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在蘭州的街頭走一走,直到吃遍所有的牛羊肉......
1.環球人文地理雜誌社品牌宣傳;2.《環球人文地理》雜誌精彩文章推薦;3.發布世界各地旅遊資訊、旅行攻略、風土人情美圖等。
因為地域物產和經濟原因,食材的匱乏制約著北方食物精細化的進程,因此在飲食上,北方几乎沒有與南方抗衡的能力。然而,粗糲的沙塵並沒有使北方人的味覺變得遲鈍,蘭州人用智慧開拓出了一片美食天地。
蘭州牛肉麵
每家麵館都有獨門秘籍
蘭州牛肉麵被譽為「中華第一面」,是蘭州地區的美食名片,以肉爛湯鮮、面質精細聞名,不僅蘭州人百吃不厭,全國各地乃至海內外的食客都讚不絕口,它得以蓬勃發展至今,凝聚著無數廚師的智慧和心血。
根據坊間傳說,蘭州牛肉麵起源於唐朝,不過尚無確切的史料可考,因而陳維精被視為蘭州拉麵的創始人。陳維精是清朝時國子監太學生,其父輩以開飯館為生,家族中世代流傳著製作鹵牛肉、湯麵的秘方,雖然到了陳維精這一代,族人皆已變成了讀書人,但秘方在陳氏子孫中口耳相傳,不曾流失。陳維精傳給後代的做面秘訣為一首詩,詩中共包含23種調料,著實令人驚嘆。
在蘭州牛肉麵的發展歷史中,許多人物功不可沒,其中不得不說的是一位名叫馬寶子的人,他的功績在於統一了蘭州牛肉麵的製作標準,即一清(湯)、二白(蘿蔔)、三紅(辣子)、四綠(香菜蒜苗)、五黃(麵條黃亮),後來,這也成為食客權衡牛肉麵正宗與否的標準。
而今,蘭州的牛肉麵館多如牛毛,蘭州人開玩笑說:「我們吃過的牛肉麵足以把地球纏成線團。」挑剔的食客在品嘗過幾千家麵館後,深知哪家的面勁道,哪家的肉好,哪家的湯鮮,哪家的辣子好,哪家的蘿蔔片透明、清脆,這些都清清楚楚地記在老蘭州人心裡。
蘭州人心中都有一桿明秤,專門用來評判一碗面的好壞,而這桿秤從來沒有失衡過。麵條必須由手工製作,這是辨別一碗好面的標準底線,加入蓬灰,經過「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拉出來的麵條富有彈性、柔韌勁道,其口感是任何現代機械製作的面都無法比擬的。
同時,一碗好湯也是衡量標準之一。在北地,白面配澆頭是最為常見的吃法,只有蘭州的牛肉麵中湯、面各佔一半,因此它可謂是西北麵食中的奇葩。
牛肉麵館的後堂中,廚子在大鍋中精心燉著牛肉、牛骨頭,加入祖傳的配料後,湯越熬越醇美。蘭州的每一家牛肉麵館都有秘方,但這秘方緊攥在家族世代的傳承人手中,外人是怎麼也捉摸不到的,就算勉強湊齊所有的調料,也做不出那個味兒。因此,每一家麵館的香氣獨特而誘人,四處飄散,門外的食客便順著這股香味走進店來,急不可待地要上一碗牛肉麵。
吃面時,女孩子喜歡在湯里放許多辣椒,使麵條浸在赤紅色的油湯中,吃上一口,口腔滾燙而火熱。一些老年人很唾棄這樣的吃法——牛肉麵一定要喝清湯,經過一夜熬煮,湯麵上漂浮的蘿蔔片兒已經透明,再撒上提味的香菜、蒜苗,只有清湯才可以嘗出牛肉的鮮香,還有湯料混合後的多重口感。一口湯,就足以給一碗面加分。
此外,牛肉麵還分為許多不同種類的面型,如二細、三細、毛細、大寬、二寬、韭葉子等。有些人喜歡細面,這大多是兒童和女人的選擇,有些人則更偏好大寬的麵條——這種面比陝西的油潑面還要寬,吃起來有點費牙,進入胃裡也不好消化,但體力勞動者和男人喜歡吃這種面,吃到胃裡扎紮實實的,幹上四個小時的活兒肚子也不會空!
「辣子牛肉麵」是蘭州麵食里的另一大特色,干辣椒磨成粉,混合香料入油鍋烹香,做成鮮紅的辣子油。麵條盛好後,一般人會要求掌勺小哥添上四五勺辣子油,喜歡吃辣的人,會一口氣要12勺之多,掌勺小哥也不心疼,滿滿地數上12勺辣子油潑到碗里。食客經常吃得額頭冒汗,卻又十分過癮、欲罷不能。
不過,外地人很容易誤入街邊裝潢精美的麵館,對不符合「標準」的牛肉麵嘖嘖稱讚,每聽到這樣的話,蘭州人只微微一笑,並不多言。一碗牛肉麵,外行人很難懂得其中的精髓與奧妙。
烤羊肉串和烤羊排
炭火中,香味兒飄滿金城
烤串已經成為中國各大城市中的街景,據資料顯示,早在1800年前,烤串就已在中國出現,流傳至今,燒烤的食材也愈加多樣,可謂「烤天下所有可烤之物」,沿海地區烤海產品,內陸地區烤雞鴨蔬菜,蘭州則享受著得天獨厚的羊肉資源。
在蘭州,一頭羊的吃法層出不窮,羊身不同的部位烹飪方式也大有講究:脖子用來清燉;排骨做成手抓羊肉或烤羊排;「下水」(即羊雜)可做成鮮美無比的羊雜碎;羊蹄則要放在大鍋中熬煮,一鍋鹵湯被「咕嘟咕嘟」地熬制了上百年,其中浸滿花椒、辣椒、小茴香,濃郁的香味四處縈繞。待羊蹄鹵到熟爛後撈出,撒上胡椒、辣椒面等拌勻,淋一層鹵湯汁,便做成了鮮辣味美的胡辣羊蹄。
而從四條腿上卸下來的精肉,必須要以黃燜或者烤串的形式,才能表達對一隻羊最崇高的敬意。對於烤串,蘭州人區分得更為嚴苛,其他城市將火爐烤制的食物統稱為「烤串」,但蘭州例外,「羊肉串」人們就規規矩矩地叫它「羊肉串」,因為烤串上既不穿蔬菜,也不穿海鮮,總之不帶除「羊」之外的任何食材,且必須在煙火繚繞中烤得金黃、焦香,方可上桌。
除了羊肉,板筋、羊肚、羊腎也可以放在火上烤制,板筋勁道,嚼得牙齒髮酸;脆生生的羊肚酸辣可口;羊腰則要切成指頭肚兒大小,烤到斷生,雖然上面還帶有殷紅的羊血,腥氣止不住地撲面而來,但男人們都愛吃。
直到近些年,羊肉串館子才勉為其難地接受了其他燒烤食材,比如豆皮、韭菜、大蒜等,但是,當食客們點了這些蔬菜烤串,燒烤師傅又有點黯然,畢竟,羊肉串才是蘭州的烤串之魂。
除此之外,烤羊排在燒烤中也是數一數二的,蘭州的烤羊排一如當地人的性格,是彪悍、勇猛的,帶著一種與生俱來的野性和游牧民族的豪爽。
烤羊排時,需要將羊排從中間劈開,完整的琵琶骨幾乎不用切割,先將羊排丟進浸透調料的鍋中煮至半熟,然後將其放在烤坑裡——一種用土砌成的烤爐,烤坑下有炭火,將羊排架在綿密的火炭上細烤,雪白的羊油被烤化後滴在木炭上,瞬間升騰起一陣更加明亮、絢麗的火焰,清香的肉味兒也隨之撲鼻而來。
慢慢地,外皮的羊油脂滲出來,形成一層焦脆的膜,這是羊排口感最好的時候。焦脆的羊油裡面裹著綿軟的嫩肉,撕下一塊蘸上椒鹽小料,再裹上一瓣蒜,趁熱塞進嘴巴,味道鮮咸香脆,簡直是對烤羊排的最高禮讚。
與烤羊排的做法如出一轍的,還有烤全羊,烤全羊適合多人食用,每個人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羊身部位。據說,以前蘭州人烤全羊時,要在油膩膩的羊尾巴上撒上白糖再吃,而羊尾巴中90%以上的營養成分都是脂肪,這對現代人來說簡直難以想像,而這樣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只能被留在記憶里了。
別具一格的金城小吃
漿水面、甜胚子、灰豆湯……
在蘭州,若是吃膩了巴掌大的清水牛排,吃膩了按斤起賣的手抓羊肉,人們便會去吃一碗漿水面。漿水面又名「清湯紅綠漿水面」,相傳西漢時期便已出現,究其名字的由來,有人說是劉邦與蕭何命名,也有人說是張飛所起,無一定論。
漿水面是一種夏季的清涼小吃,與牛肉麵相比,雖然名不見經傳,卻也別具風味。製作漿水面首先要做出「漿水」,在煮過麵條的麵湯中加入芹菜、蓮花菜、小白菜等,湯涼後加引子入壇發酵,放置四五天便可發酵出酸湯,這種酸湯被稱為「漿水」,將煮好的細面撈進碗里,舀一勺漿水澆到面上,再撒上幾粒腌好的韭菜花,十分解饞。
同樣具有解暑功效的,還有蘭州的特色小吃甜胚子,甜胚子由燕麥或青稞發酵製成,跟南方的醪糟米酒發酵方式相似。在餐廳,服務員會端上來大半碗發酵好的甜胚子,再配一壺涼開水,食客可以直接就著碗吃甜胚子,或者根據自己的口味往碗里添水——攪拌後,碗內會呈現出乳白色的漿汁。
舀一勺送進口中,一粒粒吸滿汁水的青稞便在嘴裡爆裂開來,食材經過發酵酸甜可口,而高寒地里生長出的青稞更具柔韌口感,與奶茶中的小丸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口感複雜而又有層次。外來遊客若是吃不慣重鹽、重葷的本地菜,爽口的甜胚子則是最好的選擇。
蘭州小吃中的佼佼者,除了甜胚子,還有灰豆湯,灰豆湯選用當地的豌豆和大棗,用文火細細熬煮,直到每一粒豆子都黏軟香糯,吃的時候加上白糖,口感極好,且營養豐富,是一年四季不可多得的佳品。煮好的灰豆湯為褐色的糊狀,若不是因為一粒粒豆子包含其中,猛一看,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巧克力汁。1989年,蘭州灰豆湯被甘肅省商業廳譽為「金城灰豆王」,其風味可見一斑。
如今,異軍突起的小吃還有牛奶雞蛋醪糟,牛奶醪糟湯整體呈白色的粘稠狀,在牛奶和醪糟相互作用下,酒香與奶香完美融合,蛋花煮到剛凝固即可,這時的蛋花鮮嫩異常,再加入酸甜的葡萄乾,噴香的核桃碎、花生米,以及銀耳、白糖,最後撒上炒到八分熟的黑白芝麻,別提有多美味了,不僅走在路上的姑娘人手一大杯,男女老幼也無法抵抗它的美味誘惑,猛吸一大口,直接甜到心窩。位於正寧街的「德林牛奶雞蛋醪糟」名聲在外,已成為經典,晚上6點夜市剛開始,這個小小的攤位前就已經排起了長隊。
圖 丨 張子藝 尹鵬 時陽 王繼豐
推薦閱讀:
※販毒利潤有多大,會讓人捨命一搏?
※蘭州中川機場開啟「刷臉登機」模式
※Amazing!99%的蘭州人都不知道安寧竟然這麼美!
※在蘭州,沒一起吃過牛肉麵的不是真情人
※名家筆下的蘭州 | 高爾泰: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