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終極揭秘:孫悟空的真身(2)

 

 8. 八戒、沙僧與白龍  我們已經知道,取經五人組當中的兩個核心人物,是樂園系統中不可取代的重量級選手。因此,整個取經項目,也就具有了一種獨特的神聖性和命定特徵。但是,畢竟這是一個五人的團隊,那麼整日與孫悟空、唐僧為伴的另外三人,他們的身份有沒有獨特之處?他們和樂園系統有直接的關係嗎?  這個問題,比想像的要難以回答。實際上,《西遊記》這部作品除了對白龍的講述相對簡單之外,對豬八戒(悟能)和沙僧(悟凈)都有非常詳細的介紹,以至於幾乎所有研究《西遊記》的人,都會首先注意到這兩人的不同尋常的身份。但是,假如我們依據前邊形成的獨一無二的視野,重新審視八戒和沙僧的來歷,是否會有不同的、更加到位的發現呢?  由於這是一個普遍關注的主題,所以我寫到這一部分,也不敢輕忽大意,就讓我們隨著作者的筆調,一步步地考察這兩個(或三個)神秘的新成員。  1) 神秘高老莊  高老莊的不同尋常之處,首先在於她的地理位置。我們前邊注意到,唐僧前進的路上已經出現了許多回民,那麼他們的行進路線,應該是往河西走廊方向前進的,而高老莊的風情,卻顯然不像是那個方向的鄉村。加上作者在這一章提到了「蜀錦」,又提到了「烏斯藏」、「福陵山」(可能是涪陵的諧音)那麼基本上可以認定,取經隊伍已經不知不覺中拐進了四川境內,川藏交界的地方了。為什麼要繞上這麼一個大彎?我們暫時不得而知。  其次,高老莊的景象令人側目,請看作者的描述:  · 竹籬密密,茅屋重重。參天野樹迎門,曲水溪橋映戶。道旁楊柳綠依依,園內花開香馥馥。此時那夕照沉西,處處山林暄鳥雀;晚煙出爨,條條道徑轉牛羊。又見那食飽雞豚眠屋角,醉酣鄰叟唱歌來。  這完全是一副世外桃園的景象。如果考慮到四川歷來有「天府之國」的稱號(?),那麼作者在此寄託這樣一種理想圖景,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不要忘了,作者在前一章,還曾經描述過另一種人間奇景:  · 但見:淡雲撩亂,山月昏蒙。滿天霜色生寒,四面風聲透體。孤鳥去時蒼渚闊,落霞明處遠山低。疏林千樹吼,空嶺獨猿啼。長途不見行人跡,萬里歸舟入夜時。......行者道:「人家莊院,卻沒飛魚穩獸之脊,這斷是個廟宇庵院。」師徒們說著話,早已到了門首。三藏下了馬,只見那門上有三個大字,乃「里社祠」,遂入門裡。......茶罷,三藏問老者道:「此廟何為『里社』字?」老者道:「敝處乃西番哈咇國界。這廟後有一莊人家,共發虔心,立此廟宇。里者,乃一鄉里地;社者,乃一社土神。每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日,各辦三牲花果來此祭社,以保四時清吉,五穀豐登,六畜茂盛故也。」三藏聞言,點頭誇讚:「正是『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那裡人家更無此善。」老者卻問道:「師父仙鄉是何處?」三藏道:「貧僧是東土大唐國。......」  不難發現,這家莊院有三個顯著的特徵,其一:沒有「飛魚穩獸」這樣的裝飾,比較質樸;其二,廟子里不供仙佛,卻拜「社土神」,並且是用土地上出產的物品進行祭祀;其三,唐僧明確承認,這種風俗是「東土大唐」所沒有的。實際上,我們很快就知道了,這不是一家普通的莊院,而是由落伽山的山神和土地臨時變化而成的。落伽山是觀音的領地,那麼這個莊院的風格,是否也代表了觀音的價值取向?為什麼觀音身為「佛教系統」的菩薩,卻認可這樣一種沒有偶像崇拜的風俗呢?  這兩種良好風貌的連續出現,再加上其中混雜的物慾橫流的「觀音禪院」,使我相信作者吳承恩在此暗含了他的褒貶和政治理想。實際上,像高老莊這樣的風情,我們常常能夠在明清乃至當代的山水畫中見到,可見研究者常常討論的所謂「宗教傾向」,面對著這種普遍的人間追求,就顯得非常薄弱和虛無了。但是,我們仍要追問:為什麼作者恰恰把這種理想風情,賦予高老莊這個地方?  第三,高老莊的人也很有個性。首先,高才這個小夥子,居然一點都不怕毛臉雷公嘴的孫悟空,這還是取經路上的第一回。甚至他被孫悟空抓住,也沒有表露出一點恐懼的感覺,而是一邊掙脫,一邊抱怨。後來,高才回去告訴高太公說找到了抓妖怪的高手,他的口才令人嘆為觀止:  · 太公罵道:「你那個蠻皮畜生,怎麼不去尋人,又回來做甚?」高才放下包傘,道:「上告主人公得知,小人才行出街口,忽撞見兩個和尚,一個騎馬,一個挑擔。他扯住我不放,問我哪裡去。我再三不曾與他說及,他纏得沒奈何,不得脫手,遂將主人公的事情,一一說與他知。他卻十分歡喜,要與我們拿那妖怪哩。」  高才剛剛還對孫悟空抱怨家人,而一見到高太公,立刻變得恭恭敬敬,對答如流,思維清晰,顯示出一流的行政素質。考察後邊高太公和高翠蘭的言行舉止,也處處顯得非常得體和自然。種種跡象顯示,豬八戒是個非常有眼光的妖怪兼天蓬元帥,他給自己挑的這個親家,或許是《西遊記》中綜合素質最高的一群人。  這個「四川」,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它在作者的心目中,為何能夠具有超出整個大唐的水準?如果我們稍稍聯想一下,這裡離萬壽山五庄觀已經不遠,而《聖經》和《古蘭經》中記載的樂園,所「下臨」的不多不少正是四條河,那麼或許能夠猜到一點作者的用意。但是,目前為止僅僅是猜測,要證明四川和高老莊的獨特性,我們還需要更多的證據。

  2)豬八戒的來歷  豬八戒用了一首長詩,來描述他從成仙到被貶凡間的全過程。但是這首詩中,卻有好些明顯的疑點。我們來分析一下:  · 自小生來心性拙,貪閑愛懶無休歇。不曾養性與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  · 忽然閑裡遇真仙,就把寒溫坐下說。勸我回心莫墮凡,傷生造下無邊孽。  這個開頭,看上去沒什麼問題,不過是偶遇仙人,指點迷津。但是一細看問題就來了,這個問題在於:究竟豬八戒修仙之前,是什麼身份?  如果他當時只是一個凡人,怎麼會有「墮凡」的問題?難道他當時已經在天上,只是覺得日子太過無聊,才想下凡?為什麼他一旦下凡,就會存在「傷生」和「造孽」的可能性?這個「真仙」(後邊在沙僧的自述中同樣有個「真仙」),究竟是什麼人?  · 有緣立地拜為師,指示天關並地闕。得傳九轉大還丹,工夫晝夜無時輟。  · 上至頂門泥丸宮,下至腳板湧泉穴。周流腎水入華池,丹田補得溫溫熱。  · 嬰兒奼女配陰陽,鉛汞相投分日月。離龍坎虎用調和,靈龜吸盡金烏血。  · 三花聚頂得歸根,五氣朝元通透徹。功圓行滿卻飛昇,天仙對對來迎接。  · 朗然足下彩雲生,身輕體健朝金闕。  這一段,就是講豬八戒「修仙」的過程了,「九轉大還丹」,這是外丹還是內丹呢?從後邊的內容看,更像是內丹。晝夜不停地練習,頭上的泥丸,足底的湧泉,丹田的熱度,都非常重要。「嬰兒奼女」的具體所指,暫時不明,「靈龜金烏」的暗示,也不夠明朗。但是,最終練成的結果,是「五氣朝元通透徹」,然後實現了「飛升」。  整個這個過程,我們是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對了,孫悟空的練功程序,和八戒的幾乎沒有多少區別。如果我們再把當初感覺難以理解的「月藏玉兔日藏烏」,和這裡同樣提到的「日月」聯繫起來,則更加可以肯定上述判斷。那麼,作者究竟在暗示我們什麼呢?難道豬八戒和孫悟空一樣,一生下來就不是肉體凡胎?難道他的真身,也是一個「神」,一個樂園的成員?  另一個證據,出現在關於「九齒釘鈀」的介紹中。豬八戒說,這麼寶貝的一個鈀,是玉帝親自賞賜給他的。為何要賞給他呢?是因為他修成了「大羅仙」,成為了「長生客」。大羅仙的具體級別,我們暫時難以了解,但是從玉帝的這種態度看,至少是一種高級神仙,很可能要比孫悟空的「太乙散仙」高,正如他們在天庭的職位也是天差地別。那麼,豬八戒這樣一個從小「貪閑愛懶」的人,是怎麼修成這樣高級別的神仙的?他究竟是憑藉了「真仙」的超乎尋常的指引,還是憑藉本身的天然素質?  這些問題,暫時都無法得到明確的回答,而且作者似乎也並不打算給出一個明確的回答。但是,他留下如此眾多的疑點,也不會是沒有道理的。我們先放一放豬八戒的問題,繼續考察高老莊的神奇之處。  3)烏巢禪師  烏巢禪師出現在「烏斯藏界」的一座高山上,很可能是川藏交界的位置。與八戒和沙僧相比,這位禪師更是《西遊記》中最有名的神秘人物之一,幾乎對他的每一種新的解釋,都會導致一種新的流派的產生。那麼,我們能否藉助前邊獲得的背景,對這位禪師的真實身份有更加透徹的把握呢?  首先,烏巢禪師人如其名,的確是住在一棵樹上的「巢」裡邊的。什麼樣的生物,會選擇住在巢中?鳥類的可能性最大。  其次,烏巢一見到八戒,反應非常奇怪:  · 禪師驚問道:「你是福陵山豬剛鬣,怎麼有此大緣:得與聖僧同行?」八戒道:「前年蒙觀音菩薩勸善,願隨他做個徒弟。」禪師大喜道:「好,好,好!」  烏巢早就見過八戒,所以報出對方的來歷很正常。真正奇怪的是,他為何稱唐僧為「聖僧」,並且為八戒找到一位好師父而歡欣鼓舞?我們從八戒的口中已經知道,這位禪師之前曾經希望收八戒為徒,但被拒絕了,而現在他卻彷彿真心認為,唐僧比自己更有資格當這個師父。這就比較不可思議,因為唐僧不過是一個凡人,即使烏巢已經知道對方是亞當和耶穌轉世,似乎都不必這樣開心。而烏巢自己的本事,我們很快就能看到,那是完全有能力跟孫悟空一較高下的。烏巢用來對付孫悟空的「蓮花生萬朵,祥霧護千層」,簡直和鎮元子那個神奇的袖子一樣,可以讓神猴一點脾氣都沒有。  難道烏巢知道八戒一旦跟了唐僧,就能進入到某個歷史性的使命當中?  再次,烏巢對孫悟空的態度也很奇怪。先是裝作不認識,後來又賦詩一首,明白無誤地「暗示」他完全清楚孫悟空的來歷,搞得猴哥很上火。這是為什麼呢?或許最靠近真相的解釋是,正因為他知道孫悟空是誰,所以反而找不到一種合適的方式來對待他,來稱呼他。  最後,才是我們需要考察的最關鍵內容 ---- 《心經》。  4)《心經》之謎  前邊已經提到,作者有意無意地將《心經》(書中稱《多心經》)與如來佛的「三藏」相提並論,暗示這是取經工程的重要目標和收穫之一。那麼,究竟這個《心經》中藏有什麼秘密?它和如來所抬舉的《三藏》有什麼根本性的不同?  《心經》的開頭,大家都很熟悉了:「觀自在菩薩.....」。可見與眾多的傳自佛陀的佛教經典不同,這部經典是通常所知的觀音菩薩口述的經典,它代表了觀音菩薩對宇宙、人生、宗教、社會的理解。而且,照烏巢禪師對唐僧的說法,這部經雖然極短,才54句,但極其有用,「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從隨後的文字不難看出,唐僧相信了這句話,並付諸實踐。所以《心經》的內容,很可能是伴隨唐朝和尚全部西行旅程的內容。它究竟發揮了什麼作用?暫時還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可以先看看它的基本文字:  ·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阨。  ·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卽是空,空卽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 諸灋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増不減。  · 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灋,無眼界,迺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迺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寂滅道,無智亦無得。  《心經》54句譯文中,我能夠直接大概看懂的,就是上邊這四大句。可以看出,每一大句都有一個比較明確的中心詞。第一句是「空」,第二句也是「空」,或者「色即是空」。第三句是「不」。第四句是「無」。  這樣看來,一種對《心經》的最直接解讀,就可以是下邊這個樣子:  一切感覺和存在都是「空」的。各種顏色其實都沒有顏色。我們的感覺、思想、行動和知識,都是「空」。正因為是「空」,所以根本不存在產生和滅亡,也根本沒有增加和減少,也根本沒有乾淨和不幹凈。在這個「空」當中,什麼都沒有,既沒有感覺,也沒有覺悟,也沒有生老病死,沒有苦難,也沒有寂滅。  看到這裡,可以得出一個清晰的認識:原來《心經》的道理,就是關於「神」的道理,也就是關於「悟空」的道理。正如作者在《西遊記》的開頭所明確闡述的那樣,整個宇宙在創始之初,就是「空」的,那個時候,既沒有存在,也沒有感覺,什麼都沒有。領悟到這種其實什麼都沒有的狀態,就是「悟空」,就進入了「神」的狀態。  但是,這裡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人能夠進入這種屬於神的狀態嗎?從《心經》原文看,那個認識到這種狀態的人,是觀音菩薩,而且是觀音菩薩在一種特殊的狀態下體會到的。什麼特殊狀態呢?「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也就是「從事一種深度的般若波羅蜜多」。究竟後邊這六個字是什麼意思?不太容易理解。但是我們還記得,前邊如來佛在吹噓自己鎮壓孫悟空的偉大成就時,曾提到他對於宇宙的深刻理解,他說他通過「甚深般若」,發現世界都是「寂滅」的。而這裡呢,觀音菩薩同樣通過一種「深般若......」,發現世界根本不是如來佛所說的「寂滅」狀態,恰恰相反,是「無苦寂滅道」,也沒有「生老病死」。總之,世界不是寂滅,也不是苦難。具體是什麼?觀音沒有說。但如來的說法,肯定是錯誤的。  可見,這位神秘的烏巢禪師所交給唐僧的《心經》,其實是再次證明了觀音和如來根本傳的是兩種道。如來知道這個烏巢的存在嗎?他允許觀音和烏巢傳這樣一種「道」嗎?我們暫時還不了解。  而接下來我們看見,唐僧非常認真地開始實踐《心經》之道,換言之,他開始嘗試進入「神」的狀態。在下一回的開頭,唐僧(或作者)寫了一首「偈子」,代表他對於《心經》的領悟水平。其中有幾句搞笑的話,比如「休教他瞞我,一拳先打徹」「人牛不見時,碧天光皎潔」。具體什麼意思?不太容易搞懂。但是作者說了,這只是唐僧「打開了門戶」「一點靈光自透」的認識水平,可能開始有點脫離肉體凡胎了,但水平肯定還不高,所以我們與其去猜這些話的意思,不如等到唐僧水平高起來再學習。  另一次唐僧實踐《心經》,是在孫悟空和豬八戒去打黃風怪的時候,唐僧覺得一個人呆著比較恐懼,就一直在念《心經》的內容。念著念著,虎先鋒從天上飛過,一把抓住唐僧,帶回洞里下酒。作者對此評論說:江流註定多磨折,寂滅門中功行難。看來這位作者,對於如來佛的「寂滅」理論的確是沒什麼好感的。  但是,前邊我們已經知道,取經團隊自打過了兩界山(五行山),就隱隱有進入到「聖地」的感覺。這聖地之中,哪來的妖怪呢?  5)巽風  電視劇《西遊記》中的黃風怪,本事彷彿有限,不引人注目。但是原書中的黃風怪,一方面長得非常英俊(不亞當年顯聖郎[即二郎神]),另一方面,他製造的「風」的殺傷力極其恐怖,絲毫不亞於後邊芭蕉扇扇出的狂風。可惜這種風,電視根本拍不出來,為何?  · 好風!真箇利害——  · 冷冷颼颼天地變,無影無形黃沙旋。穿林折嶺倒松梅,播土揚塵崩嶺坫。  · 黃河浪潑徹底渾,湘江水湧翻波轉。碧天振動鬭牛宮,爭些颳倒森羅殿。  ..........  · 老君難顧煉丹爐,壽星収了龍須扇。王母正去赴蟠桃,一風吹斷裙腰釧。  · 雷音寳闕倒三層,趙州石橋崩兩斷。一輪紅日蕩無光,滿天星鬭皆昏亂。  初步歸納,此風有三個特點:  a. 強大,一刮起來,連太上老君、如來佛、觀音等頂級神靈的領地都要遭殃。  b. 一方面好像是「黃色」,一方面卻「無影無形」。而且非常奇特的一點是,它能夠把孫悟空毫毛變成的那群「小行者」吹上天去,「卻似紡車兒一般亂轉,莫想輪得棒,如何攏得身?」我們還記得,之前混世魔王是根本無法傷害到這些很可能只是幻影的小猴的(當然仍不能排除它們已經隨著孫悟空能力的增強變成實體),但是黃風怪的風卻能吹到。  c. 風的製造方式,非常獨特。「急囘頭,望著巽地上把口張了三張,呼的一口氣,吹將出去。」我們知道,「巽」是八卦之一,通常用四根直線來表示。既然是「地」,那麼很可能有一個平面。我們通常見到的八卦平面圖,有方的,有圓的。圓的那種,往往明確標示了「巽」的位置,具體什麼位置,每種圖(比如所謂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不太一樣。不過,這種圓圖的重要特徵,是它有一個中心點,所有的「八卦」,都圍繞著這個中心點排列。那麼,每次黃風怪所找到的這個「巽地」,有沒有一個中心點呢?他是從中心點的方向往「外」吹,還是相反?  還有一件奇怪的事:如此強大恐怖的風,卻只能吹瞎孫悟空的眼睛,而不能傷害到他的身體和性命(黃風怪對此也難以理解)。說到這,我忽然想起當初菩提老祖對孫悟空的警告,說他每過500年,就會遭遇一次「天風」「天雷」「天火」的致命襲擊。而且那裡的「天風」,也和普通的物質的風完全不同,可以直接摧毀人的精神和「心」。而這裡的風,據護教伽藍(可能是一種仙佛的級別)特意向孫悟空介紹,叫做「三味神風」,其特點包括「吹人命即休」。如此看來,黃風怪的風,的確很有可能就是菩提當年警告的「天風」,時間上也差得不多。(為了進一步核查真相,後邊碰上了差點要了孫悟空命的「三昧神火」時[與太上老君煉丹爐的所謂「文武火」截然不同],我們再作綜合的判斷)  那麼,黃風怪一個看上去很普通的黃毛貂鼠,哪學來的如此恐怖的本事?靈吉菩薩介紹說:  · 他本是靈山腳下的得道老鼠,因爲偸了瑠璃盞內的淸油,燈火昏暗,恐怕金剛拿他,故此走了,卻在此處成精作怪。  從這話判斷,其實靈吉也不清楚黃風怪「得道」尤其是學會「三昧神風」的原因。當時這隻老鼠為何偷油?可能是由於飢餓,也可能是因為靈山的清油有助於成仙。但是那個時候的黃毛貂鼠,恐怕還沒有這麼強大的實力,換言之,他的吹風術可能是到了黃風嶺之後才學會(練會)的。從原文看,這隻老鼠的歷史,還有些複雜,但是根本性的問題是:為什麼如來佛要很麻煩地把它「鎮」在離靈山很遠的黃風嶺,而不是直接消滅?恰恰對這個問題,靈吉菩薩沒有解答(他自己其實也離黃風嶺很遠,事實上給了黃風怪很大的生活和學習自由)。  6) 八百里流沙河  流沙河是一片「大水」,有多大呢?  · 那行者跳在空中,用手搭涼篷而看,他也心驚道:「師父啊,真箇是難,真箇是難!這條河若論老孫去呵,只消把腰兒扭一扭,就過去了;若師父,誠千分難渡,萬載難行。」三蔵道:「我這裡一望無邊,端的有多少寛闊?」行者道:「徑過有八百裏遠近。」八戒道:「哥哥怎的定得箇遠近之數?」行者道:「不瞞賢弟説,老孫這雙眼,白日裏常看得千裏路上的吉兇。卻才在空中看出:此河上下不知多遠,但只見這徑過足有八百裏。」  孫悟空的眼睛在白天能夠看到千里之外,說明他是第二個「千里眼」。那麼,流沙河的寬度就是當時的最高級神靈能夠在天空中目測的最遠距離,坐過飛機的同學,不妨想像一下這是怎樣一條「河」。  除此之外,流沙河還有兩項特徵:  1. 扔什麼進去都下沉,只有一樣除外 ---- 取經人的頭骨。  2. 過了流沙河的人,「身登彼岸,得脫洪波,又不拖埿帶水,幸喜腳干手燥,淸淨無爲」。  讀到這裡,我忽然想起之前聽過一個老外講佛教,說所謂「大乘」和「小乘」,為什麼都有一個「乘」字?因為那就像乘船過河。  那麼,究竟過了河的人,和沒過河的人,有什麼根本的不同呢?暫時還不知道。但是,我們的沙僧同學,就住在這條河裡邊。先看沙僧的醜惡外形:  · 一頭紅燄發蓬鬆,兩只圓睛亮似燈。不黑不靑藍靛臉,如雷如鼓老龍聲。  · 身披一領鵝黃氅,腰束雙攢露白藤。項下骷髏懸九箇,手持寳杖甚崢嶸。  其實這段描述中,少了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沙僧的牙齒。幾年前,當觀音菩薩首次見到沙僧的時候,他的嘴上還有「獠牙撐劒刃」。現在是沒有了,還是作者沒有描述,很難猜測。有研究者依據「獠牙」和「紅髮」這兩個特徵,認為沙僧和二郎神有關聯,這種推斷從目前來看,至少是言之過早。我們還是來看沙僧的自述:  · 自小生來神氣壯,乾坤萬裏曾遊蕩。英雄天下顯威名,豪傑人家做模樣。  · 萬國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從吾撞。皆因學道蕩天涯,只爲尋師遊地曠。  一開頭就和豬八戒不同,要高調得多。但是同樣離奇的是,沙僧也是「自小」就天賦異稟,不學習就很厲害。明明很厲害了,卻還要學習,到處找「師」。最終,他找到一個「真人」(八戒找到的是「真仙」,前邊有筆誤),然後就也開始「嬰兒奼女」「腎水肝火」那一套了。玉帝發現又出了一個奇才,封他為「卷簾將」,級別不高,但實際影響力很大,又賜予一件上古神兵。下界的原因,也很古怪,是在王母的蟠桃宴會上犯了個小錯誤。(無性大象已經發現: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下界的原因,都和王母有奇特的聯繫)當然,能讓玉帝生氣的事情,往往和王母有關,所以打破一塊玻璃這樣的錯誤,居然要用每周一次飛劍穿脅下之刑加以懲罰(東方普羅米修斯?)。值得注意的是,沙僧和八戒一樣,下凡的時候「正好」都是在流沙河的東邊,而沙僧(這個名字是觀音起的)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承擔起了專門在東岸吃人的任務。其中的一大類受害者,都是「取經人」,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取經人,一定要過這個根本不可能過的流沙河呢?為什麼觀音手下的伽藍們明明說了真經不在西邊,而在「東方」,但是沒人肯聽呢?  關於沙僧的介紹,主要就是這些。但是,這一部分還有另一個重要的主題,其重要性絕不亞於沙僧的身世。那就是孫悟空的真實能力!

  7)孫悟空的能力和靈肉衝突  首先是飛行能力。就在前邊的引文中,我們看到孫悟空親自說出了自己飛行的方法,是「扭腰」。為什麼要採用這個動作?它和我們之前分析的「連扯跟頭」,是一個效果嗎?無論如何,一直到這一回,我們終於清清楚楚地看見了孫悟空是怎樣飛行的。  · 行者道:「你那裏曉得,老孫的筋鬭雲,一縱有十萬八千裏。象這五七千路,只消把頭點上兩點,把腰躬上一躬,就是箇往囘,有何難哉!」八戒道:「哥啊,旣是這般容易,你把師父背著,只消點點頭,躬躬腰,跳過去罷了,何必苦苦的與他廝戰?」行者道:「你不會駕雲?你把師父馱過去不是?」八戒道:「師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這駕雲的,怎稱得起?須是你的筋鬭方可。」行者道:「我的筋鬭,好道也是駕雲,只是去的有遠近些兒。你是馱不動,我卻如何馱得動?自古道,遣泰山輕如芥子,擕凡夫難脫紅塵。象這潑魔毒怪,使攝灋,弄風頭,卻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帶得空中而去。象那樣灋兒,老孫也會使會弄。還有那隱身灋、縮地灋,老孫件件皆知。但只是師父要窮歷異邦,不能彀超脫苦海,所以寸步難行也。」  這一段話,非常關鍵,所以我幾乎全部摘錄。不難看出,孫悟空雖然不太願意說出全部的事實,但他暗示了幾點:其一,他的飛行術和豬八戒的在本質上沒有區別。其二,「凡夫」比「神仙」要重得多得多。其三,在地上影響和攻擊他人要容易得多,一旦到了空中,就比較難辦。其四,孫悟空除了變化術,還已經學會了隱身術和「縮地法」,後者的具體內容,還需要進一步探究。  其次,是下水的能力。孫悟空說得很清楚,他不旦上天之後能力會大打折扣,下水時也不行。為何?孫悟空很不好意思地跟八戒承認,他的「下水」,有兩種方法:  · 「若是空走,還要捻訣,又念念避水咒,方才走得。」  · 「不然,就要變化做什麼魚蝦蠏鱉之類,我才去得。」  這裡已經非常清楚,孫悟空的第一種走法,是肉體直接下水,此時他必須做兩種準備工作。一是「捻訣」,這是什麼意思?從「捻」字看,十之八九是手上的動作,那麼「捻訣」可能是手指作出某種形狀,再發出某種聲音(咒語),這就可以下水了。當然,這樣一來,水中的行動就會非常不便。  第二種走法,是首先「變化」,也就是一種靈魂技術。但是我暫時無法看出,究竟是用自己的靈魂直接入水,達到控制其他水中生物意識的效果,還是靈魂本身也是一種可以有形狀、色彩的存在,而「出現」在水中。不過,採用這種方法,顯然會大大影響水中的肉搏能力。與水中生物完成普通的交流,應當是有可能的。  再次,是變化能力。除了剛剛提到的水中「變化」能力之外,其實孫悟空還在之前展示了另一種強大的變化能力,就是在黃風嶺上,孫悟空首次變成了一隻細小的蚊子(具體方法是:先捻訣,再念咒,再搖身)。這隻蚊子進洞之後,首先在一個小妖臉上叮了一個包,但是無法確定這是小妖的幻覺還是真實的包,也無法確定那隻蚊子的肉體是孫悟空自己還是一隻被他的意識操控的真實的蚊子。隨後孫悟空來到被綁的唐僧面前,停在他的光頭上,開始和他說話。這種能力就相當恐怖了,無論聲音是來自作為蚊子的孫悟空肉體,還是來自孫悟空在洞外的「遙控」,這都是一種相當罕見的能力(這裡應當排除孫悟空直接控制唐僧意識和使他「催眠」的可能性,因為如果他能夠直接催眠唐僧、黃風怪和小妖,就根本不必再與敵人交手了)。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見到其他任何妖怪或仙佛具有這種能力。  綜合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孫悟空的變化技術已經登峰造極,雖然仍然不能確定他所變化的是幻影還是實體,是操控生物還是影響意識,但是他的綜合能力在500年的壓抑之後絲毫沒有減弱,而且仍然在不斷的學習和進步之中。  另一方面,同樣非常明確的是,孫悟空(當然也包括其他神靈)一旦使用靈魂技術,他的物質能力就會大打折扣,連一個凡人的重量都無法承受。在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他的靈魂技術的本質特徵,仍然是靈魂與肉體的分離。這種分離使孫悟空在面對各種困難局面和強大對手時,根本無法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力。那麼,孫悟空究竟有沒有可能達到靈肉合一的狀態呢?從分離到合一的轉折點究竟在哪裡?對這個問題,我們只能在進一步的閱讀和考察中尋求答案了。  過了流沙河之後,師徒五人果然大不相同:「了悟真如,頓開塵鎖」「跳出性海流沙,渾無掛礙」。從這裡我們得知,原來「流沙」就是「性海」,難怪什麼東西都會沉下去。但是,他們真的擺脫「性」的糾纏了嗎?我們知道,這一回叫做《三藏不忘本,四聖試禪心》,唐僧同學立刻就要碰上一個他不得不碰上的人,來到一個他不得不來到的地方。  在進入下一節之前,我先對八戒、沙僧和白龍的來歷作一個小結。我發現,唐僧的這三個徒弟,在以下方面有驚人的相似性:  一、出身神聖。八戒沙僧已經說過,而小白龍是西海龍王的親子,是一條「玉龍」。觀音說過:「你想那東土來的凡馬,怎歷得這萬水千山?怎到得那靈山髴地?須是得這箇龍馬,方才去得。」可見,不但凡間的馬,就是凡間的龍,也未必有資格過流沙河,進入聖地之內。  二、緣由古怪。三人(神)都是犯了一件離奇的「小事」,卻都受到慘重的懲罰。  三、背景神秘。三人來到取經路上,都與玉帝和王母有關,當然也和觀音菩薩有關。而且玉帝懲罰他們的地方,不是廣闊的四大部洲的其他地方,而不偏不倚地都是在萬壽山五庄觀的外圍地帶。(難道玉帝和王母,對於此次取經事件早已知情?他們和觀音之間是什麼關係?)

  9. 「重回」五庄觀  唐僧師徒四人,經過了一個「慶雲籠罩,瑞靄遮盈」的莊院,見過了一個「半老不老」「嬌聲」的婦人,度過了一場難度並不算大的色慾挑戰之後,忽見前方有一座高山:  · 高山峻極,大勢崢嶸。根接崑侖脈,頂摩霄漢中。白鶴每來棲檜柏,玄猿時復掛藤蘿。日映晴林,迭迭千條紅霧繞;風生陰壑,飄飄萬道綵雲飛。幽鳥亂啼靑竹裏,錦鷄齊鬭野花間。只見那千年峯、五福峯、芙蓉峯,巍巍凜凜放毫光;萬歲石、虎牙石、三尖石,突突磷磷生瑞氣。崖前草秀,嶺上梅香。荊棘密森森,芝蘭淸淡淡。深林鷹鳳聚千禽,古洞麒麟轄萬獸。澗水有情,曲曲彎彎多繞顧;峯巒不斷,重重迭迭自周囘。又見那緑的槐,斑的竹,靑的松,依依千載穠鬭華;白的李、紅的桃,翠的柳,灼灼三春爭豔麗。龍吟虎嘯,鶴舞猿啼。麋鹿從花出,靑鸞對日鳴。迺是僊山真福地,蓬萊閬苑只如然。又見些花開花謝山頭景,雲去雲來嶺上峯。  唐僧說,這是他西行以來見到的第一流「好景」,靈山雷音寺恐怕已經不遠了。但是孫悟空非常掃興地告訴他們,108000里路才走了不到十分之一。唐僧又問:那麼我還得走多久?孫悟空此時的回答極其玄妙:  · 「你自小時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還難。只要你見性誌誠,念念囘首處,卽是靈山。」  先放下靈山,仍然說這萬壽山。再往前走,又是一番奇景:  · 松坡冷淡,竹徑淸幽。往來白鶴送浮雲,上下猿猴時獻果。那門前池寛樹影長,石裂苔花破。宮殿森羅紫極高,樓臺縹緲丹雫墮。真箇是福地靈區,蓬萊雲洞。淸虛人事少,寂靜道心生。靑鳥每傳王母信,紫鸞常寄老君經。看不盡那巍巍道德之風,果然漠漠神僊之宅。  眼尖的同學已經注意到了,這裡提到了王母和太上老君,可見鎮元子和這兩位高級神仙之間,很可能時有溝通。師徒來到山門,看到「萬壽山福地,五庄觀洞天」的對聯,孫悟空居然沒有聯想到什麼,非常離奇。五庄觀的門口也有一幅對聯,寫的是「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孫悟空見了,只是冷笑,說連太上老君的門前,也沒有這種大話。  觀內的陳設,與別處不同。唐僧按常規方式拜畢,開始詢問:  · 「僊童,你五莊觀真是西方僊界,何不供養三淸、四帝、羅天諸宰,只將天地二字侍奉香火?」  · 童子笑道:「不瞞老師説,這兩箇字,上頭的,禮上還當;下邊的,還受不得我們的香火。是家師父諂佞出來的。」  · 三蔵道:「何爲諂佞?」  · 童子道:「三淸是家師的朋友,四帝是家師的故人,九曜是家師的晚輩,元辰是家師的下賓。」  這裡有個矛盾之處:在清風明月看來,五庄觀拜「天」尚可,而拜「地」是不適當的。但是我們前邊已經發現,觀音的手下是主張拜「地」(社土神)的。既然觀音可能與樂園系統有莫大的關係,那麼究竟這個「地」,應當還是不應當拜呢?存疑。  當然,孫悟空還是一通嘲笑。就在他差點就快把鎮元子的身份給問出來的時候,唐僧打斷了他,讓他們去做自己的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清風明月開始「暗自誇讚」,說出了「好和尚,真箇是西方愛聖臨凡,真元不昧」這句心裡話(前文有誤)。可是這樣想過之後,他們又跑去問唐僧:你究竟是不是大唐來的和尚?這個關節說明什麼?說明以清風明月一千多年的修為,能夠一眼看出唐僧的前世(也就是靈體的修鍊水平[「真元」]),但是卻很可能不知道他的世俗身份。  然後,二人用「金擊子」打下兩枚人蔘果(人生果?),又名草還丹(早還丹?),給唐僧端來。在取這兩枚果子之前,樹上還剩下28個,已經被吃掉兩個。這裡出現了另一個問題:  · 淸風道:「開園時,大衆共喫了兩箇,還有二十八箇在樹,不敢多費。」  · 土地道:「這寳貝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短頭一萬年,只結得三十箇。」  · 沙僧道:「小弟雖不曾喫,但舊時做卷簾大將,扶侍鸞輿赴蟠桃讌,嘗見海外諸僊將此果與王母上壽。見便曾見,卻未曾喫。」  · 明月道:「果子原是三十箇。師父開園,分喫了兩箇,還有二十八箇。」  沙僧真的看見「海外諸仙」向王母贈送人蔘果了嗎?這和另外三人的說法明顯矛盾。所以最大的可能性,仍然是那兩枚果子被「分吃」了。當然,也不能排除一種可能,即沙僧所說的這件事,並非發生在當下的時空(「元」),而是上一個「元」的事情。我們知道,目前這一個「元」已經大約過了 32400 + 4600 = 37000 年,而人蔘果下邊的土地,其歷史長達47000年,也就是說,在當下宇宙產生之前的另一個宇宙中,人蔘果樹可能也正好活了10000年,也正好可以結出30個果子。而當時負責這棵人蔘果樹的管理的,卻是「海外諸仙」。這種可能性或許不大,但是無法排除。  無論如何,唐僧一見到人蔘果,感覺很是恐怖(「戰戰兢兢,遠離三尺」),不管怎麼看,都要把水果看成嬰兒,也不聽清風明月的解釋。這就惹出了一段漫長的事非。鎮元子在元始宮聽完「混元道果」,返程之後,幾番折騰,終於得到孫悟空的一個承諾,定要把被他親自推倒的果樹救活。可是這樣一棵上古神樹,如何救得活呢?三星、東華帝君、瀛州九老都表示「無解」,孫悟空幾乎絕望了,最終還是來到了美麗的落伽山。沒想到觀音菩薩劈頭一句:  「你怎麼不早來見我,卻往島上去尋找?」  孫悟空喜出望外,但是仍然有些不信,向觀音詢問,究竟她的「甘露水」的效力有沒有得到證明?觀音回答,原來當年她的楊柳枝放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裡邊烤,烤乾之後放回瓶內,一夜即起死回生。我以為,這段話說明三點:  a. 楊柳枝正是「仙樹靈苗」  b. 太上老君的丹爐火的確很平庸,根本不是什麼「三昧火」  c. 凈瓶水的神奇程度,肯定還超過了楊柳枝 (「甘露久經真妙灋,管教寳樹永長春」)  觀音來到五庄觀,不知道心情如何。她首先與鎮元子「陪話」,隨後與三星作禮。觀中「諸仙」,都來拜見觀音。  · 大僊躬身謝菩薩道:「小可的勾當,怎麼敢勞菩薩下降?」  · 菩薩道:「唐僧迺我之弟子,孫悟空衝撞了先生,理當賠償寳樹。」  隨後觀音來到園中,用甘露水在孫悟空的手心裡畫了一個「起死回生的符字」。孫悟空捏著拳頭,靠近樹根,果然一會就流出一汪清泉。然後觀音叫人用玉器盛水(「不許犯五行之器」),她一邊用楊柳枝洒水,一邊念一種「經咒」,瞬間就把巨大的人蔘果樹醫活。鎮元子非常開心,一氣打下10個果子,他自己吃了一個,觀音吃了一個,唐僧也吃了一個。有詩為證:  · 萬壽山中古洞天,人參一熟九千年。靈根現出芽枝損,甘露滋生果葉全。  · 三老喜逢皆舊契,四僧幸遇是前緣。自今會服人參果,盡是長生不老僊。  「四僧幸遇」是指哪四人?肯定有唐僧和鎮元子,另兩人是悟空和觀音嗎?觀音究竟什麼時候「幸遇」過這些人?和誰有什麼「前緣」?  無論如何,在作者的筆下,真正倒霉的還是唐僧:  · 「有緣喫得草還丹,長壽苦捱妖怪難。」  說是「早還」,都到家門口了,還要遠行漂泊。什麼時候才能「還」呢?

  《西遊記終極揭秘:孫悟空的真身(第三部分)》  1. 神妖之別  唐僧離開了五庄觀,沒有來得及回味其中的點點滴滴,立即就進入到一個與「聖境」截然不同的世界。  這個世界中,首先出場的是兩種存在:兩者都有名字,一個叫「白骨精」,一個叫「黃袍怪」。  白骨精向來是《西遊記》中最恐怖的一種存在,央視版電視劇為了烘托她的恐怖,運用了很多的技術手法。但是,白骨精和一路上遭遇的其他怪物,其根本區別是什麼?  · 他在雲端裏,踏著陰風,看見長老坐在地下,就不勝歡喜道:「造化,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尙取大乘,他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體。有人喫他一塊肉,長壽長生。」  · 三蔵正在此羞慚,行者又發起性來,掣鐵棒,望妖精劈臉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箇解屍灋,見行者棍子來時,他卻抖擻精神,預先走了,把一箇假屍首打死在地下。  · 行者道:「他是箇潛靈作怪的僵屍,在此迷人敗本,被我打殺,他就現了本相。他那脊樑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不難看出,白骨精雖然也叫做「精」,但是她和別的妖精有本質上的不同,即這種存在只有靈魂(「潛靈」),沒有肉體。我們已經知道,在《西遊記》中,人死之後是有明確的去處的,包括那些冤魂(比如唐太宗的兄弟),都會在地府中等著報冤。像白骨精這樣公然在陽間活動的,極其罕見。而她具體的活動方式,是附身於一具肉體腐爛之後的白骨(可能是她「自己」的,也可能是他人的)。這種存在模式,我們在哈利·波特精彩的第一集中,其實曾經見到過。與 Voldemort 尋求魔法石不同,白骨精找到的辦法是「吃唐僧肉」。  當然,這就是為什麼孫悟空需要讓當地的神靈在空中幫忙(「在雲端裏照應」),他才能夠準確地同時擊中白骨和「潛靈」。這個潛靈的修為,其實是相當不凡的,一方面她能夠隨意形成新的屍身,迷惑唐僧,另一方面,她在儀態和語言方面的造詣也非常出眾,以至於唐僧居然在孫悟空的譏諷之下,第一次進入了「羞慚」的狀態。既然是羞慚,說明他可能真的如同孫悟空所說的那樣「動了凡心」,有了「圓房成事」的衝動(書上描寫的白骨夫人相當迷人,浙江版電視劇用一個大美女來演她,不是沒有道理的。另:關於「羞」的心理學和神學分析,可參看哲學家舍勒的相關作品)。那麼對於這個可能從未近過女色的「十世修行的原體」,開始動凡心究竟是好事,還是不好?我們暫時還不知道。另外,為何一旦吃過「人蔘果」,「神爽體健」之後,唐僧就立刻動起了凡心?  無論如何,這一次的「凡心」被孫悟空給打斷了,當然,孫悟空付出的代價也非常慘重,就是幾乎徹底離開了這位凡人師父。孫悟空回到花果山,重新做「妖精」之後,發生了一件大事,我們稍後再說。這裡先說唐僧的遭遇。  不錯,孫悟空一走,終於「搶班奪權」的豬八戒就徹底暴露了。豬八戒改變了取經團隊常規的操作模式,自己跑去睡覺,於是團隊不再圍繞唐僧轉,而成了圍著豬八戒轉。在此過程中,唐僧與沙僧走散,一個人跑到一座高大宏偉、金壁輝煌的寺廟裡邊。沒想到寺廟裡邊居然不是常見的僧人,而是一個「怪物」:  · 青靛臉,白獠牙,一張大口呀呀。兩邊亂蓬蓬的鬢毛,卻都是些胭脂染色;三四紫巍巍的髭髯,恍疑是那荔枝排芽。鸚嘴般的鼻兒拱拱,曙星樣的眼兒巴巴。......斜披著淡黃袍帳,賽過那織錦袈裟。  所謂「胭脂顏色」,那麼應當是以紅色為主。於是,我們在這裡碰上了第三個具有紅髮、青面和獠牙的角色,前兩個是楊戩的變形和沙僧。也就是在這兩回,作者再次描述沙僧時稱他「口似血盆,眼光閃灼,牙齒排釘」。可見,一方面沙僧的恐怖牙齒,即使在他歸順唐僧之後仍然是重要的面部特徵,另一方面,這三個「怪」的眼睛都是既大且亮。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妖魔」?  更加離奇的事件也在這一回出現。我們知道,黃袍怪有個「夫人」叫做百花羞,是寶象國的三公主,她被黃袍怪搶來之後,與之生活了整整十三年,還生下了兩個孩子。那麼百花羞公主對這位相貌兇惡的夫君是什麼態度呢?  · 公主道:「我父王不是馬掙力戰的江山,他本是祖宗遺留的社稷。自幼兒是太子登基,城門也不曾遠出,沒有見你這等凶漢。你這嘴臉相貌,生得這等醜陋,若見了他,恐怕嚇了他,反為不美,卻不如不去認的還好。」  · 老妖道:「既如此說,我變個俊的兒去便罷。」...... 公主見了,十分歡喜。那妖笑道:「渾家,可是變得好麼?」  · 公主道:「變得好!變得好!你這一進朝啊,我父王是親不滅,一定著文武多官留你飲宴。倘吃酒中間,千千仔細,萬萬個小心,卻莫要現出原嘴臉來,露出馬腳,走了風訊,就不斯文了。」  這一番對話提供的線索是,首先公主自己雖然也喜歡變成帥哥模樣的黃袍怪,但是在整整13年中,她似乎早已認可那個兇惡的面相,並不要求對方變來變去。而她的父王和滿朝文武,雖然都是男人,卻都被長相類似的沙僧嚇得不輕。這次百花羞之所以希望黃袍怪變化,理由居然是自己的父王長居深宮,沒見過「世面」。而她擔心丈夫露出本相,則是由於這種形象傳播開來,會有辱「斯文」!  實際上,這個黃袍怪絕非僅僅是形象醜惡而已,他還有非常殘暴的性格和生活習慣,尤其是吃活人。他在皇宮裡喝了點酒,就發了「凶心」,直接把美貌宮女抓過來照頭咬下,當場把剩下17個宮女嚇得幾乎暈倒。那麼這種行為,在過去的13年當中不可能沒有發生過,恐怕還發生過多次。那麼百花羞公主是如何不僅在表現上,而且在內心深處適應和接受這種生活方式的?  說到吃人,我忽然想起自己在一些藏傳佛教寺廟和雕塑作品中看到的一種形象,也是一個披頭散髮的圓臉「妖魔」,腳下就往往踏著一些殘缺不全的肢體。而導遊的介紹,往往會說這些並不是「妖魔」,而是「金鋼」,比如著名的大威德金剛,據說是某某高級神靈的變形。北京的北海公園的最高處,100年前就還立著一個巨大而兇惡的這種「金剛」,後來在文革期間遭到了不難想到的命運。如果現在還想看,那麼有一個去處,就是地鐵沿線的所謂「雍和宮」。  但是,我清清楚楚地記得,雍和宮裡邊的「金鋼」們可不是這麼簡單,他們的身前還有一個「人」,這往往是一個嬌小的女人(神),和他們之間形成某種特殊的位置關係。可能出於風化的考慮,雍和宮的管理者用一些明黃色的布(!),把這些女人全部給擋上了。那麼《西遊記》當中的百花羞公主,也是一個神女下凡,她和黃袍怪之間,是否有過類似的關係狀態?  關於這種私生活問題,一般人當然不會了解,但是書中的百花羞曾經給自己的父親寫過一封信,講述了自己的遭遇,而他的父親由於過度激動,無法閱讀,就叫了大學士把這封信公開念了出來:  · 學士隨即上殿,殿前有文武多官,殿後有后妃宮女,俱側耳聽書。學士拆開朗誦,上寫著:「不孝女百花羞頓首百拜大德父王萬歲龍鳳殿前,暨三宮母后昭陽宮下,及舉朝文武賢卿臺次:拙女幸託坤宮,感激劬勞萬種,不能竭力怡顏,盡心奉孝。乃於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良夜佳辰,蒙父王恩旨著各宮排宴,賞玩月華,共樂清霄盛會。正歡娛之間,不覺一陣香風,閃出個金睛藍面青髮魔王,將女擒住,駕祥光,直帶至半野山中無人處,難分難辨,被妖倚強,霸佔為妻。是以無奈捱了一十三年,產下兩個妖兒,儘是妖魔之種。論此真是敗壞人倫,有傷風化,不當傳書玷辱;但恐女死之後,不顯分明。正含怨思憶父母,不期唐朝聖僧,亦被魔王擒住。是女滴淚修書,大膽放脫,特託寄此片楮,以表寸心。伏望父王垂憫,遣上將早至碗子山波月洞捉獲黃袍怪,救女回朝,深為恩念。草草欠恭,面聽不一。逆女百花羞再頓首頓首。」  這封信過於精彩,所以我全文摘錄。首先有一個問題,百花羞真的希望她爸派兵去救她嗎?其實我們很快就看到,滿朝文武連個「敢答」的都沒有,而且從實力對比上判斷,百花羞當然也清楚自己「郎君」的戰鬥水平。所以「遣上將早至......」云云,更可能是她的寬心話,用以挽回一些名譽。另外,關於黃袍怪和百花羞第一次的相遇,信中有比較含蓄的介紹,即「直帶至半野山中無人處,難分難辨,被妖倚強」。這裡最難理解的一句是「難分難辨」,為何會出現難以分辨的情況?是因為當時黃袍怪變化了形象嗎?有這個可能,但是也有可能黃袍怪根本沒有變化,而是直接和她強行發生肉體關係的。如果是後者,那麼「難分難辨」這句話,則更應當理解為一種心理狀態,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搞不清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會搞不清?是因為她被嚇暈了嗎?或者被施加了某種迷幻術?從百花羞描述的清晰程度看,都不太像。我以為,最有可能是雙方在交合的過程中,她才產生了「搞不清楚」,也就是從理智到非理智,從清醒到迷亂或迷狂的狀態。  結合我自己對於眾多「喜金剛」(這甚至是藏傳佛教的一大門類專業課程,但目前在大陸已不存在)形象的回憶和理解,我認為百花羞這個神女,至少有一半的可能性是在與奎木狼(黃袍怪)的長期生活中獲得性解放的。正因為獲得了這種深層次的解放,所以她對於世俗倫理的態度,都應當換一個角度來理解。她稱自己為「不孝女」、「拙女」、「無奈」、「敗壞人倫」、「玷辱」云云,其實都是反話,她實際上認為黃袍怪才是她的真命天子。而之所以要寫這封信,卻一直沒有送出,可能主要是出於一種心理的平衡。  果然,有一個人識破了百花羞的真實想法。這個人是誰?孫悟空。

  前邊說過,孫悟空回到花果山之後,出了一件事,這是一件真正屬於「妖精」的事。那時的孫悟空,已經真心實意地打算做一個妖精了,為什麼?因為他一回到花果山,見到的只是被二郎神及其手下燒出的一片灰燼!  這時,小猴們出現了。沒錯,正是那些仗打到關鍵時候,都跑進水簾洞里躲起來的小猴,就是那些一接觸對手就潰不成軍,滿山亂跑的小猴。這些猴們沒有其他本事,但是會「哭」:  · 羣猴聽説,一箇箇垂淚吿道:「自大聖擒拿上界,我們被獵人之苦,著實難捱!怎禁他硬弩強弓,黃鷹劣犬,網扣槍鉤,故此各惜性命,不敢出頭頑耍。只是深潛洞府,遠避窩巢。饑去坡前偸草食,渇來澗下吸淸泉。卻才聽得大聖爺爺聲音,特來接見,伏望扶持。」  說得這樣可憐,孫悟空就算還有怒氣,也說不出什麼了,心中只剩下一片凄苦。接下來小猴們的話,則讓他震驚:  · 羣猴道:「説起這獵戸可恨!他把我們中箭著槍的,中毒打死的,拿了去剝皮剔骨,醬煑醋篜,油煎鹽炒,當做下飯食用。或有那遭網的,遇扣的,夾活兒拿去了,教他跳圏做戲,翻筋鬭,竪蜻蜓,當街上篩鑼擂鼓,無所不爲的頑耍。」  猴們的這些說法,首先肯定是缺乏依據的,其次離事實究竟有多遠,也難以考證。但是它的確有一種效果,就是把孫悟空僅有的那些憤怒,轉移到人類獵戶的身上去。孫悟空果然聽信,轉瞬間就決定做一件「大事」 ----  · 大聖見那些人佈上他的山來,心中大怒,手裏捻訣,口內念念有詞,往那巽地上吸了一口氣,呼的吹將去,便是一陣狂風。.....大聖作起這大風,將那碎石,乘風亂飛亂舞,可憐把那些千餘人馬,......有詩爲證:人亡馬死怎歸家?野鬼孤魂亂似蔴。可憐抖擻英雄將,不辨賢愚血染沙。  作者這首詩寫的精彩,「不辨賢愚」正是孫悟空此次殺戮行動的基本特徵,也正是一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基本特徵。所以這樣的殺戮的本質不是「殺人」,而是毀滅生命,它包含著對於生命本身的仇恨。值得注意的是,孫悟空吹出的風,正是向著「巽地」方向吹去的,可見他看見黃風怪吹過一次,就學會了。(黃風怪又是見誰吹過?)這一次大風的製造,也運用了手「訣」和咒語,應當也是從對方那裡看到聽到的,這正是孫悟空學習能力的根本----眼力和聽力。大風的規模和力量,顯然比不上黃風怪的那一次,這可能是因為初學,也可能是因為花果山遠在東勝神洲,距離「中心」太過遙遠。  無論如何,孫悟空實施殺戮之後,「鼓掌大笑」,感嘆自己一口氣把唐僧的那些規矩破了個乾乾淨淨。不過,在有一個問題上,他還算比較節制,那就是如何處理這些獵人的屍體的問題:  · 「把死人的屍首,都推在那萬丈深潭裏;把死倒的馬,拖將來,剝了皮,做靴穿,將肉腌著,慢慢的食用。」  同樣是死肉,馬是可以吃的,人是不可以吃的。雖然做了「妖精」,雖然是仇人的肉,也不吃。不吃怎麼辦呢?扔到深水之中,相當於一種天葬。做完這件事之後,孫悟空跑去龍王那裡借水,把花果山清洗了一遍,然後種樹養動物,做起了各項環保工程。  隨後的事情人們都知道了,豬八戒張開雙耳,乘一陣西風來到了花果山。孫悟空和他周旋了幾番,終於同意去救唐僧。飛過了茫茫東海之後,孫悟空說,八戒你等會,我下水去把身上「凈凈」,因為師父是愛乾淨的人。我發現,似乎孫悟空自離開五行山之後,就養成了一進入人類社會就要洗澡的習慣,按他自己的說法,這樣可以把「妖精氣」洗掉。看見他的這個舉動,八戒同學難得地也有些感動:  · 八戒於此始識得行者是片真心,更無他意。  這裡的「更無他意」,究竟是指孫悟空還是八戒?很難判斷。無論如何,二人的關係經過這場磨難,獲得了巨大的提升。接著他們來到了碗子山波月洞的上空,孫悟空首先看見的,居然是黃袍怪和百花羞的兩個兒子。對這兩個妖怪兒子,孫悟空沒有一點客氣,先是一把抓起來,讓他們哭罵去,然後交待八戒和沙僧,讓他們去把這兩個兒子扔到宮殿的白玉階前,引誘黃袍怪出戰。後來八戒和沙僧可能站得過高,也可能用力過猛,就把兩個小妖怪摔死了。無論這是否孫悟空的本意,反正他對於長成人類模樣的妖怪兒子缺乏同情,是肯定的。  百花羞的表現值得關注。當她以為孫悟空真是讓師弟帶著兒子去「見外公」時,便稍稍平靜下來,開始和孫悟空「談心」:  · 公主道:「和尙莫無禮,我那黃袍郎比衆不同。你若唬了我的孩兒,與他挪挪驚是。」  · 行者笑道:「公主啊,爲人生在天地之間,怎麼便是得罪?」  · 公主道:「我曉得。」  · 行者道:「你女流家,曉得什麼?」  · 公主道:「我自幼在宮,曾受父母教訓。記得古書云: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  · 行者道:「你正是箇不孝之人。蓋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故孝者,百行之原,萬善之本。卻怎麼將身陪伴妖精,更不思念父母?非得不孝之罪如何?」  我們多少有些驚訝地發展,孫悟空竟然開始用關於「罪」的道理,來教育百花羞,正像當初唐僧教育他的方式一樣。而且孫悟空的方法,也是層層引導,一直引得對方說出一個孝字,然後就「孝」作文章。我們在柏拉圖那裡,其實常常見到這種「辯證法」,雖然別人大都知道老柏的這一套,但是他樂此不疲,最終把他的對話錄變成了厚厚幾大本的「西方哲學經典」。那麼,孫悟空此次辯證法的實踐,其成功的關鍵在哪裡呢?  有兩處關鍵。第一,他從百花羞對黃袍怪的說法中聽出了「恐懼」,但是他不說「恐懼」,而說「得罪」,也就是直接站到對方的道德高度上邊去說。這樣就獲得了百花羞的呼應。  第二,他把握到一個關於「孝」的關鍵,那就是不光是情感上或者道德上要有「孝心」,同樣重要的是在現實選擇和「身體」的層面,也要盡孝。百花羞在黃袍怪這裡所獲得的身體解放和心靈解放的快感,可能無法通過其他任何途徑得到,但是她既然有了生她和養她的父母,既然知道父母尚在人間受苦,就不能滿足於自己的靈性升華。  孫悟空這一番話,打中了百花羞的要害,果然使她「耳紅面赤,慚愧無地」,正像幾天前同樣搞得唐僧羞愧不已一樣。當然,孫悟空能夠做到這一點有一個前提,就是他是一個無「性」的神猴,對於人類需要通過男女交往而獲得解放這一點,還缺乏足夠的認知和同情。但是,也正是因為他沒有這種同情,才能夠獲得一種「神性」的高度和堅持,去喚醒唐僧和百花羞心中同樣的神性。  當然,有了這種神奇力量的支持,百花羞瞬間發現自己對於黃袍怪的所謂「情」,其實一半是享受,一半是恐懼。她允許孫悟空殺死黃袍怪,而孫悟空則在變化成百花羞應對黃袍怪的時候,發現了一個重大的秘密。  · 那怪擕著行者,一直行到洞裏深遠密閉之處。卻從口中吐出一件寳貝,有鷄子大小,是一顆捨利子玲瓏內丹。行者心中暗喜道:「好東西耶!這件物不知打了多少坐工,煉了幾年磨難,配了幾轉雌雄,煉成這顆內丹捨利。今日大有緣灋,遇著老孫。」  「舍利子」這個概念,前邊討論《心經》的時候曾經出現過,就是「捨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等等。這裡的舍利子指什麼,和「舍利子玲瓏內丹」中的舍利子是否同義,目前還不能確定。所以我們僅僅能夠看出,「舍利子」可以作為「內丹」的修飾語而存在,或許也可以並列存在「內丹舍利」,如果後者成立,則舍利子和內丹是同義反覆(但是如果把這個概念導入《心經》,則不易說通)。這種內丹,是一個雞蛋般大小的東西,形狀、顏色和質地都不清楚。而形成內丹的方法,我們在前邊菩提祖師那裡,以及後來考察豬八戒和沙僧來歷的時候,都見到過一些描述,和這裡孫悟空的說法,有一些共性,特列舉如下:  1)需要很長時間的修鍊,「打坐」或「睡覺」是重要的修鍊方式。  2)修鍊與身體外部的特定部位(如泥丸、湧泉、丹田)有關,也與內部的器官或內臟(如腎、肝)有關。  3)修鍊與異種性別的同時存在有關。比如前邊的三星和這裡孫悟空都提到「配雌雄」,比如沙僧和八戒的修鍊中都涉及「嬰兒奼女」。  4)修鍊往往伴隨著風險,比如孫悟空所受到的警告,比如這裡所說的「磨難」。  5)修鍊的結果,既可能成為三星那樣的高級神仙,也可能成為妖怪。結果與修鍊方式的選擇之間缺少明確的關聯。比如三星和黃袍怪(奎木郎)都有類似「配雌雄」的步驟。再比如豬八戒和沙僧的修鍊過程都包含「嬰兒奼女」,但是兩人成仙之後對性生活的愛好程度截然不同。  上邊的前三點,可能是三種(或四種)不同的修鍊方法,也可能是同一種方法的不同步驟。但是毫無疑問,要想修鍊成為具有強大法力的神仙,則各種步驟都需要親身實踐。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孫悟空之所以只是「太乙散仙」,而無法更進一步,同時他的法力也有明顯的局限性,是否和他天生「無性」,不能參與到異性別交配的實踐有關呢?實際上,當初菩提祖師在傳授他法術之前,曾經非常關注一個問題,就是孫悟空並非人類,理由是他沒有「腮」,而孫悟空強調自己有「素袋」,把這個問題給繞過去了。那麼菩提祖師是否明白這當中的關鍵?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此修鍊的結果是否會導致某種「內丹」或「舍利」的產生?至少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看到孫悟空和他的兩個師弟有這種東西,三星有沒有呢?在如來佛鎮壓孫悟空的那一回,三星中的壽星曾向如來贈送「碧藕金丹」,這可能是綠色的金質丹藥,也可能是「碧藕」和「金丹」兩種東西。究竟是內丹還是外丹?作者沒有交待數量,只說有「康泰長生」的功效,那麼外丹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也就是像凌虛子送給黑熊怪的那種。如果三星以練外丹為主,而黃袍怪以練內丹為主(書上沒有交待他有練外丹的行動),那麼他們的具體修鍊方法,可能也有很大的不同。總之,以目前得到的信息判斷,修鍊的結果未必要形成「玲瓏內丹」,更不是一定要形成一顆能夠拿出體外,具有治療功效的「舍利子」。我隱隱記得,《西遊記》後邊還會提到更加強大的舍利子或內丹,所以對這個問題,我們應當會獲得更深入的答案。  孫悟空在內丹上彈了一下,可能就彈出了黃袍怪的本相(奎木狼?),然後把內丹吞入腹中。這對於孫悟空的修鍊有什麼作用,暫時還不知道。但是黃袍怪的肉搏本領和思維能力,似乎沒有因此而受損。他一方面和孫悟空大戰幾十回合而不分上下,另一方面,他還能和孫悟空很悠閑地攀家常,讓他不要相信豬八戒的胡說,自己根本沒有罵他。但是他沒有想到,孫悟空竟然學會了三頭六臂的本領,用三條實實在在的金箍棒在洞內一通好打,瞬間把百多個妖怪變成只剩黃袍怪一個。最終,他用純粹的戰鬥技術打敗了對方,一棒打到頭上,但是黃袍怪卻沒被打死,只是被拋得無影無蹤,可見這個奎木狼的肉體抗壓能力,實在和孫悟空不相上下。  孫悟空上天以後得知,28宿諸神都有各自的工作崗位,絕對不能夠離開,所以奎星一離開,天師們就很容易查到。奎星的具體工作內容是:在每一個特定時刻(卯)要值班一段時間,並有專門的神仙負責記錄。奎星少到了一次,這位神仙也記錄了,但是沒有及時上報玉帝,所以導致了他整整13年在下界逍遙。玉帝對於奎木狼的舉動非常不解:  · 玉帝道:「奎木狼,上界有無邊的勝景,你不受用,卻私走一方,何也?」  可見,在玉帝等高級神靈看來,雖然天上的工作方式比較單調,但其他方面的享受是很充足的,遠遠超過了人類的那些物質和精神享受。究竟天上有哪些樂趣,我們暫時還不知道。而奎木狼的回答是,他和百花羞(披香殿玉女)是先有私通的情節,擔心「沾污了天宮勝境」,而後才下界的,也就是一時衝動導致的不幸結果。可見,奎木狼也認可天上更加快樂的想法,至少是和人間的男女關係有同樣的吸引力。  在本節內容結束之前,還有兩個疑點不能完全解決,先拋出來,留待進一步的考察:  1)為何奎星(木狼)似乎沒有聽說過孫悟空的名字,也不了解對方的本領和經歷?  2)沙僧在把百花羞送回皇宮的時候,提到了一種「縮地法」,具體是三兄弟中誰使用的,還是共同使用,尚不明確。但它的效果是把一人或多人迅速轉移位置,類似於哈利波特曾經用過的那種 portal 技術。我們還記得,孫悟空說過他已經學會了縮地法,但是如果他具有這種本領,為何不能加快唐僧去往西天的速度?很可能,縮地法雖然有能夠移動真人的巨大用途,但是僅僅適用於短途運輸,與騰雲駕霧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法術。  2. 脫胎換骨  師徒四人的下一站,叫做「平頂山」。在整個《西遊記》的架構中,平頂山事件似乎是一段最輕鬆愉快的小故事的組合,金角和銀角大王,精細鬼和伶俐蟲,都是耳熟能詳的活寶型角色。但是,所有這些印象,在你細讀原著的時候,都可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難言的苦澀。  故事的起點是孫悟空。我們還記得,這位早在宇宙仍是一片空寂之時便存在的聖靈,通過與聖子的長期相處,已經在很多方面具有了理解和默契。有時這種默契,甚至達到一種不可思議的程度。僅舉兩例:  例一:孫悟空在觀音禪院賣弄袈裟,被黑熊怪偷去。孫悟空在出發降妖之前,對院里的一眾僧人提出種種細緻要求,叮囑加上恐嚇,自是不在話下。沒想到孫悟空一走,唐僧就接著話茬繼續恐嚇起來:  · 話説孫行者一筋鬭跳將起去,唬得那觀音院大小和尙並頭陀、幸童、道人等一箇箇朝天禮拜道:「爺爺呀!原來是騰雲駕霧的神聖下界,怪道火不能傷!恨我那箇不識人的老剝皮,使心用心,今日反害了自己!」三蔵道:「列位請起,不須恨了。這去尋著袈裟,萬事皆休。但恐找尋不著,我那徒弟性子有些不好,汝等性命不知如何,恐一人不能脫也。」衆僧聞得此言,一箇箇提心弔膽,吿天許願,只要尋得袈裟,各全性命不題。  例二:孫悟空從花果山回歸,把唐僧從老虎變成人。施法之前,抓住這難得的機會和儀節關係,把唐僧好好教育了一番,順便批評豬八戒。做慣了下屬的沙僧,一看情形不好立刻給孫悟空跪下,這才讓行者住了嘴。唐僧變回人形之後,才認出是孫悟空(剛才的話根本沒聽見?),聽沙僧說明原委之後,便說出一番「肺腑之言」:  · 三蔵謝之不盡道:「賢徒,虧了你也,虧了你也!這一去,早詣西方,徑囘東土,奏唐王,你的功勞第一。」  · 行者笑道:「莫説莫説!但不念那話兒,足感愛厚之情也。」  我們知道,唐僧在取經之前的地位極高,總管天下寺院,所以他的精神本質是半僧半俗的,政治觀念很強。而孫悟空經過五百年前的「修鍊」,已徹底看破政治,如果不是顧念著唐僧一人的情感糾葛,早就堅決做妖精當土匪去了。但是,雙方在具體的相處中,仍然不得不反覆回到一種共同的、相互摻雜的語境,一會政治,一會情感,說不清楚。  果然,回到取經隊伍的孫悟空,面對複雜的人間事務局面,開始了深入的思考:  · 他卻暗想:「我若把功曹的言語實實吿誦師父,師父他不濟事,必就哭了;假若不與他實説,夢著頭,帶著他走,常言道乍入蘆圩,不知深淺。倘或被妖魔撈去,卻不又要老孫費心?且等我照顧八戒一照顧,先著他出頭與那怪打一仗看。若是打得過他,就算他一功;若是沒手段,被怪拿去,等老孫再去救他不遲,卻好顯我本事出名。」  · 正自家計較,以心問心道:「只恐八戒躱懶便不肯出頭,師父又有些護短,等老孫羈勒他羈勒。」  · 好大聖,你看他弄箇虛頭,把眼揉了一揉,揉出些淚來,迎著師父,往前徑走。  當時的情況是,孫悟空得到值日功曹(一個小神仙)的報信,說金角和銀角都很厲害,有五大法寶云云。今時不同以往,孫悟空再不能選擇「單挑」路線,於是最終想出了激將八戒去「巡山」的方法。這個方法好不好,很難判斷,但是孫悟空的心思,完全是花在了長遠的人事考慮上,所以光是誘騙唐僧相信妖怪強大,己方需要同心協力,重用包括八戒在內的一切資源,就費了不少周折。下一步,則是要求豬八戒不能一味消極,必須作出一個選擇:究竟是巡山還是細緻的照顧師父。八戒當然選擇擁有「自由空間」的巡山項目,那麼孫悟空,就不僅要向他明確「巡山」的任務目標,而且還得變成一個小蟲,發揮監控作用。通過這次有效的監控,終於使唐僧相信,原來豬八戒所說的「石頭山」「石頭洞」云云,的確果然是瞎編的。此次真相的揭曉,意義極其重大:1)唐僧和沙僧徹底相信並公開確認了豬八戒的自由主義特徵;2)豬八戒「疑心生暗鬼」,從此生活在「被監視」的恐懼狀態下,客觀上改進了工作態度;3)以唐僧為董事長,以孫悟空為總經理,八戒和沙僧相互制衡的政治架構,由此得到初步的確立。  問題是,這個總經理實在不好當,因為行政人員太過無能。豬八戒雖然鬥志高昂(「發起狠來,捨死的相迎。那怪見他螟耳朶,噴粘涎,舞釘鈀,口裏吆吆喝喝的,也盡有些悚懼」),但實力有限,又陷入群毆而無脫身之法,迅速被擒。孫悟空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這回面對的對手非同一般,是道教頂級人物的隨從,隨身攜帶五件異寶(後邊介紹)。銀角大王一邊「捻訣」,一邊念一種「真言」,瞬間就把三座大山搬到眼前,幾乎把孫悟空的靈魂和肉體一起毀滅掉(「三屍神咋,七竅噴紅」)。這三座山分別是須彌山、峨眉山和泰山,我們知道,須彌山是印度神話中的第一神山,相當於中國的昆崙山或者希臘的奧林匹斯山,而峨眉山通常認為是普賢菩薩的管理範圍。那麼為何作者的排序,竟然是 泰山 > 峨眉山 > 須彌山?泰山的意義是什麼?作者心中最重要的山是哪一座?暫時還沒有答案。  那麼,再次被大山壓住的孫悟空是什麼反應?他的反應是生平第一次「大哭」起來!  · 厲聲叫道:「師父啊!想當時你到兩界山,揭了壓帖,老孫脫了大難,秉教沙門,感菩薩賜與灋旨,我和你同住同修,同緣同相,同見同知,乍想到了此處,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壓了。可憐,可憐!你死該當,只難爲沙僧、八戒與那小龍化馬一場!這正是樹大招風風撼樹,人爲名高名喪人!」歎罷,那珠淚如雨。  從孫悟空的哭訴內容判斷,他最想不通的有兩件事:第一,為什麼正義的事業,卻不能得到外人的幫助,反而是一再施予殘酷的、致命的打擊。第二,為何他這個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總是敗在「移山術」之下?如來是物質控制的大師也就罷了,現在居然隨便什麼地方的一個妖怪,都能搬動人間最龐大、最沉重的物質形態,用以制服乃至謀殺孫悟空,這究竟是種什麼能力?為何孫悟空學不會這種能力?  好在,這一回孫悟空很快就發現了真相。幫助孫悟空解圍的,還是觀音派來的「揭諦」們,他們以「充軍」相恐嚇,使山神土地們說出了「移山術」的來歷:  · 那山神、土地才怕道:「委實不知不知,只聽得那魔頭念起遣山咒灋,我們就把山移將來了,誰曉得是孫大聖?」  · 那衆神念動真言咒語,把山仍遣歸本位,放起行者。  · 土地道:「那魔神通廣大,灋術高強,念動真言咒語,拘喚我等在他洞裏,一日一箇輪流當値哩!」  這樣看來,原來「移山術」的本質,是一種與負責特定區域、特定物品的神靈進行溝通的語言。從上下文看,使用這種法術,除了要求懂得具體方法以外,還需要強大的政治地位和廣泛的社會關係。「揭諦」們用來恐嚇山神和土地的,一是自己的上司(觀音或玉帝),二是孫悟空的背景,尤其是取經的背景(如來)。同理可知,銀角大王之所以能夠把土地們長期拘押在山洞裡,至少一半是憑藉太上老君的影響力。  如果這個推論是正確的,那麼如來佛制服孫悟空的技術,也是這樣一種「神靈對話術或恐嚇術」嗎?不太可能。首先他沒有移山,而是直接把自己的手掌變成了山。其次,如來不僅能夠驅動龐大如山的物質,而且能讓這些物質發生內在的、細節的變化(生根合縫)。就算他仍然是通過與這些物質及其所屬「精靈」的對話(六字真言)來實現這個過程的,那也是一種相當恐怖的能力。但問題是,對話還不簡單嗎?為何孫悟空只能學會一些低級的「對話術」,比如什麼避水咒,避火咒,而不能學到這種高級而強大的對話術呢?  首先,不是不能,而是「不願」 ----  · 行者聽見當値二字,卻也心驚,仰面朝天,高聲大叫道:「蒼天,蒼天!自那混沌初分,天開地闢,花果山生了我,我也曾遍訪明師,傳授長生秘訣。想我那隨風變化,伏虎降龍,大閙天宮,名稱大聖,更不曾把山神、土地欺心使喚。今日這箇妖魔無狀,怎敢把山神、土地喚爲奴僕,替他輪流當値?天啊!旣生老孫,怎麼又生此輩?」  孫悟空不能夠接受的,一是「欺心」,二是「喚為奴僕」,總之,是對他人進行一種直接的控制。可是,孫悟空剛剛對豬八戒,對唐僧所施加的,不也是一種「欺心」和控制嗎?他的靈魂幻術,不更是欺心和控制嗎?但是,至少在此時,孫悟空仍然認為自己的變化術和政治追求都是正義的,而別人則是不正義的。  其次,雖然孫悟空已經開始「適應」和「學習」,但這也有一個過程。他不肯像銀角大王那樣直接的奴役,而只是象徵性地拿金箍棒威脅一下,認為這樣就比較能夠接受。另外,面對金角和銀角已經形成的龐大的政治勢力圈,他首先想到的反控制(其實也是一種控制)的方法,是「騙」。  接下來的故事,彷彿耳熟能詳,這就是著名的「葫蘆裝天」。但是,這可不是一個普通的騙術,為了讓兩個小妖相信自己的假葫蘆具有強大法力,孫悟空幾乎動員了整個天庭的力量!我們來看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好大聖,低頭捻訣,念箇咒語,叫那日遊神、夜遊神、五方揭諦神:「卽去與我奏上玉帝,説老孫皈依正果,保唐僧去西天取經,路阻高山,師逢苦阨。妖魔那寳,吾欲誘他換之,萬千拜上,將天借與老孫裝閉半箇時辰,以助成功。若道半聲不肯,卽上靈霄殿,動起刀兵!」  全文摘錄這段話的意義,在於我們很快就知道,它本身就構成了一種「咒語」!後邊兩個小妖就仿照孫悟空的辦法,也來念一通「即上靈霄殿,動起刀兵」,雖然無效,但能夠證明他們所理解的咒語,的確就是這樣一般人都能夠聽懂的語言。值得注意的是,這裡孫悟空除了「揭諦」以外,還動員了日游神和夜遊神,這兩位神靈雖是首次出場,但可能比較重要。具體向玉帝啟奏此事的,是日游神,可能因為當時是白天。玉帝聽到「裝天」的說法,覺得很可笑,這時出現了一個關鍵人物 ---- 哪吒。  · 哪吒道:「自混沌初分,以輕淸爲天,重濁爲地。天是一團淸氣而扶托瑤天宮闕,以理論之,其實難裝。但只孫行者保唐僧西去取經,誠所謂泰山之福緣,海深之善慶,今日當助他成功。」玉帝道:「卿有何助?」哪吒道:「請降旨意,往北天門問真武借皁鵰旗在南天門上一展,把那日月星辰閉了。對面不見人,捉白不見黑,哄那怪道,只説裝了天,以助行者成功。」玉帝聞言:「依卿所奏。」  我們還記得作者曾經介紹過,哪吒和孫悟空是「同源流」,如今這個蓮花化身的同源流果然很幫忙,雖然在天兵天降面前兩次輸給孫悟空,卻並不覺得丟臉,反而在這種幾近兒戲的欺騙項目上親自幫助孫悟空。另一方面,哪吒對於宇宙初創的情形,彷彿非常了解。難道他的這朵「蓮花」,也不是尋常的蓮花,而是宇宙之初就有的?  哪吒去北天門,向真武帝借來皂旗,然後一邊命令日游神接洽孫悟空,一邊在南天門揮旗,果然擋住了日月星辰。但不要忘記,此時是白天,所以要形成「裝天」的視覺效果,其實只需要遮住太陽就夠了。而當時恰是正午,太陽運行在中天附近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被南天門附近的黑旗擋住。這樣看來,天庭的面積可能要比大地(四大部洲)小,甚至小很多,如果太陽運行在地平線附近,是否還能被擋住就難說了。進一步猜測,如果以一年四季太陽在中天的不同位置畫圈,可能就是天庭範圍的輪廓。  多少有些「巧合「的是,《西遊記》在這個部分還提到了陸地的輪廓:  · 小妖伸手摸著道:「只見説話,更不見面目。師父,此間是什麼去處?」行者又哄他道:「不要動腳,此間迺是渤海岸上,若塌了腳,落下去啊,七八日還不得到底哩!」  原來,太陽的被擋導致世界變成一片黑暗,於是孫悟空欺騙說,你們已經來到了渤海岸邊。可見在他們的圖景中,渤海岸的下方是一個幽深的深谷,很可能是直接通向地府的。那麼渤海岸其實是一片巨大的大陸(南贍部洲或者東勝神洲)的邊緣。從這些線索我們已經可以知道他們的宇宙圖象的輪廓,其中包括天庭和地獄(Y軸)、陸地和海洋(X軸)的基本位置,甚至還有一些仙島的相對位置(孫悟空提到的蓬萊島很可能離渤海海岸已經不遠)。  總之,此次「裝天」事件中,孫悟空動用的重要人脈按先後順序,包括觀音、玉帝、哪吒和真武帝,這幾大人脈加起來的力量,終於騙到了太上老君的兩個寶貝。其中,玉帝、哪吒和真武帝之所以幫助孫悟空,可能都和觀音菩薩有關(木吒在觀音手下),也可能有其他原因,只能以後再作分析。現在我們來盤點一下,看看孫悟空究竟得到了兩件什麼寶貝。  第一件叫做紫金紅葫蘆,關於它的來歷,其實我們在第一部分討論女媧的時候涉及過,這裡列出銀角所說的全部內容:  · 「我這葫蘆是混沌初分,天開地闢,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媧之名,煉石補天,普救閻浮世界。補到乾宮觸地,見一座崑侖山腳下,有一縷僊藤,上結著這箇紫金紅葫蘆,卻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  很遺憾,閱讀到現在,我們仍然無法明確太上老祖和女媧之間的關聯。從這一段,我們能夠得到關於葫蘆來源的以下線索:  1)葫蘆在創世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具體生成時間不明。  2)葫蘆的原產地在「昆崙山腳下」。昆崙山具體在哪裡?尚不清楚,目前為止,我在《西遊記》中有三次看到昆崙山,第一次是在萬壽山,該山「根結崑崙脈」。第二次就是這一次。第三次是在後邊碰到紅孩兒的時候,那裡的山也和昆崙山的地脈相連接。看來,無論昆崙山究竟在哪裡,它的位置很可能就在附近了。而葫蘆所在的那根「仙藤」,就在山腳下。究竟是哪個方向的山腳呢?作者在這裡提到了一個「乾」的概念,我們知道,乾正是八卦之一,和前邊提到的巽一樣,而「巽位」是比較明確的,朝著那個風向吹風,就能吹出恐怖的三昧神風。而從這裡看,「乾」的方位也應該是比較明確的。但是二者的位置關係,以及「中心」究竟在哪裡,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3)銀角認為紅葫蘆是太上老君「留下到如今」的。老君是銀角的師父,從這句話判斷,葫蘆有可能就是老君做(種植)的,也有可能不是。而老君使用葫蘆的具體方法是「盛丹」(凈瓶用來「盛水」)。  由以上分析可知,紫金紅葫蘆是一種與宇宙同壽的,源自昆崙山下的物品。由於昆崙山和五庄觀的距離應該不遠,那麼猜測這種葫蘆與人蔘果樹(智慧果樹)有關,至少與樂園有關,不會是沒有道理的。當然,還需要可靠的證明。另外,由於我們已經知道太上老祖或女媧就是 Eve,而 Eve 應當在離開樂園之後再未返回,那麼她獲得紅葫蘆只有兩種方式:其一是從園中帶出,其二是在樂園附近的地方發現並摘下。  再來看這種葫蘆的效用:各妖的說法和實踐的證明是一致的,即只要把葫蘆口朝地,然後叫人姓名,只要對方答應,被會被連肉體連靈魂裝進去,「一時三刻」化為「膿水」。更加古怪的是,即使呼叫的是某人的虛假姓名,此過程仍然有效(「原來那寳貝,那管什麼名字真假,但綽箇應的氣兒,就裝了去也。」)我們已經知道,名字是一個人認知自己的主要方式,它和人的生死有直接的關係。而這個應聲葫蘆的作用方式,則恰恰是針對人類的自我認知。換言之,一切用話語方式承認自己具有確定的、簡單的個體表述的存在都會被葫蘆消滅,消滅的方式是變成一種液體。  當然,這種葫蘆的功能是強大而恐怖的,它能夠把一切自我認知消滅到原始的、混沌的狀態,和宇宙的創始(「生」命)似乎正好是截然相反的過程。為何五庄觀附近會出產這種東西,為什麼 Eve 會去摘下這種東西,它為什麼會被用來盛放外丹?(丹藥不會化為液體,是否它們本身就處在原始狀態?)我們暫時不知而知。我們只知道,孫悟空得到這個葫蘆,還有一件與它功能完全相同的「羊指玉凈瓶」之後,並不感到滿足和安全,他還要去偷竊第三件寶貝。到目前為止,孫悟空尋求獲得這些寶物的方法是兩種,一是騙(不等價交換),二是偷,兩種方式的相同之處在於它們都沒有物主的知情。為何不能採用信息更加對稱的方式,比如「搶奪」和「索要」?一是為了保護唐僧的性命,二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名譽。在孫悟空看來,公開從小妖手裡搶東西,是一件丟人的事。  但是,孫悟空獲得第三件寶物(幌金繩)的過程,是徹底的搶與騙的結合,為何他卻不覺得丟人呢?這是因為,當他變作巴山虎,來到九尾狐狸的山洞外邊的時候,經歷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思想鬥爭:  · 只見有兩扇石門,半開半掩,不敢擅入,只得吆叫一聲:「開門,開門!」早驚動那把門的一箇女怪,將那半扇兒開了,道:「你是那裏來的?」行者道:「我是平頂山蓮花洞裏差來請老奶奶的。」那女怪道:「進去。」到了二層門下,閃著頭往裏觀看,又見那正當中高坐著一箇老媽媽兒。……孫大聖見了,不敢進去,只在二門外仵著臉,脫脫的哭起來。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況先哄了他的寳貝,又打殺他的小妖,卻爲何而哭?他當時曾下九鼎油鍋,就楔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點淚兒。只爲想起唐僧取經的苦惱,他就淚出痛腸,放眼便哭,心卻想道:「老孫旣顯手段,變做小妖,來請這老怪,沒有箇直直的站了説話之理,一定見他磕頭才是。我爲人做了一場好漢,止拜了三箇人:西天拜髴祖,南海拜觀音,兩界山師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爲他使碎六葉連肝肺,用盡三毛七孔心。一卷經能値幾何?今日卻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風訊。苦啊!算來只爲師父受困,故使我受辱於人!」到此際也沒及奈何,撞將進去,朝上跪下道:「奶奶磕頭。」  的確,齊天大聖又哭了,這種似乎無緣無故的哭泣,我們在電視劇中是見不到的。孫悟空想得很清楚,一旦走漏半點消息,唐僧的生命就存在危險,就算他以最快的速度結果所有的小妖,走漏消息的「可能性」仍然是存在的,因為信息的傳播是任何人難以控制的。為了應對這種無邊無際的外部力量,孫悟空必須選擇向一隻低賤的狐妖下跪磕頭,還要叫對方「奶奶」。迄今為止孫悟空拜過誰?一是菩提祖師,一是觀音,一是唐僧(為何把菩提記成「佛祖」?可能他[或作者]把菩提樹和釋迦牟尼同一化了),這三次跪拜之所以發生,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他把對方視為生命中極其重要的人物,是生命價值的一種重大體現。拜他們既是拜人(神),也是拜天。而跪拜眼前這個狐妖的意義,卻完全是功利化、具體化的,只是為了「一卷經」。一卷經能和天恩相提並論嗎?孫悟空反思並哭泣之後,仍然決定去「受辱」,說明他認定了這「一卷經」也是天恩。  既然拜的還是「天」,那麼這隻膽敢受他朝拜的狐狸,只有死路一條。孫悟空一棒把狐狸打得「腦漿迸流」,一邊看一邊笑道,「造孽畜!叫什麼老奶奶!」但是從頭到尾,這隻狐狸都沒有做任何得罪他的事,也沒有危害社會(造孽)的具體表現。可見此次殺人(妖)搶劫,完全是孫悟空內心鬥爭的結果。  連得三件法寶的孫悟空,滿以為雙方實力的天平,已經完全傾向了自己。沒想到銀角大王輕輕鬆鬆幾句咒語,就把三寶連同他本人一齊收走,差點又要了他的命。被捉後的孫悟空又成了一副無賴形象,一如當初輸給楊戩之時,銀角讓他把寶貝拿出來,他一味嘴硬,「我拿你什麼寶貝,你問我要?」結果被銀角往身上一搜,就全部搜出來了。當然,孫悟空仍然沒有就此放棄,他以常人難以想像的耐力,繼續通過唯一有效的變化術(還是騙術)與對方周旋,同時還要與豬八戒的臭嘴周旋,最終奪回了戰略主動權。在這個過程中,我意外地發現:孫悟空除了語言交流能力長進很快,另一種能力也在迅速提升之中。是哪種能力呢?  簡單地說,就是他的變形法術徹底從「虛」轉向「實」。首先,孫悟空在騙得兩件寶貝之後,曾經再次變作一個細小的昆蟲----這回選擇了蒼蠅。但是,作者寫到此處時,意外地添加了一段細節描寫:  · 你道他旣變了蒼蠅,那寳貝卻放在何處?如丟在路上,蔵在草裏,被人看見拿去,卻不是勞而無功?他還帶在身上。帶在身上啊,蒼蠅不過豆粒大小,如何容得?原來他那寳貝,與他金箍棒相同,叫做如意髴寳,隨身變化,可以大,可以小,故身上亦可容得。  這一段,一方面說明了葫蘆和玉凈瓶都有如意變化的功能(是否除孫悟空外,其他神靈也能使之如意變化,尚不得而知),另一方面則證實了一個重要問題,即孫悟空「變」作昆蟲的方式,不是用自己的意識或靈魂去遙控一隻真正的昆蟲,而的的確確是他的肉體的改變。而且這隻蒼蠅能夠攜帶重如金箍棒這樣的物品。我不了解為何作者似乎在此忽略了「質量」或「密度」的概念,但孫悟空的變形技術中大大增加了物質變化的成份,是不容置疑的。  另一個證據是在孫悟空打死九尾狐狸以後,用毫毛變出幾個小妖,抬起了自己坐在其中的轎子。毫毛幻化而成的生物居然能有普通人一樣的言行舉止,而且還能抬動實物(就算孫悟空能夠使自己的重量大大減輕,轎子卻是真實的物質),可見孫悟空的「身外身」的法術,也不再只是當初他與混世魔王、李天王等戰鬥時的幻術了。  接下來,孫悟空進入山洞,本打算智取,不料豬八戒一通胡說,使他只好強攻。孫悟空離開山洞的方式非常精彩:  · 好大聖,將身一幌,只見滿洞紅光,預先走了。似這般手段,著實好耍子。正是那聚則成形,散則成氣。唬得箇老魔頭魂飛魄散,衆羣精噬指搖頭。  所謂「聚則成形,散則成氣」,是我們在理學大師的著作當中常見的語言,按照一般的唯物主義詮釋法則,這裡無論是「形」還是「氣」,都主要是指物質的形態。所以,孫悟空實際上是把自己物質的肉身化作了滿洞的「紅光」,這種對於身體的隨意操控,體現出孫悟空技能或法術的飛躍。  完成這種飛躍之後,孫悟空令人驚喜的表現不斷,比如他把金箍棒變成一把尖銳的挫刀,輕鬆割斷了幌金繩上邊的「金圈子」;再比如他面對金角大王加眾妖的圍攻,一樣用毫毛變成的「行者」將對方打退,直打得「破頭折腳,肉綻皮開」,「聲聲喚喚,忍疼而立」,可見這一回,打得是實實在在。(孫悟空自稱用分身打死一半,不可盡信)於是,在這一回的開頭,作者忍不住吟詩一首,來表達他對於孫悟空能力猛增的欣喜之情:  · 本性圓明道自通,翻身跳出網羅中。修成變化非容易,煉就長生豈俗同?淸濁幾番隨運轉,闢開數刼任西東。逍遙萬億年無計,一點神光永注空。  看來,孫悟空一邊實現了肉體的無窮「變化」,一邊在靈性層面永遠「注空」,這就是他最終學得的「道妙」。當然,孫悟空仍然碰到了一項挑戰,這就是金角大王的最後一件法寶----芭蕉扇:  · 那火不是天上火,不是爐中火,也不是山頭火,也不是竈底火,迺是五行中自然取出的一點靈光火。這扇也不是凡間常有之物,也不是人工造就之物,迺是自開闢混沌以來産成的珍寳之物。  這是三昧真火嗎?目前還看不出來,但是芭蕉扇的的確確是又一件與宇宙同壽的植物片斷。是哪種植物呢?可能是人蔘果樹(「那葉兒卻似芭蕉模樣」),也可能不是。但是,作者在這裡詳細交待了這場大火的製造方式,是「望東南丙丁火,正對離宮,唿喇的一扇子,掮將下來」。「離」又是八卦之一,它的方位是「東南」!那麼「巽」和「乾」的方位,究竟是哪裡呢?或許我們最終能夠知道。  當然,孫悟空通過有效的躲避,沒有被這場大火燒傷。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孫悟空究竟是如何獲得此番巨大的飛躍的?如果作一個猜測,那麼可能和黃袍怪的內丹有關,可能和在紫金葫蘆中經過了生死考驗有關,也可能和與太上老君的徒弟反覆較量有關(銀角除了移山術,還能夠遠距離隔空「指人」,使唐僧連打「寒噤」,物質法術的造詣確實不低),但是在這一回的末尾,太上老君道出了另一種重要的原因:  · 老君道:「不干我事,不可錯怪了人。此迺海上菩薩問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師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  · 大聖聞言 ,心中作念道:「這菩薩也老大憊懶!當時解脫老孫,教保唐僧西去取經。我説路途艱澀難行,他曾許我到急難處親來相救。如今反使精邪摹害,語言不的,該他一世無夫!若不是老官兒親來,我決不與他。旣是你這等説,拿去罷。」  到手的寶貝(尤其是葫蘆和芭蕉扇)又被老君收回,固然可惜,但對方畢竟說出了整個事件的真正「主謀」----觀音菩薩。我們知道,對於此次背景複雜的取經工程,如果說還有人是真心的、全力的提供幫助的,那麼與樂園系統關係密切的鎮元子、黎山老母和觀音應該排在前三位。既然如此,觀音如此積極地向太上老君借用童子和寶物,其用意當然不會真是「摹害」。換言之,正是她在暗中提供種種環境和遭遇,幫助孫悟空實現此次質的飛躍。不過,還是有兩個問題沒有解決:  1)觀音如何知道孫悟空不會死於紫金紅葫蘆?(這一點,連孫悟空自己都不敢打保票)  2)孫悟空罵觀音「一世無夫」,有些奇怪。我們知道,孫悟空在鬧天宮之前,曾經有段時間在天上地下到處遊玩,了解了不少神仙的來歷。那麼他既然衝口說出觀音「一世無夫」,而太上老君也沒有表示反對,那麼觀音在其世俗修鍊過程中,的確就很有可能沒有嫁過人,甚至更確切地說,恐怕連男女之事都不曾有過。但是,我們又還記得,作者曾經描述過觀音當年的「慾海」和「點塵」,可見她在修鍊過程中,實實在在是有過男女之欲的。一個有男女之欲的凡人,怎麼可能不結婚成家呢?難道觀音的真實的修鍊過程,竟然是一個不為人(神)所知的秘密?這個修鍊過程究竟是怎樣的?  欲知觀音真相,請看下集《聖嬰大王》。  3. 聖嬰大王  一個凡人,領著四個神仙,繼續前行。前行的方向是哪裡?對此,唐僧首先產生了疑問:  · 三蔵道:「徒弟呀,西天怎麼這等難行?我記得離了長安城,在路上春盡夏來,秋殘冬至,有四五箇年頭,怎麼還不能得到?」  · 行者聞言,呵呵笑道:「早哩,早哩!還不曾出大門哩! .....我們還在堂屋裏轉哩!......若依老孫看時,把這靑天爲屋瓦,日月作牎欞,四山五嶽爲樑柱,天地猶如一敞廳!」  顯然,按照唐僧的地理學判斷,四五年的時間,應該能夠走到傳說中的「大雷音寺」了。但是,孫悟空每次的回答都是「還遠」,而且這一次更加奇怪,竟然說取經的路線是「轉」!難道他們走的不是直線嗎?孫悟空心目中的「大門」究竟在哪裡?  這些問題,暫時還沒有答案。接下來,師徒五人來到一處高山大廟。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一個很普通的寺廟,如果不是有烏雞國含冤而死的國王夜半來找唐僧,或許很多人都會奇怪,作者為什麼要對這個廟宇的情況花費那麼多筆墨。這個問題,我準備放到下一節來解答,而在這一節,我們直接跳到一個叫「號山」的地方,那裡住著一個小孩,號稱聖嬰大王。關於這個「紅孩兒」的背景,我們直接能夠得到的信息不多,主要是以下幾條:  1)年齡。紅孩兒的歲數,書中沒有直接的交待,但是直說他的父親牛魔王有「一千餘歲」,和孫悟空的年齡可能差得不多。而紅孩兒本人的修鍊時間,據土地們的說法是「三百年」。所以大致的估計,紅孩兒的年齡應在300到500年之間,約估為400歲。他如果大於500歲,則孫悟空在500年以前不太可能不知道他的情況。  2)法術:紅孩兒的最大特徵,是他在火焰山修鍊成「三昧真火」。雖然這種真火仍然沒有徹底殺死孫悟空,但應當強於太上老君的芭蕉扇所製造的火焰,因為作者有「妖邪久悟呼三昧,永鎮西方第一名」的評語。另外,三昧真火的製造方式,也完全不同於芭蕉扇向著「離位」扇出的方法:  · 只見妖精一隻手擧著火尖槍,站在那中間一輛小車兒上,一隻手捏著拳頭,往自家鼻子上捶了兩拳。......那妖魔捶了兩拳,念箇咒語,口裏噴出火來,鼻子裏濃煙迸出,閘閘眼火燄齊生。那五輛車子上,火光湧出。連噴了幾口,只見那紅燄燄、大火燒空,把一座火雲洞,被那煙火迷漫,真箇是讖天熾地。  不難看出,按照五行方位擺放的小車,發揮著某種「呼應」作用,而大火最主要的來源,還是紅孩兒的鼻子、眼睛和嘴,更確切地說,是他的體內湧出的「心火」,所以作者描述為「肝木能生心火旺,心火致令脾土平。脾土生金金化水,水能生木徹通靈。生生化化皆因火,火遍長空萬物榮。」無論這裡體內的各種器官和「五行」究竟如何發揮作用,但三昧真火主要來自紅孩兒體內的運轉,是比較明確的。  3)家庭狀況:父親牛魔王,又稱平天大聖,作惡多端,以「吃人」為生(這是他兒子的評語,最可靠);母親羅剎女,又稱鐵扇公主(鐵扇也是一種芭蕉扇)。紅孩兒很可能是二人的獨子。  4)出生時刻:不詳,但是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刻。牛魔王根據紅孩兒的出生時刻,判斷他有「同天不老之壽」。可見,紅孩兒是一個天生的「神人」。  5)處事作風:冷酷自大。從他對孫悟空、觀音,包括孫悟空假扮的牛魔王的態度,可以看出這種性格。而長期和他生活在一座山上的山神和土地是更好的旁證:  · 那行者打了一會,打出一夥窮神來,都披一片,掛一片,裩無襠,褲無口的,跪在山前......「爺爺呀,只有得一箇妖精,把我們頭也摩光了,弄得我們少香沒紙,血食全無,一箇箇衣不充身,食不充口,還喫得有多少妖精哩!......常常的把我們山神土地拿了去,燒火頂門,黑夜與他提鈴喝號。小妖兒又討什麼常例錢。......正是沒錢與他,只得捉幾箇山麞野鹿,早晚間打點羣精;若是沒物相送,就要來拆廟宇,剝衣裳,攪得我等不得安生!萬望大聖與我等勦除此怪,拯救山上生靈。」  有了這五個方面的證據,仍然難以對紅孩兒的身份進行準確的評估。但是我們還有另外一個辦法。一個簡單的邏輯是,當初我們發現唐僧是亞當轉世,最關鍵的證據是「黎山老母」這個證人,以及雙方面對面「對質」的情形。那麼,紅孩兒有沒有這樣一個證人呢?誰最有可能了解聖嬰大王的真實來歷呢?  可能有一個:觀音菩薩。  這一回,叫做《大聖殷勤拜南海,觀音慈善縛紅孩》,觀音端坐高台,聽到孫悟空關於「三昧真火」的彙報,立刻有了反應:「旣他是三昧火,神通廣大,怎麼去請龍王,不來請我?」從這話可知,三昧真火的確不是一般的神仙能夠擁有的技術,至少沒有證據顯示太上老君和牛魔王具有這種技術。然後,觀音做了一件有點奇怪的事:她聽說紅孩兒變化成自己的模樣,就一生氣,把凈瓶扔進了海里,看得孫悟空直呼可惜。但是,他很快發現原來有一頭大龜藏在水中,把凈瓶託了起來。然後觀音命令孫悟空把瓶子拿上去,但是孫悟空拿不動,觀音趁機笑話他,說他連個瓶子也搬不動。笑夠了,然後才說明真相:原來瓶中裝著「一海水」,而孫悟空沒有「架海的斤量」,所以搬不動。那麼觀音是否拿得動呢?  · 那菩薩走上前,將右手輕輕的提起淨缾,托在左手掌上。  觀音哪來的如此恐怖的神力?這還是我們認識的那個觀音嗎?還是收伏一個黑熊精都畏首畏尾的觀音嗎?這時,觀音菩薩說出了一段經典的,卻又更加莫名其妙的話:  · 「悟空,我這缾中甘露水漿,比那龍王的私雨不同,能滅那妖精的三昧火。待要與你拿了去,你卻拿不動;待要著善財龍女與你同去,你卻又不是好心,專一隻會騙人。你見我這龍女貎美,淨缾又是箇寳物,你假若騙了去,卻那有工夫又來尋你?你須是留些什麼東西作當。」  甘露水的神聖力量,我們在人蔘果樹那裡已經見識了。而最後一句,更是廢話,因為孫悟空立刻指出,他那一身的東西,最值錢的幾乎全都是觀音送的,怎麼可能拿來作凈瓶的抵押?但是觀音還不依不饒,要求孫悟空把那三根救命毫毛拔一根下來,孫悟空表示不願意,觀音首先是「罵」,可是一見孫悟空懇求她,轉瞬間就變成了「逍遙欣喜下蓮臺,雲步香飄上石崖。只爲聖僧遭障害,要降妖怪救囘來。」  可見,不僅是「欣喜」那麼簡單,而且是「逍遙」!觀音究竟有什麼事情值得這麼開心?  這個問題,我們先放一放。我們先來分析觀音菩薩這句要命的話:「你見我這龍女貎美,淨缾又是箇寳物,你假若騙了去,卻那有工夫又來尋你?」  這是什麼意思?難道觀音真的懷疑孫悟空會把龍女和凈瓶拿去換錢嗎?孫悟空這一生,對別的東西可能還有興趣,可是「錢」是什麼東西?既然騙財不可能,那麼「騙色」呢?孫悟空會有「色」的概念??  無論怎麼理解這句話,觀音女士的確有很大的可能,是在跟孫悟空開一個比較「渾」的玩笑。這就太不可思議了。首先,我們在上一節分析過,孫悟空說觀音「一世無夫」,說明觀音的貞潔,在整個宇宙都是出了名的,不僅有肉體的貞潔,肯定還有精神的貞潔。她怎麼會跟任何人開這種玩笑?而且,她為什麼偏偏挑中孫悟空來開這個玩笑?地球人都知道,孫悟空是個「無性」的神猴,就算他仍然是個男身吧(車遲國撒尿事件,基本可以證明),他的「男性」的一面,很大程度上恐怕都寄托在那根「如意金箍棒」上邊了,也就是說,他的肉身是沒有男女之欲的。為什麼觀音菩薩竟會跟一個絕對不可能產生男女之欲的猴子,討論什麼「龍女貌美」和騙色的問題?  難道在觀音的心目中,孫悟空並不是「無欲」的?或者孫悟空並非一直是無欲的?  我又想起了關於觀音的那首詩:「過去劫逢無垢佛,至今修得有為身。」難道孫悟空就是那個「無垢」的「佛」?  總之,今天的觀音非常開心,她的種種不可思議的舉動,還在繼續。我們還記得,當初她去鎮壓黑熊精的時候,是和孫悟空一起駕雲飛到黑風山的,合情合理。可是這回不通,她一定要孫悟空先走。孫悟空也忽然矜持起來,表示不願意在她面前「露體」,於是觀音把一瓣蓮花扔進海里,瞬間變得比海船還大。孫悟空上去之後,又抱怨沒有船漿,於是觀音吹了一口仙氣,就把孫悟空吹過了茫茫南海,而自己則隨後駕雲過去。孫悟空到了岸邊才想明白,原來觀音是在「賣弄神通」啊!  如果這些神通,都是觀音菩薩早就具有的能力,何須賣弄?何必今天賣弄?  賣弄歸賣弄,接下來觀音所做的事情,可就相當的嚴肅了。首先,她吩咐木吒上天庭去,向李靖借用「天罡刀」。這總共36把小刀,被觀音變成了一座千葉蓮台,我們知道,這是對付紅孩兒的關鍵武器。到了號山以後,卻不馬上挑戰紅孩兒,而是在離火雲洞400里的地方停下來,叫出土地與山神,讓他們把方圓300里以內打掃乾淨,「不許一個生靈在地」。表面上看,這是為了保護這些生靈,因為敵人的「火」很厲害。可是再看觀音的舉動:  · 遂把淨缾扳倒,唿喇喇傾出水來,就如雷響。真箇是:漫過山頭,衝開石壁。漫過山頭如海勢,衝開石壁似汪洋。黑霧漲天全水氣,滄波影日幌寒光。遍崖衝玉浪,滿海長金蓮。菩薩大展降魔灋,褏中取出定身禪。化做落伽僊景界,真如南海一般般。秀蒲挺出曇花嫩,香草舒開貝葉鮮。紫竹幾竿鸚鵡歇,靑松數簇鷓鴣喧。萬迭波濤連四野,只聞風吼水漫天。  這是怎麼回事?觀音完全是用她的凈瓶神水,造出了一片新世界!我們已經知道,凈瓶甘露水的歷史,可能比47000年的人蔘果樹(下土地)還要悠久,它有可能就是宇宙最初的神聖之水。可是,現在觀音面對的是一場戰鬥,她為何要布置一個這樣的「戰場」?按作者的描述,這是觀音在大展「降魔法」,那麼這樣的一種戰場,會有助於「降魔」嗎?  隨後的事情,我們大都知道了,觀音依靠以下三種本領,最終收伏了紅孩兒,把他變成了「善財童子」:  1)在孫悟空手心裡寫了一個「迷」字,將紅孩兒引入布置好的戰場;  2)在紅孩兒的槍刺到自己之前,及時化作一道金光飛走,把對方騙到千葉蓮台上邊。(化身金光是孫悟空好不容易才學會的能力,觀音怎麼學會的?)  3)在紅孩兒的頭頂上剃了一個「太山壓頂」的髮型,然後把如來贈送的最後一個金箍變化為五個(!),套在紅孩兒的頸部和四肢上。此時,紅孩兒仍然沒有被降服,觀音還有最後一招:  · 那菩薩將楊柳枝兒,蘸了一點甘露灑將去,叫聲:「合!」只見他丟了槍,一雙手合掌當胷,再也不能開放,至今留了一箇觀音扭,卽此意也。那童子開不得手,拿不得槍,方知是灋力深微,沒奈何,才納頭下拜。菩薩念動真言,把淨缾禜倒,將那一海水,依然収去,更無半點存留。對行者道:「悟空,這妖精已是降了,卻只是野心不定,等我教他一步一拜,只拜到落伽山,方才収灋。」  經過這樣複雜的一個過程,聖嬰大王終於被收伏了。現在的問題是:觀音是如何了解這套詳細的作戰程序的?收伏一個「小孩子」,怎麼需要如此大費周張?  當然,這個問題的答案,全在於觀音和紅孩兒的身份上邊。對於他們的身份,我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判斷:  觀音菩薩,就是聖母馬利亞。  紅孩兒,就是魔王撒旦(墮落天使)的轉世。  4. 佛道之爭  從離開平頂山開始,作者轉入了一個複雜而嚴肅的主題:佛與道。上邊已經提到過,這是從一個看似平常的寺院說起的:  · 萬髴閣對如來殿,朝陽樓應大雄門。七層塔屯雲宿霧,三尊髴神現光榮。  · 文殊臺對伽藍捨,彌勒殿靠大慈廳。看山樓外靑光舞,步虛閣上紫雲生。  不但是佛家寺院,而且是最最標準的那種,如來、文殊、彌勒都拜。進門處,高坐一對醜惡的「金剛」:  · 一箇鐵面鋼須似活容,一箇燥眉圜眼若玲瓏。左邊的拳頭骨突如生鐵,右邊的手掌眯俸賽赤銅。金甲連環光燦爛,明盔繡帶映飄風。  這對金剛,和我們前邊討論的黃袍怪那種,顯然是完全不同了。究竟哪種是真實的「金剛」呢?接下來,是四大天王,「持國、多聞、増長、廣目,按東北西南風調雨順之意。」我們還記得,孫悟空上天的時候,負責南天門守衛的是「增長天王」,和這裡方位順序不同。這有兩種可能,一是該寺院搞錯了,二是四天王可能經常性調動崗位。無論如何,四位形象同樣「惡丑」的天王,已淪為玉帝政治系統的看門人,是沒有疑問的。  大雄寶殿之後,是「倒座觀音普度南海之相」。觀音為何會跟如來倒著坐?不得而知。但是,這個時候唐僧已經沒有心情再看風景了,因為寺院里出現了「人」。  明明是佛寺,最先出現的居然是一個「道人」,咄咄怪事。面對唐僧的借宿請求,這個道人的說話有已經有些閃爍其辭,他說自己是「掃地撞鐘打勤勞的道人」,裡邊還有「管家的老師父」才能作主。老師父出場時,稱謂又很驚人,居然是「僧官」。這位僧官一聽「有人」,立刻穿戴整齊,出門迎接,出門之後有點頭暈:「人在哪裡?」當道人指出那個「斜倚在那後門首」的唐朝和尚時,僧官大怒:  「道人少打!你豈不知我是僧官,但只有城上來的士夫降香,我方出來迎接。這等箇和尙,你怎麼多虛少實,報我接他!看他那嘴臉,不是箇誠實的,多是雲遊方上僧,今日天晚,想是要來借宿。我們方丈中,豈容他打攪!教他往前廊下蹲罷了,報我怎麼!」抽身轉去。  顯然,僧官需要關注的對象,並不是「僧」,而是「士夫」。面對此情此景,一度認為自己形象不俗、言語得體、性情溫和,堅持獨自一人前來借宿的陳玄奘同學遭到慘重的打擊:  · 長老聞言,滿眼垂淚道:「可憐,可憐!這才是人離嚮賤!我弟子從小兒出家,做了和尙,又不曾拜讖喫葷生歹意,看經懷怒壞禪心;又不曾丟瓦拋磚傷髴殿,阿羅臉上剝真金。噫!可憐啊!不知是那世裏觸傷天地,教我今生常遇不良人!和尙你不留我們宿便罷了,怎麼又説這等憊懶話,教我們在前道廊下去蹲?此話不與行者説還好,若説了,那猴子進來,一頓鐵棒,把孤拐都打斷你的!」   聖子唐僧逐漸意識到,自己畢生做沒做壞事,那只是自己的事,而要想影響他人,恐怕還是孫悟空的鐵棒更管用些。值得注意的是,當唐僧說這一段話時,寺廟的負責人僧官已經「抽身轉去」,那麼唐僧實際上是在自言自語,或者是在對那個沒有實權也沒空聽的道人說的。說完之後,他發現沒有用,於是用一句「人將禮樂爲先」自嘲,厚著臉皮自己走了進去。進去後發現僧官其實也沒做什麼事,但就是不理他。唐僧「不敢深入」,就站在天井「躬身高叫」:  「老院主,弟子問訊了!」那和尙就有些不耐煩他進裏邊來的意思,半答不答的還了箇禮道:「你是那裏來的?」  到這一刻,唐僧終於有機會報出自己「唐三藏」的著名身份,以為尷尬的情勢必將有所緩解,不料僧官又一句話把他打暈:  · 那僧官才欠起身來道:「你是那唐三蔵麼?」三蔵道:「不敢,弟子便是。」僧官道:「你旣往西天取經,怎麼路也不會走?」......「正西去,只有四五裏遠近,有一座三十裏店,店上有賣飯的人家,方便好宿。」  當然,此時唐僧在人間的磨鍊,也有了相當的水準,所以他仍能厚著臉跟僧官講道理。哪知道僧官隨便講出一個無賴和尚的故事,就讓唐僧啞口無言,甚至差點當場哭出來。為什麼最終沒有哭呢?因為「恐那寺裏的老和尙笑他」。保留著這最後的一點「人格」或者「神格」,唐亞當回到幾個「徒弟」那裡,向他們借兵。  隨後的事情就好辦了,孫悟空把他的金箍棒變成臉盆一樣粗細,豎在天井裡邊,幾乎就讓整個寺院翻了個天。此時我們能夠發現,這個寺院的確是「不簡單」----  · 寺院的來歷和名字:賜建寶林寺  · 寺院的人口:度牒和尚500人,未度牒人數未知  · 寺院總房間數:285間  · 寺院其他需要管理的空間:方丈(可能指庭院)、佛殿、鐘鼓樓、長廊(兩條)  · 寺院管理者:僧官老和尚(下人稱「老爺」)  · 寺院行政服務人員構成:道士(包括「掃地撞鐘」的道士,「燒晚香」的道士等)  · 主要管理方法:打鼓撞鐘(用於召集),辱罵杖打(用於懲罰)、通過道士傳遞「使令」信息(比較有效)  · 寺院管理者傳承方式:師徒相承(和尚終生在寺院中生活)  · 500名和尚制服種類:袈裟、偏衫、一口鐘直裰、腰裙拼接披身服(布料來源:城中自行化緣)  · 日常食物:葷素兼有  以上基本涉及了寺院內人員的衣食住行,但還少了「食」的具體內容。葷食方面,我暫時沒有找到相關信息,但素食可參考豬八戒在前幾回提供的線索。當時八戒在平頂山蓮花洞中吊著,一口氣念出了「香蕈、蘑菇、茶芽、竹筍、豆腐、麵筋、木耳、蔬菜」這八種食品,很有可能是當時僧人普遍採用的素食食譜。總之,面對著這樣複雜繁多的管理項目和悠久的管理文化,僧官老和尚的種種舉止,似乎就容易理解了一些。所以唐僧師徒(包括孫悟空)對待他們的態度,也始終比較客氣。  在寶林寺安頓下來之後,唐僧和三個徒弟一邊賞月,一邊各吟一首詩(這些詩我們留到後邊分析)。隨後唐僧說,你們先睡吧,我要念經。什麼經?一部是《梁皇水懺》,一部是《孔雀真經》。這兩部經的名字,至少我是感覺陌生的,梁皇可能是指那個叫蕭衍的南朝皇帝(不禁想起「南朝四百八十寺」),孔雀是誰?暫時還不知道。就在這個時候,一陣陰風向聖子襲來。

  不錯,出現在陰風當中的,是一個鬼。好在這不是什麼厲鬼,而是那個烏雞國國王的軟弱鬼魂,他要懇求唐僧師徒幫他報仇,因為國中來了「妖孽」。問題是,這究竟是個什麼妖孽呢?他是如何出現的?細讀《西遊記》,我們能夠發現其中的一些關竅。  打探的工作,當然仍是孫悟空同學的。孫悟空來到烏雞國上空,遠遠地就發現有點不對勁:  · 行者近前仔細看處,又見那怪霧愁雲漠漠,妖風怨氣紛紛。行者在空中贊歎道:若是真王登寳座,自有祥光五色雲。只因妖怪侵龍位,騰騰黑氣鎖金門。  注意:孫悟空憑藉其不同尋常的雙眼,究竟看出了哪些妖氣呢?這裡有「怪霧」「愁雲」「妖風」「怨氣」,還有「黑氣」,而這個黑氣出現的位置,是在「金門」。  總之,孫悟空得出的一個結論是:只有真王出現在最高權位上的時候,周遭才會出現「祥光」和「五色雲」,反之則是「妖氣」。此時的孫悟空已經知道,坐在龍位上邊的不是真王,而是一個代號「全真」的,擁有某些法術的道士。這個道士謀殺了擁有正統合法性的國王,取而代之,那麼按照常理,孫悟空只需要衝進皇宮,殺死或趕走這個假國王,再把真國王(通過向太上老君索要的「還魂丹」已經復活)送回王位即可。如此一來,「妖氣」豈不就能重新變成「五色雲」了?  但是孫悟空沒有這樣做。我們知道,孫悟空設計了一個相當複雜的計劃,這個計劃的核心是兩個字:溝通。  第一步,是與國王的親子----太子溝通。可能由於當前在位的假國王「心地善良」,也可能由於他沒有生育能力,所以烏雞國的太子,和三年以前仍是同一人。這個太子雖然年幼(「小小的一箇將軍」),但是地位極其重要,他就是未來的國王。如何使這個太子相信宮庭的陰謀?孫悟空想到的辦法,是讓太子彷彿無意中來到幾十里外的寶林寺,然後無意中和一個遠方來的和尚發生衝突,然後再無意中得知這個雲遊僧人,竟然擁有一種能知過去未來的「寶貝」。而一切的秘密,將從這個古怪的小人(孫悟空自己)的口中道出。  可惜,如此周密的安排,仍然沒有發揮全效,因為這個年幼的太子意外地頗有學識:  · 太子道:「這廝又是胡説。自古以來,《周易》之書,極其玄妙,斷盡天下吉兇,使人知所趨避,故龜所以蔔,蓍所以筮。聽汝之言,凴據何理,妄言禍福,扇惑人心!」  太子說得明白,要想使他相信任何說法,關鍵在於「憑據」。可是,難道《周易》預測的準確性就有可靠的憑據嗎?難道幾個外來的和尚,竟然能夠一五一十地道出宮廷內幕,這還不是憑據嗎?難道唐僧能夠拿出當年國王的「信物」白玉圭,這仍然不算憑據嗎?事實是,太子仍然不信:  · 太子見了道:「好和尙,好和尙!你五年前本是箇全真,來騙了我家的寳貝,如今又粧做和尙來進獻!」叫:「拿了!」一聲傳令,把長老唬得慌忙指著行者道:「你這弼馬溫!專撞空頭禍,帶纍我哩!」  計劃眼看就要失敗,失敗的根源,在於要取信於一個小小的太子,竟然是如此困難的一件事。此時孫悟空該作何選擇?我們看到,聖靈猴選擇的是他最本質的一種能力----真誠。孫悟空變回了原形,向太子原原本本交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當然其中也有個小技巧,就是他沒有提及他父親的「鬼魂」,而只是說唐僧做夢。說完事實,還要訴諸情感和責任:  「你箭中的玉兔,就是老孫。老孫把你引到寺裏,見師父,訴此衷腸,句句是實。你旣然認得白玉圭,怎麼不念鞠養恩情,替親報仇?」  此時太子進入「慘慽」和「傷愁」的狀態,孫悟空見終於度過難關,急忙繼續上藥,從而引出了第二個溝通的對象:王后。  太子與王后的溝通,是在孫悟空和唐僧不在場的情況下進行的,由於內容涉及夫妻生活的隱私,也並不是想像的那樣順暢。好在真國王預先有所準備,也向王后託了同樣的一個夢,並道出了「唐僧」這個名字。正在後花園中「倚欄流淚」,觸景傷情的王后,將僅僅記得一半的夢境和太子的說法、表現相對照,這才接受了「丈夫」原是妖道的事實。母親信了,兒子也就徹底信了,於是再次見到孫悟空的時候,雖然這隻猴子連路都走不好(「從正殿搖搖擺擺走來」),太子卻毫不猶豫地雙膝跪下,叫道:「師父,我來了。」  然而,事情到這一步僅僅完成了一半,孫悟空開始憂慮一個更加要命的問題:  · 行者道:「我日間與那太子誇口,説我的手段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拿那妖精如探囊取物一般,伸了手去就拿將轉來,卻也睡不著,想起來,有些難哩。」唐僧道:「你説難,便就不拿了罷。」行者道:「拿是還要拿,只是理上不順。」唐僧道:「這猴頭亂説!妖精奪了人君位,怎麼叫做理上不順!」行者道:「你老人家只知念經拜髴,打坐參禪,那曾見那蕭何的律灋?常言道,拿賊拿贜。那怪物做了三年皇帝,又不曾走了馬腳,漏了風聲。他與三宮妃後同眠,又和兩班文武共樂,我老孫就有本事拿住他,也不好定箇罪名。」  蕭何是孫悟空同時期人間最知名的政治家,所以孫悟空提到「蕭何律法」,表明他思考的正是最深刻的政治問題----王位合法性的問題。王后權力有限,太子年幼而且地位敏感,僅憑他們的支持還不足以動搖滿朝文武對國王的信任和崇拜。對此,孫悟空的全盤考慮如下:  「待老孫與八戒趁此時先入那烏鷄國城中,尋著禦花園,打開瑠璃井,把那皇帝屍首撈將上來,包在我們包袱裏。明日進城,且不管什麼倒換文牒,見了那怪,掣棍子就打。他但有言語,就將骨親與他看,説你殺的是這箇人!卻教太子上來哭父,皇后出來認夫,文武多官見主,我老孫與兄弟們動手。這才是有對頭的官事好打。」唐僧聞言暗喜道:「只怕八戒不肯去。」  按照孫悟空的計劃,他們抬上殿的應該只是真國王的屍體,所以文武多官見的這個「主」,也只是個死人而已。那麼,穩定政治秩序的關鍵一步,應該是扶年幼的太子上位,這裡邊涉及到更多的技術問題。當然,也不排除孫悟空已經有了復活國王的預案(除了找老君,他還可以去地府從事老本行)。而唐僧此時的態度頗為獨特,他「聞言暗喜」。為何要喜?為何又是「暗喜」?前邊我們已經看到,對於孫悟空的種種憂慮和設計,唐僧雖然是當事人,但並不放在心上,他沒有看到什麼「妖氣」,所以無論是誰當這個烏雞國國王,他在乎的只是趕緊換了官文走路。如今看到孫悟空提出如此通暢的全盤計劃,又對他個人的安全傷害不大,他的態度立刻有了轉向。而且我們知道,唐僧雖然沒有直接參与過世俗政治的管理,但畢竟在寺院中生活多年,對於人間事務有較多的切身體會。所以當他看到孫悟空的政治思想已經「成熟」到如此地步,而且還要進一步「培養」豬八戒,那麼他內心深處一直渴望的「同情」和有效的溝通,當然也就有了更明確的保障。畢竟,唐僧的身邊全是神人,這個「師傅」不像想像的那樣容易擔當。  師徒離開寶林寺的時候,非常有趣,寺中500個僧人,齊齊整整地送別,還有樂隊(細樂)伴奏。孫悟空一邊笑,一邊讓他們別泄露了行動計劃,只要把國王的衣服冠帶洗凈送到城裡就可以了。種種跡象顯示,寶林寺的僧人在烏雞國還是有一定地位的,儘管那裡的國王是一個「妖道」。  他們走了不到半日,來到城中,非常奇怪,這一回並沒看見什麼「妖氣」,而是 ----  · 只見街市上人物齊整,風光閙熱,早又見鳳閣龍樓,十分壯麗。有詩爲證,詩曰:海外宮樓如上邦,人間歌舞若前唐。花迎寳扇紅雲繞,日照鮮袍翠霧光。 孔雀屛開香靄出,珍珠簾卷綵旗張。太平景象真堪賀,靜列多官沒奏章。  人物的「齊整」,可能是指的衣著,也可能指舉止。街市上風光熱鬧,衣色鮮亮,景象太平,連需要上奏的事務都很少。難道這個妖精國王,事實上幹得還挺不錯?來到朝堂,發現文武百官也是「威嚴端肅,相貌軒昂」。看見這個局面,孫悟空決定使用定身法(?),讓百官能聽能看但是無法干預下邊發生的事。眼看就要形成孫悟空單挑妖怪的局面,不料這時太子沖了出來,用意是保護唐僧。孫悟空見假國王退了回去,便趁機編了一首詩,把三年前的大旱、鍾南山來的全真道人、後花園謀殺案等情節一一講述出來。面對孫悟空如此周到的處理,假國王沒了辦法,只好「駕雲頭望空而去」。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個妖怪是文殊菩薩的獅子。他在天上指責孫悟空多管閑事,而孫悟空還真說不出對方的什麼大錯,只好拿對方刁難唐僧作借口,意思是自己被逼才說出了真相。雙方開打之後,獅子精迅速發現自己不是對手,於是跳下雲頭,變成唐僧的模樣,試圖製造最後的混亂。  這時,最奇怪的事發生了:孫悟空居然認不出哪個是真唐僧,哪個是妖怪!我們還清清楚楚地記得,孫悟空遠在城門之外,就能看出城中有濃重的妖氣,而如今眼前的兩人,雖然長相相同,情態相似,但是一個是聖子,一個是獅子妖怪,孫悟空憑藉自己一流的觀察能力,怎麼可能看不出誰是誰?  實際上,為了找出假唐僧,孫悟空想了不少辦法,他讓護法諸天和六丁六甲等人幫忙,讓他們暗中辨別唐僧,不料被妖怪聽到,差一點失手打死了真唐僧。後來,我們知道,是豬八戒想出了念緊箍咒的方法,才幫助孫悟空解了圍。可見此時的孫悟空,的的確確是失去了辨別能力的。那麼,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  結合前邊的情況分析,我認為有兩種可能性:  1)獅子是高級菩薩文殊的坐騎或者護法,有較高的佛法修為。所以雖然他在烏雞國做了惡事(動機仍然不明),但無法抵消掉他曾經做過的那些好事,也沒有變成真正的「妖」。同時,他也沒有如同豬八戒、百花羞那樣一個重新投胎轉世的過程。總之,坐在烏雞國國王寶座上邊的,仍然是一個真正的佛教護法,所以孫悟空無法從他的身上直接看出妖氣。  2)孫悟空之前在烏雞國上空發現的「妖氣」,其實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種東西。雖然作者仍然使用了「妖風」「愁雲」「黑氣」等形象的辭彙來表達這種妖氣,但是它們並不是一種常人可見的「風」、「雲」、「氣」。甚至,那種出現在明君頭上的「五色雲」,也不是常人可見的。那麼,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東西呢?為什麼只有孫悟空能夠看出來呢?我認為,那其實是一種對於「秩序」的直覺判斷和直覺觀感。孫悟空憑藉他的天賦和政治經驗,能夠從人們的臉上、儀態上、動作上看出他們心中的「愁」、臉上的「怨」,看出人際關係當中的「黑」,更進一步還能看出整個朝堂秩序(金門之內)的「黑」。所以,孫悟空看到的,實際上是整個國家的統治秩序在深層上、本質上的腐敗和墮落,而這種腐敗和墮落,和假國王的謀殺篡位,和他無法與妻妾、子女、文武百官保持一種正常的溝通關係,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的。或許他唯一的執政方法,是通過疏遠所有人來達到「立威」的效果,但是親人和臣下畢竟對他只有「畏」,而沒有「服」和「愛」,這對於統治的基石是相當危險的。總之,孫悟空清楚地看到了這一層內容(當然,他也需要「近前仔細看」),所以才會絞盡腦汁地重建一種正常的統治秩序,才會去跟太子做那麼多的思想工作。但是其他人,包括唐僧、八戒甚至那個真國王,都只能看出城中表面上的「齊整」、光鮮和「太平」。  以上兩種可能性,都能夠解釋孫悟空為何不能識別出真假唐僧,它們甚至可能同時存在。從這裡不難看出,孫悟空的觀察力和他對於「神」與「妖」的敏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其實包含了一種道德判斷,如果說他的這種判斷能力和凡人有什麼區別,也主要是他對此更加敏銳,更加自信而已,而凡人往往在世俗事務的牽扯當中,失去了很多這樣的敏銳和自信。  烏雞國事件提供的另一種啟示是,原來無論是佛家還是道家,他們對政治的介入本身並沒有問題,而問題在於他們究竟以何種方式實現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文殊的獅子本屬佛門,卻化作「全真」道人,但這都不是罪過,他的罪過是以極端的非法方式來獲得了統治地位,而這一個罪過就會導致後邊的無窮罪過,最終形成一種黑暗的統治秩序。但是,接下去我們會看到一場更加慘烈的佛道之爭,雙方又是如何獲取自己的地位的呢?  這個地方,叫做車遲國。烏雞國瀰漫著「妖氣」,那麼車遲國如何呢?孫悟空再次「近觀」,發現 ----  · 「倒也祥光隱隱,不見什麼兇氣紛紛。行者暗自沉吟道:『好去處!......"」  可見,雖然有大量和尚在此受苦,雖然有道士耀武揚威,但是這個國家整體的統治秩序,卻是正常的,甚至是「吉祥」的。隨後孫悟空看見的,是兩個風度翩翩的美少年:  · 頭戴星冠,身披錦繡。頭戴星冠光耀耀,身披錦繡綵雫飄。足踏雲頭履,腰繫熟絲絛。面如滿月多聰儁,形似瑤天僊客嬌。  不但形貌出眾,而且禮儀過人。孫悟空變作個雲遊道士,向他們詢問折磨和尚的原因,小道士侃侃而談:  · 道士云:「你不知道,因當年求雨之時,僧人在一邊拜髴,道士在一邊吿鬭,都請朝廷的糧餉。誰知那和尙不中用,空念空經,不能濟事。後來我師父一到,喚雨呼風,拔濟了萬民塗炭。卻才發惱了朝廷,説那和尙無用,拆了他的山門,燬了他的髴像,追了他的度牒,不放他囘嚮,禦賜與我們家做活,就當小廝一般。我家裏燒火的也是他,掃地的也是他,頂門的也是他。因爲後邊還有住房,未曾完備,著這和尙來拽磚瓦,拖木植,起蓋房宇。  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知道整個事件的根本關節和烏雞國一樣,仍在於「求雨」。為何雨水問題能夠直接決定一個強大宗派的命運?我們暫時還不知道。無論如何,此地的和尚與烏雞國的一樣沒用,無法促成雨水的下降,於是住所、偶像、戶口、自由一併遭到剝奪。和尚在車遲國的地位,和道士在寶林寺的地位沒什麼區別。  而這裡的關鍵問題,在於孫悟空幫誰!《西遊記》文本告訴我們,孫悟空並非完全用自己的直覺判斷出誰是誰非,他的敵友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六丁六甲、護教伽籃的影響,這些低級神仙提前布置好了一切,尤其是阻止那些和尚自尋死路。結果那500個和尚無論是懸樑,還是剖腹,還是投河服藥,都會發生意外事件而最終自殺失敗。孫悟空對此非常不解,在他看來,持續受苦不如早些超生,而和尚們告訴他,護教伽籃們一直耐心勸解他們,讓他們堅持下去,等到取經人尤其是孫悟空到來的那一天,最終可以達到「滅道扶憎」的現世拯救。  可見,和尚無力求雨而受罰----和尚逃跑或尋死----尋死而不得----等待「最後的希望」孫悟空----孫悟空出現,這一切事件竟然構成了一個連環套。護教伽籃的背後是誰?不是玉帝,就是觀音菩薩,而後邊城內和尚提到「太白金星」的多次出面,說明玉帝的可能性要高得多。那麼為何玉帝要製造這樣一個局面,讓孫悟空來收拾?他自己應當屬於道教系統,為何反而幫助和尚?  這個問題,暫時還沒有答案。事實上我們看到,孫悟空非常愉快地接受了此項歷史使命,原因之一是為自己美名的傳揚而自得。當他作出了這個決定之後,便「急抽身」,回到兩個少年道士的旁邊,跟他們胡扯什麼500和尚全是他的親戚,要求放人。小道士從容應對:  · 道士云:「你想有些風病,一時間就胡説了。那些和尙,迺國王禦賜,若放一二名,還要在師父處遞了病狀,然後補箇死狀,才了得哩。怎麼説都放了?此理不通,不通!且不要説我家沒人使喚,就是朝廷也要怪。他那裏長要差官査勘,或時禦駕也親來點札,怎麼敢放?」行者道:「不放麼?」道士説:「不放!」  到這一刻,兩個少年完全沒有意識到孫悟空已經翻臉,但是他們的態度,是標準的不卑不亢,孫悟空連問三聲,得到的回答都是「不放」。接下來孫悟空「怒將起來」,拿出金箍棒向他們臉上「一刮」,「可憐就打得頭破血流身倒地,皮開頸折腦漿傾!」宗教鬥爭之殘酷,一至於此。  儘管已經作出了抉擇,但是孫悟空的內心並不平靜。由於「心中有事」,他當晚到二更都沒睡著,於是跑去看道士們「禳星」。什麼叫做禳星?從作者的描述看,這種儀式包含了「奏笙簧」、念經(《消災懺》和《道德經》)、跪拜、傳符(含義暫時不明)、「咒水」、「發檄」(很可能是用火燒檄文)、研究星座位置(「査罡佈鬭」)等內容,總之是一種與上界神靈的交通方式。而作者似乎認為火燒的檄文和香煙最能夠直接傳達到「清霄」。  為了破壞此次禳星活動,孫悟空叫來了兩個師弟,然後再次向「巽」的方向吹風,吹滅了所有的燈燭。而虎力大仙此時仍不忘叮囑徒弟,讓他們第二天早起,把沒有念完的經文補足。可見念經的確是小道士們的主要生活內容之一,而每次禳星儀式或其他儀式,經文都必須念夠規定的數量。另一個小道士由於把手鈴(應當是樂器之一)丟在了殿上,害怕師父責罰,還要摸黑回去尋找,更說明車遲國道士管理的嚴謹。  由於豬八戒驚動了小道士,三個「妖道」就來到殿上,看見的是三兄弟變成的三清。據羊力大仙判斷,他們之所以能夠吸引三清降臨凡間,很可能是因為晝夜誦經的誠意,以及提到了「朝廷名號」。這裡的朝廷顯然不會是大唐,而是車遲國的宮廷,可見羊力大仙認為三清應該會非常關注人間的政治變化,尤其是關注道教力量對於政治的貢獻。而虎力大仙則決定進行一種叫做「步罡拜禱」的儀式,以祈求三清賜予聖水和金丹。這裡的「步罡」,可能是踏著某些星座的方位移動,後邊虎力大仙面對著飛揚的塵土下拜,這些塵土應當是他自己攪起來的。虎力虔誠地啟奏道:  · 「誠惶誠恐,稽首歸依。臣等興教,仰望淸虛。滅僧鄙俚,敬道光輝。敕修寳殿,禦製庭闈。廣陳供養,高掛龍旗。通宵秉燭,鎮日香菲。一誠達上,寸敬虔歸。今蒙降駕,未返僊車。望賜些金丹聖水,進與朝廷,壽比南山。」  「滅僧鄙俚,敬道光輝」一句,表明了他們的宗教和政治態度,而且他們顯然希望自己的這種做法,能夠得到道教最高領袖的認可,而三清的「駕臨」,當然是最理想的認可方式。面對虎力等人的驚喜和虔誠,坐在上邊的豬八戒不安起來,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了什麼。而他之前把三清的塑像扔進廁所里,都不曾這樣緊張。孫悟空顯然更加有譜,他掐了八戒一把,然後就編出了著名的「聖水」謊言,直接把佛道兩派的鬥爭,推向了極致。  第二天,眼看雙方已在朝堂上勢成水火,忽然事情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  · 有三四十名嚮老朝上磕頭道:「萬歲,今年一春無雨,但恐夏月干荒,特來啟奏,請那位國師爺爺祈一場甘雨,普濟黎民。」  注意,這裡出場請求降雨的,是幾十名「鄉老」,看來在這些鄉村前輩的眼中,下雨的問題是可以通過政治途徑解決的。於是整個佛道兩派的決戰,似乎就回到了當初的起點:究竟人類能不能影響雨水的變化呢?在這個問題上,國王的態度是非常鮮明的:祈雨「濟度萬民」,是最大的功德,所以只要唐僧師徒能降雨,那麼前邊的所有過失都可以抵消。相反如果欺騙群眾,根本求不來雨,則必將在群眾面前處決四人。  不但國王重視此事,整個車遲國的官僚系統,似乎都把祈雨問題看得無比嚴重。他們在「壇門」外邊搭起了一座三丈多的高台,專為祈雨使用。虎力上台的時候,周圍插著28星宿的旗幟,桌上放著刻有雷神名號的金牌。左右5根樁子,上邊寫著五方「蠻雷使者」的名錄,每根樁子配兩名道士,手持鐵鎚,負責「打樁」。值得注意的是,台後還有很多的道士負責「寫文書」,另外還做了幾個低級神靈比如土地神的紙偶。後來虎力開始「施法」的時候,就同時燒掉了一道黃紙做的符、一篇文書和一個紙偶,與此同時,一個令牌(不確定是否是那個金牌)被敲響,隨即天上就開始颳風!  孫悟空上天了解情況,發現虎力大仙所使用的的確是真正的「五雷法」,不過這法術的細節,他未必完全了解。孫悟空首先見到的是「風婆婆」和「巽二郎」,這兩人用一個布袋掌握風的有無和強弱。然後是「推雲童子」和「布霧郎君」,從名字看,他們的職責是有明確分工的。看見約定的風和雲都沒有出現,虎力開始著急,做出了一個奇怪的姿勢(仗劍披髮),然後繼續念咒燒符打令牌。這一輪出現的是雷公電母,二人進一步闡明了「五雷法」的程序,是燒文書和文檄----信息傳遞到玉帝本人----玉帝向雷府下旨----雷府向諸執行人員發令。最後出場是則是四海龍王,車遲國的雨水需要他們共同提供。孫悟空利用關係、說明情況,很快確保四組人馬聽從他的號令,而置虎力大仙的信息於不顧。  隨後輪到孫悟空作法,此時我們清楚地看到了這場大雨來臨的過程,的確是經過了狂風大作----雲霧瀰漫----雷電交加(雷電同時產生)----大雨傾盆這四個順序明確、分界清晰的階段。其中,作者對雷電的描述尤為具體:  · 雷公奮怒,電母生嗔。雷公奮怒,倒騎火獸下天關;電母生嗔,亂掣金蛇離鬭府。唿喇喇施霹靂,振碎了鐵叉山;淅瀝瀝閃紅綃,飛出了東洋海。呼呼隱隱滾車聲,燁燁煌煌飄稻米。萬萌萬物精神改,多少崑蟲蟄已開。君臣樓上心驚駭,商賈聞聲膽怯忙。  從這裡不難看出,作者心中的「雷聲」的源泉,很可能是雷公所騎乘的「火獸」所發出,類似一種大火燃裂物體的聲音。聽到雷聲的車遲國人民非常緊張,紛紛向上空禱告,而孫悟空則趁機向雷公發出一聲呼籲,要求他打死那些破壞律法的官員和不孝順的子女,以求達到「示眾」的效果。這場雨下了一個上午,國王判斷水量夠了,建議不要「淹壞了禾苗」,於是孫悟空結束了這場幾近完美的降雨表演。此時國王和百官都相互討論一個問題,即為何虎力等人以往的求雨經歷很少有這樣令出即行的情況,往往求雨者要求放晴,但「細雨」還會繼續下降半天以上。可見即使使用了真正的「五雷法」,信息傳達到玉帝那裡,推雲童子和龍王等執行人員也會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有較多的自由處置的權力。再加上虎力等人所辯解的「龍神都不在家」以及「來晚了」等等理由,可知諸位國師的日常求雨過程,實際上留有很多可以自由解釋的空間,求雨的努力與下雨(或不下)的過程,往往並不能達到一致。如果不是孫悟空有能力讓四海龍王直接在天空顯現真身,旁人要對他們的求雨活動進行批判或重新解釋,難度是相當大的。  然而,在孫悟空看來,即便這樣理想的、完美的雨水控制過程,也並不值得欣喜:  · 行者近前一步,合掌奏道:「陛下,這些旁門灋術,也不成箇功果,算不得我的他的。」  明明是有利於天下蒼生的大功德,為何竟成了「旁門法術」,沒有「功果」?不得而知。但是結合此次求雨和當初涇河龍王為之喪命的那一次,我們可以有一個大致的印象,即雨水降下的時間、地點、雨量的多少都有比較嚴格的管控。涇河龍王作為具體的執行人員,由於擅自改變了雨量,竟然遭到斬首的嚴厲處罰。可見孫悟空對於「求雨」的態度體現了一種常識,即降雨是一個不宜由人間加以干涉的過程,甚至連知情權都不應具有。無論是像虎鹿羊「三仙」所使用的五雷法,還是當初那個神奇的算卦先生的預報,這種能力或影響力都是非常罕見的,同時也在相當程度上是違反規則和正統道德的。那麼,「三仙」究竟從哪裡學到的這種法術?  從下文看,虎、鹿、羊三仙(妖)有各自不同的修鍊過程和修鍊場所,因為某種機緣走到了一起。虎力修鍊的地點是在「鍾南山」(值得注意的是,文殊的獅子也自稱是來自鍾南山的「全真道人」),而羊力來自「茅山」。據北海龍王的說法,虎力除了具有「五雷法」的本領之外,其他法術都是「旁門」,這種選擇決定了虎力最終難以成為真正的神仙。可見「五雷法」本身的來源是純正的,也就是來自真正的「仙道」。我們知道,「五雷法」不但有要求玉帝降雨的強大作用,還有一種象徵性的效果,即凡是擁有這種仙術的人,往往受到低級神靈的敬畏,比如當地的土地神就因為知道虎力和鹿力具有這種技術,而往往「服他使喚」。這樣看來,「五雷法」的確可能來自道教系統中級別很高的神靈。但是究竟是哪一個神仙,具體如何被二人學會,則仍需考證(從虎力鹿力在禳星儀式上的表現來看,他們見過三清的可能性不大;而道教行政總管玉帝似乎希望除掉三人)。  以下,我們看到了這些來自道教名山的「妖」進一步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首先是虎力要求顯示他的坐禪功夫,但是並不叫坐禪,而稱作「雲梯顯聖」,一方面要比試對於恐高心態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也通過高築的雲梯和長時間的端坐,達到某種「神聖」的感觀效果。但是這套方法被看似沒什麼本領的唐僧一語道破:  · 三蔵道:「我幼年遇方上禪僧講道,那性命根本上,定性存神,在死生關裏,也坐二三箇年頭。」  這句話當中,「那性命根本上」一句不太好理解,但是能夠看出,唐僧認為坐禪的本質就是「定性存神」,直觀的理解,就是穩定自己的性情,存留一種神聖。唐僧指出,他曾經在生命危急的狀態下靜坐過「二三個年頭」,雖然我們並不清楚他指的是什麼危急狀態(絕食、活埋皆有可能),也不能排除他為了確立自己的威信而有些誇張,但是唐僧的靜坐能力的確是相當恐怖的!和這種幾乎超越正常人類生死極限的禪功相比,虎力的「約定幾個時辰不動」的確只是一種用來「顯」的技術。  可惜,唐僧的禪定功夫連生死都可置之度外,但有一個弱點----怕癢怕痛。而造成這種痛癢感覺的,竟然只是一隻小蟲。孫悟空急忙在師弟面前為師父辯解,說唐僧是「志誠君子」,他說自己會坐禪,「豈有謬乎」?可見連孫悟空自己都開始懷疑唐僧的誠信。孫悟空飛上台去,悄悄幫助唐僧除掉小蟲,達到了「不疼不癢」的舒適效果,唐僧從而能夠再次「端坐」。當然,相比之下,虎力的坐功更加不濟,直接被一隻進入鼻孔的蜈蚣嚇得跌下高台,幾乎喪命。  「三仙」要求比試的第二種本領是「隔板猜物」,這種本領,其實我們在孫悟空學藝那一部分已經有所涉及,本質上是一種靈魂技術,即通過靈魂的移動獲取 情報。當然,這裡鹿力的技術更進一步,他不需要靜坐或「睡覺」,也不需要「打旋子」,就能夠探知到櫃中盛放的「乾坤地理裙」。但是,他沒有料到孫悟空的靈魂竟然能夠發揮真人一樣的作用,還能如同肉體一般在衣服上邊撒尿(孫悟空再次想到使用「尿」來侮辱車遲國的道士,可能因為這種肉體排泄物質有利於使道教管理者暴露出凡人的真實面目)。不過這一次一不小心,連國王和宮廷一併侮辱了,險些出事(作者在此有意無意地將「國王」寫成了「皇帝」,至少說明他認為二者其實是一回事)。  在虎力看來,孫悟空的技術是一種「搬運抵物」的技術,可見孫悟空這種能夠實現靈魂的物質化、具體化的能力,的確是非常罕有的。虎力認為這種「搬運術」是有缺陷的,缺陷在於它無法移動大型的物體,尤其是無法移動人類(和我們前邊對靈魂術的分析是一致的),於是派遣一個小道士鑽入櫃中。到了這個時候,雙方比試的性質已經完全改變了,變成了虎力國師和國王一起來揭破唐僧師徒的法術真偽。可見在國王的心目中,並不相信(或者並不懼怕)真有什麼通天的力量,連剛剛見到的四海龍王游天際,可能也被懷疑成為一種障眼法術。孫悟空進入櫃中,試圖把小道士變成小和尚,但是他只能改變外在的東西,而道士與和尚內在的一大區別,在於雙方所念誦和記憶的經文不同。小道士說他只會《三官經》《北斗經》和《消災經》(三個名字都有清晰的政治涵義),而孫悟空似乎也不會佛經,於是讓小道士只說「阿彌陀佛」四字。《西遊記》中的阿彌陀佛具體是誰?暫時還不知道,但是小道士表示這個非常好念。孫悟空飛回去告訴唐僧,讓他猜是一個和尚,沒想到唐僧說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  · 三蔵道:「這番他準贏了。」行者道:「你怎麼定得?」三蔵道:「經上有雲,髴、灋、僧三寳。和尙卻也是一寳。」  這句話的內容,和前文也是連貫的。但是唐僧似乎同時又在感慨,「佛法僧」三寶,「佛」或許還是尊貴的,可這「法」和「僧」,還真的被人們當作寶嗎?  無論和尚還是不是寶,道士肯定已經不是了。輸不起的虎力居然墮落到要和對方比試「砍頭」的地步。國王這個「昏君」感嘆了幾句,卻並不阻攔,任由雙方拼個你死我活。此時虎力開始動用他的社會影響力,他叫來土地神(多個),承諾說如果他們幫助殺死孫悟空,就會奏請國王,把土地神祠改成「大廟宇」,把土地神像改成「正金身」。再加上五雷法的潛在威懾力,這些不可能不知道孫悟空的低級神仙就同意了虎力的要求,參與了「殺神計劃」。從這裡可以看出,以合法身份介入了政治管理的虎鹿羊三仙在車遲國的影響力可以大到什麼程度。  當然,虎力再次低估了孫悟空的實力。孫悟空既能夠依靠不知從何學來的新式手訣(捻著拳),憑空長出了一個新頭,又能夠拿自己毫毛變成通靈的黃狗,叼著虎力的大頭一直跑到河邊才放下,徹底跑出了虎力法術的控制範圍。一代國師就此殞命,作者感嘆道:  · 可憐空有喚雨呼風灋,怎比長生果正僊?  得知國師原來是個老虎精,國王的陰暗一面徹底暴露。他「目不轉睛」地看著剩下兩個道士,卻不說話。鹿力起身表示師兄不是妖精,並要求繼續比試,國王這才「定性回神」,又把燙山芋扔向另一邊:「那和尙,二國師還要與你賭哩。」孫悟空愉快地玩了一會自己的腸子,二國師則沒那麼好運,也死掉了。到了第三個的時候,比試內容變成了下油鍋。我們還記得,在五庄觀的時候,孫悟空並沒有真正下到油鍋裡邊,只是用一個石獅子替代自己,把鍋給壓破了。但是,此時的孫悟空非常輕鬆地脫光衣服,在燒得翻滾的香油裡邊游泳取樂。這種本領,連熟知孫悟空能力的八戒都感到驚詫:  · 八戒見了,囓著指頭,對沙僧道:「我們也錯看了這猴子了!平時間讒言訕語,鬭他耍子,怎知他有這般真實本事!」他兩箇喞喞噥噥,誇奬不盡。  孫悟空以為八戒和沙僧在嘲笑他,一生氣鑽到鍋底不上來了。監斬官上報說孫悟空已死,國王居然「大喜」,並立刻下令捉拿唐僧師徒。眼看不中用的八戒已經被綁起來,唐僧以為必死,來到油鍋前,第一次說出一番對孫悟空的真心話 ----  · 唐僧教沙和尙同去,行至階下,有幾箇校尉,把八戒揪著耳朶,拉在鍋邊。三蔵對鍋祝曰:徒弟孫悟空:自從受戒拜禪林,護我西來恩愛深。指望同時成大道,何期今日你歸陰!生前只爲求經意,死後還存念髴心。萬裏英魂須等候,幽冥做鬼上雷音!  「恩愛深」「萬里英魂」,這種赤祼祼的抒情和讚美,是否一定要等到對方肉體生命結束之後才能出口呢?孫悟空當然聽到了唐僧的話,但是並沒有上來,直到聽見豬八戒罵他,才「忍不住」跳出來。嚇了唐僧一跳不說,把沙僧都弄得很生氣(「大哥干淨推佯死慣了!」)。監斬官趕緊推卸責任,說孫悟空其實已經死了,但這天的日期「犯凶」,所以孫悟空的鬼魂顯露出來。孫悟空一聽「魂」字大怒,就把這個監斬官打成了肉餅。  這場戲的最後一幕,是羊力大仙下油鍋。此次孫悟空發現他們的這個法術叫做「大開剝」,也是「旁門左道」的一種。羊力的獨特之處,是煉就(或召喚)了一條「冷龍」,可以使香油在翻滾的同時,溫度卻在常溫之下(「冰冷」),可見作者並不認為液體的沸騰和溫度有關,或者並不認為液體有確定的沸點。無論如何,這種「冷龍」只是一種欺瞞世人的手段,同時在行政上又是北海龍王的下屬和罪犯。龍王捉走了冷龍,羊力一番掙扎,化作枯骨。國王此時終於不害怕妖怪了,就彷彿良心發現一般大哭起來 ----  · 那國王滿眼垂淚,手撲著禦案,放聲大哭道:人身難得果然難,不遇真傳莫煉丹。空有驅神咒水術,卻無延壽保生丸。圓明混,怎涅般,徒用心機命不安。早覺這般輕折挫,何如秘食穩居山!  可見這個國王膽子雖然極小,智商卻絕對不低!他非常清楚這些妖道的來歷,用一首詩就批判了包括「煉丹」「驅神」「咒水」「秘食」「居山」等道家常用的修鍊方法和展示方法。而作者本人也「趁機」賦詩一首,明言「點金煉汞成何濟,喚雨呼風總是空!」說到這裡,我想起了師徒三人在賜建寶林寺所吟誦的那幾首詩。在這個章節即將結束的時候,這三首詩能否給我們一些關於「佛道之爭」的最終啟示呢?  第一首詩,來自唐僧,此時他本打算上個廁所,忽見明月當天,感動於「月淸光皎潔,玉宇深沉」,於是把幾個徒弟叫到旁邊來站著,開始吟詩:  · 皓魄當空寳鏡懸,山河搖影十分全。瓊樓玉宇淸光滿,冰鑒銀盤爽氣旋。萬裏此時同皎潔,一年今夜最明鮮。渾如霜餅離滄海,卻似冰輪掛碧天。別舘寒牎孤客悶,山村野店老翁眠。乍臨漢苑驚秋鬢,才到秦樓促晚奩。庾亮有詩傳晉史,袁宏不寐泛江船。光浮盃面寒無力,淸映庭中健有僊。處處牎軒吟白雪,家家院宇弄冰絃。今宵靜翫來山寺,何日相同返故園?」  這首詩的「詩眼」,我認為在以下幾個方面:  1)山河搖影;萬里此時同皎潔 ---- 月光普照人間  2)孤客悶、老翁眠;家家院宇弄冰弦 ---- 人人關注月光  3)「有仙」 ---- 月亮和月光是神聖的(人類關注的原因)  4)何日相同返故園 ---- 人類靈性的「故園」,就在這月光背後  可見,表面上是寫月光,其實是談宗教信仰問題。唐僧從月光的美麗和神聖,尤其是世間對神聖之物的普遍關注,思考到人類救贖與回歸的問題。但是,他的最後一句是個問句,可見這首詩並沒有給出關於「如何回歸」的答案。所以在孫悟空看來,這首詩寫得太淺,沒有把握到月相變化的內在涵義。孫悟空像一個鄉村先生一樣,把每月月相的關鍵變化給唐僧講述了一遍,什麼「至今十五日,三陽備足,是以團圓,故曰望」,這樣的知識,唐僧會覺得新鮮嗎?當然不會,但是孫悟空接下來說了一句話:  · 「此迺先天采煉之意。我等若能溫養二八,九九成功,那時節,見髴容易,返故田亦易也。」  這句話,似乎就在給出關於「回歸」的答案了。孫悟空說月相的變化是先天的,也就是創世之初即註定的,而人類可以仿照此種變化,達到回歸精神家園的最終結果。具體如何仿照?「九九成功」的意思,似乎是唐僧需要經過81次的考驗,而「溫養二八」的意思不容易確定,是指取經需要16年嗎?暫時還沒有答案。然後孫悟空吟出一首七絕:  · 前絃之後後絃前,藥味平平氣象全。採得歸來爐裏煉,誌心功果卽西天。  這首詩中有一個「采」字,採的是什麼葯呢?這個葯竟然就是前弦後弦變化的「月相」!可見孫悟空大致的意思是說,只要把握到那種看上去很平凡的月相變化,也就是把握到月亮的存在和循環之後的某種「價值」和「意義」,那麼「西天」也就到了。  這番話果然啟發了唐僧,他甚至開始向這個「徒弟」表達謝意。此時另一個徒弟沙僧的臉上有點掛不住,他自認為哲學水平不低於孫悟空,於是嘲笑孫悟空僅僅明白月明月暗的辯證法,卻沒有領悟另一層道理:  · 水火相攙各有緣,全凴土母配如然。三家同會無爭競,水在長江月在天。  相比之下,沙僧這首詩就很有意思了,因為他一方面同意孫悟空講述的陰陽循環和對立統一,另一方面則強調,表面對立的「水」和「火」的衝突和融合,其實有另一種關鍵因素在發揮作用,這就是「土母」。土母究竟指什麼?他沒有說明。但他接著說,「三家同會無爭競」,這裡的「三家」,指的是水、火和土嗎?還是像通常所說的那樣指儒、釋、道這三大宗教和思想派別?如果兼而有之,那麼這三家之中,誰是「土」?如果單指後者,那麼三家之間為何會沒有競爭?水在江中,而月在天上,換言之,水中的月影是虛假的,水與月原本是各行其道,所以儒釋道三派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利害關係!既然沒有利害關係,怎麼會鬥爭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正當這場宗教學、社會學、物理學的爭論陷入困境的時候,豬八戒站了出來,吟了一首非常不像詩的詩:  · 缺之不久又團圓,似我生來不十全。喫飯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説有粘涎。他都伶俐修來福,我自癡愚積下緣。我説你取經還滿三途業,擺尾搖頭直上天!  這首詩的前半部分,非常離奇。豬八戒明明是在說,你們這些聰明人,其實反沒有我這個只知道吃喝的「痴愚」懂得真道。真道是什麼呢?就是把握住「生來不十全」的天賦面貌,做自己本性之所求,即儒家所說「盡性知天」而已。光看這部分,豬八戒的水平也就如此。但是最後的兩句不同尋常!「三途業」是指什麼?難道是說,唐僧師徒需要通過此次取經項目,做完自己在儒、佛、道三方面的必修課?難道其中的任何一種,他們都不可避免,也不能偏廢?究竟為什麼,他們必將陷入這個信仰與鬥爭的怪圈?  無論我們如何理解這幾首詩,有一點值得說明,就是它們畢竟只代表了師徒四人來到烏雞國時的認識水平(取經路程接近一半)。總體上看,他們普遍認為需要以一種如同夜空明月的心境,來認識和調和三教之間的關係,盡量做到「三家同會無爭競」。但是,正如我們很快看到的那樣,由於宗教與政治無處不關聯,無時不糾纏,他們想做到心如止水,何其艱難,即便只求明哲保身,也談何容易!在以上的部分,我們已經見識了宗教在關係到政治之根本問題----統治合法性問題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和施加的影響。接下來,我們還將看到宗教鬥爭更加殘酷和黑暗的面相。「九九成功」「明月在天」的美好景象,究竟什麼時候才能夠到來呢?


推薦閱讀:

脫西遊的秀|孫悟空打死六耳獼猴,為何如來卻封他斗戰勝佛?
《西遊記》最後是唐僧成佛了,孫悟空也成佛了,為什麼豬八戒只弄了一個凈壇使者?
八字七殺化印 孫悟空由齊天大聖升級為斗戰勝佛
喜鵲看西遊:孫悟空——世家的絕唱(31)
《西遊記》中4大迷案,孫悟空是大禹?菩提祖師是如來?

TAG:西遊記 | 孫悟空 | 西遊 | 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