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互體」為《周易》經傳本有(文:李守力)

【提要】:王弼掃象否定漢易象數,是為了彰顯周易的義理。然而除了「爻象」說(中、正、應、比、乘、承)和「卦主」說是周易經傳本有的觀象繫辭體例外,「互體」與「變卦」也是四聖(伏羲、文王、周公、孔子)本義。至於卦氣、卦變、爻辰、納甲等則是西漢易學家把陰陽術數與周易相結合形成的新象數體系。「變卦」已有專文論述(見《周易密鑰》「爻者變也——以變卦釋爻辭的經傳依據」)。本文主要論證「互體」。

一、孔子編撰《易傳》200年前《周易》就在使用互體和變卦(之卦):

《左傳·庄公二十二年》:「陳厲公……生敬仲。其少也(生於公元前705年),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光遠而自它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風也。乾,天也。風為天於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於是乎居上,故曰「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庭實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賓於王」。猶有觀焉,其在後乎!風行而著於土,故曰其在異國乎!若在異國,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後也!山嶽則配天,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及陳之初亡也,陳桓子始大於齊,其後亡也,成子得政。」

劉大鈞在《《左傳》《國語》筮例解析》一文分析說:

陳厲公生敬仲時,厲公讓周史以《周易》占筮一下。所得本卦為《觀》卦,因其六四爻變而成為《否》卦,《觀》卦六四爻辭為:「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意思是臣子朝見國王,做王的賓客。這當然是吉爻。故周史先引本卦變爻之辭,說明厲公生的這個孩子將來必定會大有作為,若不在陳國,也一定會在別國得志,若不是他本人,也一定會是他的子孫。因為這卦有「光遠而自它有耀」之象。

周史接著分析卦象:「坤,土也。」指《觀》卦的內卦為坤,坤為土。《左傳》《國語》筮例皆稱坤為土,與《說卦》稱坤為地稍有不同。「巽,風也。」指《觀》卦外卦為巽,巽為風。「乾,天也。」指變卦《否》卦外卦為乾,乾為天。「風為天於土上,山也。」《觀》卦變《否》卦,是因為《觀》卦的外卦由巽變乾,巽為風,乾為天。由巽風而變乾天,故曰「風為天」。而《觀》卦與《否》卦的內卦皆為坤,坤為土,故曰「風為天於土上」。同時,《否》卦二爻至四爻互卦成艮,艮為山,故周史說:「風為天於土上,山也。」若舍「互卦」得出艮山,則《觀》《否》二卦別無「山」象。所以,此卦向我們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遠在春秋時代,人們在運用卦象分析問題時,已經使用互卦之法。可知互卦法由來久矣!

李守力按:敬仲出生於公元前705年,「其少也」當在15歲以內。所以周朝史官以《周易》為敬仲卜筮未來,當在桓公六年(前705)與庄公八年(前690)之間。這是《周易》用於筮占見於史書的最早記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晚年編撰易傳,或在68歲到72歲之間,即公元前484年至前478年左右。所以周朝史官以《周易》為敬仲卜筮早於《易傳》約200年。周史是解讀《周易》的權威,類似於今之國家社科院專家,周史解易使用了互體和變卦(之卦)說明互體和變卦本來就是《周易》古經本身的體例。

除此以外,「互體」和「變卦」在《左傳》《國語》筮例中被大量使用,《左傳》運用《周易》進行占筮的共有十四處,《國語》運用《周易》進行占筮的共有三處,裡面多有「互體」的應用。

二、新出土帛書《周易》也證明先秦已有互體之說:

劉大鈞在《帛書《易傳》中的象數易學思想》一文說:

今本《繫辭》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帛書《繫辭》之文字與此基本相同,但卻不作《夬》卦,而作《大有》卦,於是有人以為此處系帛本抄寫錯誤。但《夬》卦與《大有》卦一為單字名,一為雙字名,絕不可能因字形相近而誤。實際上,帛本作《大有》與今本作《夬》,名雖不同而其義無異,蓋因《大有》卦初九爻至六五爻其五爻連互而成《夬》卦也。故作《夬》卦與作《大有》卦,義皆相同。然而,由今本作《夬》卦而帛本作《大有》卦思之,可證連互之說先秦早已有之!

三、《易傳》使用互體的論述:

「制器尚象」十三卦,《易傳繫辭下第二章》: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杵臼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

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顧頡剛先生曾有專題對「制器尚象」十三卦作了詳細的考證,他認為:對「十三卦」只有從互體和卦變說才能解釋得圓融,互體和卦變說起於京房一派,京房是漢元帝時人。由此斷定,《繫辭》中制器所尚的十三卦這一章,是京房或京房的後學所作,後偽竄進來的,時間不會早於漢元帝時期(約前40年)。

胡適回復顧頡剛說:《繫辭》此文出現甚早,至少楚漢之間人已知有此書,可以陸賈(前240~前170)《新語·道基篇》為證。

李守力按:「制器尚象」十三卦也見於帛書《周易》,只是夬卦作大有卦,上面已述大有卦初至五連互而成夬卦。顧頡剛(1893—1980)晚年,1973年12月湖南長沙馬王堆第三號漢墓出土了《帛書周易》,根據同時出土的一件紀年木牘,可以斷定該墓下葬的年代是漢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帛書《周易》成書時間肯定早於這個時間,一定是先秦時期的,因為西漢剛剛建國而且崇尚黃老,尚沒有時間創建如此浩大的經書。我們不得不說,顧頡剛疑古大大過頭了!

「制器尚象」十三卦的解讀確實要使用「互體」,然而卻無需「卦變」。詳見拙作:《「制器尚象」十三卦解讀》。

四、張政烺考證互體起源於殷商時期:

鄧球柏在《《易》卦「互體」淺說》一文中說:

互體起源,據張政烺考證,可以追訴到商高宗武丁時代。巴黎歸默博物館,一片殷虛第一期的卜甲,反面刻有「六一一六。」《甲骨續存》一九八〇、《甲骨文合集》二九〇七四的上面有「六七七六,」這是第三期的田獵卜辭。《小屯南地甲骨》四三五二上面也刻有「八七六五」字樣。《?鼎》銘文「八八六八。」這些甲骨金文中的四宇一體圖樣,張政烺認為都是四爻卦,這些四爻卦就是互體卦。他說:「易卦六爻,古代的筮官置初上兩爻於不顧,以就中四爻拆補成兩個卦。」《繫辭》所謂「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是也。舍其難知與易知之爻則為中四爻。王弼所謂「初上無陰陽定位」之說蓋源於斯。故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說:「二至四、三至五、兩體文互,各成一卦,先儒謂之互體。」

李守力按:如果互體起源於殷商時期,那互體是《歸藏易》的體例,當然也是《周易》的體例。

五、《周易》古經里的互體經卦與別卦:

《周易》古經互體經卦比比皆是,遍及六十四卦。

其中萃卦六三爻的象傳明示互體經卦:

萃卦六三: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

《象》曰:往無咎,上巽也。

南宋俞琰《讀易舉要》:「孔子傳萃之六三曰「上巽也」,豈非上互巽乎!此孔子明以互體語人也。」萃卦六三爻以上的三爻互體巽卦,故曰「上巽也」。

《伊川易傳》屬於義理派解經,不言互體,然其解大壯九三曰「羊壯於首,羝為喜觸,故取為象,羊喜觸藩籬,以藩籬當其前也」,似以三至五互兌為羊,震在互兌之前。大壯之初九、九三、九四、六五、上六言「壯於趾」、「羝羊觸藩羸其角」、「藩決不羸」、「喪羊於易」、「羝羊觸藩不能退」,是以大壯象厚畫兌而為羊,非此象不能系如此之辭。

總之,用正體、互體、變卦、爻象解讀繫辭,定是四聖的原意。

互體別卦更能說明問題:

1、泰卦六五爻辭:「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泰卦二至五恰互體為雷澤歸妹卦。

2、小畜卦九三爻辭:「輿說輻,夫妻反目。」

小畜卦二至五恰互體為火澤睽。睽,反目。

3、同人卦九五爻辭:「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同人卦二至五恰互體為姤。姤,遇。

4、坎卦六四爻辭:「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

坎卦二至五恰互體頤卦。頤,口實。又坎為水。

5、宋范浚《香溪集》:

  仲尼彖《易》,於蒙曰「蒙以養正,聖功也」,於頤曰「養正則吉」。夫頤咀物,養道也。而蒙為物穉,欲得其養。又蒙互體自二至上有頤象焉,故聖人以「養正」垂戒,異卦而同辭,見正之不可不養,養之不可不正也。

郭彧記曰:蒙《彖傳》曰:蒙以養正,聖功也。二至上連互山雷頤卦,頤《彖傳》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彖傳》於蒙言「養正」,則有取於連互之頤卦。

6、南宋俞琰《讀易舉要》:

大壯言「藩決不羸」,自初至五互夬也。

7、南宋俞琰《讀易舉要》:

睽言「厥宗噬膚」,朱漢上謂自二至上有噬嗑象,此互體也。

8、大畜卦卦辭和彖傳: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

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郭彧記曰:鄭玄注大畜卦曰「自九三至上九有頤象居外,是不家食而養賢」,這裡是用四畫的「連互」而成山雷頤卦之象,用大畜卦彖辭「不家食」而及頤卦《彖傳》「養賢」為說。

【文獻引用】

1、劉彬:子夏易學考

2、劉大鈞:帛書《易傳》中的象數易學思想

3、唐玉珍:《周易》互體溯源

4、李守力:「制器尚象」十三卦解讀

5、鄧球柏:《易》卦「互體」淺說

6、郭彧:先儒議論「互體」象例──「尋言以觀象,尋象以觀意」札記之二.

推薦閱讀:

周易八卦的卦象與八卦病象
《周易》七日入門 主講人:蔡昔瓊
陳清華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思考周易
周易64卦之豫卦
【周易全解】33 遯卦 | 《周易全解》 | 易學網

TAG:周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