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語文課是幹什麼的

語文課是幹什麼的

舊文整理

本文根據在生成語文1群文字講座整理

接到卓兄交付的「語文課幹什麼」,首先想到這個脈絡邏輯:語文到底是什麼?語文課到底該教什麼?語文課到底該怎樣教?我想這幾個問題理清了,「語文課幹什麼」的答案也理出來了。

第一個問題:語文是什麼

界定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下文簡稱《課標》)對語文課程性質與地位是這樣闡述的:「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決定了「語文課程應該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課標》)」這段話界定了語文教學對一個人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重要性。它是所有學科教育的基礎中的基礎,是深埋於地面下的那部分。

千尺之木,其根必盛;萬丈高樓,其基必深:它應是血脈的溶入、是民族精神傳承、是人格與價值構建、是愛與責任意識培養……,又是涉及語音、語言、語義……語知語用交際工具屬性內化為學生語用能力的練習,所以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就是讓人成為其人的一門學科。

江蘇楊虹20:28:54 我感覺一個工具性和人文性其實包羅了萬象,似乎是無所不能的

泰州學院趙廣志20:29:01 我們現在語文,搞得這麼,非常的不好,主要在於我們語文,根本就沒有理解語文的終極目標。

<><="" section="">

第二個問題:語文課教什麼

內容

《課標》「第二部分課程總目標」中關於總目標是分這樣十條闡述的: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泰州學院趙廣志20:29:24 語文是我們的母語,但是,母語不單單指認是字,了解語言,更重要的傳承我們中華名族文化的精華。語文課不僅僅教會學生學會認知,日用,更重要的,要理解文本中,蘊含的,豐富的內涵。)

對以上十條歸成四類如下:

1、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類。

①知識掌握:會拼音、會用工具書、能說普通話、能正確流暢地書寫漢字;

②語用能力:會傾聽、(切合語境)表達與交流;自主性、再創造閱讀能力;有條理、流利地表述個人觀點與見解。

2、綜合實踐能力類。

有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主動探究學習、實踐中運用語文能力、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等。

3、素養和方法類。

包括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想方法等。

4、情感態度價值觀類。

包括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等。這一類要特別說明一下:語文也有時代性。

概括以上,教語文=「聽、說、讀、寫、思」其中的「思」包括學習及思維的方法培養+德行、進取心和正確的價值觀培養。

可按「聽、說、讀、寫」把語文課教好又令人無所適從,雖然其基本內容和形式應該是沒有多大異議的。竊以為要在「思」字上做文章,既有「思想」、「思維」、「思考」的層面;也有「思緒」、「情思」的層面。啟迪學生走向自我澄明和自由,指向公共知識與法度,建構人生觀與價值觀,指揮「聽、說、讀、寫」的設計歸宿——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

用「思」去創造一個個既豐富多彩又富於意義與價值語文品質課堂。教學設計應追求深深的「情」味,濃濃的「趣」味,悠悠的「韻」味;課堂實施中追求「語文味」,「人文味」、「書卷味」。情味解讀中的人文味,趣味解讀中的語文味,韻味解讀中的書卷味。

<><="" section="">

第三個問題:語文課怎麼教?

手段

圍繞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的能力及品質去教,圍繞培養學習及思維的方法和習慣去教,圍繞讓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去教。

「思」為核心,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繫,相互制約,不能任意偏廢。

(一)「思」+「聽」的語文教學

「聽」是獲取信息主要途徑。三個目標:①「聽」的興趣培養,② 「聽」的態度和習慣培養,③「聽」的方法培養。比如我的《聲聲慢》范讀是這樣「見群共享」(普通話不好,多抱涵!)

雅安?吳滎林 20:36:26 思字應該有很多內涵!

安徽崔成志 20:37:08 聽說讀寫歸於思

師:大家從老師的朗讀中聽出什麼來了?

生:慘。

生:悲。

生:哀。

生:苦味

生:愁。

……

這種聯想與語境產生聽的能力衍生。

師:用你們從《導學案》上看到的材料解釋解釋。

生:我聽出了亡國之恨。

生:我聽出了喪夫之痛。

生:聽出了南渡後的奔波之苦。

師:還有嗎?

生:還有老年無子,

生:還有她收藏的金石古董都丟光了。她窮困潦倒,

生:還有她改嫁後遇人不淑,僅僅百日就結束了。

師:這裡還有一樁官司,當年這場離婚是李清照自己提出的,根據宋朝法律,如果妻子提出離婚訴訟,即便官司贏了,女方還是要被判入獄兩年。所以不僅是遇人不淑,還有人格的蒙羞。

生:還有老無所依的苦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學生把教育看成自己的需要而樂於接受時,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教育願望的實現,要基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前提。

(二)「思」+「讀」的語文教學

讀的再創造也是一種自我積澱的需要。如筆者在教《靜女》時對教材的理解是個這樣的過程。

教參上將本詩的三章解讀成三個場面:相約——相贈——相別。據文中「愛而不見」、「搔首躑躅」「說懌女美」、「洵美且異……美人之貽」來提煉出靜女的「天真、活潑、俏皮」;男主公「我」的「憨厚、誠樸、率真」。

但這種解讀存在著一個事件邏輯上的不嚴謹。如將本詩三章場景作為一次約會來說有三處邏輯不通:一是重章中的「姝、孌」二字在字義上的微小區別(姝,貌美意;孌,因美而愛慕意)就沒有任何意義,但這尚可忽略;二是「貽我彤管」,初約即贈物從情理上講不通;三是自然前文已貽彤管,怎會又再「歸荑」?而主人公待物的情感程度也被模糊化:「說懌」彤管之美,又說「荑」「洵美且異」,同為心上人贈與物,荑較彤管「異」在何處?「彤管」歷來有三解:赤管植物、筆或樂器。論貴重,「彤管」遠貴重於「荑」。「荑」的「洵美且異」只有一種可能——相贈時靜女對「荑」的特殊象徵含義的界定。

山東劉鵬20:43:56@江蘇南通楊萬得 如果老師不讀,學生能感悟到什麼?

我有平台資料提供。@山東劉鵬

學生先看和讀這些,做課前準備。手機或平板就能課前學習。

安徽崔成志20:45:34太豐富了

安徽崔成志20:46:02先學後教是也

山東劉鵬20:46:03有翻轉課堂的影子

雅安?吳滎林20:49:10看什麼學生,才能用

山東劉鵬20:50:25 楊老師的實踐把語文學習生活化,碎片化,浸透化了。高!

從以上邏輯推理來看,詩的三章等於相約——相贈——相別三個場面的解讀是背離了《靜女》所描繪的原生態愛戀的情感熱度漸升的過程的,這種解讀不是合情合理的解讀。因此在製作教學平台的微課時筆者解讀如下所示:

第一章 姝――美好 初戀相約 ——城隅初會

第二章孌——因美而愛 熱戀受贈 ——熱戀再會

第三章異——因愛而異 互贈信物 ——私定終身

《靜女》三章將先秦原生態愛情的進程步步推進地展示,從初約時「愛而不見」中既有靜女的小兒女的羞澀、矜持,又有對「我」的冷靜觀察,還帶有些許的俏皮和心計,頗值得細品味。而與之相應的「搔首躑躅」中男主人公的憨厚、率真、焦灼、無措就使靜女現身後的場景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以「孌」字點再約,而對男女雙方相見情狀如何無一字落筆。著筆於所贈「彤管有煒」,而男主人公「說懌」二字暗示著情感的進一步發展帶給他更多的希望與愉悅的期待。「自牧」二字點明了靜女的身份,符合「風」的源頭:民間的凡俗小人物的生活與情愛,「荑」是壠陌間尋常植物,在男主公眼中「洵美且異」,特殊異常,物微情深,物卑情重,「匪女之為美,美人之異」才能釋得通。基於這一解讀,展示在平台中的微課講解,有助於學生很快梳理出本詩的情感脈絡,這樣基於「情」味的理解就不會流於泛泛。

江西景德陳金海 20:49:16楊萬得老師,您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您對我們今晚所討論的主題問題的見解?

@江西景德陳金海 定位好語文學科特點,打好語知底,培好語用能力,引好人格構建。

江西景德陳金海 20:52:56高度贊同:打好語知底,培好語用能力,引好人格構建。

皖太和周國新 20:53:00說得好

江蘇楊虹20:53:12總結的好

在課前吟誦中又借鑒於永正老師的「添字」誦讀法。要求學生在《靜女》誦讀中加入一「啊」字,並將自己的誦讀錄音及理由上傳到教學平台。結果一石激出層層浪:

生1:愛而不見,啊,搔首踟躅。我覺得把「啊」字放在這裡,能寫出男主人公的內心意外的情感。

生2:彤管有煒,啊,說懌女美。這個啊放在這裡有讚美的意思。

生3:匪女之為美,啊,美人之貽。這個啊放在這裡有抒情的意味,

生4:靜女其姝啊,俟我於城隅。這個啊放在這裡一下子把男主人公內心的驚喜寫出來了。

……

通過加入這個「啊」字,學生讀出興趣,讀出笑聲。學生也可能點擊別的同學的錄音來聽取他人的理解,這種互助學習方便快捷,在聽別人錄音的同時,大大增加了自主學習中對文章的理解。

安徽崔成志 20:55:09 寓教於樂

江蘇楊虹 20:55:11 再加個增加學語興趣,賞好語文美感

一節課扣一個方面下重手練。長期積累,才會有收穫。

(三)「思」+「說」語文教學

語文課堂應是有生命靈性的,應當是生命意識的喚醒——刻骨銘心,燭照心靈。語文課堂上師生共浸,行走在上下五千年,出入於詩意與靈性間:可感,可嘆,可歌,可泣,可以興觀群怨。因此,語文是一種詩性的光輝,一種厚重的關懷,一種浪漫的情懷,更是一種崇高的靈魂。

師:咱們讀一讀《蒹葭》、《關睢》。說說你讀出了什麼?

生1:《蒹葭》是一種悠長的思戀,但追求的「伊人」似乎遙不可及。

生2:所寫的「伊人在水一方」,道路艱險迂迴,有點像我們追求的理想。

生3:《蒹葭》里的環境描寫是秋天,很凄涼、冷寂。《關睢》要比它就暖色一點。

生4:《蒹葭》是一種求而不得的愛慕,《關睢》是渴慕里的長長相思,但只要「友之、樂之」窈窕淑女還是有可能親近的。

教師再加以適時指引。

師:幾位讀得都不錯,但丁寫過一首詩,其中有三句我們可以拿過來解釋《蒹葭》:「美人隔河而笑,相去三步,如阻滄海。」大家讀讀這三句,體會體會。孔子在評《關睢》時說了八個字「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怎麼與愛慕的女子親近呢?那就「不淫」,不過度,不過頭。以禮相待,鐘鼓樂之,琴瑟友之。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靜女》是前兩首的故事的延續。相約,互贈信物了。我們再讀讀《靜女》。

師:戀愛是激情燃燒的歲月,但婚姻平凡日子串連成的波瀾不興。我們來唱唱《子衿》。你覺得要唱出什麼樣的情緒來?

生1:感覺「挑兮達兮,在城闕兮」與「搔首踟躅」有點像,內心有些忐忑不安的情緒。生2:「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兩句中的點抱怨的情緒。你怎麼連個口信都不送來啊。生3:「縱我不往,子寧不來」兩句這種抱怨的意味更深更重了。

生4:我最喜歡「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其實忐忑不安、抱怨的情緒都是因為思念太深太急切的原因。

師:再請大家唱一唱,唱出幾位同學所說的這種情緒來。

說是心靈的撞擊,是個人情商的展示,是悟而思後的語言呈現。

安徽崔成志 21:01:22引導學生由思入手,激發學生走向語言表達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靜女》是前三首的故事的延續。相約,互贈信物了。我們再讀讀《靜女》。

(盪開再回歸,盪開再回歸。收放之間,穿越千年。)

師:苦苦地愛慕,鐘鼓琴瑟友樂來親近,月上柳梢頭,人約城隅下的浪漫,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思念。簡簡單單的信物,卻珍視如同至寶。這就是我們的先民們的愛情,簡單執著專一。可我們,我們現在的愛情還好嗎?

(師的優雅才有生的靈性)

生1:不好,(眾笑)因為現在的手機太強大,人和人都沒有距離了。

生2:我接著他的話題,現在科技的發展使地球越來越小,零距離讓思念和美都不存在了。

生3:可能現在沒法產生古代人的這種愛情了,情書情詩都是很奢侈的了,QQ一視頻,人就站在我們的面前了。

……

安徽崔成志21:03:48收與放是高妙的教學藝術

江西景德陳金海21:04:15楊萬得老師,初次在網上見識,高人啊!

@江西景德陳金海 過獎。

孩子的心靈打開,思緒打開,情緒高漲。這是思與說的有機結合。

安徽崔成志 21:05:37本群卧虎藏龍

江西景德陳金海21:05:44主持人崔老師,您 應該向大家——重點是向我——介紹介紹楊萬得老師才好。

 呂叔湘先生指出:「抓住口語這個環節,讓學生受到應有的訓練,說起來有條有理,有頭有尾,不重複、不脫節、不顛倒,句式有變化,字眼有講究,還想他不會作文?放過這個環節,讓他說話隨隨便便,亂七八糟。只在兩星期一次的作文課上才要求他立意謀篇,字斟句酌,那是一暴十寒,『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怎麼精批細改也不容易提高作文的水平。」

(四)「思」+「寫」的語文教學

這個環節本人一直在中職校任教。確實沒有較好的心得。不敢弄斧,貽笑大方。第一次做文字講座。其中有很多的地方可能有不當之處,大家見諒!!@安徽崔成志 時間也差不多了。請下一位吧。我的環節就到這裡吧。


推薦閱讀:

語文課堂:放飛心靈的天堂
在教孩子認字上,32年前的一部動畫片輕鬆秒殺現在的語文課……
語文課本那「六十一個階級弟兄」你還記得么?《北京日報》今天整版講述他們後來的故事
今天的語文課本,還需要魯迅嗎?

TAG:語文 | 語文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