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雙周座談會談政府職能轉變
新華網北京12月25日新媒體專電(記者李志暉)全國政協近日以「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政府公信力」為主題召開今年最後一場雙周協商座談會。這一議題直接關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壓軸」分量可謂十足。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與以往歷次雙周協商座談會的「高規格」一樣,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主持本次座談會,和與會同志交流並講話。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職能正從管制型逐步向服務型轉變。在此過程中,政府公信力的內涵也在發生演變,其決定因素包括政府能否激發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能否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因此,如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與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兩者都是中國未來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重要保證。
新一屆國務院組成以來,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作為首要大事。截至今年9月,先後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項行政審批等事項,同時也加大監管力度,保證市場公平競爭。
在俞正聲主席主持的本次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委員們認為,政府改革「激發了市場活力,促進了政府職能的轉變和政府公信力的增強」。
轉變政府職能無疑是「正在進行時」,而且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目前,也有一些基層反映,行政審批下放帶來的實惠還不太明顯。究其原因,在於少數地方政府職能越位、缺位、不到位問題依然在一定範圍內存在,這些問題不迅速得到解決,顯然也會影響政府公信力。
有委員指出,有的部門和地方依然存在著片面追求取消和下放審批許可權的數量等現象,政務信息公開不主動、不充分、不及時。甚至,一些行政審批成了謀取部門利益的一種手段,會妨礙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損害政府的形象。因此,行政審批的改革必須抓緊。
這些建議,是委員們在廣泛聽取政府部門、專家學者等各方面意見建議後,以及在山東、江蘇、吉林、天津等地方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提出的,真實反映了一線實際情況。
在座談會上,委員們為解決好行政審批問題積極提出對策建議。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凸顯法治原則:增強法制觀念,政府的職能要法定化,工作的程序要法定化,監管的方法要法定化。政府組織法體系建設應該擺上議事日程。
參與此次座談的全國政協常委周漢民即是持此觀點的委員之一。他在今年6月的一份建議中就提出,應儘快把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關於政府職能轉變的相關安排,以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反腐倡廉的各項規定,轉化為法律法規。
在座談會上,委員們還提出,權力公開,收費公開,把各地非稅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公開,置於群眾的監督下。要重視改進方法,實行寬進嚴管重罰。
這些觀點恰恰與國務院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下一步工作思路相符合。今年8月底,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楊晶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上表示,將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要求,繼續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不斷提高政府管理的科學化、法治化水平。
中共中央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等相關負責人也出席會議並發言。
不少委員表示,座談會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尖銳地提出來」,而政府部門也給予了積極回應,進一步凸顯了雙周座談會溝通思想、增進共識、協調關係、凝心聚力的協商平台作用。在這種良性聯動中,政府職能轉變、增強政府公信力的工作,必將在2015年邁出更快步伐。
推薦閱讀:
※從計生口號的變遷,看政府職能轉變!
※朱小丹省長在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會議上的講話
※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研究(2014申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