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病了,吃藥的應該是父母

A君家的兒子進入青春期後十分叛逆,喜怒無常,缺乏耐心,性格暴躁,頂撞父母,還鬧過幾回離家出走,這兩口子整天為這件事愁眉不展。

他們讓我幫著勸勸孩子,但作為熟悉這家人的旁觀者,我十分清楚問題並不在孩子身上,而在他們自己身上。

A君人不錯,平時對老婆挺好,家庭責任感也很強。只是性格比較暴躁,衝動、易怒,經常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即使在朋友聚會上,也會忍不住對老婆大吼大叫。而他老婆呢,又是一個性格比較懦弱的人,很少會公開反抗老公,只會偷偷生悶氣,然後將自己的鬱悶發泄在兒子身上。

每次夫妻之間出現問題,兒子就遭罪了,做母親的會找任何一個理由,比如上次考試成績怎麼這麼不理想啊,訓斥他。而父親,又會站出來替兒子辯護,讓母親的更加生氣,覺得家裡兩個男人聯起手來對付自己,繼續借著兒子的事情大做文章,發泄自己的憤怒,兒子無形之中變成了他們夫妻矛盾的替罪羊。

而母親和兒子之間爆發的戰爭,吸引了父親的加入,父親為了緩解母子關係,會主動討好和取悅自己的妻子,從而鬆弛了緊張的夫妻關係。所以這樣的結果更加促進了這種循環的產生:每當夫妻矛盾爆發,做母親的就會對兒子發火,尋求丈夫的加入。

兒子被動捲入父母矛盾的漩渦之中,他沒有能力去理解一切發生的規律和原因,只會感到父母情緒的多變、要求的苛刻,以及莫名其妙的譴責。兒子生活在這種缺乏安全感的環境里,倍感壓力和傷害,也感染到父母之間挫敗的情緒,成長到青春期之後,他感覺到了自己的強大,很多壓抑的情緒和挫敗感,以叛逆、極端、還擊的方式集中爆發。

我試著和他們溝通這種觀點,希望他們改進夫妻關係和處理矛盾的做法,不過他們似乎很難理解,堅持認為夫妻之間的問題不會影響到孩子,是兒子太不懂事了。他們甚至考慮帶孩子去看神經科醫生,懷疑孩子精神分裂。

這樣的父母真的是太麻木了,他們割裂夫妻關係對孩子身心的影響,逃避面對自己婚姻行為中的某種規則。他們不願意承認是自己造成了孩子的問題,他們只知道孩子病了,就應該給孩子吃藥,就像頭痛就得醫頭,腳痛就得醫腳。

我還有一個親戚,同樣是夫妻關係不和睦,當媽媽的便不斷在女兒面前說自己丈夫的壞話,訴說自己得到的不公正待遇,譴責男人有多麼多麼可恨,這些抱怨就像種子一樣深埋在女兒心裡,破土、萌芽、長大,最後變成了參天大樹。

現在她女兒已經年過三十,不戀愛不結婚,說自己厭惡男人,媽媽覺得她變態,「女人不結婚算怎麼回事?」女兒反駁她:「你不是說和我爸結婚是一輩子最大的錯誤嗎?」「我什麼時候說這樣的話了?」媽媽矢口否認,她大概真的是忘記了自己曾經對著年幼的女兒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你爸爸真不是個東西,媽媽這輩子算讓他給毀了。」

女兒懵懂地聽著,母親的眼淚令小小的她感到驚恐,對男人的失望,對婚姻的恐懼,就這樣成為了她一生都無法忽視的陰影。

美國家庭治療師,早期的家庭系統研究者傑伊·哈利曾經指出:「我們發現,精神分裂患者和母親大有關係。」

不僅僅是母親,充滿壓力的家庭、糟糕的夫妻關係、父母錯誤的對待方式,都將影響到一個孩子的成長和身心健康。

1986年出生的沈文裕曾經被認為是和李雲迪和郎朗並肩的天才級年輕鋼琴家,《紐約時報》曾經評論沈文裕少年時期的表現,「沈文裕就是冷靜的哲學家式的天才,他能舉重若輕地征服任何最高鋼琴技術難題,對音樂理解更具有內省般的直覺,他將無可爭議地成為一代鋼琴大師。」

少年時期的沈文裕的確表現出了無與倫比的音樂天賦,年過八旬的著名鋼琴家周廣仁說,「他是一個天才,沒見過這樣的天才。」周廣仁後來也成為他的老師之一,他11歲留學德國,在德國卡爾斯魯厄國立音樂大學、漢諾威音樂戲劇大學學習,17歲獲得第14屆伊麗莎白王后國際鋼琴大賽第二名,也成了大賽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18歲,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拉赫瑪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上獲得冠軍。歐洲樂壇將他和郎朗、李雲迪一起評為中國鋼琴三劍客。

這樣的天才本已經觸摸到他光輝璀璨的前途,當時他在德國已經有了經紀公司,只差半年就從漢諾威畢業。但19歲肄業回國成為他人生的分水嶺,現在他年近三十,大部分演出邀約來自中國三線城市的琴行。有時候長達幾個月,他都沒有一場音樂會。後來稍好些,每年大概有十來場,不過也遠遠達不到職業鋼琴家的演出頻率。

回國是源自沈文裕父親肖元生的執意堅持,毫無理由地執拗,被稱為德國音樂教育三駕馬車的凱沫林很難理解這種做法,「歐洲為他敞開了事業的大門,可他卻堅持回國。」

沈文裕習慣了聽從父親的安排,而肖元生又是一個非常自命不凡的人,「我經常跟沈文裕說,你規規矩矩聽我的話,你是天才,老子是超級天才。」以前他把精力用在推銷自己上,他寫過三十幾篇論文,全是對國家大事的思考,直接郵給國家領導人,卻從來沒有得到回應,後來他發現了兒子是個天才,就把全部熱情又投身到對沈文裕的培養上。

很多中國父母都是這樣,一旦發現孩子某些方面有特長,就會集中整個家庭的力量,來挖掘和培養孩子的天賦,正常的家庭節奏被打亂,孩子們被當做犯人一樣看管起來,父母變成了管教。

家裡把沈文裕管得很嚴,母親負責買菜做飯,隨時隨地都跟著,父親負責提供思想,進行決策。父母干涉他的戀愛,不允許他自己出門,這讓沈文裕始終有一種與時代隔絕的單純,這甚至成為了他音樂上的障礙。有專家建議他應該更多地了解生活,「譬如交一個女朋友,或許會對於音樂有另外的感受。」朗朗的老師格拉夫曼認為,「他的鋼琴技術非常棒,但他需要一名導師……生活上他應該獨立,成為他自己。」

很多人都認為這個天才的黯淡,是因父母錯誤地指導和安排,肖元生拒絕承認。有一次,一位經紀人與他們接觸,談到沈文裕今天的問題都出在家長身上,讓肖元生非常憤怒,甚至犯了心臟病。

只是他也承認一點,「當初執意回國,也許真的是我們欠考慮了!」曾經南非樂評人認為沈文裕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技藝,「如不被像燈泡一樣燒壞,將來可成大師。」現在的沈文裕過著彈彈琴、散散步、發發微信、看看體育比賽,偶爾和母親一起瞅幾眼韓劇的生活,猶如一位「下崗工人」。他在辜負他的天才,也在燒毀他的天才。

很少有父母會故意坑害自己的孩子,這一切都在無意之中發生。當孩子孩子們患上了林林種種的「病症」,變得面目全非的時候,他們自己又變得茫然,不知道問題出現在哪裡,只知道拚命給孩子吃藥,卻不知道,最應該吃藥的人,就是他們自己。

所有的父母都掌握著啟動孩子人生的鑰匙,也控制著孩子的人生走向,這是一份重任。而要如何行使這份重任,其實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那就是,先過好自己的人生。

做一個快樂的人,做一對幸福的夫妻,為自己的人生盡責,當家庭強壯了,生活安穩了,孩子的病,會自然而然地痊癒。

選自《你配得起更好》


推薦閱讀:

人越長大,越懂得報喜不報憂
感恩父母的名言警句
當父母老去,我們可以做什麼?
安全感來自對父母的依戀

TAG:孩子 | 父母 | 吃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