2.尾聯詩句的言外之意在於抒發詩人不被理解的悲憤鬱悶、壯志難酬的慷慨不平。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跡所到之處。屈原身處逆境,尚有一漁父與之對話;而現在詩人的情況卻是漁人看見他竟不與之言語,自管吹著長笛回島去了。詩人不被理解的悲憤鬱悶、壯志難酬的慷慨不平,都一一包含其中。
8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送孫勝
元稹
桐花暗澹柳惺憁,池帶輕波柳帶風。
今日與君臨水別,可憐春盡宋亭中。
武陽送別
沈宇
菊黃蘆白雁初飛,羌笛胡笳淚滿衣。
送君腸斷秋江水,一去東流何日歸。
1.試比較兩詩一、二兩句寫法上的共同點。(4分)
2.兩首詩都寫到「水」,試比較「水」意向的不同作用。(4分)
參考答案
1.採用了以景襯情手法。元詩以暗淡桐花、低垂楊柳襯托離情。沈詩以枯黃菊花、雪白蘆花、南飛大雁、低沉樂曲襯托離情。
2.元詩「今日與君臨水別」之「臨水」,指送別的環境,是沒有比興意味的實體性意象。沈詩「送君腸斷秋江水」之「秋江水」是比喻性意象,以水之浩渺比情之悠長,以水之一去不返比人之一去難歸,凸顯詩人的離愁別恨。
9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秋夜曲
張仲素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長,漫漫輕雲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注】①張仲素,中唐詩人。其詩多為樂府歌詞。②漏水:漏壺(古代計時工具)滴水。
1.請描述詩歌前三句所描繪的景象。(3分)
2.「征衣未寄莫飛霜」表達了主人公怎樣的情感?(2分)
3.第三句中,「逼」字妙在何處?
4.簡析這首詩藝術表現上的特色。
5.請描述詩歌前三句所描繪的景象。
6.「征衣未寄莫飛霜」表達了主人公怎樣的情感?
7.詩的最後一句是畫龍點睛之筆,透過它可以推知詩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是個什麼人,有怎樣的思想感情,請作簡要回答。(4分)
8.「秋逼暗蟲通夕響」一句在整首詩中起到哪些作用?(4分)
9.詩歌的抒情主人公是個什麼身份的人?詩歌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4分)
10.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創造意境、表達情感的?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①漏壺滴水,「丁丁」作響,秋野何其漫長;②無邊的輕雲緩慢移動,月光時隱時現;③深秋時節,天氣寒冷,暗處的秋蟲通宵鳴響。(3分,每點1分)
2.表達了主人公對丈夫深深的思念和無限的關心之情。(2分,「思念」「關心」各1分)
3.「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了秋蟲的叫聲,襯出思婦難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婦轉而想到丈夫缺少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3分,大意對即可)
4.這首詩前三句以情取景,末一句畫龍點睛,讀者讀至未句頓時明白:原來是思婦在漫漫秋涼的夜晚,擔憂著遠征的愛人尚無禦寒的衣物。詩人在詩中所要彈奏的,正是思婦心上那根幽思綿綿的情弦。(3分,言之有理即可。)
5.漏壺滴水,「丁丁」作響,秋夜何其漫長;無邊的輕雲緩慢移動,月光時隱時現。深秋時節,天氣寒冷,暗處的秋蟲通宵鳴響。
6.主人公對丈夫深深的思念和無限的關心之情。
7.詩中主人公是位丈夫遠行的思婦(或「……的婦女」,或「……的閨中女子」)。(2分)詩歌表現她丈夫遠行獨守閨中的凄清孤寂和關懷(關心)丈夫的無限深情。(2分)
8.照應詩題(1分);表現秋蟲嗚叫時間之長(1分);暗示思婦(主人公)徹夜不眠(1分);襯托思婦(主人公)離情縈懷和難耐的寂寞(1分)。
9.詩中的主人公是位丈夫遠行的思婦(或「……的婦女」,或「……的閨中女子」)。(1分)詩歌表現她因丈夫遠行,獨守閨中的凄清孤寂和她對丈夫的關心、思念之情。(1分)
從「征衣莫寄」可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夜正長」、「通夕」表現了她一夜未眠,曲折的反映了夜的凄清,人的孤寂;而「莫飛霜」則表現她對「徵人」的關心和惦念。(2分)
10.藉助動景,以動襯靜創造意境、表達情感。「丁丁漏水」,動中顯靜,突出了夜的凄清;「暗蟲通夕響」,不僅以動襯靜,而且曲折地表現了主人公內心的凄清孤寂。(或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分析合理,亦可得分。)(4分)。
參考譯文
計時的漏壺在靜夜裡響起「丁丁」的滴水聲,
天幕上輕雲在緩慢地移動,月亮時而被遮住,時而又露了出來。
暗處的秋蟲通宵一直在鳴叫著。
突然想起還沒有給丈夫準備寒衣,此時千萬不要下霜。
9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寫真寄外
薛媛
欲下丹青筆, 先拈寶鏡寒。
已驚顏索寞, 漸覺鬢凋殘。
淚眼描將易, 愁腸寫出難。
恐君渾忘卻, 時展畫圖看。
【注】薛嬡是晚唐濠梁(今安徽鳳陽)人南楚材妻。楚材離家遠遊。潁(今河南許昌)地長官愛楚材風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書等物。「善書面,妙屬文」(見《雲溪友議》卷上)的薛嬡,覺察丈夫意向,對鏡自畫肖像,並寫了上面這首詩以寄意。
1.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概括說明。(5分)
2.賞析頸聯的寫法和內涵。(6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離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她憂慮丈夫移情別戀的痛苦,委婉地表達了對丈夫應忠於愛情的提醒。
2.「淚眼」指代是人的肖像,「愁腸」指心靈的痛苦,一「易」一「難」,互為映襯。在矛盾對比中,刻畫了懷念丈夫的深情。
9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謫嶺南道中作
李德裕
嶺水爭分路轉迷,枕榔椰葉暗蠻溪。
愁沖毒霧逢蛇草,畏落沙蟲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報潮雞。
不堪腸斷思鄉處,紅槿花中越烏啼。
詩人簡介
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字文饒。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宰相李吉甫之子。穆宗時﹐因與牛僧孺﹑李宗閔政見不合﹐發展成為黨爭。武宗即位後﹐得到重用﹐拜太尉﹐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執政 6年﹐內馭宦官﹐外敗回紇﹐平澤潞節度使劉稹叛亂﹐朝廷一時呈中興之勢。後宣宗即位﹐牛黨執政﹐一反前此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貶為潮州司馬﹐再貶崖州司戶參軍﹐於貶所去世
【注】《古詩十九首》有「越鳥巢南枝」句,意謂南方的鳥北飛後仍築巢在向南的樹枝,
1.清人沈德潛 評第二聯是「一語雙關」,請對此簡要說明。(4分)
2.「紅槿花中越烏啼」一句是怎樣表現詩人的思鄉之情的?請簡要分析。(4分)
3.(2)詩人無罪被貶嶺南,其情感異常複雜,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4分)一方面寫出貶謫途中處處提心弔膽的情狀,表明自然環境的惡劣。(2分),另一方面喻指自己仕途環境的惡劣,表明小人當道,志者難行的現實(2分)。(語意相近即可)
2.(4分)①化用典故。詩人被貶異地,聽到越鳥在枝頭啼叫,聯想飛鳥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現自己的故園之恩(2分)。②借景抒情(以樂景襯哀情)。詩人描繪了「紅槿花」開,「越鳥」啼嗚的景象,表現(反襯)出自己被貶南方後的思鄉之情(2分)。(答出一點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共4分;語意相近即可)
3.①詩人面對貶謫途中的惡劣環境,內心對前途充滿愁苦和畏懼之情;②詩人被貶謫嶺南,見到異地風物,引發內心深切的思鄉之情;③朝政昏暗,詩人遭受排斥貶謫,對此有著憤懣之情。(答對一點2分,二點3分,三點4分)
參考譯文
嶺南道中溪流縱橫交錯,地勢迂迴曲折,置身其間,茫然不知身在何處。沿途隨處可見高大的喬木,綠樹叢陰下,溪流顯得格外幽深。我在旅途中提心弔膽,擔心遇上毒霧,碰著蛇草;為了躲避沙蟲,看見燕子銜泥也會急忙讓開。這裡的風俗很特別,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雞就打鳴,每當漲潮,它還會按時啼叫,這時津吏就會通知鄉民潮汛要來了。這一切讓人一時難以適應,看著那鮮艷欲滴的紅槿花,聽著那樹上越鳥的鳴叫,想到想起家鄉,這謫居歲月何時是個盡頭,想起這些真是肝腸寸斷。
9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秋懷(其二)
孟郊
秋月顏色冰, 老客志氣單。
冷露滴夢破, 峭風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 腸中轉愁盤。
疑慮無所憑, 虛聽多無端。
梧桐枯崢嶸, 聲響如哀彈。
【注】①秋懷:孟郊老年居住洛陽,在河南尹幕中充當下屬僚吏,貧病交加,愁苦不堪。《秋懷》就是在洛陽寫的一組嗟傷老病窮愁的詩歌,而以這第二首寫得最好。②老客:指詩人自己。③印病文:喻卧病已久。轉愁盤:謂愁思不斷。
參考譯文
秋月臉色冰冷寒氣森森,老客壯志已經消磨殆盡。秋夜寒氣侵人,冷露滴落,夢被驚醒,勁峭的秋風像一把梳子侵襲著人體,使人從頭到腳徹骨寒冷。卧病床上已經很久了,心中愁思怎麼也剪不斷。還是不要作無根據的猜想,也不要聽沒來由的瞎說吧。梧桐葉已凋落,冷風吹著枯葉瑟瑟作響,聽去好像誰在彈奏悲哀的曲調。
1.簡述首聯中「冰」、「單」兩個詞的妙處。
2.第三句中的「露」,既指____,又指____,用雙關的手法,表現自己__________。
3.第五句的關鍵詞是「_____」,寫自己_____;第六句的關鍵詞是「____」,寫自己____。
4.詩末詩人以「____」比喻自己,「聲響如哀彈」比喻________。
5.詩歌前四句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請簡要分析。(2分)
閱讀 93 0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推薦閱讀:
※奇石鑒賞
※2011詩詞鑒賞彙編
※古代傢具鑒賞,盡顯紅木傢具的身影
※【鑒賞】秦磚漢瓦:演繹千年古建裝飾的輝煌樂章
※【鑒賞】唐代酒具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