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屈原投汨羅江的真相

(2016-06-09 )端午節吃粽子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就是為了不讓魚鱉吃投江的屈原,往江里扔這種米制食品。屈原愛國,以死與腐敗的政治抗爭,人民紀念他。可惜,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其實,真正讓屈原絕望的不是楚懷王的昏庸,而是世俗的圓滑與冷漠。從總體上,華人缺乏執著,缺乏較真,缺乏精神追求。其中一個表現就是普遍世故圓滑,隨波逐流,同流合污。所以當時的大眾也不喜歡區域屈原這種愛較真的人。屈原即使在今天也沒有多大的市場。司馬遷的《史記》詳細記錄了屈原自投汨羅江之前的一幕情景,明確告訴世人是誰讓屈原絕望的。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慢鏡頭。第一幕: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屈原雖然被流放,然而他還堅強的活著,因為他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義的,一定會得到大眾的理解甚至愛戴。第二幕: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漁夫一開口就是諷刺挖苦,他是在明知故問,「昔日的三閭大夫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了?」屈原的心一下子哇涼哇涼的,原來他認為只有郢成那幫混蛋排擠他,沒想到連打漁的老頭也不認同他。所以他用「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二字透露出此時屈原感覺到整個世界已經拋棄了他。第三幕: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這個漁夫不僅不認同屈原的做法,而且還自以為聰明,教育了屈原一番,給屈原指一條明路。這漁夫的話真氣人,回答屈原:既然世人都醉了,你為何不喝點人家的剩酒糟跟著一起醉呢?何必把自己弄成今天的狼狽樣!這話比刀子都狠,比鉈毒還毒。屈原是個書生,來了意氣,說「寧可投江讓魚吃掉,也不願意與塵世同流合污」。第四幕: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最氣人的是漁夫那「莞爾而笑」,不願搭理屈原,還敲著船梆唱著漁歌走了。漁夫的歌聽起來似乎在說自己能夠靈活變通、與時俱進,實際上是在刺激屈原,跳吧,你有能耐就跳吧。此時此地,屈原被干在那裡,嗆在那裡,他那一根筋的性格,使得他別無選擇。The End:於是懷石遂自投沈汨羅以死。可以清楚地看出來,屈原並不是自殺,而是被那位漁夫激的,自己下不了台,賭氣而跳江。如果屈原沒有遇到這位漁夫,他會寫出更多的傳世作品。古今大眾的世俗、圓滑和世故,不知殺了多少像屈原這種人!這是這麼大一個民族缺乏世界級大師的群眾基礎。我認為,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大眾除了品位各種花色的粽子,如果能夠反思一下屈原為何而死,乃整個民族之大幸。
推薦閱讀:

如何解答屈原在《天問》中提出的問題?
屈原名句精選
文天祥和屈原哪個偉大?
[原創]屈原是何時成為愛國詩人的? 【貓眼看人】
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

TAG:真相 | 屈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