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的澶淵之盟和紹興和談,二者間的差距有多大?

澶淵之盟和紹興和議最大的不同點一句話概括,前者是宋遼兩國約為兄弟之國,罷兵和談的基本平等條約,而紹興和議則是南宋朝廷向金國稱臣納貢的投降條約。

一個基本平等,帶來了宋遼雙方接近百年的和平局面,使兩國獲得較為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

另一個喪權辱國,喪師失地,南宋不光把剛到手的失地又割讓給了金國不說,南宋開國之主宋高宗更是得向金國稱臣納貢,皇帝之名得要金國皇帝冊封。

還有一件不得不說的屈辱大事,是紹興和議的前提,被打怕了的金國人表示:必殺飛,始可和。於是宋高宗和秦檜這對天底下難找的無恥君臣答應了這個條件,並謀害了岳飛,只為換的苟且偷安的和平。

再來看看兩次議和時的具體情況,北宋從統一中原漢地以來就面臨一個嚴重問題,作為形勝之地的幽雲地區始終被遼國佔據,中原王朝想要佔據主動地位,就必須奪取這塊位於今天北京河北、長城內外的大片土地。但是遼國人可不是那麼好惹的。宋太祖一聲致力於平定國內,沒有騰出手來對遼國用兵,但是他留下了一支幾十萬人的強大禁軍,這些人都是從後周時代就從戰場上血火拚殺出來的老兵,也是宋王朝軍隊的精髓。

到了宋太宗時代,他兩次發動對遼國的北伐行動,但都遭受了巨大失敗,遼國兩位不世出的名將給了宋太宗深刻的記憶,甚至太宗皇帝本人還大腿上中了一箭,騎著驢車一路狂奔才跑掉。兩次大敗把宋太祖打下的打好根基丟的一乾二淨,遼國和北宋的深仇大恨也算是結下來了。

從太宗年間,宋遼兩國在邊境上的大戰,你來我往誰也不讓誰,今天遼國人打來深入河北,明天宋朝軍隊也輕裝進攻襲擾遼國。但是太宗的大敗讓宋朝基本上喪失了戰爭主動權,到了宋真宗時代,遼國人再次南下。

這次是遼聖宗帶著他老媽蕭太后一塊來了,遼國騎兵避開宋軍重兵布防據點直奔黃河殺來,沒過多久就打到了黃河岸邊的澶州城下,威脅北宋的都城東京。

宋真宗一聽消息慌了神,本想遷都,但在大猛人寇準的堅持下御駕親征。宋真宗只得從開封出發御駕親征,宋真宗到達前線的同時,宋軍名將李繼隆也已經達到前線統兵。

宋真宗御駕到達澶州城後,宋軍士氣大振,剛好宋軍一位小校在陣前射死了遼軍主帥蕭撻凜,遼軍士氣大挫,在第二天的陣前大戰中,李繼隆又帶領宋軍在戰場上,堂堂正正的戰勝了遼軍。

蕭太后見遼軍陷入被動,便遣使請求議和,雙方就此和談,宋遼雙方依據長久以來的勝敗得失,宋真宗甚至願意把價碼開到百萬,不過宋朝選派的使臣曹利用是個鐵公雞,一番唇槍舌劍,再加上這次戰場上沒吃虧,訂立了一個基本平等的條約:

一、遼、宋為兄弟之國,宋為兄,宋尊蕭太后為叔母,後世仍以世侄論,使者定期互訪。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隍城。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即歲幣)。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於邊境設置於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澶淵之盟最大的用處是結束了宋遼兩國幾十年的血戰,雙方開始坐下來談生意,談和平,史稱「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髮長者),不識於戈」,並且在雙方的邊境貿易中,宋朝本身經濟發達,遼國則生產結構落後,長期的交易讓宋朝佔了大便宜。

《紹興和議》,一般是指紹興十一年的第二次宋金和議,發生於岳飛發出那句「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的宣言之後,紹興十年,金國完顏兀朮再次統兵南下侵略宋朝,不光在順昌遭到大敗,更被岳飛追著打。岳飛向北先後收復河南境內的州縣,收復洛陽,一度打到了離開封只有幾十里的朱仙鎮。這時,宋高宗趙構連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飛退兵,岳飛仰天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宋高宗為什麼在關鍵時刻讓岳飛班師回朝呢?這就得從宋高宗的政治主張說起,在宋高宗繼位初期還有一點恢復之志,但是自從他被金國人追得像兔子一樣跑過之後,他在生理和心裡上怕是都得了陽痿。

他支持中興四將的軍事行動,支持岳飛北伐,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促使金國人和他和談,用前線將士的鮮血來保住他的半壁江山。他不信宋軍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就能夠追亡逐北,他更是難以忘卻武將專權給他帶來的威脅。

所以一旦東南半壁保全,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收回幾位大將的兵權。張俊率先交權,隨後韓世忠岳飛也紛紛解除手中兵權,宋高宗與此同時快馬加鞭的進行和談。金國人的條件很苛刻,不知要割地賠款,還要宋朝稱臣,不過表示可以把宋高宗的生母送回來。有了這個台階的宋高宗立刻同意,除此之外,金國還給了一個更無恥的要求:必殺飛,始可和。

於是在宋高宗和秦檜這對一心只想要苟且偷安日的君臣眼睛裡,岳飛不得不死。不久秦檜羅織罪名,以所謂莫須有殺死岳飛。

宋金兩國就此簽訂合約。

紹興和議規定:重劃宋、金兩國的邊界,東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關為界,宋割唐州、鄧州(在今河南省),又重定陝西地界,宋失去商州(在今陝西省)、秦州(在今甘肅省)兩州約一半土地予金。

宋奉表稱臣於金,金冊宋主為皇帝。

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須遣使稱賀。

宋每年向金國繳納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從紹興十二年(1142年)開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納。

這條條約的簽訂不只是讓宋朝丟掉了領土,更是宋王朝繼紹興八年第一次和議之後,又一次跪在地上祈求和平,而這次更加屈辱,更令人痛心。

趙構這位大鴿派真是期盼和平和苟且到了家,千古之下再無此君。

所謂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我方團隊書劍為酒


推薦閱讀:

紹興和議—搜狗百科
飲恨香爐峰!200國軍為何沒能拿下只有7個鬼子的碉堡
大宋的外交恥辱(四):紹興和議 岳飛的悲切
紹興五泄禪寺
紹興魯鎮導遊詞

TAG:差距 | 紹興 | 澶淵之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