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鮑鵬山解讀孔子(十七)好學生,「壞」學生
(2013-05-23 20:41:19)
轉載▼
標籤: 轉載 |
原文地址:鮑鵬山解讀孔子(十七)好學生,「壞」學生作者:沉冰孔子是怎樣煉成的(十七)好學生,「壞」學生
沉冰根據鮑鵬山老師講座整理
畫外音:孔子至聖先師,一代聖人,他是中華民族精神信仰的核心,他是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代表,他也是中國人最為崇敬的偶像,但是孔子儒家思想的傳承卻離不開他的學生。儒家經典著作《論語》就是由孔子的弟子或者是再傳弟子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錄下來後,集結成冊的。因此孔子的光輝沐浴著弟子,而弟子們的風采也襯托著孔子。在孔門的三千弟子中,有兩個學生最為特別,一個是顏回。一個是子路。顏回總是受表揚,子路總是挨批評。那麼他們兩都做了些什麼事情,孔子為什麼會這樣對待他們呢?請繼續收看上海電視大學中文系教授鮑鵬山為我們揭秘《孔子是怎樣煉成的》第十七集《好學生,「壞」學生》。孔子學生有這麼幾個概念,我們明白一下。首先一個最大的範圍是所謂的弟子三千,這是個約數,是不是正好三千,或者多一點或者少一點,而且這三千裡面是不是每人都直接受過孔子的教導,這個也很難說。然後縮小一點,賢者七十二,還有一個說法是賢者七十七,七十來個人。深通六藝,這個六藝實際上我覺得有兩個一個是小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還有大六藝,
這是學有所成的專家了,還有再縮小一點範圍,即所謂的「孔門十哲」,有四科,德行,政事,言語,文學有十個非常傑出的弟子。所謂的「孔門十哲」。如果我們再縮小一點,那就是顏回,子路,和子貢,這三個人在孔子生前跟孔子關係最密切,那麼我們要說孔子一生裡面最為喜歡的學生是誰,這個我們想大家肯定心裡都有數。因為《論語》裡面表現得太明顯了,孔子一生最喜歡的學生就是顏回,這個不會有任何疑問。有問題的是什麼,有問題的是為什麼孔子這麼喜歡顏回,最重要的一點是顏回好學,你知道孔子他對他自己的評價嗎,他覺得他這個人最大的優點是什麼,就是好學。假如有一個學生也具有跟他相同的優點,那他肯定喜歡。老師喜歡的肯定是跟他有相同點的學生嘛,顏回就是極其好學之人,
孔子曾經感慨,在我教學的過程裡面,你跟他講課,你跟他講學,你跟他講道理,他從來都不知疲倦,這也只有一個顏回啊。我講著講著總會發現有人在下面打瞌睡,總會發現有人逃課,這很正常,很多人是這樣,一個宰予打個瞌睡就被孔子罵為朽木不可雕,我覺得這個太嚴重了,打個瞌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一個人跟著孔子那麼多年,孔子說從來沒有發現他在聽課的時候,有一點點的倦怠之色。要知道顏回的身體很不好,能夠做到這一點一定是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好學。
可惜啊,這麼好學的學生死了,今天活著的都不好學。你想一個問題,跟著孔子的學生不好學,不好學跟他幹什麼,你跟著孔子又弄不到官做,又不能發財,憑什麼跟孔子,跟孔子的都是好學之人。可是孔子說跟顏回一比,怎麼樣,都不好學。由此就可以知道顏回好學到什麼程度,出類拔萃,所以顏回死了以後,孔子很傷感,
這個人太可惜了,我總是看到自從他到我這兒來學習,總是看到他在進步,我從來沒有看到他有一點點的停止。我們知道學習是這樣一個過程,不進則退。但是呢,我們知道有些人的學習,是為了一時是需要,比如說此時我需要拿一個什麼證,一個資格證,一個就業證,一個合格證,那麼既然這一時的需要假如滿足了,我證拿到了,那就不學了嘛。還有的人學習,是工作的需要,是做事的需要,為了把這份工作我能勝任,我學習。為了把這個事情做好,我學習。好了,等到這個工作我能勝任了,這個事情我做好了,那也就不學了。可是還有一些人呢,學習成了他的生活方式,當你把學習看作是為了實現某一目的的一時需要的時候,你的學習一定會隨時開始,但又怎麼樣,隨時終止。假如把學習當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呢,一輩子不會終止。
這是顏回招孔子喜歡的第一個原因,顏回招孔子喜歡還有第二個原因,悟性高。
一個學生如果太笨,老師可能大概也不大喜歡他,
我給你講一個道理,你如果不能推出三個來,我就不再教你了,天天陪你做練習啊,到我這兒來學的,你必須要有相應的智商,所以顏回恰恰是智商最高的,悟性特別高。有一段時間孔子甚至對顏回的智商產生懷疑,說我跟這個傢伙講半天,講了一整天,他一點反應都沒有,因為孔子的教學不像我們今天,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課,你老老實實記筆記,我覺得你聽挺認真。孔子的教學實際上是什麼,討論式的,我講一句話,然後學生一問,互相之間教學相長,很多學生都對老師有疑問,有的主動提問,有的老師講得不明白了,他再繼續追問,可是顏回呢,跟老師在一天,老師講一天的話,他一次言都沒有發過,從來不發言,發言不積極。所以孔子有點懷疑,這個人是不是有一點問題啊,是不是悟性不夠啊,可是後來發現怎麼樣呢,顏回回去以後,獨自一人把今天老師講的話全部反思一下,亦足以發。他能夠有很多很多的發揮,所以孔子感慨,回也不愚啊。顏回這個人一點都不笨啊,然後孔子就更喜歡這個學生了,為什麼,他上課不搗亂嗎,老老實實聽啊,而且心裡又明白,這不是最高境界了嘛。有一天,孔子把這個子貢叫來,問子貢一個問題,這個問法本身就問得挺有意思,他說端木賜啊,你跟顏回比一比,你覺得你怎麼樣啊,你說這話問的,你不是找我麻煩,因為大家都知道孔子天天誇顏回,然後你問我,我跟他比怎麼樣,我該怎麼回答。即使我認為我比他強我也不敢說,所以子貢特別聰明,子貢說,老師啊,我怎麼能敢跟顏回比呢,善於說話吧,這句話老師一聽就喜歡,
顏回可以做到聞一知十,我嘛,也不錯,聞一知二。但是跟他比差得太遠,孔子一聽很高興,是啊,你是比不上他啊,我告訴你,我也比不上他,連孔子自己都承認他比不上他學生顏回,這是什麼比不上,悟性,悟性高,顏回招孔子喜歡還不僅僅是因為悟性高和好學,還有一點,顏回志向高。
因為孔子教學生不是教你學死知識的,不是教你做一個專家的,他要求學生將來怎麼樣?對社會有承擔,有理想,所以一定要有志向,顏回恰巧就是一個特別有志向的人,並且比一般學生的志向更高.我舉一個例子,對比著來看,有一天孔子帶著也就是顏回,子貢,子路三個弟子爬山,爬到山頂上,登高望遠,孔子興緻特別高,說登高望遠,真是高興啊,心曠神怡啊,我們今天就在山頂上,你們各自談一談自己的志向,然後我來評價評價.子路是大師兄,歲數最大,資歷最老,他先說話,子路的志向是什麼呢,子路說,老師啊,我的志向是兩軍陣前能衝鋒陷陣,殺敵立功,然後拓地千里.孔子一聽,勇哉。不簡單,很勇敢。然後是子貢,子貢說,兩軍之間,我能分析厲害,能夠判斷其事,平息戰爭。他不是口才好嘛,你拿著大刀長矛上戰場殺人,我就靠口舌之利,就可以讓戰爭平息了。老師一聽,辯哉,不簡單,口才好。顏回在旁邊沉默,孔子說,顏回你也說一說,顏回說我沒什麼可說的了,文的事情讓子貢說了,武的事情讓子路說了,你還讓我說什麼,孔子說沒關係啊,他說他的,你說你的,顏回說他的志向是什麼呢,顏回說,我的志向是輔佐明君,教導人民,鑄劍為犁,放馬南山,百姓沒有生離死別之苦,人民沒有曠夫怨女之嘆,國家千年沒有戰亂,孔子一聽,美哉,德也。前面評價的都是兩個字,評價子路,勇哉,評價子貢,辯哉,到了顏回四個字美哉,德也。志向就是比別人高,不僅有志向,而且境界高。
有一天,子路,子貢和顏回又是這三個人在一起討論一個問題,討論人與人之間怎麼相處,子路說,
人對我好,我就對他好,人對我不好,我也對他不好,子路這個人很直率,子貢說,我和你大概不一樣,
人對我好,我就對他好,人如果對我不好,我也就是做得合乎禮節罷了,沒有情分,該做什麼做什麼,輪到顏回怎麼說呢?
三個人覺得我們今天講的還都有一點哲理啊,讓老師評價評價,三個人一塊找老師,我們剛才每個人講了一句話,你給我們評價評價,孔子一聽以後說,子路講的話那是野蠻人的話,子貢所說的是朋友之道,而顏回所說的親戚之道,孔子曾經講過一句名言「泛愛眾而親仁」,天下人的弱點我都寬容以待,顏回的境界一對比,顏回的境界要高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安貧樂道,一個是自由洒脫。
孔子曾經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住在貧民區里一簞食,一瓢飲,一般人都受不了,可是顏回在裡面自得其樂,這就叫安貧樂道。安於貧困的生活,樂於追求道義,不僅如此,顏回還能自由洒脫,不那麼孜孜以求。一個人最怕什麼,一個人最可貴的也是孜孜以求,一個人最可怕的也是孜孜以求,所以有時候人生很多東西都要辯證地去看,孜孜以求,患得患失,人就不可愛了嗎。有一天孔子對顏回感慨,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孔子對顏回講,用我們,我們就干,不用我們,我們就不幹,干就好好乾,不幹,沒關係,拉倒,不在乎,這樣的境界只有我和你兩個人達到了。自由,洒脫,不執著,不固執。畫外音:顏回年齡比孔子小30歲,他們兩不僅是師徒關係,而且可以稱得上是忘年之交。顏回雖然年紀輕輕,但卻聰敏過人,又虛心好學,深得孔子欣賞,絕對稱得上是一個難得的好學生。那麼這個好學生有沒有受過孔子的批評呢?那你說孔子對顏回有沒有批評啊,有!在《論語》裡面就有一次,孔子批評過顏回,不是當著顏回的面批評的,就是泛泛而論,說顏回啊,不是一個對我有什麼助力的人,就是不能夠對我境界的提升有什麼幫助,為什麼呢?
因為他對我對他講的所有的話都喜歡,所以他就從來不對我有什麼疑義,對我不會有什麼質疑,對我沒有什麼反詰,這樣的結果就是什麼,就是對我沒有什麼助力嘛。所以孔子實際上是喜歡學生怎麼樣,對他提出種種問題,種種疑問,甚至對他不服,然後可以教學相長,為什麼顏回這一點做不好,沒做到,顏回講得很清楚,顏回說,老師啊,你走得太快了,我跟都跟不上,怎麼還能對你提疑問呢,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高山仰止,景行行之。你就是高山,我只能仰望你,我看你到前面去了,突然你又在後面,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你慢慢走,我就跟你慢慢走,你快快走,我就跟你快快走,我永遠就跟定你了,這是顏回對老師的態度。孔子真的是很幸福的人啊,作為一個老師太幸福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手下有這樣的一批學生,尤其還有像顏回這樣的學生,哪一個老師一輩子能夠碰到一個顏回啊,真是太幸福了。
不過呢,就是像顏回這樣一個德行高尚的人也不免受到別人的懷疑啊,並且是很了解他的人,曾經對他有過懷疑,這個事情也很有意思,就是在陳蔡絕糧之際,弟子們好不容易從外面找來一點小米,然後讓顏回來煮粥給大家吃,就在那煮,在那看著,結果是什麼呢,結果是子貢和子路這兩個人親眼看見顏回用手到鍋裡面抓了一團飯吃了,兩個人覺得太不可理解了,這對他們的精神打擊太大了,這麼偉大的人物也幹這種事啊,跑去找老師。老師啊,你看看這個顏回怎麼會這樣呢,他們很痛苦,孔子說這個事我不相信,子貢和子路兩個人說,我們親眼看見的,你還有什麼不相信呢,老師說,那你別著急,我來調查一下,就把顏回叫來了,跟顏回說,顏回啊,你把粥煮好了嗎,煮好了。那好,你拿來。我要用這個粥來祭奠祖先。顏回一聽,老師,不可以,因為這個粥已經不幹凈了,我剛才在煮粥的時候,屋頂上掉下一塊黑灰,掉到鍋里去了,我把這黑灰撈起來了,可是灰上沾了一點飯粒,丟掉又捨不得,我把它吃了。孔子回頭看看子路和子貢,你們明白了嗎,說這事也很有意思,就是一個人哪怕你到顏回這樣,還不免被別人誤解。所以假如我們在生活中被別人誤解了,你就心平氣和一點吧,同時你也還得吸取一個教訓。我們常常講,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眼見也未必就為實。所以孔子講毋固,毋我,毋必,千萬不要太絕對,千萬不要太自以為是。那麼孔子最喜歡的當然是顏回,但是顏回在《論語》中出現的次數卻不是最多的,只有21次。在《論語》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誰呢,我們可以想像得出來,是子路,子路出現了多少次呢,是顏回的兩倍,42次。這可以理解,一個是子路是跟著孔子年頭最長的學生,這樣故事可能就更多一點,再說他是最活躍的學生,又最善於發言的學生,話又多,話多了不就記得多了嗎,事乾的又多,所以這個都很正常。但問題是我們在《論語》裡面所看到的孔子對於顏回基本上全是表揚,可是對於子路呢,幾乎全是批評,甚至是打擊,而且是無情打擊。明代有個思想家李贄他曾經講,說先生於子路每下毒手,就是孔子對於子路,常常是下毒手的,那我們大致也可以講,我們不能說孔子不喜歡子路,這肯定不是的,但是問題是你既然喜歡他,為什麼老罵他,或者反過來講子路為什麼老是挨罵呢?畫外音:子路,名仲由,字子路,是孔子的大弟子,孔子周遊列國子路舍家棄業,誓死追隨,一路保護孔子安危,可以說子路是孔子的貼身保鏢。那麼像子路這樣的一個學生,為什麼非但得不到孔子的表揚,反而總是挨批評呢?我們也大概來分析一下,子路老是挨罵,首先不好學,他只是跟顏回比,他有一點不好學。所以孔子曾經很含蓄地批評過子路,他說你知道嗎,有六種德行以及跟隨著這個德行來的六種缺點。子路說你講得太神秘了,我不懂,你跟我講一講。孔子說哪六種德行呢,
那麼與之相對應的六種缺點是什麼呢,(上圖黑體字)什麼意思呢,仁德的人往往愚蠢,智慧的人往往放蕩,講信義的人往往固執,直率的人往往尖刻,勇敢的人往往悖亂,剛強的人往往狂妄,那你說仁那麼好,後面又為什麼跟隨這麼多弱點,就是缺了一個好學。好仁不好學結果就是愚,好智不好學結果就是盪,好信不好學結果就是賊,好直不好學結果就是狡,好勇不好學結果就是亂,好剛不好學結果就是狂。所以我們來看一看,只要一個人不好學,幾乎就沒有優點了。反過來說,人所有的優點都是通過學習得來的。好學的人一定有更多的優點,不好學的人一定有更多的缺點,
那麼孔子為什麼要跟子路講這個話呢,他發現子路有一個不好學的傾向。實際上子路不是不好學,子路什麼呢,子路想著實踐可能更重要,所以他喜歡到實踐中去學。實際上子路是一個很有行政才幹的人,他在「孔門十哲」裡面是政事科裡面的一個人物,行政才幹很強。他曾經在衛國治理蒲,而且把蒲這個地方治理得特別好。他到蒲去的時候跟老師辭行,孔子就告訴他,蒲這個地方不好治啊,子路說老師啊,我也知道不好治,所以向你討教,然後老師教他幾招。子路就去了。過了幾年孔子去,孔子一進到蒲這個地方,孔子就很感動,一進到蒲的境內,他就覺得,哎喲,子路不錯,土地都很平整,水利工程都搞得很好,一進到蒲的城裡面,老百姓安居樂業,街道很整齊,房屋很整潔,綠化也搞得好,然後到了子路辦公的地方,發現這個地方怎麼樣,那些辦公的人員,那些公務員都是怎麼樣,很勤勉很盡職。孔子很欣慰,我的學生有本事。子路不是不行,子路很行的。那麼除了不好學之外,子路還有一個毛病,好逞勇。子路跟孔子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就想跟孔子表現勇敢,他挑釁孔子,因為孔子我們知道身材高大,子路是一個勇敢的人,想著我這麼勇敢的人還有一個身材比我更高大的,我去見見他,這是他兩第一次見面,當他在孔子面前出現的時候,那個打扮簡直是很可笑。子路這個人真的很天真很可笑,頭上戴著個帽子,像公雞的雞冠一樣,那種帽子也不知道什麼樣子,也不能複製了,對吧,身上佩戴的是公豬的牙齒,就這麼一身裝扮就往孔子面前一站,你看看我又是公雞又是公豬,我狠不狠啊,我是不是猛人啊!孔子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這算什麼啊,這隻能顯示你野蠻嘛。人的力量不是在於體力,人的力量在於腦力,人的可貴不在於有多大的勇猛,
你在這個世界上能不能行得通不是靠你的武功,靠什麼呢,靠你行為是不是規矩,所以孔子教導子路一番,你要懂禮義才行。子路最終被孔子折服了,你講的太對了,我今天才明白道理,乾脆你收我做學生吧,就這樣把子路給收下來了,但是即使收下了以後,這個人他本性難移啊,他覺得他自己最大的優點就是勇敢,所以他老是不斷提醒孔子,老師啊,勇敢很重要啊,他老是要提醒孔子這一點,那意思說,勇敢是最重要那我就是最突出的,那你就應該多表揚我,可是孔子一直就打擊他。有一天子路就問了,說老師啊,君子是不是很崇尚勇啊,他希望老師給一個肯定的回答,君子當然應該崇尚勇了,這一點應該是這樣回答,對不對啊,君子當然要講勇。可是孔子知道這小子的目的是什麼呢,是想讓我表揚他,對吧,我就偏不表揚你,我就告訴你,勇不一定是好東西,勇一定要受一個東西的約束,什麼呢,義。君子如果好勇而不好義,就會悖亂,小人如果有勇而沒有義,就會做強盜,所以勇是一個危險品。在生活中你不要帶著太多的危險品上路,你要更多帶什麼,帶義。有一天孔子不是表揚顏回嘛,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用我我就干,不用我我就不幹,這樣高的境界只有我們兩個人能達到了,他當著好很多學生的面這樣誇,你不是一邊誇顏回,一邊把其他的人都貶低下去了,所以孔子也很有意思,他就很直率,就我兩個行,你們都不行,他不怕傷害別人,其他人反正也習慣了,老師就用這種講話方式。子路不幹了,子路馬上就站出來了,老師啊,你哪一天要是帶領三軍去打仗,你要誰去幫襯你老人家啊,你說這個人是不是有點像小孩子,他比孔子只小九歲啊,但他就像一個老小孩一樣。他的意思是說,你看你要帶三軍去打仗,那總要帶我了吧,總是這個小白臉不行了吧,孔子也明白嘛,這小子也沒別的意思,就想討一個表揚,對吧,但是呢,這種人是表揚不得的,我就是不表揚你。孔子怎麼回答的呢,說有一些人啊赤手空拳敢打老虎,沒有船也不要過橋,就一個人敢渡黃河,這種人死了都不知道怎麼死的,我一點都不稀罕他。你看子路聽到老師講這樣的話多泄氣啊!畫外音: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儒家文化尤其強調這一點,那麼子路作為孔子的學生他卻帶頭頂撞老師,敢給孔子臉色看,這又是為什麼呢?這一個是跟他的身份有關,他是大弟子,另外還有一個年頭長嘛,時間長了,像家人一樣,老師和學生之間搞成像朋友一樣了。所以「子見南子」,孔子見了南子了,誰給老師臉色看,子路。孔子本來見了南子,回來心裡就有點虛,別人都裝著沒看見,就子路臉拉得老長。孔子一看很慚愧,就是他給他臉色看。公山弗擾來召請孔子,孔子想去,子路不悅,子路不高興了,佛肸也來召請,孔子想去,子路不同意,子路要是不高興,子路要是不同意,那後果還真挺嚴重,孔子還就不敢去了。所以我們說一般來說其他的學生都是聽孔子的,可是呢,子路跟孔子的關係有時候要顛倒過來,是孔子常常要聽他的。他有特殊的身份,他當面罵過老師迂腐。他們到衛國去,子路說,老師我們這下到衛國去了,假如衛國的國君要讓你來當政,你會從什麼地方開始啊,孔子也很高興,那必也正名乎,我先正名吧,先把名分搞清楚。子路一聽,有是哉,子之迂也。什麼意思啊,哎呦老師,你還真的很迂腐啊。這話的潛台詞是什麼,別人都說你迂腐,沒想到你真的迂腐,搞得孔子非常生氣,野哉,由也。真是粗野啊,你這個仲由,一點禮貌都不懂,敢罵老師。 畫外音:子路的年齡只比孔子小九歲,在他的眼中孔子更像是他的拜把兄弟,所以子路在孔子面前才會口出狂言,也正是由於子路這種粗野,剛烈,張揚的個性,因此沒少受到孔子的訓斥,而且孔子訓斥子路是不留絲毫情面的。那麼孔子萬事師表,道德楷模,他為什麼一定要用訓斥的方式來對待子路呢?是因為孔子看出來子路這樣的個性在險惡的世道上要吃虧啊,所以他對子路的所有的打擊和折辱實際上都出自一種愛。子路太剛,太剛的人要倒霉。老子講了,剛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剛強要倒霉的,所以孔子就想著通過教育能不能把你這個百鍊鋼化為繞指柔。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幾個弟子們在一起,有冉有,閔子騫,也有子貢,還有子路,這些人都在一起,孔子看看他的學生,特別高興。因為孔子的學生都特別有氣質,經過孔子教育的學生都是有氣質的,教育就是變化氣質嘛。子貢侃侃如也,閔子騫滔滔如也,看看子路呢,行行如也,什麼意思啊,一副剛猛的樣子。孔子看看別人都很高興,看到子路突然之間悲從中來,仲由啊,你總是雄赳赳的樣子,你將來可能不得好死啊,這不是咒他,這是在提醒他,但是很有悲劇意味的是:孔子可以把子路的很多東西都改變掉,讓他懂禮儀,讓他知道仁義道德、讓他仁、讓他智、讓他勇,都可以做到,但是就是改變不了他的本性。實際是我們說孔子對於子路這樣長期的一種嚴厲批評,甚至還造成了一個誤會,很多弟子想老師天天罵子路,這個傢伙是不是沒什麼水平啊?有一天子路跑到老師家裡面彈琴,鼓瑟。子路那樣的人他鼓瑟會是什麼樣的音樂啊,他不可能是靡靡之音,談情說愛的,對吧,軟綿綿的那一種東西。他一定是剛猛之音啊,他那個琴聲裡面都是殺氣,孔子聽了以後很不高興。因為孔子喜歡音樂是什麼,中和之音。所以孔子在旁邊就講了一句話,說仲由啊,你那種瑟太野蠻了,沒有文化,你這種琴不該到我家來彈的,然後結果是什麼,門人不敬子路,子路是大師兄,可下面的小師弟們都不敬他了。孔子一看,這不行啊,趕緊又為子路挽回名聲,告訴其他的小師弟們,那麼別搞錯了,子路已經登堂了,他只不過是未入室。我之所以批評他是因為他還沒有入室。學習有三個階段嘛,第一,入門,第二,登堂,第三,入室。入室就進入到學問的最深奧的階段,登堂很不容易了,所以孔子意思就是說,子路已經登堂了,比那麼好多了,我之所以罵他批評他,我是希望他更進一步,你們可別搞錯了,所以從這也可以看出來,孔子一直很愛子路,那麼孔子還有一個學生子貢又怎麼樣呢,我們下次再講吧,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孔子的緋聞
※什麼才是真正的勇敢?喜歡和人爭強鬥狠、總是不服輸,這樣好嗎?
※【復活論語】孔子說正本清源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首要任務
※2004語文教學要繼承孔子
※孔子借傘,說透了整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