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第一部分玄宗出世6、太子監國(視頻、講稿)

2010-02-22 16:27:44|分類:百家講壇 |舉報 |字型大小訂閱用微信「掃一掃」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用易信「掃一掃」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下載LOFTER我的照片書|6、太子監國(視頻)

6、太子監國(講稿)畫外音:隆基誅殺韋後的政變一舉成功,解除了韋皇后對於李唐宗室的威脅。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推翻了韋氏政權之後,究竟誰來當皇帝呢?李隆基作為政變的主謀,功不可沒,但是當初發動政變是以擁立的父親相王為由,那如果相王登上皇位,李隆基又是否能夠順理成章地成為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太子呢?蒙曼教授:就在政變結束之後,兩個新的政治問題就又擺在人們的面前。第一,接下來誰當皇帝?第二,今後李隆基的政治地位如何確定?那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我們講過當時李唐宗室的領軍人物是相王李旦,因此是無論是李隆基基於孝道的考慮還是基於政變集團此前的約定,還是基於那種人心所向大勢所趨的原則,相王當皇帝應當說都是沒有什麼爭議的,欠缺的其實就是一個程序問題。就在政變五天之後,這個程序問題也解決了。政變五天之後,小皇帝李重茂就在一些人的脅迫之下,到太極殿就坐大會群臣,等君臣各就各位之後,太平公主馬上出來說話了,說:皇帝想把自己的位置讓給叔叔相王,大家覺得怎麼樣?太平公主的話音剛一落,劉幽求他也出列說話了,他說:國家多難,皇帝在這個時候讓位給自己的叔叔相王這是追宗堯舜,這是善舉,應該鼓勵,另外,在多事之秋,相王肯替自己的侄子承擔大業這也是真正的慈愛之心,皇家如此,群臣幸甚,天下幸甚。那我們太平公主還有劉幽求,一個是宗室代表,一個是大臣代表,他們兩個一唱一和就算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那緊接著太平公主三步兩步就走到御座旁邊,對著小皇帝講:孩子啊,天下已經歸心相王了,這個座位它不是你的了。說完,一把揪住小皇帝李重茂的領子,把他從御座上給揪下來了,然後扶相王李旦坐到御座之上,接下來下面的群臣就是山呼萬歲。一代新皇帝唐睿宗李旦就此登基了。那誰當皇帝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要解決第二個問題,李隆基的政治地位怎麼確定?我們想,這天下都是李隆基打下來的,就算他當時不能直接當皇帝,當個太子總應該沒有問題吧。他的爸爸唐睿宗李旦在這兒出難題了,就在李旦繼位的第三天,李旦就召集群臣,說:我當了皇帝了,得立太子了,可是,我的大兒子宋王李成器那是嫡長子,他是有繼承權的,而我的三兒子李隆基新近立了大功,又封了平王,這也是一個人選,我現在心裡拿不定主意了,大伙兒幫我參謀參謀,我到底該立誰當太子?給所有人就出了一道選擇題,二選一。這個唐睿宗為什麼要出這道選擇題啊?因為唐睿宗是有私心的,因為他自己實力不強,他是靠政變被人推到皇帝的位子上的,所以他為了保證自己享有權力,他不想立一個羽翼豐滿的太子。可是私心歸私心,唐睿宗李旦這個想法也有合理性,因為嫡長子繼承製,是我們國家自從西周以來就開始確立的一個統治者之間的繼承方式,到唐朝的時候已經行用了兩千多年了,是絕對值得尊重的一項制度,所以他這樣說,至少在表面上並無不妥。唐睿宗這樣說,在表面上沒有問題,可是李隆基的心裡可有問題了,他鬱悶啊,他想我是提著腦袋革命,冒那麼大風險把這個政變給拿下來了,難道現在就成了為他人做嫁衣裳嗎?他沒辦法,可是有兩個人出面來表態了,第一個人就是我們剛才說的李旦的嫡長子宋王李成器,也就是太子候選人之一。李成器講,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苟違其宜,四海失望,臣死不敢居平王之上——《資治通鑒》。什麼意思呢?他說,嫡長子繼承製這個原則其實是有彈性的,它適用於政治昇平國家安樂的時期,那如果國家處在危難之中,這個原則就要放在一邊了,就要優先考慮立功的原則,現在就是這種情況,所以我絕對不敢當這個太子,我得讓平王李隆基來當。那這番表態綜合起來是什麼意思?就是我沒實力,我讓。那為了表明自己這種堅決的態度,李成器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是「涕泣固請」,一把鼻涕一把淚堅決要求讓給李隆基。那這樣一為,這二選一就變成等額選舉,這對李隆基是相當有利的一件事。那在這種情況下,又有一個人出來表態了,就是剛才說的大功臣劉幽求,劉幽求原本就是個縣尉,是通過政變當上的宰相,所以也屬於政變功臣,跟李隆基是一個利益共同體,這個時候,他也主動上表,說,論功莫大,語德最賢,無可疑者——《資治通鑒》。他這個表態也很明白,他是跟唐睿宗講,你看這天下是李隆基打下來的,你能當上皇帝,也是拜李隆基之所賜,你怎麼能不讓他當這個太子呢?剛才講了,劉幽求在唐睿宗李旦當皇帝這個問題上和太平公主一唱一和,那是立了大功了,所以他說話相當有分量,他這麼一說話,好多朝臣也紛紛表態說,是啊,我們都覺得平王李隆基比較合適。那有了這兩個人的一番表態,唐睿宗也就沒話說了,順理成章,接下來他就表示了,我聽從大家的意見,立李隆基當太子。這樣經過一番波折之後,李隆基確實是如願以償地當太子了。畫外音:李隆基雖然不是嫡長子,但由於他在唐隆政變中的出色表現,以及在政變之後自身勢力的越發壯大,他登上太子之位似乎無可厚非。然而,就在李隆基當太子不到四個月,一種「太子非長,不當立」的流言蜚語就傳播開來。而製造這種輿論的不是他的長兄李成器,而是姑姑太平公主。那麼,太平公主為什麼要製造這樣的輿論?她和李隆基之間的關係究竟發生了哪些微妙的變化呢?蒙曼教授:那可能有人就要問了,太平公主跟李隆基不是盟友嗎?怎麼她拿李隆基開刀了呢?不知道大家意識到沒有,一言九鼎的太平公主在前面立太子這個問題上她可沒說話,她誰也沒支持,誰也沒反對。表面上看她跟唐睿宗是一樣的,這兩個都是我的侄子,各在優勢,我也不知道選哪個好,所以乾脆我不攙和。其實再往深里想,太平公主當時對李隆基已經產生防範之心了,這個小夥子在政變之中的表現不簡單,立他當太子有危險。可是當時有猜忌歸有猜忌,李隆基畢竟還沒有對太平公主構成任何現實威脅,所以還可以留用觀察,以觀後效,再者說,李隆基既然不是嫡長子,有這麼一種先天上的不足,那按太平公主的想法,他要想坐穩當太子這個位置,恐怕也得投靠我這個有權勢的姑姑。因為這樣的一番想像,當然也基於政變時候兩個人共同對敵存留下來的那份感情,太平公主雖然沒有幫李隆基說話,但在立太子這個問題上可也沒有給李隆基作梗。可是,一旦被立為太子,馬上雙方的矛盾就凸顯出來了,什麼矛盾?其實說白了就是誰說了算的問題。我們講過,唐睿宗本身實力不強,他是靠政變推戴當上皇帝的,因此,他經常是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的,他不太說了算,皇帝弱勢不太說了算,到底誰說了算?史書有一條記載特別有趣,說當時每次宰相奏事的時候,唐睿宗總要先問一句,「嘗與太平議否?」,這事你們徵求過太平公主的意見了嗎?如果大臣們說我們徵求了。再問一句,「嘗與三郎議否?」,你們跟我三兒子李隆基商量了沒有?那麼史書這段記載什麼意思?一句話,兩個雖然排名有先後,但是都說了算。這都說了算可就麻煩了。太平公主她是一個權力慾望特彆強烈的女人,而且又屢立大功,也算德高望重,她是不願意也不甘心跟別人分享政治權力的。李隆基呢?李隆基也是功臣,而且身份是太子,為人又精明強幹,他也不可能時時處處都隨聲附和太平公主的意見。兩人在一些問題上有矛盾了,那太平公主可就不幹了,怎麼辦呢?太平公主要想獨攬大權,當時最倒是的一個方法,在她看來就是換一個太子吧。換一個沒有立過大功的太子,那不就沒有資格跟自己叫板了嗎?那誰又沒立過功又有資格當太子呢?不就是李隆基的大哥,唐睿宗的嫡長子,宋王李成器嘛。所以一下子太平公主就成了李成器的利益的維護者了,就到處拿李隆基非嫡長子這個身份來說事,非嫡長子這個出身也就成了太平公主進攻李隆基的一把武器了。那太平公主到底是怎麼進攻李隆基的啊?根據史書,太平公主是從兩個角度來對李隆基進行進攻的。第一個角度就是拿李隆基的出身說事,製造輿論,說李隆基根本就不是嫡長子,因此也沒有資格當太子。史書上記載,太平公主曾經做了三件事來達到這個效果。第一件就是製造流言,到處傳播,說李隆基身份不合,不應該當太子。那是在景隆元年的十月份,也就是政變結束剛剛四個月的時候,太平公主就派自己一幫黨羽出去了。這些黨羽就到處跟人講,現在的太子根本不是嫡長子,根本不符合嫡長子繼承製的傳統,名不正言不順。流言的特點就是來無影去無蹤,影響面大,傳播面廣,所以你看太平公主這麼做,表面上她沒有對任何人發動輿論攻勢,但實際沒過多久,整個長安城就搞得沸沸揚揚了。大家都在傳說,這個太子好像不是那麼回事,好像有人反對他。史書記載的第二件事是太平開始策動宰相了。那是在景雲二年的一月份,也就是政變轉過年來了,有一天太平公主估摸好了宰相的下班時間,就提前坐車來到宰相下班的必經之路,光范門那兒,在光范門等著,一會兒宰相出來了,太平公主也款款地從車裡走出來跟宰相講,現在的太子不符合傳統以來的繼承原則,麻煩諸公跟皇帝那兒說一聲,咱們換個人吧。太平公主做的第三件攪擾輿論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收買李成器。根據《冊府元龜》的記載,有一天,太平公主找到李成器,對他講,廢太子以爾代之。我們現在把李隆基這個太子廢掉,我讓你來當太子。這招殺傷力可太大了,這直接針對的是有繼承權有競爭力的嫡長子李成器直接挑動了他的私心雜念,這是一個非常有力的舉措。這是太平公主進攻李隆基的第一個角度。第二個角度她是攻擊李隆基心術不正。說他這個人有野心,想要搶班奪權。史書也有兩個記載。第一個是太平公主在唐睿宗面前講,現在的大臣,整個朝廷都比較傾心於太子。這是什麼意思?這是說太子在收買人心,我們都知道古代人講,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朝廷只能忠誠於皇帝一個人,他不能再傾向於其他的人,太子也不行。那現在太子收買人心,讓朝廷里的大臣都傾向於他,這不是圖謀不軌是什麼?這就是打算搶班奪權。還有一件事,有一天,太平公主就鼓搗了一個術士,讓這個術士去跟唐睿宗講,五日之內,當有大兵入宮——《冊府元龜》。有人要搞政變,誰搞政變?當然是太子李隆基了。李隆基既有政變的經驗又有政變的膽量,而且又有搞政變的想法,因為他是太子,想要提前奪權。這一招就更厲害了,如果我們說剛才指責李隆基出身不好那還是針對一般性輿論的話,這一招她就在直接撩撥唐睿宗那個敏感的神經了,說你這個兒子功高難治,你要不治他他就治你了。唐睿宗本來他實力不強,當皇帝就義氣不足,別人再這麼一撩撥,他能不怕嗎?太平公主一撩撥,唐睿宗就得緊張半天。因此這一招效果也很好。畫外音:在當時的唐代政壇上,太平公主不僅有特殊的功勛和地位,而且以「沉斷有謀」、善弄權術著稱。在廢李隆基改立太子的問題上,她表現出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決心。那麼,面對太平公主的咄咄逼人,李隆基會如何出手應對呢?蒙曼教授:太平公主出手進攻了,李隆基這邊怎麼辦?通過上幾集的講解大家肯定已經看出來了,李隆基是號稱「阿瞞」的人,那是雄才大略的人物,他怎麼可能坐以待斃呢?太平公主一出手,他也接招了,他也是從兩個角度接招的。第一個角度就是以低姿態討好兄弟,爭取支持。首先,他就屢次上表,表示要把自己的太子之位讓給大哥李成器,就是他表態我知道大哥你是有繼承權的,你是有資格當這個太子的,我也不跟你爭,我真心實意想把這個位置讓給你,這叫什麼?這不過就是一個政治姿態,可是政治姿態該做也得做,為什麼?我們都知道常言,人爭一口氣,佛爭一柱香。你能夠主動表態大哥我知道你為我做出犧牲,那大哥心裡也就暖洋洋的了。有的時候人不就爭這麼一個說法嗎?這是安慰大哥。第二個做法,李隆基忙裡偷閒製造出了一個長枕,夠五個人枕的長枕頭,縫製了一條夠五個人同時蓋的大被子,什麼意思啊?李隆基不是兄弟五個嗎?他是想說,我們兄弟關係好,我們親密無間,我們不僅白天要在一塊兒,我們晚上還要在一塊兒徹夜長談。其實我們也知道,唐睿宗李旦這幾個兒子確實跟別人的小孩不一樣,因為他們從小就受武則天的折騰,從小在一塊兒關禁閉吃苦頭,其實彼此是有那麼一種患難感情的,特別是李成器和李隆基這兩個人,他們兩個的母親在同一天被殺,同一天經歷了喪母之痛,更是同病相憐,彼此是有真感情的。李隆基這樣長枕大被的,他是想要加強這番感情,跟兄弟們講,我們才是親兄弟才是自家人我們要肝膽相照,千萬別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一句話,李隆基打的是感情牌。感情牌看起來跟政治沒關係,其實關係可大了,這在道家講叫柔術,叫以柔克剛。這一招在唐朝歷史上誰玩得最好?歷史上公認是李隆基的爸爸李旦。你看李隆基雖然和他的爸爸有矛盾,在這一個問題上倒是深得父親的真傳。李隆基這樣打感情牌有沒有效果呢?當然有效果了。剛才說了太平公主去挑動李成器,那這事我們怎麼知道的?這事是李成器主動告訴李隆基的,這才被記載在史書之上。李成器說:兄弟我可告訴你,姑姑在那兒跟我這麼說的,你要加小心。那把大哥的心收服了,李隆基這邊的壓力就小了很多。畫外音:李隆基自幼生長於深宮內院,經歷了宮廷內部的激烈鬥爭,長期處於險惡多變的境地,正是這種生活狀況,造就了李隆基深謀遠慮、果敢靈活的性格。那麼,在面對姑姑太平公主的老謀深算時,李隆基除了使出以柔克剛的招數之外,還會採取怎樣的回擊手段呢?蒙曼教授:第二個反擊措施就是依靠大臣對太平公主進行正面回擊。依靠了哪些大臣呢?李隆基當時依靠了四個大臣。第一個就是老臣宋璟。太平公主跑到光范門那和宰相說你們要跟皇帝講一講換一個太子,老臣宋璟當即就發作了,他說,東宮有大功於天下,真宗廟社稷之主,公主奈何忽有此議——《資治通鑒》。太子是有大功的,我們是願意擁戴他的,公主你怎麼這麼講呢?表態很清楚,想讓我們宰相跟你一塊兒干這件事,沒門兒。第二個幫李隆基的是老臣韋安石。剛才講了太平公主跑到唐睿宗那兒講,說整個朝廷都傾心於東宮,傾向於太子,那唐睿宗很緊張,馬上就把他很得意的大臣韋安石給叫來了,說朝廷里是不是都很傾向於太子啊?韋安石說那我講真話吧,陛下你這是亡國之言,太子仁明效尤,早就被天下人認可了,肯定是太平公主挑動你,你才會聽信這種說法的,你這種說法在我看來就是亡國之言,以後你可千萬別這麼說了。直接就把太平公主的陰謀就給揭出來了。太平公主當時在哪兒?太平公主就躲在帘子後面偷聽,一聽韋安石這麼說,太平公主鼻子都氣歪了,可是沒辦法,你偷聽你就不能竄出來了。第三個幫助李隆基的大臣是老臣張說。剛才也講了太平公主派術士去報告唐睿宗說五日之內當有大兵入宮。那唐睿宗又很緊張了,又趕緊找大臣來商量了,我們怎麼防範一下啊?張說說,防範什麼啊,哪有這回事?此必讒人慾離間東宮,願陛下使太子監國,則流言自息矣——《資治通鑒》。這肯定是有人想要挑拔你們父子之間的感情,只要皇帝陛下您讓太子監國,讓太子行使權力,讓別人一看你們父子之間沒有芥蒂,那他就再也不敢說什麼了,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流言蜚語了。這一招很厲害,這叫以攻為守,不僅把太平公主的陰謀給揭穿了,而且直接替李隆基爭權力,讓這個太子監國。第四個大臣是老臣姚崇。姚崇眼看著太子的位置不穩,整天有人風言風語,有一天,他就聯合宋璟一塊兒來找唐睿宗,跟唐睿宗說了一番話。姚崇就講,宋王陛下之元子,豳王高宗之長孫,太平公主交構其間,將使東宮不安,請出宋王及豳王,皆為刺史,罷岐、薛二王左、右羽林,使為左、右率以事太子,太平公主請與武攸壑皆於東都安置——《資治通鑒》。一大篇話,什麼意思?三層意思。第一層,針對那兩個身份比李隆基高的哥哥,唐睿宗的嫡長子李成器,名正言順的太子候選人,身份不一般。還有一個人身份也比較高,就是豳王李守禮,他是被武則天殺死的章懷太子李賢的兒子,從唐高宗的角度來講,就是他的長孫,我們知道因為武則天的緣故,所以從唐高宗之後,這個繼承順序就亂了,現在如果正本清源重新追到唐高宗這兒的話,這個嫡長孫的位置也是相當重要的,這個身份也很高,怎麼辦呢?這個時候姚崇說了,這兩個人可能他們自己心裡沒事,但是架不住別人心裡有事,萬一有人要利用他們怎麼辦,所以乾脆讓他們到外地去,離開首都,離開政治漩渦,這樣對太子比較好。第二層意思是針對李隆基的兩個弟弟岐王和薛王,這兩個弟弟沒有繼承權,但是他們在唐隆政變之後,都手握重兵,成為當時左右羽林將軍了。左右羽林軍我們知道那是皇帝的禁軍,所以這時候姚崇講,他們手裡有兵,也可能受人利用,怎麼辦呢?免去他們左右羽林將軍的職位,讓他們擔任太子左右帥,就是擔任太子衛隊的長官,這樣他們不僅不會威脅到太子,反而會助太子一臂之力。第三層意思針對的就是太平公主了。姚崇說得非常清楚,為什麼最近有那麼多事?關鍵就是太平公主從中攪和,怎麼辦呢?也請她離開首都到地方去吧,她不攪事,就一切事都沒有了。那整個說來,這套方案想到了方方面面,是一個一攬子解決方案,非常了不起的思路。那現在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四個幫助過李隆基的大臣我們能發現什麼特點呢?他們有沒有什麼共同點呢?我覺得他們是很有共同點的,第一個共同點,這四個大臣都是老臣,都是重臣。老在哪?他們都是武則天時期就活躍在政治舞台上,換句話說,他們的政治經驗特別豐富。別外我們講他們是重臣,重在什麼地方?這四個人當時都是宰相,德高望重,一言九鼎,說話分量特別地重。這是四個大臣的第一個特點,老臣、重臣。第二個共同點,他們跟李隆基都沒有私交。他們沒有參與過唐隆政變,在李隆基當太子這個問題上也誰都沒有說過話,不是李隆基的私人黨羽。那麼他們不是李隆基的私人黨羽,他們為什麼如此維護李隆基的利益?這就是出於公心了。因為我們知道,在中國古代,太子被稱為國本,國本可是動搖不可,國本一旦動搖關係到整個國家的政治穩定,所以說皇帝想要改易太子,那絕不是一個爸爸喜歡哪個兒子不喜歡哪個兒子的事情,那是國家大事。宰相是有權力參與甚至也是有義務參與,所以呢,這幾個大臣維護太子絕對不是出於個人交情,而是出於維護國家政治穩定,出於維護政治正義的一片公心。我們都知道有一副對聯說得特別好,「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正因為這幾個老臣重臣在誰當太子這個問題上沒有私慾,所以他們的態度才能如此剛強。畫外音:韋後被誅,睿宗繼位之後,朝廷內的有識之士都希望朝野太平,努力恢復貞觀時期的繁榮氣象。而太平公主卻為了滿足自己對權力和地位的慾望,興風作浪,這也必然會引起滿懷壯志的李隆基的憤怒,也使一批立志改革韋後弊政的大臣們大失所望。那麼,李隆基本人還有老臣們剛柔相濟的鬥爭究竟有沒有收到效果呢?蒙曼教授:李隆基本人還有老臣們剛柔相濟的鬥爭收到效果了,就在景雲二年的二月,也就是政變八個月之後,唐睿宗李旦連頒兩個詔令。第一個詔令,讓太平公主出居蒲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永濟,另外呢,讓李隆基的兩個哥哥宋王李成器還有豳王李守禮到地方擔任刺史離開京城,還有讓李隆基的兩個弟弟,岐王和薛王罷免其羽林將軍的職位,讓他們擔任太子左右帥。很明顯這是貫徹的姚崇和宋璟的方案,這是唐睿宗頒布的第一個詔令。第二個詔令是什麼呢?就是讓李隆基以太子的身份監國,全面行使政治權力,這個是貫徹老臣張說的意見。那這兩個詔令一頒布,對李隆基當然是相當有利了。太子監國讓他的地位穩定了不少。那我們來分析一下,李隆基本來情況不太有利,怎麼就能夠取得哪些重大的勝利呢?他勝利的原因在哪裡?從直觀感覺分析一下,我們也能分析了出三個原因來。第一個,大哥李成器出於兄弟友情的推讓;第二個,大臣出於維護國家穩定考慮的幫忙;第三個,當然也是他的爸爸唐睿宗李旦最後的決定。直接來講肯定是這三個因素,但是我們得往深里想,為什麼他的大哥李成器還有那些大臣還有他的爸爸唐睿宗李旦會到關鍵時刻幫助李隆基,根源在哪裡?我覺得根源就在於他們都有一顆公心,我們想想在現實政治上,這些人和李隆基都是有一點點矛盾或者沒有關係的。比方說唐睿宗李旦那跟太子是有權力上的鬥爭,那大哥李成器那是太子之位的另外一個候選人,應該是李隆基的政敵,那些大臣雖然跟李隆基沒有衝突,但是也沒有交情,他們在這個時候摒棄私利支持他,說到底是為了什麼?無非是維護政治的穩定,為了讓李唐王朝能夠更好地發展下去,這就是一片公心。那為什麼要特彆強調這件事呢?我是想告訴大家,即使是中國古代的政治也並不是一連串的陰謀,真正的政治必定是要講正義的,真正的政治家必定是要有公心的,這才是大唐盛世得以誕生的關鍵因素。那到此為止,太平公主已經被趕出了京城了,李隆基的政治地位也更加穩固了,他今後的政治道路是否就會一帆風順呢?

轉發至微博

轉發至微博推送到小組閱讀(223)| 評論(0)用微信「掃一掃」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用易信「掃一掃」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喜歡 推薦 轉載長恨歌第一部分玄宗出世5、誅殺韋後(視頻、講稿)長恨歌第一部分玄宗出世7、榮登大寶(視頻、講稿)
推薦閱讀:

周汝昌《紅樓別樣紅》第一部分
七絕——振波浪清 21品讀王國維《人間詞話》 第一部分之感
默寫題6分——衝刺滿分每日一練【第一部分】【果斷收藏】
《糖尿病的防治與康復》 第一部分

TAG:視頻 | 第一部分 |