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租房記
2017-07-06 14:05 | 豆瓣:Mr. 囧
沒想現在這個地方一住就超過兩年。期間房租漲過幾次,從最初搬來時的每周420澳元漲到了如今的480,6月8號每月房租扣款日,第一次看到扣款金額超過2000(A$2085.71)時,心簡直在滴血,這幾天整個人都比較低沉,估計和這有關。
但我顯然少了深圳時的衝動勁兒。記得當年讓我決定買房的直接導火索就是房東通知房租要從850漲到1100。現在回頭看,當年折騰買房那點錢真的不算什麼,但對那時畢業剛滿三年的我而言,卻也是費了好大力氣,其中更是藉助當時對信用卡「套現」還無比友好的支付寶和財付通拆東牆補西牆無損盤活利用了不少資金。想想真是讓人懷念的年代,交行一次5000,光大每天300……時隔多年我甚至都還記得這些可充值的限額數字。
但現在呢?時空轉換之後,我卻悲哀地發現自己並沒有比當年更有辦法,只能默默承受目前的租房處境,因為買房置業更承擔不起。對於上了年紀、再也不願意合租,又只追求大城市悉尼墨爾本而絕不考慮澳洲其它城市、且主要只能靠自我奮鬥的人來說,現在這個處境似乎也完全是咎由自取。
這是我在悉尼租過的第三個地方,當時因代購漸忙以及受不了房東沒和我商量就擅自把客廳出租,搬來於此。雖然無數次地嫌貴,但在搬去墨爾本之前,會估計就這樣住下去了。不合租的生活,大多時候自在快活,也總體符合我這種頗能自得其樂的脾性,但偶爾,也會有點懷念那不到一年的合租時光。
UNSW Barker篇
第一學期的我住學校的Barker公寓,出國前好幾個月就開始網申,臨飛之前沒多久才塵埃落定。後來學期進行到一大半後看到班上好幾個同學都還沒排到都有意向問我轉租時我更意識到這個的得之不易。還記得剛入住第一天時的歡喜,7月底開學,我是7月15號到的悉尼,想著提前一兩周先熟悉熟悉,而且租房合同從7月10號就開始生效,太晚過來房租方面也有點虧。整套房分三層,五人合租,第一層公共空間,第二層兩個房間和洗手間,第三層三個房間,我住第三層,房號18D。我來得最早,來之後好幾天都是一個人獨佔整個房子,說不爽是假的,後來陸續見到了室友[1],三個同胞一個鬼佬,來之前期待的多元化校內合租體驗瞬間破碎。
像我這麼工作多年一大把年紀還出來留學的人確實不多,那四個室友應該都是90後,有一個甚至還在念本科。90後倒不是問題,雖然我一開始有設想過和90後應該比較相處無力,但後來遇到很多懂事能幹的90後,很快就改變偏見,我在悉尼玩得比較好的、現在還常常走動的一群同學朋友裡面大多也都是90後。但合租的這幾個,顯然沒有那麼懂事,我放在公用冰箱的牛奶常常很快見底,連我出國前不知聽誰瞎建議說不得不帶的老乾媽也慘招挖空,水餃、水果也是,最鬱悶的是沒人跟我打招呼,這麼多人,也無從知道「肇事者」是誰。其中一個女生,很愛張羅朋友來玩,但他們吃完火鍋或做完飯菜後卻不及時清理廚房,常常邋遢數日,而且她還和我住同一層,夜貓子的她有時突發奇想深夜跳繩減肥,真是苦了我們。嘗試溝通過,但收效甚微,後來也懶得再提,開始形同陌路,最多樓梯上狹路相逢打個招呼。
但對我這個在悉尼的第一個窩,拋開人不說,其它方面我其實都很滿意。住在校內,自然有校內的各種方便,趕作業或趕考的日子裡,24小時圖書館裡呆太晚回去都不用擔心。樓下的投幣式洗衣機也很好玩,頭幾次使用時彷彿有身處美劇中的感覺,熟悉而又親切。房租235澳元一周,現在回頭看真的很良心價,更值得一提的是,房租可以信用卡網付,不收手續費,頗得我這種信用卡重度愛好者的心。學校的住宿管理處(UNSW Residential Communities)服務也不錯,而且不死板。
不死板最大的體現,就是在我第一個學期結束(還記得是11月16日)搬出校園、把房間轉給了我印象很好的一個山東同學、每月繼續以自己的名義網付房租、而她按照發票金額給我轉錢時,也萬事太平。不知道學校方面是真的不管,還是默許這事,反正暑假三個月以及第二個學期的四五個月里,我和我那同學就這樣默契地運作著,兩人也沒有任何文書上的協議,只憑著一份單純的信任,於是也收穫了一段友誼。在她畢業回國的前夕,她把她的一大堆廚房用具(她中西餐都拿手,所以工具特多,連擀麵杖都有!)都留給了我,如今回想心裡還是溫暖無比。
[1]總覺得室友聽上去有點怪,因為畢竟大家都有自己的房間,不像大學本科時幾個人同處一室。此文說的室友,英文其實是flatmate或housemate,而不是roommate,但如果叫房友,感覺似乎更怪,所以還是決定按慣常說法用室友一詞。
Randwick篇
也是鬼使神差搬到了Randwick,在那裡住了半年多時間,如果後面沒有出現房東不打招呼就擅自把客廳出租的事情,我想我應該會住更久。至少,不會如此迅速地找到現在這個地方並簽下合同,畢竟,當時新房租420一周,還不包括電費網費,如果不狠狠心,我真的租不下手。
曾經想寫一寫住在悉尼東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但遲遲沒有動筆。但我想如果真的付諸文字,Randwick定會佔重要篇幅。Randwick總體很符合我對國外生活的想像,無論是從居民構成、地理位置、生活設施、整體氛圍等而言,都算得上一個不錯的區。Albert Street整條街上外觀貌似最為破舊的那個老屋,以及屋前那棵夏天可以花開好幾個月都不敗的雞蛋花樹,現在還常常在我的腦海浮現。住的那半年多時間裡,除了房東前後加起來兩三個月,合租過的還先後有一波蘭人和一巴西人,如今想來,那陣子也是我在悉尼至今最密集與非中國人打交道的時光,幾乎每天每晚都會聊,想想現在有時連中文母語都能一天說不上幾句,感慨一下合租,再不濟至少還能讓人多動動嘴皮子。
還有對門那位祖籍英國的老爺爺,會做瓷器,也是我在澳洲聊過的眾人裡面為數不多明確表示支持中國一孩政策的老外,他在聽了我對這個政策更多帶負面的評價之後,語重心長地說,生一個那一個更容易成為achiever,一大堆則相反。當初看我常常拖著行李箱去趕公交或者等的士去發貨,他總說生意要做大,為什麼不考慮container(集裝箱),我則說沒辦法生意太小,而且要空運才快。前些天去Randwick理髮時,路上竟然偶遇他,他還不忘container這個梗。
Randwick那房子的房間沒有鎖,而且因為設計原因好像也不能裝鎖,後來以前的同事Becky說她在荷蘭外派的那一年住的房子也是這樣,我才知道這也許代表了一個年代或者一種風格。我說不上什麼年代或風格,反正由此可見是老房子無疑。我為此短暫苦惱過,但搬進去沒兩天就打消了顧慮。國內時我總是戒心重重,但來澳洲後開始逐漸卸下心房,見過圖書館或咖啡館太多人出去很久而電腦手機留在原處,也從來不跟我或者旁邊的人說一聲「能不能幫我稍微看一下」之類的話;自己也親歷過護照丟失渾然不覺過幾天後被警察送上門來的囧事,而這合租的房子,房間雖沒有鎖,住下來也不曾丟過任何東西,這一切有時甚至都會讓我覺得心懷太多戒心有那麼一點點可笑。
住在非華人集中區,吃飯是有那麼一點不方便,Randwick整條Belmore Road和周邊,以及最中心地帶的The Spot,中餐館屈指可數,如果沒有記錯,真的是一二不過三。靠近Belmore Road的High Street上那家曾經的Simons Wok,一對1997前移民來澳洲的香港夫婦開的小餐館,後來因為地段和生意不好而關門,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咖啡館。Belmore Road上那家名字也帶Wok的所謂中餐館,還是印尼華人開的,所以並不算正宗。所以論吃,對於像我這種長著中國胃的人來說,Randwick還是不如我現在住的Kingsford,但除此之外,Randwick幾乎無可挑剔。兩大超市、各大銀行、CW和各小藥房,靠近大學和Coogee海灘,還有百年公園,還有不得不提的The Spot,餐館遍布,尤記得那家印度餐館,來澳洲後三個月不拉肚子的記錄,在那吃過一次後打破。The Spot更有Ritz影院,雖然不像市裡面的Event影院那樣還會上映華語片和賣甜爆米花,但若不執念華語片、可吃咸爆米花或不吃爆米花,Ritz已經足夠,甚至我會更推薦這裡,因為票價更優,觀眾更少。
Randwick那大半年,房租比校內時還更便宜一點點,這麼一想,更為懷念。
查看原文?版權屬於作者商業轉載聯繫作者
推薦閱讀:
※在杭州租房是怎樣一種體驗?
※airbnb上如何保證房東出租的房子是乾淨的?床單沙發沒有消毒處理吧。。。
※短期租房生活用品怎麼準備,特別是被褥之類私人又大件的?
※租房謹防網貸陷阱
※我把北上無廣『租好房子』的經驗總結給你,就當多一點『城市生存技能』吧
TAG:租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