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一種愛叫彼此尊重

近日,豆瓣網上一個名為「父母皆禍害」討論小組很火爆。一聽這個大逆不道的名字,估計多數父母都會怒從中來。然而,我們不妨冷靜下來,看看這到底是個怎樣的小組,這種負面情緒又從何而來。這個創建於2008年1月18日的小組裡,聚集了一群在父母子女關係中受到挫折、苦苦思索出路的年輕人。創建宣言說:「我們不是不盡孝道,我們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禦腐朽、無知、無理取鬧父母的束縛和戕害。這一點需要技巧,我們共同探討。」誠然,50後的父母與80後的子女,成長年代跨越了中國社會幾近前後斷裂的兩個30年。左與右、集體與自我、物質與精神等烙上時代印記的衝突和迷茫,正集中體現在兩代人不同的思維處事方式上。父母堅信進個收入穩定的單位最好,子女卻嚷嚷「單位」這個詞將從字典消失;父母要替子女找個「門當戶對」的對象,子女卻高呼「我的幸福我做主」……於是,有人說這是 「這個時代」與「那個時代」的對峙。其實,問題的根源並不在「不同時代」這樣無法改變的事實之上,而在於家庭成員共處的模式中,有沒有在愛的基礎上遵循互相尊重的原則。論壇里多數子女對父母的怨氣皆來源於:父母的控制慾望,攀比心理,對自己理論的頑固和對子女選擇的干涉。一名小組成員說:「我們不否認父母因為愛而給予的付出,而是害怕『以愛為名』的教育方式給我們帶來的傷害。」這種愛的傷害,說到底是中國式家長教育的通病所致——愛,就要為孩子鋪平道路。從孩子上學、找工作、談戀愛……處處含辛茹苦幫助打點的父母,也許做夢也想不到,論壇上一篇《如何毀掉孩子》的帖子總結的正是包括「以命令口氣跟孩子說話、孩子的一切要由父母決定」在內的7條。何其諷刺?一個英國心理學家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某種意義上說,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該保有。在很多名人成功的案例中,我們無不看到這種父母「放手的愛」:當阿基米德的父親發現自己和老師的知識不能滿足阿基米德的求知慾時,毅然讓阿基米德只身前往亞歷山大,尋找頂尖的老師和專著;達爾文父母對達爾文好奇心的保護,使達爾文得以延續在自然科學方面的天賦和熱情,並最終著成《物種起源》;徐霞客母親該放手時即放手,使兒子終於能夠拋開雜念,全心追隨自己的夢想,因此成就了名垂史冊的《徐霞客遊記》;洛克菲勒卓有成效的「貴族磨難式」教育,使洛克菲勒家族百年的輝煌得以延續。有意思的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培養出的子女往往也十分懂得尊重父母、感激父母、報答父母。徐霞客是有名的孝子,不僅專門為老母建造「晴山堂」,祝願母親健康長壽,還請畫家繪製了一幅「秋圃晨機圖」,獻給自己深深感激的母親。反觀論壇,那些埋怨父母不尊重自己的人,卻使用了「父母皆禍害」這樣侮辱性的字眼;抱怨父母以愛的名義傷害自己,卻也在自己和同伴的口誅筆伐中無形傷害了父母。在羨慕別人的父母懂得放手去愛的同時,是不是也該學習一下別人與父母的良好溝通和彼此信任?愛要學會放手,愛也是將心比心、理解和信任。儘管價值觀點不同,卻懂得互相尊重,儘管生活方式各異,卻懂得彼此信任,儘管存有隔閡,卻可以互相寬容的兩代人,才是我們的社會真正需要的,才能促使我們的社會肌體真正進入良性循環。作者:周楠
推薦閱讀:

為什麼總有人不會尊重別人?
如果一些地區或國家的很多文化與正確的三觀背道而馳,我們還應該尊重它們嗎?
別人不尊重自己的情況下,如何做到尊重他們?
張嘴就噴叫做:對事不對人?
台官方低調應對遼寧艦南下 大陸給明顯尊重

TAG: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