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源流——蒙古利亞人種3
二、百越
「百越」是先秦時代中原華夏部落對長江以南地區諸多部落的泛稱。因這些部落紛雜且中原部落對他們不甚了解,故謂「百越」。文獻上也有「諸越」等稱呼,後來大部分的百越部落在漢朝時代與中原華夏部落共同互相融合為漢民族。
先秦古籍對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的農業定居部落,常統稱為「越」。實際上這些「越」並不是單一民族,而是南方眾多部落的統稱,各有種姓,互不所屬,或稱「吳越」(蘇南-浙北)、或稱「東甌」(浙南-閩北)、或稱「閩越」(閩北-閩東)、或稱「揚越」(江西-湖南)、或稱「南越」(廣東-廣西東部)、或稱「西甌」(廣西西部)、或稱「雒越」(越南北部-廣西南部)......故而又稱「百越」。百越地區位於九州中的揚州地域。
西元前306年,楚懷王興兵伐越,大敗越國,盡取越國江東之地。自此,越國人民流散到南方一帶,分化成眾多的支系。故而,從這個時候開始,文獻中便出現了「百越」這一個新的稱謂。到漢朝初年形成了東甌及閩越兩個王國。
1、解讀「百越」
先秦時期,古代中原華夏部落泛稱敵對的南方部落為「蠻」、北方部落為「狄」、西方部落為「戎」、東方部落為「夷」,但蠻夷戎狄只是河洛王朝(夏、商、周三代)對東南西北各方敵對部落的稱呼,不是對異民族的稱呼,所謂「非我族類」也不是對異民族的稱呼,事實上,在西元前,漢族也尚未形成。
根據目前考古學的證據,距今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很可能就是某一部「越」人所創造出來的文化。河姆渡遺址發現了稻穀、稻草和稻殼的堆積,是當時世界發現最早的稻作文化,後來在黃河流域的裴李崗遺址、賈湖遺址和長江中游流域的彭頭山遺址等地發現了更早的稻作文化。
關於「越」的最早記載是「于越」,「于越」與中原的主要關係是貿易,用象牙、玳瑁、翠毛、犀角、玉桂和香木等奢侈品,以交換北方的絲帛和手工產品,「于越」部落的越國傳說建立於西元前2032年,至西元前222年被秦所征服。
先秦時期,嶺南越人先後建立的文郎國、甌貉國等二個王國,至戰國末秦末之際相繼滅亡。
隨後到了秦末漢初,百越部落又各自建立了三個王國,「東甌國」在現今浙江省南部;「閩越國」在今福建省;「南越國」在今廣東省、香港、澳門、海南省、廣西省及越南北部。
嶺南的越人三部落分別是「南越」部落,在今廣東省、香港、澳門及廣西省東部;「西甌」部落在今廣西省中西部;「駱越」部落即雒越部落,在今廣西省西南部、海南省及越南北部。「南越」、「西甌」、「雒越」相繼被秦征服,秦亡後嶺南越地割據自立為南越國,漢初臣服漢朝,在呂后時期一度與漢朝抗衡,漢文帝時再臣服漢朝;「東甌」、「閩越」降秦,秦亡後分別自立為東甌國、閩越國,臣服於漢朝,後東甌國被閩越國所並;雒越部落及西甌部落於西元前206年被南越國所滅。
南越國及閩越國最終分別於西元前112年、西元前111年被漢武帝攻滅,其地改為漢朝的郡縣。此後,百越這個名稱就不見於史載。
漢代史籍泛稱南方嶺南的農業定居部落為「越」(南越國),而戈壁沙漠以北的游牧部落為「胡」(匈奴國),因為曾經對漢朝構成威脅的,除了匈奴國外,就只有南越國,故而北「胡」與南「越」並稱。
2、百越部落所建的諸國
(1)文郎國
雒越(駱越)部落所建立的首個王國,傳說神農氏後裔雄王於西元前2879年在今日的越南北部至廣西南部一帶建立文郎國,歷任國主皆號「雄王」。
西元前257年,文郎國為蜀王子蜀泮所滅。
(2)越國
傳說夏代姒少康的庶子姒無餘,於西元前2032年在錢塘江以南一帯建立「越國」,「以奉守禹之祀」,轄有今浙江全省及安徽南部、江西東部地區,傳至春秋中葉的越王姒夫譚已歷近1500多年。
西元前473年,越王姒夫譚之孫、姒允常之子越王姒勾踐撃滅吳國,後北上與當時中原諸國會盟,雄視江淮地區,號稱「霸王」。
約西元前306年,楚懷王興兵伐越,大敗越國,盡取越國江東之地,越國自此衰弱,越國人民流散到南方一帶,分化成眾多的支系部落,但至戰國末年,越國仍然能與楚國抗衡。
西元前222年,盤踞在寧紹平原、會稽山一帶的越國繼楚國之後為秦所滅。
(3)甌貉國
即甌雒國,西元前257年,蜀泮攻滅文郎國,於文郎國故地建立甌貉國,甌貉之「甌」即指代西甌部落,而甌貉之「貉」即雒,指代雒越部落。
西元前214年,秦朝南伐揚越時,甌雒國的西甌諸部落曾經推舉譯吁宋為領導以抗秦,終為秦人所滅,西甌之地成為象郡、桂林郡的一部份,而甌貉國則成為秦朝的象郡。
西元前210年,南海尉任囂發兵攻象郡甌貉國,戰後以今越南天德江為界,江北歸任囂方,江南歸蜀泮方。
西元前206年,繼任囂之後控制南海郡的趙佗擊滅甌貉國,其後也加強對西邊甌貉國故地的控制。
(4)南越國
秦朝南海郡郡尉趙佗乘秦末大亂之際,控制南海郡並隔斷與嶺北的交通,隨後於西元前206年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包括甌雒國在內)。
西元前204年,趙佗自立為「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國。
西元前202年初,漢高祖不承認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為趙佗所有,反而將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封給長沙王吳芮。
西元前196年夏季,漢高祖正式承認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為趙佗所有,遣陸賈封趙佗為南越王,在陸賈的說服下,南越武王趙佗向漢朝稱臣。
西元前181年,因呂后打算停止與南越國貿易關係,南越國不滿,於是發兵攻打漢朝長沙國數縣而去,呂后聞訊遣周灶將兵攻南越國。
西元前180年,呂后崩,漢朝命周灶罷兵歸。南越國因抗擊漢朝成功而聲威大振,乘機對東邊的閩越國用經濟手段施加影響,而對西邊的西甌、雒越等部落(甌雒國故地)加強控制。南越武王趙佗因此而自稱「南越武帝」。
西元前179年,在漢文帝的努力下,南越國對外去帝號並再稱臣於漢朝。但對內仍稱帝如舊。其後南越國一直與朝保持和平關係。
西元前113年,南越明王趙嬰齊崩,其子趙興繼位,樛氏為太后。漢武帝派遣安國少季勸說南越王趙興及南越太后入朝長安,並使路博德兵駐桂陽;太后樛氏因圖內屬漢朝而與南越國相呂嘉有隙,呂嘉不願南越國歸附漢朝,漢武帝聞訊遣韓千秋與南越太后樛氏之弟樛樂率2000人往南越。
西元前112年夏季,南越王趙興元年,太后與呂嘉的不和很快演變成公開衝突,當韓千秋等人一入南越國,呂嘉即攻殺南越王趙興、南越太后樛氏及漢朝使者安國少季等人,呂嘉在向南越全國各地及蒼梧秦王趙光說明後,另立南越明王趙嬰齊之子術陽侯趙建德為南越王,同時,呂嘉派兵消滅韓千秋等2000人並調動軍隊防守國境要害處。同年,漢武帝在得知韓千秋兵敗及呂嘉弒王叛漢的消息後,決定遣兵十萬南伐南越王國。
西元前112年秋季,南越王趙建德元年,漢武帝所遣的十萬大軍分四路進攻南越王國,一路由伏波將軍路博德率領,從桂陽溯耒水而上,跨越騎田嶺入連江;一路由樓船將軍楊仆率領,溯贛江而上,跨越大庾嶺入湞江;一路由戈船將軍鄭嚴及下厲將軍田甲率領,由零陵出發後,沿灕江而下至蒼梧;一路由馳義侯何遺發巴蜀兵及夜郎國兵,沿北盤江而下。計劃最終四路大軍在南越國首都番禺會師。
西元前112年冬季,路博德一軍與楊仆一軍先行會合,兩軍一同圍攻番禺,後番禺降於伏波將軍路博德,術陽侯及呂嘉出海西逃時被路博德捕獲,南越國滅亡,時為漢武帝元鼎六年,整個南越王朝歷五王,凡九十三年。
(5)閩越國
其國王族是越王勾踐之後裔,楚敗越後,徙至今福建省,於秦朝時為閩中郡「君長。
西元前202年,漢朝封騶無諸為閩越王,都於東冶縣(今福州),故其國號為閩越國。
西元前154年,吳王劉濞企圖誘使閩越國從己反叛漢朝,然而失敗。吳王劉濞叛亂失敗後,其兩子逃奔閩越國。
西元前138年,閩越國發兵圍攻東甌國國都,但因漢朝出兵援東甌國,於是閩越兵解圍而去。後因東甌舉國徙往漢朝江淮地區,閩越國得以佔有東甌國故地。
西元前135年,閩越王騶郢發兵侵南越國,南越文王趙胡向漢武帝求援,漢武帝於是發兵救南越國,命王恢從西邊、韓安國從北邊攻打閩越國,迫於漢朝的軍事壓力之下,閩越國以王弟騶餘善為首的權貴殺閩越王騶郢以求和,漢朝因而立騶無諸之孫騶丑為閩越王,因騶丑的封邑名繇,故號為「越繇王」,東南地區一場戰禍就此避免;但騶餘善因殺閩越王騶郢而大權在握,於是自立為王不從越繇王,漢朝只好順水推舟立騶餘善為「東越王」,與越繇王騶丑並立,因此閩越一國同時出現了兩位國王。
西元前112年,因南越國叛漢朝之故,東越王騶餘善上書漢武帝自效去攻打南越國。同年,閩越國發兵8000攻侵南越國,然而騶餘善進兵至南越國的揭陽即停止前進,與南越國通和。同年冬季,漢朝攻滅南越國後,在閩越國西邊部署軍隊。
西元前111年秋季,東越王騶餘善反叛漢朝,發兵侵漢朝並自立為「東越武帝」。
西元前111年冬季,閩越國權貴們殺東越王騶餘善降於漢朝,閩越之地從此成為漢朝版圖的一部份。
(6)東甌國
其國王族是越王勾踐之後裔,楚敗越後,徙至今浙江省南部,於秦朝時為閩中郡「君長」。
西元前192年6月,漢朝封騶搖為東海王,都於東甌(今溫州),故其國號為東甌國。
西元前154年,東甌國跟從吳王劉濞叛漢朝,劉濞失敗後逃往丹徒,被在當地的東甌兵所誘殺,劉濞的首級被獻於漢朝,東甌國得以與漢朝和好。
西元前138年,閩越國發兵圍攻東甌國國都,東甌王騶望向漢朝求援,漢武帝發會稽郡兵從海路援東甌國,兵未至東甌,閩越國聞漢朝來援後撤兵歸國。同年,應東甌王騶望之請求,漢朝將東甌國民眾共四萬餘人徙往江淮地區,騶望被漢朝封為廣武侯。
東甌國故地逐為閩越國所吞併,東甌國降而亡。
3、文獻記載
百越的百是多數、約數,而不是確數。百越是中原諸國對南方諸部落的泛稱。周代時期的「越」除專指「越國」外,亦同樣是對南方諸部落的泛稱。韋昭認為百越之「百」是因越人有「百邑」而得名。
《吳越春秋》東漢·趙曄
《南越志》劉宋·沈懷遠
《百越先賢志》明·歐大任
《嶺南摭怪》後黎朝·武瓊
4、「百越」後裔
國際學術界認為「百越」與現代的漢族、黎族、京族、高山族、水族、壯族、侗族等諸民族有諸多親屬關係,其中,分布在中國屬於漢語族的約1億1500萬人口閩民系、約7700萬人口的吳越民系、約6000萬人口的廣府人及約300萬人口平話人與古代百越部落有著深厚的歷史親緣關係;分布在中國和越南,屬於孟高棉語族約8000萬人口的京族也與古代百越部落有著深厚的歷史親緣關係;分布在台灣島屬於台灣南島語言約50萬人口的高山族與古代百越部落有著深厚的歷史親緣關係。
當代百越後裔總計有約4億1550萬人,其中2億5500萬人是漢族,佔了百越後裔總人口的61.3%。
5、百越地區在中國地域的歸屬
先秦時期,當時學者將越國置於赤縣神州中的揚州,到了漢朝,整個百越地區,即于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雒越在分野中都歸屬於九州中的揚州。
東漢未年一度將嶺南的越地改置荊州,到了晉朝重新將嶺南的越地屬於九州中的揚州,此後百越地區永置於揚州州域。
推薦閱讀:
※復活人類原精神-仁愛、信仰、孝悌忠恕
※一夫一妻制並非人類的本能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網路 呼喚人類真誠的回歸【經典圖文/網路真情】
※人類是否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