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建群:美國能否用「巧實力」「平衡」中國?
滕建群:美國能否用「巧實力」「平衡」中國?
(2012-09-05)
● 滕建群8月30日開始,美國國務卿希拉莉再訪亞洲,第一站是美國高官40多年不願意光顧的庫克群島。希拉莉承諾,美國不會放棄保護該地區海洋商業的歷史,將繼續成為任何主導該地區大國的反制力量。她強調,美國想要和中國在廣闊的太平洋地區進行合作,並督促其他國家效仿。參加此論壇,美國派員60,還有一個航母戰鬥群伴隨,實屬罕見。分析認為,美國外交與軍事並舉,旨在抵銷中國在南太平洋的影響——「美國在世界遙遠角落都在努力反對中國」。
希拉莉2009年1月上任國務卿,至今已訪百國之多,所到之處,善影射或公開指責中國。2011年6月訪問非洲時,她說,非洲國家要警惕中國「新殖民主義」;今年7月訪問蒙古,她讚揚蒙古民主和良政,反對集權;8月,希拉莉再訪非洲,在塞內加爾說,美國在非洲是「致力於建立能有增加價值的可持續的夥伴關係,而不是從中獲利。」「那種允許外人進來,出於自身利益榨取非洲的財富,同時完全和幾乎不留任何好處的時代應在21世紀畫上句號。」她表示,美國堅定支持民主及普世人權價值,不像某些國家用「其他方式」從非洲不斷獲取資源。
美國焦慮中國挑戰其領導地位
作為掌管外交政策制定和執行的國務卿總拿中國說事,代表美國當前對華的焦慮和誤判。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不但國內民生大幅度改善,而且國際經貿和國際關係也有長足發展。以非洲為例,2009年,中國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以南太平洋國家為例,1990年以來,中國連續22次派團出席太平洋島國論壇,並在過去六年間向南太平洋島國提供高達6億美元無息貸款。此前,美國從未參加論壇,在該地區也僅有一個2000萬美元環保投資。
焦慮來自於奧巴馬政府擔心中國在全球範圍內向美國的領導地位發起挑戰。希拉莉在就任國務卿伊始提出要用「巧實力」,即在硬實力下降時,使用威脅、誘惑或補償、吸引和合作手段維繫其全球領導地位。國防部長帕內塔今年6月在新加坡提出「再平衡」。「巧實力」+「再平衡」構成近年美國亞太政策的主體。
平衡誰?從近期看,目標顯然對準中國。用什麼手段來平衡?
一是利用仍保持優勢的軍事力量,在中國周邊安營紮寨,在東南亞地區先後與菲律賓、新加坡、越南和泰國等國家達成使用軍事基地或設施的協定或意向;把先進武器裝備配置到中國家門口,如日本沖繩配置MV-22魚鷹運輸機、「全球鷹」無人機;增加與有關國家聯合軍演習頻率。
二是利用亞太地區與中國舊有領土、島嶼、領海糾紛的國家牽制中國。釣魚島和南中國海相關島嶼矛盾突起均與美國用「巧實力」來「再平衡」中國有關。 三是高舉美國價值觀,在中國周邊鼓吹民主、良政、人權,建立擁護美國的價值共同體,在價值觀上孤立中國。2012年,美國用「巧實力」「再平衡」的力度明顯加大,結果並不如期。4月,中菲黃岩島對峙,菲律賓誤判:中國會繼續忍耐挑釁,美國會出手相助,但直到現在美國只向菲律賓援助3000萬美元。4月,日本東京市長石原慎太郎在美國倡議購買釣魚島,此後中日矛盾升級。7月,東盟(亞細安)第45屆外長會議不歡而散,中美均參與其中角力。菲律賓高調黃岩島,越南大談三沙市,美國穿梭其中要求各方簽《南中國海行為準則》,強調大國不能動用武力來欺負他國。表面看,由於美國插手,亞太已形成圍堵中國的大格局,然而,美國用「巧實力」「再平衡」的效果並未如美國所願。釣魚島爭端升級確牽扯中日政府精力,雙方打口水戰,召見外交官員,但僅此而已。8月,日本24小時內放中國保釣人員,說明日本現內閣不想讓事件升級。8月30日,副外相山口壯專程赴華,並攜帶首相親筆信,也想平息事端。
中日吵歸吵生意照做
雙方爭吵並沒影響兩國經貿往來。中國海關總署1至7月統計,中國對日本出口居美國和中國香港之後達863億美元,同比增長6.7%,7月中國從日本進口達162.4億美元,同比增長0.6%。4月以來,中日達成貨幣直接結算協定,受此影響的包括美國。據認為,實現中日貨幣直接結算後,美國每年將失去20至30億美元收益。端走美國飯碗,它當然要焦急和不安。
歷史總是輪迴。用所謂「巧實力」去「再平衡」一個大國,美國回到18世紀後期歐洲列強相互「平衡」的老路上。當年,英國做得最得心應手。1907年,英國公開表示,「英國的政策是維持『均勢』,把自己的力量加在這一邊或那一邊,但總是加在一邊以抵制某一時期內最強大國家或集團的政治霸權……英國不可避免地一定要反對任何希望建立這種霸權的國家」。希拉莉在庫克島反制霸權的講話幾乎是此聲明的重複。
美國正重走英國之路,把中國當成建立霸權的國家並加以反對。但是否擁有「硬實力」和「巧實力」平衡中國,卻成問題:第一,美國僅靠自身現有硬實力難以達成平衡,更多是說的多,做的少;第二,亞太地區還沒形成兩個對立陣營,讓美國可壓一邊打另一邊;第三,相關國家不可能響應美國號召去平衡大國,包括東盟國家,它們都採取二元外交,即經貿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第四,經濟全球化日益加深,國際關係不可能為局部領土糾紛與矛盾所綁架。任何有頭腦的領導人都不會清談民主、人權、價值觀,而不考慮百姓民生;第五,實力增長讓任何想打中國主意的國家都要掂量其分量。同樣是島嶼爭端,日本對韓國召回大使,又中止高官互訪,但對俄羅斯並沒任何實質動作,這其中,國家實力是關鍵。
唯一出路就是放下焦慮與不安,放下想與中國對抗的思維模式,和崛起中國溝通,各表自己關切,而不是處處用「巧實力」「再平衡」中國,把美國外交帶入歧途。美國有識之士已指出,中美直接對抗將是災難性的,不僅危及亞太,且會波及全球,這不是聳人說法,因為兩艘巨輪相撞,誰也不能保證哪一艘先沉。
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歷史總是輪迴。用所謂「巧實力」去「再平衡」一個大國,美國回到18世紀後期歐洲列強相互「平衡」的老路上。當年,英國做的最得心應手……美國正重走英國之路,把中國當成建立霸權的國家並加以反對。但是否擁有「硬實力」和「巧實力」平衡中國,卻成問題。
推薦閱讀:
※德邦股份進一步鞏固高端快運實力(`18.1.26)
※中國的軍事實力到底排第幾?
※在《奧特曼大電影三個賽羅》中賽羅的實力怎麼樣?
※這位梁山好漢有五虎將的實力,為什麼卻被邊緣化?
※最新四小花旦是誰?馬思純趙麗穎周冬雨關曉彤實力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