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語堂編藏】貓眼看人:為道教平反昭雪

【自語堂編藏】

為道教平反昭雪

貓眼看人    魯迅說:「中國的根柢在道教」,然而從清末民初開始,一些精英人士對道教大肆攻擊,國共兩黨也經常把道教當成封建迷信予以取締,1912年,當道教中的有識之士準備創建醫院、實業時,當時的政府不但不支持,反而發布了許多危害道教的法令。今天,道教終於衰落了,這些人的想法終於變成了現實。    當中華文化的根邸永久性的損傷之後,其他枝葉也開始大面積的剝落飄零,整個中華文化已經淪落到了化石和木乃伊的邊緣。    事實證明,中華文化的糟粕是專制制度,決不是道教。相反,道教對中華文化有過卓越的貢獻,從今天起,我將用系列文章為道教平反昭雪,讓大家重新認識道教。    擬寫的題目有《科技篇》、《文學藝術篇》、《學術篇》、《政治篇》、《民俗篇》等。學術篇    有人說,道教「雜而多端」;又有人說,道教「博大精微,綜羅百代」。這些說法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道教在學術方面具有綜合和融合的特點。    從歷史上看,這種綜合和融合的過程發生過兩次。第一次綜合和融合的過程發生在道教誕生之初。雖然在這之前,黃老道家就對先秦學術進行過大規模的總結,但因為其過於關注政治層面,中國先民們的許多知識並沒有包括在黃老道家中。而道教則不然,在它誕生的過程中,就對中國學術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總結。他將中國古人的各種神仙方術、道家的修身養生術和治國術、墨家民間結社的傳統和重視科技的思想、儒家的忠孝思想、法家的陰謀權術、兵家的軍事思想、名家的思辨和邏輯思想、古代醫學知識、天文地理知識、數學知識、以及民族的享樂精神統統納入自己的名下,使各行各業的人都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要長生的,迷上了煉丹術;要財寶的,迷上了點金術;想當官的,夜半去打醮祭神;要治病的,請道士來設齋上章;想使亡靈安寧,則讓道士來作法事;想使活人無恙,則叫道士來畫符念咒,道士可以給你驅邪捉鬼,也可以給你玩兩套戲法;可以給你消災,也可以代你祈福。想追求精神超越的,又有精微玄妙的哲理妙旨。    道教對中國學術的第二次總結髮生在唐末宋初,是它首先倡導儒釋道三教合一,並為儒家理學的興起乃至整個中國學術的走向奠定了基礎。    順便說一句,未來道教的復興直接取決於它對中西學術的綜合和融合能力。    道教不但最大限度地吸收和融合了其他它學派的思想,它自身也有許多原創性的學術成果。其中最突出的是太極圖宇宙模式和內丹學。    內丹學的理論基礎是試圖將老子的道家學說變為丹家的切身體驗,在人體中將道家的宇宙論作時間反演的實驗,使自身的精氣神向道復歸,並以招攝宇宙虛空中的先天一氣為要訣。當代學者胡孚琛認為,內丹學必將引起一些宇宙學家、醫學家、心理學家、腦科學家的注意,從而調動東西方學者的智慧共同攻開人體生命科學前沿的堡壘,為全人類造福。    太極圖宇宙模式可簡略圖式為:元氣運動→化生陰陽(分天分地)→陰陽交感→化生五行→五行運動→化生萬物。關於這一宇宙演化思想,有學者已注意到並對此曾給予很高的評價:「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由元氣到陰陽、到五行、到萬物的宇宙演化理論。這一理論對後人影響很大,周敦頤從道教圖中改裝過來的太極圖,對這套理論作了自己的圖解;王安石的《洪範傳》,對這一生化過程作了詳細的論證;朱熹對此也進行過討論。這顯示出這套理論在中國科學史和哲學史上具有極大的重要性。」(參見關增建《中國古代物理思想探索》,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第20頁。)    不僅如此,道教還在學術方面深刻地影響了其他學術派別和宗教派別,比如宋明理學和心學都曾大規模地吸收過道教的思想,明清啟蒙思想家王夫子、黃宗羲、傅山等人也從道教思想中受到很多啟發。佛教禪宗思想和道教的淵源關係更是眾人皆知,回族學者以「真」作為伊斯蘭教文化的支點,創「真一、數一、體一」之「三一說」,所述蘇菲主義教派從理論到修鍊皆和丹道暗合。另外,道教思想對國外學術也有一定的影響。    道教對中國學術的傳承也有卓越的貢獻。道教最重要的奠基是《道藏》,《道藏》中不但收錄了道教自身的絕大部分著作,而且還收錄了儒書、醫書、陰陽、卜筮、諸子百家的著作,古今中外,還沒有哪個學派和宗教派別,具有如此的胸襟。    《道藏》收錄的儒書大抵指揚雄《太玄經》、邵雍《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鮑雲龍《天原發微》,以及一批儒家《易》學著作,如《易因上下經(李氏易因)》《易林上下經(焦氏易林)》《古易考原》《周易圖》《大易象數鉤深圖》《易數鉤隱圖》《易象圖說》內、外篇等;醫書大抵指《黃帝內經素問》《圖經衍義本草》等;陰陽卜筮書大抵指《黃帝龍首經》等。    《道藏〉收錄的諸子百家書大抵指除《老子》《莊子》《文子》《列子》《亢倉子》外,所收之《墨子》《鬻子》《鶡冠子》《公孫龍子》《尹文子》《孫子》《韓非子》《鬼谷子》《子華子》《素履子》《無能子》《劉子》等;先秦時諸子百家的許多著作之所以能流傳道今天,我們今天之所以能一睹百家爭鳴的盛況,基本上是道教的功勞。    此外,還收有《山海經》《穆天子傳》《漢武帝內傳》《漢武帝外傳》等,這為研究我國遠古神話和中華民族的起源提供了重要參考。李志常《長春真人西遊記》,所記邱處機西覲元太祖途中的地理、民情,就是研究當時中亞地理、民情和中西交通史的重要資料。政治篇    在古代西方世界和伊斯蘭世界,向來是宗教神權的地位高於世俗政權。但在中國,這種政教合一的體制從來就沒有發生過,宗教權力始終低於世俗權力。佛教如此,道教更是如此。然而,當我們考察歷史時,我們卻發現道教對中國古代政治的影響僅次於儒家,超過了其他任何宗教。    首先,道教的突然崛起直接導致了東漢王朝的滅亡。當時,太平道的道士們發動的黃巾起義波及全國,而巴蜀地區的五斗米道則直接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割據政權。後來,甚至到了近代,許多人還打著道教的旗幟發動起義和叛亂。    其次,道人隱士在中國古代政治領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北魏時的寇謙之和崔浩,「山中宰相」陶弘景,唐代的魏徵,五代十國的陳摶,金、元之際著名道士邱處機,明代的劉伯溫等,他們或者在我國改朝換代的過程中,或者在國家的重大決策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    更值得注意的是,凡是皇帝崇信道教的時期,都是我國經濟文化的繁榮時期,這裡最突出的例子是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除此之外,宋代前期和明代後期高度繁榮的經濟文化也與皇帝崇信道教有關。當然,過分崇信道教也會帶來副作用,如宋徽宗和明代後期幾個皇帝對道教過分崇信,成了北宋和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形,完全歸功於道教獨特的治國學說。    和儒家「家天下」的治國理論完全不同,道教把國家不是看成家庭的放大,而是看作和人體類似的一個大系統,據此,道教提出了「經身理國」的治國方案,主張身國同道,無為自化,清靜自然。    這種治國理論上承先秦道家的無為而治,下啟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非常值得大家深入探討。    道教對太平盛世的倡導也深深地滲透到了中國人的靈魂之中,成為了古今中國人不懈的追求。在追求太平盛世的同時,道教中人還大膽批判中國古代君主專制,倡導無君論,成為了明末清初啟蒙思想家重要的思想來源,這方面的代表有兩晉南北朝的鮑敬言、唐末的譚峭,元代的鄧牧等。    道教還直接繼承了先秦墨家民間結社的傳統,成為了大一統時代首先崛起的民間社團組織,並在嚴酷的君主專制下存在了2000多年。    另外,道教對中國少數民族文化所產生影響的力度和深度,要遠遠超過儒家(教)。就以雲南少數民族來說,直到元初,雲南人還「不知尊孔」;民國凌錫華所著《連山縣誌》卷五「瑤俗"載:「兒之聰穎者,不與讀儒書,惟從瑤道士學」,就反映了這一史實。因而能夠在邊疆少數民族中以道教「隨方設教,友諸異類,與其同好,心無疑誤」,「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的進步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流毒,加速了少數民族漢化的進程。    歷史上,道教對拓跋、女真和蒙古等貴族產生過較大影響,這對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在中華民族自我意識(認同感)的形成過程中,道教發揮了宗教共同性和精神紐帶的作用。    中國的實踐經驗也表明,信奉道教的少數民族往往比不信奉道教的少數民族具有更高的漢文化水準,更容易與漢民族和睦相處,也更容易融合於漢民族當中或融合漢民族於本民族當中;無論在國難當頭或和平時期,都更容易與漢民族團結一心,共同戰鬥,因而具有更強的中華民族自我意識(認同感)、向心力和凝聚力。 科技篇  道教信仰鬼神,這是道教在近代屢遭厄運的關鍵原因,也是道教直到現在還蒙受不白之冤的主要原因(上面一位網友認為道教是垃圾,還有很多網友要求我將道家和道教分開,因為他們心裡對道教存有鄙視,只是沒說出來而已)。  其實道教的鬼神信仰不但是我國文學藝術浪漫主義的主要源頭,還是當今網路上流行的玄幻小說的靈感源泉。更重要的事,靠著神秘的鬼神信仰,中國人才擺脫了儒家偏狹的人生信仰,保持了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並在科技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寫《中國古代科技史》時,對道教中蘊藏的科技知識讚不絕口,乾脆以十宿道人自稱。  至於道教追求的長生不老,只不過是一個科學難題,更是與封建迷信掛不上鉤。相反由於追求長生不老,道教對我國古代醫藥學、化學、生理心理學等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醫生華佗、孫思邈、劉守真、李時珍、傅山等均為道教徒。晉代葛洪所著《肘後備急方》、南朝梁道士陶弘景的《神農本草經集注》七卷,孫思邈《千金要方》,均為中國醫學要籍,這些是至今還發揮重要作用。  20世紀70年代中國科學家根據《肘後備急方》中記載的以青蒿治療瘧疾的方法,從菊科植物黃花蒿中成功提取出青蒿素,成為抗瘧藥物史上繼喹啉類以後的重大突破,解決了困撓國際醫學界的治療瘧疾的難題。  世界最早的人體解剖圖是五代時道教徒所繪。道經《金笥玄玄》中保存了道教在寄生蟲學領域的探索成果,並有甘蔗控制蛔蟲功效的記錄。道教徒還發現了用谷糠預防腳氣病,用動物肝臟治療夜盲症,用海帶治療甲狀腺腫大的方法。  為了追求長生不老,道家徒把大量的精力投入了煉丹活動,中藥學中的大量有價值的「丹方」來自道教的煉丹活動,許多至今仍在中醫藥領域發揮重要的治療功能。  道家徒的煉丹活動直接促進了我國古代化學的發展,火藥的發明便是其中最突出的例子。  道士們在煉丹活動中製造了世界最早的耐火密封材料「六一泥」。為了煉丹,道教在鑄造和拋光等技術領域進行探索。  因為煉丹和修行對時空環境要求極嚴,所以道教徒花費了大量精力從事天學觀察和研究。道教徒提出的宣夜說是一種比較科學的宇宙模型。道門曾自創了一種「二十八宿旁通曆」的曆法 。道教對官方曆法思想的發展也作出了貢獻。其中,隋唐道士積极參与了官方的曆法制定工作。道教學者李淳風和趙友欽不但在天文知識領域有諸多貢獻,還參與了天文儀器的製作和改進工作。此外,道教徒發明的「秤漏」,則對其後400年間中國漏刻計時技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長期為道門所重的《五嶽真形圖》已有了地圖學上最早的等高線畫法,宋元時期道經《雨陽氣候親機》中保存有用於氣象預報的道教「雲圖」。  道教對我國古代物理也有諸多貢獻,物理一詞即來源於道家道教,指南針的發明與道教有密切關係,唐代道士王冰已經意識到了大氣壓力的存在。《玄真子外篇》中還記載了人工方法造虹的試驗以及銀河、潮汐、雷電、荷葉上水珠的成因。並通過實驗對視覺暫留效應作了精彩的解釋。  五代道教學者譚峭所著《化書》在鏡的成像理論方面,對摩擦生熱燃燒現象、聲音產生的原因和媒介作用都有精彩的論述。並意識到物體運動與參照系有一定的關係。  趙友欽曾在,精心設計了一個相當完備而又十分複雜的大型光學實驗,進行大型光學實驗。實驗目的明確,實驗條件可控,實驗步驟清晰,實驗結果可靠。不足的是他還沒有進行定量分析。  道教對我國數學的貢獻也極為突出。歷代擅長數學的高道和道教學者不在少數,如何承天、成公興、劉焯、李淳風、趙友欽、朱載NB063李注算經十書完成後,唐高祖下詔做為教科書在「國學行用」。  我們常所說的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元」即來源於道教神秘的天元術。因為天元術的出現,我國數學進入了符號運算階段,我國數學也在宋元時期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峰。  珠算的出現也與道教有極為密切的關係。《數術記遺》是現存最早著錄「珠算」器的文獻,其中還蘊含著數學坐標思想和十分豐富的程序設計思想。  道教對我國古代科學思維的形成也有極大的貢獻,它的以術演道、以道馭術的思想,對如何認識大自然、如何防止科學技術對人類的危害至今還有重大的參考價值。道教的「觀變察機」、「參驗」、「析理入微」的思想與現代科學多有相合之處。  最值得一題的是,趙友欽在實驗中把觀測人員分為兩組,分別用兩架相同測經儀同時觀測,這樣就可以彼此參驗,對照觀測結果。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趙友欽還提出為了避免誤差,提高測量的精確度,必須進行多次測量,以多次測量的平均值來計算恆星赤經差。這一立兩架同時參驗、多次觀測以消除誤差的觀測思想在中國科學思想發展史上是極為先進和科學的,它充分顯示了趙友欽作為一名實驗科學家所具有的深邃科學思想。  與儒家對技工的輕視不同,道教把許多發明家當成了自己的崇拜偶像,如魯班、墨子、黃道婆等,《墨經》、《公孫龍》等許多科技著作也是靠道教保存下來的。文學藝術篇  《二泉映月》是中國民族音樂的傑作,創作者瞎子阿炳曾是無錫道教界出色樂師,可以說,《二泉映月》是道教音樂孕育出的一朵奇葩。  千古絕響《高山流水》中《流水》也出自青城山張孔山道長整理的《天聞閣琴譜》,經他發明的七十二滾拂《流水》是現在流傳最廣的琴曲之一,當年美國旅行者二號將它發送上太空,至今仍在宇宙間傳頌。  聶耳的《翠堤春曉》也來源於道教音樂。  準備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納西古樂,其實是宋元明清遺留下來的道教洞經音樂。    道教音樂被稱為仙樂,它起源於北魏,並在隋唐進一步發展,到宋元兩代進入繁榮時期,明清則進一步普及,產生了和各地民間音樂融合的趨勢,出現了風格迥異各地道情,20世紀50年代之前,中國各地看道場欣賞道教音樂是農民文化生活中的盛事。    道教美術對中國美術的影響僅次於佛教,對中國文人畫的形成起了關鍵作用  道教美術是體現道教教義,反映神鬼思想和道士修道生活內容的美術作品,一般分為道家思想的壁畫、墓室石刻,道教廟宇中的道教始祖、神仙鬼屬的石刻造像、道祖故事畫,舉行道教儀式懸掛的水陸畫以及道教修道生活畫等。

    元代畫家道人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晉祠中的宋代泥塑、山西永樂宮中的壁畫是眾所周知的道教美術珍品。    武當山古建築群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行列。    日月星雲、山水岩石、扇、魚、水仙、蝙蝠、鹿松柏、靈芝、龜、鶴、竹、獅、麒麟、八寶圖、福壽雙全圖,八仙和八仙慶壽的道教圖案更是家喻戶曉。  在風景名勝點建築的道觀,除了奉祀系統的建築為服從宗教需要顯得比較刻板外,大都利用奇異的地形地貌,巧妙地構建樓、閣、亭、榭、塔、坊、游廊等建築,造成以自然景觀為主的園林系統,配置壁畫、雕塑和碑文、詩詞題刻等,供人觀賞。這些建築充分體現了道家「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或以林掩其幽,或以山壯其勢,或以水秀其姿,形成了自然山水與建築自然結合的獨特風格。  道教建築的裝飾,鮮明地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如意、延年益壽和羽化登仙的思想。如描繪日月星雲、山水岩石以寓意光明普照、堅固永生;以扇、魚、水仙、蝙蝠和鹿作為善、(富)裕、仙、福、祿的表象;用松柏、靈芝、龜、鶴、竹、獅、麒麟和龍鳳等分別象徵友情、長生、君子、辟邪和祥瑞。另外還直接以福、祿、壽、喜、吉、天、豐、樂等字變化其形體,用在窗欞門扇裙板及檐頭蜀柱、斜撐、雀替、梁枋等建築構件上,其對民間民俗傳統文化的影響,十分深遠。又如八寶圖、福壽雙全圖,這些源自道教思想和神仙故事的圖案都遠遠越出了道教的範圍,深入到千家萬戶的各類建築構件和日常器具中。至於八仙和八仙慶壽的道教故事和圖案更是家喻戶曉。  道教建築在中國古建築的園林內,佔有很突出的位置,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一些重要建築已列為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對於我們深入研究中國古代的宗教哲學思想,解剖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層次結構,建設有民族特色的新文化,都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武當山古建築群

  武當山古建築群現在雖然許多宮觀已成瓦礫, 然而現存的建築仍透著宏偉和精美,而且有許多絕妙之處令人稱奇。如復真觀一座五層高樓中,有一柱支撐十二根梁枋的結構奇特的傑作;九曲黃河牆可傳遞聲音,與北京天壇迴音壁異曲同工;轉身殿里的大鐘在撞擊時殿內幾無聲息,而殿外卻分明聽到鐘聲裊裊;山巔那座銅鑄鎏金的金殿是一件工藝珍品,圍繞著它有幾大奇觀,其中之一為「雷火煉殿」:古時金殿未有避雷設施,雷雨天時,金殿四周往往電光閃爍,火球翻滾,景象絢麗萬千,而每次雷擊過後金殿不僅分毫未損,而且燦然如新……凡此種種使人不由得為古人的智慧發出由衷讚歎。  道教以對人生不死的信仰作為基本觀點,循此去證取宇宙本體論的解釋。道教構造的宇宙模式無非是為其人生的終極追求大開方便之門,找到一塊生命的安頓之地。故在道教哲學裡,宇宙論和認識論是其人生論的裝飾品和論證工具,而人生論的核心就是神仙學。中國哲學有重人生哲學的傳統和特色,道教與此相同,所不同的是對人生的終極追求獨樹一幟。道教文學是以宣傳道教教義、神仙出世思想以及反映其宗教生活為內容的各種文學作品。此類作品既見於《道藏》內,又見於《道藏》外。其作者既有道士,又有文人。   從總體上看,道教文學可分為道教散文、道教小說、道教詩詞、道教戲曲四大類。白玉蟾的《涌翠亭記》片段欣賞    「嘉定戊寅,瓊山白玉蟾攜劍過玉隆,訪富川,道經武城,雙鳧凌煙,一龍批(披)月,憩武城之西,望大江之東,撫劍而長呼,顧天而長嘯,環武城皆山也。蒼崖翠壑,青松白石,寒猿叫樹,古澗生風,峭壁數層,斷岸千尺,翼然如舞天之鶴,婉然如罩煙之龍者,柳山也。白蘋紅蓼,紫竹蒼沙,魚浮碧波,鷗卧素月,琉璃萬傾,舳艫千梭,窈然如霞姬之帔,湛然如湘娥之縠者,修江也。山之下而江,江之上而亭。亭曰"涌翠』,蓋取東坡"山為翠浪涌』之句。觀其風物,披其景象,如章貢之郁孤台,如潯陽之琵琶亭者,涌翠亭也。飛翬際天,倒影蘸水,天光水色,上下如鏡,煙柳雲絲,高低如幕……」  道教小說起步於南北朝,成型於唐宋,鼎盛於元明清,絕大多數神怪小說都是道教小說。    代表作有《南柯太守傳》、《封神演義》、《綠野仙蹤》等,並對《西遊記》、《紅樓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是我國小說浪漫主義真正的源頭。    李白的詩公認具有飄逸的風格,而這種風格來源於道教的仙風道骨,李白的《夢遊天目吟留別》是典型的求仙詩。道士張志和的《漁歌子》更是膾炙人口。張志和,道號玄真子,以《漁歌子》享譽文壇。今日小學語文中還收有這首膾炙人口的詩: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首詩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  在中國社會中,李白的名字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因為從小學課本開始,李白的詩歌就成為少年們認字習文的範本。為什麼他能夠寫出千古傳頌的佳作?對此,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釋,但有一點卻是不能迴避的,這就是他的詩歌作品蘊涵著深厚的道教文化內涵。從現有文章來看,學者們已不再迴避李白中年之後的道士身份了。李白的夢遊天目吟留別:海客談瀛洲,煙波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目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啖溪。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寂,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虎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清瞑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再看與唐宋詩有密切關係的「詞」這一文學奇葩,我們仍舊可以發現其中所具有的道教蘊含。首先,有相當一部分詞牌之得名即起於道教的有關神仙故事或成語、俗語和掌故。不論是《瑤池宴》《解佩令》,還是《華胥引》《獻仙音》,其背後都有一段生動多趣的仙話。根據清康熙五十四年刻印的《欽定詞譜》所羅列的詞牌進行分類統計,可知出於神仙故事或與道教活動有關的詞牌至少有四十二種,足見詞的誕生的確與道教結下了不解之緣。  元代,因科舉被廢,許多士人入了道們,使得元曲與道教結下了不解之緣。如道士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是元曲中的極品: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鄭板橋的《道情詩》邈唐虞,遠夏殷。卷宗周,人暴秦。爭雄七國相兼并。文章兩漢空陳跡,金粉六朝總廢塵,李唐趙宋慌忙盡。最可嘆龍盤虎踞,盡消磨《燕子》、《春燈》。吊龍逢,哭比干。羨莊周,拜老聃。未央宮裡王孫慘。南來薏苡徒興謗,七尺珊瑚只自殘。孔明枉作那英雄漢,早知道茅廬高卧,省多少六出祁山。  相當一部分詞牌之得名即起於道教的有關神仙故事或成語、俗語和掌故。不論是《瑤池宴》《解佩令》,還是《華胥引》《獻仙音》,其背後都有一段生動多趣的仙話。根據清康熙五十四年刻印的《欽定詞譜》所羅列的詞牌進行分類統計,可知出於神仙故事或與道教活動有關的詞牌至少有四十二種,足見詞的誕生的確與道教結下了不解之緣。      紅樓夢中的《好了歌》就不說了,《三國演義》中的篇首題詩也具有濃厚的道教思想。    道教戲曲中最有名的是《邯鄲道省悟黃粱夢》,《西華山陳摶高卧》、《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等。風俗篇  近些年來,由於統戰的需要,媽祖信仰重新煥發生機。在每年一度湄州島的媽祖朝拜儀式上,來自東南沿海及台灣的媽祖信徒蜂擁而至,盛況空前。  其實,媽祖只是道教眾多神坻中的一位。除了媽祖之外,我們耳熟能詳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七仙女、太上老君、麻姑、壽星、關帝、八仙、五嶽、城隍、土地、灶王、雷神、財神(又稱趙公元帥)、瘟神、門神等等都是道教神坻。這些神坻的信仰在我國民間曾深入人心,就連不言怪力亂神的儒生們,也常常向道教神坻文昌君(亦稱文曲星)燒香許願,希望他能保佑自己中各秀才舉人狀元什麼的。在我國的城鎮和鄉村,曾遍布著土地廟、關帝廟、山神廟、龍王廟、城隍廟、文昌廟等諸多道教廟宇;直到現在,我國許多家庭甚至企業中還供奉著壽星、灶王、財神、門神等道教諸神。只是這些神坻信仰被斥為封建迷信,沒有媽祖風光罷了。  道教具有民教、俗教的特色。它在形成過程中揉合了中國古代民俗信仰,這使它同民間習俗、民間文化產生和保持了千絲萬縷的聯繫。道教所信奉和尊崇的諸神,除了源於養生,源於歷史(歷史人物),就是源於民間。這些被道教從民間流傳中直接攝取過來的神祇,都是和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有「本命元君』,婚有「月姥」,生兒育女有「娘娘」,喜慶有「喜神」,發財有「財神」,福、壽、祿有福壽祿諸「星」,功名有「文昌帝君」,病有「瘟神」,醫有「藥王」,死有「閻羅」,墓有「后土』,家有「灶神」,門有「門神」,城有「城隍」,地有「土地」,天有「玉皇」,山有「東嶽」,海有「龍王」,年有「太歲」,月、日、時有「功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說,再沒有比道教諸神同民眾關係更密切,更親近的神靈了。因為就其實質來說,這些諸神不是別的,就是民眾日常生活內容的實實在在的象徵和體現。在此意義上,未嘗不可以說道教是民間宗教、習俗宗教。這正是道教在民間長期保存和千古流傳之謎。  道教多神信仰深深紮根在中國民間文化的土壤里。其中許多神坻(如關帝)造出來的時間並不長。直到現在,我們還可以從許多農民和司機懸掛毛澤東像中看出道教造神運動的影響。  道教對我國民間風俗的影響不但體現在這些神坻信仰上,在傳統節日中,在居家行旅的日常生活中,在生老病死的人生驛站中,無不有道教文化的斑斑痕迹。   近些年來,我國許多傳統節日正處在危機之中,許多人感嘆:傳統節日只剩下了吃,還有人說,傳統節日賽不過洋節日。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許多傳統節日不放假之外,更重要的是取締了許多「封建迷信活動」造成的。而這些與道教密切相關的「封建迷信活動」恰恰是我國傳統節日特色和魅力所在。我國許多傳統節日不但與道教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許多節日中的大型活動都是道教徒主持的。傳統節日因道教的參與而豐富多彩(不象現在只剩下了吃),道教因傳統節日的宣揚而更加深入人心。  20世紀50年代之前,看道場欣賞道教音樂是我國農民文化生活中的盛事。如今我們在歲時節日中仍然能夠看到的燃放煙花爆竹、懸掛桃符、貼門神春聯、踏青戴柳、懸艾掛蒲、張掛印符等風俗習慣,實際上都是道教的禳災祛邪、驅鬼避瘟等法術的體現。   道教對民間生活習俗的影響,還表現在試圖祛病消災的法術方面、 人死後家中要請道士或和尚來做道場"超度"亡靈等方面。我國許多地方要在病人的床上或家門上貼上黃紙,上寫:"北方真武玄天上帝斬妖治邪"、"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諸邪迴避"等文字。各道觀、民居、園林中也普遍採用民間廣為流傳的八仙、麒麟、萬年青等吉祥辟邪的裝飾圖案。木版印刷的門神、灶君、關帝、財神、壽星等神像,在民間流傳尤盛。這些習俗的存在足以說明道教的影響是很大的。  道教對我國民間道德的塑造也起了極大作用。在《太上感應篇》和《功過格》中。它們對善行和惡行、功和過作了具體規定,成為道教倫理綱常的「百科」。《太上感應篇》列舉善行十六種二十二項,惡行九十四種一百五十五項,幾乎囊括了我國所有古老的社會倫理和倫理道德,至今仍然是修道之士必背的要典。《功過格》則更是異乎尋常,它收諸項善惡行為打上分數,並要求人們逐日對照記錄,定期核算統計,用心可謂良苦。這種做法,大概是開世界史之先河。  由於道教遵道而重德,道、德並舉,在大量吸取和融匯民間道德傳統和儒家道德觀念基礎上使其制度化,這就使自己負起了倫理道德職能,成為一種「德教」,即道德宗教。  此外,道教武術、養生術、環保主張、飲食、茶道也對我國民間習俗產生過一些影響。----------------------中國人的精神實質是道教的,儒家也是道家的學生,道家是儒家的精神寄託與最終的歸宿。氣脈經絡在先,而後有陰陽、五行。陰陽五行是為解釋氣脈經絡而生的衍生概念,而中醫的理論基礎實乃氣脈經絡而非陰陽五行,不實踐氣脈經絡而談陰陽五行實為緣木求魚。打倒中醫的首先必須打倒道教。而佛教是道教的升華,是道教的延續,道教以佛教為最終目的與歸宿。只是因為佛教把氣脈經絡之學參悟得更加透徹而徹底。但是談到致用之學,道教優越於佛教,道教更關注現實、關注人本身的幸福健康,道家更願意犧牲修為的時間而從事世俗的公益,佛家比較超脫。道家比佛家更積極。在對世俗的影響上,道家也優於儒家,儒家因為過分投入世俗而不可自拔,便成了純粹的御民之術,少了道家精神的儒者絕對是犬儒。道家在出世入世之間把握得比較精道。振興道教無疑是利國利民的壯舉。
推薦閱讀:

易乾坤風水堂清蓮居士:發相看人富貴
難怪德國人包攬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來看人家小孩0-6歲學什麼!
八字看人生財運狀況,財運好的男人八字特徵
貓眼看人 - 學術中華
行為系統的綁架

TAG:道教 | 看人 | 貓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