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漢服文化周所想到的

浙江嘉善西塘的漢服文化周,不少俊男美女身著「深衣」,「襦裙」飄然而過,成為江南古鎮一道獨特的風景,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300多位志願者身著漢服向世界展示了中華傳統服飾和傳統禮儀文化。看到這些,身為歷史系畢業的我深感慚愧。想想除了平日里喜歡和老爸看看戲曲頻道聽聽名家名段、私底下喜歡收藏些改良系的民族風服飾,我已經離我所學的專業漸行漸遠,對漢服的了解僅限於小時候曾見過奶奶穿著自己一針一線縫製交領上衣和常德把貼身穿的褲子叫做「小衣」的方言。好在現在網路發達,上網惡補,仔細了解一二:漢服是中國真正的服飾,是我們漢文化的代表,而國外很多地方都把中國的傳統服裝當成是旗袍,但旗袍是滿族的服裝;漢族服飾幾千年來的總體風格是以清淡平易為主。漢族古代的袍服最能體現這一風格,這種袍服的主要特點是寬袍大袖,褒衣博帶,充分體現了漢民族柔靜安逸和嫻雅超脫、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審美情趣;《春秋左傳正義·定公十年》: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漢服是我國千年傳統藝術瑰寶,已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及審美成就,且被日本、朝鮮爭相效仿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而最最關鍵的是漢服確實漂亮,而學習的內容很豐富,有舞蹈、有禮儀、還有漢文化知識等等。由此可見,漢服展示給人們的應該不僅僅是服裝上的驚艷,更是服裝背後悠久的華夏文化的傳承。

旬子說過:「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泱泱文明之邦,浩浩其行五千年。但曾幾何時,「中國人,便後請沖水」,「請安靜」,「請不要隨地吐痰」……這種僅以簡體中文標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國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國——法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頻現;曾幾何時,德國酒店出現了「旅館的中國人警告」:「其他客人請不要受到中國人吧嗒吧嗒地吃出聲和打嗝聲影響,因為這是中國吃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想靜悄悄地吃早餐,請在8點以後來」;曾幾何時,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有人用中文刻上「某某某到此一游」;曾幾何時,中國遊客羅浮宮外水池泡腳驚呆邊上的外國人;還有大陸遊客插隊、蹲踞路邊,小孩隨處便溺等負面消息常常見諸媒體,曾為世界四大古國的我們成了不文明、粗魯的代名詞。而在我們的身邊,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勇」闖紅燈、搶座加塞、大庭廣眾之下脫鞋露襪、大聲喧嘩、暢所欲煙等社會公共禮儀缺失的現象更是比比皆是。

有學者說,「文化影響與政治、軍事、經濟不同,不是國家機器可以有效控制的。文化更多地蘊含於民眾心裡。」而漢服也有著立容、坐容、行禮、迎賓、宴請等諸多基本的禮儀。今天的中國早已不再是當年國運衰微的老大帝國,但一個重新走向強大的文明古國,卻面臨著「不文明」的苦惱。孔夫子曾說:「不學禮,無以立」,「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想當年,在奶奶身邊長大的我常聽其嘮叨:女孩子坐不能抖腿,笑不要露齒,說不能大嗓,吃飯不要托碗……這些要求至今仍在影響著我的言行。眼下,家長督促著孩子奔走在各種特長班的路上卻很少注重孩子言行舉止上的培養,學校考核著學生的語數外卻極少設置生活禮儀類的課程。因此,我們除了將漢服穿在身上,我們更應該的是將傳統的優秀文化穿在心裡,套用某明星的表白體:我想像有一天,我們國人能像所有遊客那樣走在街上,購物,散步,沐浴著陽光,人們不是只會舉起手機拍照、議論,還可以對我們報以欽佩的目光和尊重的微笑!


推薦閱讀:

太上老君,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人
他是港片常見配角 沒想到來頭這麼驚人!劉德華、梁朝偉靠他捧紅
求婚禮主持司儀的主持稿 包括活動流程 遊戲 走勢 串詞等等有什麼沒想到的哪位大蝦有別吝嗇
萬萬沒想到!小陽台也能變花園!
1年,從玻璃花房到香草園、1米菜園,你能想到的,她的花園都有

TAG:文化 | 漢服 | 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