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薇:全盤皆輸的「母儀天下」, 多半是太把孩子當回事!說的太對了…
文|朵娘
來源:爸爸幫(ID:papa-bang)
01
在一期《中餐廳》這個節目,有一家客人吃飯,媽媽說,「孩子說,再也不出來和我玩了」。
趙薇問:「為什麼,他看不上你哪裡?」
男孩媽媽接著說:「他哪裡都看不上我,我在家裡的地位被排到最後,他奶奶太寵孩子了,孩子覺得自己在家裡的位置是第一的!」
對著這位失落的母親,趙薇說道:「你不能讓兒子有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將來你老了,他也覺得你沒那麼重要,不能太把孩子當回事兒!」
她接著說:「有些孩子,不給買個平板電腦,就當街抽媽媽耳光這種,就是因為從小把他太當回事了。」
趙薇的話讓我想到了八姐。八姐以前十分寵溺孩子,在她家裡,孩子是家庭的中心,是一家人生活的重心,孩子享受著皇帝般的待遇,有人伺候吃喝拉撒,還得哄開心。
但近年來,八姐常常被孩子弄哭,半夜三更打電話哭訴:我女兒,對著我大吼大叫,還說以後老了不養我,你說氣人不氣人?
八姐雖然沒有想過要養兒防老,但孩子說這話讓她傷透了心。她說,她感覺自己和孩子們的隔閡已經越來越大了。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休息時間給他們做飯,但他們就像白眼狼樣,從來都不領情。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當年帶孩子時,流過多少汗,現在就要流多少淚。
八姐的話雖然極端,但細想一下極具道理。八姐與孩子的衝突,就是早些年不辭辛苦溺養孩子埋下的禍根。這樣的媽媽其實不少:
● 特彆強大,儘力給孩子創造了衣食無憂的條件
● 源源不斷地給孩子零花錢。
● 什麼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盡量去滿足孩子的需求
● 為了給孩子最好的吃穿,最好的學校,最好的房子,讓自己累死累活,卻忘了讓孩子們和自己一起分擔責任
● 不是自己包辦一切,就是花錢找保姆包辦家裡的一切家務
這樣做直接導致孩子們:
● 養成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並沒有意識到掙錢是個辛苦的過程
● 習慣了媽媽的付出,卻並不會感恩
● 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好吃懶做
● 一旦滿足不了他們,容易做出過激行為:機場弒母的留學生汪某,留日五年,從未打過工,學費和生活費都靠母親每月7000元人民幣的收入來出。母親四處舉債,實在拿不出錢,他在機場捅了前來接機的母親9刀。
● 一旦讓他們改變,讓他們承擔責任,他們就變得百般挑剔和逃避,是十足「白眼狼」。
02
曾有一則新聞報道:一名體型較胖的年輕女子,用手狠狠地拽著一個環衛工人的頭髮拖行數米,旁邊其他環衛工急忙上前攔架。記者一採訪才知道,原來是女兒在向母親要錢!
已經48歲的母親,依靠做環衛工10多年,撫養大女兒,如今她的女兒孩子都有了,還隔三差五伸手向她要錢,不給錢就辱罵、吵架、打架……這世界真的是不要太瘋狂。但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年輕人「理直氣壯」地當個「白眼狼」呢?
一個人的性格、處事方式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家庭教育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孩子會習慣以自我為中心,性格自私自利、驕橫乖張,不懂得寬容,更受不了委屈。他們甚至不懂得禮貌,目無長輩,母親壓根是不放眼裡的。
但是,造成母親育兒教育滿盤皆輸的原因,還在於父母自己——
□1 、沒有原則地滿足孩子所有要求
可謂孩子要風就風,要雨就雨。所以,才有「男孩考第一嫌爸媽沒錢」的熱帖。 父母養育了孩子,供他吃穿,送他學習各種興趣愛好班,但在孩子看來,父母給的還不夠,父母這塊墊腳石還不夠高,他們不配擁有他這麼好的兒子。
有網友評論(獲得高贊)——
奧數,圍棋,輪滑都需要父母付出金錢來培養,雖然父母已經竭盡全力來培養他,結果他認為都是自己天生就該有的,這樣的孩子放到誰家養他也有不滿意的地方,比如他是王思聰,這會兒沒準在埋怨老爹呢,我要是他父母,趕緊生個二胎,這小子不值得培養,無論為國還是為家。
但孩子變成這樣,不都是父母慣的嗎?所有的白眼狼,往往就是家庭教育造成的,而父母正是其成長路上的推手。
□2、替孩子代勞一切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馬雅舒對女兒米婭的教育方式。因為凡事代勞,導致已經三歲的米婭連自己提褲子都不會,甚至還因為不會上廁所,要被幼兒園勸退。
米婭並不是唯一,中國有許多米婭寶寶,就是因為家長甘當「全能保姆」,包辦了孩子的所有生活起居,讓孩子沒有任何機會來學習如何「自己做」。等孩子到了需要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的年紀,家長想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孩子卻根本沒有這個能力自理。
英國的利斯說過,溺愛的雙親應該記住:每樣事都替孩子做,不希望孩子做什麼事,這是對他有害的。
孩子通常不需要嬌養,過度的溺愛與嬌養其結果是養出一個又一個的「巨嬰」。
□3、過度關注孩子, 使其養尊處優
就像趙薇說的,一個家庭孩子的地位不能第一,千萬不要太把孩子當回事。養尊處優的孩子,最容易滋生出「有求必須應」的習慣和居高臨下的心性。當馴養他們的父母不順著他們,他們就會產生挫折感,變得脾氣暴躁,大吼大叫,甚
浙江義烏一母親每月給孩子1200元生活費,卻遭到孩子的埋怨和反對。
「孩子居然問我,1200塊要餓死她嗎?她同學的生活費是她的好幾倍,自己是不是親生的。」
1200元完全能應付一個普通大學生的開銷,但孩子看不到自己的家境困難,他只覺得父母理所當然應該為自己提供最好的生活,和同學的高額生活費一比,仍然心生埋怨。
03
完美的母女關係,母子關係,應該是同甘共苦、及時互動的,需要雙方心裡有一桿秤,時刻保持愛的平衡,而不是一方一味付出,一方盡情接受。如果長期失衡,那麼種下的不是愛和希望,而是白眼狼和毀滅。有這麼幾個關鍵,值得思考:
1、「不管」是最好的「管」
要從內心認識到兒童成長需要「試誤」。孩子從生活中汲取的經驗與教訓,比母親口頭講一百遍道理都印象深刻。
「犯錯誤」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只有修夠一定「課時」,他才能真正獲得舉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長要理解「過失」的價值,看到在孩子成長中,他的「過失」與「成就」具有同樣的正面教育功能。
很多父母一著急就會替孩子做決定。然而這是錯誤的。人的天性是願意遵從自己的思想,排斥來自他人的命令。所以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為了讓他更好地執行決定,我們應該盡量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選擇,從包辦型父母,轉變為協助型父母。
2、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要讓孩子獨立面對問題
孩子真正的成長,都是從獨立生活的那一刻開始的。第一次獨自睡覺,第一次自己洗澡,第一次做家務,第一次做小義工……讓孩子體會到獨自生活的艱辛,從中學會自己出主意,自己解決各種問題,這樣才有可能讓其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溫迪·莫格爾就曾說過,當父母傾盡全力不讓孩子體驗到不適時,他們長大後,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對正常的挫折。
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度幫助和保護,就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從而產生挫敗感,以至於喪失獨立自主能力。
3、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從承擔家務活開始
根據德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論」,孩子從1歲起,就會形成關於自我的觀念,3歲就會進入自尊期,開始尋找自我價值。
孩子為了尋找存在感,會試圖去幫媽媽洗碗洗衣服拖地……那麼,只要他們樂意,有什麼不可?
● 擔心孩子太小,怕磕傷?那洗碗的凳子放穩點唄!
● 擔心孩子洗不幹凈?過後悄悄再洗一遍就是!
● 體力勞動浪費孩子時間?拜託,這是在教孩子自食其力好嗎?
4、向孩子示弱,讓孩子幫助你
養育孩子,不僅需要鬥智斗勇,它更需要時刻保持平衡,既不能對孩子不管不顧,也不能對孩子溺愛得太深。
楊瀾談自己的教育經歷時,曾說:別把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實、快樂,有責任感,有情緒管理能力,孩子會模仿你的。
還有一種聰明的做法,就是向孩子示弱,讓孩子懂得去理解和尊重父母,體驗生活中的不容易。否則孩子們心安理得享受著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體貼父母。
04
托爾斯泰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關鍵是如何教育。」
溫州民房倒塌瞬間父母用身體護住6歲女兒,就足以說明,父母對子女的愛,大到生命都是願意貢獻的。
但是綿長到一生,我們不能盲目去愛孩子,盲目的愛,就像是沙塵暴,會覆蓋綠洲。
與其到了人生下半場,對孩子恨鐵不成鋼,還不如早點放手讓孩子自己走,讓他們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上廁所……不要怕他們做得不好,誰都是從「不會」到會,需要的是耐心與時間。
有的家長生怕孩子自己吃飯吃不飽,生怕孩子在物質上必別人差,其實,挨點餓,吃點苦,受點累,干點活……與人生以後的風風雨雨相比,這些根本算不了什麼。
早點放手,下半場收穫的可能就是驚喜——孩子是堅強勇敢的生活主人,離開父母的庇護他們依然能跨越障礙,披荊斬棘。
本文已獲「爸爸幫」(ID:papa-bang)授權。「爸爸幫」:全球華人精英父母共同創作與互幫互助平台。
推薦閱讀:
※從趙薇兄嫂「天價分手費」八卦背後能看出些什麼?
※萬家文化較高點跌去38.72% 趙薇浮虧超過3800萬
※女明星穿藍裙,趙薇已不再年輕,趙麗穎帶仙氣
※趙薇劉濤比帥,范冰冰變身,可艷壓巴黎時裝周的還是這些仙女裙
※趙薇被「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