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趣聞之一:「文字」

好來頭我對咱們祖國的象形文字特感興趣,認為特別神奇。最早是受上小學時一位語文老師的影響。他在教我們認字時總愛講其來源,引得我對漢字的字源、字形的演變過程異常好奇。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的文字,除去咱們還在使用外,其他三個都不再用了。而且,有兩個已經失傳——無人認識了。咱們現在使用的文字雖然不是商代的甲骨文,但畢竟是一脈相傳傳下來的。這幾年,我拉拉雜雜的讀了幾本有關文字方面的書,學到了一些皮毛知識。人就是這樣,學了點知識就忍不住要賣弄,好老頭我也不能免俗。所以,咱就在此開一專欄:《漢字趣聞》,說說漢字演變的小故事,以博大家茶餘飯後解悶兒。今天就先從文字這兩個字說起:

文:

甲骨

金文

小篆

甲骨文的本意是「花紋,紋理」。《說文》曰:「文,錯畫也。象交文,今作紋。」

後來(先秦時期),有了現在使用的意思,到了秦朝才普遍開來。

字:

甲骨

金文

小篆

本義是「生育」。會意兼形聲。從宀( mián)從子,子亦聲。引申為「出嫁」、「懷孕」、「養育」等義。又借為「文字」、「名字」等義。《說文》曰:「字,乳也。」《廣雅》:「字,生也。」《論衡·氣壽》:「婦人疏字者子活,數乳者子死。」

我們現在通常將「文」與「字」連在一起作為一個詞,好像二者是同一個意思。嚴格說,「文」與「字」是有區別的。「文」指獨體字;「字」指合體字。籠統地說,都泛指文字。

關於漢字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光《說文解字》就有三種:

1、來自八卦說,「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2、結繩說,「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3、倉頡造字說,「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依類象形」「分理別異」而來。

除此之外,還有河圖洛書說(這是文字神賜的典型代表)和刻契說(古人從接繩記事演變成的刻削符號記事,再系統化成為漢字)。

據說,最早的刻畫符號距今已有8000年了。據考古發現,在6000年前大汶口時期就有了刻畫在象牙梳和陶豆上的文字。隨後,在4000年前就進入了字元積累階段,到商代就已形成了相當規模的文字體系。

推薦閱讀: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第三次修訂文字)(2)
漢語文字學史筆記
明 文字趣談
詩與酒《八千里路雲和月》
文字 ,六書

TAG:漢字 | 趣聞 | 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