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陰陽對照(部分整理)

五行陰陽對照(部分整理)[引用 2012-03-29 15:04:04]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陰陽五氣口令

洛書 三 九 五 七 一 北斗與四時八極關係口令 河圖 三八 二七 五十 四九 一六 太一北斗二十八宿關係口令

生數 三 二 五 四 一 氣靈布場口令 成數 八 七 十 九 六 氣靈成象口令 八卦 震巽 離 坤艮 乾兌 坎氣靈場態類性口令

先天 八卦離 乾 太一 坎 坤 無極太極生化關係口令

後天 八卦 震巽 離 坤艮乾兌 坎 萬物陰陽氣靈象數理類性關係   五氣 柔 息 充 成 堅 五行氣內蘊關係 五性 暄 暑 靜兼 涼 凜 五行氣內化關係 五德 和 顯 濡 清 寒 五行氣機制屬性關係 五用 動 躁 化 固 操 五行氣物化關係 五化 榮 茂 盈 斂 肅 五行氣生化關係 五政 散 明 謐 動 靜 五行氣所主關係 五令 宣發 鬱蒸 雲雨 霧露 嚴貞陰陽造化功能關係

五變推拉 炎爍 動注 肅殺 凝冽 五行與時令關係 五眚 損 燔 淫潰 落 冰雹 陰陽違逆關係

五時 平旦 日中 日西 日入 夜半 地球自轉與太陽關係

地支 (流注)子丑午未 辰戌 巳亥 寅卯申酉宇宙信息與生命節律關係

季節 春 夏 長夏 秋 冬太陽輻射場的關係 五行氣木氣火氣土氣 金氣水氣太陽系五大氣態關係

方位 東 南 中央西 北天地磁場與地球自轉關係 地支 (紀月) 寅卯 巳午辰戌 丑未申酉子亥北斗星每月所指向及黃道十二星座位置關係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二十八宿與太陽關係

氣候 風 熱 濕 燥 寒地球自轉公轉與太陽關係環境氣候關係

五天蒼天丹天黃天素天玄天 地、日、二十八宿關係

五氣色 青 紅 黃 白 黑 日光分解與水氣關係

五宮東宮南宮中宮西宮北宮北極星與二十八宿關係

五星 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行星與太陽關係

五運木運火運土運金運水運五氣生化與四時關係

天數 三 七 五 九 一 天陽之氣口令 五勝 春勝長夏 夏勝秋 長夏勝冬 秋勝春冬勝夏天陽制約關係   五形 直 尖 方 薄 圓 事物外顯性狀關係 方位 左 上 中 右 下 人與空間關係 五菜 韭 薤 葵 蔥 藿 菜氣類性關係 五果 李 杏 棗 桃 栗 果氣類性關係 五化 生 長 化 收 藏 天地氣消長關係

品類 草木 火 土 金 水 有形物質類關係 五穀 麻麥 黍 稷 穀稻 豆 食用作物類屬關係 五畜 鷄 羊 牛 馬 彘 家飼動物類性關係 五律 角 征 宮 商 羽 音調、聲波之關係 五物色 青(綠) 赤(紅) 黃 白黑(紫) 電磁波色子關係

地數 八 二 十 四 六 地陰氣口令 五鳳 青鸞 丹鳳 宛雛 鵠 鸑鷟 五彩鳥類性關係 五蟲 毛蟲羽蟲 倮蟲 介蟲麟蟲 動物的類性關係 五方 東 南 中 西 北 人、天與地平方位關係 五嶽泰山衡山嵩山華山恆山山嶽與方位關係 五地 山林 丘陵 原濕 墳衍 川澤 人地物宜關係 五彩 青 赤 黃 白 黑 物色關係 五帝太昊 炎帝 黃帝 少昊 顓頊 上古五族關係 五佐神 句芒 祝融 后土 蓐收 玄冥 上古五屬族關係 五器 規 衡 繩 矩 權 萬物時空度量關係 五正后稷 司馬 司徒 司寇 司空 上古官職關係   五官 春官 夏官 中官 秋官 冬官 上古官職關係

五教父義 母慈子孝 兄友 弟恭 社會倫理關係

五祀 (社) 戶 竈 中靁 門 行 祭祀祖先廟堂關係 五常仁 禮 信 義 智 信瞻、思維、性格關係

五事 視 言 思 聽 貌 感官與宇宙關係 五德 明 從 睿 聰 恭 人腦功能態關係 五瑞玉青圭 赤璋 黃琮白琥 玄璜 祭祀天地人神禮器 五臟 肝 心 脾 肺 腎 氣化與人體關係 五官 目 舌 口 鼻 耳 感官(內臟與外界直接交換及聯繫通路)

五體筋膜 血脈 肌肉皮毛骨髓 與機體物質結構的關係(對內聯繫)

五聲 呼 笑 歌 哭 呻 情緒(精神)關係 五情 怒 喜 憂思 悲 驚恐七情之關係 病變 握 憂 噦 咳 慄 病氣與情志的關係 病位 頭項 胸脇 脊 肩背 腰股 病氣與人體的關係 五華 爪 面 唇皮毛 發 內臟氣血功能態外顯

五音 噓 呵 呼 哭 吹 音(唇、齒、舌、氣口、等綜合效果)關係

五嗅 臊 焦 香 腥 腐 嗅覺感官與物氣關係 五神 魂 神 意 魄 志氣與精氣神關係 五津 泣 汗 濕 燥 寒體外分泌物(內外分泌關係)

五味 酸 苦 甜 辛 咸 性味(味覺器官與口舌關係)

五欲 色 味 安佚 臭 聲情慾與環境關係

RNAA C 氫鍵 G U RNA醎基性狀關係 DNA T G 氫鍵 C A DNA醎基性狀關係 粒子 電子 光子中子(重子) 介子 質子 基本粒子屬性關係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轉自網路。

五行相生(五材說):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金銷熔生水;

  水生木:水潤澤生木;

   木生火:木乾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礦藏生金。

  五行相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剛勝柔,故金勝木;因為刀具可砍伐樹木;

  專勝散,故木勝土;因為樹木可穩住崩土;

  實勝虛,故土勝水;因為堤壩可阻止水流;

  眾勝寡,故水勝火;因為大水可熄滅火焰;

  精勝堅,故火勝金;因為烈火可熔化金屬。

  辯證生克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熾;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縮;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

  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衰遇火,必見銷熔;火弱逢水,必為熄滅;水弱逢土,必為淤塞;土衰逢木,必遭傾陷;木弱逢金,必為斫折。

  強金得水,方挫其鋒;強水得木,方緩其勢;強木得火,方洩其英;強火得土,方斂其焰;強土得金,方化其頑。

中醫五行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類物質的運動。它是用來闡釋事物之間相互關係的抽象概念,具有廣泛的涵義,並非僅指五種具體物質本身。五行學說是以五種物質的功能屬性來歸納事物或現象的屬性,並以五者之間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約來論述和推演事物或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及運動變化規律。

  具有生長、升發、舒暢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

  具有溫熱、升騰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火;

  具有承載、生化、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

  具有清潔、肅降、收斂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金;

  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事物,均歸屬於水。

  五行學說用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剋的運動中維持協調平衡的。

  這一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來分析研究機體的臟腑、經絡、生理功能的五行屬性和相互關係,以及闡釋它們在病理情況下的相互影響。

  因此,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既用作在理論上的闡釋,又具有指導臨床的實際意義。

  自古以來,中國先賢把五行理論巧妙地運用於醫學領域,以五行辯證的生克關係來認識、解釋生理現象,儘力適應內部自然規律以養生,努力掌握人體運行機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無比豐富的經驗和成果。

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是在家優婆塞、優婆夷所受持的五條制戒。因為五戒是一切佛戒的基礎,進入佛門之後的在家弟子便應受持,所以通常稱為「在家戒」。勞政武先生認為,五戒的前四戒具有「自然法」性質,因為五戒是「五大施」,所謂:「五戒法是三世諸佛之父,依五戒而出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五種道德規範。

五戒與五常的關係是一種因果法則,五戒為因,五常為果,受持五戒,五常便自然顯現。所以他說:「受持不殺之因,自證乎仁義之果。

《金光明經文句》不僅將五戒與五常配對,而且與五經、十善配對。

夫不殺,仁也;不盜,義也;不邪淫,禮也;不飲酒,智也;不妄言,信也。是五者修,則成其人、顯其親,不亦孝乎!是五者有一不修,則棄其身、辱其親,不亦不孝乎!夫五戒,有孝之蘊而世俗不睹,忽之而未始諒也。

在道教的另一部經典《太上老君戒經》中說:

  老君曰:五戒者,天地並始,萬物並有;持之者吉,失之者凶;過去成道,莫不由之,故其神二十五也,經文五千是其義也。老君曰:五戒者,在天為五緯,天道失戒,則見災祥;在地為五嶽,地道失戒,則百穀不成;在數為五行,五數失戒,則水火相薄、金木相傷;在治為五帝,五帝失戒,則祚天身亡;在人為五臟,五臟失戒,則性發狂。老君曰:是五者,戒於此而順於彼。故殺戒者,東方也,受生之氣尚於長養,而人犯殺,則肝受其害;盜戒者,北方也,太陰之精主於閉臟,而人為盜,則腎受其殃;淫戒者,西方也,少陰之質,男女貞固,而人好淫,則肺受其沴;酒戒者,南方火也,太陽之氣,物以之成,而人好酒,則心受其毒;妄語戒者,中央土德信,而人妄語,則脾受其辱。

提謂經云:不殺曰仁,仁主肝,木之位;春陽之時,萬物盡生,正月、二月,少陽用事;養育群品,好生惡殺,殺者無仁。不邪曰義,義主肺,金之位;七月八月,少陰用事;外防嫉妒危身之害,內存性命竭精之患,禁私不淫,淫者無義。不飲酒曰禮,禮主心,火之位;四月、五月,太陽用事;天下太熱,萬物發狂,飲酒致醉,心亦發狂。口為妄語,亂道之本,身致危亡,不盡天命,故禁以酒,酒者無禮。不盜曰智,智主腎,水之位;十月、十一月,太陰用事;萬物收藏,盜者不順天,以得物藏之,故禁以盜,盜者無智。不妄曰信,信主脾,土之位;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中央用事;制御四域,惡口傷人,禍在口中,言出則殃至,氣發則形傷,危身速命,故禁以舌,舌者無信。

佛言:人不持五戒者為無五行。殺者為無仁,飲酒為無禮,淫者為無義,盜者為無知智,兩舌者為無信,罪屬三千。先能行忠孝,乃能持五戒;不能行忠孝者,終不能持五戒。不忠、不義、不孝、不智,非佛弟子。

肝行仁,心行禮,肺行義,腎行智,脾行信。此五行者,天地之大用。天失之妖災起,地失之萬物不生,四時失之陰陽不和,王者失之天下亂,人民失之滅性命、身危亡,神氣失之五臟不治、發狂死亡。

轉自網路。

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

佛曰:不二法門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其致一也。

(註:如有不當之處,望不吝批評指正為是。)

我的更多文章

  • 如何穿衣才能容光煥發(上)
  • 南懷瑾老師開示:獸死不擇音(勿殺生)(
  • 聽南師講故事:陰功積德--《聊齋志異》的故事
  • 癌症形成的心理根源
  • 推薦:迷失在情愛快感中的心理真相
  • 標籤: 八卦

    中醫

    陰陽

    五行

    儒釋道

    . 微博: 000022

    000038

    300002

    000022

    000038

    來自:http://14860543.blog.hexun.com/74224637_d.html
    推薦閱讀:

    如何高效的收拾房間?
    胡氏戳腳拳的步型與步法 /王丕民整理
    歲運闡微之八(張岩整理)
    如何分類、整理資料?
    千古奇文流百世,古人老話道真經(空竹翁整理)

    TAG:整理 | 五行 | 陰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