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接收難民,之後呢?

難民的社會融入問題更是棘手,作為「異鄉人」,歧視時常伴隨。德國內政部公布的上半年統計數字表明,德國今年已發生202起攻擊難民營事件,已經達到去年一年的水平,其中173起具有右翼極端主義動機。一切動亂的最終受害者,都是無辜的平民。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接受難民的難與苦。

9月7日,在澳大利亞悉尼,集會者手持蠟燭和標語悼念溺亡的3歲敘利亞小難民艾蘭·庫爾迪。 (新華社/圖)

近日,幾張丹麥的帥氣男警與敘利亞難民小女孩玩耍的照片撫慰不少人受傷的心。帥氣的丹麥男警在大馬路上與難民小女孩玩著躲貓貓遊戲,兩人都看起來相當開心。

9月9日,在丹麥帕茲堡的45號高速公路上,一名警察與一個難民小女孩玩耍。 (新華社/圖)

有網友說,「好吧,我不確定這傢伙是誰,但我想嫁給他」。丹麥媒體找到這位警員,但他不願透露身分。丹麥警方表示:「這些照片代表了,即便我們有必須完成的任務,但我們同時也面對著有困難的人,而這些人正面臨一個沒有人希望如此的處境。」

前不久,3歲敘利亞幼童艾蘭·庫爾迪沒能到達歐洲,在土耳其南部海灘上長睡不醒。這一幕,刺痛了全世界公眾的心。人們呼籲歐盟國家應該以人道主義的態度接收更多難民。只是,接收難民,之後呢?是否接收了就一勞永逸了?

接納國:難負其重

英國《金融時報》社評寫道:「地中海難民事件應該激起一場有關良心和記憶的危機。如果歐洲人不能寬宏大量地回應那些到歐洲大陸尋求救助的人們,歐洲人就不能自稱為文明人」。艾蘭·庫爾迪得到了安葬,德國、英國等國也表示將允許更多難民入境。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公布的數據,因戰亂而背井離鄉的人數已經從2010年的每天1.1萬,上升到2014年的每天42.5萬。2015年剛過半,就已有30萬難民湧入歐洲,超過去年全年人數,爆增175%。而作為歐洲最大的難民接納國,今年到德國的難民數量將達到80萬人,創二戰以來最高記錄。

當動輒數十萬級的難民洶湧而來,這時接納與否,就不是《金融時報》所說的寬容大量與否那麼簡單了。難民潮將直接給接納國帶來種種衝擊。

首當其衝的,是經濟社會負擔加重。難民問題的處理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例如對難民的登記註冊、集中或分散安置、食品與生活用品的物資供給、運輸與分配、健康衛生援助等;基本生活需求外,還涉及教育、法律援助、就業等諸多問題。各類難民的接納和安置工作給接納國帶來巨大的經濟社會負擔和行政壓力。受困於2008年金融的危機的歐洲本來就步履維艱,當難民大量湧入,確實難負其重。

其次,難民湧入帶來複雜的社會安全問題,加劇社會衝突,影響社會穩定。從難民到公民的轉變並非易事,難民的身份長期處於懸浮狀態,生存艱難,這為伊斯蘭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勢力的滲透提供了「溫床」。與此同時,移民的湧入也引起當地居民的不滿,歐洲極右派政黨趁勢崛起,極右勢力全面興起,社會衝突加劇。

難民:活著,卻很難擺脫不幸

退一步說,假使歐洲國家願意敞開國門接納難民,難民是否能夠就此擺脫苦難?

根據英國內政部2015年的數據顯示,德國是歐洲國家避免申請數最多的國家。德國確實是對難民最為友善的國家之一:相對完善的難民法、擁有專門難民事務法案和機構、免費住宿、每月可獲352歐元生活費……

可即便是對難民如此友善的德國,也遠不是「理想國」。聯合國難民署對於難民的永久解決方案,通常有三種。一、自願遣返:一般是來源地局勢好轉,可申請由難民署幫助返鄉。二、就地融合:即在申請難民身份的地方定居,成為該國公民。三、第三國安置:可申請去願意接收難民、給他們國籍的國家。

由於戰亂等原因,對於很多難民來說,家鄉已遙不可及。而就地融合更難,難民很難獲得公民身份。第三國安置也只是紙面上的條款。

因此,很多難民是一日難民,數年難民,甚至是終生難民。總體而言,難民生活狀態惡劣,很多人處於失業狀態,若以非法打工者身份工作又常受到虐待和歧視,入學困難,醫療不足,社會保障差等。

難民的社會融入問題更是棘手,作為「異鄉人」,歧視時常伴隨。德國內政部公布的上半年統計數字表明,德國今年已發生202起攻擊難民營事件,已經達到去年一年的水平,其中173起具有右翼極端主義動機。

德國尚且如此,其他國家自不必說。界面編譯的英國《衛報》文章,記錄了布達佩斯東火車站難民的故事:「這個火車站只有8個廁所,卻有幾百號難民。飢餓的孩子,懷孕的婦女,生病的老人,還有一群為了補給品大打出手的青壯年男人。他們共同要面臨的就是,死亡。」

北青報記者從德國移民與難民署官方網站了解到,截至2014年底,全世界共有將近6000萬被迫流離失所者,他們包括將近2000萬的難民,180萬尋求庇護者,其餘均為國內的流離失所者。

因此,只要仍舊是難民的身份,就意味著仍未擺脫艱難、困難、災難、流離失所。被其他國家接納,僅僅只是活著,並不意味著活得更好、活得更有尊嚴。

艾蘭·庫爾迪不幸死去,可活著的艾蘭·庫爾迪們也很難從不幸中逃脫。

9月15日,在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剛剛抵達的敘利亞難民準備下船。(新華社/圖)終止戰爭、維護和平

顯然,面對難民潮、面對艾蘭·庫爾迪的不幸,單純呼籲其他國家接納難民,也只能是暫時性的紓解難民之痛。

在哀悼艾蘭·庫爾迪一家的悲劇時,艾蘭·庫爾迪的姑姑蒂瑪·庫爾迪這樣說道:「所有能聽到我說話的人,請制止這場戰爭吧。」

戰爭才是此次難民潮產生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中東之所以成為難民的「重災區」,就在於中東國家戰亂、地區紛爭的頻發,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等國先後出現戰亂和政權更替。

因此,紓解難民之困,根本上是終止戰爭,維護地區的穩定與和平。

尷尬的是,呼籲要以寬容大量的態度對待移民、要扮演文明人的歐美等國,恰恰在中東戰亂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從阿以衝突、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到時下的敘利亞危機,中東戰亂之所以曠日持久、愈演愈烈,與歐美等國的利益博弈和支持縱容有關。

比如此次的敘利亞危機。自2011年3月南部德拉省首府德拉市發生動亂開始,敘利亞局勢逐漸惡化,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對巴沙爾政府的態度亦在年內發生重大調整。歐美國家,尤其是法英兩國以及其後介入的美國,從前期的低調敦促改革轉變為支持反對派推翻巴沙爾政權。反對派得到阿拉伯世界以及美歐國家的經濟或軍事支持,敘利亞動蕩地區擴展到全國各地,政府武裝力量與反對派的武裝衝突接連不斷。以基地組織為代表的伊斯蘭恐怖主義組織也找到生存和發展空間,大量外籍恐怖分子湧入敘利亞。(參考魏亮:《中東為何成全球難民「重災區」》)

歐洲等國自吞惡果、疲於應付難民潮時,遠隔重洋不受難民潮干擾的美國則當起了「甩手掌柜」。白宮一名發言人表示,西亞北非地區政局動蕩導致的人道主義危機確實是「悲劇」,但美國尚無計劃「認領」更多敘利亞難民。攪事時理直氣壯,出事後逃之夭夭,如此「文明人」態度令人不齒。

當然,不能說中東的所有問題都是歐美等國造成的,中東亂局一直都是全球性的大迷思,涉及歷史遺留問題、獨裁與民主、宗教派別衝突、恐怖主義、外來勢力干涉等種種因素。但這至少提醒了我們,面對艾蘭·庫爾迪之死,除了以人道主義態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更多地接納難民之外,歐美等國如何不以一己之私強行向他國推銷理念、如何不挑起事態後卻袖手旁觀,同樣迫切而重要。

因為,一切動亂的最終受害者,都是無辜的平民。


推薦閱讀:

難民營的童年
誰製造了這場歐洲難民危機
「難民潮」的另一個真相
卡梅倫宣布接收的2萬難民將如何影響英國房價?
匈牙利絆倒難民女記者被定罪緩刑3年 稱將上訴

TAG:難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