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生法門的靜功
06-21
蓮花生靜功:(嗡、嘎、吽)三字明的念法 作者:萬行上師2010-08-06 17:17三字明(嗡、嘎、吽)為萬咒之源,它的持誦是古人創立的修行法門之一。所有的咒語都離不開三字明。宇宙間的萬事萬物,上至出世間,下至世間,都是按「嗡、嘎、吽」三個字的道理在演變。 打坐時,臀下墊二寸高墊子。首先調姿勢。無論採用哪種盤腿姿勢(單盤、雙盤或散盤),首先都把臀部稍往後撅,身體稍往前傾,讓尾閭穴懸空。頭稍往下垂,視線落於前方一米距離處。上半身與下半身之間非垂直,而是斜直。身體重心落於兩腿之上。 接著調呼吸。一上座第一口氣先往外呼,把肚子里的氣呼乾淨,然後用鼻孔吸氣直達丹田,憋住三五秒鐘,再用嘴巴將氣呼出,呼凈。即用鼻吸口呼、吸滿呼盡的方式深呼深吸數次。 呼吸順暢之後,身體自然放鬆,兩肩下垂。若手較長,手心較熱,能量較足者,手掌向上攤開分別放於兩膝之上;若手較短,身體較弱者,手掌向下攤開,放於兩膝之上;一般人兩手結「金剛降魔印」放于丹田前方。 接著調意識。把意念放於眉心,輕鬆自然地往前觀。同時把身體空掉,觀想身體至頸部為蓮花桿,頭為蓮花苞,觀想蓮花苞綻開。 念三字明時先吸氣,把氣吸至丹田,把肚子吸滿,憋三至五秒鐘後,開始念「嗡——」,把氣念盡,肚子念癟。接著用同樣的方式吸氣,再念「嘎——」,最後念「吽——」。吸氣時不念,呼氣時念。念時,注意力和觀想仍然放於頭部。念「嗡」和「吽」時,舌頭往上抬,貼著上顎。 第一步為破,念「嗡」時,觀想周圍不好的磁場全部散開,同時觀想自己舊的思想觀念、不良習慣、壞毛病和業力全都散開,從體內釋放出去,消散於虛空中。 第二步為立,念「嘎」時,觀想所有美好的事物從遙遠的天邊向自己圍攏過來,好的能量、白色的物質包圍著自己,並灌滿自己全身。 第三步為施,念「吽」時,觀想自己全身放光,能量從自己身上散發出去,讓周圍的人、宇宙的一切眾生皆受益。 上師傳授蓮花生靜功:如何音念六字大明咒念六字明是採用音念的方式,或者說金剛誦的方式,也即靠音流振動的力量將音發出。 何謂聲?何謂音?聲與音有何區別?比如寺廟裡的鐘,在敲下去的一剎那發出的是聲,之後振動的餘波為音。當人們聽到敲鐘的聲音時,真正聽到的是音,而不是聲。「聲」的力量比較粗糙,而「音」的力量相對比較微細。為什麼六字真言不採用聲念的方式,而用音念的方式呢?因為聲念趕不上音念的力量大,只有藉助「音」的力量,才能把我們身體的每個細胞穿透。 所有的咒語都包含「嗡、嘎、吽」三個字。即便不是這三個字,也都含有這三種音。而「六字明」是建立在「三字明」的基礎上。 為什麼剛開始要念六字明,而不念三字明呢?因為你還不到這個層次。三字明振動的力量是六字明的好幾倍。如果你的氣脈還未完全暢通,龐大的力量容易把你微細的脈絡堵塞了。也就是說,如果一開始就念三字明,不但不能打開你的氣脈,反而容易使你原本微細的氣脈堵塞了,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只有通過一個階段(最少半年)念六字明,而且必須加上觀想,才能改念三字明。東華寺的常住是念了三年的六字明之後,才改念三字明的。 打坐的時候,一上座,首先是「三步曲」——調姿勢、調呼吸、調意識,觀想自己的身體不存在了,頭是個蓮花苞、身體(脊柱)是蓮花桿,接著觀想蓮花苞慢慢地開放,蓮台上坐著,或者站著你最崇敬的佛菩薩。 三調之後,用鼻子深深地吸氣,把氣沉入丹田,停留3—5秒鐘,然後念「嗡——」。吸氣時不念,呼氣時念,也即用念「嗡」來代替呼氣。其餘五字一樣,也即: 嗡:鼻吸→沉入丹田→停3—5秒鐘→閉住嘴發「嗡」音:嗡——; 嘛:鼻吸→沉入丹田→停3—5秒鐘→嘴微微張開發「嘛」音:嘛——; 呢:鼻吸→沉入丹田→停3—5秒鐘→發「呢」音:呢——; 唄:鼻吸→沉入丹田→停3—5秒鐘→發「唄」音:唄——; 咪:鼻吸→沉入丹田→停3—5秒鐘→發「咪」音:唄——; 吽:鼻吸→沉入丹田→停3—5秒鐘→閉住嘴發「吽」音:吽——。 就這樣一直反覆地念,念到妄念不起時,你已經不存在了,蓮台上坐著,或者站著的,是你最崇敬的佛。 古人讀書和誦經,為什麼都要出聲呢?出聲念有什麼好處呢?如果出聲念沒什麼意義,古人為什麼又要這樣做呢? 幾千年來,讀書、誦經,都是採用出聲這種方式。如果按照佛教對六根的判斷,耳根、意根具備的功能,最多、最圓滿。《楞嚴經》中,佛祖對耳根圓通的判斷:「當知耳根圓滿一千二百種功德。」耳根下來,才是意根功德最多。 平常形容一個人耳聰目明,頭腦反應很快。靠什麼來收集信息呢?主要就是靠眼根和耳根。平常說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實際上應該講:耳聽十方才對。因為天上、人間乃至十方,耳根都可聽到。 一個人靜坐時,如果心很散亂,主要是白天所接觸的事物,都錄進頭腦中去了。錄,主要靠的是兩個器官的功能,即眼根和耳根。實際上眼根錄進的深度,遠不如耳根。現在你們在座的每個人可以想一想:當別人對你表情惡劣,或者是出口罵你時,這兩種情況,你都會記在心中,但是哪一種會更深刻呢?是表情,還是傳出的話語?為什麼前者會覺得淡漠一些,而對一個人的語言記得會更深刻?因為我們都是欲界的眾生,也即是說欲界的眾生是以光和音為生命力。既然我們是以光音為主要的動力,那麼日常生活中,就容易被眼根和耳根所轉動。按照佛經中的描述,在沒有光之前,就只有聲音,所以最初錄進的是聲音的力量。一旦通過聲音錄進去,就很難再洗掉。通常眼根錄進的事物,貯存在第六識(即意識),很難進入第七識(末那識)。如果是通過耳根錄進的事物,很容易進入第六識、第七識,乃至第八識(阿賴耶識)的。因此,為了記得快,記得牢,古人讀書、誦經,都是高聲從口誦出,再通過耳根錄進去,貯存在第七識、第八識裡面。一旦進入第八識,就很難忘記。 人很難看到聲音,而容易聽到聲音。只有達到四禪八定的境界後,才能看到音有色。道教的老子,相當於佛教里說的阿羅漢。孔子雖被封為「聖人」,實際上還未達到阿羅漢的果位,充其量是三果(阿那含)。但他已經領悟到聲音的重要性,以及耳根對於聲音的敏感度(即對於記憶的重要作用)。 通常,默讀只能降伏眼根和意根,如果高聲讀誦,不僅能降伏眼根、意根,而且還能降伏耳根。默誦的時候,周圍的聲音很容易進入耳根。而高聲讀誦,由於諸根並用,很容易形成環形:嘴念—耳聽—再進入意根。這是因為耳根具有吸收的功能。 大家都知道鼻根有吸收的功能,很遠的氣味就能夠嗅到。難道眼根、耳根就沒有吸收的功能嗎?如果說沒有,為什麼能看到遠處的景色,聽到遠處傳來的聲音?既然有,那麼古人讓高聲朗讀,是很有道理的。嘴說出來,耳根聽進去,進入意根。 同時聲音又有振動力。何謂聲、何謂音?比如寺廟裡的鐘聲,在敲下去的一剎那,發出的就是聲,之後振動的餘波,即為音。當人們聽到敲鐘的聲音時,真正聽到的是音,而不是聲。聲音有聲(音)波,比如我們能聽到遠處傳來的聲音;味有味波,比如食堂做熟飯菜,老遠就能聞到飯菜的香味;光有光波,幾百米以外都能照亮。既然聲音有波,高聲誦經、有節奏的讀誦,這種音波自然會進入阿賴耶識,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治病、開智慧)。如果未掌握節奏,高聲誦經是會很累的。默念、默誦,由於沒有充分使用耳根的功能,效果、功效又怎麼會高呢?因此,只有通過前面用音念(或叫金剛念)的階段,才能默念(又叫瑜伽念)。也就是說,必須經過前面的一個階段,才能進入後面的「瑜伽念」。如果直接使用瑜伽念,則很難收到很好的效果。只有嘴、眼、耳、意根同時使用,才能進入諸根互進,或是同進的狀態。如果默念,只使用眼根及意根,沒有使用耳根,耳根就很容易被外境牽走。如果耳根還能被外邊的聲音干擾,就還要用金剛念,而絕對不能使用瑜伽念。只有耳根能完全關閉,才能用瑜伽念。 一個人如果把耳根修通,一定開大智慧。即使不能開大悟,頭腦也會非常敏捷。從中醫的生理學上講,人的兩隻耳朵,與腎的關係非常密切。人有兩個腎,一邊一個,耳朵也是一邊一個。耳的外形與腎臟也很相像。所以從一個人耳朵的形狀、色澤,就可以看出他腎臟的功能。一個人如果腎水足,耳朵是紅潤飽滿的。如腎水不足,耳朵是乾癟發黑的。腎水足,還可以還精補腦,耳更聰、目更明。耳聰目明,可通天地鬼神。當內在的意識流不再向外尋求以後,才能進入瑜伽念,瑜伽是相應意,金剛為降伏意,只有先降伏而後相應。當一個人達到瑜伽念的等級以後,他說話的聲音,下來自丹田,上通於虛空。所以唐朝的大慧禪師講:「你處在哪個層次,你不用開口,我知道的清清楚楚」。一個人的層次,在其五官、膚色,都體現的清清楚楚。 另外,金剛誦很容易降服生理的氣,使之不散亂,以至意識不散亂。我們之所以坐這兒妄想紛紛,說明氣未住,神未閑。如果氣住神閑,就不會妄想紛紛,自然能入定。所謂氣浮則心躁。為什麼古人講氣沉丹田,而不說氣住頭頂?又說:沉不住氣,會壞事。道理就在於此。金剛誦修成的人,絕對不會有嗔恨心,不會生氣,也不會有慾望。身體上、中、下三處暢通,靠金剛誦的力量(即音流振動的力量),會加快暢通。如果金剛念未修成,千萬不要進到瑜伽念來(否則生理上易生瘀氣)。 古人講:金剛誦的力量,主要靠音流振動的力量。你們是否注意到所有的咒語都包含「嗡、嘎、吽」三個字?即便不是這三個字,也都含有這三種音。「嘎」和「阿」有什麼區別呢?「嘎」能夠把胸部的氣發出去。「六字明」也是建立在「三字明」的基礎上。「聲」的力量比較粗糙,只有藉助於「音」的力量,才能把每個細胞穿透。六字真言為什麼不採用聲念的方式?因為聲念趕不上音念的力量大。為什麼要念六字明,而不念三字明呢?因為你還不到這個層次。三字明的振動是六字明的好幾倍。如果你的氣脈還未完全暢通,龐大的力量,容易把你微細的脈絡堵塞。也就是說,如果一開始就念三字明,不但不能打開你的氣脈,反而更容易使你原本微細的氣脈堵塞。即所謂「欲速則不達」。只有通過一個階段(最少要半年)念六字明,而且還必須加上觀想。 通過前面的調姿勢、調呼吸、調意識「三部曲」,觀想自己的身體不存在了,頭是個蓮花苞、軀幹(身體、脊柱)是蓮花桿,接著觀想蓮花苞,慢慢開放。根器足者,蓮苞可以「嘩」的一下子張開,如果是慢慢張開,說明你不是屬於頓悟的根器。「嘩」的一下子張開,說明心力、體力、魄力很足。有的人蓮花觀想得很小,有的人一想就很大,一開就很快。這時想像自己的身體消失了,完全變成了一株蓮花,如果沒有打妄想,這個畫面肯定不會破壞。如破壞了,就再觀想一次,如果還不行,就要採用聲音來降服雜念。這時就體現出了音念的重要功效。先用鼻孔吸氣,把氣沉入丹田,停留3—5秒鐘,利用往外呼氣的同時,發音念。即用「嗡」(六字大明咒)來代替呼氣。現在大家來體驗一下:用鼻深深吸氣→沉入丹田→停3—5秒鐘→閉住嘴發「嗡」的音,嗡—;鼻吸→沉入丹田→停3—5秒鐘→嘴微微張開發「嘛」的聲音,嘛—;鼻吸→停3—5秒鐘→呢—;吸氣→停住→唄—;吸氣→停住→嘜—;吸氣—停住→閉住嘴念,吽—。就這樣一直反覆念,念到妄想起不來。此時的你,根本不存在了,蓮台上坐著,或者站著你最崇敬的佛。南方佛菩薩與北方佛菩薩的造型不一樣,該觀什麼樣的呢?如果感到不好觀想,那就乾脆觀想蓮台上坐著或站著你的師父。因為你親眼見到過你的師父,比較容易觀想。 這樣練到兩個月之後,再採用這種方法時,你會發現,氣沉入丹田後,停留不僅是5秒鐘,可以到10秒乃到20秒。有時發現,一口氣吸入丹田後,沒有往外呼氣,丹田就癟了。這是因為丹田的氣,散發到全身的每一個細胞中去了。音念就是「火柴」的力量,利用這種方法點燃了全身的能量。 為什麼有人打坐到了一定時間會發火,就是因為氣未沉下來,胸部發憋。發火以後,胸部才舒服。如果氣從口發出去了,自然無火可發。古人講「上座千聲呼,何愁不入定」。為什麼不說千聲吸?古人又說「下座十聲呼,百病自然除」。為什麼要強調上座後,下座前,多向外呼呼氣呢?因為靜坐過程中身體產生了一定能量,但又未達到清氣升、濁氣降,既沒能力將氣降下來,更沒能力從頭頂出去,只會停留在胸部一帶。長期的瘀積後,會胃脹、心窩疼,一般人會以為是得了胃病。實際上是沒有掌握好方法。有許多禪師也是外行,教人打坐,只要舒服就行。因此,打坐的姿勢也是千奇百怪。十人九禪病。越是禪坐,越是疾病纏身,越是不用功的人反而越是吃得肥頭大耳。坐禪的人多數是面黃肌瘦,這豈不是顛倒了嗎? 不管你單盤、雙盤、還是散盤,一定要脊柱拉直,稍稍前傾一點,尾巴骨微向外翹,眼睛看著(目光落在)前面一米處,脖子、脊柱、頭部,是一條斜著的直線,下巴微壓,如果脊柱筆直(垂直地面),身體的重量落在尾骨上,如斜一點(稍前傾),重量會落在兩個膝蓋上或兩個胯關節上。 前面的氣降下去,後面的氣升上來,當坐到一定程度時,背後熱氣騰騰,而眼前波光粼粼。再下來,月光鎖在眉間不會消失了。當姿勢調正確,才能不緊不慢地進入到金剛誦裡面。金剛誦可以增強一個人生理的呼吸能力。呼氣的同時把聲音送出去。打人的時候都是呼氣的同時出拳,如果是吸氣出拳,沒有力量。練武術發力都是呼氣。收回來才吸氣,如果老師沒有告訴你這個秘密,你練一輩子也不會練好。因為一個人的力氣,是由體內的「氣」產生,熱量由「精」產生,頭腦敏捷與精、氣、神有密切的關係。如果你的禪定功夫很差,很容易氣喘吁吁。禪定功夫深的人,一吸氣就沉到丹田,呼氣的時間也比一般人長。隨著禪定功夫的上升,吸氣自然會一點點往下降。大家可以體驗一下,如果把氣吸到喉嚨,很快就會呼出去,吸到胸部,呼氣要比吸到喉嚨稍微長些,吸到丹田會更長些,呼吸路途越短,越容易氣喘,越長則越不容易氣喘。 通過一個長時期的金剛念,就會改變一個人的整個生理系統。當進入瑜伽念時,自然達到精、氣、神的轉化,心靈自然與道相應,開始練習時絕對不能自作聰明、自作主張,憋氣不要超過5秒以上。練二,三個月以後,才能逐漸由5秒鐘,增加到10秒、20秒。剛才念的時候,計算了一下時間,你們每個人都能達到10秒鐘了。二、三個月後可以達到15秒鐘、再到20秒。但你教別人念,一定要教人家先停留3—5秒,否則出了問題你負責。不能拿你的等級衡量眾生,不能操之過急。 吸氣可以停留很久,如果是呼氣停留很久,身體就容易出問題。因為肚子癟下去,生理機能處於萎縮休眠狀態。 八萬四千毛孔,既然能出汗,怎麼不能出氣?病怎麼能排不出去呢?六字大明咒金剛念半個小時,就累得受不了了,妄想打不起來。因為這時氣沉下去了,打妄想會牽動你的氣。當一個人很靜的時候,氣是沉下去的,根本打不起妄想來,打一個妄想會感覺到很累。氣浮的人喜歡活動,氣沉的人不願講話,講話會感覺到很累。因為他要講一句話,就要把丹田的氣拔上來。(他的氣沉在丹田裡),所以會感到很累。而氣很浮的人講話會感覺很舒服,不講話會憋得難受(他的氣憋到胸部)所以整天嘴巴呱呱呱說個不停。今天講到這裡,留一點時間給你們提問題。 誦經的時候身坐端正,六根統一,同時介入,如果採用音念是不會犯睏的,因為憋氣10秒鐘,下邊的氧氣自然會升入頭裡邊。如果頭腦發木、獃滯,採用金剛念,自然會開竅。一旦竅打開,頭腦敏捷、記憶力好。這個「竅」什麼時間打開,每個人不一樣,一般人在十八、九歲,女的早點兒,男的晚點兒,有的人40歲以後才開竅。有的60歲才開竅,中氣足的人早,中氣下陷的人晚。怎麼辦呢?採用金剛念讓中氣升上來。如果想開智慧,每天保持30分鐘的金剛誦,頭腦會清晰。尤其是頭腦發木時,要念六字真言,即使不念六字明,念其它的經、咒也可以用金剛念。為什麼藏密念咒都念出聲?我們漢人打坐、念佛效果不好?就是因為他們是採用音念,所以效果好,甚至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只是前人這麼教,後人就這麼念。* 誦經多了會很累,因為氣吸進來,未達底(達底才能激活生理機能),如誦經速度快,氣不易吸到丹田,即便是吸到了丹田,也沒有停留,剛進來,又出去。如果採用金剛念,也就是音念的方法,不僅不會傷元氣,而且還會助長元氣的增長。 * 密宗的「九節拂風鞭」,就是協調體內的陰陽二氣的。一個人修得好,自成陰陽。降伏其身,就是降伏陰陽二氣。宇宙的一切都具備陰陽。「道」不是「身」,但不離身。 * 當左鼻孔不通時,可採用右吉祥卧;右鼻孔不通時,採用左吉祥卧,通氣會很快。 問:耳朵往外冒氣、有聲音是怎麼回事? 師:這是一種好現象。六根關閉以前,會有能量往外流,古人到這個時候,會用兩個木棉團把耳朵塞住,不讓能量往外流。 問:我們是不是也要塞住耳朵? 師:少說話、少打妄想就行了。「妄想」流失的能量,遠遠超過耳朵流失的能量。 * 打坐時犯睏怎麼辦?用鼻子深吸一口氣,用下巴壓住咽喉,用力拉後脊柱,憋住氣,不要呼出去,憋不住時,用嘴呼出去。犯睏是腦部缺氧所致,如是呼吸三口氣,就可將氧氣補充到頭部,多了也沒必要。之後可自然呼吸,但仍要壓下巴幾分鐘。 * 小吳,怎麼搞的?年輕輕的小夥子,怎麼像個老太太似的?為什麼說「生龍活虎」?龍是「生」的,能大能小;虎是「活」的,百獸之王,勇猛果斷。所有動物撲的力量,都沒有虎大。(吳:可能天生膽小吧?)不要拿「天生膽小」做擋箭牌。為什麼說「心有餘,而力不足」,要先把體力培養起來,才能繼而有心力、魄力。 * 看你們一個個像七、八十歲老太太,好像都在定中。從體力角度講,應該每天勞動一點,動功一定要練。體力是煉出來的,膽量是嚇出來的。越睡覺,越懶洋洋的,干點活反倒精神抖擻。體力跟不上,打坐幾個小時下來,就像散了架一樣,稍一出坡就會上氣不接下氣。 * 每天幹什麼,要有個程序。僧眾要服從領導,統一行動。執事要盡職盡責,有了成績是大家的,有了錯誤,責任自己承擔。這樣,大家才能和你一起干,就像一艘船遇到險情時,最後一個離開的是船長。船長乃至於和船一起沉到海里。大家來到一起,做什麼事都要聽領導的安排,不能各自說了算,那不成了各自為政了嗎? 跟一個師父修,要空掉自己的頭腦。否則佛菩薩也教不會你們。 * 我執是主觀,法執是客觀,都是執著。是與非,光說是,不說非,也是執著;光說是,是也變成了非;光說那個是,無非是為了體現出對方那個非。古人講「是非止於智者之口」,是非到了智者的身邊就消失了,不會再蔓延。 * 執事做事要與身邊的人商量一下,身邊的人才能與你合作。比如說敲打唱念,不學習,自己想怎麼打,就怎麼打,身邊的人就不跟你配合了。 * 上座後、下座前一定要呼氣。別小看了呼氣,一旦有了問題,就來不及了上師:今天動功就不介紹了,只介紹蓮花生法門的靜功。我接的法是臨濟宗的法脈,也就是禪宗的法,這是我第一個師父的法門。道教的法門我修過兩個,西藏密宗的法我也修了兩個,還修了印度瑜伽的法。雖然這些法在手法上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是每一個法裡面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最後都回歸到心態上來。首先一上座,單盤也好,雙盤也好,散盤也好,都是先調姿勢。如果姿勢不正確,就會堵塞身體的經絡,氣脈就會不暢通,能量就上不來,所謂的三脈七輪就打不開,大腦就缺氧,人就會昏沉。無論採用哪一種盤腿的姿勢,首先都要把臀部往後撅一點點,身體坐的姿勢不是垂直的,而是斜直,是往前面傾直,也就是說尾巴骨是懸空的。為什麼在佛教界裡面很多人越是老修行,越是面黃肌瘦,活著像個死人一樣,有氣無力?就是因為能量沒有上來。如果你是垂直坐的話,重量壓在尾巴骨上,氣血就上不來;如果身體往前面傾一點點,這樣尾巴骨就懸空了,當前面一放鬆,氣一沉,人體的能量就從背後上來了,頭頂就放光了。姿勢就是這麼調的。調完了姿勢就調呼吸,調完了呼吸再調意識,這是禪宗裡面的三調。調呼吸是採用深呼深吸的方式,也就是氣功界所說的「吐故納新」,通過快速的吐故納新,大腦有了充足的氧,就不會缺氧,不缺氧,就會放光。首先肚子要先癟掉,所以第一口一定要先呼氣,千萬不要先吸氣,把肚子里的氣呼乾淨,把肚子呼癟,能癟到什麼程度就癟到什麼程度,肚子癟了之後,嘴巴一合,鼻孔一吸,肚子就鼓起來了,然後再用嘴巴把氣呼出去,呼出去之後,鼻子一吸,肚子又鼓了……就用這樣的呼吸方法。如果你掌握了這種方法,三到五口氣就足夠了;如果沒有掌握這個方法,就是做一百遍也沒有。但是剛開始要從數量達到質量,所以要多做;掌握了之後,三到五口氣就夠了。調完了呼吸之後,呼吸暢通了,身體自然就放鬆了,兩個肩就垂下來。如果手比較長,比較熱,能量比較足的人,手就這樣放(手掌向上攤開,分別放於兩膝之上);如果手比較短,或身體比較虛弱的人,就這樣放(手掌向下攤開,放於兩膝之上)。一般兩手是結金剛降魔印放於前面,這樣比較持久。接著第三是調意識,把意識放在眉間。為什麼要放在眉間?因為這樣能關閉六根,也就是關閉我們人體的六個大門。關閉六根方能破無明。我們現在眼睛一閉,眼前一片黑暗,這就叫做無明。六根一關,能量不漏掉,眼前的無明才能突破。禪宗有一句話:關閉六根之門,方能破無明,了生死。把意識放在眉間,很輕鬆自然地往前面看。看的力度應該多大呢?就像我們用肉眼看東西一樣,很輕鬆自然地從眉間這個地方往前看,同時觀想自己的囟門像花苞一樣一下綻開,身體空掉,不去管它。為什麼這個地方叫做「囟門」呢?「囟門」這個詞是對小孩來講的。大家都知道小孩子一說話,囟門就關閉了。小孩子之所以不會說話,就是囟門沒有合住,能量跑掉了,沒有力氣說話,當上面的囟門一關閉,嘴巴就開始說話了。如果你的形象思維比較好的話,可以觀想自己的整個身體是一支立著的蓮花。如果你用形象思維觀想不出來,那是因為你散亂,那麼與其坐在那個地方散亂,不如找一件事情給它做,因為做一件事,它就不會胡思亂想了,也就是禪宗所說的「以一念代萬念」,這一念就把一萬個念頭給吃掉了。所以根據這種情況,古人就創造了很多法門,比如念佛、念咒、觀想、背誦經文等等,都是為了對治散亂的心。 2010-5-21 20:42 回復 59.40.231.* 3樓針對這種情況,古人設置了三字明。大家都知道三字明就是「嗡、嘎、吽」,在念三字明的時候,頭不能抬起來,而是垂視前面一米遠的地方,視線和身體正好保持垂直,身體是斜直、傾直的;但頭也不能太低,如果太低的話,脖子會壓抑。最好是視線落在前面一米遠的地方,這是最標準的。念三字明的時候是先吸氣,一吸氣,肚子就鼓了,然後就念「嗡……」。吸氣的時候不念,呼氣的時候念。接著第二個念「噶……」,把肚子念癟。在念的時候,你的注意力和觀想仍然放在頭部,這一點(囟門)和梵穴輪是相通的,實際上就是一個輪。最後念第三個字「吽……」。念「嗡」和「吽」時,舌頭都是往上抬,不能耷下來。當舌頭往上一抬,口腔就封閉掉,氣流就通過咽喉里的氣管往上走了。念三字明的時候,整個力量是往上升,往高處升的,不像陰氣的力量那樣往下走,陽性的力量是往上升的。靜丶坐的時候,與其坐著打妄想,不如一直念三字明。如果念到沒有妄想了,念著,念著,不知道自己在念了,就一直保持這種定境和觀想的畫面不動;如果這個定境的畫面破壞了,說明你有妄想,有雜念了,馬上開始重念,再觀想。念著,念著,沒有妄想了,就不需要再念了,還保持那個觀想的畫面,從眉間輕鬆自然地看著前面,上面兼顧著觀想蓮花開。三字明是最傳統、最古老的一個咒語。念咒語就是靠念的時候身體產生的氣流和音波把人體的梵穴輪打開。按道家的理論,人體有七輪:海底輪、臍輪、心輪、喉輪、眉輪、頂輪、梵穴輪。我們走的時候,神識就是從梵穴輪上去的,所以佛教裡面有一個不變的觀點:神識從頭頂出去,就通往佛國,和佛國相應;從嘴巴出去,和天道相應;從胸部心輪出去,和人道相應;從肚臍眼出去,和惡鬼相應;從生殖器出去,和畜生相應;從腳下出去,和地獄相應。所以禪宗的基本理念就是關閉六根方能破無明,了生死。眼睛以下是三界以內,所以我們的整個意識都不允許放在眉間以下,而要放在眉間上,以眉間為分界線,放在眉間就相當於放在頭頂上,它們是同一個通道。一個人活著的時候習慣性地把意識放在頭頂上,那麼臨終的時候,神識自然就從頭頂上出去了。你生前意識放在哪裡,臨終的時候,你的靈體就從哪裡出去。如果你生前把意識放在丹田或者中丹田或者腳下,臨終的時候,你的靈體就從這幾個地方出去,進入三惡道。既然你認識到這個觀點,為什麼生前不把你的意識放在眉間或頭頂上呢?同時為什麼要打坐呢?大家都知道打坐的時候,從腳開始麻,然後是小腿、大腿、腰,一直往上麻。為什麼會麻呢?就是能量從下面開始不斷地往上漲滿,能量滿到哪裡,就麻到哪裡,痛到哪裡,一直滿到頭部,頂門就破開,也就是蓮花苞打開,能量就出去了。這個門古人把它叫做和天地精神相往來的通道。這個門打開,我們佛教講「開頂」。開什麼頂呢?為什麼不說開嘴巴而說開頂呢?頂輪的穴位不打開,神識就只有等到死了以後才能出去,但死的時候神識就不是從頭頂上出去了,而是生前你的愛好在哪裡,就從哪裡出去。比如說你愛吃,臨終的時候神識就從嘴巴出去;生前把意識放在胸腔,也就是中丹田,神識就從中丹田出去,進入人道;生前喜歡守住下丹田的人,神識就從肚臍眼出去,進入餓鬼道;生前慾望重的人,死了以後神識就進入畜生道。打坐的時候,腰杆子一挺,肩膀往下一塌,深呼深吸幾口氣,當呼吸調節好,就把意識放在眉間,觀想頭頂蓮花開。但是在觀想的過程當中,可能頭會感覺眩暈,或者會頭痛,那都說明你體內的能量上來了,才有這種徵兆,道家把這個稱為「龍吟虎嘯」。什麼叫做「龍吟虎嘯」?人體左邊屬於氣體,右邊屬於液體,在打坐的時候,左邊的氣體很容易升上來,所以左邊很容易有聲音;右邊是液體,液體不容易升上來。道教把左耳的聲音叫做「龍吟」,右耳的聲音叫做「虎嘯」。道教有坐禪用的耳塞,坐禪的時候用耳塞把耳朵堵上,耳朵一堵上,能量就從鼻孔出來了。為什麼從鼻子出來呢?因為頂門沒有打開,氣出不去。所以道教的人在修鍊的時候,用手把兩個鼻孔捏住,頭猛地往後一仰,手一放,鼻子一吸,把氣送上頭頂。但是現在的人慾望過重,能量根本上不來,能量不要說是升到頭頂了,連胸腔都達不到。如果達到胸腔,說話的聲音就會很有磁性。現在俗人的能量都從眼、耳、鼻、舌、身、意六個大門消耗掉,漏掉了,能量根本凝聚不起來,也就不存在道家所說的「龍吟虎嘯」了。但是一個真正實修的人一定會經過這個階段。當出現「龍吟虎嘯」這種聲音的時候,接著鼻子裡面就會流出鼻水,這種鼻水絕對不是鼻涕,而是我們人體的精氣神,也就是六根的液體上來了。到了這個時候,道家的人就會用兩個耳塞把耳朵一堵,把鼻子一捏,一放,吸氣,然後觀想。這時候就要加重觀想頭頂的蓮花苞打開,當蓮花苞打開以後,靈體就衝出去了。靈體衝出去之後,就要保任,就要修鍊這個東西了。2010-5-21 20:44 回復 59.40.231.* 4樓如果這個東西沒有修出來,你煉什麼東西呢?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修身體,打基礎,都是為了把這個東西找到,然後把它送出去。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火箭發射的通道,人體的精氣神就是火箭下面的火藥,而我們的脊柱就是火箭發射的架子,當你一打火,把下面的火藥點燃了以後,人體的能量就迅速地燃燒,我們的靈體,也就是火箭發射的箭頭就順著這個架子「呼呼」地往上沖,加上上面一觀想,頂門自然就打開,靈體就出去了。修行人為什麼一定要禁慾?因為一縱慾,下面的火藥燃燒不夠,火箭就升不上去,頂開完了以後禁不禁慾就不是很重要了。如果你不會打火,也就是不會念三字明,火打不著,或者打的力度不夠,你中脈裡面的能量也升不上去。念三字明就是打火。你在做所有這一切之前,上面的觀想必須已經訓練好了。這個力量一部分是從下面往上推,一部分是從上面往上拔,所以觀想非常重要。所有的能量都儲存在我們的脊柱裡面。你們在家人有夫妻生活,能量從哪裡來?就是從脊柱裡面抽出來的;那麼我們出家人從來沒有性生活,能量都到哪裡去了呢?都凝聚在脊柱裡面了。所以出家人個個都是大腦袋,腦門非常鼓,就是因為能量蓄滿了,衝上來了。為什麼出家人修鍊的時候,眼睛一閉,前面就會放光呢?肚臍眼以下屬於精,精屬於液體;肚臍眼到咽喉以下屬於氣體;咽喉到頂輪屬於光體。它們三者就相當於冰、水和水蒸氣,三者本身就是一個東西,只是在不同的階段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精氣神用物理的道理來講就相當於熱、力、光。一杯水遇到冷空氣就變成了冰,遇到高溫一蒸發就變成了水蒸氣。而在我們人體裡面也同樣,經過長期打坐,念咒語和觀想,精氣神就變成了熱、力、光。為什麼一個打坐的人頭頂會有光呢?因為他禁慾,再通過修鍊,就把能量變成了一種神光。你要關閉一道門,就必須打開一道門;你關掉下面的門,就必須打開上面的門。如果上面的門不打開,又把下面的門封閉掉,人一定會變態。凡夫下面的門是打開的,所以上面的門不會打開;修行人下面的門一定是封閉的,所以上面的門必須打開,上面的門不打開,火箭的箭頭輸送不到太空,當我們的頂門一打開,靈體就出去了。這個靈體為什麼能夠出去呢?因為它本身就來自於宇宙。關於它,佛教裡面有這麼一句話「去後來先做主公」,也就是說它是我們人體裡面最後走,最先來的。如果我們這個靈體不是宇宙的一部分,無論你怎麼修,也不會上去和宇宙融為一體,之所以能和宇宙融為一體,就是因為它原本就是宇宙的一部分。2010-5-21 20:45 回復 59.40.231.* 5樓為什麼我們要回歸宇宙呢?我們本來就是來自宇宙的一滴水,現在我們所做的工作只不過是讓這滴水又回去而已。為什麼我們能夠和宇宙相應呢?因為我們裡面的成分和宇宙的成分是一模一樣的,只是我們的身體把它禁錮起來,把它包裹住了。就像春節那天晚上我拿的那個導具一樣,我們把它套了一層又一層,一共套了七層,它們分別代表眼、耳、鼻、舌、身、意,加上第七末那耶識,套七層就表示我們給自己套上了種種概念,再加上我們的我執太重了,所以不能夠解脫。所以修行人不能有社會上的任何嗜好,你的嗜好越多,你就把自己套得越多,你的靈體就出不去。佛教裡面把我們的靈體叫做「本來面目」。什麼是本來面目啊?最初來的東西找不到,你如何回歸啊?如何讓你的「本來面目」體現出來呢?在火箭往上升的時候,整個上半身都會像要爆炸一樣,尤其是年輕人,如果不懂得去調理的話,牙齒、眼睛都會紅腫,耳朵會「呼呼」地叫,道家叫做「龍吟」和「虎嘯」,你會聽到什麼鼓聲、鐘聲等等,那都是裡面的氣血在衝撞的聲音。佛教講四禪八定,通過這種身理反應就知道你處在哪個禪定當中。你的身理反應,你的身心凈化到哪個程度,你這個人修行好不好,看你這張臉就知道。如果你臉上一股濁氣,那怎麼能說明你的內心很純凈、很凈化呢?出家人有幾分功夫都體現在臉上、腦門上。出家人的腦袋怎麼可能是乾癟的呢?腦袋乾癟就是能量從下面漏掉了。為什麼閉關到一定程度一定要禁語,不說話呢?因為話一說多,能量就從嘴巴出去,頂門就打不開了。2010-5-21 20:45 回復 59.40.231.* 6樓所以當能量升到頭頂的時候一定要禁語,不說話。如果能量還沒有升到頭上的時候,你說話不會有影響,相反,還有利於把能量提升上來;如果這個時候不說話,能量會壓在下面上不來。能量還沒有升到脖子的時候,你說話有利於把它拔上來;能量一旦升到頭上了,再說話,等於把能量重新拉下來,從嘴巴里釋放出去,你就不可能開頂。這就是為什麼修禪的人一定要禁語的原因。當能量升到頭上的時候,為什麼要閉關?閉關就是用強迫的手段關掉,切斷我們的前五根:眼、耳、鼻、舌、身,但你的意識關不掉,也就是你的思想關不掉,前面的五識全部都可以關掉。當五根一關閉,眼睛不看了,不消耗能量了;嘴巴不講話,不消耗能量了;舌頭不吃東西,也不消耗能量,這時候能量就迅速凝聚了,最多一個禮拜就把能量給蓄足了。當能量一具足,它一定會進行一次大的突破,從頭頂往上沖,再配合你念咒語,就是三字明的最後一個「吽」字,它就衝出去了。如果你念三字明的時候,舌頭往下耷拉,口腔裡面是空的,上面有空間,氣就不往上走了;如果你的舌頭往上抬,上面沒有空間,空間挪到舌頭下面,氣就往上走了。我不知道這個表達你們聽懂了沒有?舌頭一定要往上抬,氣就從頭頂上出去了。就那麼一點點的氣就決定了你的生死。比如念「吽」字,舌頭往上抬,力量一下就上來。這時候不能過於抬頭,也不能過於低頭,要保持脊柱暢通。念的時候,你可以把舌頭往下耷拉試一試,氣都在嘴巴裡面不往上走;如果舌頭一抬,氣一下就從頭上出去了。就這麼微妙。當力量上來的時候,鼻子根部一定會挺拔。過去開悟的人沒有一個是塌鼻子的。塌鼻子,就像斷橋一樣,能量銜接不上。隨著你功力的增長,通過氣流的振動,鼻子就會挺起來。對社會上的人來講,鼻樑垂直,精力就非常充沛;對修道的人來講,鼻樑垂直說明他的能量全部在頭上,沒有從下面漏掉。能量在頭上的話,通過念咒語,一觀想,它就從頭上出去了。如果你不念咒語也可以,就是像密宗一樣,一定要加強觀想,觀想頭頂開了,上面站著一尊佛。觀想的時候,你的心, 也就是你的思想意識放在腳底,你的能量就在腳底;你的心放在胸腔,你的能量就到胸腔;你的心放在頭頂,你的能量全部到頭頂上……總之,你的心放在哪裡,你身體的能量就到哪裡。很多出家人還把思想放在腳下,觀想腳底下,這樣意識、能量都跑到腳底去了,死了以後神識從腳底下出去,不就進入地獄了嗎?既然你認可這個觀點,為什麼打坐的時候還把思想放在腳下呢?既然知道神識從頭上出去是超越三界,和佛道相應,為什麼生前不把意識放在頭頂上呢?你們看很多佛像頭上有一個小佛像,小佛像上面又有一個小佛像,再上面還有個小佛像。尤其是密宗有很多這樣的畫像,都是頭上生頭,頭上再生頭。道教也有很多類似的畫像,也是頭頂上有一個小人,小人的頂上又有一個小人,再上面還有個小人,這就叫做化身,這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這個肉身只會化一次像,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所謂的千百億化身都是這個本來面目化出來的,我們這個肉身是不會千百億化身的。一個本來面目就可以千百億化身,那麼千百億化身是靠什麼而來的呢?是靠我們體內的精氣神。體內的精氣神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宇宙裡面來的。我們體內的精氣神本來就是從宇宙裡面飛進來的,在宇宙混沌初開的時候,只有光和音,它既不是液體也不是氣體,而是一種混沌體,也可以說既是液體,又是氣體,它來的時候是混沌而來,走的時候也是混沌而去。任何一個老師的法門如果違背了我們生理的結構,違反了我們身體的奇經八脈,這個法就不能修,不管是誰創造的法門,誰傳的法門,只要符合人體的奇經八脈,十二條經絡的流程和方向,這個法就是正法。比如說我們的氣血都是從前面下降,後面上升,如果誰創造了一個法門,是讓它從前面往上升的,當你一修的時候,氣血在裡面相互衝撞,你的感應就會特彆強烈,因為你不懂我們生理氣血流向的特點,就會說:「啊呀,這個法門好啊,修得很有感覺啊!」本來我們的氣是往下走的,如果一個法門也是讓氣往下走的話,就感受不到衝擊力,你就會說修這個法門沒有感應。那麼為了讓你有感應,你生理的氣本來是往下走的,我教你一個方法往上觀想,讓你前面的氣往上走,這樣就產生了阻礙,你就會說這個法門很有感應,很靈,可是修上一百天,你的神經就錯亂了。神經錯亂是因為氣血錯亂,神經一錯亂,你的心態就變了,所以就往身上倒汽油,就自焚。2010-5-21 20:46 回復 59.40.231.* 7樓F論功的觀想是前面升,背後降,和我們生理氣血運行的規律相反,所以修起來特別有感覺。按中醫的理論,我們生理的氣是前面降,背後升,如果你創立的法門符合生理的構造和規律,生理的氣血就不會錯亂,修的人就不會跳樓自殺。可是為了讓你有感應,他讓你往前面觀想,結果氣血前面升,背後降,你就感到有很大的阻力,氣感很強,修上一百天,就走火入魔了。你如果懂人體十二條經絡的走向和布局,任何一個老師創立的法門,一講,你就知道這個法可修不可修,可以修到什麼程度,能證悟到什麼程度。所以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必須通中醫的醫學,不一定要懂醫術,但一定要懂醫學。醫學是醫學,醫術是醫術。你連醫學都不懂,怎麼有法眼鑒別別人的法門是對還是錯呢?這也就是為什麼所有過去那些高僧大德的頭都像屋脊一樣,都是鼓的。開完頂以後,頭頂又會塌下來,接著修到一定程度,它又開始慢慢地鼓起來,頭頂又開,開了以後一合,又塌下來,接著再開再合,完成整個過程。所以一個真正的修行人腦袋不可能是塌的,一定是鼓的。你們可以摸一摸自己的腦袋看看。你們看,一個花苞在開放的時候上面是不是漲得鼓鼓的?要多少的力量才能讓這個花苞「啪」地一下綻開啊?花苞為什麼能夠綻開呢?就是能量通過下面的枝幹持續不斷地往上輸送。這個枝幹就相當於我們的脊柱。我在03年講法的時候講過一個比喻,你們看過光碟都知道,這(敲木魚的木錘)就是我們的頭,這是我們的中樞,這是我們的脊柱,這是我們的下丹田,這是我們的胸腔,這是精氣神,也就是熱力光。凡夫開啟了下面的生育之門,上面就關閉掉了;我們修行人關閉了下面的生育之門,上面的成佛之門一定是打開的。下面是凡夫之門,上面是聖人之門,就是兩道門,關閉一道門必須打開另一道門。這也就是為什麼修行人必須節慾和禁慾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一個修行人說話的聲音永遠是在頭頂上空迴響震蕩,絕對不會在胸腔,或者在丹田的原因。如果一個人說話的聲音停留在丹田裡面,而不是在頭頂上,說明他下面的那一道門一定是暢通的。一個修行人下面一定是要封閉的,因為對於一個修行人來說,能量漏掉等於要了他的命。所以過去佛教裡面講天上有三寶:日月星辰,地上有三寶:佛法僧,我們人體也有三寶叫做精氣神。這九寶就是一寶,只是在不同的領域,用不同的名詞。就像我們剛才講的冰、水、水蒸氣,它們三個就是一個東西,只是在不同的溫度下,以不同的形式存在:高溫就是水蒸氣,中溫就是水,低溫就是冰塊。如果能量全部集中在頭上了,你天天說話,頂門就打不開,因為能量從嘴巴里漏掉了。如果一個修行人修得很好,能量已經調上來,從頭上出去的話,那麼他說話的聲音怎麼可能不在空中震動呢?就如同一個喇叭口一樣,喇叭口朝下,聲音就往下釋放;喇叭口朝上,聲音就在虛空中。所以宋朝圓悟勤的大弟子大慧杲禪師說過一句話:你有沒有修行,往我面前一站,我就看得清清楚楚。更不用說你開口了,你一開口,看得更清楚。你一個大胖子,肚子那麼大就是能量沒有上來。一個坐禪人的肚子怎麼會鼓呢?肚子一鼓,能量都在下面。你們也看過修瑜伽人的那些畫像,他們的眼睛全都像貓頭鷹一樣,鼓鼓的,往外突,而且頭特別大,身體特別小,他們的能量全都調動到上面來了。你們看世俗上的人臀部肌肉特別發達,他們的性能量是停留在下部的;而修行人都是沒有屁股,沒有臀部的,他們的能量都在頭部,這即是凡夫和聖人的區別。我們民間的相學有個說法:臀部大的人慾望大。為什麼臀部大慾望會大?因為臀部大說明他的能量都在下面。俗人有一句話:女人的臀部大,生出來的孩子就健康。為什麼?因為她的氣血足,土壤肥沃,所以孩子就特別健康。為什麼會這樣?同樣,因為她的能量在下面。當能量調到上面來的時候,一定是充滿了智慧而沒有慾望。所以為什麼出家人走路是上面重,下面輕,好像要倒一樣?因為能量都在上面;而俗人走路都是下面重,上面輕,能量都在下面。所以在相學上有一句話叫做:走路咚咚響,一輩子受貧窮。為什麼呢?因為凡是走路咚咚響的人,都非常注重物慾,他只停留在物質的領域裡面,沒有進入到精神的領域裡面,所以他的智慧打不開,縱然是家產萬貫,他也感覺自己很貧窮。一個人走路飄輕,說明他生理的慾望很小,他的能量已經由下面升到上面來了,他不再是停留在物質世界裡面,而是升到了精神世界裡。停留在精神世界裡的人,對世俗上的物質放得下,縱然窮,他也感覺到自己很富有。為什麼呢?因為他在精神的世界裡面,與宇宙的精神不斷地銜接,他已經獲得了上面的財富,隨時能放棄下面的財富。而俗人呢,是失去了上面最根本的財富,而獲得了世俗物質的財富。為什麼要持續不斷地念三字明呢?因為我們下面是下丹田,下丹田是儲存能量的,通過念三字明,就把能量從下丹田往上輸送。能量是從哪裡來的?一是從五穀而來,二是通過修鍊,從腳底產生,產生了之後全部都儲存在丹田裡面。為什麼叫做丹田呢?丹不是硬邦邦的東西,它指的是光燦燦的一團光,把它釋放出去就能夠生育;調到中部就有無窮的力量;調到頭頂就能夠開智慧,就能和聖人、和宇宙融為一體。這股能量可以儲存在最上面,可以儲存在中間,也可以儲存在下面,所以叫做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其實它們原本就是一個東西。一個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如果降服不了生理的這股力量,一輩子都受情慾和性丶欲的控制,那麼你一輩子都會活得很痛苦,活著就不像一個修行人。一個人之所以洒脫,首先是在性丶欲和情慾方面超越了。為什麼我們的臉,有的人沒有光澤度?因為能量在下面;為什麼有的有光澤度?因為能量變成了精氣神,神就是神光,所以他的臉就特別有光澤。為什麼有光澤?這和他的單純心是分不開的。為什麼我們要吃素?肉食產生的能量是陰性的能量,陰性的能量是就往下走的;吃素是產生陽性的能量,往上升,有利於我們修證,有利於我們超越生理的慾望,它不僅僅是為了培養慈悲心,怕受因果報應,主要是能改變我們生理的能量。我們生理的能量一個是往上,一個是往下。比如說動物都很兇悍,報復心都很強,你吃了動物的肉,你的身體裡面就有了動物的信息、動物的磁場,所以你也就有了動物的品質;而植物都往上長,都是向陽的,所以你吃了植物,你的內在也會特別開闊,特別向陽。印度的瑜伽、錫克教和婆羅門教是不允許吃長在地下的根莖類植物的,比如土豆、地瓜等,因為他們都是陰性食物,吃了陰性的食物以後,人的思想容易往下走,容易產生獸性的慾望;而表面見陽光的植物能量是往上走的,吃這樣的植物,人就容易超越慾望。這是很有科學道理的。但是對於一個已經修行成就的人來講,或者對於一個已經降服生理的人來講,不要說是吃地下的什麼土豆了,就是吃肉也無所謂,因為他已經降服了生理的能量,所以他可以往上面觀想,也可以往下面觀想。但是已經達到這一步的人,他也沒有必要再回過來走回頭路了,他不需要,也沒有這個必要了。我傳的蓮花生法門分為動功和靜功,靜功首先是調姿勢、調呼吸、調意識,三調完了以後就開始念咒語,觀想。如果你靜功做得太多了,身體很疲勞,就出去練動功。動功不是我傳的,是拉蒙上師手把手教給我的。靜功是我把幾家的功法組合在一起而成的。人體的精氣神三者當中,神是揮發性的,氣是流動性的,精是沉澱性的。精既然是沉澱性的,我們就有獸丶欲;氣是流動性的,我們就有力量;神是揮發性的,我們就能和萬物融為一體。所以當一個修行人需要力氣的時候,把精和神調到中間來,就有了力氣;需要放光的時候,一念咒語,精、氣就全部集中到上面來,眼前馬上就會放光,就像晚上放禮花一樣。當能量一上來,你的耳朵就會呼呼叫,眼睛晚上就有透視的功能。我們的眼睛為什麼白天看得到,晚上看不到?因為我們的神光不夠,神光不夠的根本原因就是電壓不足,電壓不足的原因就是能量從下面漏掉了。為什麼有的動物,像貓頭鷹,晚上能夠夜視,而雞卻看不到東西呢?你們在座的沒有聽說過這個道理嗎?(無人應答)知識太缺乏了!貓頭鷹的性丶交是通過嘴巴傳送,它所有的能量都集中在頭的部位,所以它的眼睛在晚上也能夠看見東西;其餘的動物性丶交都是在下面,所以能量都停留在下面,不在頭上,一到晚上眼睛能量不夠,所以就不能夠夜視。2010-5-21 20:47 回復 59.40.231.* 9樓上師: 針對前三天晚上講的話題,大家有什麼疑問,可以提出來。三字明是萬咒之源。如果你們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所有的咒語都離不開我們每天晚上念的三字明。宇宙裡面的萬事萬物,上至出世間,下至世間,都是由「嗡、嘎、吽」三個字的道理在演變。包括我們俗世間的為人處世、各行各業發展的規律,也都是按三字明的道理來演變。「嗡」是什麼意思?就是破的意思、清理的意思。我們世間上有一句話叫做「不破不立」,無論是出世間,還是世間的規則,都是不破不立,所以三字明就是這個意思。「嗡」就是把外至周圍,內至我們身心不好的思想、磁場全部摧毀掉、破壞掉,然後全部改正過來。比如說要蓋一棟新房子,要先把舊房子拆掉;或者沒有舊房子,要建新房子,要先挖地基,把地整平。這叫做先破後立,在破的基礎上再建新的房子。因此第二個字就是「嘎」,建立的意思。當建好了新房子,或者我們豐收了,再把所獲得的、所擁有的分享給大家,這叫做「吽」。所以「嗡」就是把不好的東西給趕走,摧毀掉;「嘎」是把好的東西給招感過來,歸我們所有;「吽」又釋放,把好東西分享給大家。「嗡」也是釋放,但它是一種摧毀、破壞、整合的意思;「嘎」是建立、豐收、成功的意思;「吽」是分享、布施的意思。世出世間的遊戲規則都是「破」、「立」、「施」,施捨的施,或者說供養的「供」。如果你們仔細分析,會發現世間的萬事萬物都逃不出這三個字,都逃脫不了這個遊戲規則、這個道理。比如說我們東華寺剛開始時是滿山灌木、滿山荊棘,為了建寺廟,就要先把它們給破壞掉。實際上「破」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為了將來更好地建,是一種整合與整理。當第一步成功了以後,第二部就開始建。建成了以後,比如說有一座莊嚴的東華寺了,就開始分享,開始施捨了。我們做人也是這樣:第一步,端正我們的身心,糾正我們的言行;然後樹立良好的形象,接受系統正規的教育,充實自己;讓自己學有所成之後,再把所學的分享給周圍的一切。我們修道也是這樣。世間做事,乃至升官發財都是用這個手法。你有多大的破,就有多大的立;有多大的立,就有多大的施。所以俗世間有一句話說:不破,則不立;不立,則無以施。所以當我們在念「嗡」的時候,就觀想你周圍不好的磁場全部散開,同時觀想你身上不好的惡習、壞毛病和業力也都散開,從你的身上釋放出去,和虛空宇宙融為一體。你們有些練過氣功的人都知道,有一種意識觀想,就是把身體裡面一種不好的黑色能量和物質釋放出去。所以第一步為破。2010-5-21 20:47 回復 59.40.231.* 10樓第二步為立,念「嘎」。念「嘎」的時候,觀想所有好的東西從遙遠的天邊向我們包圍過來了,好的能量、白色的物質包圍著我們,把我們全身都灌滿。就像很多人不遠千里、萬里跑來,叫我們給他摸頭、摸頂,為他祝福、祈福,我們在給人家摸頭祈福的時候念咒語,就是用這樣觀想的方式:觀想他身體裡面不好的磁場出去了,好的東西通過我的手(我的手只是一個道具,不是我的力量)賦予在他身上,充滿他的全身。就像我們練「觀音請聖」(動功的第一個動作)一樣,手一伸,能量從遙遠的天邊、遙遠的宇宙全都聚攏過來了,聚集在頭頂上,然後手一開,能量一下就灌進身體,把身體灌得滿滿的,這時候你的全身充滿了智慧,充滿了能量。接著念第三個字「吽」,觀想你身上的能量一下散開,分給你周圍和天下所有的眾生,你不僅從頭上放光,整個身體都在放光,能量從你的全身散發出去,只要在你周圍跟你一起打坐的人,全都讓他們受益。這就是最大的法布施啊!包括你到一個地方灑凈,清理一個場地,也都要這樣觀想。你到朋友家去看病人,你的手在他身上一滑、一揮,也是這樣觀想:用你好的磁場把他不好的磁場給干擾、淡化、稀釋了。我們的手本來就有這樣的力量,能把宇宙的力量拉下來放在他的身上。為什麼有的人念咒語、觀想、出手治病特別有效?就是因為他掌握了觀想,獲取了宇宙的力量。如果你不懂得這個技巧,只能說你是有心而無力。最大的功德就是法布施,比誦經、磕頭不知大了多少萬倍!你誦經、磕頭只是自私自利,只是索取、索求,而你觀想加持你身邊所有的信眾,乃至宇宙所有的眾生,這不知有多大的功德與福報!這才是跟他們真正地結善緣。當你起心動念要弘法的時候,這些有形無形的眾生都會來聽你的法、護你的法,因為你曾經在修鍊的時候跟他們結過善緣,他們的靈魂曾經受益過。今天白天幾個人跑到我的辦公室,我把他們混賬了一頓。我說白天的時間是我的,我要辦公,哪怕我白天再忙,晚上的時間也要給你們。可是偏偏有一些人不按這個規矩去做!你不守這個規矩,我就讓你付出代價!你跑到我辦公室,我就把你混賬一頓!晚上的時間我會拿出來陪你們打坐,這個時候,你們有什麼問題儘管提。問: 師父,靜丶坐的時候,那三個動作是同時進行的嗎?上師:雖然靜丶坐之前有「三調」:調身、調呼吸、調意識,但實際上這「三調」是在一念之間完成,並不是有三個層次,或者說有三步功法。腿一盤,腰杆子一挺;眼睛一閉,一觀想;鼻子一呼一吸就開始鍊氣。這三項是同時進行的,它們是在同一秒鐘之內,在起一個心念的同時完成,並不存在分三步而煉,只是為了讓大家聽得清楚明白,所以把它分為三個層次來講,實際上修的時候是沒有層次之分的。2010-5-21 20:47 回復 59.40.231.* 11樓問: 師父,觀想蓮花的時候,它應該是什麼顏色的?上師:粉白色是最好的。但是每一個人形象思維的力度和過去接收的信息不一樣,比如說有的人觀想粉紅色的會比較容易一些。可以根據自己過去接收的信息來定。問: 師父,走路的時候,或者做事的時候,意念放在眉間可以嗎?上師:可以。實際上我們做任何事情,包括在看人、做事、考慮問題的時候,都應該從慧眼看,把意識放在慧眼上來考慮問題。它就是我們人體的第三隻眼。你們看印度的女子和瑜伽士,他們眉間為什麼要畫一隻眼睛呢?這就是告訴我們:這是我們人體智慧的總開關、總樞紐,修行就是從這裡開始起步的。因為這裡以下是三界以內,這裡以上是三界之外,這裡是個分界線,所以從這裡開始。問: 師父,人的肉體可以騰空嗎?如果可以的話,是在三界以內,還是三界以外?上師:在你的座位上就可以騰空。我親眼看到好幾個練氣功的人騰空了一米多高。但是這個什麼也說明不了。很多練氣功的人有一些功能,但他們的智慧並沒有開,嗔恨心並沒有改變。佛教講的是開智慧,是完善自己的品質,不注重功能的開發。相反,一個凡夫的功能開發得越多,他的品質越差,他的惡習越多,因為他有功能來展示,表現自己的我執和虛榮心。而一個沒有功能的凡夫,他一定是表現得謙虛而謹慎。凡夫一旦有功能,一定是傲慢,一定會造惡業的。所以佛教裡面有一個堅持不變的觀點,就是:一個沒有開悟的人千萬不能有功能,就是不能有神通。一旦有了神通,你再也不會開智慧成就了,你也不可能了生死。所以過去得道的明師在訓練弟子的時候就會用一些咒語。實際上咒語只是一種攝心、收心的方式,主要還是靠這個師父的心力。這個師父只要在你身上通過意識的意念,一個光罩就可以把你罩起來,你就永遠不會出神通,不會出功能了,因為你功能的磁場被他的磁場給罩住了。什麼時候你超越了四禪八定,他意識的這個光罩就給你拿掉了,這時候你已經可以把握自己,可以管住自己的身口意了。但是在這個之前他會觀察你的因緣。有的人是容易先出功能,有的人是先開智慧後出功能。功能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跟神經病是分不開的,和精靈鬼怪是分不開的。如果在沒有開智慧之前,品質沒有培養起來之前先有了神通,一定會走火入魔,變成神經病,和精靈鬼怪相應,融為一體,臨終的時候就被精靈鬼怪引接走,成為精靈鬼怪的眷屬,精靈鬼怪就取代了我們的人身,它投胎做了人,我們彼此換了身體。如果你們修得好的話,走路會非常輕,絕對不會咚咚響,甚至在某個階段,你們坐在蒲團上就會升起來。如果你們不相信的話,可以檢測一下自己:比如本來你是一百二十斤,如果你這段時間修得好的話,你去秤一秤,就沒有一百二十斤了;或者你上午有一百二十斤,你猛打坐,猛念三字明,念一個上午,你下午再去秤,最少要輕兩斤,甚至輕十斤。為什麼?因為你念得好的話,人體的氣是往上升的,所以人就顯得特別的輕;當氣往上升的過程結束了以後,氣在往下降的階段,你再去秤,你又變得很重;當氣降完了再回升的時候,你再去秤,又顯得很輕。就像我們人一樣,早上可能是一米八,晚上去測量就只有一米七九;早上是一百五十斤,晚上去秤就有一百五十一斤。為什麼呢?大自然的氣層和地球的氣層早上是往上升的,過了午時一點鐘就開始往下降,這時候你的個子會變矮,體重也會變重。而我們身體裡面氣血的運轉,和用功修鍊的方法,都是和宇宙同步的:卯時,五到七點,開始往上升;午時,一到三點,開始往下降。都是這樣。2010-5-21 20:48 回復 59.40.231.* 12樓問: 師父,剛才講念三字明的時候觀想破和立,這個方法需要專門修嗎?上師:不需要刻意,只要打坐的時候有這個念頭就已經成就了。佛教裡面講:心招萬物,萬物由心生。你起了這個心,動了這個念頭,就已經涵蓋了這個方法,不需要刻意專門來修這個法。比如你到一個陌生的練功場所,覺得那裡的氣氛很不好,你可以在心裡默默地念「嗡、嘎、吽」;或者你晚上走夜路很害怕的話,也可以念「嗡、嘎、吽」。但這是在內心裏面念,是沒有聲音的。「嗡」就是把一切都摧毀掉,趕走掉了;「嘎」把全部好的東西都叫過來,叫到我這裡來了;然後「吽」又把這些好東西分散出去,分給你們了。你們看我們中國的踏步全部是單踏步,比如3、5、7。這是什麼意思啊?就是進、退、進。中國傳統文化都是這樣,沒有四個踏步或兩個踏步的,全部都是進、退、進三個踏步,都是單的。你通了這個「道」的道理,世間各行各業的道理就全部通達了。你會用「道」的力量,世間各行各業全都通達無礙。絕對不像俗人說的那樣:你得道的人,沒學過這個,為什麼會這個?你肯定有請人教過你。不需要,你一看就會。你一邊看,一邊做,一邊琢磨,明白了,一出手就對。一個開悟的人什麼都會做,所謂的學也就是看一看,給半天的時間想一想,甚至是一邊做一邊揣摩,馬上就直達要害。世間的萬事萬物就是一個道,就是一個規律,只是看你把心放在哪裡。一個會修行的人,將來要是做生意了,就是一個最會做生意的人;他不做生意了,去搞建築,就是一個最好的建築師;他不搞建築了,去練武,就是一個最好的武術家;他不練武了,去畫畫,去搞音樂,就是一個最好的畫家或音樂家;或者他不搞這些了,去演說,就是一個最優秀的演說家……因為他獲得了一百分的力量,他幹什麼用的都是一百分的力量,就是出去罵人也是一百分的力量。當他跟你溝通,讓你舒服的時候,你會感到一百分的舒服;當他罵你的時候,你也會感到一百分的痛苦。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全然的投入,沒有所謂的把這一百斤的力量分到一百個地方,沒有的,他這一百斤的力量用到任何地方都是百分之百。而我們凡夫幹什麼事情可能都只用了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的力量,因為沒有辦法集中。所以你看一個人,當他對你好的時候,你看他能不能完全的好。如果他對你完全好的話,對你狠也是完全的狠。好和狠是一個力量,都是一百分的力量。凡夫是好也好不起來,狠也狠不起來,因為他的心力沒有辦法集中,是散亂的,能集中到百分之二十、三十就已經很了不起了。2010-5-21 20:48 回復 59.40.231.* 13樓道基師:師父,早晨卯時五點到七點是不是打坐最好的時間?上師: 對,尤其對老年人,這個時候打坐最好。道基師:可是我們都在上殿。上師: 這就是因為佛教衰敗了,大家都沒有法可修了,都沒有道心,都不修了,所以從唐末宋初就開始創立了早晚課。這一創立,就意味著佛教開始衰敗,要滅亡了!大家只執著這個形式上的東西!每天早上念咒,這樣念下去,念一輩子,能開悟嗎?!能夠了業障嗎?!能夠成佛嗎?!誰都知道不可能,絕無可能!可是誰敢不念呢?如果誰把寺廟的功課改掉,早上起來不念早課,而是打坐,那整個佛教界都要攻擊你是歪門邪道了!道基師:師父,我在家的時候一直是在這個時間打坐,結果來到這兒變成了做早課,有一段時間心裡特別痛苦,打坐就坐不好了,好幾年來都不適應!居士: 請問師父,「中脈」是不是相當於中醫裡面講的「沖脈」?上師: 是一回事。居士: 那「三江口」是不是相當於「包中」啊?上師: 不是。居士: 師父,一個人修行,是不是要靠念「嗡、嘎、吽」才能成就?上師: 成就的方法多得很!因為我們的根器不夠,不得不從有為法入手。實際上任何一個方法都是從「作意」入手,離開了作意,不可能入道,也沒有辦法修道。包括我們最終成就了以後,靠的還是作意。覺照就是作意的意思。剛開始我們修任何一個法的時候都是帶著作意在修。什麼叫做「五遍行」呢?這個名相你們知道嗎?出家人知不知道啊?(眾沉默,無人答)你們看,你們這就是沒有見地,沒有見地就沒有辦法用功辦道。在整個用功的過程中,從始至終都離不開作意,包括你成佛的那一天,成佛了以後還靠作意,拋棄了作意,就拋棄了道。這個作意絕對不是頭腦在作意,已經超越了頭腦的範疇。問:師父,作意指的是不是覺知?上師: 準確來講叫做覺照,覺是覺察到、覺知到了;照是照顧到、把握住、控制住、制止住了。我不是講過世間上的人分四種嗎?最高一種人既能覺察到,也能照顧到。第二種人是不能覺察,但能照顧到,也就是要靠別人提醒他,所謂的靠參謀、靠軍師。第三種人是光能覺察到,不能照顧到;光能想到、說到,但是做不到。第四種人是既不能想到,也做不到;既沒有覺察,也沒有照顧到的功夫。現在學佛的人用的都是頭腦的智慧,這也就是臨濟祖師臨走的時候所說的:末法眾生皆以乾慧為主。乾就是頭腦的意思,也就是用頭腦的聰明、頭腦的智慧,而沒有大智慧,不會實際行動。所以現在的人都會說,不會做。但是佛門裡真正說對的人當今已經不多了!會講正知正見佛法的人已經不多了!我們聽到的幾乎都是邪知邪見:什麼誦經能夠消業障啊,拜佛能夠消業障啊……都是鬼話!在沒辦法的情況下,他自己都不知道要怎麼做了,所以叫別人這樣做!什麼叫做業障啊?你的惡習毛病、你的愚昧無知就是你的業障!你不在你的業障上下功夫,不在你的惡習上面下功夫,不借事改掉你的惡毛病,怎麼能夠消業障呢?!不借事鍛煉你為人處世的能力,積累你的經驗,怎麼能夠破無明呢?!你關起門來天天燒香、拜佛、誦經,這針對的是你的惡習嗎?是你軟弱無能的毛病嗎?針對不上怎麼能夠消業障呢?!所謂的誦經、拜佛只是能夠把我們的心訓練到專一專註,然後我們帶著專一專註再走出房間做事為人。可是你把方法當目的來用了!就像現在的書獃子一樣,一輩子都在讀書,把讀書當作目的了!讀書只是一個方法、手段,目的是為了將來離開學校以後能更好地為人處世和做事。可是你卻光讀書,從來不出去做人、做事,所以也就不會為人,不會做事,因為你把方法當目的在用了!為什麼有的人學歷那麼高啊?什麼博士後,本碩連讀更可怕!從小就在教室裡面度過,上了三十年的學,都在教室裡面讀書,沒有出去做過事。這樣的人更不可信!為什麼佛教裡面要講「體相用」、「戒定慧」、「見地、修證、行願」呢?就是一定要出去實踐!不出去實踐,不僅你自己不能夠受用,更沒有辦法讓他人受用,甚至你連自己讀的書、學的理論是對與錯都不知道!因為你從來沒有拿實踐來檢驗你所學的理論。你只要帶著作意去做一切都會成就。也就是說你要帶著警覺的心、覺照的心去修一切法、做一切事,帶著意識去修一切法、做一切事。不要像我們說的:這個人在說什麼、做什麼,自己都不知道!這就是沒有作意、沒有覺照了。世間上這種人太多了!2010-5-21 20:48 回復 59.40.231.* 14樓問:師父,您說靜丶坐的時候觀想蓮花,有時候不觀想,把意念放在眉心上是否一樣?上師: 一樣。到了二禪,眉心和頂輪就合二為一了,中間沒有隔礙,不存在上面一塊,下面一塊,他們是一個整體,整個頭部都消失了,都化掉了,和虛空融為一體了,不存在從前面看,還是從上面觀想的問題,已經不存在了。問:師父,打坐的時候頭腦空了,這時候是要刻意地去觀想蓮花,還是就讓它清清靜靜地坐著?上師: 如果是散亂的話,就重新開始再觀想;如果沒有散亂,這個畫面保持得很清晰,那麼就繼續。問:那在這朵蓮花上要不要觀想自己一個人在裡面坐著?上師: 就不必要再去加了,再加就是在玩遊戲了,就是一種散亂了:什麼蓮花上有一個蓮台,蓮台上坐著藥師佛,藥師佛上再坐著釋迦佛,釋迦佛上又是觀音菩薩,然後游來游去,穿著白衣服、黑衣服……那就是在玩遊戲,沒事幹了。如果能把這兩項同時把握住,你成就就有餘了,不需要再刻意地加那麼多。問:師父,覺照可不可以把它用在自己的動念上?也就是說當起心動念的時候,作為一個旁觀者去看它,這時候念頭就消失了;當再有念頭的時候,再看著它?上師: 嗯,本來就是這樣。問:那這個時候還觀想蓮花嗎?上師: 還要。問:我在觀自己的念頭的時候,當念頭消失的時候,它就處於一種清凈的狀態,那麼在這種清凈的狀態下,是不是還要刻意地去觀想什麼?上師: 都需要。演藏師:師父,您剛講到作意,在唯識裡面,第六意識稱為意識,第七識也稱為意識;在轉識成智的時候,第六意識轉成妙觀察智,第七識轉成平等性智。那麼,我們是不是用妙觀察智去作意呢?上師: 這個作意在《楞伽經》裡面,佛回答大慧的時候說得非常清楚。作意已經離開了我們的心意識,也就是離開了頭腦,不是頭腦在作用,不是我執。但實際上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還是在用頭腦,還是頭腦在起作用。如果真的能用頭腦去集中,那也不失為一個方法。一個人如果連頭腦都不能夠集中的話,更不要說他的心靈能夠集中了。當頭腦能夠集中了,再慢慢地轉到心意識上。當心意識能夠進入狀態的時候,就拋開了心意識,這時候就是所謂的自性的慧光升起來了。慧光是我們真心的顯現,也就是「真意」的顯現,這時候真意才開始起作用。這個過程就相當於對一個粗糙的物質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提煉,越提煉到後面越精,但最後的精也是來自於最初粗糙的成分。到最後就達到通常所說的無為的作意了,不是刻意地去作意,而是一種本能的做法,沒有經過頭腦。就相當於一片樹葉飛過來,或者人家用手指頭在你眼前一晃,你的眼睛自然會閉一下、眨一下,這是不需要經過頭腦的。但是有一種人,一塊石頭飛過來,或手在他眼前一揮,他就傻了、發獃了,他的頭腦就空白了,不會動了,意識斷掉了,進入到一種頑空裡面了。這種人怎麼辦?該打!活該!這就是沒有提起覺照。天台宗講的止觀,他真的是止了,而沒有生起觀,無觀則無慧。止為定,觀為慧。妙自師:師父,您剛才說的「五遍行」是什麼?上師: 觸、作意、受、想、思。實際上這「五遍行」貫穿著整個修行。這個「觸」不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身體的觸,它是一種心靈的感觸。一個修行人往這裡(禪堂)一坐,如果你感受不到這裡每一個人的磁場和氛圍,乃至每一個人的起心動念,說明你還沒有進入狀態。乾明師:師父,作意的行為可不可以理解成無中生有?上師: 你不要理解了,這不是頭腦能理解的,它已經超越頭腦了。你這就是沒有離開你的頭腦。道是離開頭腦的。這個道理就相當於人家提到「膀胱經」,你根本都不知道膀胱經,可是你膽子真大,就說:「膀胱經在這裡,在這裡」。你根本都不懂,怎麼敢開口呢?膀胱經在哪裡啊?這不是想的,是實證的,是手把手教的。所以說,道,每一步都是親證過來的,不是道聽途說的。你一開口,就知道你是道聽途說,還是親履本地風光,走出來,然後說出感受的人。凡是學院出來的,一開口就知道。凡是從禪堂里走出來實證的人、實幹的人,一開口也都知道。學院派是從教室里出來的,出來後都是講經,講釋迦牟尼佛的經,講釋迦牟尼佛的思想,講某某祖師的思想,講某某菩薩的佛學思想,他個人沒有佛學思想,他個人沒有學佛心得。禪堂出來的人都是講開示,講自己修行的感悟、心得體會,講自己的佛學思想,講自己的學佛心得。2010-5-21 20:49 回復 59.40.231.* 15樓問:師父,做事的時候,提起覺照,要不要再作意?上師: 不需要了,覺照比作意還要高。居士: 師父你說念「嗡、嘎、吽」可以觀想治療病人,可不可以觀想提高小孩讀書的注意力呢?上師: 可以,這個方法可以治百病,做什麼都可以用這個方法。但是你必須掌握這個方法,駕馭這個方法,否則沒有效果。在東華寺常住的人,或者連續三個晚上在這裡聽開示的人,這個蓮花生法門的靜丶坐方法,你們真的掌握了沒有?如果你在功夫上沒有掌握,在理論上也應該掌握了吧?不知道你們是真掌握還是假掌握,但是有兩個人非常關鍵,一個是道基,一個是妙自,你們兩個最關鍵,只要你們兩個掌握就行了,因為我過去所有的文字都是道基整理的,最近兩年所有的文字都是妙自整理的,包括現在所有網站上的文字、講課的記錄和整理都是出自她的手,所以我說關鍵性的是你們兩個要掌握。我對文字一直非常謹慎,非常慎重。「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這是古人留下的一句話,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白紙黑字一千年」,那不是開玩笑的。為什麼有一些佛經沒有辦法再解釋呢?因為只能夠解釋到這個程度,如果再白話地解釋出來,就偏離它的中心,意思就錯了,所以就不能再白話了。比如說「三藐三菩提」,你們說怎麼解釋啊?答:無上正等正覺。上師: 什麼是「無上正等正覺」?再解釋啊。我可以把它再解釋出來,但是對方跟我必須是一個等級。如果他和我不是一個等級,我再解釋,他就把它理解到另一條道路上去了;如果對方跟我是一個等級,我們兩個眼神一碰,也不需要再解釋了。他低於你的等級,你根本不能解釋。你一解釋,他就理解到旁邊去了。比如說我看你一眼,你以為我在向你求愛了(眾笑),實際上我看你一眼,心裡可能在罵你:「王八蛋!」(眾笑)。因為不是一個層次嘛,沒有辦法。所以佛成道了以後,說大乘境界,講《華嚴經》,發現不行,大家聽不懂,跑掉了很多人,人越來越少,差不多快成孤家寡人了。怎麼辦呢?所以後來佛就開始講《阿含經》,也就是講小乘的思想,講小乘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和做人做事的觀點,聽眾就越來越多了。然後又講什麼呢?心涵師:《方等》上師: 最後就與民同樂了,就陪我們樂了!好,這陪我們一樂,我們是真的樂了,可他老人家就開始哭了!好在他一生講了很多法,什麼層次的人都能夠找到與他對應的,所以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我記得有一個觀點:一個真正的廚師是南北八大菜系都會做,並不是只局限於做一個菜系,否則就稱不上是一個一級廚師。可是現在考核廚師卻恰恰相反,只要會做一個菜系,能做好,就稱得上是個一級廚師,就給你一級廚師的證書。現在所謂的博士,什麼都不會,就會一樣,搞精了,搞通了,也叫做博士。這怎麼能夠叫做博士呢?!這隻能叫做專家,不能叫做博士。什麼是博士啊?就是我們佛教裡面所說的:五明通達,方稱博士。就是孔子的思想:天文、地理、農耕、歌賦、舞蹈、軍事……什麼都學,什麼都會,才稱得上一個博士。如果你們讀過孔子的思想,孔子教學生是不是什麼都教啊?騎馬、射箭、打戰、種地、乃至做丈夫、做父親、……什麼都教。他的學生什麼都要學,學成了以後出去,才稱得上一個博士。無論是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土裡面鑽的,地上爬的,作為一個孔子的學生,都必須知道這是什麼東西,這是什麼道理。「一事不知,便是儒者之恥」,作為一個儒士,如果有一件事你不懂,就是你的恥辱。同樣,我們作為一個出家人、一個人天師表,世間的各行各業、萬事萬物問到你,你有一件事情、一個道理答不出來,就不配做一個出家人,就不配稱作人天師表。你不去做可以,但你必須懂,必須要會,世間上各個行業的人只要來到你的面前,你都要讓他受益,讓他滿載而歸,否則我們就有愧於這身袈裟。我想這兩天抽個時間到大殿的院子里,把動功做一遍給你們看一看。動功做得不對,做不到位,把握不住,就如同做廣播體操一樣。昨天中午在男寮,我發現靈佛跟富華做得相當好。他們身體的各個關節都鬆開了,不僅姿勢正確、到位,身體也確實受用了。一個人的生理能夠改變,也能夠影響心理。為什麼我們心理這麼浮躁、這麼無明?就是因為你的身體沒有通透、不和諧。一個真正身體健康的人,絕對是一個高智商的人。我們沒有開智慧,不是高智商,可以肯定我們的身體、我們的生理是不健康的。你不要以為你現在什麼病都沒有生,就意味著你的身體健康。無論你多麼忙,每天動功最少要做一遍,而且這一遍必須要做到位,如果沒有做到位,是不起作用的。2010-5-21 20:49 回復 居士: 師父,一個動作大概要做多少下?上師:剛開始學的時候,沒有掌握好,沒有捕捉到力量,只要你的身體承受得起,你的體力經受得起,可以多做一些;如果你已經捕捉到這種力量,至於做多少下,你心裡非常清楚。比如說「觀音請聖」這個動作,做三、五個,你的身體馬上就充足了、飽和了、承受不起了,根本就不需要再多做了;如果你做得不對,做不到位,只是在做廣播體操,擺一個花架子,你就是做一百個,身體裡面也還是沒有感覺,沒有發動,沒有通透。就相當於你睡好覺以後,你的頭腦是清醒的、輕鬆的、通透的;如果你沒有睡好覺,起床以後,頭腦裡面是淤塞的、沉悶的、沉甸甸的,很實在,不是通透的。動功做完了以後,如果做對了,身體非常飄逸,而且你會感覺到你的身體是不存在的,身體全部融化掉了,感覺到你和周圍的萬事萬物融為一體了。別人的手一伸或搖頭晃腦,就好像觸動到你的身體一樣。你的手一揮,你也會感覺得到你的磁場全部放射到他們的身上了;你的手一伸,也可以把他們身上的磁場全部拿過來;手一伸,可以把宇宙的氣給倒過來;手一揮,把自身的能量和氣又灑給了周圍的人。到這個程度,在練氣功的人來講已經非常了不起了,這時侯真的是能夠給人治大病,非常受人崇拜了,而且鍊氣功的人追求的就是這個。這些都是功夫,嘴巴講出來你們是感受不到的。如果你們現在打坐坐得很好的話,你們的手做這個動作(兩掌相對從兩側慢慢合於胸前),會感覺有一種阻力,沉甸甸的。我們打坐最初要掌握的就是這個東西。兩隻手一定要放鬆,兩肘垂下來,肩膀垂下來,兩隻手這樣慢慢、慢慢捕捉這個東西、這個力量。這也就是為什麼過去的武林高手把手一推,一個大能量球就打在對方的胸膛上,把人給打死了。他可不是用他手上的力量來推,而是把中間(兩個人之間)的這個能量推過去了。能量並不是從他身上發出去的,中間就有能量,這個能量無處不在。為什麼有的人這樣一做會有感覺,有的人卻沒有呢?因為他的身心不和諧,沒有放鬆,所以他捕捉不到外面的東西,沒有辦法和外面的力量銜接、融為一體,所以他就感受不到。惟正: 師父,「犀牛望月」是不是捕捉這個力量?上師:(師笑)哪一個都是捕捉這個力量。惟正: 就是通過鼓掌?上師: 通過我們全身的毛孔,通過我們的心靈。法慧師:師父,如果動作做得不是那麼到位,呼吸要是配合好了,是不是也可以?上師:動作不到位,呼吸不可能正確,氣血不可能直達要害,因為你的姿勢已經不對了,氣都已經不暢通了。本來姿勢這樣,氣血才暢通。但是你現在這樣,氣血怎麼會暢通呢?相反,姿勢不對,越做,身體越差。就像水管一樣,它本來是向那邊歪的,而你卻把它往這邊掰過來了。所以說打坐首先一上來就要掌握姿勢,調正姿勢。姿勢調正了以後,你就是不這樣呼氣,裡面的氣血也已經開始運轉,開始有規律地、正確地按它先天的通道在流動了,何況再加一個調理呼吸,它怎麼可能不入道呢?然後再進行第三部調理意識,它想跑都跑不掉,想錯都錯不開。而人就是一個生理和一個心理,你已經抓住了身心,抓住了內在的氣血,三者合而為一了,它怎麼可能不聽你指揮呢?這就是所謂的身口意,把它擰成一體了,它怎麼會變形呢?每次在靜丶坐前只能吃六七成飽,還要把褲帶鬆開。如果你吃飽了打坐,長期這樣的話,就會引起胸悶、肋骨脹痛。妙自師:師父,是不是空腹打坐最好?上師:如果能夠空肚子打坐是最好的。這個空肚子指的不是肚子餓,而是肚子有點兒空,並不是帶著餓肚子打坐。當有餓的感受的時候,你打坐也沒有辦法進入狀態。現在的修行人都不是餓肚子打坐,都是脹肚子打坐,尤其是寺廟裡的出家人,因為出家人不允許有世俗上的愛好,所以只能把愛好集中到吃上面來了。因為穿,我們沒有什麼名牌服裝可穿;你說玩,全國各地出家人也都跑遍了。出家人頭三年都在跑,後三年是打死你都不跑了,頭三年是打死你也要跑。不穿、不玩,錢留給誰呢?寡人一個,還不如留給我的嘴巴,所以就大吃特吃,所以出家人很多都有胃病,那都是吃出來的。你滿足了嘴巴,那好啊,我胃就給你提意見,就反抗。你滿足了胃,那好啊,嘴巴就不舒服了,嘴巴就咕嚕嚕地想說話,舌頭就在裡面翻江倒海。那就看你怎麼想辦法兼顧你的嘴巴和胃,甚至兼顧你的眼睛和鼻子了。因為你看到好的東西不吃,眼睛不舒服;不拿,手也癢,整個人都是被六根所左右。慧華師:師父,如果油炸食品吃多了,頭腦是不是也會昏沉?上師:什麼東西過度了都會壞事情,這個度達不到就不會出效果。但是有時候寺廟裡面的廚師也很難把握,有的人想吃多一點兒油,有的人想吃少一點兒油,那麼只能由你自己去調理了。如果你真的感覺油很大,就喝一點兒茶葉水。道基師:師父,油吃多了,胃不舒服,我從小就吃不得油膩的東西。有一年據說廣州光孝寺去體檢,好多人有高血脂。後來發現是素油吃太多了。吃鹽多了也是一樣,也增加血脂。上師: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你們回去把這幾天晚上講的消化一下,我一定會考核你們大家的。2010-5-21 20:50 回復 59.40.231.* 17樓問:怎樣才能見道?師:靠看經、開示,只是起個輔助作用,真正要靠的是自己對身邊的人、事、物、理的觀察,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事實上好多修行多年的人,修的都是「見道」,一旦見道後,修道、證道只要幾個月就完成,根本不需要好多年。「修道一念間」,「證道一剎那」。明白自己,是小的見道,真的見道是明白萬事萬物。聲聞緣覺,無師自通,只是通過看到樹葉的一青、一黃、落掉、腐爛便可悟道。過去禪堂里出來的法師,都是講自己內在的心經,而不是講悉達多的經書。自古以來,講「開示」要比講佛經難得多。講「開示」講的是自己的佛學思想,而講佛經則是講悉達多的佛學思想。問:師父的書上講「很多人念六字大明咒都不對」,正確的應該怎麼念?師:最初念咒語是一口氣念一個字。六字大明咒的第一個字—「嗡」,先用鼻孔吸氣到丹田,憋住3~5秒,往外呼氣時(仍用鼻孔)念咒語。呼完後再吸氣到丹田,停3~5秒鐘,念「嘛」,中間四個字(嘛、呢、唄、麥)都是將嘴微微張開一點,呼氣(用口)的同時念咒語。最後一個字「吽」和第一個字「嗡」一樣,也是閉口念。如果方法正確,念十分鐘,丹田就會感到熱乎乎的。如果能夠念念覺知自己的起心動念,勝過念十萬億佛土的佛號。換句話講,念十萬億佛號,如果不能念念覺知,看不到自己的起心動念,又有什麼用呢?看住自己的心,勝過念十方三世諸佛。看不住自己的心,僅僅是種點善因而已。最初是三股水(三字明),由於三股水的力量太大,後來的眾生受不了,就變成了六股水(六字真言),再往後成為十二股,現在也不知道是多少股了。平時念六字真言,如果方法對,半個小時就受不了了。如果念「三字明」,一般人都受不了。什麼時候身體徹底改變了,才可以念「三字明」。修行的人總想要一個方法,自古以來就有「有為」和「無為」之分。有為的方法千奇百怪。無為的只有一個—每起一個念頭,都要看得清清楚楚。今天再重複講一下用功的方法:把腿盤起來,脊柱拉直、眼睛看著前邊一米左右的地方,想著後背斜直(而不是筆直);兩肩沉下來,想像自己的頭是朵盛開的蓮花,脖子、脊柱是蓮桿,自己消失了,意識中變成了蓮花。蓮花開了,蓮台上坐著你最崇信的佛、菩薩。想像自己完全不存在了,就是一株蓮花。如果你的心力很足,蓮花一下子就開了。如沒辦法想一下子開,就想著慢慢地開了。只有通過這有為法,才不致於胡思亂想。如果這個方法用得好,以後修行什麼方法,都能很快上手。這種方法,完全能達到一心不亂。甚至白天走路也要觀想自己變成蓮花,這時不要管自己的念頭,因為這時變成了蓮花,沒有自己,不可能有雜念。妙自師:師父,如果長期虛火很旺,該怎麼對治呢?上師:加強頂門的觀想,想著頭頂就像一個冒煙筒,像一條通道一樣打開了,身體的力量出去了。這是一種高層次有效的方法。如果換一種低層次有效的方法,就是從中間就把熱量給泄掉,不讓它往上走,就用嘴巴「呼」。根據《童蒙止觀》六妙法門所說的「心呵肝噓火自除,脾呼肺呬腎屬吹,三焦壅塞只言嘻」,如果心火旺,就念「呵……」;如果是肝火旺,容易引起憤怒、暴躁、耳鳴,就念「噓……」;如果是脾胃的虛火旺,就念「呼……」;如果肺火旺,就念「呬」;如果是男同志腎火旺,體現在生理上也就是慾望強烈,就念「吹……」;而上中下三焦的火旺,就念「嘻……」,這樣念,直接就能把火給泄掉。念三字明的時候不是憋得越長就越好,而是中間連綿不斷;念這個咒要保持緩、慢、輕、柔、長,如果你違背了這五條規則,念這個咒語就達不到效果,咒語的功能也不會產生;念到最後,沒有妄想了,沒有雜念了,聲音就越來越小了,慢慢、慢慢地,只有自己聽得到,別人根本聽不到了,由大變小,由粗變細,由細變無,最後就沒有念了,也不需要再念了。念著、念著就像睡著了一樣,那是因為進入了狀態。而且我們在靜丶坐當中,當放鬆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身體的各個關節都會「啪啪啪」地在響,那說明你的關節已經放鬆了;如果沒有放鬆的話,你身體的關節不會響。當結束了關節響的過程之後,再進一步,身體的關節也沒有響聲了,那是因為關節已經徹底沖開了。響,說明在沖開;剛開始的不響,說明還處於緊張狀態;最後的不響說明骨節已經沖開了,不會再摩擦生響了。希望把靜坐的基本方法,再重複的講一下。但也有很多不是重複的,很多人想學佛,不知道從何處下手,過去信佛的人多一些,現在學佛的比較多,因為信佛永遠成不了佛,只要學佛才能夠成佛,才能作佛;信佛不需要實踐,什麼都不需要,你只要相信有佛存在,有因果報應,有六道輪迴,就足夠了;而學佛,不僅要包含以上所講的,要信這些,存在要有,更要緊的是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來去學,譬如說:當初的悉達多,他還並不是佛,在沒有出家以前,他已經相信有佛了,所以他學完了各個教派經典以及各個教派的基本修行方法,之後才感覺到不究竟,自己離開皇宮到深山老林去,自己探索、深研,進一步獲得圓滿,他也是在人的基礎上,才大徹大悟,也就是所謂的是一個圓滿的佛,是通過有信、又去學。 既然學佛,就要懂得一些佛的基本理念,以及修行方法,世界上的一門學問,一種手藝,就需要老師教,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況且我們現在想學佛,怎麼沒有方法呢?怎麼不需要老師呢?靠我們自己慢慢去摸索,去領悟,也不是說不可以,但要花出許多時間和精力,甚至我們有時候根本領悟不出來,如果要是有一個過來人,從中旁敲惻隱的話,我們完全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說釋迦佛,他也有很多老師,教他修學。。。。。。我們修行如同讀書一樣,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老師,即便我們有一天真的成佛了,曾經教我們學佛入門的老師,仍然還是我們的老師,一個真正的老師,他絕對不會怕學生超過自己,他渴望每一個學生都比自己強。。。。。。 學佛修道不外乎調理自己的身心,為什麼打坐老是打呵欠呢?就是姿勢沒有端正,氣血沒有暢通,頭腦沒有得到足夠的氣血來補充,所以頭腦就缺氧,既然是缺氧就如同這個電燈一樣缺電,電壓不足,所以燈泡發紅,坐在那個地方這個頭腦一直在打呵欠,就想睡覺;如果你的姿勢調的很端正的話,氣血不斷的往上輸送,你的頭腦得到足夠的能量的,它不會缺氧的,怎麼會昏沉?怎麼會呵欠呢?只能夠是越坐越有精神。 所以在修道的第一步,姿勢非常重要,如果最初把姿勢調端正的話,你在以後修行的途中,就不會出現一些生理上的禪病,譬如說:胸部脹得很痛啊,憋的很悶。。。。。。這就是因為你最初學靜坐的時候,姿勢不端正,還有的人在學佛的某一個階段,出現小腹很脹、還有胃脹,這都是在最初姿勢不端正,還有背部出現很脹,就是背後脊梁骨這一帶。。。但是往往在調理姿勢的時候,身體會感覺到很痛,很不習慣,因為我們的生理這些姿態呀,它自由散漫習慣了,你突然讓它固定一個形式,一種姿勢,它很不習慣,所以坐在這個地方渾身痛,身體忸來忸去的,一般來說,你把姿勢調端正了以後,一個禮拜也就習慣了,就結束了。接著下來靜坐越坐身體越舒服,儘管你的頭腦雜念是很多,但是你會感覺到身體是暢通的。 姿勢調端正了以後,接著就是調理呼吸,因為我們整個生理啊,全身布滿了經絡,這個經絡就像一個水管一樣,如果你的姿勢不端正,就如同把水管啊給摺疊起來了,氣血不能夠很好的暢通,當我們生理的氣血不能夠完全暢通的時候,身體也就空不掉,既然空不掉,身心就沒有辦法進入一種渾然忘我的狀態,身心不空掉,就沒有辦法把靈性的力量溝通,有一個實實在在的身心存在,就如同一個堅固的個體,實際上我們所謂的修行,無非就是把這個個體融化掉,和整體合二為一。 呼吸調理完了以後,接著就是調理思想意識,也就是說如何處理這個妄想非飛的頭腦,心裡的雜念如何處理?因為修道不外乎身心,離開身心就沒有修道的基礎的。至於在盤腿的姿勢而言,還是左腿放在上面,還是右腿放在上面,有的說左的在上面對,有的說右的在上面對。譬如說我們每次在靜坐的時候,坐兩個小時,可是你又不可能一口氣坐兩個小時,你前面一個小時,是右腳放在上面,中間你換一次腳,又把左腳放在上面,或者是在開始的時候你先把左腳放在上面,然後過了一個小時,你又換腳,又把右腳放在上面;有的是上午做一個小時,下午做一個小時,這個道理跟這個是一樣的。。。。。因為在靜坐的過程當中,兩個腿啊可以換動,實際上哪個上面哪個下面,都不重要。你只要把姿勢調端正了,生理的氣血就容易暢通,在靜坐的時候,最好就像你們今天晚上坐的凳子,前面低啊後面高,這是禪堂裡面專門設制的禪凳,在過去叫做蒲團,是圓的,現在為了方便挪動,用木頭做的。。。。。。屁股下面可以墊一個兩寸的墊子,譬如說枕頭都可以,因為後面墊高了以後,氣血很容易從尾巴骨通過,如果後面沒有墊高兩寸的話,前後是一個平面,氣血不容易從尾巴骨通過,完全的淤在尾巴骨這一帶,這是對於初學靜坐的人來講,一定要有這個兩寸的墊子,做起來。如果對一個長期靜坐的人來講,可以不需要墊高了,但是你坐習慣了以後,還是喜歡後面高一些,因為這樣你自然把腰桿啊給挺起來了,如果後面跟前面是一個平面,你一坐久就很容易駝背,一旦駝背,前面胸部這一帶啊,一股氣呀就容易淤在這個地方,因為背往前面一彎啊,一噠拉腦袋氣血就容易淤在這個胸部,時間一久,就容易前面的骨頭就會隱隱約約的痛;如果你後面墊高的話,自然就容易挺起來,為什麼女同志穿高跟鞋,我想女同志最清楚。我們靜坐也是這樣,後面一高腰就挺直了。當你腰一挺直,肩膀就自然塌下去,一個坐禪坐得比較好的人,他的肩膀一定是塌的,當一個人生理的氣沉下去的時候,肩膀肯定是塌下去的,他不會肩膀抬這麼高的,肩膀抬的高說明他生理的氣,沒有沉下來,心裡也沒有放下去,身心都放下去的話,肩膀一定是塌的,脖子是伸的長長的,往上伸的。(本集完?佛弟子:蘭草整理 ) 靜坐入門 (二) 當氣沉下去不浮了,思想也容易靜下來,至於這個手怎麼放呢?一般來講,是把這個左手放在右手下面,這個大拇指緊緊的碰在一起就行了,放在前面的腿上,這個下巴稍微往前低一點點,眼睛看到前面一米遠的距離,這是最標準的。你如果看得太遠的話,就有點抬脖子了,如果看的太近的話,就有點低頭了,所以說一米遠的距離是最合適的,你要感覺到這個鼻子和這個肚臍形成一條線。 如果是年輕人的話,感覺身體很熱,火力很足,要釋放的話,就把手掌放在膝蓋上,朝天,體內的熱量很容易就釋放掉;如果感覺到體內的熱量不足,沒有多餘的能量要釋放的話,就把手抱在一起,放在前面;眼睛還是閉起好,還是睜起好呢?由自己隨時決定,譬如說你現在靜坐要昏沉,就把眼睛睜開,就不容易睡覺了;如果說你現在很散亂,眼睛睜開很容易受外面的事物干擾,那麼就不妨把眼睛閉起來;這些都是活的法,不能夠完全把它定死掉;有的人會問這個舌頭啊究竟須不須頂住這個上顎,如果你的年紀很大,生理的能量不夠用,或者說已經趨向枯萎了,快乾枯了,譬如說有的人,本來四十來歲,看起來像五十歲六十歲的人一樣,這就說明他生理的能量啊漸漸的再枯萎,甚至已經再枯萎了;而有的人六十歲了看上去像四十歲的人一樣,說明他生命的能量很充沛,很活躍,還有一種年輕人精力很充沛,容易引起性慾旺盛,那麼就不需要用舌頭回來頂住上顎;生理的能量不夠用,就不妨可以用上顎回來頂住上面;如果你們曾經用過頂住上顎的人都知道,頂上十幾分鐘,馬上口裡面的水啊都非常多,是津液返還而來,那麼有了這個口水就把它咽下去沉入丹田,連續做兩天啊,精力充沛的人性慾就特別旺盛,要是老人的話就會感覺到這幾天的精力就充沛了,一般來說年輕人是不需要舌頂上顎。身體的精力不夠用的老人,都可以採用這種方法,因為你舌頭一頂啊,腎水就激活了,尤其是在盤著腿舌頂上顎的時候,激活的腎水它不往下走,它會隨著盤腿的時候,兩個小腿麻木大腿麻木往上延伸啊,通過麻木把激活的腎水給逼上來了,所謂的返精補腦,它就是通過盤腿以後,讓下部的生理的能量往上輸送。 當姿勢調端正了以後,我們就要理順生理的氣血,也就是說要調呼吸,不過就最初,就人而言姿勢調端正了以後,再調呼吸感覺到,反而感覺到生理的氣血不暢通,所以這個地方,感覺身體很脹很彆扭,就是我剛才講的那一句話,本來過去的氣血它習慣性的往這邊流通,可是現在通過一種姿勢把它搬過來,搬到這邊來了,你又感覺到不習慣了。你通過調理呼吸,堅持做一個禮拜,生理的氣血方向就已經扭轉過來了。 一上坐,脖子往上一伸,肩膀往下一塌,手一交一放,眼睛一閉,鼻子對著肚臍眼一條線,眼睛看到前面一米的地方,而且這幾個動作也就是在一念之間就要完成,它形成一種習慣性的,一盤腿這個姿勢啊自然就符合標準,接著上來就往外呼上幾口氣,至於呼出幾口氣,還是憑自己的生理感受而定,譬如說你感受到呼三口氣,身體已經空掉了,上下都通了,形成一個通道了,就不需要呼太多了,如果你呼了三口氣甚至是呼了五口氣,感覺身體還有一種憋的難受,還很脹的話,那麼不妨還繼續往外呼氣;每次是用鼻子吸氣,沉入丹田,用嘴巴呼氣,這一點要記清楚。是鼻子吸用嘴巴呼,因為吸的少,呼的比較多,吸的慢吸的細,呼的比較快,而且還比較大,這樣一來呼的量大過吸的量,身體就容易空,一空就容易通,一通身心就容易忘掉,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基礎的知識和靜坐方法,雖然它是有為法,是為了我們將來進入無為法一個唯一的基礎。 很多人坐久了以後,身體出毛病,心裏面產生幻覺,嚴重的還造成一種精神病,就是因為氣血啊在最初姿勢不端正,走錯了軌道,本來氣血是向這邊走的,可是你的姿勢不端正,你坐在那東倒西歪,把氣血逼到另外一個方向了,生理的氣血一錯亂,實際上就是神經錯亂,常常有的人,心裡受到打擊以後,就是因為生理的氣,憋在那不暢通了,它進入另外一個軌道了,生理的氣一錯亂,心理就出毛病。當往外呼幾口氣感覺到身體很空很鬆了以後,就不用再往外呼氣了,你這個時候可以把呼吸進入一種平時自然的狀態裡面。 我們常人的呼吸是分三個段落,譬如說一段文字,有的人一口氣可以讀二十個字,有的人一口氣可以讀十五個字,有的人一口氣可以讀十個,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有的人唱歌他可以把音拖的很長,有的人說話可以一口氣說好幾句話,不管我們是在唱歌還是在說話,還是在讀書,都是在一個往外呼的狀態下,才把聲音給發出來,絕對不可能是在採用一種吸氣的時候在唱歌在讀經文,在說話,因為只要往外唱,或者說話都是一種釋放。就像我們在打架,在出拳頭的時候,在發力氣的時候,都是要在往外呼氣,我當時在學太極拳的時候,我學了整整四年,老師就沒有告訴我發勁的方法,後來我還是從我的師兄那裡得到發勁的方法,當初學太極拳那真的是要送錢的呀,可是我當時在學校讀書有沒有那麼多的錢,讀書一個月就是二十塊錢,我的師兄為了學太極拳到我老師家裡去,幹了兩年的長工,才學了幾手。哪個發勁的方法師傅不告訴你,你死練,練一輩子,你出手沒有力氣,本來這個發勁在出手的時候,是在呼氣的時候,是在出氣呼氣的時候打人的,結果他不告訴你,你在打人的時候,吸氣的時候打人,怎麼會有力氣呢?你吸氣出拳頭根本沒有用。 常人的呼吸是從鼻腔吸到咽喉,馬上就出去了;還有一種身體素質稍微好的一點的,是通過鼻腔吸進胸腔,馬上又要出去了;還有一種修鍊的人,甚至沒有修鍊的人,精力比較充沛的尤其是一些練武的人,還有一些彪雄大漢我們說體力很大,能量很大,他們這一類型的人吸進來的氣都沉入了丹田,你們可以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圖形的,第一個是這麼短的距離,第二個這麼長的距離,第三個是這麼長的距離,很明顯,他從鼻腔吸進咽喉這類型的人,他一分鐘呼吸的數量就多,他如果能夠把氣吸入丹田,這一類型的人,他一分鐘呼吸的數量就很少,所以他幹活也好,跑步也好,甚至唱歌也好,他不容易氣喘吁吁,不容易說上氣接不住下氣,他可以一口氣朗誦三十個字,然後再吸氣,因為他再利用呼氣的時候說三十個字,他丹田裡面還有氣往外放,只能利用丹田往外放氣的時候把這句話讀出來。別人他吸的氣吸到咽喉,還沒往外放呢,一下子幾下子就沒有氣往外放了,馬上又要吸氣,吸進來還存在咽喉部位,馬上又要往外出去。 同樣的道理,你把氣吸進丹田,他的過程長啊,時間比較長,那麼你的雜念就不容易產生,如果你把氣吸進了咽喉,它的距離短,你的速度快,所以雜念就容易產生,人就不容易把思想靜下來,沒有辦法集中。既然大家明白了這個道理,在學靜坐的時候,就要把吸進來的氣沉入丹田,習慣性的有意識性的沉入丹田,你一旦把這個方法訓練習慣了,你平時不在靜坐的時候,乃至說你在睡覺的時候,就把吸進來的氣自然進入丹田,為什麼在念六字真言的時候,剛開始念六字真言的時候,有的人一口氣發的音拖拉那麼久,有的人練一下沒有氣了,因為他的氣沒有沉入丹田,他就是放到了胸腔、咽喉,他嗡一下子就完了,所以馬上就要吸氣,可是他吸進來的還是停留在胸腔、咽喉這一帶。 練過氣功的人都知道,氣沉丹田的好處和重要性,只有把我們的呼吸沉入丹田以後,生理的能量才容易激活,容易喚醒它,而且把吸進來的氣沉入丹田還要停三到五秒鐘,為什麼要停?如果你把吸進來的氣,剛剛吸進來的氣沉入丹田,還沒有停三到五秒鐘,馬上呼出去,根本沒有效果!相反,你如果把吸進來的氣沉入丹田停三到五秒鐘,這個氣啊就會擴散、分散,輸送到身體的每一個角落,達到每一個末梢神經。因為你把氣放進了丹田,它肯定要往四處擴散,它不可能完全放在這個地方的,所以,你把吸進來的氣放入丹田,往下走走到腳尖,往上走走到頭頂,往手上走走到指頭尖,你如果不停留三到五秒鐘,你吸進丹田馬上呼出去,那麼生理的能量就沒有辦法被氣推著達到每一個末梢神經。氣已行走啊,血就行走,氣已通,血就通。生理氣血暢通以後,自然得到滋潤,生理就不容易乾枯,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人很年輕,身體看上去就像是一個枯木一樣,採用深呼深吸這種方式,就是讓生理的能量激活,促使生理的細胞活躍,讓身體永遠處於一種年輕充沛的狀態裡面。 當呼吸調理完了,可是我們這顆散亂的心怎麼處理呢?平時頭腦的雜念特別多,現在是學靜坐,需要專一,那麼思想怎麼處理呢?一個活人,思想不可能停止,尤其是一個智商高的人,思維敏捷的人,他的思想從來沒有停止過,而且要比常人活躍十倍,甚至上百倍,正是因為他活躍,他反映才敏捷、迅速,可是用於靜坐來講,在最初他就吃虧了,他就不容易讓身心靜下來,即便他的身體很安靜的,可是他的頭腦裡面,就像開運動會一樣,萬馬奔騰,因為平時(本集完?佛弟子:蘭草整理) 靜坐入門 (三) 習慣性的考慮問題,那麼現在突然不讓他考慮問題了,就像是沒有依靠一樣,他會爛沖爛撞,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在最初學靜坐的時候,反而妄念更多,如果你給他一件事情做,正是因為有的事情做,他才不會胡思亂想,如此坐在這個地方胡思亂想,不如給他一件事情想,正是他有一件事情在想,所以他就不會胡思亂想,所以古時候的古師們,領悟到這個道理以後,為了對治我們的散亂心和妄念,所以開設了八萬四千法門,你念經也好,持咒也好,觀想也好,念經也好,你不管採用哪一種方法,除非就是給他一件事情做,他沒有機會胡思亂想,通過一段時間這樣訓練下去,突然有一天,一件事情也不給他做了,他自然就安靜下來了,這就好比一個人不會走路,你給他一個東西拿在手裡,做為一個扶手來使用,他歪歪扭扭的會走路,走上一段時間,你把拐杖給挪掉了,不讓他扶著牆走路了,他也走的習慣了,現在最流行的一句話都說密宗好,(本集完?佛弟子:蘭草整理) 靜坐入門(四) 你把思想放在頭頂上,你一念,甚至你不用念,你整個生理的能量就會往上升到頭頂上;如果你把你的思想放在我們的腳下、放在腳尖上,整個身體的氣血都會流向腳尖;所以在念六字真言的時候,要把思想放在頭頂上,想頭頂就是一朵蓮花,已經開了,這樣以來,你生理的能量就不會在下面,既然不會在下面,就不會引起性慾蠢動。我剛才講得半年的時間這一套方法就已經用不上了,千萬不要把它當作整個修行過程中的一套方法。這堂功課半年足夠就完成了,可是我看在座很多修行的人,出家十幾年了這堂功課,這個基礎功課還沒有完成,一個長期讀書的人,一直在讀一年級課程的學生,你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學生,你必須要一年是一個年級,一年是一個年級,譬如說初中,小學、初中、高中,十幾年完成,十三年,是吧?人家十三年可以完成,為什麼十五年完成?難道你投入的時間不夠?那麼你也會說我投入的時間很多,每天二個小時、三個小時,既然是這樣,為什麼幾年了你這些基本功還沒有修完呢?基本功修完的人絕對在你的身心上面有種標誌的。 我以前針對這種道理,採用一種火箭發射的那個道理給大家做比喻,我說:火箭之所以能夠發射到天上,是因為它有一個火箭發射的架子,把那個彈頭火箭按裝在架子裡面,下面有很多的燃燒物,一種能量可以燃燒,通過一種電流通過一種火柴一種方式,發現了燃燒物,點燃了以後,燃燒物燃燒了很大的熱量,「呼」一下子把火箭運輸到太空上去了,火箭一飛到太空中去,這個架子就沒有用了,這個火箭架子就沒有用了。就意味著蓮花苞打開靈體出去,這個軀殼就沒有用了,半年的時間這個過程就已經完成了,結束了,它就沒有用了,如果你搞了十幾年,這個過程還沒有修完的話,那真的說你的根器不夠,沒有用心來修。 那麼我們體內的能量是什麼呢?就是我們丹田的精氣神,就是能量,我們一直把丹田的能量給點燃,通過我們的中樞啊中脈,一個蓮花桿,它在下面燃燒,燃燒的能量順著蓮花桿,往上輸送、輸送、輸送就把箭頭送到太空里去了。我們身體就是發射架子,我們的中樞就是個通道,我們的靈體就是火箭,那個彈頭啊,體內的精氣神就是huoyao,採用這種一念的方法,就是六字真言的方法,達到一種點燃的效果,一旦點燃,就往上走,順著你的中樞啊中脈往上輸送,修行的道理就是這麼一個道理,它真正的出去以後,才是修大道的開始,在沒有離開身體之前,全部是基礎。。。。。。吸氣的時候沉入丹田,呼氣的時候丹田自然一癟,氣就出去了,你不可能還在呼氣的時候,肚子還在鼓啊,記得呼氣的時候肚子肯定癟,它才會呼出去的,你吸氣的時候肯定肚子鼓啊,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你在吸氣的時候還在收小腹,吸氣的時候收小腹,怎麼能吸進來呢?。。。。。。 正確的發音,練的時候就是符合這五種要求,就出現那個效果;也就是說你符合這五個標準,那個力量就出現了,要緩、慢、輕、柔、長,不能夠太快,它有一種節奏的緩、慢、輕、柔、長,而且在練的時候,你就觀想這個頭整個身體已經消失了,沒有了,變成一隻蓮花,頭就是蓮花苞,這個脖子、身體、脊柱全部變成蓮花桿,變成這麼一個形象了,只不過它(頭—蓮花形)是開放的,就這樣觀想就行了。你的思想就放在頭上,放在開放的蓮花上,思想就這麼處理。 你在練的時候不存在把氣往哪個地方引導,絕對不存在引導,也不能引導,你把意識放在頭頂上,像個蓮花開了就行了,不能夠隨便亂引氣,因為身體是通過一個部位一個部位慢慢飽和了以後再往上走,就像一杯水一樣,它下面滿了就往上伸、滿了就往上伸、滿了就往上伸,你不能直接把下面沒有,拉到上面來,一級一級一格一格的,充實充實慢慢往上來的,它下面沒有飽和,沒有充足,沒有用好的話,它沒有多餘的力量往上輸送的,就是這個道理,它只有等到下面足夠用了,才有多餘的力量往上輸送,再供一個蓮花苞讓它打開,就是這麼一個道理。。。(本集完?佛弟子:蘭草整理2010年5月19日) 蘭草的博客 http://daoyi1961.blog.163.com/ 迴向偈一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迴向偈二 願生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迴向偈三 大慈菩薩迴向偈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皈依,懺悔三業罪; 凡有諸福善,至心用迴向。 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 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 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 誓願度眾生,總願成佛道。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