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著名的死亡事件 4  項羽

中國歷史著名的死亡事件4項羽

(2013-11-30 14:18:03)

轉載

標籤: 文化 分類: 東方之子(思想文化類)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死亡事件4

4、 英雄,是人類歷史上另一個重要的存在。這不僅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重要的心理現象。在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榮格提出的心理原型學說認為,在人們的集體潛意識中有幾次常見的心理原型,英雄人格就是其中之一。換句話說,幾乎人人都會有英雄有心理感應。 「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英雄的一個比較經典的定義。項羽,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被大家普通公認的英雄之一。像其他英雄一樣,對他的評論汗牛充棟。讚揚的很多,批評的也不少。讚揚,是因為欣賞;批評,是因為心疼,是因為批評的人內心有很多自己的期盼。我主觀的猜測,在中國人裡面恨項羽的,討厭項羽大概難覓其蹤吧。 我的印象中,項羽可謂中國歷史上天字第一號的英雄。史學家司馬遷,也許是天賦所歸,也許是因為精通歷史閱人無數,他看人的眼光的毒辣入骨,歷來為人欽佩稱道。在他的史學名著《史記》中,對項羽給了一個獨特的安排,為項羽寫了《項羽本紀》。稍微有史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史記》有獨特的體例,分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部分,而本紀是專寫帝王的。換句話說,在司馬遷看來,項羽是屬於帝王級別的。這種情況在中國歷史上的英雄中是絕無僅有的。 我們來看看項羽是怎麼死的吧: 「這時候,項王想要向東渡過烏江。烏江亭長正停船*岸等在那裡,對項王說:「江東雖然小,但土地縱橫各有一千里,民眾有幾十萬,也足夠稱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現在只有我這兒有船,漢軍到了,沒法渡過去。」項王笑了笑說:「上天要滅亡我,我還渡烏江幹什麼!再說我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沒有一個人回來,縱使江東父老兄弟憐愛我讓我做王,我又有什麼臉面去見他們?縱使他們不說什麼,我項籍難道心中沒有愧嗎?」於是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長者,我騎著這匹馬征戰了五年,所向無敵,曾經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掉它,把它送給您吧。」命令騎兵都下馬步行,手持短兵器與追兵交戰。光項籍一個人就殺掉漢軍幾百人。項王身上也有十幾處負傷。項王回頭看見漢軍騎司馬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老相識嗎?」馬童這時才跟項王打了個對臉兒,於是指給王翳說:「這就是項王。」項王說:「我聽說漢王用黃金千斤,封邑萬戶懸賞徵求我的腦袋,我就把這份好處送你吧!」說完,自刎而死。王翳拿下項王的頭,其他騎兵互相踐踏爭搶項王的軀體,由於相爭而被殺死的有幾十人。最後,郎中騎將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爭得一個肢體。五人到一塊把肢體拼合,正好都對。因此。把項羽的土地分成五塊;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niè,聶)陽侯。」(本段是《史記項羽本紀》的譯文) 高中讀《鴻門宴》的時候,讀的非常生氣,和很多人一樣,覺得項羽好傻,好笨,幹嘛不聽范增的話,趁機會把劉邦幹掉?後來就分析啊,項羽有這個缺點,那個弱點,甚至差點寫一篇《從鴻門宴看項羽必敗》之類的文章。為什麼生氣呢?因為從情感上傾向於項羽,希望項羽贏。如果他當時殺了劉邦,就不會有後來的四面楚歌、烏江自刎了。生氣背後是我們對英雄那份本能的樸素的愛憐的情感。後來的分析,是理智為了安撫我們的情感而做的工作,畢竟項羽最後是敗了,是劉邦做了漢高祖,我們總得為後來的歷史事實找一個能說得過去的緣由啊。 後來,特別是學心理學以後才逐漸懂得項羽。他是一個驕傲的人,他是一個有貴族精神的人,他是一個尊嚴的人,是一個有所必為,有所不為的人,至於他是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是包括他的敵人都認可的。從項羽之死也可以看出端倪。有幾個人,在自己仍人可以活、仍然有機會聚集力量抗爭的時候去選擇死亡呢?有幾個人,會對別人說:聽說有人用重金買我的頭,你們拿去吧? 由此,我們可以推論,項羽抗秦、滅秦的戰爭,固然是因為他有「彼可取而代之」的英雄氣概,他也有炫耀成功,光宗耀祖的世俗心態,但更多的是為天下而戰的英雄情懷。與劉邦對抗的時候,他對劉邦說:「天下紛紛亂亂好幾年,只是因為我們兩人的緣故。我希望跟漢王挑戰,決一雌雄。再不要讓百姓老老小小白白地受苦啦。」有人解讀項羽要死的時候的心理,他選擇不過江東,其實不單單是無言見江東父老的問題,可能更多的想要儘快結束天下的戰爭。如此,戰為天下而戰;死為天下而死。這才是真正的英雄。 說到項羽,不能不帶一筆同時代的英雄劉邦。要從政治、戰略、用人方面,劉邦要高出項羽很多,兩人不是同一個水準的。但要從人格的健全、尊嚴、仁愛、勇力的角度看,兩個人也完全不是同一個水準的。劉邦是英雄,也許是算的吧,但想到劉邦的時候,他給人印象是在英雄的形象背後總是藏著一個流氓無賴,並且這個無賴經常一不小心就從背後跑出來了。按理說,作為一個抗秦的英雄、開國的帝王,功業赫赫,是要讓人大大的敬佩的,可很多人心理上對他作為漢高祖的地位、權力、功業羨慕是有的,但敬佩卻怎麼也敬佩不起來。不僅僅是不敬佩,而且在元雜劇裡面,他還成為諷刺嘲笑的對象。這就是因為他背後的那個無賴讓人總感覺他缺乏人格魅力吧。 項羽的死,對中國的歷史、對中國的文化、對中國的人心影響頗大,不僅僅是因為他是個英雄,更因為他是英雄的代表。英雄是一個名族陽剛之氣的象徵。用我國知名的心理學家朱建軍的話說,就是,「項羽的失敗對中國心理上的影響……中國人記住了成王敗寇,學會了不擇手段,認可了無尊嚴的生活。」如此,我們的損失就大了。到現在為止,我們不總是再喊,我們中國人陰盛陽衰嗎?這種局面,大概是和項羽之死開始的吧。如果這樣說不太準確的話,至少,項羽之死對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男人心中陽性力量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則是能確定的。從個人事件的影響來看,項羽之死是中國人陽性精神的第一次重創。(這是相對法家思想通過國家政治制度對人們陽性力量的普遍打擊相對來說的。)唉! 對項羽最著名的輓歌當數宋朝的李清照了。她的一曲「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讓多少人引頸長嘆啊?思他「不肯過江東」,並不是想要他過江東,不是簡單的要他活下來,而是在思考這個富有象徵意義的有尊嚴的選擇,是寄託一份敬重和惋惜的情懷啊。 中國大概就是因為項羽這樣的傻瓜太少,「好死不如賴活著」、「曲線救國」、「英雄讓別人當,好處讓自己得」的「聰明人」太多,所以,中國的漢奸才特別的多吧。尊嚴啊,是健全人格的必備,在哪裡?
推薦閱讀:

項羽帳下五虎大將個個不一般為何成不了大事*
項羽本紀導學案
項羽成功突圍後為何選擇自刎身亡?只因他想向世人證明一件事
「盜嫂受金」者陳平,果真既勾二嫂又受賄嗎?
項羽自刎後,五大將三個叛他而去,是悲還是哀

TAG:中國 | 歷史 | 死亡 | 中國歷史 | 項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