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不夜雪千里 ——詠雪花古詩詞賞析(下)

    江山不夜雪千里

     ——詠雪花古詩詞賞析(下)

川 雪

宋代的詠雪詩詞,內容豐富,表現手法多樣,留下了不少佳作。

宋代詩人張元的《雪》,想像奇特,頗為壯觀:

五丁仗劍決雲霓,直取天河下帝畿。 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這漫天飛雪,就像被天兵天將殺敗的無數條白龍身上脫落的鱗甲,在空中飄降。這兩句詩,用三百萬敗陣「玉龍」的「敗鱗殘甲」寫降落中的雪,設想奇崛,富於神話的浪漫色彩。毛澤東主席在《念奴嬌·崑崙》里曾化用此兩句,寫為「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南宋詩人陸遊的《夜大雪歌》,富有神話色彩:

朔風吹雪飛萬里,三更蔌蔌嗚窗紙。 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麻姑行擲米。

詩人把雪花飄落比作天女散花、麻姑擲米,想像奇特,富有神話色彩。

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觀雪》,生髮奇想,饒有情趣:

坐看深來尺許強,偏於薄暮發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點風來特地忙。 落盡瓊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無香。 倩誰細橪成湯餅,換卻人間煙火腸。

詩起首的「坐看」兩字領起全篇:大雪紛紛揚揚,地上積雪已深一尺有餘,在這黃昏時分,更是散發著縷縷寒光。雪花在半空中舞到疲倦,顯得輕柔無力;然而一縷微風吹過,又翩然起舞。上天渾然不憐惜,讓瓊花似的雪落盡,將梅蕊封存在冰雪之下,花香全無。最後詩人突發奇想:有誰能將這厚厚的雪做成湯和餅,來滿足人們充滿人間煙火的腸胃呢?

全詩由坐看雪花飛舞到感嘆雪封梅香,再生髮奇想,想像用雪代替米糧。前後連接自然,想像豐富,別有情趣。

再看南宋詩人黃庚的《雪》的前兩聯,寫得既有氣勢:

片片隨風整復斜,飄來老鬢覺添華。 江山不夜雪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  

「江山不夜雪千里」,寫大雪千里飄飛的壯麗景象,極有氣勢;以「玉萬家」喻大雪紛飛,家家戶戶的屋頂都蓋上厚厚的雪,像晶瑩剔透的美玉,抒發了詩人對冬天的喜愛和對雪的讚美之情。

宋代的詠雪詞,大多委婉含蓄,寄託深婉。

先看宋代詞人周邦彥的《菩薩蠻·梅雪》,借景抒情,暗含憂思:

銀河宛轉三千曲,浴鳧飛鷺澄波綠。何處是歸舟,夕陽江上樓。 天憎梅浪發,故下封枝雪。深院捲簾看,應憐江上寒。

此詞詠梅雪,而實為抒羈旅別情,並暗含飄零不偶之慨。首句大筆渲染,雪岸蒼茫,隨江蜿蜒,狀如銀河。第二句呈現一幅冬去春來的景色:晴光照耀下碧波粼粼,野鴨飛鷺雙雙對對,在那碧波上迴旋,凜冽中透露出生機。由此引發出歸思之情,化用柳永《八聲甘州》的詞句,語淡情濃,耐人尋味。下片由雪下梅花引出閨思。上天討厭梅花的縱情開放,所以降大雪將花封蓋。捲簾既見院里雪下之梅,當知江上寒中之遊子思家之苦。「天憎梅浪發,故下封枝雪」,描寫了梅花綻放之際,天降大雪,天氣越發寒冷襲人,讓遠在異地之人倍感凄寒苦楚。借景抒情,思情更濃。

再看宋代女詞人孫道絢的《清平樂·雪》:

悠悠颺颺,做盡輕模樣。半夜蕭蕭窗外響,多在梅邊竹上。 朱樓向曉簾開,六花片片飛來。無奈熏爐煙霧,騰騰扶上金釵。 

詞一開始,寫黃昏之際,詞人看見雪花在漫天飛舞。「輕模樣」,輕盈的模樣,形容雪花貼切傳神。接下來寫她半夜時分睡在床上,靜靜地聆聽著大雪壓折梅樹和竹枝的聲音。由物及人,梅竹身上那種抽象的疼痛,繼而轉換成了一種具體的自憐之語。今夜的大雪,重重地壓著梅花和竹子。如今我尚會疼惜你們,而我一生的寂寞與哀愁,又有誰知道,有誰憐愛呢?

下片寫第二天一大早,詞人起床後,便迫不及待地掀開帘子,走到室外。此時依然是大雪紛飛,只見片片雪花迎面飛來。面對大自然饋贈的這些美麗的精靈,詞人的驚喜之情溢於言表。結句描寫詞人轉身回到屋裡,沒想到由於房內熏爐中那些帶有溫度的煙氣,一下子就將身上的雪花全部融化了。她無奈地看著雪花變成霧氣升騰而起,輕輕地籠罩在她那插有金釵的頭上。霧氣最後也漸漸地消失了,她顯得無比的失落,只得獨自在那兒低眉嘆氣。

全詞借物抒情,不寫一字之喜,不著一句之怒,詞人用輕靈的筆觸,繪雪襯人,把一個女子一喜一嗔的神情,刻畫得細緻入微,惟妙惟肖。

南宋詞人向子湮的《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充滿思君懷國之情: 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彤雲深處望三關,斷腸山叉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難。頻聞遣使問平安,幾時鑾鉻還? 詞人在彤雲密布、寒風凜冽、大雪紛飛的嚴寒,行役於江西鄱陽道上,對景感懷,懷念被金國擄去的徽、欽二宗,思君懷國之情,躍然紙上。

南宋詞人呂本中的《踏莎行》,見雪興懷,別有幽情: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 樓月。 記得去年,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為誰醉倒為誰醒? 到今猶恨輕離別。

詞中詞人借梅懷人,花魂雪魄,冰清玉潔,渾然相似,對此佳景,更惹相思。因此探梅時節,不禁對景追憶往事,遂別有一番惱人風味縈繞於心。詞寫別恨,情從景生,渾然天成,兩片的末句尤為警策。

詞的上片以「似」與「不似」寫梅與雪交相輝映的奇絕之景。梅花與飛雪同時出現的情景之下,寫梅往往說到雪,以雪作背景。正因為梅與雪同時,加之梅花與雪花有相似之處,詩人便常常將它們聯繫起來。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質相異,神相別,因而在本詞中詞人在寫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後,即拔起一筆:「似和不似都奇絕」。「似」是言色,「不似」則言香。在朦朧月色之中,雪白梅潔,暗香浮動,這確實是種奇妙的境界。

月下奇景,本應是令人賞心悅目的,可是詞人認為是「惱人」的。「惱人」即「撩人」。會撩撥起人的心事的原因詞人沒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說:「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詞人在此處設下了懸念,令人揣想。

詞的下片則點明詞人心事的由來:「記得去年,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原來是去年梅花開放時節,曾同情人共賞梅花,南樓之月可作見證。而今與情人離別了,風物依舊,人事已非。詞到結句才點明詞人為什麼別來頻醉頻醒,是為了「輕離別」的「恨」。整首詞先設下重重迷障,層層雲翳,然後驅霧排雲,露出了本意。這樣使讀者從深深的困惑中明白過來,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

這首詞見雪興懷,睹梅生情,登樓抒感,對月寄慨,把離情別恨委婉道出,有著一種朦朧美。這首詞的題旨全靠最後一句「到今猶恨輕離別」點出。藝術手法確如畫龍,在雲彩翻卷之中,東現一鱗,西露一爪,最後見首點睛,因而使畫中之龍既顯得體態矯健,又透出十分神韻。

南宋詞人吳文英的《醜奴兒慢·麓翁飛翼樓觀雪》,見雪思舊,觀雪盼春:

東風未起,花上纖塵無影。峭雲濕,凝酥深塢,乍洗梅清。釣卷愁絲, 冷浮虹氣海空明。若耶門閉,扁舟去懶,客思鷗輕。 幾度問春,倡 紅冶翠,空媚陰晴。看真色、千岩一素,天澹無情。醒眼重開,玉鉤簾 外曉峰青。相扶輕醉,越王台上,更最高層。

「麓翁」即史宅之,史彌遠之子。「飛翼樓」,在浙江紹興。  

「東風」兩句,登是樓觀雪景,點題「飛翼樓觀雪」。言詞人陪同麓翁登上飛翼樓近看雪景,見春風尚未來臨,樓下梅花枝上還覆蓋著一層白雪,使它更顯得一塵不沾。「峭雲濕」兩句承上遠眺。眺望遠山出岫,重嵐濕潤,白雪皚皚籠罩著梅花塢。那裡處在一片混沌的銀色世界之中,將株株梅樹都洗刷成銀裝素裹。「釣卷」兩句是說:我們在飛翼樓上捲起窗帘觀賞雪景。見室外白茫茫天水一色,冷氣撲面,一掃心頭愁緒,不由得心曠神怡。「若耶」三句,見雪景,思伊人。詞人過去曾在一次雪天中的若耶溪畔遇到過一位絕色佳人。他說:現在見到雪景,即想起伊人這時也可能緊閉門戶,閑居室內吧。而我(指詞人)卻因被大雪所阻,性又疏懶,不敢像王徽之雪夜訪戴逵一樣乘著扁舟去若耶溪旁尋找芳蹤,所以只能在飛翼樓上,面對雪景而神馳天外。  

「幾度」三句。登是樓飲酒賞雪原是雅會,然而詞人老矣,不免盼望春天來得快些。因為春天象徵著旺盛的生命,春色也一定勝過冬景,所以他在人前背後已有好多次問過別人:「春天來了嗎?」他相信,當春天真的降臨人間之時,飛翼樓外的遠山近水定會紅花綠葉相映成趣,更是「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看真色」兩句,寫詞人從幻覺中清醒過來,他看清眼前現實中的真面目,遠近高低銀妝素裹,一片白色世界。不禁感嘆:大自然真是位最無情的神啊!「醒眼」兩句,寫他重新睜開朦朧的醉眼時,斜月已經西掛在窗帘外,東方也由白轉紅。飲酒一夜已經雪住天晴,陽光照射下,西面的山上已顯露出青色,春天終於來臨啦!「相扶」三句,言詞人與史雲麓興緻勃勃地相約:我們倆一定要去越王台踏青訪古,並再次痛飲一場,帶著醉意,互相扶攜著去登越王台的最高層。

此詞上片寫詞人觀賞雪景,思念佳人;下片進一步描繪雪景,表達對春天的盼望之情。

宋代以後的詠雪詩詞,也多有寄託。

先看元代散曲家關漢卿的《大德歌·冬景》

雪粉華,舞梨花,再不見煙村四五家。密灑堪圖畫,看疏林噪晚鴉。黃蘆掩 映清江下,斜纜著釣魚艖。

「雪粉華,舞梨花。」大雪像白色的花海,像繽紛的梨花。古人常用梨花喻雪花,如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作者飽蘸著熱愛之情,寫出了雪花的形狀和神態。著一「舞」字,說明北風吹緊。作者仰視天空,雪花紛飛,瀰漫天際,為下文寫具體的景物留下了廣闊的空間。

「再不見煙村四五家。」北風吹掃,揚起雪粉,煙霧籠罩,仍依稀可辨那擁有四五戶人家的村莊。此言久久平視之景。「四五家」,作者沒有確指,說明煙霧之大,難以辨認清楚,聯繫下句這是傍晚黃昏時的景色。在此,作者既寫出了冬天的特色,又寫出了傍晚的特點。

「密灑堪圖畫。」「堪」,值得。雪花稠密地飄灑下來,是值得描形寫畫的。此句總結以上二句,遠望煙村雪景,銀裝素裹。下面三句寫近景。

「看疏林噪晚鴉。」看,那傍晚歸巢的烏鴉,在稀疏的樹林中正噪鬧著,準備棲息。烏鴉的叫聲,引起作者的注意,引起作者無限情思。正因為疏林,所以看得清楚烏鴉。作者在此用景取色是高明的:在白色的底子上只有疏林,再「著」上黑色的烏鴉,使得景物更醒目,更引人注意。黑色為冷色,而烏鴉的叫聲很凄慘,顯得荒涼,這樣就給整個畫面帶來荒涼之感。

「黃蘆掩映清江下。」黃色的蘆花倒映在清澈的江水裡,形成一條黃橙色的彩帶,北風吹拂,江岸邊的黃蘆在清江白景映襯下,更顯得光彩奪目,搖曳多姿,給這荒涼環境帶來了幾分溫馨和一絲快意。

「斜纜著釣魚艖。」那岸邊泊著一葉釣魚舟,獨覽著一清江之景。作者勾畫出了「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清遠意境。船泊在岸邊,說明天氣太晚,漁夫已歸家,這樣使環境更顯得寧靜。作者攝景「釣魚艖」,描繪出了人活動的足跡,給荒涼寧靜的環境增加了生機和魅力,同時給人以期待和希望。

小令前四句寫大雪漫天飛舞的迷離景色,說明野外的撲朔迷離,依稀難辨,遠景的襯托,同時透視出作者讚歎之情,境界開闊,層次分明。後三句,精心攝取幾個近景:「晚鴉」、「黃蘆」、「釣魚艖」一目了然,同時層次清楚:岸上、岸邊、水中,三層由高及低,層次清晰,形色鮮明。前四句朦朧,後三句明晰,把朦朧的遠景和明晰的近景緊密配合,使得整個畫面的空間層次鮮明,而近景中又分三層,富有空間層次感和畫面的立體感;白中有寒鴉,一分荒涼;黃蘆掩映,色彩富有質量感,給人溫馨;漁舟斜纜,安詳靜謐,給人以想像:雪過天霽,照樣下江捕魚,表達了作者對安閑穩定的生活的嚮往和讚美之情。整個畫面給人一種寒而不冽、淡而有味之感。

再看清代詩人吳偉業的《阻雪》,別有一番隱情:

  關山雖勝路難堪,才上征鞍又解驂。 十丈黃塵千尺雪,可知俱不似江南。

此詩是清順治十年(1653年)詩人應清廷徵召,北上至臨清(今屬山東)遇大雪時所作。

詩的意思是:北方的關隘山川形勝雖好但道路難行,才騎馬上路沒行多遠又下馬步行。北方的路因天氣乾燥而黃塵衝天,雪下得很大,積雪很厚,這些都與江南大不相同。

此詩寫路途的難行與雪天寒冷,用以表現詩人被迫入京時的悲涼心情。

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採桑子·塞上詠雪花》,是心志的袒露: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後誰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

康熙十七年十月,容若扈駕北巡塞上時,在塞外看見大雪飛揚,姿態肆揚。那是北方的雪,大朵大朵,情誼厚重,從幾萬尺的高空直拗地投向大地,纏綿壯烈的肆意態度,縱還未知這一片世界,能不能容身,也義無反顧。塞外的雪有著與中原大不相同的氣勢,讓人為之傾倒,也讓納蘭性德為之感慨萬千,於是他寫下了這首詞。

他借詠雪花而詠懷,抒發了不慕人世間榮華富貴,厭棄仕宦生涯的心情。

詞的上片說,處於「冷處」的雪花是令人喜愛的,但我不是偏愛雪花輕舞飛揚的姿態,也不是因為它清冷而越發美麗,而是因為它有著人間富貴之花不能夠比擬的純潔清麗。下片說自從南朝謝道韞故去之後,誰還能了解它愛憐珍惜它呢?它飄揚於天涯。看盡了寒冷的歲月,聽遍了胡笳,感受到了西風、黃沙吹遍的悲涼。

納蘭性德的宦海生涯使他深知皇室內幕,與皇帝一同出巡也使他多次得到體察民情的機會。所以他雖然出身於富貴人家,生活在朱邸紅樓之中,作為皇帝身邊的八旗子弟,身上卻沒有紈絝子弟之氣,他不進名利場,更是深藏功名,反倒是平易近人,與百姓融入生活之中。他也是借雪來道出自己「不是人間富貴花」的感慨,藉此來說明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物的高潔志向,同時也抒發了他不貪慕世間榮華富貴,厭倦仕宦生涯,嚮往著脫離世俗的心情。

清代詩人鄭燮的《山中雪後》,借觀雪景,托物言志: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此詩描繪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圖。清晨起來一打開門,看到山頭已被一場大雪覆蓋。此時,天空已放晴,初升太陽的光芒,透過淡淡的白雲,也變得寒冷了。院子里,屋檐下長長的冰凌還沒有融化的跡象,牆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凍住了,遲遲沒有開放的意思。這樣一種清冷、孤寂的氣氛,是多麼不尋常啊!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清晨雪後大地銀裝素裹,旭日東升,雲彩淡淡的畫面,展現了雪後初晴、天寒地凍的景象。後兩句運用了襯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凍」突出了天氣的寒冷,「清孤不等閑」則是突出了梅花堅強不屈的性格。詩人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現了自己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

  

推薦閱讀:

又見雪花飄飄
孫允珠(黑色透感雪花邊上衣)
又一件木那切爆!玻璃種雪花棉手鐲料,太養眼了!
撿一片雪花做書籤
靜待雪花開【情感美文】

TAG:詩詞 | 古詩詞 | 詩詞賞析 | 古詩 | 賞析 | 雪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