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往生論講記》第13集

往生論講記(第十三集)

凈空法師

1994/12/17 台灣彰化

  請掀開講義第十七面,第二行看起。看第二十九:

  【略說入一法句故。】

  「上國土莊嚴十七句,如來莊嚴八句,菩薩莊嚴四句,為廣」,這個廣就是詳細的說,這是在前面我們都曾經讀過了。「入一法句」,這是略說。「何故示現廣略相入」,這底下菩薩假設一個問答,為什麼有廣說,又有略說?「諸佛菩薩有二種法身。一者法性法身。二者方便法身。由法性法身生方便法身。由方便法身出法性法身。此二法身,異而不可分,一而不可同。是故廣略相入,統以法名。菩薩若不知廣略相入,則不能自利利他。」這是先說明為什麼有廣、有略,這個廣略的用意何在。在這個地方我們首先要明了的就是兩種法身,這第一種法身是本體,就是「法性法身」;第二種法身是用,所以有體、有用,那就是「方便法身」。我們常說的佛有三身,有法身、有報身、有應化身,這是常講的佛有三身。這三身裡面,法身就是講的法性身,法性身沒有形相,無有形相;這報身、應化身就有形相了,所以講的方便法身。

  體能現相,所以「由法性法身生方便法身」,這是體能現相。從所現的這個相我們才真正明了有體,從現相當中我們明白了本體,這就是從「方便法身出法性法身」。如果沒有相,我們說實實在在的話,也沒有辦法體會到有一個本體存在。這兩種身,就是一個是體、一個是用,或者說一個是性、一個是相,它的關係非常密切。大經上常講「不一不異」,雖然這兩種不相同,但是這兩種也分不開,決定不能分開,就是「異而不可分」,體相不一樣,但是不能分。就如同金與器一樣,金跟器是兩個,但是它不能夠分割。「一而不可同」,性是一個,一個是現的體,一個是現的相。這個意思比較上深,古德所舉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跟器不一不異,就是此地所說的,異,但是它不能分,金跟器不能分;說同,「一」就是相同,它是一樁事情,金跟器是一樁,一樁事情它確確實實又不一樣,這個體跟相又不一樣。於是佛為要把這一樁事情說清楚、說明白,那就要從「廣略相入」了。略就是講的體,廣是講的相、是講的作用,像前面所講依報十七句,正報佛跟菩薩合起來有十二句,這是從相上說的,從作用上說的。

  底下這一段要給我們從體上說,就是法性法身,要從這上說,這上說那就是一了。必須把這些事實真相徹底搞清楚,諸佛菩薩才能夠自利利他。自利,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住真實慧、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是自利;利他,令一切眾生得真實利益,這是利他。所以自利利他,為這個緣故,所以佛說法有廣、有略。那略說,底下為我們說出了:

  【一法句者。】

  這『一法句』,這就略了。

  【謂清凈句。】

  什麼叫『清凈句』?

  【清凈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這是一句,這一句展開來就是一部《無量壽經》,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現在我們常講的一部大藏經,展開來無量無邊。無量無邊歸納成一句,『清凈句』。什麼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底下有解釋,「真實智慧者,實相智慧也」,實相就是事實的真相,你通達事實真相,明了事實真相,那這個智慧就是真實的智慧。「實相無相」,真相沒有相,真相是無相。「故真智無知也」,這《般若經》上所說的,「般若無知」。《般若心經》上告訴我們,「無智亦無得」,無智無得是真實智慧,真實智慧就是此地講的「清凈句」,也就是《無量壽經》經題上所講的清凈平等覺。這個話說出來很簡單,聽起來似乎也不難,而實際上契入這個境界真正不容易。因為我們的心都不清凈。為什麼不清凈?這事實的真相我們沒有明了、沒有通達,所以這個清凈心不能現前,真實智慧沒有辦法證得。

  這底下講「無為法身」,這無為法身是「法性身也」,法性身沒有相,所以這個身是本體的意思,我們現代哲學裡面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在佛法裡面就叫做法性身,這個法性身就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之間所有一切的現象、所有一切的事物,都是這一個本體變現出來的。就像前面所講的國土十七句莊嚴,人物,佛說了八種,菩薩說了四種,那這是我們合起來講依正莊嚴,依報、正報全是從法性身變現出來的。「法性寂滅,故法身無相也」,法身沒有相。「無相故能無不相」,無不相就是有相,因為它無相,所以它能夠現無量無邊的相。如果有相,那就壞了,有相就不能現第二個相。因為它無相,所以能現無量無邊的相。

  「是故相好莊嚴,即法身也」,所以一切相好莊嚴就是法身。這是什麼法身?前面講的方便法身。這個意思很難體會,我們還是用比喻來說明。大概一般的凡夫都會作夢,都有作夢的經驗。我們同修當中,哪一個人從來沒作過夢的舉手給我看看?一個都沒有,換句話說,你們都曾經作過夢的。能作夢,那個夢從哪兒來的?一定有一個能作夢的東西,那個能作夢的東西決定是沒有相的,如果要有相,那你要作夢,天天作一樣的夢,不可能作第二樣的夢。為什麼?它有相!正因為能作夢的那個東西沒有相,所以每天晚上都作不一樣的夢,甚至於一個晚上作好多夢,沒有一個是相同的。我們把能作夢的比喻作法性法身,把夢中那個境界相比喻作方便法身,你從這個比喻當中就能體會這個意思了。雖不能夠很明了、很親切的了解,可以比喻一個彷佛,有這麼一點印象了。

  佛就告訴我們,法性法身就是真心,就是真如,就是本性,佛在經典裡面說了幾十種的名詞,都是說這一樁事情。這個東西能現,真心能現,因為它無相,所以它能夠現十法界依正莊嚴。那所有這些現象都是這個真心本性變現的。我們要問,那個真心本性像什麼樣子?在哪裡?它不現相的時候不知道,也不曉得它在哪裡;它現了相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了,為什麼?那個現的相就是!離了相哪有性?這個相是性變現的。所以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不二,體用一如。所以真正大徹大悟的人,真心在哪裡?本性在哪裡?這隨拈一法,無法不是。

  所以當我們作夢的時候,我們在夢中境界,忽然覺悟到了,佛常在經上講,我們的真心是什麼樣子?這個夢境就是真心的樣子。夢境是妄,全妄就是真,整個的夢境就是真心,這個真心變成整個的夢境了。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妄一如,真妄不二,這個是佛法裡頭最難懂的地方。因為我們一般常識裡面,真決定不是妄,妄決定不真,都把它分成兩邊,它不能合在一起,不是一樁事情。可是在佛法裡面給我們講,所有一切法一樁事情,「入一法句」。所以歐陽竟無先生說,「佛法不是哲學」,就從這個地方說的。因為哲學裡面一定分體、分用,體相用,體相用不是一個,體是體,相是相,用是用,它不是一個。而佛法,無論說多少,它是一個,這個世間一切哲學的定義裡面沒有。所以佛法就是佛法,我們從這個地方去認識佛法、去體會佛法。

  底下這解釋無知,「無知故能無不知」,這世間人為什麼於一切法都茫然不知?是因為他有知。你們每一個人天天在求知識,壞了,有知就有所不知,你不知道的事情太多!所以佛法的教學跟世間法教學不一樣,世間法教學是教你有知,佛法的教學是教你無知。真正到無知的時候,世出世間一切法你無所不知。為什麼?因為無知才入一法句,有知就不能入一法句,有知跟無知,二,二怎麼能入得進一?佛法教你修禪定,定是什麼?定就是一,定裡面沒有妄念,有一個妄念那就不是禪定。所以定能開智慧,這個定就是無知,開智慧就是無所不知,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真實的智慧是自性的開悟,開悟之後為什麼無所不知?因為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現的,你明心見性了,那哪有不知道的?那當然知道,都是從心性變現的。

  你把心性的根源找到,從心性流出一切萬事萬法你統統都明了,不要學,都知道!這是佛法求甚深廣大智慧的方法,跟世間人不一樣。世間人求知是什麼?要用頭腦去研究、去思惟,這在佛法講第六意識,用第六意識去求決定求不到。第六意識的範圍很有限,範圍不大,而且會有許許多多錯覺在裡面,你把事情想錯了、看錯了、會錯了意思了,不是真智慧。這個真智慧是從定中去求。所以佛法講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個很有道理。那個因戒,那個戒不是指戒律,如果諸位是指戒律,那個範圍就太小了、太窄小了,那個戒是如來的教誡,那個範圍就廣大了,所有一切經律論都是如來的教誡。你要依照佛給你講的原理、原則、方法,遵守這個,這叫持戒。從戒裡面就能得定。像我們念佛,佛教給我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就是戒。我們遵守這一個教誡,我們用凈念相繼的方法來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就得定了。一心不亂的層次有很多,通常講工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到理一心不亂了,智慧就開了,就無所不知。

  「是故一切種智,即真實智慧也」,這一切種智就是無所不知,這個是如來果地上的智慧。「智慧非作非非作,法身非色非非色」。這個智慧不是你作意的,也不是不作意,就是我們今天講,這個作意是什麼?有意思,有意,非作就是沒有意思。法身非色就是沒有色,非非色是有色,有相有色。體上講,這個非作是無知,非色是無色,無相無色;非非作,起作用了,起用的時候無所不知,非非色是法身起作用能現一切萬相。這叫「清凈句」。由此可知,這個清凈句境界非常之高,確確實實是如來與大菩薩的境界。像《楞嚴經》上講的法身大士,他們入了這個境界了。法身菩薩他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他有沒有身?他沒有身。正因為他沒有身,所以他能夠以無量無邊的應化身到十方諸佛剎土去供佛聞法、去度眾生,他能化身。正因為他無知,所以他無所不知,無量的智慧。

  我們今天犯了很大的病,我們有身,執著這個身是我,堅固的執著,所以就不能變第二個身,你看多可憐。假如我們不執著這個身是我,就能夠化無量無邊身,就能分身了。你今天為什麼不能分身?因為執著這個身是我,除這個身之外都不是我,堅固的執著。佛在《華嚴經》上說過,這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的智慧,無知無所不知;如來的德相,非相非非相,他統統都有。「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因為有妄想,我們的智慧沒有了,被妄想蓋住了;因為有執著,我們的清凈身沒有了,我們的法身沒有了,執著害了我們的方便法身,妄想把我們的真實智慧埋沒掉了。

  所以你真正想學佛,真正想恢復你的本能,佛法沒有別的,就是幫助我們恢複本能,一切大乘經都說這個道理,都教給我們許許多多的方法。這方法裡面,道理有深、有淺,方法有難、有易。不是理與方法上有差別,那個沒有差別的,所謂是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所有一切差別從哪裡來的?是我們每一個人妄想、執著那個淺深不相同,差別從這兒來的。我們這個俗話講,業障重,業障太重!這業障是什麼?就是妄想執著,太重了。這個太重的人,說實在話,念佛方法最好,天親菩薩也選擇這個方法,曇鸞大德也選擇這個方法。我們看底下:

  【此清凈有二種。應知。一者器世間清凈。如向說十七種莊嚴佛土功德成就。】

  這個『器世間』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我們生活環境,生活環境清凈。世尊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天親菩薩將世尊的介紹歸納十七種。

  【二者眾生世間清凈。如向說八種莊嚴佛功德成就。四種莊嚴菩薩功德成就。】

  這是觀西方世界人清凈,佛清凈、菩薩清凈,居住的環境都清凈。

  【如是一法句。攝二種清凈義。】

  這個『一法句』裡面就是清凈句。這一個清凈句裡面,這兩種清凈就包括一切清凈了。因為一切法總不出這兩大類,清凈心顯現的,因此這一切法還是清凈。我們再仔細觀察我們今天的環境,我們生活環境有嚴重的污染,現在科學家的術語講生態平衡失掉了,因此這個環境的污染就非常嚴重,不但水污染了,現在連空氣都污染了。科學家給我們提出報告,說我們的臭氧層破了很大一個洞,這個太陽的紫外線直接照到動物的身體上都會得癌症,都會得病,這個臭氧層是擋住這個紫外線的,保護我們這個皮膚,這天空都污染了。而且科學家給我們提出一個很嚴重的警告,說這個環境污染如果得不到改善,這個地球上五十年之後,不適合人類生存,水有毒,不能喝;空氣有毒,不能呼吸。這是現代科學家提出的報告。當然科學家的預測是根據科學的理論。

  我們佛法不是這樣說法,佛法說五十年之後,空氣有毒,水有毒,那個時候的人,人體構造不一樣,他喝那個毒水、呼吸那個毒的空氣他也能生存。我們現在的人不能生存,他那個時候的人能生存,這我們佛法裡頭所講的,跟它不一樣的。這個人體會隨著環境能夠變遷、能夠適應。但是總而言之一句話,愈往後愈苦,這是真的,這個不是假的。五十年之後,那個人的社會環境、生活環境決定不如我們現在,我們現在比他們幸福很多,正如同我們現代人比不上五十年以前的人。不要說得太久了,也差不多了,我三十八年到台灣,也將近五十年!那個時候台灣的環境跟現在完全不一樣,真正是寶島,真正是幸福,人口少,空氣新鮮,人情味很重,不像現在,雖然物資沒有這樣豐富,人比現在過得安樂,真正幸福快樂。現在物質豐富了,錢多了,富而不樂,大家富了,富了怎麼樣?苦得不得了,沒有從前那樣,從前貧而樂,真快樂,所以不一樣。這是講依報。

  再看正報,正報是人,現在的人麻煩大了,心理污染、精神污染、思想污染、見解污染,一大堆的污染,所以心不清凈。這心不清凈,身就不清凈,身不清凈,生很多怪病,病特別多,這是三十年前沒有的病,現在有。這個病從哪裡來的?病從污染來的,身心的污染、環境的污染,這哪來的清凈?所以跟西方極樂世界一比,它那裡是清凈的世界,因為人人思想見解都入一法句。反過來看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叫胡思亂想,妄想執著無量無邊。可是妄想執著不是真的,這個一法句是真的。雖然不是真的,如果我們迷在這個裡面,現在就受其害,這是真的,這個一點不假,搞六道輪迴。就好比說我們作夢,夢絕對不是真的,假的,這個大家都知道,夢是假的。可是你作惡夢的時候,嚇得一身冷汗,嚇醒了,那個好不好過?一樣的不舒服、不自在,天天作惡夢,那個日子好難過,夢是假的!天天作惡夢。

  我們曉得,六道輪迴是假的,可是你在六道輪迴裡面不能出去,正如同你作惡夢,你沒有能醒過來,你在那個夢中要受罪,要受苦受難,雖然那個苦難是假的,但是你那個感受不假!就這麼回事情,這就是事實真相。佛法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破迷開悟,把這些事實真相統統搞清楚、搞明白,從這個大夢當中覺醒過來,這佛法的能事就完畢了。醒不過來怎麼辦?這佛就勸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就醒過來了、就覺悟了,這個方法好!比自己用功修行覺悟要快得多了,要容易得多了,這是勸你求生凈土。

  所以這個一法句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個真實智慧可以說是一切真智慧的根源,就是無知,無為法身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依正莊嚴的來源。不但是世尊教我們,彌陀教我們,一切諸佛教我們,就是教我們要悟入實相。這一句一般人很難懂、很難體會,我們用一個最淺、最通俗的句子,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大家好懂,宇宙人生的真相,好懂。是不是真懂?不見得。他所懂得的似是而非,不是真懂得。如果真懂得了,他就是法身大士了,他不是普通人。真懂得了就入一法句了,就是得到身心境界真實的清凈。這是理,前面講的相與用那是事,理事不二,理是一,相跟事無量無邊。我們統統明了,這自行化他的作用就沒有障礙了。

  我們看底下這一句,「眾生為別報之體。國土為共報之用。體用不一,所以應知。」眾生,這是指所有的動物,動物,每一個動物他的體不一樣,我們人是動物之一,每一個人的體不相同,這叫別報,個別的。可是國土是屬於共報,共業變現的。我們雖然身體每個人不一樣,我們在這個講堂,這講堂是一個,這個講堂是什麼?是共業變現的,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得到這個受用。所以說國土為共報之用。體用不一,這個地方的體不是本體,這個地方的體是個別的體,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跟我們所享受的這個生活環境不一,環境可以是一個環境,很多人在這裡共同享受,這個事與理我們也要清楚、也要明白。

  「然諸法心成,無餘境界。眾生及器,復不得異,不得一。」這個就是事實真相,這個真相很難體會,它的的確確是事實。佛說我們眾生迷了,迷什麼?迷了這個事實真相。為什麼說眾生?眾生就是前面講的別報之體,器就是共報之用,復不得異,不得一,不能說是一,也不能說是二。你說一,意思不完全;你說二,完全說錯了,不一不異。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因為所有一切法,諸法包含了眾生、國土,都是心變現的,真心成就的,除了真如本性之外,沒有一法可得。這個也很難懂,我們還用作夢做比喻。你在夢境裡面有自己的身體,一定有自己,你們想想,哪一次作夢夢裡頭沒有自己?一定有自己,也夢到很多人,夢中也有山河大地,也有樹木花草,樣樣都有,在夢中好像真的境界一樣。當你醒過來的時候,你不妨坐起來想一想,夢中的自己是自己,夢中那些人是不是自己?夢中所有一切萬物是不是自己?全是自己變現的!除了自己之外,誰到你夢裡面去?能作夢的是個心,心變成夢境,夢境裡面所有的統統是這個心現的,所以沒有一樣不是自己。

  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所有一切眾生、山河大地、宇宙人生,就是夢境裡面所現的,真心所現的。所以諸佛菩薩明白這個真相,生佛不二,眾生跟佛是一不是二,所以佛菩薩那個慈悲叫同體大悲,什麼叫同體?同一個心性變現出來的。諸佛如來是我們真心變現出來的,九法界有情眾生還是這個心變現出來的,離開這個真心之外,也沒有佛、也沒有眾生、也沒有山河大地、也沒有虛空,虛空也是變現出來的。這個是事實,很難懂,懂得這個就叫成佛!還沒搞清楚,那你還是凡夫,所以很不好懂。我們用作夢這個比喻,諸位細細想那個夢境,夢境要想通了,你這個路就找到了,開悟的路就找到了。然後你對於一切眾生你會用清凈心、用平等心。為什麼?清凈心是應當的。你如果心不清凈、不平等,那你錯用了心,你就又迷了。你不迷的話,你對於一切眾生決定是清凈心、決定是平等心。為什麼?自他不二,理事一如,這個是事實真相。所以諸佛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這麼樣顯露出來的。所以這個地方講「諸法心成」,是心變現成就的,除了心之外,沒有任何境界,連虛空都沒有。所以眾生及器世間,不能說異,也不能說一。

  「不一則義分」,義是理,「不異同清凈」。所以佛看所有的法界、所有的眾生都是清凈法性。我們看佛也是污染,不是事實有變化,事相上沒有變化,我們的心起變化。佛的眼清凈,佛的心清凈,所以看十法界都清凈。眾生的眼不清凈,是污染的,看十法界都不清凈。清凈是真相,不清凈是你看錯!譬如我們睜開眼睛看這個講堂,看得清清楚楚的,那一個人要帶一個藍色的眼鏡,看到這個講堂統統是藍色的,這個講堂是不是藍色的?不是藍色的,為什麼他看成藍色的?他眼鏡有毛病,他帶了個藍色眼鏡。帶個紅眼鏡,看成紅色的。那個看紅色的不同意那個看藍色的,看藍色的說你紅色的看錯了,兩個打架,打得死去活來,都是冤枉的,都沒有見到真相。這個眾生裡頭所有一切鬥爭都是這麼來的,全都是看錯了,沒有看到真相,看到真相,什麼事都沒有了。

  「器者,用也。謂彼凈土,是彼清凈眾生之所受用,故名為器」,這講器世間,這是講的西方極樂世界環境清凈。「如凈食用不凈器,以器不凈故,食亦不凈。不凈食用凈器,食不凈故,器亦不凈。要二俱潔,乃得稱凈。是以一清凈名,必攝二種。」這個意思剛才我都講過了,所以這個文一念應當都清楚。我們的心清凈、身清凈,外面環境就清凈;我們的身心不清凈,外面環境決定不清凈。外面環境清凈,我們的身心不清凈,不能叫一法句,不能叫清凈;我們身心清凈,外面環境不清凈,也不能叫清凈,這個意思我想大家都明白。現在我們外面環境不清凈,我們念佛的人心清凈、身清凈,外面環境不清凈,所以我們的清凈不是真的是假的。一定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內外統統清凈,這才叫入清凈句。所以入清凈句,嚴格的講,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才是入清凈句。我們看底下第五段:

  【善巧攝化。】

  【如是菩薩。奢摩他。毗婆舍那。廣略修行。成就柔軟心。如實知廣略諸法。】

  「廣中二十九句,略中一句,莫非實相」,這個十七加八,再加四,這就是廣中二十九句;略中一句,就是前面講的清凈句,這是廣略。菩薩西方極樂世界修行,修『奢摩他』、修『毗婆舍那』。「奢摩他」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止的意思,「毗婆舍那」翻作觀,前面都講過。止就是定,觀就是慧。也可以說定慧雙修,定慧等學,才能成就『柔軟心』。這個「柔軟心」就是自在隨緣,真正得自在了。於一切法無有一法不是實相。這個《金剛經》上說我們這個世間的眾生,我們的境界,佛說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果釋迦牟尼佛對西方極樂世界大眾說法,他一定說,「凡所有相皆是實相」,境界不一樣!為什麼說我們這裡都是虛妄?我們用的心是妄心;為什麼說西方世界人都是實相?人家用的是清凈心,清凈心見到的都是實相,我們這個妄想心所見的皆是虛妄,就這麼個道理。可是要曉得,那個實相跟妄相是一相,就同此地講的不一不異,你才真正明白事實的真相。

  【如是成就巧方便迴向。】

  這就說到這個方便的法身了。「知真實法身,則起真實歸依也」。這個歸依不容易,我們這個世間,這學佛的同修都歸依了,明天我們這裡要傳授歸依,大概也不少人到這兒來參加歸依。你從哪裡歸?你依什麼?如果不曉得從哪裡歸,也不知道依什麼,這個歸依就是假歸依、空歸依!歸依這兩個字,從初發心一直到等覺菩薩,都天天要念的,不能夠捨棄掉的。為什麼?等覺菩薩還沒成佛,他還要歸,他還要找依靠。真正的歸依是歸依自性三寶。在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好,他不說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為什麼?怕大家聽這個名詞產生錯覺,把這個歸依誤會了。聽說歸依佛,就想到佛像;聽到歸依法,就想到經典;聽到歸依僧,就想到出家人,這個就糟糕,錯了!不是這個意思。歸依自性三寶。自性三寶是什麼?覺,佛是覺的意思,覺而不迷;法是正的意思,正知正見,這是法;僧是凈的意思,身心清凈,一塵不染,所謂是六根清凈,一塵不染,這是我們的歸依處。所以「知真實法身,則起真實歸依」,這是什麼境界?法身大士的歸依,圓教初住菩薩,可見得人家授的三歸依跟我們不一樣,為什麼?他已經知道真實法身了,我們不知道。

  【謂說禮拜等五種修行。】

  這就是天親菩薩在本論裡面所提倡的這個五念門。

  【所集一切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樂。欲拔一切眾生苦故。作願攝取一切眾生。共同生彼安樂佛國。】

  法身大士智慧開了,真相見到了,這才曉得所有一切法門裡面,唯有這一個法門最方便、最真實,能令一切眾生跟菩薩一樣證清凈法身,圓成佛果。他們曉得,權教菩薩不知道,阿羅漢、辟支佛更不知道,我們凡夫怎麼可能會知道?我們如果要沒有得到釋迦佛的講經,這些菩薩大德們的傳法講解,我們怎麼會知道這個事實?諸位現前能把這樁事情聽明白了幾分,就如同佛在《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你為什麼能聽懂?菩薩都聽不懂,你比菩薩還高明?這個原因是你過去生中的善根,現前諸佛如來的加持,你把這個意思聽懂了幾分。而每一個人聽懂的程度不一樣,有人聽懂一、二分,有人聽懂三、四分,這就是每個人善根、福德不相同。善根厚的,就會多懂一些。而諸佛如來的加持那個力量與你的善根、福德恰好成正比例,你有一分善根、福德,佛的加持力量就顯出一分;你有兩分的善根、福德,佛的加持就顯出兩分,佛的加持跟你的善根、福德恰好成正比例。這是每個人聞法悟處為什麼會不相同,有人一聽,他就懂得了;有人一聽,還是饃饃糊糊,原因在此地。

  不管我們是懂得或者是不懂得,都應當要學菩薩,真正肯學菩薩,這個人就有福了。怎樣學菩薩?『不求自身住持之樂』,換句話說,我們今天在這世間上,我們生活的享受,物質享受、精神享受,我們不求這些。我們求什麼?『欲拔一切眾生之苦』,我們看到這個世間許許多多苦難的眾生,我們希望去幫助他,我們自己享受裡面節省一點,能夠幫助他們一點,這就是菩薩。我們自己求生凈土,我們也幫助他們明了凈土,幫助他們發願求生凈土。我們每天念迴向偈,迴向偈不是嘴皮上念的,是要去把它做到的,那才叫真的迴向,真實的歸依。我們天天念上報四重恩,怎麼個報法?下濟三途苦,你用什麼方法去救濟三途苦?三途是餓鬼、地獄、畜生,餓鬼、地獄、畜生在哪裡?就在眼前,這些餓鬼、地獄、畜生,還沒有變餓鬼,還沒有變畜生,還沒有下地獄,現在這些人。這些人看看他的思想、他的造作,將來要墮地獄、將來要變餓鬼、將來要變畜生,我們要去救這些人。已經墮了三途,我們沒有能力救,那地藏菩薩的事情,他去救去。我們要救的是什麼?現在造這個業,還沒有墮落,我們勸他念佛求生凈土,一念回心,他就決定不墮三途,決定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下濟三途苦。我們不真的去做,那個迴向偈就是騙人,自欺欺人,真的去做。

  所以我們用什麼方法幫助這一切眾生才與佛相應、與法相應?就是勸人明白佛法,勸人修學凈土。我們今天印經、講經,講經,每個人都要講,不能不講,這一部經不會講,講一句可以,一句總會講,一句什麼句?勸人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最好,這一句你總會講!這一部經不能講,講一句。所以碰到人就講,管他聽得進去聽不進去,喜歡聽不喜歡聽,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時時刻刻處處都勸人。現在我們印的書、作的錄音帶,到處送,這就是「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那個具體的行為,我們真的在做。

  「無量壽經。三輩生中,皆發無上菩提之心,即是願作佛心,即是度眾生心,即攝取眾生生凈佛國土心。」《無量壽經》上所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那個一向專念沒問題,我們都懂得,就是念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那屬於一向專念。那還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是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發菩提心是第十九願。發菩提心,此地這是說得很具體了、很明白了,那就是願成佛的心,就是四弘誓願裡面,「佛道無上誓願成」,即是度眾生的心,「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真正的菩提心。四弘誓願有了一前一後,當中兩願自然在其中,四願要發,要斷煩惱、要學法門。「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不得往生也。」可見得我們念佛求生凈土一定要發菩提心,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法門,不發菩提心不是大乘人。縱然念佛念得很好,阿彌陀佛想來接引你,西方極樂世界大眾反對,那你就不能去,阿彌陀佛也不能違背大家的意思。所以一定要發菩提心,跟所有一切大眾、跟阿彌陀佛如來同心、同願、同行,這樣才行,才能往生。

  「迴向,謂以己所集一切功德」,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施與一切眾生共向佛道」,把我們自己所修學、所集的一切功德,統統布施給一切眾生,與一切眾生共享,令一切眾生都向佛道。「巧方便者」,這個巧是善巧,善巧方便,「謂作願攝取一切眾生,共同生彼安樂佛國。彼佛國即是畢竟成佛道路無上方便也」。這一句話很重要,這就是給我們說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成佛之道。所有成佛之道,這一條成佛之道最快速、最穩當,其他成佛之道跟這個不能相比,這個要知道。善巧方便,在現在方法很多,我們可以利用科學的工具,把這個攝受一切眾生,也就是勸導一切眾生,盡心儘力把它擴大,令一切眾生都有緣分聽到這個法門,都有這個緣分看到凈宗的經典。他能見、能聞,自然就發心,就發願念佛求生凈土。底下第六段:

  【離菩提障。】

  這是我們修學不能不知道的,障礙要遠離。我們常講業障,業障無量無邊,在這裡歸納為三條,三種。

  【菩薩如是善知迴向成就。即能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

  這三種與菩提是相違背的。菩提是覺,相違背就是不覺,就是迷。這下面三條:

  【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

  所以諸位要曉得,一個人能夠捨棄自己一切享受去幫助別人,這真實智慧。我們世間人說,這傻瓜!因為他自己傻,看到別人都傻,他不曉得那是真實智慧。我們自己的生活要節儉,把多餘的來做弘法利生的工作,這是真正的智慧。第二:

  【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

  這個是真正的慈悲。沒有慈悲心,看到眾生苦,不聞不問,這就是沒有安眾生的心,這個「安」是安撫眾生,沒有這個念頭。真正有慈悲心的人看到一切眾生在受苦,他就要盡心儘力去幫助他遠離,決定捨棄『無安眾生』,捨棄「無安眾生」就是念念要安樂眾生,要叫眾生得安樂,他存這個心,有這個念頭在,這個人就是慈悲,有菩薩的慈悲。

  【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故。】

  這是菩薩,這是善巧方便,『憐愍一切眾生』。眾生無知,不知道對於三寶、不知道對於聖賢恭敬供養,他不知道。因此菩薩對一切眾生絕不要求他供養,絕不要求他恭敬,這是『依方便門』,因為他不懂。如果要求眾生供養,要求眾生恭敬,眾生不供養你、不恭敬你,那你就不度他,就不憐愍他,那你就沒有慈悲,也沒有智慧了。所以決定不求,不求供養、不求恭敬,這樣才能夠普度眾生,特別是度那些罪苦的眾生,罪業深重,那些眾生迷惑顛倒,不懂禮義,不懂理,不明道理,所以菩薩對他一切隨順,沒有一絲毫的要求,無條件的去幫助他。底下:

  【順菩提門。】

  這三種障礙舍離了。

  【菩薩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滿足故。何等三種。無染清凈心。安清凈心。樂清凈心。】

  你看,遠離三種違背菩提心門,翻過來就得到了。「染」是污染,決定沒有污染,心沒有污染、精神沒有污染、思想見解沒有污染。他為什麼不會被污染?

  【以不為自身求諸樂故。】

  也就是說,這個世間的五欲六塵他統統放下了,貪瞋痴慢他也放下了,所以他不污染了,他的心清凈了,身心清凈是這樣得來的。如果貪圖世間名聞利養,他的心就不清凈了,他的心就被污染了。菩薩跟凡夫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此地。凡夫貪圖自身的諸樂,貪圖享樂。其實凡夫貪圖這個樂,這個五欲六塵享受之樂,付出的代價太大了,我們仔細去思惟一下,得不償失。得到眼前的快樂,五欲六塵的受用,這個受用的時間很短暫,不長,後來的時候要受三途苦報,要受無量劫,所以他付出的代價太大了。所以菩薩不幹這個傻事。

  財色名食睡,佛在經上給我們提出警告,叫地獄五條根,你要貪圖嗎?貪圖,將來那個代價就是墮地獄,地獄、餓鬼、畜生就是你要付出的代價,不得了!你今天這個世間榮華富貴你能享幾年?那個地獄裡面,這個地方離台中很近,台中慈光講座,《佛學概要十四講》裡面,李老師給我們指出來,那是根據經上講的。地獄,地獄裡面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二千七百多年,我們中國號稱五千年的歷史,在地獄裡頭才兩天。那個地獄的壽命多長?短命的都是萬歲,長命的是萬萬歲,你說怎麼得了!一天是我們人間二千七百年,你在這裡想貪圖一點五欲六塵的享受,將來要付這樣重的代價,沒有人願意乾的。真正造這種業的人,叫迷惑顛倒到所以然處!一個明白人決定不幹這個傻事情。

  所以說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是污染,菩薩心地清凈光明,對這個事實真相完全通達明了,所以這些東西他遠離了,他得『無染清凈心』。『不為自身求諸樂』,他是真正得樂,他所得的樂是法喜充滿,跟世間人的樂不一樣,他得的是清凈自在。我們今天講的,他有充分的精神享受,物質上好像比一般人清苦,他精神生活美滿,這個跟世間人不一樣的。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凡夫學道法,當自觀身行少言說
凈空法師:分辨正法邪法
凈空法師:宇宙從哪裡來的
凈空法師最新懺悔發願文(完整)
凈空法師法語:修財布施,大概我有錢才能布施,沒有錢就不能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 往生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