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裡辯證認知傳統「發物」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但對許多過敏、有基礎病史的人,春天也極易誘發疾病。在中醫理論里,飲食與疾病的發生髮展至關重要,例如,春季吃「發物」就會成為誘因之一。那麼,我們口中所說的「發物」到底是什麼? 「發物」真的一點也不能碰嗎?如何科學看待「發物」的利弊?我們邀請了中醫內科的權威專家,為您講解春天吃「發物」的辯證理論。
專家:周端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上海中醫藥大學心病學術團隊學科帶頭人,龍華醫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高血壓研究室主任,心內科顧問,龍華醫院名中醫工作室導師。
什麼是「發物」
「發物」一說,在民間流傳較為廣泛,中醫比較重視「發物」與疾病的關係。這其中,疾病治療期間的飲食宜忌,就包含了慎重應對「發物」的具體內容。許多中醫古典醫籍都有關於「發物」的記載。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凡諸惡瘡瘥後,皆百日慎口,不爾,即瘡發也。 」這裡「慎口」的食物,便相當於我們所說的「發物」。 《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肉大熱,熱病及天行病、瘧疾後,食之必發熱致危。 」「凡服藥,不可雜食肥豬犬肉,油膩羹鮒,腥臊陳臭諸物;凡服藥,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薑、諸果、諸滑滯之物。 」《醫學心傳全書》:「毒病忌海鮮、雞、蝦發物。 」由此可見,古人相當重視「發物」對疾病的治療。
「發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發物」,是指健康人正常攝食,或慢性病緩解期間因進食某種食物,而加重原有病情、影響機體康復的食物。狹義的「發物」,是指能導致類似現代醫學所指的 「變態反應性疾病」的食物。我們認為,應該從廣義角度認識「發物」。
「發物」緣何誘發疾病
春天萬物生長,春意盎然;春日氣候多變,人體陽氣多動,向外疏發,內外陰陽平衡不穩定,氣血運行波動較大,稍有不當,就會導致心血管、消化、呼吸等系統的疾病。在這個季節,支氣管哮喘、皮膚病、冠心病等疾病常有加重,如再吃了不當的「發物」,就可能導致疾病加重。
「發物」為何能誘發或加重某些疾病?首先,是因為某些食物中含有的異體蛋白物質可以成為一種過敏原,引起或加重許多「變態反應性疾病」。支氣管哮喘、蕁麻疹、濕疹等疾病,便常由此誘發。其次,食物都有寒熱溫涼,酸苦甘辛咸等明確的「四氣五味」特性,食用中應適其而用,用之不當就會引起疾病。例如,已有發熱、咳嗽、尿黃等明顯熱性癥狀的人,食用羊肉、韭菜、生薑等熱性食物就會加重病情。這時,羊肉、韭菜等就成了「發物」。最後,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如蔥、酒、辛辣食物等易加劇炎性感染,所以,它們也成為了「發物」。因此,「發物」應該是特定情況下的特定含義。
「發物」可分六大種類
「發物」涵蓋了許多食物。根據中醫相關理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一是發熱之物。如姜、韭、胡椒、花椒、羊肉、狗肉等,能動火傷津,因此發熱、口渴、面紅目赤、大便秘結、失眠心煩等患者都不宜食用。二是動風之物,如蟹、蝦、帶魚、黃魚、筍等有升發、散氣功效,因此,一些哮喘、蕁麻疹、濕疹的患者不適合食用此類食物。三是引發濕熱之物,如飴糖、髎槽、糯米、肥肉、酒等肥甘滋膩之品,膽囊炎、肺炎、痢疾等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以及急性肝病患者,都不宜食用。四是冷積之物,如西瓜、冬瓜、梨、柿、萵筍等寒涼潤利之品,胃虛冷痛、腹瀉等患者不宜吃這些寒性食物。五是動血之物,如慈姑、胡椒等活血動血之品,對於尿血、便血、胃出血、皮下出血、月經過多等患者不宜食用,吃了會使病情加重。六是引發滯氣之物,如羊肉、蓮子、大豆、芋頭、芡實等妨礙氣機的升降和運行之品,腹痛、脹氣、食積等患者都不宜食用。
辯證認識發物
既然「發物」是特定情況下的特定含義,因此我們對發物的認識,也應根據具體情況不同對待。一方面,「發物」在一定條件下,一部分人不能食用,如果食用會帶來嚴重後果。但另一方面,這些「發物」中許多含有豐富的營養,不能排除在其他患者的食譜之外。
例如,蝦、蟹、海鮮等皆是「發物」,但對於麻疹、感冒等患者,食用上述食物反而有利。羊肉、韭菜等較為辛熱之品,已有感染性疾病的熱性體質患者,不能食用;但對於乏力、怕冷、胃脘不適、經常腹瀉、夜尿較多的氣血虛弱寒性體質患者,食用羊肉、韭菜、生薑卻非常有益。慈姑、胡椒等「發物」具有活血作用,不利於尿血、便血、月經過多等患者,但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有較多淤血癥狀,多吃慈姑、胡椒等反倒能起到活血化瘀、利脈通絡的作用。肥肉、奶油、動物內臟、骨髓等油膩厚味之「發物」,冠心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症、中風等疾病患者不宜食用,但這些食物對於體質衰弱、虛勞羸弱、體質虛弱的人食用,則有益身體健康。豆類、山芋等「發物」,糖尿病、脘腹脹氣的患者應忌食,可對於孕婦、兒童這些需要補充較多營養物質的群體,豆類、山芋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熱量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應適當多加食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