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好辣媽與奶爸: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相對於注重孩子良好的學習成績,家長更應該重視孩子的情商和良好人格的塑造。父母希望孩子成績好,無非是想讓孩子在成長階段智力發展不落後,今後能進入一個好大學,到社會上有更強的生存和競爭能力,獲得成功人生的幾率會更大。殊不知,一個人的成功,更多地取決於他/她的情商,以及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健康的人格特徵。

作為父母,在培養孩子方面,應該秉承與堅持科學合理的教育理念,這裡從心理學角度略談一二,以供參考。

身教勝於言教。孩子從呱呱墜地開始,便接受父母的影響,成人的無論是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方式、語言表達的方式還是待人接物的態度,均為孩子提供了現實的參照。可惜的是,很多家長在行為表現上往往容易忽視這一點,說話做事沒有考慮到對孩子的示範作用。所以,當孩子表現出很多成人話語和行為方式時,大人們經常表示驚訝,不知孩子的反應所從何來。因此,我們一定要樹立一個思維觀念,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待,在態度與行為上將孩子視為一個成人,這樣,孩子更容易社會化,同時其個性化也會得到較好的發展。

底線與邊界的建立。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家長憑藉的是經驗和感覺,由於現時的獨生子女政策,更多地甚至是採取溺愛的態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從小即與父母不斷地進行著博奕,嬰兒階段孩子的哭聲一方面向成人傳遞著需求信號,另一方面也是對成人的昭示;當孩子能夠自主表達信息的階段,如果成人仍然不能對一些合理與不合理訴求進行正確的區分,一味採取滿足的態度,則孩子便會在懶惰和貪慾的本能驅使下,步步緊逼成人迎合的底線。在這方面,聰明的父母應該本著清醒的態度,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嚴格禁止不合理的訴求。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形成規則的意識,自然而然地能夠區分自己行為的邊界,形成一些良好的習慣與態度。很多家長等孩子大了,抱怨自己管不了孩子,寄希望於學校和老師,已經有點為時已晚、在措施上捉襟見肘了。 孩子就像一棵樹苗,能否順利成長為參天大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能否為其施好肥、澆好水、修好枝、剪好葉。 在孩子良好人格的培養方面,建議參考美國著名精神分析理論家艾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論觀點。艾里克森的人格發展學說既承認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時更強調文化和社會因素的作用;認為現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變態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會要求不相適應乃至失調所致;人在克服心理與社會的矛盾和危機時,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個體的心理社會經驗;從本質上講,社會環境決定了與任何特定階段相聯繫的危機能否獲得積極的解決。由此,艾里克森將人生髮展的各個階段稱為心理社會發展階段,以區別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性發展階段。 艾里克森認為,在個體發展的不同時期,社會對個體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個體自身的需要和能力與社會要求之間就出現不平衡現象,這種不平衡給個體帶來緊張感。艾里克森將社會要求在個體心理中引起的緊張和矛盾稱為心理社會危機。他根據個體在不同時期的心理社會危機的特點,將個體人格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發展任務,每個階段都存在著特有的心理危機。他認為個體人格的發展過程是通過自我的調節作用及其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斷整合的過程。人格發展任務完成得成功或不成功,就會產生人格發展的兩個極端,屬於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積極的品質,屬於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消極的品質。每個人的人格品質都處於兩極之間的某一點上。如果不能形成積極的品質;就會出現發展的「危機」。教育的作用就在於發展積極的品質,避免消極的品質。 艾里克森人格發展階段的發展任務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質分別是: (1)嬰兒前期(0—2歲):這一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信任感,克服懷疑感;家長應該提供及時的關懷,良好的人格特徵是希望品質。 (2)嬰兒後期(2—4歲):這一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恥感;孩子的活動範圍和活動對象適當擴大,良好的人格特徵是意志品質。 (3)幼兒期(4—7歲):這一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孩子自主對外界環境施加影響,良好的人格特徵是目標品質。 (4)童年期(7—12歲):這一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孩子開始著手解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良好的人格特徵是能力品質。 (5)青少年期(12—18歲):這一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孩子形式價值觀,成熟地認識自己與社會,良好的人格特徵是誠實品質。 (6)成年早期(18—25歲):這一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良好的人格特徵是愛的品質。 這裡列舉出成年早期之前的六大階段,有助於家長藉助科學理論的指導,對孩子採取適宜的引導方式,培養孩子良好的人格特徵,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轉載請註明www.psycofe.com和文本網址

推薦閱讀:

馬老師講解《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十五)
秘老師批完考卷後,當-場-陣-亡!!!
《重建中國人的核心價值》之四楊恆均老師文章轉載
孫雙金:老師,你可以擁有自己的課程

TAG:孩子 | 父母 | 奶爸 | 辣媽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