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風險越來越大,內容創新越來越難,電視平台的「危機」來自哪裡?

2017年對於電視平台來說喜憂參半。一方面,一系列的政策調控,使得文化類節目為當前的電視綜藝來了一絲新風;另一方面,網劇、網綜今年狂飆突進,精品化路線初顯成效,電視平台受到越來越嚴重得來自視頻網站的擠壓。如何避免管道化、保持住自身內容生產的創新能力,進而圍繞自己的優勢在新的家庭大屏產業中打造或參與商業生態的構建,是電視平台必須認真思考的議題。

央視:推陳出新的節目標杆

今年8月,國家廣電總局在《關於把電視上星綜合頻道辦成講導向、有文化的傳播平台的通知》中明確提出「鼓勵電視上星綜合頻道在黃金時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經濟類節目的播出數量和頻次」。而2017年央視在綜藝領域的創新,無疑發揮著引領作用。無論是導向方面還是文化方面,央視製作的節目已經成為了行業標杆。

上半年,在央視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在社會上掀起了對有著濃郁古風的詩詞學習的熱潮,「飛花令」等節目環節在社交朋友圈裡受到熱捧。以至於之後地方衛視出品的一系列與詩詞、國學相關的節目,都能夠看出它們對於《中國詩詞大會》的借鑒與汲取。

之後,由董卿作為製片人和主持人參與的《朗讀者》,將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選用精美的文字,通過朗讀的形式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更是成為文化類節目的標杆。

最近剛剛播出不久的《國家寶藏》則跳脫出主打「收藏」題材節目的局限。節目不再僅限於探討文物的真假與價值幾何,而是由國寶引出故事、講述情感,讓曾經躺在博物館裡冷冰冰的文物變得有血有肉,生動活潑,讓觀眾感受到國寶背後的前世、今生與傳承。《國家寶藏》在豆瓣上斬獲9.3分,成為2017年的口碑之王。

《朗讀者》《國家寶藏》助央視佔據文化類節目的制高點

不僅是文化類節目,央視在科技類節目方面也推陳出新,接連推出《加油!向未來》《機智過人》《未來架構師》等優秀節目。可以說,在這一輪「文化轉向」的過程中,央視努力開拓各種節目類型,大踏步地引領了綜藝市場的發展方向。

不過,以《朗讀者》和《國家寶藏》為代表的「現象級」文化節目與以往以高收視率為特徵的現象級綜藝不同,《朗讀者》和《國家寶藏》的走紅,都是依賴於新一代的90甚至95後對文化自信的認可以及對傳統文化的渴求。從本質上說,它們走的也是引爆圈層文化的思路。正如張國立在《國家寶藏》里所說,「我們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有多年輕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一線衛視:瓶頸顯現,如鯁在喉

2017年對於一線衛視來說並不好過。一方面,無論是電視劇還是綜藝,整體都呈現收視下滑的狀態;另一方面,政策方面也讓一線衛視背負了巨大壓力,短期內很難實現內容生產領域的創新性突破。

數據來源:CSM52城市收視率

1、一線衛視的影響力持續萎縮

從全天收視來看,相比2016年,2017年五大衛視的整體收視均呈現下降趨勢,影響力持續萎縮。而且,這不是單一衛視的現象,而是所有一線衛視的共性。

在內容生產領域,無論是電視劇還是綜藝,一線衛視都遭到視頻網站平台的嚴重分流。今年是網劇與網綜「精品化」大爆發的一年。無論是《白夜追兇》《無證之罪》,還是《中國有嘻哈》《明日之子》,網劇與網綜的強勢崛起,將本就極為分散的觀眾注意力變得更為稀釋。

2017年網劇、網綜精品化初顯成效,強勢崛起

在話語權上,一線衛視也面臨著不友好的競爭環境。隨著視頻網站越來越高的資本投入,電視劇的購劇成本急劇上升。目前,一部頭部IP的購劇成本分配上,視頻網站所佔比例已經高於兩家一線衛視的購劇成本之和。例如,騰訊視頻與優酷以單集900萬的價格拿下《如懿傳》的網路播出權,江蘇與東方衛視則以單集300萬的價格拿下《如懿傳》的電視播出權。

視頻網站不計成本的投入,使其在電視劇的編播上掌握著更大的主動權。在2016年,先網後台還只是嘗鮮之舉,而在2017年,先網後台的編播模式已成席捲之勢。此外,「只網不台」,「半台全網」等新模式也暗流涌動。正在播出的歷史傳奇大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便在優酷獨播而不在任何衛視平台播出,今年8月愛奇藝播出的《軒轅劍之漢之雲》則是「半台全網」模式的先行者。

在優酷獨播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是「只網不台」模式的最新代表

愛奇藝播出的《軒轅劍之漢之雲》是「半台全網」模式的先行者

而在制播分離如火如荼的綜藝領域,許多一線衛視的周間晚間節目帶,已經開始出現為廣告商或品牌商定製化的小體量綜藝節目。社會製作公司製作的綜藝節目已不再僅限於充實衛視周末黃金檔,而是開始以垂直化、定製化的形式填塞進衛視周間晚間節目帶。而對一線衛視來說,即使看起來「財大氣粗」,也難以避免越來越管道化,淪為播出平台的事實。

2、衛視格局未變,但支撐衛視格局的內在結構變了

以往,由於央視作為國家媒體的屬性導致其在新聞領域具有無可匹敵的優勢,因此綜藝與電視劇歷來是省級衛視發力的雙翼。但發展到今天,電視劇與綜藝在收視和商業價值上的不匹配越來越嚴重。

數據來源:CSM52城市收視率

省級衛視越來越依靠電視劇場苦苦支撐自己的晚間收視,但在播出政策管制中的電視劇,無法像各類中插、貼片廣告盛行的網劇一樣釋放潛在商業價值。綜藝是吸金的重點,收視卻不斷走低,不僅現象級難尋,綜N代也因後繼乏力、政策管控等原因失去了曾經的光輝。

所以,一線衛視的排名地位格局雖然沒有大的變化,但支撐衛視格局的內在結構卻在悄然改變。

一方面,得劇場者得收視。五大衛視中除了浙江衛視以外,其他四家都是靠著電視劇的穩定表現才能保持在一線陣營之中。不恰當的制播分離策略導致衛視內部自制力量的衰退以及對電視劇收視越來越倚重的局面,間接使得各大衛視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了,以至於一部體量大、集數長、明星多的大劇表現,能夠直接影響到頻道整年的排名名次。

譬如湖南衛視今年的電視劇和綜藝表現並不算特別優異,但憑藉著《人民的名義》超高的收視,使其依然能夠穩穩地居於第一。東方衛視今年多檔綜藝表現均有明顯下滑,但靠著《歡樂頌2》《我的前半生》等一系列契合頻道定位的大劇,使其能夠保持在第二的地位。而浙江衛視雖然綜藝收視是一線衛視里表現最好的,但由於劇場表現不佳,只能屈居第三。

大劇是衛視頻道收視最為重要的定海神針

因此,因電視劇帶來的差距縮小又反過來進一步刺激一線衛視更加饑渴地追逐大IP劇。

另一方面,綜藝的式微只會進一步刺激各大衛視採取以量取勝的策略來增大爆款出現的可能。縱觀近幾年的招商會,一線衛視擬播出綜藝節目數量一年高於一年。但以追求廣告效益為導向的節目,即使數量再多也很難再現「現象級綜藝」的輝煌。同時,綜藝節目的創新也走入了盲目跟風模仿的死胡同,今年眾多音樂節目模式的老化、慢綜藝的扎堆以及明年多檔舞蹈節目的正面對抗正是目前電視綜藝節目困境的真實寫照。

如果未來支撐一線衛視的電視劇和綜藝依然呈現收視與商業價值倒掛的現象,那麼毫無疑問在整體衛視頻道的商業價值縮減的情況下,運營成本依然還會走高。即使哪家衛視能夠在與其他平台的競爭中成功奪魁,也沒有什麼值得慶祝。這種不可持續的運營模式只能像軍備競賽一樣慢慢拖垮一線衛視僅存的競爭力。

3、政策風險越來越大,內容創新越來越難

首先是政策風險加劇。今年圍繞視聽內容的相關政策可謂密集出台,涉及的範圍也從產業下游的播控領域延伸至產業上游的內容生產領域,例如網路文學的社會效益評估、新媒體的采編以及遏制天價片酬。政策主導,是廣電產業領域的突出特徵;導向第一,則是內容生產領域的第一準則。

今年以來,已有多檔節目遭到停播或突然下架:

8月30日,東方衛視《金星秀》宣布停播;9月3日,《極限挑戰第三季》停播,11月3日復播;9月19日,黑龍江衛視《見字如面2》首播後下架,11月15日復播;9月22日,已播完的優酷《火星情報局3》下架;9月29日,芒果TV《明星大偵探3》首期節目下架,11月3日復播......

綜藝節目進入停播or下架「新常態」

近期大熱、有「話題收割機」之稱的浙江衛視《演員的誕生》也傳將被下架,雖然已被闢謠,但政策的威力是沒有任何一個節目組敢於忽視的。如今的影視生產領域就如同被各項政策調控的房地產市場一樣,政策永遠是高懸於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政策風險越來越大的同時,內容創新也越來越難。以綜藝節目為例,大力發展文化類等節目以及提倡星素結合這兩項政策,極大地改變了2017年電視綜藝的生態版圖。

在製作層面,雖然許多節目依照政策的要求進行了大膽的改版,但從實際效果來看並不十分成功。例如許多原本以娛樂為本的節目,在強行加入正能量戲碼後,節目的邏輯變得異常混亂;同時,宣揚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的部分與節目主體內容較為割裂,甚至直接影響到節目的可看性;最後,對於主旋律、正能量的表達思路依然因循守舊,缺乏突破。

在電影領域,今年有著濃濃主旋律范兒的《戰狼2》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新高度,但在電視綜藝領域,目前一線衛視還沒有找到清晰的和有創新性的節目模式。

在播出層面,由於受到政策限制,明星綜藝不得不退出黃金檔以及由於星素結合帶來的節目形式的改動,導致許多綜N代節目都經歷了收視下滑,綜N代面臨的困境越來越深。

以《中國新歌聲》為代表的的綜N代不復輝煌

數據來源:CSM52城市收視率

推薦閱讀:

無屏電視和投影有什麼區別?
客廳電視放在東牆還是西牆好
西遊記後傳大結局是啥?
電視背景牆設置方位的宜忌
精美電視櫃來襲,電視牆什麼的都靠邊站!

TAG:電視 | 創新 | 風險 | 政策 | 危機 | 內容 | 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