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少介入孩子之間的矛盾

孩子之間產生矛盾、爭執,家長最好少介入。

首先,家長介入的作用有限。家長的介入可以解決一兩次具體的矛盾,卻改變不了孩子在群體中的處境。一個群體的結構是長期形成的,每個人都有相對固定的位置和作用,外力很難去撬動它。孩子們有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式,父母的介入,意味孩子「不順服」、「搬救兵」,這反而加劇了孩子之間的對抗,父母一離開,孩子更難處。

其次,矛盾既已產生,傷害也已發生,家長如果非要辯個是非曲直,就等於是把傷口扒開,里里外外探個清楚,還要展示給其他人看,讓其他人來評判,且不說評判是否公正,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對孩子的再次傷害。其實孩子自愈的能力很強,小傷小痛不算什麼,說不定家長之間還在糾纏不清時,孩子自己已經和好如初了。

第三,大人一旦出面,事情就升級了,矛盾的雙方由孩子擴大到家長,涉及的利害關係越來越大,自保的本能就會讓雙方偏離事實本身,很難有一種從容的心態和充分的思考,結果陷於情緒化之中,簡單的事情也弄得複雜。

當然,有些事情家長也不能坐視不管,譬如孩子長期遭到同伴排斥,孩子總是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某些類型的衝突反覆發生等等。這就需要家長理性分析,找到問題的根源。要有一種呵護的心態,不僅對自己的孩子,也對別人的孩子多一些理解和尊重。

家長的介入應該主要在私下進行,最好不要將事情公開化,讓孩子處於矛盾的焦點。大家的關注也是一種非常大的壓力,會讓矛盾雙方都情緒失常。家長把所有問題都搞清楚之後,和孩子充分溝通,達成共識,教給他解決的方法,然後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一次有益的經驗。

(刊發於《女友》雜誌2013-7)

魯稚:作家、親子教育專家。著有《正能量讓孩子內心強大》《有夢想的孩子不尋常》《與孩子一起煉愛》《隨心寫出好文章》等。


推薦閱讀:

【父母必知】孩子0-3歲的運動技能
82歲中醫周爾晉:捏捏小手能消孩子百病
孩子的高情商原來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怎樣提升孩子注意力(培養下一代)

TAG:孩子 | 矛盾 | 介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