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你認為有能代表你自己的古詩詞嗎,是什麼呢?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縱觀蘇軾的一生,實在是起起伏伏,而他人生第一次重大的轉折,也是第一次最大的挫折,就是烏台詩案導致的貶謫。但是他生性豁達,也總是在尋找排解不順的辦法,所以多次的人生挫折,他不僅挺過來了,還不斷從這些逆境之中,轉換人生的心情與人生觀。
這首詞是蘇軾貶謫黃州四年後再遷移汝州時寫的。
他先給我展示了一幅農家圖,還是動態的水墨畫。
冬盡春萌,早上,細雨斜風,乍暖還寒,山中淡煙疏柳霧朦朧,河邊突然陽光明媚、豁然開朗;眼前入淮清洛,亦彷彿漸流漸見廣遠無際。
到了中午時分,在山莊農家,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嘗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的春盤素菜,心情多舒坦,人間最有味的是這清淡的歡愉啊!
「人間有味是清歡」。是全詩的「詩眼」,用詞自然渾成,有照徹全篇之妙趣,顯示出詞人高雅的審美意趣和曠達的人生態度,為全篇增添了歡樂情調和詩味、理趣。
那麼在蘇軾看來,何謂「清歡」?
遠離喧囂的城市,遠離官場的爭鬥,忘卻名利慾望,走進山林,感受農家素樸的清茶淡飯生活,這就是「清歡」。「清歡」者,清淡的歡愉也,不是大歡、狂歡,更不是貪歡。無可否認,蘇軾的「清歡」論有一定的局限性,隱含著他經受險惡仕途官宦之後,產生的一種隱退的消極思想和曠達的人生態度。
但他又不會真的隱退。想起他的功績。
雖遭受官場排擠,但為官一任,仍造福一方。
任徐州太守,黃河缺堤,身先士卒共戰抗洪;
任杭州太守,疏通西湖,率領眾人築堤種柳;
貶謫荒蠻地,改進耕作,造福於民為樂。
蘇軾的入世和出世,只在內心的「清歡」,是一種至高的精神境界。
還有這首《臨江仙.夜歸臨皋》:
夜飲東陂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臨皋是指黃州的臨皋亭,也是他當時的住所,旁有長江,所以此詞是寫他和朋友在東坡喝酒,醒了又醉,醉了又醒,以及回家後又遇到的事情。詞一開始就說他夜晚喝酒,回到家時都已經三更天,非常晚了,所以家中的僮僕也已睡下,且鼾聲如雷鳴,任憑蘇軾怎麼敲門,都無人應,因此他只好與朋友一起,拄著手杖,聽著江聲。
然而,夜深人靜,聽著江水不斷流逝的聲音,難免會使人想起許多事情來,所以蘇軾開始感慨了。他說「長恨此身非我有」,這出自於《莊子·知北游》,在這裡形容的是人被外界所拘束,身不由己的感受。而「營營」,也是出自《莊子·庚桑楚》,此處是自問到底何時才能忘卻汲汲營營。連用兩個莊子的典故,可知他此時有一種想要忘卻名利的心情。所以接下來,他才會說「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希望從此能乘著小舟,往那江海去寄託餘生,再不管人世間的紛紛擾擾。
當然,從詞的末兩句看,人們難免會以為這是他一時的感慨,消極地想逃避人世和社會。但若了解蘇軾的性格,會發現這其實也不能算是逃避,因為在不得志的狀況下,無法改變外界,就只好改變自己,所以蘇軾轉而追求一種精神上的理想、自由的人生。「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就是這種嚮往自由的呈現。因此,蘇軾對於自己的人生,其實不是放棄,而是瀟洒以對。
不過,這首詞後來鬧出了一個笑話,據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蘇軾作了此詞後,與朋友大唱了幾遍就散會了。結果隔天一大早,大家開始盛傳蘇軾晚上作了此詞後,就真的駕船長嘯而去了。當時的郡守徐君猷知道後,嚇了一大跳,以為丟失犯官可是大罪,連忙派人去找,最後卻發現蘇軾正在家中睡覺,鼾聲如雷,真是虛驚一場。
這種「人間有味是清歡」,有誰能懂?有需要誰去懂嗎?
我們活著一世,只求心安,你覺得有味,就這樣過唄。如何?
推薦閱讀:
※中國百人一首唐詩宋詞歌牌中「槓桿青年」的詩詞作品
※《一期一圖》第10期:畫戟朱樓映晚霞,高梧寒柳度飛鴉
※山間集(余笑人原創古體詩詞集)
※古詩詞鑒賞中的虛實相生手法的具體應用
※老師,我可以喜歡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