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仲勛:「殺出血路」的改革先賢
習仲勛 |
1913年10月15日,一個在歷史上看似稀疏平常的日子,但因為一個人的出生,而在共和國歷史中被永遠銘記。
那個人就是習仲勛,原國務院原副總理,原中共廣東省委第二書記、第一書記、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第五、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他是廣東改革開放中至關重要的領導人和推動者。他的大兒子就是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
出生於陝西富平縣淡村鎮中合村的習仲勛,戎馬一生,走南闖北,但主政廣東期間,推動改革開放,不但打下了廣東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地位,更奠定了「經濟第一大省」的位置。
1978年的4月5日,65歲的習仲勛辭別家人,僅帶著大女兒齊橋橋到廣東赴任。習仲勛上任初始,就遇到了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邊境地區洶湧的群體性偷渡外逃香港風潮。事態的猛烈和嚴重程度,是現在的人所難以想像的。當時,廣東省偷渡外逃人數在高峰時期能達到每月兩三萬人。在全國上下正由亂轉治、一派經濟復甦景象之際,廣東省卻發生了如此嚴重的事件,對主政廣東的習仲勛來說,是一個重大考驗。
為了了解第一手資料,當時習仲勛不僅跑遍了廣東的23個市、縣,還與秘書經常悄悄上街買菜,碰見誰,不管認識與否,就家長里短地與人聊天,多方面了解了廣東當時的窮困:5500萬人,1000萬人吃不飽,「魚米之鄉」的老百姓幾乎既沒魚吃也沒米吃;粵北的主食是紅薯,而吃的主菜是空心菜。這可不是今天我們吃的又細又嫩的空心菜,那時的空心菜,又粗又長,產量很高,卻難以下咽,號稱「無縫鋼管」。同時,他也了解了「逃港潮」的一時泛濫,不只是沿海人覺悟出了問題,更是我們的經濟出了問題。
1978 年8 月,習仲勛(中)在廣東省惠陽地區調研。 |
上任3個月後,習仲勛前往逃港問題嚴重的寶安縣(現在的深圳市)視察。在沙頭角中英街,習仲勛看到香港那邊車水馬龍,寶安這邊冷落蕭條,心裡非常難受。他對時任寶安縣委書記的方苞說,解放快30年了,那邊很繁榮,我們這邊卻破破爛爛。正是這種強烈而鮮明的對比,讓習仲勛對問題的根源有了明確的判斷:制止群眾性外逃的根本措施是發展經濟,提高群眾生活水平。他認為當前的主要問題是舊框框多,許多本來正確的事情也不敢搞、不讓搞。他對寶安縣關於搞小額貿易、過境耕作的請示當場拍板:「說辦就辦,不要等」,「只要能把生產搞上去,就干,不要先去反他什麼主義。」
1978年四五月間,國務院選派了3個代表團(組),分別出國和到港澳地區考察經濟發展情況。赴港澳考察組回來時路經廣州,向習仲勛等廣東省領導介紹了他們實地考察的情況,大家聽後都極為震動。在交換意見時,考察組建議把寶安和珠海兩縣改為兩個省轄市,建成商品出口基地,這與廣東省委的想法不謀而合。 1979年3月5日,國務院批複廣東省,同意將寶安和珠海兩縣改設為市。
1979年4月,中央工作會議。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習仲勛鄭重提出:希望中央給點權,讓廣東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先走一步。習仲勛代表廣東省委請求中央,允許在毗鄰港澳邊界的深圳、珠海與重要的僑鄉汕頭市各划出一塊地方,單獨進行管理,作為華僑港澳同胞和外商的投資場所,按照國際市場的需要組織生產,參照外國和亞洲「四小龍」的成功經驗,初步定名為「貿易合作區」。
當時,習仲勛他們的想法立即引來兩種不同的態度。支持者認為要改革開放,就要有這樣的力度。反對者則大潑冷水。甚至有人說,廣東如果這樣搞,那得在邊界上拉起7000公里長的鐵絲網,把廣東與毗鄰的幾個省隔離開來。
雖然有反對意見,但這個構想還是得到鄧小平等許多中央領導的支持。
原廣東省委副書記王全國回憶說:「習仲勛同志又帶著這個意見,給小平同志彙報,就講到,廣東提出來要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嘛,這個時候小平同志原話這樣說:『對!辦一個特區。過去陝甘寧邊區就是特區嘛!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這句話後來廣為人知。
後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谷牧找習仲勛談話。習仲勛向他彙報了貫徹執行中央關於廣東先走一步文件的情況,並提出是小搞、中搞還是大搞的問題。谷牧強調說:「中央是要廣東先行一步,要廣東大搞,小腳女人小步走就起不了這個作用。」「辦特區,就看你們廣東的了,你們要有點孫悟空那樣大鬧天空的精神,受條條框框束縛不行。」習仲勛當場就對負責籌建特區的吳南生說:「南生,你去當中國的孫悟空吧!」
1978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廣東和福建兩個省委的報告,決定對廣東、福建兩省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 習仲勛後來回憶這段經歷時,稱自己當時的心情「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喜的是能在改革經濟管理體制方面先走一步,懼的是擔子很重,又沒有經驗,但「我們確信路是人走出來的」。
1980年8月26日,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經濟特區正式誕生。
同年9月28日,中央下發會議紀要,其中清楚寫明:「中央授權給廣東省,對中央各部門的指令和要求採取靈活辦法。適合的就執行,不適合的可以不執行或變通辦理。」
那年11月中旬,中央決定:習仲勛、楊尚崑調回中央工作,任仲夷接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
鮮為人知的是,習仲勛晚年在深圳住了12年,直至2002年2月病重才回北京治療,當年5月24日,在京辭世。《習仲勛傳》記載,在最後的日子裡,習仲勛對子女們說:「我沒給你們留下什麼財富,但給你們留了個好名聲!」
習仲勛同志的小兒子習遠平這樣寫道:「2000年時,父親在深圳蘭園種了一棵榕樹。如今,父親走了,榕樹還在,它在蘭園長大了,根深葉茂,它在父親的第二故鄉,吮吸著故鄉人民給予的雨露甘霖,鬱鬱蔥蔥地生長著。我一見到這棵榕樹,就想起了父親,在我心目中,這已成為他老人家紮根在南粵大地人民中的一個象徵,他沒有離開廣東,沒有離開深圳,他還和南粵大地這片熱土上的人民在一起。」
1998年10月,習仲勛和夫齊心在深圳迎賓館。 |
廣東人永遠不會忘記,習仲勛和楊尚昆離任前爭取來的政策,不僅是留給廣東的珍貴「遺產」,更是一把改革開放的「尚方寶劍」。
此後,開放之潮從南到北,一番新天地逐漸開啟。習仲勛為加快特區創建、「殺出一條血路」熬白了頭髮。他上調中央,但依然心系特區。他曾多次到深圳調研,叮囑說:「小平種的這個試驗田,現在長的苗又壯又肥,這條路是對的,一定要走下去。」當特區遭遇非議時,他對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的李灝說:「不要聽人今天說這個明天說那個,深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榜樣。」
「深圳是我的家,我要看著深圳發展。」習仲勛晚年住在深圳,以實際行動表達對深圳最大的支持。很多中央領導人都來看望過他,每次他都會說「大家共同努力,把深圳建設好」。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首次地方調研之行選在了廣東,在深圳的兩天行程里,習近平考察了前海合作區、漁民村和蓮花山公園。
在蓮花山公園,他向人群揮手,「深圳的生活好吧?」大家響亮地回答:「好!」
習近平繼續回應:「你們過得好,我們就高興。」
(綜合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新聞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青年網報道)
您有財經人物的料要爆嗎?歡迎「我來說兩句」跟帖,或者發郵件爆料:yuxiangliu@sohu-inc.com
推薦閱讀:
※大便出血是痔瘡還是癌?鮮紅多是痔瘡
※引用 老年人預防腦出血「三字經」 - 成靖的日誌 - 網易博客
※月經和撤退性出血是一樣的嗎?
※【轉載】腦出血、腦血栓和腦栓塞的區分
※經驗分享:吳潔教授談圍絕經期異常子宮出血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